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2020 感动中国精选观后感 5 篇大全 感动中国人物评选活动自启动以来 ,始终秉承 “公平、公正、公开 ”的原则 ,获得了网友的广泛关注和积极参与。那你知道 2020 感动中国精选观后感都有那些吗 ? 2020 感动中国观后感范文大全篇一 从 6 月 16日黄文秀同志因公牺牲以来到现在的近半个月时间里,黄文秀同志的先进事迹在全国各地广为传诵、经久不息。可谓, “文 ”洒扶贫路、 “秀 ”亮新时代。 天之骄子, “文秀 ”于时。 27 岁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获法学硕士学位。说她是天之骄子真是毫不为过。 “她本可以有很多选择,以她的能力,留京或出国都没问题 !”她的导师北京师范大学哲学学院副教授郝海燕满怀遗憾地说。但她却义无反顾地考取了选调生,返乡工作。凭借出色的工作能力和业绩,不到两年,她就当上了百色这个历史文化名城的市委宣传部副科长,又令多少人艳羡 !但她却又一次义无反顾地响应号召、主动请缨到百坭村担任驻村第一书记。如果说扶贫从 “新手 ”到 “熟路 ”以及两本驻村日记展示了她的文采,那么在百坭村一年的时间里她交出 的答卷则见证了她的才华:带领 88 户 418 名贫困群众脱贫,贫困发生率从 23%降至2.7%,村集体经济收入达 6.4万元,百坭村被评为 2018 年度 “乡风文明 ”红旗村 我们有理由相信,在她的感召下,会有越来越多的黄文秀们正走出象牙塔,勇敢坚定地把才华献给这个伟大的时代。 党之英才, “文秀 ”于心。为什么要选择返乡 ?为什么要申请派驻 ?追寻她的人生足迹,我们发现,一切早已注定。 2008 年,黄文秀考入山西省长治学院,在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学习。在这里,她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这背后有红色老区的基因传承,也有 “求真、求实 、求善、求美 ”的精神感召,还有徐本禹等榜样的力量感化,更有马克思主义经典文献的真理引力,以及她自己的亲身体验。 “没有政府的扶贫资助,家里不可能供我上大学。我选择读思政专业,选择加入党组织,都是发自内心的。 ”从赤子之心勃发出来的是怎样一种力量 ?从后进生到班级前十名,从勤工俭学到发愤读书,她用 “打不死的小强 ”精神,一步一步践行着报效乡梓、党、祖国和人民的理想信念,义无反顾地行进在自己 “心中的长征 ”路上。现在,她用自己年轻而短暂的一生,诠释了一名共产党人的忠诚和担当。 国之栋梁, “文秀 ”于民。为什么要在脱贫攻 坚第一线倾情投入、奉献自我 ?作为来自百色市田阳县农村贫困家庭的姑娘,贫困是她心里挥之不去的痛。直到 2016年,她毕业参加工作后,她的家庭才因卸下了她这个包袱而刚刚脱贫。正是疾 “贫 ”如仇,她才发誓说 “不获全胜、决不收兵 ”。一年 2.5 万公里兑现了她的诺言。她在总结中这样写道:一年来,我坚持带领群众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的重要论述,坚持吃住在村,摸透村情民意,团结党员群众,以昂扬的斗志、饱满的热情、旺盛的干劲,带领村 “两委 ”干部如期完成百坭村 2018年的各项脱贫攻坚任务,从一名扶贫 “新手 ”变得 “轻车熟路 ”。面对重重困难,她以 “让扶过贫的人像战争年代打过仗的人那样自豪 ”的气概,打赢了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从坚持运用土办法入户调查、建档立卡到认真听取社情民意、查摆问题,从被怀疑排斥到死缠烂打,从 “我还不够勇敢 ”到 “我发现我的方言进步了、可以和贫困户完整用桂柳话交流了 ” 她笔下这些斗智斗勇的扶贫故事,让我们真切地感受到了她 “每天都很辛苦,但心里很快乐 ”。我想,这一定是她能想到的最浪漫的事了。这是何等的情怀啊 ! 黄文秀同志,以优秀的文才展秀于伟大时代,以坚定的政治信仰忠诚于伟大的党,以坚实的前进步伐奉献于伟大 人民,值得我们学习 ! 2020 感动中国观后感范文大全篇二 在中国人的心中,有一种拼搏叫中国女排,有一种情怀叫中国女排,有一种冠军叫中国女排,这都源于有一种精神叫 “女排精神 ”。今天在这种顽强拼搏、永不放弃 “女排精神 ”的指引下,中国女排时隔 12年后再夺奥运金牌。这是女排梦,也是中国梦 ! 我们热爱的是中国女排,是中国女排的精神,与最终胜负并无太大关系。如果单以实力来看,篮球和足球,无疑将成为中国球迷永远的伤心地,但有多少人会只以成绩论英雄 ?我们只是希望球员能够表现出应有的拼搏精神。而对于中国女排,人们自 然要求更高,因为她们取得过辉煌的成绩,她们有鼓舞人心的女排精神 ;只是在感受、发扬这种精神时,请先忘记胜负,因为精神首先是一种态度。 梦想是引导前进的目标,但奔向梦想的道路却十分曲折,战胜困难需要精神的力量,中国女排就是这样成功的。站在冠军的领奖台往回看女排的里约征程,我们就能感受到精神力量的伟大。 小组赛 2 胜 3 负排名第四,让中国女排面对很多质疑,但这并没有打垮女排姑娘们,反而激发了她们放手一搏,敢于进攻的斗志,这种 “斗志 ”是姑娘们的 “洪荒之力 ”,是主教练郎平随机应变的谋略,更是强大的 “女排精神 ”。它 让中国女排在四分之一决赛、半决赛、决赛中实现逆袭,打出了漂亮的翻身仗。 比赛之激烈,过程之曲折,结果之振奋,让人看的心惊动魄、喜极而泣。她们的胜利真的是一分一分拼出来的,是一次次飞身一跃的扑救,是一次次高高跳起的重扣,更是一次次逆境之后的绝地反击。 女排姑娘们绝不放弃任何希望,把握住每一个机会,每分必争,这就是 “女排精神 ”的再现,它让中国女排打出的竞技状态,所向披靡,这样的中国女排,怎能不取胜 ? 的确,排球也是一项集体运动,只有所有队员积极配合互补,才能获得胜利。我们看到每得一分,大家都挥臂庆祝 ,相互加油鼓劲 ;每失一分,也在相互提醒,研究战术。 在半决赛对阵荷兰时,来到里约的 12名队员全部上场,每个人都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所有人齐心协力,攻坚克难,敢于拼搏,这是集体的力量,团结的力量,在 “女排精神 ”的指引下,这种力量势不可挡。 带领中国女排团结一致的人就是郎平 !历史证明,郎平不仅是一名伟大的球员,更是一名传奇的教练。 当球员她是 “铁榔头 ”带领中国女排实现五连冠 ;当教练,她总是临危受命,挽救低谷中的中国女排。这一次她也终于获得金牌教练的称号。 更重要的是,从队员到教练,郎平是 “女排精神 ”的传承者。 32年前中国女排首次夺得奥运冠军,女排精神 ”给刚刚改革开放的中国注入强劲的动力 ; 12年前中国女排再次夺取奥运冠军, “女排精神 ”得以传承发扬,振奋了中国体育各项目不断突破 ; 今天中国女排第三次获得奥运冠军, “女排精神 ”再一次焕发出生机,在实现 “中国梦 ”的道路上振奋人心,给予我们每一个中国人顽强拼搏的动力。 “女排精神 ”是女排梦,也是中国梦 !今天我们愿意为女排夺冠刷屏 ! 2020 感动中国观后感范文大全篇三 看完黄文秀同志的先进事迹,我的眼泪湿了眼眶,作为一名支教结束已经返校 的研究生支教团成员,我深知基层工作的不易,她的故事更是基层工作者的一个缩影,我们都应该向文秀同志学习,学习她对党忠诚、信念坚定,学习她扎根基层、心系群众,学习她胸怀大爱、无私奉献,学习她立足平凡、追求崇高,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拼搏奋进。文秀走了,千千万万个文秀还在,每一个青年学子都要承担起光荣的历史使命,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投入时代的洪流中,将个人前途与国家命运同频共振,限度将自己投入到祖国伟大建设当中去。 通过学习 “第一书记 ”黄文秀的事迹,让我明白了基层是艰苦的,只有心怀信仰,才能成芳华。努力、阳光、热情、真诚、有追求,是黄文秀留给所有人的印象,她用赤诚的初心,质朴的奉献融入贫困群众,担当起脱贫攻坚重任。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我们应该学习 “第一书记 ”黄文秀不畏艰苦,奋勇向前的精神。只有做到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才能把一脉相承的信仰,奉献与牺牲的信念,化作迎难而上、登高行远的力量,铸成共产党人无私奉献、不负人民的魂。 看完黄文秀的视频,我感慨万分,她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她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 ”,用短暂的一生,为老百 姓做出了实实在在的贡献,践行了一位共产党员对党和人民的庄严承诺。铿锵誓言犹在耳,壮志未酬泪满巾。文秀走了,带着百坭村的扶贫重任和群众的脱贫愿望、带着她对生活的无限热爱和对群众的无限深情,匆匆离去。在她短暂的生命里,用青春书写韶华印记,以信仰铺设脚下芬芳。虽然她走了,但她永远活在我们的心里。她用生命照亮的扶贫路,也将激励着千千万万扶贫干部不懈奋斗,继续前行 !作为一名中共党员,黄文秀的精神永远值得我学习。在今后的支教之路上我将不忘初心,继续前进,为祖国奉献自我的青春力量。 黄文秀同志勇挑重担,体现了共产党员 的初心和本色,我们要学习她身上可贵的精神,努力学习、勤于实践、不懈奋斗,肩负起新时代赋予的责任和使命,让青春在为祖国为人民奉献中焕发出绚丽的光彩 ! 外国语学院刘明晟同学表示,今天学习了黄文秀同志的先进事迹,让我极为感动且备受鼓舞。在此向扶贫先锋致敬,向第一书记致敬。作为一名青年党员,投身西部热土,到西部去,到基层去,到祖国最需要的的地方去,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 “两个一百年 ”的奋斗目标贡献一份力量是我的理想和愿望。愿加入西部计划,同志愿者们携手共进,以前仆后继、一往无前的毅力和决心,助力党和国家打 赢脱贫攻坚战,服务社会,报效祖国,扎根西部,融入基层,深入脱贫攻坚战主战场,以为人民谋幸福为己任,初心不改,努力奋斗,让青春之花绽放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长征,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担当,做好扶贫工作,让国家放心、人民幸福,是所有西部计划志愿者的追求和目标。我也会在实践中不断坚定理想信念,脚踏实地,虚心学习,以饱满的精神面貌和扎实的工作能力贡献青春力量。 2020 感动中国观后感范文大全篇四 战争年代,为了民族解放,他英勇无畏,冒着枪林弹雨,立下赫赫战功 ;革命成功,为了祖国建设,他扎根偏远山区, 深藏功名,奉献一生近日,原西北野战军战士、老英雄张富清的事迹感动了无数人。 95 岁老人、71载党龄、 63年深藏功名,张富清奉献的一生温暖了世道人心,值得我们细细品味、深长思之。 奉献,缘于不改的初心。战争年代,张富清勇往直前、舍生忘死,先后荣立一等功三次、二等功一次,被西北野战军记 “特等功 ”,两次获得 “战斗英雄 ”荣誉称号。和平时期,张富清选择去党最需要的地方,为了担好重任,甚至没能见上母亲最后一面,他在日记中写道:绝不能向组织提要求,干好工作,就是对亲人的报答。时代变迁、年龄增长,张富清甘于奉献的赤诚却从 未改变。如此 “不变 ”的本源,正是因为不改的初心。坚守初心,让他把奉献当作本职,用自己的朴实纯粹、淡泊名利书写了精彩人生。 奉献,缘于清零的心态。现实生活中,有的人出了一点成绩就沾沾自喜,有了一点功劳就居功自傲,成就一点事业就止步不前。这与张富清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张富清战功卓著,却从没有一刻躺在功劳簿上 ;退役转业到地方工作,带领群众修公路、抓生产,干出许多业绩,却并未怡然自得,而是始终保持清零的心态接续奋斗,默默做好自己该做的事,全力做好人民期盼的事,交出了一名共产党员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的赤 诚答卷。 奉献,缘于清廉的本色。奉献的动人之处、可贵之处,就在于不求回报。一些现实案例表明,边干边贪、能人腐败问题不在少数,这正是因为在一些人看来,付出就要有回报,而人一旦被名利所诱惑、被私欲所裹挟,就很容易突破为官、做人、办事的底线。张富清一生清廉、以 “清 ”为 “富 ”,国家精简机构人员,他首先动员妻子辞职下岗 ;可以全额报销医药费,他却想着 “我不能再为国家做什么,能节约一点是一点 ”。 “我是国家干部,要把位置 站 正 ”,这是他用行动恪守清廉本色的真实写照。如此大公无私的精神品格,让人敬仰。 张富清奉献的 一生,可以诠释的还有很多,他的奉献精神值得每一名党员干部学习和弘扬。今年是新中国成立 70 周年。中华民族能够实现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历史性飞跃,归根结底在于一代代优秀共产党人的接续奋斗。以张富清等先进典型为榜样,大力弘扬奉献精神,把个人梦融入中国梦,我们就能凝聚起万众一心奋斗新时代的强大力量,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 2020 感动中国观后感范文大全篇五 95岁的张富清是中国建设银行来凤支行离休干部,出生于陕西省汉中市洋县, 1948年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他英勇善战、舍生忘死,荣获大军区特等功一次、军一等 功一次、师一等功一次、师二等功一次和团一等功一次。退伍后,他自愿申请转业到当时条件坚苦的来凤县工作。他艰苦朴素,淡泊名利,深藏功名 64载。 2018年底,在进行退役军人信息采集时,工作人员发现老人一张泛黄的 “立功登记表 ”,才知道他是一位功勋卓著的战斗英雄。 “共产党处处都是为人民办事的,为国家昌盛办事的。只有跟着共产党,进一步受党的教育,使自己为党、为人民做点工作。 ” 今年 95岁的老革命、老党员、老干部张富清,这样讲述着自己的入党初心。 在硝烟弥漫、战火纷飞的革命年代,张富清舍生忘死,只要部队一有突击任务,就报名参加。翻城墙、缴机枪、炸碉堡 越是艰险,越要向前。敌人的子弹和弹片,掀起过他的头皮,灼烧过他的腋下,撞碎过他的牙齿,但击不穿他为人民求解放的信念。 什么都不说,祖国知道我。 在看不见硝烟的建设和改革年代,张富清公忠体国,响应组织号召,脱下军装,收起奖章,直奔当时湖北最艰苦、最边远的恩施来凤,一干就是三十年。 时局艰难时,他以身垂范,动员妻子下岗 ;忠孝两难全时,他坚守岗位,没奔母丧成为毕生遗憾 ;改革开放时,他殚精竭虑,破除陈规桎梏 在同事眼里,他勤劳肯干,任劳任怨,不矜不伐。 或许在一般人看来,为国浴血奋战、九死一生的老革命,忘我工作、公私分明的老干部,应该好好歇一歇。 工作上离休了的张富清,在思想政治上没有离休。他时刻铭记着自己老党员的身份。 当他认为自己不能再为国家贡献时,他首先想到的是少索取。 88岁截肢的他,拒绝在轮椅上被照料,靠着一条腿和假肢、支架重新站了起来 ;白内障手术期间,明明可以给自己安一个好的晶体,他却选了的一款 ;明明没人会动他的药,但他每次都将药瓶锁上,生怕别人挪用他全额报销的一粒药。 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一个有前途的国家不能没有先锋。张富清的伟岸,不止在少年从戎时屡立战功,也在中年转业后恪尽职守,还在晚年离休间奋进不息。 张富清曾说,战场上决定胜败的关键是信仰和意志。 的确,在人生的征途上,因为信仰,他也一往无前。 71年党龄,见证 “绝对忠诚 ”。 在新中国成立 70周年之际,一位党龄 71 年的老战士、老党员,向我们诠释了什么是对党 “绝对忠诚 ”。 在张富清老人眼里,在战场上,共产党员应做到 “党指到哪儿,就打到哪儿 ”,敢于冲锋在前、敢于牺牲生命,那才是对党 “绝对忠诚 ”;在祖国建设时期,共产党员应做到 “党让我去哪就去哪,哪里最 艰苦就去哪儿 ”,不讲条件、不计得失,那才是对党 “绝对忠诚 ”。 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更难能可贵的是,他认为,做这些,只是共产党员的本分,根本不值得夸耀和 “显摆 ”。军功章,他压进了箱底,就连对至亲好友都不曾提及 ;干工作,遇到困难和委屈,想想牺牲的老战友,他什么都释然了。 新中国走过了 70年的风风雨雨,张富清老人的岗位、身份也一再改变 ;不变的,是他对党的 “绝对忠诚 ”。从老人身上,我们看到了什么是 “不改初心 ”,什么是 “淡泊名利 ”,什么是 “克己奉公 ”,我们看到的是一个共产党员的本色。 70年前 ,理想信念之火熊熊燃烧的共产党人,克服了千难万险,取得了一个又一个伟大胜利,缔造了新中国 ;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上,需要共产党人以同样坚定的理想信念,和同样不畏任何艰险的豪情,去夺取新的伟大胜利 !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