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省南通商贸高等职业学校图文信息中心环境影响评价报告表全本公示.doc

返回 相关 举报
XX省南通商贸高等职业学校图文信息中心环境影响评价报告表全本公示.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XX省南通商贸高等职业学校图文信息中心环境影响评价报告表全本公示.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XX省南通商贸高等职业学校图文信息中心环境影响评价报告表全本公示.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XX省南通商贸高等职业学校图文信息中心环境影响评价报告表全本公示.doc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XX省南通商贸高等职业学校图文信息中心环境影响评价报告表全本公示.doc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 项 目 名 称 : 图文信息中心修编 建设单位(盖章) : 江苏省南通商贸高等职业学校 编制日期: 2014 年 05 月 江苏省环境保护厅制 1 表一、建设项目基本情况 项目名称 图文信息中心修编 建设单位 江苏省南通商贸高等职业学校 法人代表 联系人 费晓梅 通讯地址 江苏省南通市港闸区江通路 48 号 联系电话 13515202180 传真 邮政编码 建设地点 江苏省南通商贸高等职业学校内 立项审批部门 江苏省 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批准文号 苏 发改 社会发 20111630 号 建设性质 扩建 行业类别及代码 教育 ( P82) 占地面积( m2) 17070 绿化面积( m2) 总投资 (万元) 22000 其中:环保投 资(万元) 环保投资占总投资比例 评价经费(万元) - 预期投产日期 - 原辅材料 名称 年用量 主要设施 名称 规格 数量 能源耗量 名称 消耗量 名称 消耗量 水(吨 /年) 969 天然气 (吨 /年) 电(度 /年) 燃煤(吨 /年) 废水排水量及排放去向 类 型 年排水量(吨) 排放去向 生活 废水 776 市政污水管网港闸区污水处理厂长江 放射性同位素和伴有电磁辐射的设施的使用情况 无 2 续表一、建设项目基本情况 工程内容及规模: 1、项目由来 江苏省南通商贸高等职业学校于 2008 年投资 5.58 亿元在南通商贸高等职业学校秦灶校区东侧,长岸路以南 进行 新校区工程项目的建设, 该项目包括图文信息中心楼一幢、办公楼一幢、教学楼五幢、学生宿舍四幢、扩建食堂一幢、商贸实训基地三幢、门卫值班一幢、配电房一间、浴室、锅炉房 、体育馆、体育馆看台及原来学生宿舍三幢、原有食堂,总用地面积 306623 m2,总建筑面积 208260 m2;地面停车场 178 辆、地下停车场 303 辆;绿地面积 135527 m2,绿化率 44.2%,建筑容积率 0.68,建筑密度 16.8%。 该项目 于 2008 年 11 月 取得环保批文 (通环表复2008107 号) 。 目前,新校区项目中二期工程已建成并 于 2013 年 8 月 通过环保竣工验收(通环验 20130092 号)。在建设过程中江苏省南通商贸高等职业学校对新校区项目的总平进行了调整, 江苏省 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省发展改革委 关于江苏省南通商贸高等职业学校调整新校区总平规划的批复(苏发改社会发 20111630 号)同意该项目调整建设规模 。本次 江苏省南通商贸高等职业学校 委托我所 对 图文信息中心大楼进行 环境影响评价 的 修编工作 , 因此本环评报告仅对 图文信息中心大楼 进行 环境影响评价 。根据 苏发改社会发 20111630 号 文件的内容, 调整后的图文信息中心大楼由原先的 12F 调整为 21F,面积 由 原先的 15050m2 调整为 45845 m2(其中地上 41000 m2、地下 4845 m2) 。 根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和建设项目环境保护 管理条例的有关规定, 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经批准后,建设项目的性质、规模、地点、采用的生产工艺或者防治污染、防止生态破坏的措施发生重大变动的,建设单位应当重新报批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文件。 为此, 江苏省南通商贸高等职业学校 委托南通市环境科学研究所 对 图文信息中心大楼 进行 环境影响评价 的 修编工作 ,编制环境影响评价报告 表 。 2、项目规模 图文信息中心大 楼( 21F,其中裙楼 4F) 用地面积约 17070 m2, 总建筑面积45845m2,其中地上面积 41000 m2,地下面积 4845m2。 3 续表一、建设项目基本情况 图文信息中心 大楼 地下 一层、地上共 21F(其中裙房为 4F) ,其功能设置 : 地下一层为人防建筑 (平时兼做汽车库 )、变电所、消防泵房。 1 层为报告厅、图书馆入口大厅、阅览室、书库、多媒体检索、总服务台、新书采编、消防控制室、校园监控中心、电梯厅、银行柜员机、仓库、储藏、空调机房、强电间、弱电间、卫生间。 2 层为办公楼入口大厅、档案室、多媒体检索、书库、阅览室、视听室、电梯厅、强电间、弱电间、茶水间、前室。 3 层为多媒体检索、书库、光盘馆藏室、阅览室、视听室、电梯厅、强电间、弱电间、茶水间 、前室。 4 层为阅览室、视听室、自修室、电梯厅、强电间、弱电间、卫生间、茶水间、前室、电视设备维修室、电视设备维修室、网络资料档案库、演播厅、语音数据通信机房、 ups 机房。 5 层为校史室和办公用房。 6 层 11 层为办公室、会议室、值班室、电梯厅、空调机房、强电间、弱电间、卫生间、茶水间、前室。 12 层 21 层预留调节用房。 平面布置图见 附图 3。 3、 地理位置及周边情况 图文信息中心大楼位于 江苏省南通商贸高等职业学校 新校区内南侧,东北侧为经管教学楼、西北侧为外语教学楼、西侧为篮球场、东 南侧为学生宿舍、浴室等,项目地理位置见 附图 1, 周边 500 米 土地利用现状见 附图 2。 4 续表一、建设项目基本情况 拟建项目 有关的原有污染情况及主要环境问题 : 与本项目有关的污染源主要有废水和生活垃圾固体废物。 学校 现有在职 教职工 500人, 在校生 近 6000人,学生宿舍用水量取 150L/人 天,则全年(以 270天计)生活用水量约 24.3万吨;教学及办公用水量取 50L/人天,则全年(以 300天计)用水量约 9.75万吨;食堂用水量取 60L/人天,则全年(以300天计)用水量约 11.7万吨, 则全校用水量合计 45.75万吨 。生活废水排放量按照用水量 80%计,每年排放生活废水约 36.6 万 吨。生活废水中 COD浓度以 300mg/L计、氨氮以 30mg/L计,则每年排放 COD约 109.9 吨、氨氮约 11.0吨。生活废水接入市政污水管网,排入南通市 港闸区污水处理厂 处理达标 后 排放。 固体废弃物主要是生活及办公生活垃圾 , 产生量约 1950吨 /年 ,固废均得到有效的处置,实现外排量为 0。 5 表二、建设项目所在地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简况 自然环境简况(地形、地貌、地质、气候、气象、水文、植被、 生物多样性等 ): 1、地形、地貌 本区域 属长江三角洲冲积平原,地势平坦,从西北略向东南倾斜,西北部地面高程为海拔(黄海标高) 4.5 5米。东南部高程约 3.2米。 地质构造属东部新华夏系第一沉降带,埋深 0 65m主要由粘性土及粉砂等冲积物组成,埋深 65 120m 主要由粉砂及细砂含角砾等冲积、洪积物组成,地下水位埋深一般为 1.0 1.2m 左右。 本区域地震频度低,强度弱,为较稳定的弱震区,地震烈度在 6度以下。 2、气候、气象特征 本区域属北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区,温和湿润,四季分明,雨水充沛, “ 梅雨 ” , “ 台风 ” 等地区性气候明显。冬季盛行偏北风,夏季 盛行海洋来的东南风,全年以偏东风为最多。据南通气象台 1951 2002 年气象观测资料:本区域年平均气温 15.3 ,年降水量 1089.7mm,日最大降雨量 287.1mm。年平均风速 3.0m/s,年最大风速 26.3m/s(N)。大气层结稳定度以中性状态为主, 2002年 D类稳定度出现频率约占 46%。 3、水文 本地区处于长江潮流界内,水流呈不规则半日潮往复流动,长江多年平均流量约 31060m3/s,年均径流量 9793亿 m3。 社会环境简况(社会经济结构、教育、文化、文物保护等): 港闸区位于南通市城区西北翼, 与上海、苏州隔江相望,北临广袤的苏北平原,区域总面积 134.23 平方公里,耕地面积 8.63 万亩,粮食作物面积 9.77 万亩,拥有9 公里长江岸线。现辖唐闸、秦灶、陈桥、幸福四个街道和一个省级经济开发区 港闸经济开发区,共 47 个行政村, 10 个居委会,总人口约 22 万人。 港闸区以全市 1.67%的土地、 2.4%的人口,创造了全市 5.2%的地区生产总值和 6.62%的财政 一般预算收入,业已成为全市经济发展的重要一极,成为全市体制机制创新的先导之区。 2013 年, 全 区实现生产总值达 257.75 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同期 增长 10.6%。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 2.32 亿元,同比下降 10.8%;第二产业增加值 176.86 亿元,同比增长 10.2%,其中工业增加值 154.8 亿元,同比增长8.7%;第三产业增加值 78.57 亿元,同比增长 12.7%,比上年同期提高 0.2 个百分点。 6 表三、环境质量状况 建设项目所在地区域环境质量现状及主要环境问题 1、 环境空气质量 南通市环境监测中心站 紫琅学院 大气自动站 2014 年 4 月 1 日到 7 日的监测统计结果表明,拟建项目所在地区环境空气中 PM10、 SO2、 NO2 的七日均值浓度分别为 0.087 mg/m3、 0.017mg/m3 和 0.041mg/m3,均符合国家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GB3095-2012)中的二级标准。 2、 水环境质量 根据南通市环境监测中心站 2013 年 的监测统计结果,长江南通段主要水质指标 COD、 BOD5、氨氮和石油类的浓度均值为 6.0mg/L、 1.1mg/L、 0.25mg/L和 0.005, 其水质状况符合国家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 GB3828-2002) 中类标准,说明该区域的水环境质量现状良好。 3、 声环境质量 为掌握拟建项目周边的声环境质量现状,南通市环境监测中心站于 2014年 5 月 5 日在 该 项 目 边界布设了 4 个环境本底噪声测点(见 附图 2),监测结果见表 3-1。 表 3-1 拟建项目周边环境噪声监测结果 单位: dB(A) 测点编号 测点位置 昼间 声级值 夜间 声级值 执行标准 1 项目 东 侧 52.7 43.1 2 类 2 项目 南 侧 53.4 44.1 2 类 3 项目 西 侧 54.7 44.9 2 类 4 项目 北 侧 54.1 44.2 2 类 由表 3-2可见,所有测点昼间和夜间声级值监测结果均符合声环境质量标准( GB3096-2008) 中 2类区 声环境质量标准。 7 续表三、环境质量状况 主要 环境保护目标 表 3-2 主要环境保护目标 环境 保护目标 规模 方位 距离( m) 环境功能 环境 空气 南通商贸职业学校 6500 人 - - 二级 桥东村三组 40 户 N 400 融悦华庭 2500 户 W 250 江海佳苑 1242 户 WS 350 水环境 长江 大河 WS 8000 类 南横河 小河 S 90 / 声环境 南通商贸职业学校 6500 人 - - 2 类 桥东村三组 40 户 N 400 融悦华庭 2500 户 W 250 江海佳苑 1242 户 WS 350 8 表四、评价适用标准 环境质量标准 1、环境空气 拟建项目所在 区域大气环境 质量 执行国家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GB30965 2012)中的二级标准 ,具体见表 4-1。 表 4-1 大气环境质量评价标准 污染物 名称 浓度限值( mg/Nm3) 依据 小时均值 日均值 年均值 PM10 - 0.15 0.07 GB30965-2012 SO2 0.50 0.15 0.06 NO2 0.24 0.08 0.04 2、 水环境 根据苏政复 200329号文,长江南通段水质执行地 表水环境质量标准( GB3838-2002)中的 类标准 ,具体见 表 4-2。 表 4-2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值 ( mg/L) 类别 pH CODcr CODMn 氨氮 石油类 总磷 6-9 20 6 1.0 0.05 0.2 3、环境噪声 拟建项目所在 区域 声环境质量 执行声环境质量标准( GB3096-2008)中的 2类标准,昼间( 06-22时)为 60dB,夜间( 22-06时)为 50dB。 污染物排放标准 1、 水污染物 污水执行污水综合排放标准( GB8978-1996)表 4中三级标准 ,氨氮 、总磷 执行污水排入 城镇 下水道水质标准( CJ343-2010)表 1中的标准 , 具体见 表 4-5。 表 4-3 污水综 合排放 标准( 单位: mg/L, pH 除外 ) 项 目 pH COD SS NH3-N* TP* 三级排放标准 6 9 500 400 45 8.0 *氨氮、总磷参照污水排入城市下水道水质标准( CJ343-2010)中的排入有城市污水处理厂的城市下水道系统的标准值。 9 续表四、评价适用标准 污染物排放标准 2、场界噪声 项目建成后,边界 执行国家 社会生活 环境噪声排放标准( GB22337-2008)中的 2类标准,昼间( 06-22时)为 60dB,夜间( 22-06时)为 50dB。 3、建筑施工噪声排放标准 项目施工期噪声排放执行建筑施工场界噪声限值 (GB12523-2011)中相关标准,具体标准见表 4-4。 表 4-4 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 单位: dB(A)) 昼间 夜间 70 55 总量控制指标 总量控制一览表 类别 项目 接管总量 废水 (接管考核量) 废水量 776m3/a COD 0.23t/a NH3-N 0.02t/a SS 0.16t/a 总磷 0.002 t/a 10 表五、 建设项目工程分析 1、 主体工程 图文信息中心大楼建筑单体地下一层(平时作为汽车库战时为人员掩蔽所,地下汽车位 86 个),地上 21F(其中裙楼 4F), 总建筑面积为 45845 m2,其中 地上 41000 m2、地下 4845 m2。 2、 公用工程 ( 1) 给水工程 本 项目 水源为城市自来水, 从一期校园给水管网引入。市政给水管网供水压力 0.25Mpa,其中一至三层生活用水采用市政管网直接供水,四层至顶层采用变频调速给水装置供。 ( 2) 排水工程 拟建 项目 室外排水采用 雨、污分流,室内采用污、废水合流排水体制。生活污水 经化粪池处理后 排入市政污水排水系统,雨水收集后排入 市政雨水管网 。 ( 3) 供电 工程 拟建 项目用电由城市电网供应,通过变电所调配后供项目设备、照明等使用。本工程的 一类高层建筑、四类地下车库消防设施、客梯、潜污泵、公共走道照明、弱电系统电源为一级负荷,其他为 二、 三级负荷。消防用电的一级负荷采用双重电源供电,并末端切换。 ( 4) 暖通工程 本项目空调系统的冷热源由多联式空气源热泵机组提供,裙房部分热泵机组设置于裙房屋顶,塔楼分别设置于裙房及塔楼专用室外机平台。裙房大空 间区域采用 VRV 加带全热回收的新风系统;塔楼办公等小房间采用 VRV 加免加湿冷凝排风新风系统。 ( 5) 通风 系统 变配电室采用机械排风方式、机械进风方式,通风量按 5 次 /小时计算 ,另根据电气专业提供的发热量配置分体空调,分体空调室外机置于裙房屋面。 生活水泵房采用机械排风系统、机械进风方式 ,排风量按 5 次 /小时换气次数计算。 卫生间设置机械排风系统,排风量按 10 次 /小时换气次数计算。 11 续 表五、建设项目工程分析 塔楼阅览室、裙房展厅等大空间区域设置全热交换式换气机,裙房办公室、研究室等设置变制冷剂流量多 联机系统新风机组。 设置气体灭火系统的数据机房及变电所均设置事故后排风系统。 ( 6)防排、烟系统 防烟系统 a、防烟楼梯间、合用前室 在大楼发生火灾时,为保证前室有 25Pa、楼梯间 50Pa 正压值,设置正压送风系统。前室每层设一常闭风口,火灾时打开着火层及上下层风口,楼梯间每隔2-3 层设一常开风口,防烟楼梯间地上与地下合用机械加压送风系统,风量叠加设计,加压送风机均设置于塔楼屋顶。该系统由消防中心集中控制。 b、封闭楼梯间 封闭楼梯间均采用自然排烟方式。 排烟系统 a、地上无窗或设固定窗房间面积大于 100m2 能够采用自然排烟的区域优先采用自然排烟方式,可开启外窗有效面积不小于相应区域面积的 2%;自然排风无法满足的其他区域均设置机械排烟,担负一个防烟分区时排烟量按 60 m3/h.m2计算,当担负二个及以上防烟分区时排烟量按 120 m3/h.m2 计算。 b、除利用窗井等开窗进行自然排烟的房间外,各房间总面积超过 200m2 或一个房间面积超过 50m2,且经常有人停留或可燃物较多的地下室设机械排烟系统。 c、长度超过 20m 且不满足自然排烟要求的内走道均设机械排烟系统。 d、 塔楼中庭与裙房展厅中庭均设机械排烟系统,排 烟量按换气次数 6 次 /小时计算。 12 续 表五、建设项目工程分析 4、 施工期污染源分析 废气 1)扬尘 施工阶段场地平整、打桩、挖土、材料运输、装卸等过程都会发生扬尘污染。扬尘主要有施工作业扬尘,混凝土搅拌、水泥装卸、加料等扬尘,地面料场的风吹扬尘、汽车行驶扬尘等。主 要污染因子为 TSP。据调查,施工作业场地近地面粉尘浓度可达 1.5 30mg/m3。 2)尾气 尾气主要来自土建阶段施工机械及交通运输车辆排放出废气。 排放的主要污染物为 NO2、 CO 和烃类物等。 建设项目建设期废气产生情况见表 5-1。 表 5-1 大气 污染物产生情况表 污染源名称 污染物名称 产生状况 治理措施 去除率 ( %) 浓度 ( mg/m3) 产生量 ( t/a) 施工 扬尘 1.5 30 直接排 放 机动车 NOX、 CO 和烃类物 很少 废水 拟建项目施工期产生的废污水主要包括生产废水和生活污水。 生产废水主要是工地开挖、钻孔产生的泥浆水、施工机械设备的冷却和洗涤用水、施工现场清洗及混凝土养护产生的废水等,含有一定的泥砂和油污。 13 续 表五、建设项目工程分析 生活污水主要是由于施工队伍的生活活动造成的,包括食堂污水、洗涤 废水 和冲厕水等。 对于施工期废水,建设方拟分别采取沉淀池、隔油池、化粪池进行处理,然后排入施工期临时形成的污水管道,最终排入市政污水管网。 噪声 施工过程中,各种施工机械设备运转和车辆运行会带来噪声污染。土建阶段的噪声源主要是施工作业机械和交通运输车辆如推土机、打桩机、混凝土搅拌机、起重机、压路机、运输车辆等。上述设备 运行时的噪声值见表 5-2。 表 5-2 主要设备噪声源强一览表 单位: dB 设备 名称 打桩机 挖掘机 推土机 装载车 搅拌机 振捣棒 钻孔 灌桩 双笼 电梯 水泵 噪声级 85-100 85-95 80-86 85-94 90-95 95-100 80-90 70-75 75 施工现场往往是多种机械同时工作,各种噪声源辐射的相互叠加,噪声级将更高,辐射范围更大。另外,施工过程中各种车辆的运行,将增加公路的车流量,引起公路沿线噪声值增加。 固废 施工垃圾主要来自施工产生的建筑垃圾和施工队伍生活产生的生活垃圾。 生活垃圾收集后由环卫部门定期清运;施工垃圾则大部分可以回收利用,用车辆运至指定地点统一安排利用。 5、 营运期污染源分析 本 项目建成投入使用后, 使用功能主要为 图书馆、报告厅、档案 室、阅览、校史展览、办公、会议室、地下车库等, 无任何工业生产,故仅从 学生阅览、 办公人员、配套公建等的用水,停车场产生的废气等方面进行项目污染源分析。 废气 本项目产生废气的来源主要是地下车库汽车进出时产生的汽车尾气, 本项目共设置地下车位 86 个。 汽车尾气主要是指汽车进出车库及在车库内行驶时,汽车怠速及慢速( 5km/h)状态下的尾气排放,包括排气管尾气、曲轴箱漏气及油箱和化油箱等燃料系统的泄漏等。参照环境保护实用数据手册,有代表性的汽车排出物的测定结 14 续 表五、建设项目工程分析 果和大气污染物排放系数见 表 5-3。 表 5-3 机动 车消耗单位燃料大气污染物的排放系数 g/L 汽油 污染物 车种 CO HC NOX 轿车(用汽油) 191 24.1 22.3 轿车进出车库的行驶速度要求小于 5km/h,出入口到泊位平均距离按 50 米计算,汽车出入车库的运行时间约为 100 秒(汽车从出入口到泊位 36 秒,从汽车停在泊位至关闭发动机 1 3 秒,汽车从泊位启动到出车平均 60 秒,总和为100 秒)。轿车低速行驶的平均油耗为 0.2L/km,每辆汽车进出车库废气污染物产生量可由下列公式计算: Q fM,其中 M=mt 式中: Q 为每辆汽车进出停车场污染物产生量, g; f 为污染物排放系数, g/l 汽油; M 为每辆汽车进出停车场耗油量, L; m 为车辆进出停车场的平均耗油速率,取 0.2L/km,按车速 5km/h 计算,可得 2.7810-4L/s; t 为汽车出入停车场与在停车场内运行时间总和, 100 秒; 按以上公式计算,每辆汽车进出地下车库产生的废气污染物的量如下表: 表 5-4 每辆汽车进出产生的废气污染物的量 单位: g HC NOX CO 0.67 0.62 5.31 停车库对环境的影响与其运行工况(车流量)直接相 关。本次评价取最不利条件,即泊车满负荷状况时,对周围环境的影响,此类状况出现概率极小,而且时间极短。一般情况下,区域进出车库的车辆在早、晚两次较频繁,其它时间段较少,同时车辆进出具有随机性,亦即单位时间内进出车辆数是不定的。据对相关现有停车库(场)的类比调查,每天进、出车库的车辆数,可按平均早、晚一日出入两次计算。因此, 拟建项目共有地下停车场泊位 86 个,按每个泊位一天内有 2次汽车进出,则日车流量为 172辆 /日,汽车尾气排放源强见表 5-5。 15 续 表五、建设项目工程分析 表 5-5 汽车尾气污染物最大源强 泊位 车流量(辆 /日) 项目 HC NOX CO 86 172 日排放量 (kg/d) 0.12 0.11 0.91 年排放量 *(t/a) 0.035 0.032 0.274 *一年按 300 天 计算。 废水 本项目建成后主要作为该校的配套设施,只对校内开放使用, 并且该校的教职工、招生 规模未发生变化, 因此本项目建成后不会新增教职员工及学生阅览等产生的 生活 污水 ,本报告只对地下车库冲洗新增部分 用 水进行估算。 车库冲洗水以 2L/m2 d计,年用水量 969m3, 污水以用水量 的 的 80%计,污水年排放量为 776 m3。 冲洗 污水 等 的主要污染物为 COD、 SS、氨氮、 总磷 等污染物,参考典型的生活污水水质, 浓度 COD 为 300mg/L、 SS 为 200mg/L、氨氮为20mg/L、总磷 为 2mg/L。 COD接管量约 0.23t/a, SS约 0.16t/a,氨氮约 0.02t/a,总磷约 0.002t/a。 噪声 拟建项目 营运期间的主要噪声源包括 VRV 空调 室外机组 、 电梯 等机械设备噪声以及人员进出等的社会生活噪声。 根据类比同类设备, 各噪声源的 噪声水平见表 5-6。 表 5-6 各类设备噪声强度 序号 设备名称 噪声值 dB(A) 设置位置 1 电梯(机房) 7578 设备用房内 2 空调外机 7883 裙楼顶层、墙壁外侧 3 机械通风风机 7075 - 4 人员进出噪声 75 - 固废 项目建成后产生的固体废物主要为生活垃圾, 由于本项目为 该校的配套设施,只对校内开放使用,并且该校的教职工、 招生 规模未发生变化,因此本项目建成后不会产生新增的固体废弃物 。 16 表六、污染防治措施 1、大气污染防治方法评述 ( 1)施工期扬尘防止措施评述 根据建筑施工行业所要求的“文明施工”中部分内容和通用要求,采取的扬尘防止措施一般有:在施工现场周边设置高度在 1.8米以上的围栏;对物料堆场进行遮盖;及时清运建筑垃圾和建筑人员生活垃圾;施工道路进行硬化处理;运输车辆不过载等。以上防治措施亦为如能很好地实施,能起到一定抑尘作用。 根据国家环保总局、建设部关于有效控制城市扬尘污染的通知的精神,本环评报告提出以下建议供建设方采纳实施。 应按照本市的规定要求,不在施工现场自行搅拌混凝土而采用商品混凝土,确实需要使用的搅拌场应有控制扬尘措施,其中特别要强化水泥装卸中的管理,要按规定进行管口的衔接,及时清理收尘袋,立罐内水泥的装 载不可过量。 在开挖、钻孔时对干燥断面应洒水喷湿,使作业面保持一定的湿度;对施工场地范围内由于植被破坏而使表土松散干涸的场地,也应洒水喷湿防止扬尘;回填土方时,在表层土质干燥时应适当洒水,防止回填作业时产生扬尘扬起 。 合理安排施工现场,尽可能减少堆场数量,所有的物料应按既定布局分类堆放有序,并须具备覆盖物和喷洒水设施,以防出现风速过大或不利天气状况时能及时遮盖。废料必须及时清运,严禁高空抛洒建筑垃圾。 采用封闭式渣土清运车,严禁超载,保证运输过程中不散落,如果运输过程中发生洒落应及时清除,减少二次扬 尘污染。 大门处设置车辆冲洗处,车辆出场须将车轮及底盘冲洗干净,不带泥沙上路。 统筹安排工期,缩短施工时间。工程竣工后要及时清理和平整场地,裸露地面应绿化或铺装。 ( 2)营运期 为减少汽车尾气的排放量,建设单位应保证进出车辆的行驶畅通,停车场的汽车避免怠速空转,同时最大化地进行地面绿化,提高环境对空气的自净能力。 按照拟建方提供的设计说明,地下车库采用机械通风系统, 将地下车库废气 17 续 表六、污染防治措施 通过排风机经土建风道高于室外地坪 2.0m 以上排放, 预计对区域大气环境影响不大。 建设方尽可能多地栽种 植物,并进行良好的生态配置,在绿化过程中考虑选择对污染物具有较强吸收力、较强滞尘能力的植物。 2、 污水处理方法评述 ( 1)施工期 拟建项目 施工期污水主要为各种施工机械设备清洗用水和施工现场清洗、建材清洗、混凝土养护、设备水压试验产生的废水与施工队伍生活污水。 根据环境管理和建筑行业“文明施工”的要求,建设方应采取的环保措施以 及本环评报告的建议为: 施工场地应为硬(干)地坪,场地应铺设连接污水管网的通道,并在通道口设置隔栅,防止泥浆、污水中杂物堵塞管道。 道路应坚实、平坦,有排水措施,在现场搅拌、运输砂浆 、砼过程中要做到不漏、不洒、不剩。应根据泥浆水不同的发生量设置若干不同规模的简易沉淀池,泥浆水经沉淀分离后上清液作为一般废水排入污水排放系统,应尽可能地将沉淀池出水回用于施工现场洒水降尘。 施工现场临时食堂应设置简易有效的隔油池,其产生的污水必须经过隔油处理。工地临时厕所应设置简易化粪池,采用水冲式厕所。以上所有生产废水及生活污水均应排入施工场地临时铺设的连接市政污水管网的通道内,不得排入附近河流。 ( 2)营运期 拟建项目实行 “雨污分流 ”、 “清污分流 ”制度,雨水经分管汇流到雨水总管排入西侧明星河。生活污水 经化粪池处理后接入市政污水总管,排至港闸区污水处理厂进行集中处理,尾水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 (GB18918-2002)中的一级 A 标准后最终排入长江。 拟建项目污水管网的设计应具有科学性、合理性,施工应高标准、严要求,以保证质量,保证管网的畅通,避免出现渗漏、外溢等影响区内环境的现象。 18 续 表六、污染防治措施 3、 噪声防治措施评述 ( 1)施工期 本项目东南侧为学生宿舍, 项目施工期对其 会造成不同程度的施工噪声影响。因此工程施工中必须采取有效措施,使工程施工噪声满足建筑施工场界噪声限值( GB12523-2011)要求。 具体措施如下: 合理安排施工进度和作业时间。 对主要噪声设备实行限时作业, 中午 12: 00-14: 30 分,尽量避免多台施工机械同时作业; 原则上夜间(晚 22点到次日早晨 6点)禁止使用搅拌机、振捣器、电锯等高噪声设备和运输装卸建筑砖瓦、灰沙、石料等建筑材料。确因建筑工艺需 要及其它特殊原因须在夜间施工的,应提前报请环保部门批准办理夜间施工许可证, 并 进行 公告。 尽量选用低噪声的机械设备和工法 选用低噪声机械、设备是从声源上对噪声进行控制,淘汰高噪声施工机械,推广使用低噪声的施工机械,对控 制施工噪声的影响很有效,如液压机械较燃油机械平稳,噪声低 10 dB( A)以上。 合理布局施工设备 在施工安排、运输方案、场地布局等活动中考虑到噪声的影响, 将高噪声设备布置在建设施工场地的西侧中央位置,以减小高噪声施工机械对周围敏感点的影响。 对高噪声设备 应 采取隔声、隔震或消声措施,如在声源周围设置掩蔽物、加隔震垫、安装消声器等, 钢制模板在使用、拆卸、装卸等过程中,应尽可能地轻拿轻 。 放,以免模板相互碰撞产生噪声。 预计采取了这些措施后可降低噪声源强 10-30dB(A)。 突出施工噪声控制重点场区对受施工噪声影响 较大的敏感点,在工程施工时,施工单位应制订具体降噪工作方案。建议采用临时高隔声围墙或 在 靠敏感点一侧建工房,以起到隔声作用,减轻噪声影响。 19 续 表六、污染防治措施 减少施工期的振动影响 拟建项目 位于学校内部 ,因此为减少施工期的振动影响,不得使用传统的锤击打桩工艺,应采用新型的打桩工艺, 如深层搅拌桩、静压桩和钻孔灌注桩 等,尽可能的减少振动对周围环境的影响。 ( 2)营运期 拟建项目 建成后营运期的 主要的噪声源为设备噪声、人员进出活动产生的噪声、汽车进出产生的噪声等。设备噪声源主要有 空调外机、电梯(机房) 等。 根据类比同类设备, 设备 噪声值约 70-83dB(A), 人员进出活动 噪声值约为 75dB(A)左右。为了防止噪声污染,确保噪声达到排放标准, 拟建项目 拟采用以下防治措施: 选择低噪声设备,并且采取了隔声措施; 所有送、排风机均设置减震装置,接口均采用柔软性接头连接; 室外机平台、通风机房内贴吸声材料; 组合式空调箱均设消声段或送回风主管上设管道式消声器; 落地 安装 机组 设 减震垫、减震器, 吊装的空调器、风机、全热交换器均设减震吊架 ; 建筑物周围设置绿化带。 只要建设方认真采取上述环保综合防止措施,预计不会影响周边声环境质量 ,不会造成扰民影响。 4、 固废防治措施评述 ( 1)施工期 拟建项目施工期 为了减少固体废弃物在堆放和运输过程中对环境的影响,建议采取如下措施: 严禁在工地焚烧各种垃圾废弃物。对固体废弃物中的有用成分先分类回收,确保资源不被浪费。 加强出渣管理,可在各工地范围内合理设置渣场,及时清运,不宜长时间堆积,不得在建筑工地外擅自堆放余泥渣土,做到工序完工场地清洁。 严格遵守有关规定,余泥等散料运输必须有资质的专业运输公司运输,车辆运输散体物料和废弃物时,必须密闭、包扎、覆盖,不得超载、沿途撒漏;运 20 续 表六、污染 防治措施 载土方的车辆必须在规定的时间内,按指定路段行驶,尽量缩短在闹市区及居民区等敏感地区的行驶路程;运输过程中散落在路面上的泥土要及时清扫。 ( 2)营运期 本项目产生的 生活垃圾由环卫部门收集后集中处置,做到了无害化处理 , 不会对周围环境产生二次污染。 21 表七、 项目主要污染物产生及预计排放情况 类 型 排放源 污染物 名 称 产生浓度 ( mg/m3) 产生量 ( kg/a) 排放浓度 mg/m3 排放量 ( kg/a) 排放去向 大 气 污 染 物 汽车尾气 HC - 35 - 35 大 气 NOX - 32 - 32 CO - 274 - 274 类 型 排放源 污染物 名 称 产生浓度 ( mg/L) 产生量 ( t/a) 排放浓度 ( mg/L) 排放量( t/a) 排放去向 水污染物 冲洗废水 污水量 - 776 - 776 COD 300 0.23 300 0.23 接污水总管 NH3-N 20 0.02 20 0.02 SS 200 0.16 200 0.16 总磷 2 0.002 2 0.002 类 型 排放源 产生量 t/a 处理处置量( t/a) 综合利用量( t/a) 外排量( t/a) 备注 固废 生活垃圾 不新增 全部 环卫清运 0 声源设备 设备名称 设备数量 单机声级值 dB(A) 防治措施 电梯(机房) - 75-78 吸声材料、隔震垫、屋顶层设置、隔声等 空调外机 - 78-83 机械通风风机 - 70-75 人员进出噪声 75 主要生态影响(不够时可 另附页): 无 22 表八、环境影响分析 (一) 施工期环境影响分析: 拟建项目建设期间,各项施工活动,物料运输将不可避免地产生废气、粉尘、废水、噪声和固体废物,并对周围环境产生污染影响,其中以施工噪声和粉尘污染影响较为突出。 1、 噪声 施工 期 噪声 主要为 施工机械 设备噪声 , 主要来自 挖土机、空压机、重型运输车辆、风镐等施工机械。施工中 主要 施工机械的噪声水平见表 8-1。 表 8-1 主要施工机械噪声强度表 施工阶段 设备名称 噪声强度 ( dB(A)) 施工阶段 设备名称 噪声强度 ( dB(A)) 土石方阶段 打桩机 85-100 结构阶段 混凝土振捣器 100 挖掘机 95 混凝土搅拌机 95 推土机 86 升降机 80 水泵房 82 电锯 75-105 运输卡车 85-94 运输卡车 85-94 按主要声源的特征和所在位置,应用相应的预测模式计算各声源对各预测点产生的影响值,叠加现状值后作为 拟建项目 建成后的声环境影响预测结果。 ( 1)预测模式 拟建项目噪声源为室外声源,预测中按导则( HJ/T2.4-1995)规定,选用相应预测模式,并根据具体情况作必要简化。 噪声衰减模式 噪声户外传播 衰减公式 LA( r) =LAref(ro)-(Adiv+Abar+Aatm+Aexc) 式中: LA( r) 距声源 r处的 A 声级值 (dB); LAref(ro) 参考位置 ro处的 A声级值 (dB); Adiv 声波几何发散引起的 A声级衰减量 (dB); Abar 遮档物引起的 A声级衰减量 (dB); Aatm 空气吸收引起的 A声级衰减量( dB); Aexc 附加 A声级衰减量( dB)。 23 续 表八、环境影响分析 预测点的 A 声级叠加公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copyright@ 2017-2022 报告吧 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7002310号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宁B2-20200018  | 宁公网安备640106020006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