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中国移动研究院 无线 与终端技术研究所 无线智能优化 (i-SON)技术白皮书 ( 2020) 1 无线智能优化 (i-SON)技术白皮书 ( 2020年) 中国移动 研究院 无线 与终端技术研究所 中国移动研究院 无线 与终端技术研究所 无线智能优化 (i-SON)技术白皮书 ( 2020) 2 前 言 相比 4G, 5G将满足多业务场景的需求,具有超高速率、超低时延、超高可靠和超多连接的特性,并支持网络切片、边缘计算、更高精定位等新能力,这些新需求、新场景和新特性都给 5G网络的部署和运营维护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 中国移动 研究院 提出了无线智能优化 i-SON的概念。 i-SON致力于实现无线网络的参数配置,性能优化和系统鲁棒性的自动化,使得 5G网络更智能,更高效,更低成本。为此,中国移动 研究院 无线与终端技术研究所 制定了 无线智能优化( i-SON)技术白皮书。其中概述章节给出了网络自优化和智能化的需求以及 i-SON的技术概念和发展目标,随后针对 i-SON涉及到的每个技术点进行了相应技术分析和应用场景分析,并基于此,最后提出了中国移动对 i-SON各技术的 需求和总体路标要求 ,以实现 更智能化、更高效运维的 5G商用网络 。 本白皮书起草单位:中 国移动研究院 无线 与终端技术研究所 本白皮书主要起草人: 贾民丽 刘亮 阮航 何文林 田宇琪 江天明 陈卓 邓伟 中国移动研究院 无线 与终端技术研究所 无线智能优化 (i-SON)技术白皮书 ( 2020) 3 目 录 1. i-SON技术概述 4 1.1 网络自优化和智能化需求 4 1.2 “i无线 -智简 5G” 技术理念与 “i-SON”技术概述 4 1.3 “i-SON”的发展目标 6 2. i-SON技术分析和应用场景 7 2.1 基站自启动 7 2.2 PCI自优化 8 2.3 自动邻区关系( ANR) 9 2.4 参数自配置自优化 10 2.5 最小化路测( MDT) 11 2.5.1 MDT技术概述 11 2.5.2 MDT关键问题分析 13 2.6 移动鲁棒性优化( MRO) 16 2.7 移动负载均衡( MLB) 17 2.8 RACH优化 18 2.9 基站自治愈 19 3. i-SON技术总体路标 20 缩略语列表 22 参考文献 22 中国移动研究院 无线 与终端技术研究所 无线智能优化 (i-SON)技术白皮书 ( 2020) 4 1. i-SON技术概述 1.1 网络自优化和智能化 需求 相比 4G, 5G将满足多业务场景的需求,具有超高速率、超低时延、超高可靠和超多连接的特性,并支持网络切片、边缘计算、更高精定位等新能力,这些新需求、新场景和新特性都给 5G网络的部署和运营维护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 首先, 5G网络使用 了 2.6GHz, 4.9GHz以及毫米波等更高的频率,同时独立组网和非独立网多种组网方式并存, 5G网络拓扑变得更加复杂;其次,基站部署类型更加多样化,既包含一体化基站,也存在 CU-DU分离基站等站型,增加了网络规划的难度; 此外,5G网络引入波束管理和网络 切片等新特性,天线功率,下倾角、权值以及无线资源管理等需要同时调 整的多维优化参数增多。 传统的人工干预的方法日渐呈现出反应周期长,易出错,成本高等问题,相比之下,人工智能 /机器学习通过深度分析采集的数据,为运营商网络优化提供了新的思路。 运营商和网络厂商急需更加自动化 和智能化的 手段来降低 5G网络的部署和运维成本,提升用户体验。 1.2 “i无线 -智简 5G” 技术理念与 “i-SON”技术概述 5G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如何承载众多业务、行业需求还有很多挑战。为此,中国移动提出了 “i 无线 -智简 5G” 技术理念。 “i中国移动研究院 无线 与终端技术研究所 无线智能优化 (i-SON)技术白皮书 ( 2020) 5 无线 -智简 5G”以 5G无线为本,融合 DICT,构建新的核心能力,打造绿色智简网络。 “i无线 -智简 5G”体系由 “1”个 智脑 和 “N”个 应用构成, 通过无线智脑的 “平台 ”、 “数据 ”、 “算法 ”赋能 5G网络,提供 i-SON、 i-Green、 i-local 等 “CT增强 ”应用和 “DICT融合 ”应用,既可全方位服务于 5G网络的优化、运维、节能、性能增强,又可服务于千万垂直行业的多样化需求。 “i无线 -智简 5G”技术理念体现了5G与行业的融合创新,实现 5G网络的自动化、自优化、自治,且架构简化、协议简化、拓扑简化的 5G智简网络需求。 i-SON正是 “i无线 -智简 5G”体系中一个重要应用,重点聚焦 无线网络自优化和智能化 。 i-SON也是一个技术体系,包含 SON功能以及扩展的 基于 AI与网络优化结合的探索技术。 其中, SON功能包括基站自启动、参数自动配置、 PCI自优化、自动邻区关系优化(ANR) 、最小化路测 (MDT) 、移动鲁棒性优化 (MRO)、移动负荷均衡 (MLB)、 随机 接入 优化 ( RACH优化) 、基站自治愈 等功能 ;扩展的 AI与网络优化结合的探索技术包 含基于 AI的移动性管理、 基站节能、 负载均衡以及基于 AI的 Massive MIMO权值优化等参数自动配置 等 。 i-SON通过 对 UE和基站的采集数据进行网络 问题 和 性能分析,然后 进行 优化策略制定和执行,其中 优化 可以是 基于确定 规则的优化,也可以是基于 AI算法 的 智能 优化。 中国移动研究院 无线 与终端技术研究所 无线智能优化 (i-SON)技术白皮书 ( 2020) 6 图 1: i-SON技术体系 1.3 “i-SON”的发展目标 i-SON的目标是 实现无线网络的参数配置,性能优化和系统鲁棒性的自动化 , 使得 5G网络更智能,更高效,更低成本 。 基于以上网络自优化和智能化 技术需求, i-SON发展目标如下: SON体系 全面 落地: 逐步开展 基站自启动、参数自配置、 PCI自优化、 ANR、 MRO、 MLB、 MDT、 RACH优化 、 基站自治愈 等 功能测试 、 试点 和 现网部署 , 提升网络自动化水平 。 AI 技术使能网络智能优化 : 开展 AI 与网络优化 结合 的进一步研究和落地,包括 基于 AI的移动性管理、 基站节能、 负载均衡以及基于 AI的 Massive-MIMO权值优化 参数自动配置 等技术 , 推动 AI技术使能的 5G网络智能化技术落地。 中国移动研究院 无线 与终端技术研究所 无线智能优化 (i-SON)技术白皮书 ( 2020) 7 2. i-SON技术分析和应用场景 目前 i-SON体系 初步聚焦于 SON技术落地, SON的应用场景和技术引入也会考虑 5G 网络的发展,并切合运营商的实际运营需求,以适应不同网络运营维护的阶段,并确保引入的 SON 技术能有效降低网络 运营 维护成本,提高网络质量。 SON功能 基于基站的工作状态由三 个 阶段 组成,即自配置、自优化和自治愈。在基站还未进入运行状态之前,自安装和初始 参数配置都属于自配置过程 , 主要技术包括基站自启动 、参数自动配置等 ;当基站进入运行状态后,系统参数的自动调整属于自优化过程 , 主要功能包括 PCI自优化、 ANR、 MDT、 MRO、 MLB、 RACH优化等技术 ;当基站出现部分失效时,系统进行自恢复,此时属于自治愈过程 ,主要包括基站自治愈功能 。 2.1 基站自启动 基站自启动技术 让基站可以自动进入正常工作状态,实现 “即插即用 ”,节约人工配置成本。该过程完成基站上点自检、 自动获取 IP地址,建立与 OMC的通道,自动下载更新软件版本和配置文件,自动建立小区等功能。 通过该技术可以减少人工干预、节省上站次数,降低建网成本和维护成本。 中国移动研究院 无线 与终端技术研究所 无线智能优化 (i-SON)技术白皮书 ( 2020) 8 图 2: 基站自启动 2.2 PCI自优化 5G网络 PCI有 1008个,通常在规划合理时,可确保一片区域内的小区各自使用不同的 PCI,但若规划或网管发生误配,使终端收到两个及以上小区使用相同的 PCI,将发生 PCI冲突与混淆现象: PCI 冲突: 两个相邻的同频小区使用了同一个 PCI,造成UE无法区分出这是两个不同的小区; PCI 混淆: 在一个小区的所有邻区中出现了两个同频小区使用相同的 PCI,使当前小区无法正确识别出两个邻区。 若发生 PCI 冲突, 将造成终端测量错误,终端信道估计误差较大,从而导致下行吞吐量下降,同时会造成终端无法区分目标小区与源小区而导致无法正常切换。 若发生 PCI混淆时 , 服务小区无法区分终端报告的是哪个邻区,因而无法做出正确的切换决策。 针对上述两个问题, PCI自优化功能能够在无人工参与下,自动中国移动研究院 无线 与终端技术研究所 无线智能优化 (i-SON)技术白皮书 ( 2020) 9 发现 5G网络中 PCI冲突 /混淆 问题 ,并 优化 和调整 PCI配置,消除 网络 PCI冲突 /混淆,从而降低掉话率,减少干扰 。 图 3: PCI冲突和混淆示意图 2.3 自动邻区关系( ANR) ANR,即 “自动邻区关系 ”,指网络侧借助 UE对周围邻区 PCI和CGI(小区唯一标识)的测量和上报功能,可以自动完成邻区关系表的配置和优化,包含相邻小区的自动添加和删除。同时,如果某小区与目标小区建立邻区关系后,还可以帮助该小区所属基站与相邻小区基站建立 X2/Xn逻辑接口 。 ANR 主要解决 现网 中邻区规划工作量大,易 出现人工邻区漏配情况 等问题 。 由于在 ANR实现机制中, UE对邻区的上报和网络侧对邻区关系表的配置操作都是自动化完成的,理论上无需投入任何人力成本。 同时, ANR 功能不会影响 UE 和基站处理正常的业务流程,因此邻区关系表的自动配置和优化工作也不会带来额外的时间成本。此外, 由于 ANR 场景中采用真实终端上报邻区的方式代替路测,和中国移动研究院 无线 与终端技术研究所 无线智能优化 (i-SON)技术白皮书 ( 2020) 10 传统网络优化相比,具备更充足的数据源,因此将在很大程度上减少邻区漏配 、 错配 的问题。 图 4: ANR流程 示意图 2.4 参数自配置 自优化 基站参数配置影响网络接入性 能 、速率、覆盖、时延、移动性、功耗等多项指标,参数的配置和优化与用户体验密切相关。相关参数包括物理资源配置(基础参数、信道配置、信号配置)、波束管理、随机接入、上行 /下行功率管理、移动性管理(小区重选、切换)、 4G/5G互操作( IRAT重选、切换、重定向、 EPS FB)、语音、 DRX节电类、定时器、层二参数等。 通过参数自配置 能够 提升网络运维效率,解决人工配置体量大、见效慢、易出错的问题,确保 5G网络性能达到预期效果。 Massive MIMO 权值优化技术也是参数自配置之一。 Massive MIMO 技术是 5G区别于 4G 的关键技术之一,可大幅度提升频谱效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