资源描述
春节过年的相关知识由来历史 _春节怎么过 中国农历新年称为春节,是中国最隆重的传统节日,也是象征团结、兴旺同时对未来寄予新的希望的佳节。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春节相关知识由来历史,希望大家喜欢 ! 春节相关传说 【熬年守岁】 守岁守岁,就是在旧年的最后一天夜里不睡觉,熬夜迎接新一年的到来的习俗,也叫除夕守岁,俗名 “熬年 ”。探究这个习俗的来历,在民间流传着一个有趣的故事:太古时期,有一种凶猛的怪兽,散居在深山密林中,人们管它们叫 “年 ”。它的形貌狰狞,生性凶残,专食飞禽走兽、鳞介虫豸,一天换一种口味,从磕头虫一直吃到大活人,让人谈 “年 ”色变。后来,人们慢慢掌握了 “年 ”的活动规律,它是每隔三百六十五天窜到人群聚居的地方尝一次口鲜,而且出没的时间都是在天黑以后,等到鸡鸣破晓,它们便返回山林中去了。算准了 “年 ”肆虐的日期,百姓们便把这 可怕的一夜视为关口来煞,称作 “年关 ”,并且想出了一整套过年关的办法:每到这一天晚上,每家每户都提前做好晚饭,熄火净灶,再把鸡圈牛栏全部拴牢,把宅院的前后门都封住,躲在屋里吃 “年夜饭 ”,由于这顿晚餐具有凶吉未卜的意味,所以置办得很丰盛,除了要全家老小围在一起用餐表示和睦团圆外,还须在吃饭前先供祭祖先,祈求祖先的神灵保佑,平安地度过这一夜,吃过晚饭后,谁都不敢睡觉,挤坐在一起闲聊壮胆。就逐渐形成了除夕熬年守岁的习惯。 守岁习俗兴起于南北朝,梁朝的不少文人都有守岁的诗文。 “一夜连双岁,五更分二年。 ”人们点起蜡 烛或油灯,这种风俗被人们流传至今。 【桃符】 宋代王安石在元日这首诗中写道: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形容初日的光亮。诗中的 “桃 ”和 “符 ”是互文,意即总把新桃符换下旧桃符 除旧布新。桃符关于桃符有个美丽的传说 -很久以前,东海度朔山风景秀丽,山上有一片桃林,其中有一株桃树巨大无比,枝繁叶茂,曲蟠三千里,结的桃子又大又甜,人吃了这树上的桃子能变成神仙。 一个漆黑的夜晚,有青面獠牙、红发绿眼的鬼怪想偷吃仙桃。桃林主人神荼、郁垒二兄弟用桃枝打败鬼怪,并用草绳捆着喂了看山的老虎。从此,两 兄弟的大名令鬼怪为之惧怕,他们死后变为专门惩治恶鬼的神仙。后世人们用一寸宽、七八寸长的桃木板画上神荼、郁垒两神仙像挂在自家门两侧,以驱鬼祛邪,这种桃木板被称作 “桃符 ”。随着时代的变化,桃符本身也在变化,以后人们又将两个神仙的名字写在桃符上,代替画像,再后来,又发展到 “题桃符 ”,即将字数相等、结构对称、意思相应的短诗题写在桃符上,这就是春联的前身。 【扫尘】 “腊月二十四,掸尘扫房子 ”,据吕氏春秋记载,我国在尧舜时代就有春节扫尘的风俗。按民间的说法:因 “尘 ”与 “陈 ”谐音,新春扫尘有 “除陈布新 ”的涵义 ,其用意是要把一切穷运、晦气统统扫出门。每逢春节来临,家家户户都要打扫环境,清洗各种器具,拆洗被褥窗帘,洒扫六闾庭院,掸拂尘垢蛛网,疏浚明渠暗沟。到处洋溢着欢欢喜喜搞卫生、干干净净迎新春的欢乐气氛。 春节过节过程 【小年】 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又称 “小年 ”,小年是整个春节庆祝活动的开始和伏笔,其主要活动有两项:扫年和祭灶。祭灶是一项在中国民间影响很大、流传极广的习俗。旧时,差不多家家灶间都设有 “灶王爷 ”神位。传说他是玉皇大帝封的 “九天东厨司命灶王府君 ”,负责管理各家的灶火。 【除夕】 除夕晚上全 家人团圆吃年夜饭,年夜饭以后有发压岁钱和熬年夜的习俗、周、秦时期每年将尽的时候,皇宫里要举行 “大傩 ”的仪式,击鼓驱逐疫疠之鬼,称为 “逐除 ”,后又称除夕的前一天为小除,即小年夜 ;除夕为大除,即大年夜。 【正月初一】 拜年:新年的初一,男人们都早早起来,后来一些上层人物和士大夫便使用名贴相互投贺,由此发展出后来的 “贺年片 ”。春节拜年时,晚辈要先给长辈拜年,祝长辈人长寿安康,长辈可将事先准备好的压岁钱分给晚辈,据说压岁钱可以压住邪祟,因为 “岁 ”与 “祟 ”谐音,晚辈得到压岁钱就可以平平安安度过一岁。 【元宵节 】 元宵节的节俗非常有特色。节期与节俗活动,也随历史的发展而延长扩展。就节期长短而言,汉代才一天,到唐代已为三天,宋代则长达五天,明代更是自初八点灯,一直到正月十七的夜里才落灯。整整十天。白昼为市,热闹非凡 ;夜间燃灯,蔚为壮观。特别是那精巧、多彩的灯火,更使其成为新年期间娱乐活动的高潮。 有关春节的诗词 1.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王安石元日 2.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王湾次北固山下 3.故乡今夜思千里,霜鬓明朝又一年。 高适除 夜作 4.事关休戚已成空,万里相思一夜中。 来鹄除夜 5.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 欧阳修生查子 元夕 6.儿童强不睡,相守夜欢哗。 苏轼守岁 7.病眼少眠非守岁,老心多感又临春。 白居易除夜 8.不求见面惟通谒,名纸朝来满敝庐。 文征明拜年 9.莺啼燕语报新年,马邑龙堆路几千。 皇甫冉春思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