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中国消费金融研究报告.pptx

返回 相关 举报
2019-2020中国消费金融研究报告.pptx_第1页
第1页 / 共57页
2019-2020中国消费金融研究报告.pptx_第2页
第2页 / 共57页
2019-2020中国消费金融研究报告.pptx_第3页
第3页 / 共57页
2019-2020中国消费金融研究报告.pptx_第4页
第4页 / 共57页
2019-2020中国消费金融研究报告.pptx_第5页
第5页 / 共57页
亲,该文档总共5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9-2020中国消费金融研究报告,目录,1、放贷总额持续增长2、授信人数持续攀升3、信贷产业持续深化,4、金融科技持续渗透5、业务模式日趋成熟6、监管环境日趋完善,第一部分 消费金融成绩回顾,1、放贷总额持续增长,消费贷款规模保持高速增长,截止2019年9月末消费贷款高达13.34 万亿元,同比增长17.4%。消费金融渗透率快速提升,由2016年的20.2%迅速提升至2018年的34.6%,逐步接近美国42%的消费金融渗透率水平。,2.34,3.18,3.86,4.78,5.92,9.6312.0513.34,34.7%,35.8%,21.2%,24.0%,23.8%,我国消费贷款规模保持快速增长态势62.7%,25.1%,17.4%,0%,10%,20%,30%,40%,70%60%50%,1614121086420,消费贷款规模(扣除房贷,万亿元),同比增速,我国消费贷款渗透率逐年显著提升,11.8%,14.5%,15.9%,18.0%,20.2%,30.3%,34.6%,4.4%,5.4%,6.0%,7.0%,8.0%,11.7%,13.1%,10.9%,13.1%,14.2%,15.9%,17.8%,26.3%,31.6%,0%,5%,10%,15%,20%,25%,30%,35%,40%,20122013消费贷款/消费支出,20142015消费贷款/GDP,201620172018消费贷款/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1、放贷总额持续增长,3.3,3.9,4.6,5.3,6.3,7.9,9.7,22.2%,18.2%,17.9%,15.2%,18.9%,25.4%,22.8%,0%,5%,10%,15%,20%,25%,0,2,4,6,8,10,1230%,2012,2013,2016,2018,20142015信用卡发卡量(亿张),2017同比增速,互联网消费金融放贷规模持续增长,从2014年的0.02万亿增长至2018年的7.8万亿,增幅近400倍。信用卡发卡量与人均持卡量保持高速增长,创历史新高。2018年末信用卡发卡量达9.7亿张,同比增长22.8%;人均持卡0.7张,同比增长79.5%。互联网消费金融放贷规模及增速信用卡累计发卡量及同比增速,1800%1600%1400%1200%1000%800%600%400%200%0%,9876543210,2014,201520162017互联网消费金融放贷规模(万亿元),2018同比增速,5,1、放贷总额持续增长,消费金融公司数量不断扩容、规模不断壮大,目前24家消费金融公司 已正式开业,3家尚未开业。此外,还有10余家拟发起设立。除12个省级地区未设立消费金融公司外(甘肃地区的甘肃银行、云南 地区的富滇银行正在排队设立),国内主要区域皆有消费金融覆盖。截至目前,捷信消费金融、招联消费金融、马上消费金融规模较大, 总资产过500亿元,位列行业第一梯队。,消费金融公司已覆盖国内主要经济区域,消费金融公司开业、筹建及拟设立情况24,3,10+,302520151050,开业,批复筹建尚未开业,拟设立,主要消费金融公司2019年6月末总资产数据(亿元)1,070,766,511,264 264 237,105 102,989487,7976,67615454,28,1,2001,0008006004002000,6,2、授信人数持续攀升,央行个人征信系统有借贷记录的人口数量快速攀升。截至2019年1月,央行征信中心已累计收录自然人9.9亿人,有信贷记录 人数5.3亿,征信覆盖率为38%(与总人口对比)。人口结构变迁推动消费金融发展。我国人口结构在逐年发生变化,人口红利拐点出现,抚养比上升,老龄化群体逐步增多, 消费市场颇具发展潜力,消费金融将持续受益。央行个人征信系统收录人数我国人口年龄结构金字塔,6.36,6.64,7.77,8.05,8.20,8.39,8.57,8.8,9.1,9.5,9.9,1.41,1.76,2.24,2.62,2.89,3.21,3.50,3.8,4.2,4.8,5.3,0,2,4,6,8,10,12,2008 2009 2010 2011 2012 2013 2014 2015 2016 2017 2019收录自然人数(亿人)信贷人数(亿人),-60,000,-40,000,-20,000,0,20,000,40,000,60,000,90-9480-8470-7460-6450-5440-4430-3420-2410-140-4,女性男性,7,8,2、授信人数持续攀升,百度指数反应搜索热点,消费金融、信用卡、征信、消费贷、现金贷、分期付款等依旧是搜索热点词汇。,3、信贷产业持续深化,随着金融创新与信息技术的深度结合,消费金融产业链日渐成熟,参与主体越来越丰富,分工更为细化, 第三方服务机构趋于专业化,征信和风控服务不断优化,大幅提升了消费金融的客户体验和运行效率。,上游,中游,下游,监管部门,支付,征信,大学生白领、蓝领青年人农民等,资金需求方,消费金融服务商,商业银行,持牌消费金融公司,新型互联网消费金融公司,其他,消费供给方,线下消费,线上消费,现金贷,消费金融基础设施,大数据风控,其他,+金融科技,公众存款自有资金ABS融资,P2P借款等,资金提供方,9,3、信贷产业持续深化,消费金融参与主体在资金、数据、科技、获客等方面都表现出多样化创新,不断深化专业性分工、革新消费金融传统产业链。,资金持牌消费金融机构和银行、互联网 消费金融公司和银行/持牌消费金融 机构开始在资金端合作,并共同承 担风险,10,科技开展业务的相关企业也在加强自身金 融科技或和第三方金融科技公司合作, 巩固风险管控能力,数据金融大数据产品为金融服务的开展提 供支持,对风控模式的优化、征信体 系的建立起着愈发重要的作用,获客除了传统的营销获客,业内开始出现 一批专注于消费金融产品的互联网企 业,提供种类丰富的消费金融产品平 台,3、信贷产业持续深化,用户资质评估能力作为消费金融重要的基础设施,也在加速优化和改革。央行征信的改革、百行征信的开业运营,不断推 动着行业信用信息的共享,“信息孤岛”难题得以逐步破解;第三方公司的数据补充,如芝麻分、磐石资质因子等则利用 技术、数据和场景优势,多角度刻画用户,完善消费金融机构对用户资质的认知。,度 小 满 磐 石 资 质 因 子,11,12,4、金融科技持续渗透,78.4,100.9,123.4,143.0,34.656.2,53.7,78.5,106.5,140.0,2.8,5.5,7.5,12.1,14.9,350300250200150100500,2020e,2021e2022e,20182019e云计算与大数据(亿元),AI(亿元)其他(亿元),2018-2022年我国消费金融业务前沿科技资金投入情况,2018-2022年我国消费金融业务技术资金投入情况,68.7,77.3,85.1,89.3,93.663.5,137.6,186.9,242.0,297.8,金融科技市场指数级增长,生物特征识别、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450链和物联网等核心技术正推动消费金融产业链和价值链的迭代升级。400350300消费金融业务2019年技术资金投入预计达206.30亿元,其中前沿科技250200投入达137.6亿元。在前沿科技的各项技术中,云计算与大数据投入150目前占比最高,人工智能投入在快速提升。100500,2018,2019e,2020e,2021e,2022e,非前沿科技前沿科技,数据来源:艾瑞咨询,生物特 征识别,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 能,区块链,13,4、金融科技持续渗透,金融科技在消费金融产业链中不断渗透,从单点切入到全面渗透,已贯穿消费金融贷前、贷中、贷后的全生命周期 风险管理,消费金融借贷流程中诸多痛点问题得以有效解决。贷前贷中贷后贷款申请信贷审核放款用户追踪到期还款智能催收,人工审核:成本高、效率低、体验差自动审核:反欺诈和用户违约风险高,主要痛点,信用风险:用户在借贷期间信用风险变化,共债风险,主要痛点,用户复贷:吸引优质还款用户复贷逾期催收:对逾期用户进行催收,主要痛点,反欺诈,用户画像,风险识别,生物特征识 别:活体、人 脸、指纹 个人信息校 验:央行征 信、百行征 信,文本分析 行为特征分析 规则模型识别关联分析,自动识别虚假 交易自动阻止恶意套现,信用行 为追踪,共债风 险识别,信用风 险预警,交易行为跟踪 大数据分析,催收记录反馈 关联交易追踪,基于风险监测 模型,作出预 警,其他贷中监测:贷中动态复盘、追溯资金流向、确定特定场景用户画像、数据隐私保护、舆论环境分析,智能运 营提升 能复贷,智能 催收,会员体系 奖励机制 精准营销,智能客服 催收策略 网上法庭,金 融 科 技 解 决 方 案,其他贷后管理:内部合规管理、风险 行为预警,4、金融科技持续渗透,度小满磐石,是度小满金融旗下,以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作为代表的科技能力为基础搭建的金融科技开放平台,旨 在为银行、互联网金融机构等提供多层次的风控服务。,14,5、业务模式日趋成熟,消费金融业务模式日渐成熟,场景方、资金方、技 术方更加开放,多方协作局面逐渐形成,消费金融 的竞争已经进化为生态圈和开放平台的竞争。,开放合作,场景方,资金方,技术方,数据合作,技术合作,渠道合作,资金合作,信贷管理能力包括贷前查询、贷中管理、内 部审核、贷后催收等一系列标 准化流程管理能力,15,系统搭建能力迅速搭建符合行业标准的运营 系统,能够令参与者快速入场,风控决策能力帮助新入场玩家打造风控系 统,完善风控决策体系,降低 逾期成本,潜在用户流量获取不同的消费金融机构之间由于 面对的人群不同,可相互将可 能成为对方的潜在客户倒流,行业开放性增加,头部消费金融机构纷纷打造消费金融对外 开放平台,不断对外输出系统能力。度小满:云帆消费金融开放平台;磐石金融科技开放平台。,5、业务模式日趋成熟,分工不断细化和专业化,助贷和联合贷款成主流,进一步优化和重构了消费金融的业务链条,成为破解消费金融同质化的重要途径。,助贷,联合 贷款,共同出资、联合风控、共同承担风险和进行贷后管理满足了银行和持牌消费金融机构在获客、消费场景和 风控等方面的需求,提高了互联网金融企业公信力,16,通过线上、线下的渠道获取符合贷款机构标准的借款人, 贷款机构独立进行风控审核在用户、数据、科技方面弥补了银行的短板,有利于推 动银行零售转型,实现共赢发展,6、监管环境日趋完善,行业监管趋于完善,各种消费金融行业乱象得以有效遏制。金融类业务持牌、杠杆率、风险保证金等各项监管措施开始普遍应用于全行业。,现金 贷,校园贷,套路 贷,714高炮,暴力催 收,优胜劣汰 行业生态 重塑,17,在这个过程中,合规经营的消费金融机构的优势会愈发明显,违规平台在日趋严格的监管环境下纷纷出局。,6、监管环境日趋完善,合规向好成为行业风向,各项政策措施相继出台,使整个消费金融行业的运营变得越来越规范,消费 金融进入合规发展为主导的大时代。监管政策不断完善出台相应管理办法对各主体开展消费金融 业务进行规范,弥补监管政策缺失消费金融业务信用风险管理不断加强引导消费金融机构以真实消费场景为支撑,18,拓展业务,行业信息共享不断推进,多层次的 征信体系逐步建立,过度授信、多 头授信等情况得到有效遏制,金融科技滥用的风险得到有效防范,出台意见规范各类机构开发和使用 反欺诈、信用风险评估、风控等方 面的技术模型或技术工具,消费者权益保护力度大幅增强,1、新消费主义崛起2、贷款下沉释放巨大活力3、金融科技是核心驱动力4、场景方深度融合,第二部分 消费金融新特点,20,1、新消费主义崛起,消费减速消费降级,消费升级趋势不变,享受型消费,改善型消费,生存型消费,消 费 升 级,消 费 降 级,消费增速有所放缓,与可支配收入增速下降有关。,0,5,201510,2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累计同比(%),但消费支出增速放缓不等于消费降级,消费升级仍在持 续中。消费升级,一方面体现为消费需求层级的提升, 改善型和享受型消费的占比不断提高。另一方面,消费 品质提升,从大众消费到品牌消费到定制化消费。,大众消费产品差异小,满足 基本需求,缺乏品 牌意识,品牌消费产品差异较大,品 牌属性强,定制化消费个性化、定制化产 品设计,需求多样 性,注重商品品质,居民消费支出同比(%)数据来源:Wind资讯,1、新消费主义崛起,消费减速消费降级,消费升级趋势不变,0%,20%,40%,60%,80%,100%,201320142015201620172018,其他用品及服务医疗保健教育、文化和娱乐 交通和通信生活用品及服务 居住衣着食品烟酒,消费结构变化,高阶消费需求占比提升。食品、衣着等生存型消费 占比下降,医疗保健、文化娱乐与教育等高阶消费占比不断提高,16年开始高档白酒价格增速明显高于中低档白酒3020100-10-2036大中城市高档白酒平均价格增速(%)36大中城市中低端白酒平均价格增速(%),-20,6040200,20142015201620172018,朗姿股份:销量同比(%),美邦服饰:销量同比(%),森马服饰:销量同比(%),高端服饰需求高于大众服饰需求,-20,200,40,201020112012201320142015201620172018,德系品牌:同比(%),自主品牌汽车销量负增长,但日、德系表现较好,806040200,2008 2009 2010 2011 2012 2013 2014 2015 2016 2017 2018化妆品零售额同比(%)进口美容化妆品及护肤品金额同比(%),自主品牌同比(%)日系品牌:同比(%)进口化妆品销售额增速表现更为强劲,消费品质提升,品牌消费占比在提升。,21,消费升级背后,蕴藏巨大贷款需求,1、新消费主义崛起,可支配收入逐年增加、消费结构与消费品质不断提升,居民消 费观念日渐改变,加杠杆意愿提升。消费贷款规模快速增长,2010-2018年9年间,消费贷款规模实 现4倍增长;消费贷款占总贷款余额比重逐年上升,由2010年23%增至2018年35%。,在个贷结构中,除传统房贷以及中长期贷款外,短期消费 信贷显著增多。以银行业为例,其短期消费贷款规模由2015年4.08亿元增 至2018年的8.79亿元,规模实现2倍增长,占银行业贷款余 额的比重由4.1%升至6.2%。,11.17,13.48,15.96,19.69,22.92,27.03,33.38,40.52,47.9,0,10,20,30,40,50,201020112012201320142015201620172018金融机构本外币个人贷款余额(万亿元),4.08,4.91,6.79,8.79,109876543210,2015,2018,20162017存款类金融机构短期消费贷款余额(万亿元),22,1、新消费主义崛起,90后、00后人口超过3亿人,成长为消费主力。,占全国总人口数23%。同时,百度2019双11大 数据报告显示, 90后和00后用户量占比高达80%,已成为双十一消费支柱。年轻消费群体消费需求强烈,具有鲜明特色。,20818,17400,14563,0,80后70后60后,根据尼尔森报告,目前90后和00后人口达3.2亿, 90后,00后,19006500010000150002000025000人口数量(万人),90后、00后成长为消费新势力,消费特点鲜明,偏爱线上购物。 90后、00后的成长伴随互联网与移 动互联技术快速发展,偏爱线上购物,包括服装、 电子产品、家居用品、健康美容产品等。,青睐社交网络购物。社交网络与圈子文化盛行,购 物易受意见领袖、内容社区影响,同时在圈子内形 成“分享-购买-分享-再购买”的裂变模式。同时, 网络直播等也催生新的购物模式。,注重个性化消费。消费偏向个性化与独特化,同时 覆盖高端品牌与个性化品牌。以唯品会口红品牌为 例,95后青睐品牌即有高端YSL,也有较新的国货 品牌玛丽黛佳等。,重视场景消费。年轻一代消费者注重产品与服务体 验,与消费场景发生互动。如情人节、圣诞节、春 节等节日场景下,良好的消费氛围能够满足年轻人 的心理需求,特别是00后,冲动消费明显。,消费特点,20%,60%,17%,2.4%,0.6%,10%0%,23449 20%,70%60%50%40%30%,00后,70后,60后,90后80后关注双11人群分布,23,“李佳琦”跻身2019“双十一”百度热榜TOP1,引领购物新潮流,1、新消费主义崛起,年轻群体消费倾向于信用消费,追求生活品质与休闲娱乐,年轻人偏好信用消费,主要以分期消费与信用卡为主。根 据尼尔森报告,消费类贷款是年轻人占比最高的信贷类型, 其中,互联网分期消费占到月收入的16.9%,信用卡占到13.7%。,年轻人消费贷款主要用于提升生活品质与满足休闲娱乐, 服务类消费升级明显。根据尼尔森报告,不同消费信贷产 品的用途相类似,主要用于提升生活品质和休闲娱乐,也 体现出消费升级对消费贷款的需求刺激。,1.70%,2.90%,6.60%,13.70%,16.90%,0%,15%,20%,互联网分期消费信用卡 互联网小额借贷房贷车贷,5%10%年轻人债务收入比,休闲,餐饮,医疗,通讯,金融,教育,24,数据来源:尼尔森研究,2、贷款下沉释放巨大活力,从人口数量上来看,三四线及以下城市人口占比达到近七成,规模庞大。同时,目前低线城市的网购普及率及网购消 费金额比率远小于一二线城市,线上业务市场挖据潜力大。,(亿人),(亿人),金额比例,(亿人),渗透率,网购普及率:,移动端普及率:,25,低线城市人口基数庞大,成为消费金融线上线下必争之地,26,2、贷款下沉释放巨大活力,121110987,2014,2015201620172018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速(%) 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速(%),141210864,2014,2018,201520162017城镇居民消费支出增速(%) 农村居民消费支出增速(%),根据尼尔森中国消费者指数报告,二三线城市消费意愿明显超过一线城市, 特别是三线城市消费趋势指数增长最为显著。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消费支出增速,均高于城镇居民,低线城市收入与 消费支出增速相 对更快。从消费 增速上看, 三四 线城市以及农村 地区明显要高于 一二线城市, 消 费市场下沉明显。,低线城市消费者的消费意愿更强,消费市场下沉明显,互联网时代打破 地域边界, 低线 城市消费观念与 上线城市趋同。 同时, 品牌加速 布局三四线城市, 带动消费市场下 沉。,数据来源:尼尔森研究以优衣库为例,截至11月27日,在中国大陆门店 已达749家,遍布全国29个省份160座城市,近9年 每年门店数30%递增,加速二三线城市下沉,数据来源:极海盒子数据,27,小镇青年引领消费趋势,释放消费贷款需求,根据尼尔森报告,下线城市85后、90后、00后占比更高,1.2亿小镇青年群体,有56%每月可支配收入超过3000元,26% 具备本科及以上学历,愿意尝试新品和愿意升级的占比分别为31%和55%,高于上线城市消费者的24%和53%。同时,下 线城市年轻人房贷压力更小,信用消费意愿更强。,17%,22%,14%,9% 8%,18%18%,18%,20%19%,21%,16%,5%,14%,15%,23%,26%,17%,0%,5%,10%,15%,20%,25%,30%,一线城市,新一线城市,二线城市,三线城市,四线城市,五线城市,85后95后00后,22%,15%,11%,0%,5%,10%,15%,20%,25%,一线,二线,三四五线,需支付房贷的年轻人占比,下线城市年轻人房贷压力更小,一线城市已 需支付房贷的年轻人占比是三四五线的2倍,2、贷款下沉释放巨大活力,28,3、金融科技是核心驱动力,摩尔定律下, 金融科技产业快速发展。从“IT+金融” 到“ 互联网+金融”阶段,再到现在我们正经历的以人工智能、大数据、 云计算等为代表的“ 新科技+金融”阶段,每个 金融阶段持续的时间越来越短, 金融科技的 创新速率越来越快。,金融科技在消费金融领域的投资占比不断提 高,云计算与大数据、AI技术是主要投资。 资本大幅涌入,不断加速金融科技的发展速 度。,0%,20%,40%,60%,80%,100%,2018,2019E,2020E,2021E,2022E,其他基金供应链金融 消费金融 证券保险银行理财,支付,中国金融机构技术资金投入消费金融占比不断提高,金融科技全面赋能现代金融业的发展,资料来源:艾瑞咨询,3、金融科技是核心驱动力,消费金融行业紧密结合新技术,开发新产品满足用户,量化运营,用户读取,风控防护,数据洞察,消费金融持续和新技术紧密结合,部分独立掌握一定消费金融场景的金融科技企业,持续的将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 算等新技术利用在数据收集、风控、用户画像等多种层面。,29,数据搜集、整理、分析和 运营大数据分析、征信、区块 链技术等,搭建风控模型,实时防范和 拦截风险订单大数据分析、 生物识别、 深度学习、云计算等,用户画像大数据分析、云计算等,精准营销、高效运营人工智能、金融AI等,3、金融科技是核心驱动力,度小满金融作为一家金融科技公司,在智能金融时代,充分发挥度小满的AI优势和技术实力,为金融机构提供金融科技服 务。度小满金融已将AI技术应用于智能获客、身份识别、大数据风控、智能投顾、智能催收等多个业务领域,并推出磐石一站 式金融科技平台,完善全流程风控管理解决方案。,度小满金融科技,30,3、金融科技是核心驱动力,度小满金融旗下磐石金融科技平台,以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金融科技为基础,覆盖消费金融业务的全业务流程, 为银行、互金等提供多层次的风控服务及一体化解决方案。,31,32,4、场景方深度融合,08-1209-0810-0410-1211-0812-0412-1213-0814-0414-1215-0816-0416-1217-0818-0418-12,数据来源:易观,消费金融回归场景竞争,线上线下场景双线融合构建消费金融生态圈,279,390,1503,523,1200,0,2000,5261421842016年,现金贷业务加强监管,消费金融重回场景之争。2017年12月1日关于规范整顿“现金贷”业务的通知正式下发,现金贷业务加强监管, 消费金融业务重新回到场景争夺。线上场景布局基本稳定,网络红利消退。目前网购市场增速不断下降,线上流量入口集中于行业巨头,电商零售、旅游、医美、教育等主 要线上消费场景格局已基本稳定;同时,线上获客成本也在不断提高,网络红利在消退。线下场景相对分散,是未来获客的主要渠道。线下场景相对分散,一方面布局线下商超、餐饮、出行、医疗、租房、教育、旅游等都重要消费场景;另一方面未被央行征信系统覆盖的个人、三四五线城市以及农村地区等下沉市场成为获客关键。200网购市场规模增速下滑1000网络购物市场规模同比(%) 数据来源:Wind资讯、公开资料获客成本不断攀升,2016年平台1平台2,2016年平台3,1、告别获客红利2、居民杠杆率快速攀升3、扶优限劣,行业清理,4、分化加速,巨头崛起,第三部分 拐点与盘整,1、告别获客红利,5.00,7.24,7.88,8.47,19.1%,13.6%,12.2%10.6%,8.2%,7.5%,0%,5%,10%,15%,20%,25%,9.08.58.07.57.06.56.05.55.04.54.0,手机网民增速降至10%以下,中国手机网民规模(亿人),同比增速,34,2010年以来,随着智能手机崛起,中,国手机网民迎来爆发式增长,为各个行业互联网转型带来了用户红利。早期,消费金融企业享受低成本获客 红利,运用互联网打法营销获客,涌 现出一批千万级用户的创业型龙头企 业。进入2017年以来,中国手机网民增速 趋于放缓,降至10%以下,消费金融 获客成本迅速飙升,从几十到几百, 获客红利不再。此时,行业迎来“存量市场”狂欢。,1、告别获客红利,相比泛泛撒钱式营销型获客,发掘存量借 款人需求成为性价比更高的选择。对于大 批追求零售转型的城商行、农商行等机构 而言,与已经积累了千万级甚至上亿借款 用户的互联网平台合作,成为理性选择, 助贷和联合贷款开始兴起。助贷模式兴起后,早期享受用户红利的借 款平台如虎添翼,强化对存量借款用户的 发掘,复借率水平开始显著提升,季度复 借率基本达到70%-90%之间。随着存量市场发掘告一段落,行业彻底告 别获客红利,与此同时,过度放贷问题开 始凸显。,60.70%,68.30%,72.80%,73.30%,73.40%,76.80%,25.50%,52.20%,58.90%,58.80%,69.70%,20%,30%,40%,50%,60%,70%,80%,90%,代表性平台季度复借率攀升,2016Q4 2017Q1 2017Q2 2017Q3 2017Q4 2018Q1 2018Q2 2018Q3 2018Q4 2019Q1 2019Q2平台1平台2,35,数据来源:平台财报,2、居民杠杆率快速攀升,中国, 27.20,中国, 53.60,1009080706050403020100,2010-122011-042011-082011-122012-042012-082012-122013-042013-082013-122014-042014-082014-122015-042015-082015-122016-042016-082016-122017-042017-082017-122018-042018-082018-12,中国居民部门杠杆率快速攀升,但仍低于发达经济体(%),中国,英国,发达经济体,美国,印度,巴西,36,2010年以来,中国居民部门整体步入加 杠杆阶段,尤其自2015年以后明显提速, 以每年4-5个点的速度快速上涨。截至2019年3月末,中国居民部门杠杆 率53.6%,虽低于发达经济体,但增速 高于可比国家。从发达经济体看,全球 金融危机后,居民部门杠杆率持续下行, 相比之下,也进一步强化了我国监管机 构对杠杆率快速提升的担忧。居民杠杆率的提升,诚然有消费贷款快 速攀升的原因,但房贷仍旧是大头。,2、居民杠杆率快速攀升,54.2%,21.3%,24.5%,100%90%80%70%60%50%40%30%20%10%0%,2010年3月末2010-092011-03,2011-092012-03,2012-092013-03,2013-09,2014-032014-09,2015-032015-09,2016-032016-09,2017-03,2017-092018-03,2018-092019-03,2019-09,中国居民贷款结构:房贷过半数,住房贷款占比,经营贷款占比,消费贷款占比,37,截至2019年3季度末,中国居民 贷款余额53.6万亿元,其中,个 人住房贷款占比54.2%,个人经 营贷款占比21.3%,个人消费贷 款占比24.5%。在“房住不炒”的政策导向下, 个人住房贷款增速已经明显回落。 住房贷款趋稳,某种程度上,为 消费贷款的增长提供了新的空间。因此,在居民部门控杠杆的大背 景下,消费贷款仍有结构性机会。,截至2018年末,中国居民部门的杠杆率为52.6%。 据国泰君安证券测算,地区差异较大。红色区域:杠杆率55%,依次为浙江76%,上 海68%、广东64%、甘肃61%、福建60%、北京59%、重庆57%、江西55%。蓝色区域:杠杆率40%-55%,依次为安徽52%、 宁夏52%、广西51%、海南51%、贵州50%,河 北46%、云南45%、四川43%、江苏42%。白色区域:40%或无数据。其实,不仅地区间杠杆率有差异,不同群体杠 杆率也有明显差异,再次表明,居民杠杆率过 高,更多地是个结构问题,不宜“一刀切”。,38,2、居民杠杆率快速攀升,3、扶优限劣,行业清理,强化监管,抬高行业门槛,驱逐劣币,持续打击高利贷、暴力催收以及非法放贷行为,全面抬升行业准入门槛。夯实征信基础,挤出过度借贷用户截至2019年6月末,百行征信已与包括小贷公司、融资租赁、融资担保、消费金融、P2P等在内的850余家机构签订了业务合作和信息共享协议。2019年9月,互金整治办发布关于加强P2P网贷领域征信体系建设的通知,要求在营P2P网贷机构接入征信系 统。明确规则,规范持牌机构放贷行为确定定价规则,明确综合利率上限。制定助贷、联合贷款管理办法等。强化消费贷款资金用途监管,严禁贷款资金违规进入楼市、股市等。,39,3、扶优限劣,行业清理,40,从贷款产品看,采取结构化调整策略,一方面严厉打击高利贷、超利贷产品,控制无场景依托的现金 贷;另一方面,对于可追溯资金用途、能直接推动消费增长的消费贷款产品,依旧持鼓励态度。,关于完善促进消费体制机制进一步激发居 民消费潜力的若干意见中发201832号,鼓励消费金融创新。进一步提升金融对促进消费的支持作用。规范发展消费信贷,把握好保持居民合理杠杆水平 与消费信贷合理增长的关系。,关于加快发展流通促进商业消费的意见 国办发201942号,鼓励金融机构创新消费信贷产品和服务,推动专业化消费金融组织发展。鼓励金融机构对居民购买新能源汽车、绿色智能家电、智能家居、节水器具等绿色智能产品提供信贷 支持,加大对新消费领域金融支持力度。,从用户结构看,关注高风险群体占比,鼓励金融机构压降低收入群体、低线城市用户、中低学历用户、90后群体等用户的贷款占比;对于优质客群消费贷款,仍持鼓励态度。,3、扶优限劣,行业清理,收入/地区分布收入 2000-4999 元区间的中低收入 客户占比70%左右。一二线城市低于20%;四线及以下 约为60%。,学历分布本科及以上学历占比低于20%。大专学历占比约为30%左右40%左右为其他超利贷群体,近90%为大专及以下 学历。,年龄分布35岁以下群体占比80%左右。90后群体占比超过50%。,41,4、分化加速,巨头崛起,监管驱动P2P全面整顿清退无证机构强化资本金约束,科技驱动巨头在科技层面投入大,科技优势凸显,反过来加速行业分化,流量集中获客越来越重要,场景方的话语 权增强,流量集中加速分化,推 动巨头崛起,成本驱动严肃定价上限后,倒逼金融机构 降低综合经营成本,在降低综合 成本方面,大型机构更具优势,42,4、分化加速,巨头崛起,场景集中,用户集中,数据集中,科技集中,强者恒强,43,1、重拳打击714高炮2、P2P转型与清退3、数据隐私紧箍咒4、助贷与联合贷款迎监管,第四部分 2019年热点回顾,45,1、重拳打击714高炮,2019年“315”晚会,曝光“714高炮”。超高贷款利率,无节制暴力催收,带来了一系列社会问题。2019年“315”晚会后,重拳打击“714高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copyright@ 2017-2022 报告吧 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7002310号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宁B2-20200018  | 宁公网安备640106020006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