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编号 :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 项目名称: 中国水产科学 研究院珠江水产研究所广州芳 村试验基地建设项目 环境影响报告表 建设单位(盖章):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珠江水产研究所 编制日期:二 一 四 年 一 月 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制 1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编制说明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由具有从事环境影响评价工作资质的单位编制。 1、项目名称 指项目立项批复 时的名称,应不超过 30 个字(两个英文字段作一个汉字)。 2、建设地点 指项目所在地详细地址,公路、铁路应填写起止地点。 3、行业类别 按国标填写。 4、总投资 指项目投资总额。 5、主要环境保护目标 指项目区周围一定范围内集中居民住宅区、学校医院、保护文物、风景名胜区、水源地和生态敏感点等,应尽可能给出保护目标、性质、规模和距厂界距离等。 6、结论与建议 给出本项目清洁生产、达标排放和总量控制的分析结论,确定污染防治措施的有效性,说明本项目对环境造成的影响,给出建设项目环境可行性的明确结论。同时提 出减少环境影响的其他建议。 7、预审意见 由行业主管部门填写答复意见,无主管部门项目,可不填。 8、审批意见 由负责审批该项目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批复。 2项目名称: 中国水产 科学研究院珠江水产研究所 广州 芳村试验基地建设 项目 文件类型 : 环境影响报告表 评价 单位:中山大学 法人代表: 许宁生 3项目名称: 中国水产 科学研究院珠江水产研究所 广州 芳村试验基地建设 项目 委托单位: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珠江水产研究所 评价 机构 :中山大学 法人代表 :许宁生 证书编号 :国 环评证甲字第 2803 号 评价 部门 :中山大学环境科学研究所 评价部门负责人 : 吴群河 ( 所长 教授 ) 项目负责 人 : 吴群河 签名: (环评工程师 登记 证 号 A28030161000,社会区域类 ) 编写人员: 姓名 资质证书号 负责内容 签 名 吴群河 环评师证号A28030161000 项目基本情况 汤德福 环评岗证字第 A28030052 建设项目环境概况 李璞 环评岗证字第 A28030053 环境影响分析与预测 郑丹平 环评岗 证字第A28030057 环境污染防治措施、工程分析 吕莉梅 环评岗证字第 A28030067 公众参与、环境质量现状 参加人员: 於玲蔚(助理工程师) 复核 : 麦志勤 ( 登记 证编号 A28030071000) 审核:韦献革 (登记证编号 A28030061000) 1 1建设项目基本情况 项目名称 中国 水产科学研究院珠江水产研究所广州芳村试验基地建设项目 建设单位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珠江水产研究所 法人代表 吴淑勤 联系人 潘德博 通讯地址 广东省广州市荔湾区芳村西朗兴渔路 1 号 联系电话 020-81616813 传真 020-81616162 邮政编码 510380 建设地点 广东省广州市荔湾区芳村西朗兴渔路 1 号 立项审批部 门 农业部 批准文号 建设性质 新建 改扩建 技改 行业类别及 代码 科学 研究 业 753 占地面积(平方米 ) 33333 绿化面积 (平方米 ) 6000 总投资 (万元 ) 2116 其中:环保投资(万元 ) 40.4 环保投资占总投资比例 1.9 评价经费(万元 ) 8 投产日期 2014 年 1 月 项目由来 : 中国水 产科学研究院珠江水产研究所是农业部属珠江流域渔业综合研究机构,创建于 1953 年,该所位于广州市荔湾区芳村西塱兴渔路 1 号, 占地 412 亩,总建筑面积 12478 ,其中有科技大楼( 4314 )、检测中心楼( 1605 )、科技开发楼( 1300)三座,各种专用试验室、车间多处共约 6000 ,房屋建筑固定资产总额 12068.88万元。现有从业人员 260 多人,从事专业技术工作人员 216 人,其中研究员 21 人,副研究员和高级工程师 28 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 13 人,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首席科学家 1 人,突贡专家 1 人,中央联系专 家 1 人,博士导师 3 人、硕士研究生导师 15 人,主要开展渔业种质资源与育种、水产养殖与营养、水产病害与免疫、渔业资源保护与利用、渔业生态环境评价与保护、水生实验动物、城市渔业和水产品质量安全等方向的研究。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珠江水产研究所是我国淡水渔业领域重要的科研单位,以为渔业发展提供科技支撑为宗旨,立足珠江流域,面向全国,主要进行热带亚热带 2渔业相关科学技术的研究,在渔业重大基础与应用基础研究和水产学科前沿创新性研究工作中,承担解决渔业发展中基础性、方向性、全局性、关键性重大科技问题,以及培养高层次科研人才、 开展国内外渔业科技交流与合作等方面发挥重要的作用。 建所以来至今获得的 120 多项科技成果中许多为我国渔业可持续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在我国渔业发展的各个主要阶段都留下了重要的科研业绩。 其中获得国家发明奖的鲢、鳙鱼的生理生态繁育法(即家鱼人工繁殖技术)成果迄今仍为水产育苗生产的基本核心技术,是举世公认的水产划时代的科技成果。其中 2005年以来,全所共承担各类科研项目 291 项,项目总经费 9810 万元。其中主持国家 863项目 1 项、国家攻关项目 2 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5 项、 948 项目 3 项、国家社会公益研究 专项 3 项,同时还主持了国家基础性工作专项、农业结构调整项目、广东省科技计划项目、广东省科技兴渔项目等部门和地方政府的各类科研项目。 目前主要学科研究领域有水产种质资源与遗传育种、水产养殖容量和健康养殖、水产病害防治与免疫控制、水产生物技术、渔业水域生态环境监测与保护、水产实验动物科学、城市渔业科学、水产品质量安全学科等八大类。依托本所的国家、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及各类科技机构有: 农业部水生经济动物病害防治研究中心、农业部水产种质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广州)、农业部珠江流域渔业生态环境监测中心、农业部珠江中下游渔业资 源环境重点野外科学观测试验站、广东省水产动物免疫重点实验室、中国水科院热带亚热带鱼类选育与养殖重点开放实验室等。 珠江水产研究所广州芳村试验基地现有实验池塘 298 亩,养殖有效水面 150 亩。这些池塘一直是 该 所科研实验课题的重要使用设施,曾为 该 所承接了国家、农业部、省、市立项的重点实验项目有 100 多项,在这些实验池塘上获得大量科研数据并获得各种科研成果奖项有 86 项,为国家的科研建设、科研成果推广发挥过巨大的作用。长期以来,由于缺少经费的投入,基地实验池塘的基础设施因年久失修,已破损严重,排灌系统功能丧失,池塘配 套设施及配套设备严重老化,已基本丧失支撑科研试验功能。极大地抑制了 珠江 水产研究所相关科研实验的开展及科研成果的利用与技术推广。因此,建设改造珠江水产研究所广州芳村试验基地,是当前一项十分迫切的重要需求,通过项目的建设为开展 渔业科技研究提供支撑条件及试验平台,对加快我国现代渔业技术的研究进程,促进我国渔业科研成果的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产业升级和结构调整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战略意 义。 同时珠江 水产研究所广州芳村实验基地的建设改造 也是珠江水产研究所贯彻落实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中长期发展规划( 2009-2020)和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珠江水产研究所 2010-2020年发展规划必需的支撑硬件条件。按照农业部关于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珠江水产研究所广州芳村 试验基地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的 批复农计函 2013300 号进 3行规划建设,委托中山大学编制中国 水产科学研究院珠江水产研究所广州芳村试验基地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 一、项目建设概况: 1)项目名称与建设性质 项目名称:中国水产 科学研究院珠江水产研究所广州芳村试验基地建设项目 建设性质:改扩建项目 2)建设地点与项目周围环境敏感点 该 项目建设地点在中国水 产科学研究院珠江水产研究所大院内,位于广州市荔湾区芳村西朗兴渔路 1 号,濒临珠江支流水道花地河。 详见 附图 1(地理位置图 ) 。项目 实施在 进 基地道路两边及东边区域 . 珠江水产所周边敏感点较少,东南面 559m 为 罗涌南围居住小区 ;北面 541m 为芳村 教师新村小区芳园居 ,南面 92m 为 金鹤苑居住小区。 详见附图 2(环境敏感点图)。 3)建设规模和投资 该 项目的建设规模为改造池塘 31128 m2,包括:池塘生态养殖试验系统 9520m2,精准养殖试验池塘系统 6700m2,恒温养殖试验池塘 1750m2,良种选育养 殖池塘4085m2,种质资源活体养殖库 9073m2。 新建 环道流水养殖试验系统 920m2, 简易 养殖车间 1400 m2,配套水电、道路、大门、入口桥梁及绿化等场区工程。 本项目总投资共计 2116 万元,全部申请中央投资。 4)建设内容与工程量 主体工程: 该项目的 主体 工程为改造池塘 31128 m2,包括:池塘生态养殖试验系统 9520m2,精准养殖试验池塘系统 6700m2,恒温养殖试验池塘 1750m2,良种选育养殖池塘 4085m2,种质资源活体养殖库 9073m2。 新建 环道流水养殖试验系统920m2, 简易 养殖车间 1400m2。 本项目建设所在地为珠江水产研究所自有土地,该土地已领取了国有土地使用证。 主要建设内容包括: 池塘生态养殖试验系统 总面积 9520m2,由面积 2602m2、 1659m2、 1654m2、1748m2、 1857m2 的 5 口池塘组成,池塘深度 2.5 米,养殖水深约 2 米, 改建 为钢筋混凝土池壁,总长 876 米。 精准养殖试验池塘系统 总面积 6700 m2,由面积 1154 m2、 2246 m2、 1768 m2及 9 口面积约 170 m2 池塘组成,池塘深度 2.5 米,养殖水深约 2 米, 改建为 钢筋混凝土池壁,总长 1071 米,钢 筋混凝土硬化池底 1471m2。 恒温养殖试验池塘 总面积 1750m2,由 5 口 35m10m 池塘组成,池塘深度 2.5米,养殖水深约 2 米, 改建为 钢筋混凝土池壁,总长 450 米。 4良种选育养殖池塘 总面积 4085m2,由面积 1493m2、 1359m2、 1233m2 的 3 口池塘组成,池塘深度 2.5 米,养殖水深约 2 米, 改建为 钢筋混凝土池壁 , 总长 454 米。 种质资源活体养殖库 总面积 9073m2 的 1 口池塘组成,池塘深度 2.5 米,养殖水深约 2 米, 改建为 钢筋混凝土池壁 , 总长 382 米。 流水养殖环道、试验设施 环道流水养殖试验系 统 总面积 920m2,由 4 组相同面积的环道池组成,采用砖混结构;养殖试验设施建 2 座圆形养殖池; 8 座椭圆形养殖环道; 8 个养殖桶,上盖 27mx52m,面积 1404 的钢架防雨棚。 简易 养殖车间 总面积 1400 平方米。 辅助工程: 项目辅助工程为 配套水电、道路、大门、入口桥梁及绿化等场区工程。 主要 建设内容包括: 道路 新建 10 米宽道路面积 2500 ; 11 米宽道路面积 4950 ; 4 米宽道路面积 2180 ;拓宽路面面积 1796 。 大门 新建 1 座 大门 ,钢筋混凝土结构,配合钢结构构造; 新建 12 值班室。 停车场铺 地 2130m2。 入口桥梁 新建基地入口桥梁宽 12 米、长 26 米。桥墩最大跨度 20 米,桥身高度 5 米,桥面面积 312m2,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 绿化 面积 6000m2。 5)人员 本项目 充分利用所内已有工作人员,不额外 增加 人员 。 8)工程进度 项目建设期为 24 个月( 2014 年 1 月 2016 年 12 月)。 与本项目有关的原有污染情况及主要环境问题: 拟建项目可能出现的主要污染为实验动物养殖过程中投喂外源性食物及养殖对象的排泄物对水环境的影响。 此外, 本项目紧临花地河, 根据 广东省地表水环境功能区划( 粤环 201114 号)与广州市地表水功能区区划,花地河属于类水质功能要求,现状 调查显示花地河水质现状未达到类标准,项目区域内河道的水质较差; 根据广州市 声环境 功能区 区划 ,该项目 位于 声环境 二类功能区, 现状 调查显示该项目评价范围 均未达到声环境质量标准( GB3096-2008)的 2 类标准,评价范围内声环境质量较差,噪声污染严重。 5二、 建设项目所在地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简况 自然环境简况: ( 1)地理位置 芳村是 中国 广州市 昔日的一个 市辖区 。芳村位于广州市西南端。北、东面临珠江(南航道) ,与白云区石井镇、荔湾区、海珠区隔江相望;南靠珠江(佛山水道),与番禺区大石镇、南海市平洲镇相邻;西与南海市盐步镇、黄岐镇接壤。面积 46.2 平方公里。 ( 2)地质地貌 芳村地处三水盆地,区内出露地层由老到新有: 白垩系 、 第三系 、 第四系 地层。 白垩系地层:多为砂岩、细砂岩、粉砂岩、砂质泥岩,出露在本区东部石围塘至白鹤洞,南部东塱、西塱至海南、西部广佛路口、五眼桥、东漖、 增滘、海南一带;第三系地层:多为粉砂砂质的砂质泥岩,分布于本区五眼桥以及龙溪村的沙溪一带。第四系地层:为最新沉积层与残积层,多为淤泥及泥质粘土和残积粘土、亚粘土。 芳村主要受北、东向的广从断裂带及北西西向的广三断裂带所控制。由于大部分为第四系地层所覆,次级断裂不甚清楚,近几年从桥东、石围塘等地的工程钻孔资料初步证实,存在一条北西西向的石围塘 -白鹤洞断层。 芳村地处 珠江三角洲 平原北缘,平均绝对高程 5.5 5.8 米。芳村内偶见几个小小山岗,绝对高程也仅 17 25 米,相对高差不超过 20 米。其中海北村的芜蓉岗、海南村的赤岗,岩性为第三纪红色砂岩。由于风化作用及人工破坏严重,岗体保留不够完整,但仍可看到受海水侵蚀的痕迹。此两座山岗具有海蚀残丘性质,是珠江平原之前的古地貌。 珠江南岸的 白鹤洞 一带,有顶部高程大体一致的小山岗群,是长期被侵蚀、剥蚀而成的地貌形态,称白鹤洞山顶台地。台地南北长 2000 米,东西宽 1000 米,最高标高 25.2 米(属二级台地),岩性为第三纪红色砂岩。 本项目选址为珠江水产研究所东北隅的蓄水养鱼塘,塘底有淤泥,往下为冲积砂与亚粘土沉积层及红色砂砾层。 ( 3)气象气候 芳村地处北纬 23,属热带范围;临海,距南海海岸仅 100 公里左右,受 季风 环流控制;北部的岭南山脉具有阻止北方冷空气南下的天然屏障作用。因而日照充足,气温高,无严冬酷暑,常年不雪,基本无霜,雨量较充沛,春夏之交多雨,夏秋之间多台风,属南 亚热带 季风气候。 年平均气温 21.8,冬季 1 月最冷,月平均气温 13.3,极端气温 0。夏季最热为 7 月份,月平均气温 28.4,极端气温 38.7。年平均降雨量为 1600 毫米左右, 6雨量虽充沛,但不稳定。最低降雨量仅为 894.7 毫米,最高达 1889.1 毫米。降雨多集中在 4 9 月,约占年雨量的 80,日降雨量可达 200 毫米以上。每年 10 月至次年 3月为少雨季。 广州市 光热资源充足,年太阳辐射总量在 105.3109.8 千卡每平方厘米之间,年日 照小时数在 1875.11959.9 小时之间,日照率为 44%左右。年平均气温在 21.9 22.8 之间,气温以 7、 8 月份最高, 1 月最低,年极端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分别在38.6 39.3 和 0.0 2.3 之间。 芳村西塱的年均日照小时数为 1800 小时,年均相对湿度 78%,年均蒸发量 1650mm。 主导风向为北风及东南风。风向随季节而变化,夏秋季多东南风,春冬季多偏北风。夏季常有台风侵袭,风速可达 28 米秒以上。 ( 4)水文概况 西塱一带浅层地下水体发育在第四系疏松砂粒、粘土沉积层中,埋深 2-6cm;深层 地下水的基岩岩块裂隙水,埋深 70-100m。 珠江水产研究所本项目建设相关地表水体水体包括所外水体花地河和所内的蓄水养鱼塘、引水明渠。 花地河又称山村河,位于中国广州市芳村,因流经花地而得名。河长 8.44 公里,河道呈南宽北窄,南段宽 110 至 140 米、北段宽 40 至 60 米,水深 2.5m,为珠江感潮河流。南起佛山水道,北至珠江广州河段西航道花地口,从南向北流经花地、山村、茶滘等地后汇入珠江白鹅潭,支流有大细海、增漖涌、秀水涌、广佛河等 13 条河涌,是芳村最重要的河流,被称为芳村母亲河。花地河长年水量稳定,可通航百吨 以下船只。每年端午节期间,鹤洞等地龙舟竞赛常在此河举行,附近农地亦靠此河灌溉。根据广州市地表水功能区区划的规定,花地河的水环境功能执行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 (GB3838-2002)IV 类标准。 在研究所西面的花地河一侧设引水闸,涨潮可自然引水经所内攀麟路旁的约 1m宽、 0.5m 深的明渠至蓄水养鱼塘作为养殖用水,引水明渠长约 500m。 ( 5)土壤与动植物 芳村的耕地土壤为珠江三角洲冲积土,属一个土类, 15 个土种。其中泥肉质泥田、泥田占耕地面积的 75.2以上,属高产田。咸田(发赤田)占区内耕地面积的 20左右,属低产田。非耕地为薄层红壤。 项目所在西塱一带以潴育性水稻土为主,其东 2km 的白鹤洞台地为红色砂岩赤红壤。植被以蔬菜、花卉为主,行道树与塘边树多为芒果、荔枝、红花羊蹄甲、美叶桉、大叶桉、大王椰、假槟榔、木棉、柳树、苏铁、垂叶榕、小叶榕等。动物以小家鼠、黄胸鼠、褐家鼠、龟、水蛇、赤链蛇、三索锦蛇、青蛙、蟾蜍、蝴蝶、蜻蜓、蜜蜂、蚊、蝇、蝗等昆虫。 7珠江水厂研究所内池塘养殖有草鱼、青鱼、鲢、鳙、鲮、鳜、鳗鲡、加江鲈、鲤等。花地河生长有浮游植物、浮游动物及底栖动物,还有自然繁殖的鲤、鲫、泥鳅、胡子鲇、革 胡子鲇、黄鳝、南美骨板鲇、食蚊鱼等。 ( 6)特色资源 芳村是传统的花鸟之乡,花卉、园艺等是这个地区的传统产业,而且历史悠久,早在明清时期,芳村的花卉种植已十分兴盛,花市亦应运而生。进入上世纪九十年代,随着广州经济的不断发展,市场对花卉、园艺等观赏休闲品的需求不断增加。原分散经营的花鸟虫鱼个体商户也逐渐向花地湾区域聚焦,并形成规模效应。位于芳村窖口的岭南花卉批发市场、龙溪大道的广州花卉博览园、花地大道的花鸟虫鱼市场是芳村几个最重要的花卉、宠物市场。芳村的“休闲经济”也因此而成为广州的一个品牌。 近年,芳村 大道一带又成为了茶叶批发的集散地。芳村大道中的山村段沿线、花地大道中沿线,更是闻名广州的茶叶销售一条街。 白鹅潭风情酒吧街位于芳村长堤路、珠江白鹅潭畔,是广州市惟一经政府规划、独立投资者投资兴建的,也是广州市十大特色商业街和广州市重点光亮工程,自 2002年 10 月初试业以来,每晚吸引着来自广州市和珠三角、南海、佛山、东莞等地的民众前来参观消费。酒吧街一律为 2 至 3 层欧陆风格建筑,高塔、钟楼和水塔凡车等独特建筑错落有致。风情酒吧街的灯饰也别具一格,每栋房子的色调各有特色,却又和谐统一,整条酒吧街无论从芳村码头、珠 江夜游的船上、白天鹅宾馆、洲头咀等各个角度观赏都别有一番风情。 芳村的工业最有名的企业就是广钢集团和广船集团(又名“广船国际”),这两家重工业企业均位于芳村白鹤洞,且连成一片,至此白鹤洞成为芳村乃至广州的一个重工业基地。 社会环境简况 (社会经济结构、教育、文化、文物保护等 ): ( 1)社会发展现状 2005 年底,广州市行政区划的调整,荔湾区由原来的荔湾、芳村两区合并而成,拥有土地面积 62.4 平方公里。 根据 2012 年荔湾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资料统计 , 2012 年末,荔湾区户籍总人口 71.20 万 人,增长 0.2%。人口出生率 8.65 ,人口自然增长率 0.48 ,计划生育率 93.87%。 ( 2)经济发展现状 根据 2012 年荔湾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资料显示: 荔湾区国 民经济实现平稳较快发展。初步核算, 2012 年全区实现生产总值( GDP)745.65 亿元,比上年(下同)增长 9.3%, 较好完成全年经济目标任务 。 第三产业是 荔湾 区经济增长的主要拉动力。 三次产业比例为 0.8:24.2:75.0。其中, 8三次产业分别完成增加值 5.74 亿元、 180.51 亿元和 559.40 亿元,分别增长 3.6%、 6.6%和 10.4%,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 0.3%、 19.9%和 79.8%。 财政收入实现快速增长。 2012 年,全区实现一般预算收入 37.80 亿元,增长 12.2%。 税收总额增长平稳。 2012 年,税收总额 200.73 亿元,增长 4.0%。其中,国税收入 145.24 亿元,增长 3.1%;地税收入 55.49 亿元,增长 6.4%。 农业 产值略微增长 。 2012 年,全区实现农业总产值 7.16 亿元,增长 3.4%。其中,花卉产值 6.06 亿元,增长 2.8%,占全区农业总产值的 84.7%,继续保持主导地位。 工业产值 稳步 增长 。 2012 年,全区实现工业总产值 421.11 亿元,增长 5.5%。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产值 399.02 亿元,增长 5.6%,占全区工业总产值比重 94.8%。支柱产业方面,烟草制品业、文教体育用品制造业和化学原料及制品制造业分别增长3.7%、 13.8%和 6.9%,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和电力热力生产供应业分别下降 22.8%、 30.4%和 43.5%。 建筑业生产稳步增长。 2012 年,全区资质以内建筑业企业建筑业总产值 48.65 亿元,增长 33.0%;房屋建筑施工面积 20.56 万平方米,增长 10.2%。 国 内商业增长稳定。 2012 年,全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536.10 亿元,同比增长15.1%。其中,批发业 197.65 亿元,同比增长 18.5%;零售业 296.16 亿元,同比增长14.3%;住宿业 1.1 亿元,同比下降 62.0%;餐饮业 41.21 亿元,同比增长 10.5%。 2012年,全区商品销售总额 3310.10 亿元,同比增长 24.2%。其中,批发业 2929.80 亿元,同比增长 23.5%;零售业 380.30 亿元,同比增长 29.7%。 依托西关文化资源,打造荔湾旅游名区。以 “西关风情 ”和 “水秀花香 ”为主题,重点整合打造 大荔湾文化旅游新的整体形象和内涵,利用新荔湾地域空间及区位和资源优势,开创旅游建设新局面。全区主要旅游景点接待游客 9593 万人次(含商业步行街),星级宾馆(酒店)接待游客 127 万人次。 ( 3)文化教育 2012 年,全区各类学校 273 所,在校学生 11.69 万人,专任教师 7864 人,初中升学率 88.8%,高中毕业生升学率 99.6%, 2012 年区属学校高考各上线率均为全市第一。 ( 4)卫生医疗 2012 年,全系统医疗卫生机构门诊量 327.2 万人次,出院 3.05 万人次,分别增长4.38%、 16.33%。加强重大疾病 预防控制,全年无甲类传染病,乙类传染病报告 1883例,发病率 265.11/10 万,较上年同期下降 3.73%。妇幼健康水平得到进一步提高,孕产妇系统保健管理率 97.37%,7 岁以下儿童保健管理率 99.57%,3 岁以下儿童系统管理率 97.09%,住院分娩率 100%。完成新增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业务用房 4000 平方米建设任务。加强医疗秩序维护。全年出动执法人员 3922 人次,检查医疗机构 330 间次、公共场所经营单位 2230 间次、消毒产品销售单位 225 间次、餐饮具集中消毒单位 24间次,其中取缔非法黑诊所 57 间次,立案查处 违法行医案件 28 宗。 9( 5)名胜古迹 芳村具有大王(黄)滘、大通寺、白鹅潭、花地黄大仙祠、车歪炮台、德国教堂、中世谢家祠(南便祠)、毓灵桥、五眼桥、真光中学旧教学楼建筑群等多处名胜古迹。 10 三、 环境质量状况 建设项目所在地区域环境质量现状及主要环境问题: 本项目 的 水、气、声环境质量现状监测委托深圳市 索奥检测技术有限公司进行 采样 检测 。 一、 环境空气质量现状 1、监测方法 遵循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HJ/T2.2 2008)的要求,大气现状监测布点按环境功能区为主并兼顾均布性的原则 。 结合本项目的实际情况 , 评价区域的环境特点和 芳村 气象特征 以及项目选址及工艺特征, 在评价区域内布设 两个 大气采样监测点。 根据本项目的特点,确定监测项目为二氧化硫( SO2)、二氧化氮( NO2)、可吸入颗粒物( PM10)共 3 项。具体位置和监测指标见附图 4-1 和表 3-1。 表 3-1 大气环境现状监测一览表 编号 点位 位置 监测指标 执行标准 a1 珠江水产研究所 2345.51N,1131259.65E SO2、 NO2、 PM10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GB3095-2012) 二级标准 a2 教师新村芳园居 23427.11N,1131259.65E 环境空气现状监测的时间为 2014 年 1 月 814 日,根据 环境影响评价导则 大气环境( HJ-2008)中的有关要求,连续监测 7 天,其中 SO2、 NO2 小时浓度每天监测 4 次,监测时间为北京时间 02:00、 08:00、 14:00 和 20:00,每次采样不少于 45 分钟; PM10 日均浓度每天监测 20 个小时以上。 按国家环保局制定环境监测分析方 法及空气和废气监测分析方法的要求的分析方法进行。具体监测 方案见表 3-2. 表 3-2 环境 空气监测方法、使用仪器及检出限一览表 项次 项目名称 监测方法 使用仪器 检出限 1 SO2 空气质量 二氧化硫的测定甲醛吸收副玫瑰苯胺 分光光度法 HJ482-2009 UV759S 紫外 -可见分光光度计 0.007 mg/m 2 NO2 环境空气 氮氧化物(一氧化氮和二氧化氮)的测定 盐酸萘乙二胺分光光度法 HJ 479-2009 UV759S 紫外 -可见分光光度计 0.015 mg/m 3 PM10 环境 空气 PM10 和 PM2.5 的测定重量法 HJ618-2011 FA2004N 电子 天平 0.010mg/m 2、监测结果 ( 1)气象参数 以上大气环境质量现状监测时的气象参数数据见表 3-33.4。 ( 2)污染物监测结果 大气环境现状监测 SO2、 PM10 和 NO2 的监测数据见表 3-5表 3-6。 11 表 3-3 a1 珠江水产 研究所监测现状气象参数列表 监测日期 监测时间 温度 气压 kPa 湿度 风向 风速 m/s 2014-01-08 02:00-03:00 10 102.4 70 北 3.2 08:00-09:00 13 102.2 65 北 3.0 14:00-15:00 17 102.1 58 北 2.8 20:00-21:00 14 102.2 63 北 2.5 2014-01-09 02:00-03:00 9 102.3 72 北 3.2 08:00-09:00 12 102.3 66 北 3.5 14:00-15:00 15 102.2 58 北 3.4 20:00-21:00 12 102.1 62 北 3.0 2014-01-10 02:00-03:00 11 102.4 72 东北 2.5 08:00-09:00 13 102.2 64 东北 2.0 14:00-15:00 16 102.1 62 东北 2.8 20:00-21:00 12 102.3 63 东北 2.7 2014-01-11 02:00-03:00 9 102.3 71 东北 2.9 08:00-09:00 16 102.2 67 东北 2.5 14:00-15:00 19 102.1 60 东北 2.7 20:00-21:00 14 102.3 62 东北 2.4 2014-01-12 02:00-03:00 12 102.2 70 北 3.5 08:00-09:00 14 102.2 64 北 3.1 14:00-15:00 20 102.0 62 北 3.0 20:00-21:00 14 102.2 60 北 3.7 2014-01-13 02:00-03:00 7 102.5 71 北 3.5 08:00-09:00 10 102.3 66 北 3.8 14:00-15:00 15 102.2 60 北 3.7 20:00-21:00 9 102.3 62 北 3.3 2014-01-14 02:00-03:00 5 102.5 72 东北 3.0 08:00-09:00 13 102.3 65 东北 2.6 14:00-15:00 17 102.1 61 东北 2.3 20:00-21:00 8 102.4 63 东北 3.0 12 表 3-4 a2 教师 新村芳园居监测现场气象参数列表 监测日期 监测时间 温度 气压 kPa 湿度 风向 风速 m/s 2014-01-08 02:00-03:00 10 102.4 69 北 3.2 08:00-09:00 13 102.2 65 北 3.2 14:00-15:00 17 102.1 58 北 2.8 20:00-21:00 14 102.2 65 北 3.4 2014-01-09 02:00-03:00 9 102.3 72 北 3.2 08:00-09:00 12 102.3 66 北 3.3 14:00-15:00 15 102.2 60 北 3.4 20:00-21:00 12 102.1 65 北 2.0 2014-01-10 02:00-03:00 11 102.4 72 东北 2.6 08:00-09:00 13 102.2 68 东北 2.0 14:00-15:00 16 102.1 62 东北 2.5 20:00-21:00 12 102.3 64 东北 2.7 2014-01-11 02:00-03:00 9 102.3 71 东北 2.9 08:00-09:00 16 102.2 67 东北 2.5 14:00-15:00 19 102.1 61 东北 2.6 20:00-21:00 14 102.3 65 东北 2.4 2014-01-12 02:00-03:00 12 102.2 70 北 3.2 08:00-09:00 14 102.2 64 北 3.1 14:00-15:00 20 102.0 62 北 3.1 20:00-21:00 14 102.2 62 北 3.7 2014-01-13 02:00-03:00 7 102.5 71 北 3.5 08:00-09:00 10 102.3 66 北 3.6 14:00-15:00 15 102.2 60 北 3.7 20:00-21:00 9 102.3 62 北 3.3 2014-01-14 02:00-03:00 5 102.5 74 东北 3.1 08:00-09:00 13 102.3 65 东北 2.6 14:00-15:00 17 102.1 61 东北 2.4 20:00-21:00 8 102.4 63 东北 2.9 13 表 3-5 a1 珠江 水产研究所监测原始 数据 表 单位: mg/m3 污染物 监测日序 监 测 结 果 02:00-03:00 08:00-09:00 14:00-15:00 20:00-21:00 日监测均值 SO2 2014-01-08 0.009 0.014 0.023 0.020 - 2014-01-09 0.010 0.017 0.018 0.021 - 2014-01-10 0.008 0.014 0.021 0.015 - 2014-01-11 0.011 0.012 0.017 0.025 - 2014-01-12 0.010 0.015 0.020 0.016 - 2014-01-13 0.009 0.013 0.019 0.017 - 2014-01-14 0.008 0.016 0.015 0.021 - NO2 2014-01-08 0.026 0.035 0.039 0.046 - 2014-01-09 0.034 0.039 0.043 0.040 - 2014-01-10 0.032 0.037 0.036 0.043 - 2014-01-11 0.027 0.040 0.048 0.039 - 2014-01-12 0.037 0.043 0.041 0.045 - 2014-01-13 0.026 0.032 0.040 0.044 - 2014-01-14 0.034 0.044 0.047 0.038 - PM10 2014-01-08 - - - - 0.078 2014-01-09 - - - - 0.092 2014-01-10 - - - - 0.088 2014-01-11 - - - - 0.085 2014-01-12 - - - - 0.094 2014-01-13 - - - - 0.091 2014-01-14 - - - - 0.083 表 3-6 a2 教师新村 芳园居监测 原始 数据表 mg/m3 污染物 监测日序 监 测 结 果 02:00-03:00 08:00-09:00 14:00-15:00 20:00-21:00 日监测均值 SO2 2014-01-08 0.009 0.011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