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基于新冠肺炎疫情探索中国公共卫生体系发展之道2020年2月罗兰贝格聚焦前言基于新冠肺炎疫情对中国医疗卫生体系和公民生命健康带来的巨大挑战,结合过往的项目经验与国际及国内案例分析, 罗兰贝格认为,未来公共卫生体系构建应在夯实智慧城市居民电子健康档案、市民档案、交通信息、公安信息数据平台的基础上,秉承以人为本的价值定位,构建发达的人群健康管理体系、医疗机构协作体系、人员及医疗物资保障体系、评价及监督体系,和平时期未雨绸缪,非常时期从容应对。我们期待中国的公共卫生体系能在本次疫情防御战后逐步实现凤凰涅磐,在疫情感知与预测、灵活医疗资源统筹、精准民众健康管理、高效医疗机构协作、透明舆情疫情管理等方面取得系统性的改善与进步。2 罗兰贝格 聚焦 基于新冠肺炎疫情探索中国公共卫生体系发展之道目录1. 新冠肺炎疫情带来的挑战 .42. 对中国公共卫生体系发展的思考 . 143. 发达的公共卫生体系在疫情中的价值体现 .26基于新冠肺炎疫情探索中国公共卫生体系发展之道 罗兰贝格 聚焦 3第一部分新冠肺炎疫情带来的挑战4 罗兰贝格 聚焦 基于新冠肺炎疫情探索中国公共卫生体系发展之道南陌春将晚。自2019月12月以来,新型冠状病毒疫情汹涌而至。短短数周,我们以各种形式亲身参与了抗击疫情,见证了无数医务人员的逆行奋战、无数企业的鼎立支援。疫情仍在延续,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社会各界万众合力、医疗人员八方支援、医院病房快速建设、疫苗和药物研究等方面积极开展应对措施,全面开展疫情防控工作。当前各方正在克服各种严峻挑战:疫情感知通报滞后、医疗物资保障及供给不足、人群健康管理缺失、患者隔离不及时不到位、医疗资源严重不足、城市体系协作及监督评价不到位、舆情及疫情管控混乱等问题。但如果不从本源上进行缜密的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我们依然会在下一次的疫情中慌乱不堪,损失惨重。在重大疫情面前快速反应、处置得当,是一项系统工程,考验的是城市治理及运营水平,而其基础在于做到心中有“数”。疫情感知分析、资源供给保障、人员健康管理、医疗服务管理、疫情舆情管理等均需以事实为依据做出科学判断。但现在碎片化的各类信息和散乱的系统无法支撑良好决策,也导致了执行层面的困难。基于新冠肺炎疫情探索中国公共卫生体系发展之道 罗兰贝格 聚焦 5第二部分对中国公共卫生体系发展的思考6 罗兰贝格 聚焦 基于新冠肺炎疫情探索中国公共卫生体系发展之道突然爆发的新冠肺炎疫情固然对国家发展和城市治理带来了多方面的严峻挑战,也引起了政府、民众和社会各界对医疗卫生体系构建的思考。中国公共卫生体系在未来应当如何完善?如何确保建成的卫生体系能够有效地应对类似新冠肺炎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如何确保应对体系的可持续性?以人为本的整合式服务是未来医疗体系发展的方向,其以价值为驱动的模式能追求更好的疗效和更低的成本。公共卫生体系是医疗卫生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在日常时期通过疫苗等措施及健康管理手段预防疾病、通过强大的医疗手段治疗疾病,更需要有敏感的侦测疾病能力,在非常时期拥有强有力的医疗专业组织和后勤支援抗击疾病。发达的公共卫生体系需要从战略方向、服务、基础设施等层面进行完备的体系化建设,才能确保健康安全的美好生活。罗兰贝格认为,未来公共卫生体系构建应在夯实智慧城市居民电子健康档案、市民档案、交通信息、公安信息数据平台的基础上,秉承以人为本的价值定位,构建发达的人群健康管理体系、医疗机构协作体系、人员及医疗物资保障体系、评价及监督体系,和平时期未雨绸缪,非常时期从容应对。 01核心价值层1) 以人为本以人为本即意味着所有的体系设计从以疾病治疗为目标转向以人群健康为目标,改变碎片化的服务提供方式和资料来源:罗兰贝格医疗健康及生命科学中心01 未来的公共卫生体系构建以人为本日常时期防治并重非常时期灵活应对基础设施层服务层居民电子健康档案智慧轨迹大数据智慧公安大数据其他综合信息大数据人群健康管理体系医疗服务协作体系核心价值层医疗物资保障体系评价及监督体系日常时期防治并重人群健康管理体系居民电子健康档案智慧轨迹大数据基于新冠肺炎疫情探索中国公共卫生体系发展之道 罗兰贝格 聚焦 7以机构为主体的数据存储方式,实现以单一居民个体为主的整合性、连续性的服务和信息记录。未来的公共卫生体系,应该服务于“健康中国2030”的顶层目标,将“以人为本”作为体系构建的核心价值,并将日常时期防治并重和非常时期灵活应对作为“以人为本”的两大内涵延伸,并依托夯实的基础层与服务层得以实践。日常时期防治并重转变以治疗为主的医疗现状,开展居民健康管理,强调防未病,同时也为后续的疾病治疗提供全面详实的健康数据,提高诊疗效率,此举既能有效控制全民总体医疗健康成本,也有助于及时发现特殊传染性疾病,追溯传染源头和传播路径,从而提前预警。非常时期灵活应对 前瞻性地制定非常时期的应急策略,一旦发生突发事件,基于日常时期积累的扎实的数据,迅速统筹协调医疗卫生体系内资源,从而灵活应对。服务层2) 人群健康管理体系以居民电子健康档案为核心依托,对全民进行分群(包括但不限于:健康人群、亚健康人群、慢病患者、危急重症患者等),并对不同群体提供针对性的诊疗护理及健康管理服务,从而提升民众个体的健康免疫水平和健康管理体验。3) 医疗服务协作体系构建完善的分级服务网络、针对不同疾病的急救和救助机构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管理组织,确保各类医疗机构(包括但不限于:高水平医院的专业医疗治疗机构、专业流行病诊断及处置机构、健康管理的基层医疗机构、以疾病控制为中心的卫生监督执法机构、健康教育专业机构、专业药品研发机构等)发挥各自核心价值的基础上,以数字化手段为依托,通过电子病历和无界医疗为技术依托支持医疗机构联动协作,实现医疗资源合理配置。 4) 医疗物资保障体系 打造涵盖医药、医械、防护用品等医疗物资的储备资源、生产、调运、接收等环节的统筹,加强中央、地方和军队之间的数字化支撑体系,实现必需医疗物资在中央与地方、地方政府与地方政府、军队与地方之间的高效调配。5) 评价及监督体系 从顶层规划管控医疗卫生体系,并定期公开信息,形成政府各部、社会各界与民众对体系的监督与评价机制。同时,在体系构建中吸收并善用各类前沿技术,开发各类延展性的应用与服务,从而响应不断演进的医疗卫生需求。基础设施层6) 居民电子健康档案居民电子健康档案是公共卫生体系中的基础设施。此档案应涵盖居民基本信息、按时间顺序排列的就诊记录、检查记录、体检记录、生命体征数据等信息。目前这类信息散落在各三甲医院、社区医院、家庭医生、个人智能硬件等机构和设施中,尚未形成完整的医疗数据链。目前,上述数据采集和存储的电子化已基本实现,但在数据治理和应用方面,进展依然缓慢。从技术层面看,存在数据采集口径不统一、逻辑设定不相同、系统接口不相容等问题,但究其根本在于缺乏国家层面的组织机构的强力推动。我们呼吁中8 罗兰贝格 聚焦 基于新冠肺炎疫情探索中国公共卫生体系发展之道央政府牵头,完善数据管理法规、引入技术实力较强的社会企业,通过政企联合的方式,完成区域间及医疗机构间的数据互联互通,为每位居民构建一份可随时追溯的电子健康档案。对居民个体而言,完整的医疗信息记录有利于疾病预防、慢病管理和术后随访监测等;对医疗产业链而言,有利于疾病研究、药械研发、产能配置等;对整个社会而言,有利于降低整体医疗成本、优化医疗资源配置、提高健康水平且及时发现传染性疫情等。7) 智慧轨迹大数据智慧轨迹大数据是融合居民个人的通信、高铁、航空和消费等数据,从而形成的完整的时空轨迹。目前,上述各类信息均已实现了实名制,但隶属于不同的机构和组织中,与医疗信息类似存在数据治理问题,单从整合难度上看,其低于医疗数据。此外,智慧轨迹大数据应用范围广泛,也是智慧城市建设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8) 智慧公安大数据智慧公安大数据是基于视频图像识别和物联网技术,结合公安信息,实现人员、车辆追踪和分析,构建实时移动轨迹,且可监控舆情变化,实现舆情预警和反馈。智慧公安叠加智慧轨迹数据,可以构建较为完整的居民画像。目前,公安数据依然存在各警种信息不互通,区域间系统不兼容等问题,亟需构建以人为本体的贯通各警种、打破地域局限的融合信息平台。9) 其他综合信息大数据包括传染病监测和报告数据、疾病预测及预警数据、临床预防信息互联互通信息、临床及预防专家信息等.基于新冠肺炎疫情探索中国公共卫生体系发展之道 罗兰贝格 聚焦 9第三部分发达的公共卫生体系在疫情中的价值体现10 罗兰贝格 聚焦 基于新冠肺炎疫情探索中国公共卫生体系发展之道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