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2020 高考前 10 天数学应该怎么学习 ?_高考前十天必须掌握的六大要点 临阵磨枪,不亮也光,所以不到最后一刻复习坚决不能停息,以便更好的备考,用更好的状态来迎接高考。对于数学要把握住学习要点,一是要关注知识的交叉、找准重点、紧抓基础、巩固教材、以及要保持良好的心态。那你知道高考前 10 天数学该做哪些事情吗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关于 2020 高考前 10 天数学应该怎么学习 ?_高考前十天必须掌握的六大要点。希望可以帮助大家。 数学高考前 10天该做哪些事情 一是关注知识交叉点。知识的交叉点,即知识之间纵向、横向的有机联系,既体现了数学高考的能力立意,又是高考命题的 “热点 ”,而这恰恰是学生平时学习的 “弱点 ”。 二是瞄准热点。高中数学是中学教学内容与高等数学的结合部。例:复合函数的概念及其单调性包括导数的应用,图象的平移、伸缩、对称变换,二次函数闭区间的最值 ;用二次函数研究方程的根的分布,数列的求和问题等等。这些都是以后进一步学习高等数学的基础。 三是复习资料要少而精。复习资料最好不要超过两套,使用过程中,始终注重其系统性。千万不要贪多,资料多了不但使 自己身陷题海、不能自拔,而且会因为顾此失彼,而使知识体系得不到延续。有的同学漠视自己作业和考试中出现的错误,将他们简单的归结为粗心大意。这是很严重的错误想法,错误都有其必然性,一定要究根问底、找出真正的原因、及时改正,并记住这样的教训。 四是答题有几条原则:先易后难,先做简单题再做复杂题,无须拘泥于题号次序。先熟后生,先做那些题型结构和内容比较熟悉的题,后做那些题型、内容甚至语言比较陌生的题。对于前者,不能因一时冲动匆忙对号入座而落入陷阱,碰到似曾相识的题目,更要注意彼此的区别 ;对于后者,切不可惊慌失措 ,万一有偏难题,要及时自我安慰,对别人可能会更难。先高后低,难度大致相当时,先做分值高的题,后做分值低的题。不要专挑高分题做,以免造成 “高不成低不就 ”的尴尬局面。坚持 “先易后难、先熟后生、先小后大、先高后低 ”的基本原则。不要去钻难题、偏题、怪题。 “高考以能力立意 ”,这里的能力是指思维能力,即对现实生活的观察分析力、创造性的想象能力、探究性实验动手能力、理解运用实际问题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探究创新能力,处理运用信息的能力以及对新材料、新情景、新问题应变理解能力。其重点是概念观点形成和规律的认识过程,它往往 蕴藏在最简单、最基础的题目和生活事实之中,不是钻牛角尖能钻出来的能力。 五是突破瓶颈 (一 )存在的瓶颈问题 1.应该会的题不会做的是瓶颈。近三年全国新课标高考数学 2 卷的选择题与填空题都不难,是每个参加高考同学都应该会的。 2.会做但不熟练 (或得不了满分 )的是瓶颈。 3.知识体系有欠缺,不知道知识 (结论公式等 )的形成过程,靠记住结论去套题型的是瓶颈。 4.不会 “通性通法 ”只会用技巧或笨办法的是瓶颈。 5.心态不好,主动性不强,学习倦怠更是瓶颈。 从现在开始到 5 月 27 日的 30 天为 第一阶段,是数学能力提高的关键时期,突破瓶颈,以见题型为主。 (二 )要明确的内容 我们做过的题, 80%高考是不会考的。所经历的解题过程,学会的数学思想方法,以及所锻炼的数学逻辑思维能力、逻辑推理能力, 100%高考是能用得上的。经历 “不会到会 ”的过程最重要,要舍得花时间去思考、去经历、去领悟,让你 “高品质数学思维 ”的量达到最大值。 现在开始的 30 天,要步步为营,通过对一些考试常考和一些还不太会或者根本就不会的题的深入研究,来复习巩固一些数学思维方法的本质,并找到自己在重点知识方面的漏洞,及时加以 解决。 (三 )解决瓶颈 解决瓶颈要过四关:会做题的满分关、较难小题会做关、较难解答题得一多半分关、对数学成绩提高的自信关。 1.不解足够数量的题就形不成技能,解题也不是越多越好,很多时候我们做过的题,特别是小题,其实我们没有做会,仅仅是得到了正确答案而已。解题的关键在于质量而不完全靠数量,保证了所做每个题的质量,一段时间后就会有质的飞跃,否则再多的量也不会发生质变,在这个前提下,尽可能多做题。 2.学习数学就是学习解题,不需要做很多题,必须用很多时间去做题。题不贪多,但求精彩,要认真思考,独 立完成。要重视解题过程,过程好了,结果就不会差。 3.这 30 天,要在不会做的题上下到功夫,不要在会做的题上反反复复。对不会做的题要先冥思苦想、独立研究,如果还不会,再研究资料上的答案,能看懂答案的难题,弄明白细节后独立做,达到题后满分 ;看不懂答案的去问老师或请教同学,弄明白细节后独立做,达到题后满分。难题之所以叫难题,关键是不知道题内所蕴含的数学思想与方法,要反思解题的关键,领悟题目所蕴含的数学思想与方法,掌握了一种思想和方法胜过做很多题。 六是科学训练 高考不需要什么都会,只需快速做对会的,蒙 对不会的。全国新课标高考数学 2卷试题相对不难, 150 分的题中,有 120 分左右的题难度在中档以下。设想:把考场的 120 分钟分为 3 个 40 分钟,第一个 40 分钟得到一多半分 (75 分以上 ),第二个 40分钟得到 50 分左右,最后一个 40 分钟得到 25 分左右,就能超常发挥。从 5 月 16 日开始的 20 天,练就试卷中会做题的准与快、不会做的题不得 0 分等应试技巧,也叫限时训练,这个训练要有科学性。 设想考试的 120 分钟分为 3 个 40 分钟,第一个 40 分钟得到一多半分 (75 分以上 ),第二个 40 分钟得到 50 分左右,最后一个 40 分钟得到 25 分左右,就能超常发挥。 (一 )限时训练 1.数学有十二道选择题、四道填空、七道解答题,从选择题开始,限时 40 分钟去拿回一多半分 (75 分以上 )。如果遇到个别小题不会做,要放弃,用解答题去补回得分。这个 40 分钟能否得回一多半分,是高考能否正常发挥的关键所在。 2.40 分钟从选择题开始做,得最多分的训练是限时训练重点,可以适当穿插:从填空题开始往后做,用 40 分钟得回 50 分左右。或者做选择的后两个、填空的后两个以及 20 题、 21 题,要求用 40 分钟拿回 30 分左右。 3.训练 40 分钟后是最佳的反馈时间,训练后的反思领悟非常重要,每次训练时间不要超过 40 分钟。 4.限时训练应该从考前 20 天开始,不宜过早,瓶颈不突破的限时训练没有意义。 (二 )注意事项 1.要训练集中精力做题。限时训练的目的是训练自己在规定时间内尽可能多得分,不是在规定时间内必须做完多少道题,不要强调必须得到多少分,只要尽全力去做题。 2.要训练解题准确、快速、灵活。把会做的题做快,做出考试的感觉来,会做的题目做快,就容易出错,出现的错误现象,要跟踪追击,一查到底,在不断的错误修正中去提 高能力。不要用定势思维去对待曾做过的题,曾做过的题也要当成新题来做,要学会巧算和巧解 (例如选择题可使用排除法、填空题可使用特例法、解答题可使用特例实验法等 )。 3.要营造考试的氛围 (需要学校以及老师帮助 )。将训练当作考试,严格按时完成。要记录时间及分数,在速度体验中提高正确率,感受自己进步的过程。 4.要训练应对考试技巧。在得到试卷后,要迅速摸清题情,识别试卷中曾做过且会做的题,先易后难,先熟后生,先高后低。 5.要训练读题审题。在答题时要认真读题审题, 审题要慢,做题要快,下手要准,稳做会的求 全对。 6.要训练难题不得 “0”分的方法。高考时,难题未必会做,但不可以空白,写点与问题相关的结论等,也能得分。 7.考前 20 天,每天都要进行 40 分钟得最高分的限时训练,建议以 “3 天抢分, 1天总结 ”的形式循环下去。 6 月 6 日的晚上要训练, 6 月 7 日下午进入考场前更要训练,要保持一种做题的状态,要使用新题进行训练,那种认为考前就不要做新题的观点是错误的,因为 6 月 7 日 15 点 17 点的高考试题就是新题。 五是熟读教材。教书上的课后练习题中 B 组题也要做一下,教材是高考命题的依据。 六是保持良好的复习心 态。心态甚至比学习方法更重要。学习心态是学生学习时的心理状态,数学活动不仅是 “数学认知活动 ”,而且也是在情感、心态参与下进行的传感活动,成功的数学活动往往是伴随着最佳心态产生的。那么怎样构成复习数学的最佳心态呢 ?我们必须在复习数学的过程中不断地给自己创造一种轻松感、愉悦感、严谨感和成功感。心理学研究表明,人在轻松的时候,大脑皮层的神经元才能形成兴奋中心,使神经细胞传递信息的通道畅通无阻,思维也就变得迅速敏捷。愉悦感是积极情感的心理表现,具有主动积极学习的倾向性,它是数学学习最佳心态的催化剂。学习中有了愉悦感 ,学习起来就会兴趣十足、积极主动,思维机制的运转就会加速。轻松是数学活动成功的发动机,愉悦是成功的催化剂,严谨则是成功的监控器,而成功既是关键又是最终的目的。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