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中国海平面公报.pdf

返回 相关 举报
2019年中国海平面公报.pdf_第1页
第1页 / 共34页
2019年中国海平面公报.pdf_第2页
第2页 / 共34页
2019年中国海平面公报.pdf_第3页
第3页 / 共34页
2019年中国海平面公报.pdf_第4页
第4页 / 共34页
2019年中国海平面公报.pdf_第5页
第5页 / 共34页
亲,该文档总共3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9 年中 国 海 平 面 公 报 自 然 资 源 部 海 洋 预 警 监 测 司2020 年 4 月 气 候 变 暖 大 背 景 下 , 全 球 平 均 海 平 面 呈 持 续 上 升 趋 势 , 给人 类 社 会 的 生 存 和 发 展 带 来 严 重 挑 战 , 是 当 今 国 际 社 会 普 遍 关注 的 全 球 性 热 点 问 题 。 近 40 年 来 , 中 国 沿 海 海 平 面 呈 加 速 上升 趋 势 , 随 着 城 市 化 进 程 加 快 , 沿 海 地 区 面 临 的 海 平 面 上 升 风险 进 一 步 加 大 。 2019 年 , 自 然 资 源 部 组 织 开 展 了 海 平 面 变 化监 测 、 分 析 预 测 、 影 响 调 查 与 评 估 等 工 作 。为 使 各 级 政 府 和 社 会 公 众 全 面 了 解 我 国 沿 海 海 平 面 变 化及 影 响 状 况 , 积 极 采 取 有 效 措 施 , 保 障 沿 海 地 区 人 民 生 命 财 产安 全 和 社 会 经 济 可 持 续 发 展 , 自 然 资 源 部 海 洋 预 警 监 测 司 组 织编 制 了 2019 年 中 国 海 平 面 公 报 , 现 予 以 公 布 。 目 录1 概 况 . 12 中 国 沿 海 海 平 面 变 化 .22.1 全 海 域 沿 海 海 平 面 变 化 .22.2 各 海 区 沿 海 海 平 面 变 化 .42.3 各 省 ( 自 治 区 、 直 辖 市 ) 沿 海 海 平 面 变 化 .73 海 平 面 与 气 候 变 化 .193.1 海 平 面 与 气 候 变 化 状 况 .19 3.2 典 型 月 份 海 平 面 变 化 与 气 候 状 况 .194 中 国 沿 海 海 平 面 变 化 影 响 及 应 对 策 略 .234.1 海 平 面 变 化 影 响 .234.2 海 平 面 上 升 应 对 策 略 .29附 录 名 词 解 释 .31 1 1*本公报中涉及的中国沿海统计数据,均未包括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省。本公报中插图已通过自然资源部审批,审图号:国审字(2020)第2016号。 专 栏我 国 海 平 面 观 测 能 力 稳 步 提 升 01地 面 沉 降 导 致 相 对 海 平 面 上 升 10西 沙 和 南 沙 海 域 海 平 面 变 化 18海 平 面 上 升 与 海 岸 带 生 态 防 护 27全 球 海 平 面 加 速 上 升 加 剧 海 岸 带 灾 害 影 响 28全 球 海 平 面 观 测 系 统 ( GLOSS) 第 16 次 会 议 30 1 1概况海平面监测和分析结果表明,中国沿海海平面变化总体呈波动上升趋势。19802019年,中国沿海海平面上升速率为3.4毫米/年,高于同时段全球平均水平。过去10年中国沿海平均海平面处于近40年来高位。2019年,中国沿海海平面较常年高72毫米,为1980年以来第三高。2019年,中国各海区沿海海平面均不同程度地上升,其中东海最为明显。与常年相比,渤海、黄海、东海和南海沿海海平面分别高74毫米、48毫米、88毫米和77毫米。与2018年相比,各海区沿海海平面均上升,其中东海沿海海平面升幅最大,为38毫米。2019年,中国沿海17月海平面总体明显偏高,其中1月中国沿海、2月长江口以南沿海、3月台湾海峡以南沿海和7月长江口至台湾海峡以北沿海海平面均为1980 年以来同期第三高,4月和5月长江口以南沿海海平面分别为1980年以来同期第二高和最高。海温、气温、气压、风和降水等是引起海平面异常偏高的重要原因。2019年,中国沿海海平面偏高,加剧了风暴潮和滨海城市洪涝的影响程度,其中浙江沿海受影响最大;长江口、钱塘江口和珠江口咸潮入侵总体加重。受海平面上升及多种因素共同影响,河北、广西和海南沿海部分岸段海岸侵蚀加剧;辽宁沿海局部地区重度海水入侵范围加大。预计未来30年,中国沿海海平面将上升51179毫米。 本公报将19932011年定为常年时段,简称常年。 我国海平面观测能力稳步提升近 年 来 , 我 国 海 平 面 观 测 站 点 逐 渐 增 多 , 布 局 日 趋 合 理 , 观 测 手 段 更 加 丰 富 , 观 测 能 力 稳 步提 升 。 同 时 , 业 务 化 开 展 基 准 潮 位 核 定 工 作 , 进 行 验 潮 系 统 相 关 技 术 培 训 , 逐 年 对 海 洋 站 站 址 变迁 、 环 境 变 化 、 零 点 调 整 和 仪 器 更 换 等 引 起 的 资 料 均 一 化 问 题 进 行 核 定 , 形 成 了 长 期 、 连 续 、 稳定 的 高 质 量 海 平 面 数 据 序 列 , 为 海 平 面 与 气 候 变 化 研 究 、 海 洋 防 灾 减 灾 和 海 洋 生 态 文 明 建 设 等 提供 重 要 支 撑 。沿 海 地 区 地 面 沉 降 导 致 相 对 海 平 面 上 升 。 自 2009 年 起 我 国 沿 海 有 50 余 个 海 洋 站 陆 续 增 设 了全 球 导 航 卫 星 系 统 ( Global 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 GNSS) 连 续 观 测 。 近 10 年 观 测 资 料 分 析结 果 显 示 , 长 江 以 北 沿 海 地 面 总 体 以 上 升 为 主 , 但 天 津 沿 海 地 面 下 降 明 显 ; 长 江 以 南 沿 海 地 面 总体 以 下 降 为 主 , 而 广 西 、 海 南 岛 东 部 和 西 部 沿 海 地 面 略 有 上 升 , 与 中 国 大 陆 构 造 环 境 监 测 网 络GNSS 基 准 站 监 测 结 果 基 本 一 致 。 该 项 工 作 为 下 一 步 开 展 验 潮 基 准 与 GNSS 连 测 , 以 及 将 我 国 沿海 海 平 面 统 一 到 全 球 基 准 提 供 支 撑 。 2 2中国沿海海平面变化2.1全海域沿海海平面变化中国沿海海平面变化总体呈波动上升趋势。19802019年,中国沿海海平面上升速率为3.4毫米/年。从10年平均来看,19801989年平均海平面处于近40年最低位;20102019年平均海平面处于近40年最高位,比19801989年平均海平面高约100毫米。2019年,中国沿海海平面较常年高72毫米,比2018年高24毫米,为1980年以来第三高(图1)。 图1 19802019年中国沿海海平面变化2019年,中国沿海海平面变化区域特征明显。长江口至台湾海峡沿海、珠江口沿海海平面较高,其中浙江温州和福建宁德沿海海平面达1980年以来最高,较常年分别高约120毫米和140毫米;山东南部至江苏北部沿海海平面较低,但仍较常年高35毫米。与2018年 相比,中国沿海海平面均上升,其中长江口至台湾海峡沿海海平面上升明显,平均升幅约50毫米;辽宁至山东半岛北部沿海上升较小,升幅约20毫米(图2)。图2 19802019年中国沿海主要海洋站海平面变化 3 2019年,中国沿海海平面变化时间特征明显。15月和7月海平面明显偏高,其中1月中国沿海、2月长江口以南沿海、3月台湾海峡以南沿海和7月长江口至台湾海峡以北沿海海平面均为1980年以来同期第三高,4月和5月长江口以南沿海海平面分别为1980年以来同期第二高和最高。2019年1月,中国沿海海平面明显偏高,较常年同期高104毫米,比2018年同期高77毫米,为1980年以来同期第三高(图3)。 图3中国沿海1月海平面变化2019年2月,长江口以南沿海海平面明显偏高,较常年同期高94毫米,比2018年同期高85毫米,为1980年以来同期第三高(图4)。 图4长江口以南沿海2月海平面变化2019年3月,台湾海峡以南沿海海平面明显偏高,较常年同期高112毫米,比2018年同期高约90毫米,为1980年以来同期第三高(图5)。 图5台湾海峡以南沿海3月海平面变化 4 2019年4月,长江口以南沿海海平面较常年同期高107毫米,比2018年同期高约100毫米,为1980年以来同期第二高,仅次于2013年(图6)。图6长江口以南沿海4月海平面变化2019年5月,长江口以南沿海海平面明显偏高,较常年同期高115毫米,比2018年同期高 约80毫米,为1980年以来同期最高(图7)。图7长江口以南沿海5月海平面变化2019年7月,长江口至台湾海峡以北沿海海平面明显偏高,较常年同期高130毫米,比2018年同期高15毫米,为1980年以来同期第三高(图8)。 图8长江口至台湾海峡以北沿海7月海平面变化2.2各海区沿海海平面变化2019年,渤海、黄海、东海和南海沿海海平面较常年分别高74毫米、48毫米、88毫米和77毫米,东海沿海海平面偏高最明显。与2018年相比,各海区沿海海平面均上升,其中东海升幅最大,为38毫米(图9)。 5 图9 2019年中国各海区沿海海平面变化( 一 ) 渤 海 沿 海19802019年,渤海沿海海平面上升速率为3.7毫米/年。2019年,渤海沿海海平面较常年高74毫米,比2018年高19毫米。预计未来30年,渤海沿海海平面将上升55180毫米。2019年,渤海沿海1月和3月海平面均为1980年以来同期第三高,较常年同期分别高118毫米和96毫米;与2018年同期相比,1月和10月海平面分别上升116毫米和93毫米,8月海平面下降78毫米(图10)。 图10 2019年渤海沿海月平均海平面变化( 二 ) 黄 海 沿 海19802019年,黄海沿海海平面上升速率为3.2毫米/年。2019年,黄海沿海海平面较常年高48毫米,比2018年高20毫米。预计未来30年,黄海沿海海平面将上升50180毫米。2019年,黄海沿海1月海平面为1980年以来同期第三高,较常年同期高86毫米;与2018年同期相比,1月和10月海平面分别上升111毫米和103毫米,8月海平面下降82毫米(图11)。 6 图11 2019年黄海沿海月平均海平面变化( 三 ) 东 海 沿 海19802019年,东海沿海海平面上升速率为3.3毫米/年。2019年,东海沿海海平面较常年高88毫米,比2018年高38毫米。预计未来30年,东海沿海海平面将上升45170毫米。2019年,东海沿海2月和4月海平面较常年同期分别高92毫米和99毫米分别为1980年以来同期第二高和第三高。与2018年同期相比,2月和4月海平面分别上升106毫米和101毫米,8月海平面下降41毫米(图12)。 图12 2019年东海沿海月平均海平面变化( 四 ) 南 海 沿 海19802019年,南海沿海海平面上升速率为3.5毫米/年。2019年,南海沿海海平面较常年高77毫米,比2018年高21毫米。预计未来30年,南海沿海海平面将上升50180毫米。2019年,南海沿海1月、4月和5月海平面较常年同期分别高117毫米、114毫米和147毫米,其中5月海平面为1980年以来同期最高;与2018年同期相比,4月和5月海平面分别上升102毫米和128毫米,7月海平面下降70毫米(图13)。 7 图13 2019年南海沿海月平均海平面变化2.3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沿海海平面变化2019年,中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沿海海平面均高于常年。其中,浙江沿海海平面偏高明显,较常年高93毫米,天津、福建和广东沿海次之,海平面较常年分别高90毫米、78毫米和85毫米;辽宁、山东、江苏和广西沿海海平面较常年分别高53毫米、54毫米、57毫米和58毫米(图14)。 图14 2019年中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沿海海平面相对常年变化与2018年相比,2019年中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沿海海平面均上升,其中福建沿海海平面上升最明显,升幅为38毫米;上海、浙江、广东和广西沿海次之,升幅为2036毫米;天津和海南沿海海平面略有上升(图15)。 图15 2019年中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沿海海平面相对2018年变化 8 ( 一 ) 辽 宁2019年,辽宁沿海海平面较常年高53毫米,比2018年高20毫米。2019年,辽东半岛东部沿海1月和3月海平面较常年同期分别高96毫米和87毫米,分别为1980年以来同期第三高和第二高;与2018年同期相比,1月和10月海平面分别上升110毫米和99毫米,8月海平面下降64毫米(图16)。 图16辽东半岛东部沿海月平均海平面变化2019年,辽东湾沿海1月和3月海平面较常年同期分别高136毫米和104毫米,均为1980年以来同期第三高;与2018年同期相比,1月和3月海平面分别上升130毫米和95毫米,11月海平面下降82毫米(图17)。 图17辽东湾沿海月平均海平面变化2020年,5月10日、5月26日、6月7日和6月24日前后是辽宁沿海天文大潮期;78月为辽宁沿海季节性高海平面期,7月6日、7月22日、8月4日和8月20日前后是天文大潮期。预计未来30年,辽宁沿海海平面将上升50180毫米。( 二 ) 河 北2019年,河北沿海海平面较常年高79毫米,比2018年高21毫米。2019年,河北北部沿海1月和3月海平面较常年同期分别高115毫米和109毫米, 9 分别为1980年以来同期第三高和第二高;与2018年同期相比,1月和10月海平面分别上升122毫米和102毫米,8月和11月海平面分别下降67毫米和54毫米(图18)。图18河北北部沿海月平均海平面变化2019年,河北南部沿海4月、10月和12月海平面较常年同期分别高143毫米、129 毫米和137毫米;与2018年同期相比,10月海平面上升140毫米,8月海平面下降102毫米(图19)。图19河北南部沿海月平均海平面变化2020年,5月12日、5月27日、6月9日、6月24日、7月6日、7月21日、8 月3日、8月18日和8月29日前后是河北北部沿海天文大潮期,5月10日、5月26日、6月8日、6月24日、7月6日、7月24日、8月4日和8月20日前后是河北南部沿海天文大潮期。预计未来30年,河北沿海海平面将上升50170毫米。( 三 ) 天 津2019年,天津沿海海平面较常年高90毫米,比2018年高8毫米。2019年,天津沿海1月、2月、4月和10月海平面较常年同期分别高119毫米、101毫米、115毫米和113毫米;与2018年同期相比,1月和10月海平面分别上升104毫米和144毫米,8月海平面下降120毫米(图20)。 10 图20天津沿海月平均海平面变化2020年,5月7日、5月22日、6月7日和6月23日前后是天津沿海天文大潮期;78月为天津沿海季节性高海平面期,7月7日、7月22日、8月4日和8月19日前后是天文大潮期。预计未来30年,天津沿海海平面将上升60190毫米。 地面沉降导致相对海平面上升沿 海 地 区 地 面 沉 降 导 致 相 对 海 平 面 上 升 , 削 弱 海 堤 防 护 能 力 , 加 大 海 岸 带 灾 害 风 险 。 受 地壳 运 动 和 人 类 活 动 等 的 影 响 , 我 国 沿 海 地 区 存 在 不 同 程 度 的 地 面 升 降 , 相 对 海 平 面 上 升 存 在 区域 差 异 。 监 测 结 果 表 明 , 2018 年 天 津 滨 海 新 区 平 均 地 面 沉 降 量 为 17 毫 米 , 与 2017 年 基 本 持 平 。其 中 , 塘 沽 平 均 沉 降 量 为 8 毫 米 , 最 大 沉 降 量 为 23 毫 米 ; 汉 沽 平 均 沉 降 量 为 26 毫 米 , 最 大 沉降 量 为 62 毫 米 ; 大 港 平 均 沉 降 量 为 20 毫 米 , 最 大 沉 降 量 为 53 毫 米 。 2018 年 , 上 海 平 均 沉 降 量为 5.1 毫 米 , 与 2017 年 基 本 持 平 。 沿 海 地 区 应 加 强 地 面 沉 降 监 测 , 采 取 有 效 措 施 控 制 地 面 沉 降 ,减 缓 相 对 海 平 面 上 升 。 11 ( 四 ) 山 东2019年,山东沿海海平面较常年高54毫米,比2018年高24毫米。2019年,山东北部沿海1月、3月和10月海平面较常年同期均高115毫米,其中1月海平面为1980年以来同期最高;与2018年同期相比,1月和10月海平面均上升110毫米,8月海平面下降49毫米(图21)。 图21山东北部沿海月平均海平面变化2019年,山东南部沿海1月和4月海平面较常年同期分别高73毫米和70毫米,6月和8月海平面与常年同期基本持平,均为近6年同期最低;与2018年同期相比,1月和10月海平面分别上升97毫米和107毫米,8月海平面下降110毫米(图22)。 图22山东南部沿海月平均海平面变化2020年,5月12日、5月28日、6月9日、6月24日、7月7日、7月22日、8月3日、8月19日、9月1日、9月16日、10月1日、10月11日、10月22日和11月7日前后是山东北部沿海天文大潮期,5月10日、5月26日、6月7日、6月24日、7月6日、7月23日、8月5日、8月21日、9月3日、9月18日、10月3日、10月18日和11月3日前后是山东南部沿海天文大潮期。预计未来30年,山东沿海海平面将上升55190毫米。( 五 ) 江 苏2019年,江苏沿海海平面较常年高57毫米,比2018年高17毫米。 12 2019年,江苏北部沿海6月海平面较常年同期低17毫米,为近10年同期最低;与2018年同期相比,1月和10月海平面分别上升105毫米和112毫米,8月海平面下降110毫米(图23)。 图23江苏北部沿海月平均海平面变化2019年,江苏南部沿海1月和9月海平面较常年同期分别高120毫米和139毫米,均为1980年以来同期第二高;与2018年同期相比,2月海平面上升129毫米,12月海平面下降104毫米(图24)。 图24江苏南部沿海月平均海平面变化710月为江苏沿海季节性高海平面期,2020年7月6日、7月23日、8月5日、8月21日、9月3日、9月19日、10月2日和10月18日前后是江苏沿海天文大潮期。预计未来30年,江苏沿海海平面将上升50180毫米。( 六 ) 上 海2019年,上海沿海海平面较常年高77毫米,比2018年高30毫米。2019年,上海沿海1月、2月、3月、4月和7月海平面较常年同期分别高99毫米、92毫米、99毫米、101毫米和107毫米,其中3月和4月海平面均为1980年以来同期第二高;与2018年同期相比,2月海平面上升115毫米,8月海平面下降58毫米(图25)。 13 图25上海沿海月平均海平面变化2020年,9月2日、9月18日、10月2日、10月16日、11月2日、11月15日、12月1日和12月15日前后为长江口沿海天文大潮期。810月为上海沿海季节性高海平面期,2020年8月4日、8月20日、9月2日、9月18日、10月2日和10月16日前后为上海沿海天文大潮期。预计未来30年,上海沿海海平面将上升50180毫米。( 七 ) 浙 江2019年,浙江沿海海平面较常年高93毫米,比2018年高36毫米。2019年,浙江沿海2月、3月、4月和7月海平面较常年同期分别高99毫米、107毫米、109毫米和135毫米,其中3月海平面为1980年以来同期最高,2月和4月海平 面为1980年以来同期第二高;与2018年同期相比,2月、4月和10月海平面分别上升122毫米、102毫米和100毫米,12月海平面下降113毫米(图26)。图26浙江沿海月平均海平面变化810月为浙江沿海季节性高海平面期,2020年8月3日、8月20日、9月2日、 9月18日、10月1日和10月17日前后为浙江沿海天文大潮期。预计未来30年,浙江沿海海平面将上升50170毫米。 14 ( 八 ) 福 建2019年,福建沿海海平面较常年高78毫米,比2018年高38毫米。2019年,福建沿海5月、6月和9月海平面较常年同期分别高108毫米、105毫米和93毫米,其中5月海平面为1980年以来同期最高,6月和9月海平面均为1980年以来同期第三高;与2018年同期相比,3月、4月和5月海平面分别上升102毫米、103毫米和102毫米,7月海平面下降74毫米(图27)。 图27福建沿海月平均海平面变化911月为福建沿海季节性高海平面期,2020年9月2日、9月17日、10月3日、10月17日、11月1日和11月16日前后是福建沿海天文大潮期。预计未来30年,福建沿海海平面将上升40170毫米。( 九 ) 广 东2019年,广东沿海海平面较常年高85毫米,比2018年高26毫米。2019年,广东东部沿海1月和5月海平面较常年同期分别高103毫米和106毫米,分别为1980年以来同期第二高和最高;与2018年同期相比,5月海平面上升137毫米,7月海平面下降77毫米(图28)。 图28广东东部沿海月平均海平面变化2019年,珠江口沿海1月、3月、4月和5月海平面较常年同期分别高172毫米、 15 157毫米、162毫米和193毫米,其中1月和3月海平面均为1980年以来同期第二高,4月和5月海平面均为1980年以来同期最高;与2018年同期相比,4月和5月海平面分别上升125毫米和148毫米,7月海平面下降70毫米(图29)。 图29珠江口沿海月平均海平面变化2019年,广东西部沿海1月、3月和5月海平面较常年同期分别高133毫米、132毫米和195毫米,分别为1980年以来同期第二高、第三高和最高;与2018年同期相比,3月和5月海平面分别上升136毫米和209毫米,7月海平面下降140毫米(图30)。 图30广东西部沿海月平均海平面变化912月为珠江口咸潮入侵高发期,2020年9月2日、9月17日、10月1日、10月20日、11月4日、11月17日、12月3日和12月15日前后为珠江口沿海天文大潮期。911月为广东沿海季节性高海平面期,2020年9月2日、9月17日、10月1日、10月20日、11月4日和11月17日前后为广东沿海天文大潮期。预计未来30年,广东沿海海平面将上升50180毫米。( 十 ) 广 西2019年,广西沿海海平面较常年高58毫米,比2018年高24毫米。2019年,广西沿海2月、4月和5月海平面较常年同期分别高104毫米、120毫米 16 和116毫米,其中4月和5月海平面均为1980年以来同期最高;与2018年同期相比,2月和4月海平面分别上升108毫米和127毫米,7月和10月海平面分别下降30毫米和34毫米(图31)。 图31广西沿海月平均海平面变化911月为广西沿海季节性高海平面期,2020年9月17日、9月24日、10月10日、10月22日、11月6日和11月18日前后是广西沿海天文大潮期。预计未来30年,广西沿海海平面将上升40160毫米。( 十 一 ) 海 南2019年,海南沿海海平面较常年高70毫米,比2018年高5毫米。2019年,海南东部沿海1月和5月海平面较常年同期分别高110毫米和146毫米,分别为1980年以来同期第三高和最高;与2018年同期相比,5月海平面上升127毫米,7月海平面下降103毫米(图32)。 图32海南东部沿海月平均海平面变化2019年,海南西部沿海1月、3月、4月和5月海平面较常年同期分别高122毫米、105毫米、110毫米和127毫米,其中5月海平面为1980年以来同期最高;与2018年同期相比,4月和5月海平面分别上升50毫米和46毫米,7月海平面下降78毫米(图33)。 17 图33海南西部沿海月平均海平面变化911月为海南沿海季节性高海平面期,2020年9月2日、9月17日、9月24日、10月9日、10月21日、11月5日和11月17日前后是海南沿海天文大潮期。预计未来30年,海南沿海海平面将上升60200毫米。如在季节性高海平面期和天文大潮期遭遇温带气旋或热带气旋袭击,三者叠加将加剧灾害的致灾程度。相关部门应密切关注重点时段的海洋天气过程。 18 西沙和南沙海域海平面变化1993 2019 年 , 西 沙 海 域 海 平 面 上 升 速 率 为 3.8 毫 米 /年 , 高 于 同 时 段 全 球 平 均 水 平 。 2019年 西 沙 海 域 各 月 海 平 面 波 动 较 大 , 与 常 年 同 期 相 比 , 2 月 、 6 月 和 10 月 海 平 面 分 别 高 56 毫 米 、63 毫 米 和 53 毫 米 ; 9 月 海 平 面 低 62 毫 米 , 为 近 10 年 同 期 最 低 。 与 2018 年 同 期 相 比 , 4 月 和 10月 海 平 面 分 别 上 升 55 毫 米 和 35 毫 米 , 1 月 和 12 月 海 平 面 分 别 下 降 105 毫 米 和 140 毫 米 ( 图 a) 。 图 a 西 沙 海 域 月 平 均 海 平 面 变 化1993 2019 年 , 南 沙 海 域 海 平 面 上 升 速 率 为 3.2 毫 米 /年 , 与 同 时 段 全 球 平 均 水 平 基 本 持 平 。2019 年 南 沙 海 域 各 月 海 平 面 波 动 较 大 , 与 常 年 同 期 相 比 , 1 月 和 10 月 海 平 面 分 别 高 87 毫 米 和86 毫 米 , 其 中 10 月 海 平 面 为 1993 年 以 来 同 期 第 三 高 ; 12 月 海 平 面 与 常 年 同 期 基 本 持 平 , 为 近10 年 同 期 最 低 。 与 2018 年 同 期 相 比 , 1 月 和 2 月 海 平 面 分 别 上 升 82 毫 米 和 84 毫 米 , 9 月 和 12月 海 平 面 分 别 下 降 103 毫 米 和 140 毫 米 ( 图 b) 。 图 b 南 沙 海 域 月 平 均 海 平 面 变 化 19 3海平面与气候变化3.1海平面与气候变化状况全球海平面上升是由气候变暖导致的海水增温膨胀、陆源冰川和极地冰盖融化等因素造成。2018年,全球二氧化碳浓度达历史新高,为407.8ppm,是工业化前的1471。2019年,全球平均表面温度比工业化前水平(18501900年平均值)高1.10.1,为有现代气象观测记录以来第二高。过去5年是有观测记录以来最暖的5年。2019年,700米和2000米以上的海洋热含量均达到或接近历史最高。全球冰盖和冰川的质量正在减少。20062015年,格陵兰冰盖每年损失约2780亿吨冰体,相当于为全球海平面上升贡献约0.77毫米/年;南极冰盖每年损失约1550亿吨冰体,相当于为全球海平面上升贡 献约0.43毫米/年2。全球平均海平面加速上升。19932019年,全球平均海平面上升速率为3.240.3毫米/年,2019年达到有卫星观测记录以来的最高3;同期中国沿海海平面上升速率为3.9毫米/年,高于全球平均水平。在全球变暖背景下,中国沿海海温和气温升高,气压降低,海平面上升。19802019年,中国沿海海温和气温均呈上升趋势,上升速率分别为0.25/10年和0.38/10年;气压呈下降趋势,下降速率为0.16百帕/10年。2019年,中国沿海海温和气温较常年均高0.9,比2018年分别高0.4和0.5,均为近40年来最高;气压较常年低0.1百帕,比2018年低0.1百帕。3.2典型月份海平面变化与气候状况 2019年,中国沿海1月、局部区域沿海25月和7月海平面均达到历史同期高位。2月海南沿海、4月江苏至杭州湾和北部湾沿海出现长时间海洋热浪,24月南海沿海平均气温为1980年以来同期最高,2月上海至浙江沿海和5月广东中西部沿海降水均为1980年以来同期第二多,3月和5月长江口以南沿海出现长时间持续增水过程,5月南海季风爆发偏早,7月副热带高压略偏强偏西,这些均与典型月份海平面异常变化密切相关。 1引自WMO Greenhouse Gas BulletinWMO温室气体公报,2019.2引自IPCC Special Report on the Ocean and Cryosphere in a Changing ClimateIPCC气候变化中的海洋和冰冻圈特别报告,2019.3引自WMO Statement on the State of the Global Climate in 2019WMO 2019年全球气候状况声明,2020. 20 1 月 2019年1月,中国沿海海温和气温较常年同期分别高1.0和1.6,分别为1980年以来同期第三高和第四高;东亚冬季风较常年同期偏弱,沿海距平风场利于海水向岸堆积,月平均增水超过30毫米。在海温、气温和风场等因素共同作用下,中国沿海海平面明显偏高,较常年同期高104毫米,渤海沿海海平面较常年同期高123毫米,均为1980年以来同期第三高(图34)。 图34 2019年1月西北太平洋海域海温(a)和气温(b)距平2 月 2019年2月,长江口以南沿海海温较常年同期高2.3,为1980年以来同期最高,其中海南沿海持续出现海洋热浪,平均最大海温距平为4.0;气温较常年同期高1.6,为1980年以来同期第三高;降水较常年同期多24.6毫米,其中上海至浙江沿海降水较常年同期多约70毫米,为1980年以来同期第二多。在海温、气温和降水等因素共同作用下,长江口以南沿海海平面较常年同期高94毫米,为1980年以来同期第三高(图35)。 图35 2019年2月西北太平洋海域海温(a)和气温(b)距平 21 3 月 2019年3月,台湾海峡以南沿海海温和气温较常年同期分别高2.3和2.2,分别为1980年以来同期最高和第二高;气压较常年同期低0.7百帕,比2018年同期低1.2百帕。在海温、气温和气压等因素共同作用下,台湾海峡以南沿海海平面明显偏高,较常年同期高112毫米,为1980年以来同期第三高(图36)。 图36 2019年3月西北太平洋海域海温(a)和气温(b)距平4 月 2019年4月,长江口以南沿海海温和气温较常年同期分别高1.7和1.5,均为1980年以来同期第二高,其中长江口和北部湾沿海均出现持续时间超过22天的海洋热浪,最大海温距平分别为3.0和4.4;气压较常年同期低1.2百帕;降水较常年同期多17.5毫米。在海温、气温和降水等因素共同作用下,长江口以南沿海海平面明显偏高,较常年同期高107毫米,为1980年以来同期第二高(图37)。 图37 2019年4月西北太平洋海域海温(a)和气温(b)距平 22 5 月 2019年5月,长江口以南沿海海温和气温较常年同期分别高0.3和0.1;降水较常年同期多16.0毫米,其中广东中西部沿海降水较常年同期多146.7毫米,为1980年以来同期第二多;南海夏季风爆发时间较常年(5月第5候)早3候,南海南风和东海北风距平风场偏强,海水辐聚明显,长江口以南沿海月平均增水近30毫米,对当月海平面贡献超过25%。在海温、降水和风场等因素共同作用下,长江口以南沿海海平面较常年同期高115毫米,为1980年以来同期最高(图38)。 图38 2019年5月西北太平洋海域气压(a)和风场(b)距平7 月 2019年7月,长江口至台湾海峡以北沿海气压较常年同期低0.8百帕;降水较常年同期多48.2毫米;东亚夏季风较常年同期略偏强,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面积略偏大,西伸脊点略偏西,长江口至台湾海峡以北沿海以向岸风和沿岸风为主,为明显的风场距平辐合。在气压和风场等因素共同作用下,长江口至台湾海峡以北沿海海平面较常年同期高130毫米,为1980年以来同期第三高(图39)。 图39 2019年7月西北太平洋海域气压(a)和风场(b)距平 23 4中国沿海海平面变化影响及应对策略4.1海平面变化影响近40年来,中国沿海海平面呈加速上升趋势,其长期累积效应直接造成滩涂损失、低地淹没和生态环境破坏,并导致风暴潮、滨海城市洪涝、咸潮、海岸侵蚀和海水入侵等灾害加重。同时,沿海地区的地面沉降导致相对海平面上升,加大海岸带灾害风险。2019年,中国沿海海平面偏高,加剧了风暴潮、滨海城市洪涝和咸潮的影响程度,其中浙江沿海受风暴潮和洪涝影响较大;长江口、钱塘江口和珠江口咸潮入侵程度总体加重。受海平面上升及多种因素共同影响,河北、广西和海南沿海部分岸段海岸侵蚀加剧;辽宁沿海局部地区重度海水入侵范围加大。( 一 ) 风 暴 潮 高海平面抬升风暴增水的基础水位,加大风暴潮致灾程度。2019年,中国沿海风暴潮出现偏晚,但影响范围广,其中浙江沿海受风暴潮影响最为严重,影响期间沿海海平面均处于1980年以来同期高位。2019年热带气旋影响期间海平面及影响状况见表1。表1 2019年热带气旋影响期间海平面*及影响状况名称影响状况木恩韦帕利奇马白鹿米娜主要影响地区海南、广东、广西海南、广东、广西浙江、山东福建福建、浙江、江苏影响期间 7月24日7月31日8月2日8月914日8月2425日9月30日10月2日影响期间海平面140 460 610 320 450当月海平面-60 20 160 20 300季节性高海平面期否否是否是天文大潮期是是否否是注:*海平面数据为受影响较大代表站的统计结果(相对于常年平均海平面,单位:毫米)2019年7月31日8月2日,热带风暴“韦帕”影响广西、广东和海南期间,沿海最大增水超过100厘米,又恰逢天文大潮期,广西沿海海平面较常年高约50毫米, 高海平面、天文大潮和风暴增水等共同作用,给广西沿海带来较大经济损失。 24 8月914日,超强台风“利奇马”先后影响浙江沿海至辽宁沿海,期间沿海最大增水超过300厘米。浙江沿海海平面较常年高610毫米,高海平面加剧灾害影响,给浙江带来严重经济损失。9月30日10月2日,强热带风暴“米娜”影响福建、浙江和江苏沿海,期间沿海最大增水超过110厘米。浙江沿海海平面较常年高450毫米,高海平面、天文大潮和风暴增水共同作用加剧了对浙江省的影响。( 二 ) 滨 海 城 市 洪 涝高海平面顶托排海通道的下泄洪水,加大沿海城市泄洪和排涝的难度,加重洪涝灾害。2019年,受高海平面和强降雨等的共同作用,山东、浙江、广东和海南沿海地区均 发生了不同程度的洪涝灾害。5月,广东阳江沿海海平面较常年同期高约190毫米,为1980年以来同期最高;2128日,阳江持续普降暴雨到大暴雨,局部地区特大暴雨,期间最大累计降雨量超过840毫米,高海平面顶托下泄洪水,导致行洪不畅,加剧洪涝影响,阳江因灾直接经济损失1.3亿元,农业受损严重。8月,浙江沿海处于季节性高海平面期;912日,超强台风“利奇马”影响期间,浙江沿海大部分地区出现暴雨,期间海平面较常年高610毫米。“利奇马”给浙江的农业、工业和基础设施等带来严重损失,直接经济损失超过385亿元。910月,浙江沿海处于季节性高海平面期;9月30日10月2日,强热带风暴“米娜”影响期间,浙江沿海最大累计降雨量超过200毫米,海平面较常年高450毫米,又 恰逢天文大潮,多种因素的共同作用造成沿海地区行洪困难,内涝严重。“米娜”造成浙江直接经济损失超过31亿元。( 三 ) 咸 潮海平面、潮汐、风暴潮和上游来水等影响咸潮入侵距离和入侵程度。2019年,长江口、钱塘江口和珠江口共发生14次咸潮入侵过程,其中发生在季节性高海平面期和天文大潮期的咸潮次数分别占50%和79%,2次咸潮过程发生在风暴潮影响期间。与2018年相比,2019年三大河口咸潮入侵次数、持续时间、最大氯度值和入侵距离均不同程度增加(表2)。长江口青草沙水库监测到3次较强的咸潮入侵过程。9月,长江口沿海处于季节性 高海平面期,2228日发生咸潮入侵,期间又恰逢台风“塔巴”影响长江口,海平面较 25 常年高325毫米,加剧了咸潮入侵程度,青草沙水库氯度超标144小时。钱塘江口9月28日12月15日,连续6次天文大潮期间均发生较强的咸潮入侵过程。9月,杭州湾沿海处于季节性高海平面期,9月28日10月2日发生咸潮入侵,期间又恰逢台风“米娜”影响杭州湾,海平面较常年高450毫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copyright@ 2017-2022 报告吧 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7002310号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宁B2-20200018  | 宁公网安备640106020006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