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证券研究报告行业研究 汽车 汽车 行业 深度 报告 1 / 36 东吴证券研究所 请务必阅读正文之后的免责声明部分 Table_Main 软件定义汽车,全栈自研国产龙头华为 增持 ( 维持 ) 投资要点 汽车 智能电动 化 催生万亿市场 ,华为入局 汽车领域 。 根据华为数据,当汽车智能化 渗透率 每提高 1%,全球汽车零部件(除美国市场外)市场扩大 33亿美元;若智能化和电动化同时提高 1%,全球汽车零部件 市场将扩大 60多亿美元,以此作为测算依据, 若智能化 +电动化渗透率 共同提高 50%,全球 将新增超万亿元市场。 在智能电动浪潮下,汽车产业正发生巨变, 汽车架构以“电子 +电气”为核心逐步演变为“通信 +计算”为核心 ,核心体现为硬件、软件、通信架构三大升级。 芯片 +操作系统 +中间件 +应用算法软件 +数据构建核心技术闭环 , 谁把握其中一环,或将实现产业链地位的提升 。 华为 ICT 技术深厚,奠定坚实基础 。 华为在 ICT 领域奠定的核心技术优势包括:芯 +OS+AI算法 +云 +传感器。 1) 芯: 海思 通用五大类芯片,为汽车芯蓄力,包括 AI芯片 昇 腾系列、 CPU鲲鹏芯片、手机 SOC芯片麒麟系列、 5G基站芯片天罡和 5G基带芯片巴龙、联接芯片凌霄系列。2) OS: 研发鸿蒙操作系统储备基础软件技术, 转化为 汽车鸿蒙座舱操作系统 HOS、智能驾驶操作系统 AOS、智能车控操作系统 VOS以及跨域集成软件框架 Vehicle Stack。 3) AI算法 : 依托 昇 腾 AI芯片 +AI机器学习算法 基础实现计算的快 /准 /巧。 4)云: 依托 依托 昇 腾 +鲲鹏等 芯片 ,实现无时无刻的云服务。 5)传感器: 布局激光雷达 +摄像头 +毫米波雷达。华为的深厚技术远不止 于此, 在此次全球智能电动化汽车竞争中,助力中国汽车工业加速崛起。 华为以云 -管 -端协同全方位布局, 向汽车 SAY: Hi!华为 云 -管 -端布局指:云:智能云平台 , 管:智能网联 , 端:智能驾驶、智能座舱、智能电动 。华为定位汽车增量市场,发布 Hi全栈智能汽车解决方案包括: 1) 1个计算与通信与通信架构 ,实现:硬件可扩展,软件可持续 OTA 升级更新。华为在计算与通信架构之上提出跨域集成软件堆栈( VehicleStack),共同构建数字系统, 实现三个操作系统的互联互通, 基于服务理念而构造,为车企搭建可持续的盈利模式。 2) 5大智能系统 :智能车云、智能网联、智能驾驶、智能座舱、智能电动。 3)激光雷达等全套的智能化部件。 HI 技术帮助汽车产业实现技术升级,快速开发领先的智能电动汽车,为消费者带来最佳出行体验 。 投资建议 : 我们看好“ 5G/AI技术进步 +特斯拉催化”带来的新一轮自动驾驶行情。区别于 2015-2016年,这轮行情不同点: 1)软件取代硬件定义汽车, E/E架构升级成为关键已是行业共识; 2)用户版 L3级 ADAS功能渗透率快速提升从而带来单车价值量上升。华为以芯片、操作系统、机器学习算法、云服务、传感器等众多核心技术进军汽车领域,定位核心增量部件,为智能汽车提供全栈式解决方案。 零部件方面,看好与华为汽车业务的(潜在)合作方:华 阳集团 (智能座舱 +智能驾驶),中国汽研 (车路协同 +智能网联平台),中科创达(中间件),德赛西威( 智能座舱 +智能驾驶),四维图新( 地图),宁德时代 ( 电池 ) ,富临精工 ( 减速器 ) ,湘油泵 ( 压铸件 ) 等。整车方面, 受益于电动智能车可不断 OTA升级,使车企与用户关系从一锤子买卖变成持续性服务,不仅改变未来居民生活方式且带来社会效率进一步提升。美国特斯拉目前是引领者,而中国车企有望通过与华为深度合作,借助华为在智能电动领域积累的核心技术优势厚积薄发,最终有望实现自主崛起。 标的上不仅看好汽车产业的重生,更看好自主品牌的崛起 !传统车企:长城 /吉利 /长安 /比亚迪 /广汽 /上汽。造车新势力:蔚来 /小鹏 /理想。 风险提示: 自动驾驶行业发展不及预期,法律法规限制自动驾驶发展,中美贸易摩擦加剧的风险 Table_PicQuote 行业走势 Table_Report 相关研究 1、 汽车行业深度:软件定义汽车, 应用层功能是试金石 2020-09-23 2、汽车行业深度:软件定义汽车, 操作系统 是 汽车之魂 2020-08-08 3、 汽车行业深度:软件定义汽车, AI芯片是生态之源2020-06-23 4、汽车行业深度:软件定义汽车, E/E架构是关键 2020-05-31 5、汽车行业深度:软件定义汽车, ADAS正加速 2020-05-18 6、汽车行业深度:软件定义汽车, 智能座舱先行 2020-04-20 Table_Author 2020年 11 月 22日 证券分析师 黄细里 执业证号: S0600520010001 021-60199793 huangxldwzq -14%0%14%29%43%57%71%2019-11 2020-03 2020-07 2020-11汽车 沪深 3002 / 36 东吴证券研究所 请务必阅读正文之后的免责声明部分 Table_Yemei 行业深度报告 内容目录 1. 前言:软件定义汽车背景 . 5 2. 华为组织架构变革,正式进军汽车产业 . 7 3. 华为 ICT技术深厚,奠 定坚实基础 . 8 3.1. 芯片全面布局,支撑华为强大生态体系 . 8 3.1.1. 麒麟芯片应用于手机 /汽车座舱领域 . 9 3.1.2. 昇 腾芯片应用 AI计算领域 . 10 3.1.3. 鲲鹏 CPU芯片应用于通用计算领域 . 13 3.1.4. 巴龙和天罡芯片应用于通信领域 . 13 3.2. 鸿蒙操作系统,连接无限可能 . 14 3.3. 机器学习算法实力强劲,实现快 /准 /巧 . 16 3.4. 云服务加速崛起 . 17 3.5. 传感器广泛布局 . 18 4. HI全栈智能汽车解决方案,形成五大系统 . 20 4.1. 云 -智能云平台 . 21 4.1.1. 华为自动驾驶云服务 . 21 4.1.2. 华为车联网云服务 . 23 4.1.3. 华为高精地图云服务 . 24 4.2. 管 -智能网联平台: 5G车载模组 +T-Box+以太网关 . 26 4.3. 端侧 -智能驾驶系统:芯片硬件 +OS+云服务 +传感器 . 27 4.4. 端 -智能座舱系统:麒麟芯片 +鸿蒙 OS+应用生态 . 28 4.5. 端 -智能电动系统: mPower+芯片硬件 +整车控制 OS+三电云服务 . 29 5. 定位增量部件供应商,全面与汽车产业链合作 . 31 5.1. 车企层面 . 31 5.2. 零部件层面 . 33 6. 投资建议 . 35 7. 风险提示 . 35 图表目录 图 1:智能汽车架构 . 5 图 2:智能汽车关键变量格局 . 6 图 3:华为组织架构 . 7 图 4:华为车部核心人物 . 8 图 5:近期华为芯片发布时间 . 9 图 6: 2020Q2全球手机 AP芯片市场份额 . 9 图 7:麒麟 710芯片 . 9 图 8:座舱域芯片主要产品 . 10 图 9:华为 昇 腾 AI芯片产品路线图 . 11 图 10: 昇 腾 310芯片 . 11 3 / 36 东吴证券研究所 请务必阅读正文之后的免责声明部分 Table_Yemei 行业深度报告 图 11: MDC300计算平台 . 11 图 12:座舱域芯片主要产品 . 12 图 13:巴龙 5000芯片 . 14 图 14:天罡芯片 . 14 图 15:鸿蒙系统技术特性 . 15 图 16:华为自动驾驶操作系统内核通过 ASIL-D认证 . 16 图 17:华为在 nuScenes 3D 目标检测挑战赛夺冠 . 17 图 18:华为稳居 COCO 2D目标检测榜首 . 17 图 19:中国公有云服务市 场份额 . 18 图 20:华为激光雷达专利示意图 . 19 图 21:固态激光雷达竞品情况 . 20 图 22:华为智能汽车解决方案 . 21 图 23: Hi品牌全栈智能汽车解决方案 . 21 图 24:华为使能汽车由分布式 电子电气架构向计算 +通信架构转变 . 21 图 25:自动驾驶云服务行业痛点 . 22 图 26:八爪鱼智能云服务框架 . 22 图 27:车联网云服务的行业痛点 . 23 图 28:华为车联网云服务 . 23 图 29:华为车联网平台全面使能车企数字化转型 . 24 图 30:高精度地图云服务行业痛点 . 24 图 31:高精度地图云服务行业痛点 . 25 图 32:华为高精度地图云服务 . 25 图 33:高精度地图的数据存储云服务 . 26 图 34:高精度地图的数据合规云服务 . 26 图 35:华为智能网联平台 . 26 图 36:自动驾驶商用路线图 . 27 图 37: MDC智能驾驶平台 . 28 图 38:智能驾驶架构分层 . 28 图 39:华为全新一代 MDC平台 . 28 图 40:华为 CDC智能座舱平台 . 29 图 41:华为智能座舱核心产品 . 29 图 42:华为 VDC智能电动平台 . 30 图 43: HUAWEI HiCharger直流快充模块 . 30 图 44:华为车载充电系统( OBC) . 30 图 45:华为多合一电驱动系统 . 31 图 46:华为与车企合作情况 -1 . 32 图 47:华为与车企合作情况 -2 . 33 图 48:华为智能座舱相关合作情况 . 33 图 49:华为智能驾驶相关合作情况 . 33 图 51:华为智能网联相关合作情况 . 34 图 50:华为电动化相关合作情况 . 35 表 1:云端芯片产品公司(除英伟达 GPU 外,其余均 ASIC 芯片) . 12 4 / 36 东吴证券研究所 请务必阅读正文之后的免责声明部分 Table_Yemei 行业深度报告 表 2:鲲鹏芯片及同类产品参数 . 13 表 3:通信芯片主要竞品 . 14 表 4:鸿蒙系统技术发展路线 . 15 表 5:自动驾驶传感器性能对比 . 18 表 6:华为智能驾驶传感器 . 19 5 / 36 东吴证券研究所 请务必阅读正文之后的免责声明部分 Table_Yemei 行业深度报告 1. 前言: 软件定义 汽车背景 智能网联汽车快速发展 , 2025年将超 3千亿市场规模 。 随着智能汽车快速发展, 智能座舱和 ADAS功能均不断升级,不论是传感器数量、芯片算力还是单车价值均实现快速提升 。 参照我们前期 发布的 第 1篇 软件定义汽车,智能座舱先行和 第 2篇 软件定义汽车, ADAS正加速 报告,重点梳理了座舱和 ADAS升级 路径 、上下游产业链的竞争格局以及 根据我们自建的汽车之家样本 数据库 测算了市场规模。智能座舱方面,我国智能座舱市场规模将 由 2020年的 567亿元提升至 2025年的 1030亿元, CAGR超过+15.2%; ADAS方面,我国自动驾驶市场规模将由 2020年的 844亿元提升至 2025年的2250亿元, CAGR超过 +21.3%。 全球来看, 根据华为数据,当汽车智能化渗透率每提高1%,全球汽车零部件(除美国市场外)市场空间扩大 33亿美元;若智能化和电动化同时提高 1%,全球汽车零部件的空间将扩大 60 多亿美元。若智能化 +电动化渗透率共同提高 50%,全球将新增超 万亿元市场。 智能汽车架构由下往上依次为车辆平台 +外围硬件 +芯片平台 +系统软件(操作系统)+应用算法软件。 在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大变革下,软件定义汽车理念已成为共识。传统汽车采用的分布式 电子电气( E/E) 架构因计算能力不足、通讯带宽不足、不便于 软件OTA 在线 升级等瓶颈,不能满足现阶段汽车发展的需求, E/E架构升级已成为智能汽车发展的关键。 参照我们发布的 第 3 篇 软件定义汽车, E/E 架构是关键 结论, E/E架构升级包括硬件、软件、通信架构三大升级 ,特斯拉已经做到一个中央计算平台控制整车,而传统汽车主机厂 /Tier 1级供应商 无法一步到位,因此多为跨域融合方案(即 3个域或 5个域等)。实现软件定义汽车的关键变量即为: 芯片 +操作系统 +中间件 +应用算法软件 +数据 五大核心技术 ,未来谁能把握其中一环 或 将实现汽车产业链地位的提升。 图 1: 智能汽车架构 数据来源: 中国软件评测中心, 东吴证券研究所 绘制 根据我们 第 4篇 软件定义汽车, AI芯片是生态之源 结论, AI芯片长期将 逐步形成特斯拉自研自用, Mobileye+NVIDIA+华为三强格局 。 特斯拉 FSD 芯片自研自用,6 / 36 东吴证券研究所 请务必阅读正文之后的免责声明部分 Table_Yemei 行业深度报告 引领产业发展,属于独立一级;全球 GPU领域 AI龙头 NVIDIA和背靠英特尔的汽车 AI芯片龙头 Mobileye属于第一阵列;华为技术强劲自建生态体系属于 1.5阵列,有望快速突围进入第一阵列;国内智能驾驶 AI芯片新锐地平线 等处于第二阵列 。 操作系统:巨头构建基础平台, Tier 二次开发 做差异化 产品 ,是软件生态的基石 。参照我们前期发布的第 5 篇 软件定义汽车, 操作系统是汽车之魂 , 以前 车企采用 8位或 16位 嵌入式 MCU,不支持复杂的 QNX、 Linux 等 操作系统 。 随着域的逐渐形成 ,需要管理的算法软件和代码量均指数级提升, 打造适配的操作系统势在必行。特斯拉基于 Linux自建操作系统 , 系统简约 、 流畅 , 是 汽车界的 “ 苹果 ”; 大众作为汽车界的代表不安现状, 不仅 研发 应用层软硬件, 同时也 基于 Linux、 QNX和 VXworks等 研发 VW.OS软件操作系统。 NVIDIA、 Mobileye、 美国黑莓、 华为、百度等科技互联网巨头 则 构建广义操作系统基础 软件 平台 , 欲打造汽车界的 “ Google 安卓 ”。 Tier 则针对主机厂的传感器、自动驾驶算法方案的不同 二次开发做差异化产品 。 其中 NVIDIA基于 QNX开发基础软件平台; Mobileye基于 Linux开发基础软件平台; 美国黑莓推出 QNX的智能驾驶版本;华为推出智能座舱操作系统 OS(基于鸿蒙微内核)、智能驾驶操作系统 AOS、智能车控操作系统 OS; 百度 基于 QNX开发基础软件平台 。 软件定义汽车,应用层功能是试金石。 应用 算法 软件工程化、集成化即为 ADAS功能 或座舱 的应用 ,如 ACC 自适应巡航、自动泊车等功能。 算法系统主要为三大部分:感知融合、决策规划、控制。感知算法 供应商已较为成熟,此类玩家多为传感器供应商及科技创企 。决策规划算法主要涉及全局路径规划、行为决策、运动规划 等 ,涉及整车系统方案,此类玩家 多为 车企 /科技互联网 /L4驾驶创企。 3)控制算法主要涉及执行端,此类玩家 多为 传统底盘电子和车企。 车企在软件布局由浅至深依次为:软件整合、决策规划、感知、基础软件( OS)。 图 2: 智能汽车关键变量格局 数据来源: 东吴证券研究所 绘制 7 / 36 东吴证券研究所 请务必阅读正文之后的免责声明部分 Table_Yemei 行业深度报告 2. 华为 组织架构变革, 正式进军汽车产业 华为成立智能汽车解决方案 BU,正式 进军智能汽车领域。 华为有两大主要责任机构: ICT基础设施业务管理委员会和消费者业务管理委员会。消费者委员会包括消费者BG 和消费者 BG 区域组织两个部门,负责消费者业务的战略和经营管理。 ICT 下设六个部门:运营商 BG、企业 BG、网络产品与解决方案、 Cloud & AI BG、 ICT区域组织和智能汽车解决方案 BU。汽车 BU隶属于华为的 ICT,由华为轮值董事长徐直军统领。汽车 BU是公司面向智能汽车领域的端到端业务责任主体,将华为公司的 ICT技术优势延伸到智能汽车产业,提供增量 ICT部件和解决方案。 根据 36 氪,华为消费者 BG 正在与智能汽车解决方案 BU进行整合,总负责人是华为消费者业务 CEO余承东 。 图 3: 华为组织架构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