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从量变到质变,与行业共同成长.pdf

返回 相关 举报
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从量变到质变,与行业共同成长.pdf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从量变到质变,与行业共同成长.pdf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从量变到质变,与行业共同成长.pdf_第3页
第3页 / 共33页
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从量变到质变,与行业共同成长.pdf_第4页
第4页 / 共33页
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从量变到质变,与行业共同成长.pdf_第5页
第5页 / 共33页
亲,该文档总共3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策 略 研 究 证 券 研 究 报 告 策 略 专 题 报 告 请务必阅读正文之后的免责条款。 策略专题之新能源汽车产业链: 从量变到质变,与行业共同成长 分析师: 吴琪 执业证书编号: S1380516100001 联系电话:010-88300860 邮箱:wuqigkzq 邓垚 执业证书编号:S1380519040001 联系电话:010-88300849 邮箱: dengyaogkzq 崔国涛 执业证书编号:S1380513070003 联系电话:010-88300848 邮箱:cuiguotaogkzq 梁晨 执业证书编号:S1380518120001 联系电话:010-88300853 邮箱:liangchengkzq 近一年 Wind新能源汽车与沪深 300指数相对涨跌幅数据来源:Wind 相关专题报告 从扩大直接融资规模看券商发展机遇 2020-09-24 双主线布局:内生产业周期景气+国家意志 推动2017-12-29 策略专题之环保:万事皆备,东风渐至 2017-12-08 2020年 12 月11日 内容提要: 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不仅包括汽车电子、整车制造,还可以 延伸到包括能源革命及其所带来的新能源基础设施建设(充电 桩、电网) 、电池材料等,随着汽车智能化的不断提升,基础建 设将不断延展到交通、道路、轨道建设等。与此同时,伴随着 人们对新能源汽车认知度的不断提升,从现阶段消费的逐渐渗 透到长远看有可能出现的换购潮,就如同从普通手机到智能手 机的演变,其路径还是比较清晰的。我们认为,该行业将在刘 鹤总理11月25日人民日报刊发的署名文章加快构建以国 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中 提出的“推动科技创新在畅通循环中发挥关键作用,推动供给 创造和引领需求,实现供需良性互动”的新发展格局中发挥越 来越重要的作用,成为推动中国经济结构转型,稳定增长的中 坚力量之一。可以想见,新能源汽车庞大的产业链触角,将给 人们出行乃至交互环境、生活方式带来又一次颠覆性改变,资 本市场在这一过程中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更为重要的是, 行业本身经过近十年的发展积累,正处在逐步完成从量变到质 变的过程,从纯政策引导向“政策引导+内生动力”的双轮驱动 模式转变,与行业共同成长将成为该行业的核心投资主题。我 们认为,在十四五规划期间,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将反复活跃, 蕴含丰富的投资机会。 风险提示:国内外经济形势急剧恶化风险;新能源汽车动力性 能改善大大低于预期风险; 电池技术路径发生颠覆性改变风险、 智能化过程中发生重大技术瓶颈风险;中美关系进一步恶化风 险;新能源汽车产业链相关政策出现重大调整风险;业绩增长 低于预期风险;国内外资本市场系统性风险等。 -20% -10% 0% 10% 20% 30% 40% 50% 60% Dec-19 Feb-20 Apr-20 Jun-20 Aug-20 Oct-20 Dec-20 新能源汽车指数 沪深300 策略专题报告 请务必阅读正文之后的免责条款 2 of 2 目录 1、新能源汽车行业发展迎来重大机遇期 . 4 1.1能源革命,环保需求,是新能源汽车发展的原始动力 . 4 1.1.1 能源革命促进新能源行业快速发展 . 4 1.1.2 新能源车成为重要发展领域 . 4 1.2 5G 技术进步催生新能源(电动)车需求成为行业发展的内生动力 . 5 1.3 双驱动下,新能源车销量增长暗含行业开始进入成长期 . 5 1.3.1 全球及地区新能源车销量表现 . 5 1.3.2 渗透率上升趋势基本确立,但基数仍低 . 6 1.3.3 个人购车稳步提升 . 7 2、政策加持,奠定新能源汽车中长期发展趋势向好 . 9 2.1 欧美新能源汽车政策简单梳理 . 9 2.2 国内新能源汽车政策简单梳理 . 10 2.2.1 近年来行业政策密集出台,孵化行业快速发展 . 10 2.2.2 从财政补贴到积分制, 扶持政策向市场化发展 . 11 3、解构特斯拉,管中窥豹新能源汽车产业链 . 13 3.1 特斯拉:软件定义汽车的引领者 . 13 3.2 Model 3上市后高速增长,有望复制 iPhone 产业链的成长 . 14 3.3 对标苹果 iPhone 特斯拉产业链更具投资价值 . 14 3.4 特斯拉产业链梳理 . 15 4、国内相关重点细分行业 . 18 4.1 新能源汽车配套基础设施 . 18 4.1.1 基础设施分类 . 19 4.1.2 补贴政策向充电基础设施和运营倾斜 . 19 4.1.3充电基础设施产业链 . 19 4.2 汽车电子 . 23 4.2.1 智能驾驶系统:人车交互的核心 中控平台价值量最大 . 24 4.2.2 车载摄像市场迎新机遇 . 25 4.2.3 PCB&FPC:汽车电子化重要基石 . 26 4.2.4 新能源车对功率半导体需求旺盛 . 27 4.3 动力电池、锂电设备及整车 . 28 4.3.1 动力电池 . 28 4.3.2 锂电设备 . 28 4.3.3 新能源汽车整车 . 29 5、总结 . 31 6、风险提示 . 31 策略专题报告 请务必阅读正文之后的免责条款 3 of 3 图表目录 图 1:近年来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变化(万辆) . 6 图 2:近年来国内新能源汽车销量变化情况(辆) . 6 图 3:近年来全球及我国新能源汽车渗透率变化 . 6 图 4 :2019 年全球新能源汽车市场竞争格局 . 6 图 5:近年来我国新能源汽车销量及占比变化情况(辆) . 7 图 6 :2020H1 新能源乘用车上险量情况 . 7 图 7:欧洲乘用车碳排放量(g/km ) . 9 图 8:软件定义汽车下的产业链 . 13 图 9:特斯拉 Model 系列全球出货量 . 14 图 10:苹果 iPhone 全球销量 . 14 图 11 :特斯拉国产 Model3 成本构成 . 15 图 12:特斯拉产业链价值(单位:亿元) . 15 图 13:2019 年主要设备商充电桩业务营收占比及增速 . 20 图 14:2019 年主要充电桩设备商毛利率对比 . 20 图 15:新能源汽车和充电桩保有量 . 22 图 16:公共桩和私人桩数量测算(万个) . 22 图 17:2020-2025 年充电桩投资规模测算(亿元) . 22 图 18:全球汽车电子市场规模增长情况 . 24 图 19:我国汽车电子市场规模增长情况 . 24 图 20:全球主要地区新能源汽车渗透率预测 . 30 图 21:2020-2025 年全球新能源汽车销售增量占比 . 30 图 22:2018-2025 年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及预测(万辆) . 30 表 1:近几年全球新能源乘用车分企业销量 TOP10 (辆) . 8 表 2:近几年全球新能源乘用车分车型销量 TOP10 (辆) . 8 表 3:主要欧洲国家及美国推出的新能源汽车扶持政策 . 10 表 4:近年来我国针对新能源汽车行业出台的政策法规概览 . 10 表 5:新能源乘用车标准车型积分计算方法 . 12 表 6:特斯拉产业链 . 16 表 7:特斯拉产业链动力总成系统 . 16 表 8:特斯拉产业链电驱系统 . 16 表 9:特斯拉产业链中控系统 . 17 表 10:特斯拉产业链自动驾驶系统 . 17 表 11 :特斯拉产业链充电系统 . 17 表 12:特斯拉产业链车身底盘内外饰及其他构件 . 18 表 13:主要充换电基础设施类型及特点 . 19 表 14:充电桩运营模式比较 . 21 表 16:2020-2025 年全球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装机需求量预测 . 28 表 17:2020-2025 年全球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装机需求量预测 . 29 表 18:我国 2020-2025 年新能源汽车销量预测(万辆) . 31 策略专题报告 请务必阅读正文之后的免责条款 4 of 4 2020 年以来,从全球范围看,新能源汽车无论是销量还是相关公司股价,表现都 非常活跃,特斯拉年初至 12 月初最高涨幅超 6 倍,12 月 3 日有投行调升特斯拉 目标价至 780 美元,中概股蔚来股份年初以来最高涨幅甚至超过 10倍。在此带动 下,国内新能源车相关公司也出现明显上涨,年中以来在不到 6个月的时间内,比 亚迪股价翻了两倍有余。伴随着巨大涨幅的积累, 2021 年新能源汽车将如何表现? 我们认为,不能把新能源汽车的表现简单的理解为市场热点炒作,从市场策略角度 看,新能源汽车行业正经历着从量变到质变的蜕变期,随着行业基本面日益夯实, 新能源汽车产业链有望成为继 5G 产业链、iPhone 产业链之后又一具有反复活跃 的中长期投资标的。本文试图对整个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做一定梳理,希望能整理出 一个相对完整的产业链轮廓, 有助于比较清晰的认识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在当前房住 不炒(经济需要新的驱动力) 、制造业产业升级大背景以及自身行业发展面临质的 飞跃的历史机遇,从而更好的理解其中蕴含的中长期投资机会。 1 、新能源汽车行业发展迎来重大机遇期 1.1能源革命、环保要求,是新能源汽车发展的原始动力 1.1.1能源革命促进新能源行业快速发展 党的十九大提出推进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 在能源生产低碳化、能源消费电气化过程中,可再生能源比例的提升将成为能源转 型的重要抓手。根据发改委、能源局发布的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战略(2016- 2030) ,到 2030 年非化石能源消费占比 20%以上,2050 年占比 50%以上。预计 到 2050 年,中国能源转型将实现“三个 50%”目标:可再生能源发电量占比超过 50%,非化石能源消费占比超过 50%,电能消费占比超过 50%。我们认为,能源 革命有望推动新能源年均装机中枢上移,新能源行业进入高质量快速发展阶段。 1.1.2新能源车成为重要发展领域 近年,国际方面已在新能源发展问题上达成一致,新能源车成为重要发展领域。巴 黎气候变化大会提出的 巴黎协定 中希望各国家和地区能够在可再生能源更廉价、 更有效的前提下加大减排力度,促进可再生资源及新能源的使用,帮助节能企业或 新兴能源企业扩大市场、促进能源技术革新。 巴黎协定设立的这些目标,将促 使全球转向更为清洁的能源。 BP 对全球能源转型进行测算,在快速转型情景假设下,原油需求占比将在 2030 年出现快速下降,而原油需求的高峰期会提前至 2025 年。全球原油消费主要涵盖 交通(汽车、卡车及船舶、火车、飞机等) 、非燃烧(化工) 、工业燃料、建筑、电 力等五个领域。BP 认为原油需求的下降将主要出现在交通运输领域,即汽车电动 化等因素导致的原油交通需求快速下降。石油燃料将逐步终结,传统燃油汽车转型 新能源汽车已成为必然趋势。 策略专题报告 请务必阅读正文之后的免责条款 5 of 5 1.2 5G 技术进步催生新能源(电动)车需求,成为行业发展的内生动力 2019 年是 5G 元年,今年以来,国内 5G 建设加速推进,应用场景逐步丰富。一 方面,5G的低延时、高带宽等特点,为智能驾驶所需的通讯网络提供了更全面的 保障。 另一方面, 随着 5G技术发展, 万物互联时代不断靠近现实, 对于汽车而言, 万物互联则可使汽车由分离的信息“孤岛”汇集成联通的信息“海洋”,从而可以与周 围的汽车、信号灯、建筑、道路实时交换数据信息,即实现车联网(V2X) ,包括 车与车通讯 (V2V) , 车与人通讯 (V2P) , 车与路通讯 (V2I) , 车与云端通讯 (V2C) 等信息交换。综上可知,5G 时代的到来,将推动车联网(V2X)的扩展与应用, 从而促进智能驾驶技术不断成熟。 当前,在特斯拉的引领下,软件定义汽车逐渐成为共识,整车电子电气架构升级加 速推进。相比燃油车,新能源车由于其内部架构设计,可更好地实现汽车电子设备 布局,为智能化提供了极佳平台;不仅如此,电动车在自动驾驶方面,响应速度亦 优势明显。技术进步催生新能源(电动车)需求已成为该行业发展的内生动力。 1.3 双驱动下,新能源车销量增长暗含行业开始进入成长期 1.3.1全球及地区新能源车销量表现 根据 EV Sales统计, 2019年全球共计销售新能源汽车 221万辆, 同比增长 9.5%, 创历史新高,2010-2019 年销量复合增长率为 89.54%。2020 年,在疫情全球蔓 延的情况下,全球新能源汽车市场销售逆势增长,前三季全球销量同比增长 11% 至 178.43 万辆。分地区看,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数据,我国 2010-2019年新能 源汽车销量复合增长率为 84.43%。 2020 年以来,受新冠疫情冲击,国内新能源汽 车累计销量持续负增长,随着复工复产的有序推进,叠加消费信心回升,10 月我 国新能源汽车销售量同比增长 104.5%至 16 万辆,行业处于景气复苏状态。欧洲 严控碳排放加码新能源汽车市场投放力度, 受相关政策约束及补贴刺激因素共同作 用,2020 年以来欧洲新能源汽车市场快速增长,截止到 2020 年 10月,德国、法 国、英国等主要国家新能源汽车销量同比增速均超过 100%,欧洲目前已经成为全 球新能源汽车市场最强劲的增长极。 策略专题报告 请务必阅读正文之后的免责条款 6 of 6 图 1:近年来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变化(万辆) 图 2:近年来国内新能源汽车销量变化情况(辆) 资料来源:EV Sales、国开证券研究部 资料来源: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国开证券研究部 1.3.2渗透率上升趋势基本确立,但基数仍低 近年来,随着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的快速增长,新能源汽车渗透率(新能源汽车销 量/总汽车销量) 呈现上升趋势, 由 2010 年的 0.01%上升至 2019 年的 2.5%, 2020 年前三季度进一步上升至 3.4%的历史高位。从我国新能源汽车渗透率情况来看, 自 2015 年开始超过全球渗透率,2019 年达到 4.68%的历史高点,2020 年前三季 度,由于疫情等因素影响,渗透率回落至 4.33%。整体上看,尽管全球新能源汽车 渗透率不断上升,但目前仍然处于相对较低水平,未来提升空间巨大。我们判断, 新能源汽车市场从导入期迈入快速增长期的拐点或即将来临。 图 3:近年来全球及我国新能源汽车渗透率变化 图 4:2019年全球新能源汽车市场竞争格局 资料来源:EV Sales、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国开证券研究部 资料来源:EV Sales、前瞻产业研究院,国开证券研究部0% 100% 200% 300% 400% 500% 600% 700% 0 50 100 150 200 250 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 同比(右轴) 50% 0% 50% 100% 150% 200% 250% 300% 350% 400% 0 200000 400000 600000 800000 1000000 1200000 1400000 中国新能源汽车销量:累计值 同比(右轴) 0% 1% 2% 3% 4% 5% 全球渗透率 中国渗透率 中国, 54.1% 欧洲, 25.4% 美国, 14.7% 加拿大, 2.3% 日本, 2.0% 韩国, 1.5% 策略专题报告 请务必阅读正文之后的免责条款 7 of 7 1.3.3 个人购车稳步提升 根据乘用车交强险上险情况统计,2020 年上半年个人购买新能源乘用车数量占比 达到 72%,与 2019 年相比上升 19 个百分点左右。与此同时,从 2020 年上半年 造车新势力整体上险情况来看,个人用户占比高达 74.07%,超过行业整体水平。 由于新势力企业更加注重用户体验,在产品定位和开发上更加聚焦消费级市场,而 消费端数据反映了市场对于新势力产品的认可度较高。 尽管部分原因与用于营运的 新能源汽车数量占比受疫情影响大幅下降有关,但如果从更长周期来看,2017 年 以来乘用车个人购买占比一直维持在 50%以上的水平,可以看出私人消费提升趋 势还是相当明显的。随着用户体验的不断提升,人们对新能源车认知的不断深入, 在新能源车整体渗透率仍然较低的背景下, 未来个人消费对行业推动将发挥越来越 明显的作用。 图 5:近年来我国新能源汽车销量及占比变化情况(辆) 图 6:2020H1新能源乘用车上险量情况 资料来源: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国开证券研究部 资料来源:银保监会、盖世汽车,国开证券研究部 1.3.4 特斯拉成为当然的王者 从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企业排名情况来看, 2019年前十强企业中有 4家中国企业, 分别为比亚迪、北汽新能源、上汽集团及吉利汽车。将 2019 年前十大新能源汽车 企业名单与 2018 年对比可以发现,宝马、大众等外资品牌电动化转型推进速度较 快, 中国企业所面临的市场竞争有所加剧。 随着特斯拉 Model 3 的交付量产及 2018 年下半年产能瓶颈得到了解决,特斯拉 2018 年超过比亚迪成为全球销量冠军且市 场占有率呈现持续提升的态势,由 2017 年的 8.43%上升至 2019 年的 16.64%, 得益于在中国本地生产的车型继续放量, 2020年前三季度进一步上升至 17.76%, 与其他企业相比优势明显。 0%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90% 100% 0 200000 400000 600000 800000 1000000 1200000 1400000 2016年 2017年 2018年 2019年 2020年1-10月 新能源乘用车销量 新能源汽车销量 新能源乘用车销量占比(右轴) 74.07% 24.74% 1.20% 个人 非运营性单位 运营 外环:造车新势力 内环:新能源汽车行业整体 策略专题报告 请务必阅读正文之后的免责条款 8 of 8 表 1:近几年全球新能源乘用车分企业销量 TOP10(辆) 排名 2017年 2018年 2019年 2020M1-9 企业 销量 企业 销量 企业 销量 企业 销量 1 比亚迪 109845 特斯拉 245240 特斯拉 367820 特斯拉 316820 2 北汽 103199 比亚迪 227364 比亚迪 229506 大众 113091 3 特斯拉 103122 北汽新能源 164958 北汽新能源 160251 比亚迪 104176 4 宝马 97057 宝马 129398 上汽 137666 宝马 101270 5 雪佛兰 54308 日产 96949 宝马 128883 雷诺 68928 6 日产 51962 上海荣威 92790 大众 84199 奔驰 68855 7 丰田 50883 奇瑞 65798 日产 80545 沃尔沃 67561 8 荣威 44661 现代 53114 吉利 75869 奥迪 67304 9 大众 43115 雷诺 53091 现代 72959 现代 63679 10 知豆 42484 大众 51774 丰田 55155 起亚 59840 CR10 57.26% 58.49% 63.03% 57.81% 资料来源:EV sales、国开证券研究部 分品牌/车型来看,2018 年开始特斯拉 Model 3 成为全球最畅销的车型,2019 年 全球销量超过 30 万辆,占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的比例为 13.58%,市场占有率高 于排名第二的北汽 EU系列 8.55个百分点。2020 年 1-9月,特斯拉 Model 3累计 销量为 23.8 万辆,而排名第二的雷诺 ZOE 累计销量仅为 6.4 万辆,差距较为明 显。 表 2:近几年全球新能源乘用车分车型销量 TOP10(辆) 排名 2017年 2018年 2019年 2020M1-9 车型 销量 车型 销量 车型 销量 车型 销量 1 北汽 EC系列 78079 特斯拉 Model 3 145864 特斯拉 Model 3 300075 特斯拉 Model 3 238170 2 特斯拉 Model S 54715 北汽 EC系列 90637 北汽 EU系列 111047 雷诺ZOE 64143 3 丰田普锐斯Prime 50830 日产聆风 87149 日产聆风 69873 特斯拉 Model Y 41692 4 日产Leaf 47195 特斯拉 Model S 50045 比亚迪元 EV/S2 EV 60050 现代 Kona EV 39935 5 特斯拉 Model X 46535 特斯拉 Model X 49349 宝骏 E 系列 51083 日产聆风 36843 6 知豆D2 42342 比亚迪秦 PHEV 47452 宝马 5系新能源 49649 大众e-Golf 33048 7 雷诺Zoe 31932 江淮 IEV E/S 46586 三菱欧蓝德PHEV 46839 宏光 MINI EV 32041 8 宝马i3 31410 比亚迪e5 46251 雷诺ZOE 44386 奥迪e-tron 31658 9 比亚迪宋PHEV 30920 丰田普锐斯PHEV 45686 现代 KONA新能源 41837 广汽 Aion S 30515 10 雪佛兰Volt 27982 三菱欧蓝德 PHEV 41888 宝马i3 39497 比亚迪秦EV 30301 CR10 36.12% 32.25% 36.85% 32.41% 资料来源:EV sales、国开证券研究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copyright@ 2017-2022 报告吧 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7002310号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宁B2-20200018  | 宁公网安备640106020006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