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高考历史重点必备知识点 在高中历史学习过程中,我们要背诵哪些知识呢 ?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高中历史必背知识点总结以供大家学习。 高中历史必背知识点总结:隋唐时期社会经济的繁荣 原因:国家统一、强盛、交通发达 ;轻徭薄赋、劝课农桑 ;民族交往密切 ;中外交流频繁。 一、农业的发展: 1、江南进一步开发: A水稻产量提高,圩 (wei)田普遍,适于种高产水稻 ;B 烧山、围湖造田 破坏生态 ;C 江南地区成为重要粮食产地 ;D 安史之乱后,经济重心开始南移 。 2、水利发展和农具改进: A 隋大运河 ;B 唐水利专职官员 ;大兴水利 ;C筒车,曲辕犁。 3、农产品商品化:茶叶成为生活必需品,市场广泛 ;唐中期开征茶税。 二、手工业的发达 (特点 ): 1、产地分布广: A 丝麻织品 全国 ;B 瓷窑 中原、江南 ;C 冶铁 100多处。 2、生产规模大,产量多:中国能制造当时世界上最大的海船,有 “海上霸王 ”之称 ;唐初仅在洪州一地就造海船五百艘。 3、分工细,品种多,产品新:唐三彩 彩瓷 ;青瓷 越窑秘色瓷,白瓷 邢窑。 4、技艺水平高、融入外来风格:冶金 切削抛光焊接 ;造船 推进器 ;丝织 波斯织法。 三、商业的繁荣 1.发达的水陆交通: 以长安、洛阳为中心的驿道,四通八达,商人的足迹遍及全国。 交通要道上有接待客商的私家店肆,备有 “驿驴 ”,供客商骑用 ; 以运河、长江为主的水运也很方便,商船往来不绝。 2.统一的货币: 隋仍铸五殊钱,有利于贸易的发展。 唐初改革币制,唐高祖废五株钱,新铸 “开元通宝 ”,成为唐朝通用的货币。 唐以后历代的货币,都以它为范式。 3.市场较前代发达 隋唐的市场较前代发达,城市里有固定的交易场所 市,政府设置官员管理物价、 税收等。 市中有邸店和柜坊。邸店兼营旅店、货栈和交易场所 ;柜坊专营货币的存放和借贷,是我国最早的银行雏形,这比欧洲地中海的金融机构要早六七百年。 市内店铺不得随意扩大,买卖有时间限定,日中为市。 一些繁华的大城市里有了夜市。 在广大农村,包括偏远地区,都有定期举行的草市 (在北方称 “集 ”)。 4.商人的发展和胡商: 那时,经商的人很多,有不少家财万贯、邸店遍海内的大商人 ; 唐朝政府允许外商在境内自由贸易,胡商遍布各大都会。 商人大量增加和外商的贸易活动,使唐朝的商业更加繁荣。 四、城市的兴旺 1.全 国的政治、文化中心和经济繁华大都会:隋唐两朝,长安和洛阳是全国的政治、文化中心,也是全国的商业大都会。 长安城内有坊、有市,坊是住宅区,市是商业区,市坊分开。市有东市、西市。 洛阳城内有三个市,工商业也很繁荣,武则天时,引漕渠开新潭,使船进入市内。 2.长江流域的商业都市:长江流域的商业都市,以扬州、成都为东西两个中心。 、扬州地处运河和长江的汇合处,成为南北交通要冲,又是对外贸易的重要商埠 ( 江南的物产大多在这里集散, 大食、波斯等国的商人在此云集。 唐后期成为全国最繁华的工商业城市,经济地位超过了长 安、洛阳。 繁华的夜市也是当时的一个特点 )。 、成都物产富饶,当时的谚语称 “扬一益二 ”,就说明成都工商业地位的重要。南方的商业都会还有国际贸易港广州等 ;北方的商业大城市,有位于通济渠沿岸的汴州等。 高中历史必背知识点总结:隋唐制度的革新 一、三省六部 (隋文帝确立、唐太宗发展的中央的行政制度 ): 1、三省的职权:中书省是决策机构,负责草拟和颁发皇帝的诏令。门下省是审议机构,负责审核政令,有不可行的应驳回。尚书省为最高行政机构,负责执行国家的重要政令。三省的长官都是宰相。 2、六部为尚书省下设机构, 包括吏、户、礼、兵、刑、工六部。吏官吏考核、任免 ;户 户口、赋税 ;礼 国家礼仪 ;兵 军政 ;刑 刑法 ;工工程建设。 3.三省六部制的积极作用和意义: 三省六部职权有分工,也有合作,相互牵制和监督,从而使封建官僚机构形成完整严密的体系,提高了行政效率,加强了中央的统治力量。 三省的分工使宰相的权力一分为三,三省的长官大都品级较低,这就削弱了相权,加强了皇权。 三省六部制度的确立和完备,是中国官制史上的重大变革,此后,历朝基本上沿袭这种制度。 二、科举制的创立和完善: 1、背景:士族门阀衰落,庶族地主兴起,九品中正制无法继续。统治者把选拔人才和任命官吏的权力,从地方豪门士族手里集中到中央政府。 2、隋形成: 隋文帝即位后开始采用分科考试的方式选拔官员。 隋文帝令 “诸州岁贡三人 ”参加考试,合格者录用为官。 隋炀帝时,始建进士科,科举制形成。 3.科举制的发展: 唐朝继承和完善科举制度。 贞观时,增加了考试科目,以进士、明经两科为主。 武则天时,大量增加科举取士的人数,还首创了武举和殿试。 开元年间,任用高官主持考试,提高了科举考试的地位,以后成为定制。 4.科举制的作用和意义: 冲破世家大族垄断仕途的局面,起到抑制门阀的作用 ; 扩大了官吏来源,大批门第不高的庶族地主知识分子,通过科举考试参加了政权 ; 科举制把读书、考试和做官紧密联系起来,从而提高了官员的文化素质 ; 科举取士把选拔人才和任命官吏的权力,从地方豪门士族手里集中到中央政府,大大加强了中央集权,有利于政局的稳定。 科举制度为历朝沿用,影响深远。 三、从府兵制到募兵制 (府兵制源于西魏 ) : 1.隋文帝继承和改革府兵制: 隋朝沿袭前代的府兵制,并加以改革。 隋文帝时把军人户籍编入州县,同样分到田 地,不再实行军民异籍。 特点是府兵、均田结合,寓兵于农。 府兵制与均田制结合,有利于农业生产,增加了政府赋税收入,扩大了兵源,也清除了胡汉分治的遗迹。这有益于国家的统一、富强和民族的融合。 2.唐朝调整、健全府兵制: 唐太宗时,调整和健全了府兵制,增加了军府的数量,安排三分之一以上的军府驻守关中,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 府兵制的兵将平时不在一起,不易形成将帅拥兵自重的局面。 府兵服役期间免征租庸调,但出征时要自备武器、粮食等,沉重的军费负担都加在了农民身上。 3.府兵制的崩溃: 武则天时,随着均田制 的破坏,府兵制失去了赖以推行的经济基础 ; 由于战事频繁,兵役繁重,兵士逃亡的较多 ; 府兵的地位也在不断下降,贵族、官僚用府兵为私家役使,社会上以充当府兵为耻。 到开元年间,府兵制崩溃。 4、唐玄宗时实行募兵制: 唐玄宗为增强军事力量,实行了募兵制。 募兵制由国家招募丁男当兵,供给衣食,免征赋役。 募兵制减轻了农民的兵役负担,有利于生产的发展,国家也建立了强有力的军队。 但是募兵制的士兵以当兵为职业,将领长期统帅一支军队,兵将之间有了隶属关系,导致军阀的形成。天宝年间,地方节度使自行募兵,成为军阀割据势力 。 高中历史必背知识点总结:唐朝的开国和盛世 一、唐朝的开国: 618 年,李渊称帝,即唐高祖,国号唐,定都长安。几年后基本统一全国。 二、唐朝贞观之治: 628年,唐太宗吸取隋亡教训,强调 “存百姓 ”的思想,励精图治。政治清明,社会安定,经济恢复发展,国力增强,生活改善。 措施 政治方面: 知人善任,虚怀纳谏。 “为政之要,唯在得人 ”。 革新政治,进一步革新、完善制度和法律。经济方面: 轻摇薄赋,劝课农桑。贞观时,多次减免租税,兴修水利,促进生产发展。 戒奢从简。文化方面:兴科举,以儒为师,大办 学校。 三、武则天统治 (唐高宗 武则天 ): 武则天建立 “周 ”,是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她重视发展农业生产 ;破格用人,注重发展科举制度。创立 “自荐 ”求官的制度。当权半个世纪,社会经济继续发展,国力不断上升。 四、开元之治: 1、措施: A、选贤任能 (姚崇、宋璟 ),改革吏治 (精简、考核 );B、大力发展生产 ;C、限制佛教 ;D、实行募兵制 ;E、大兴文治 发展科举,设集贤院、广聚学者。 2、开元之治:唐玄宗前期,政治清明、国家强盛,经济空前繁荣,唐朝进入全盛时期。史称 “开元盛世 ”。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