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国制造与国际竞争:世界工厂的成就与挑战.pdf

返回 相关 举报
大国制造与国际竞争:世界工厂的成就与挑战.pdf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大国制造与国际竞争:世界工厂的成就与挑战.pdf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大国制造与国际竞争:世界工厂的成就与挑战.pdf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大国制造与国际竞争:世界工厂的成就与挑战.pdf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大国制造与国际竞争:世界工厂的成就与挑战.pdf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亲,该文档总共2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请务必阅读最后特别声明与免责条款 1 / 23 证券研究报告 | 宏观研究 宏观研究 【粤开宏观】 大国制造 与 国际 竞争 : 世界工厂的成就与挑战 2021 年 7 月 14 日 分析师:罗志恒 执业编号: S0300520110001 电话: 010-83755580 邮箱: 研究助理: 徐凯舟 邮箱: 近期报告 【粤开宏观】居安思危:从 40 个指标全 面分析我国的经济安全 2021-07-12 【粤开宏观】专项债与基建:政策演变、 投 向 变 化 与 2021 基 建 增 速 测 算 2021-07-05 【粤开宏观】百年大党与大国财政:历史 实践的启示 2021-06-30 【粤开宏观】政府引导基金:发展历程、 运行机制及对隐性债务的影响 2021-06-23 【粤开宏观】制造业投资:当前五大特征 与未来走势 2021-06-22 导读 当前逆全球化以及中美贸易摩擦的长期化趋势明显,统筹发展与安全、强调 发展的安全性上升到更加重要的位置。制造业作为国之重器,是综合国力竞 争、经济竞争和科技竞争的重要领域。我国已建立 起 门类齐全的制造业产业 体系,制造业增加值占全球的比重达 28%,稳居制造业第一大国位置。但是, 我国制造业在结构、安全、 品牌、 创新等方面还存在诸多不足,制约了制造 业产业体系的完善和深化。 在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任务下, 我国制造业要着力提高供给体系质量, 建设制造强国,保持 制造业比重基本稳定, 重视提升效率效益、强化科技创 新、打造品牌影响力 , 为完善现代产业体系、实现新型工业化打下基础,为 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做出贡献。在当前时点上,有必要厘清四个问题: 我国制造业的基本概况如何?我国制造业的全球竞争力如何?我国制造业有 哪些风险?未来我国制造业将向何处去? 摘要 一、中国制造业:规模第一、门类齐全、贡献巨大 1、 从增加值规模看,我国制造业增加值位居全球首位,是第二名美国的 1.6 倍。 2020 年我国工业增加值达到 31.3 万亿元,较 1952 年增长 1041.6 倍(按 不变价格计算),复合年均增长 10.8%。根据世界银行数据, 2019 年我国制 造业增加值占全球 的 28%。 2、 从工业品产量看,我国各类工业品产量 大幅 增长, 220 多种工业产品产量 位居世界首位。 我国粗钢产量已达到 100 万吨量级,占全球粗钢产量比重达 53%。铝冶炼、乘用车产量分别占全球的 57%、 36%。 3、 从出口看, 2019 年我国制造业出口总额达到 2.32 万亿美元,占全球制造 业出口比重为 18.2%,高于全部货物出口比重, 反映 我国制造业的贸易属性 较强。 我国纺织品、办公及通讯设备、服装企业大量供应海外市场,出口规 模占全球出口比重分别为 39.2%、 31.7%、 30.7%。 4、 从制造业门类看,我国建立了独立自 主、门类齐全的制造业产业体系,在 机械、电子、冶金、轻工等领域竞争力较强,电力设备、通信设备、工程机 械等产品制造能力进入世界前列。 我国拥有联合国产业分类中全部 41 个大 类、 207 个中类、 666 个小类,是唯一拥有全部联合国产业分类的经济体。 5、 从制造业对经济的贡献看,制造业保持较快增速,为我国经济增长做出了 重要贡献 , 制造业提供就业岗位数量居国内各行业首位。 2015 年以来,制造 业对 GDP 增长的贡献率保持在 25%左右, 2020 年贡献率为 26.2%,为各行 业门类之首。制造业从业人员占全部行业的 22.3%,较第二名的建 筑业高出 9 个百分点。制造业劳动生产率已达到 26.7 万元 /人,相当于全员劳动生产率 宏观研究 请务必阅读最后特别声明与免责条款 2 / 23 的 232%。 6、 从产业结构看,我国制造业结构持续优化升级, 2018 年装备制造业占全 部制造业主营业务收入比重达到 40.7%,比 2000 年提高 5.8 个百分点。 7、 从区域分布看,我国 东中西部 制造业 结构各具特色 。 东部地区制造业 占全 国制造业比重较高,战略性新兴产业和传统产业发展基础较好 ,对制造业引 领作用较强,中部地区制造业总体增长较快,产业结构以食品、建材、有色 等传统行业为主,西部地区依托自然资源优势,实现产业差异化发展。 二、中国制造业在全球:前有标兵,后有追兵 整体上看, 中国制造业处于世界第三梯队。 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报告显示, 2020 年中国工业竞争绩效指数( CIP)排行全球第二。我国制造业 中高技术 制造业实力不强、制造业人均规模不高,相关指标 位于 G20 中游水平。 中国 工程院制造强国发展指数 报告显示, 2019 年中国制造强国发展指数处于 7 个 国家的第 4 位,低于美、德、日 , 报告将美国列为 全球制造业 第一梯队,将 德国、日本列为第二梯队,我国位列第三梯队。中国虽然制造业规模巨大, 但 效益、结构等方面的竞争力落后 ,从 制造强国发展指数 的分项看, 中 国 的 “质 量效益”“结构优化”“持续发展”三项分数合计值仅位列第六 ,与第一、第二梯队 差距较大 。 从制造业规模看, 我国制造业总量 指标 领先, 但 人均指标落后于美日德。 从 增加值看,我国制造业规模已远超其他单一经济体,相当于全球的 28%, G20 的 1/3, 美国和欧盟之和的 84%, 但从人均来看表现并不突出。 2019 年,我 国人均制造业增加值为 2726 美元,在 G20 成员中排在第 11 位,仅为德国的 30%,日本的 36%,美国的 40%,与主要发达国家有明显差距。从劳动生产 率看,我国制造业劳动生产率为 3.87 万美元 /人,与发达国家差距很大,甚至 不及同属发展中国家的阿根廷 , 土耳其、巴西制造业劳动生产率紧随我国之 后,我国仍面临激烈竞争。 从研发创新看, 我国制造业研发支出 总额 居全球前列,但 研发强度和人均创 新产出较低 。 从创新投入看, 2020 年我国研究与试验发展( R&D)经费投入 强度为 2.4%,较 2015 年提高 0.33 个百分点,与美国、日本等国家的差距逐 年缩小。 2020 年欧盟工业研发投入记分牌报告显示 , 我国入围制造业企 业研发支出强度( R&D 经费与营业收入之比)为 4.6%,低于全球制造业企 业平均值 5.3%,医药制造业企业研发投 入积极性较弱。从创新产出看, 2019 年中国 PCT 专利申请量达 5.92 万件首次超越美国升至世界第一,但我国每 万人 PCT 专利申请量仅有 0.42 件,略高于全球平均的 0.35 件,远远落后于 美、日等发达国家。 从制造业企业的国际竞争力看, 我国制造业 在 世界 500 强企业数量已达第一, 但品牌效应亟待加强。 从企业规模看,我国共有 64 家制造业企业入选 2020 年财富世界 500 强榜单,位列世界第一。从知名品牌看, 2020 年我国有 15 家制造业企业入选世界品牌 500 强,数量名列全球第四,低于美国、日本、 法国。我国虽然拥有若干大型电子信息、机械制造企业,但多在低端、代工 领域,品牌影响力有限,在箱包、化妆品等时尚领域 则 尚缺乏国际知名品牌。 三、中国制造业之忧:哪些行业是“阿喀琉斯之踵”? 从供给 看,我国燃料加工、电子、仪器仪表等行业对全球产业链依赖性较强, “卡脖子”风险较大。 我国燃料加工、电子、仪器仪表行业对海外供应链的参与 宏观研究 请务必阅读最后特别声明与免责条款 3 / 23 度较高, 3 个行业进口中间投入比达到 47%、 32%和 28%,明显高出我国制 造业平均的 13%,更容易面临“卡脖子”威胁。电气机械、金属制品和交运设 备对进口 电子设备、进口仪器仪表的需求也相对较强。燃料加工受制于我国 能源自给率较低,电子设备、仪器仪表进口中间产品的需求集中、应用广泛、 替代品不足,相关行业是我国制造业的脆弱点。 从 需求 看,我国电子、纺织服装服饰、电气机械、运输设备等行业对出口市 场依赖性强, 尤 可能受到针对性打击 , 有可能 加大 产业外迁风险 。 电子、纺 织服装服饰、电气机械、运输设备行业出口交货值与营业收入之比分别达到 0.48、 0.21、 0.18、 0.17, 对出口依赖性较强,面对外国打击时较为脆弱, 近 年来华为、大疆、新疆棉企及上下游企业被美国列入各类贸易限制“ 名单”即为 例证。 从中美贸易看, 我国电子、纺织服装、电气行业对美出口 占比较高 , 如果美国 加强 贸易管制措施, 或加剧 产业外迁风险。 四、从“十四五”规划和 2035 年远景目标纲要看中国制造业的未来方向 制造强国建设是中国制造业发展的核心命题,要推进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 链现代化,保持制造业比重基本稳定,增强制造业竞争优势,培育新的先导 性和支柱性产业,推动制造业两化融合(工业化 +信息化)和两业融合(制造 +服务),强化传统和新型基础设施的支撑引领作用,打造兼具安全性和引领 性的制造业产业体系。 产业基础能力已列于制造强国建设的首位。要保障制造业领域的产业安全, 就要构筑强大的产业基础能力,逐步解决“卡脖子”问题。 产业基础 能力建设与 产业链建设 互为补充 ,有必要 结合市场力量和政府作用, 结合 产业变革 方向 , 加快产业基础和产业链建设。例如,可依托新型举国体制下的国有科研力量 实施一批重大工程,也可灵活运用产业投资、风 险补偿、公共采购等方式推 动基础产品的示范应用和构建完整的供应链。 保持制造业比重基本稳定 ,目的是发挥 制造业对实体经济的支撑 作用 。提升 制造业根植性,关键在于优化营商环境,路径是深 化体制机制改革,包括降 低 成本负担、强化要素保障、破除经营障碍等 ,具体措施主要有减税降费、 产业用地改革、扩大制造业贷款、电力市场化改革、放宽市场准入等。 制造业融合发展是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内在要求。在新一轮产业革命中,多元 的融合发展提升了制造业的效率和效益,使制造业获得了前所未有的潜力。 要统筹两化两业融合和新老基础设施建设,以信息、现代服务、基础设施支 持制造业转型升级, 畅通国内国际两个大循环, 加快完善制造业产业生态, 提升我国制造业的核心竞争力。 具体措施包括支持 新型专业化 的生产性服务 机构发展 ,发展物联网、 工业互联网和车联网 等。 风险提 示:经济形势超预期变化。 宏观研究 请务必阅读最后特别声明与免责条款 4 / 23 目 录 一、中国制造业:规模第一、门类齐全、贡献巨大 . 6 二、中国制造业在全球:前有标兵,后有追兵 . 12 (一)整体评价:中国制造 业处于世界第三梯队 . 12 (二)规模效益:规模总量领先,但人均指标落后于美日德 . 14 (三)研发创新:制造业研发支出总额居全球第四,但研发强度和人均创新产出偏低 . 15 (四)企业竞争力:在世界 500 强企业数量已达到第一,但品牌影响力亟待加强 . 17 三、中国制造业之忧:哪些行业是 “阿喀琉斯之踵 ”? . 17 (一)从供给看,燃料加工、电子、仪器仪表等行业对全球产业链依赖性较强, “卡脖子 ”风险较大 . 17 (二)从需求看,电子、纺织服装等行业对出口市场依赖性强,可能受到针对性打击,面临产业外迁风险 . 19 四、从 “十四五 ”规划和 2035 年远景目标纲要看中国制造业的未来 . 20 (一)打造产业基础能力和现代化产业链 . 21 (二)提升制造业根植性稳定性 . 21 (三)激发制造业融合发展新动能 . 21 图表目录 图表 1: 我国制造业增加值已达到 31.3 万亿元 . 6 图表 2: 2019 年我国制造业增加值占全球的 28% . 6 图表 3: 我国粗钢产量占全球的 53% . 6 图表 4: 我国铝冶炼产量占全球的 57% . 6 图表 5: 我国乘用车产量占全球的 36% . 7 图表 6: 我国啤酒产量占全球的 20% . 7 图表 7: 我国水泥、平板玻璃产量变化 . 7 图表 8: 我国微型计算机、手机产量变化 . 7 图表 9: 我国货物出口总额占全球出口比重达到 14.7%. 8 图表 10: 我国制造业出口额变化情况 . 8 图表 11: 我国制造业出口额在全球的比重 . 9 图表 12: 2020 年制造业对 GDP 增长的贡献率在全部行业门类中排在首位 . 10 图表 13: 制造业投资增速走势与全部投资增速较接近 . 10 图表 14: 分行业城镇非私营单位就业占比变化情况 . 10 图表 15: 2019 年分行业规模以上制造业企业从业人数 . 10 图表 16: 2004 年以来我国制造业劳动生产率变化情况 . 10 图表 17: 2000 至 2018 年制造业三大领域主营业务收入占比变化 . 11 图表 18: 2012 至 2020 年制造业三大领域资产总额占比变化 . 11 图表 19: 近 15 年我国制造业产品生产增速较快的 5 个行业 . 11 图表 20: 近 15 年我国制造业产品生产增速较慢的 5 个行业 . 11 图表 22: 中国的工业竞争绩效总分和分项情况( 2020) . 13 图表 23: 美国制造强国发展 指数长期处于领先位置,中国位居第四 . 13 宏观研究 请务必阅读最后特别声明与免责条款 5 / 23 图表 24: 中国 “质量效益 ”“结构优化 ”“持续发展 ”三个分项合计得分排在第六位 . 14 图表 25: 我国制造业占全球比重持续上升 . 14 图表 26: 2019 年 G20 成员国(方)制造业增加值 . 14 图表 27: 2018 年我国人均制造业增加值仅为 G20 中游水平 . 15 图表 28: 2019 年我国制造业劳动生产率不足美国的三分之一 . 15 图表 29: 我国 R&D 经费快速增长,研发强度提高到 2.4%,但仍有差距 . 16 图表 30: 全球制造业企业研发支出分布情况 . 16 图表 31: 中、美、日、德制造业主要行业研发支出 . 16 图表 32: 中、美、日、德 PCT 专利申请量占全球比重 . 16 图表 33: 中、美、日、德每万人 PCT 专利申请量 . 16 图表 34: 2020 年我国 64 家制造业企业入选财富世界 500 强榜单,居全球第一位 . 17 图表 35: 2020 年我国 15 家制造业企业入选世界品牌 500 强榜单,居全球第四位 . 17 图表 36: 我国燃料加工、电子、仪器仪表的进口中间投入分别占全部中间投入的 47%、 32%和 28% . 18 图表 37: 部分行业对进口仪器仪表需求较高 . 18 图表 38: 电子行业出口交货值与营业收入之比达到 0.48 . 19 图表 39: 电子行业对美加工贸易出口远高于一般贸易出口 . 20 图表 40: “十四五 ”规划和 2035 年远景目标纲要制造强国战略主要内容 . 20 宏观研究 请务必阅读最后特别声明与免责条款 6 / 23 一、中国制造业:规模第一、门类齐全、贡献巨大 我国制造业规模位居全球首位,较第二名遥遥领先。 1952 年,我国工业增加值仅为 120 亿元, 2020 年已达到 31.3 万 亿元 ,按不变价格计算较 1952 年增长 1041.6 倍,年 均增长 10.8%。根据世界银行数据, 2010 年我国制造业增加值超越美国,升至全球首位。 2019 年我国制造业增加值占全球的 28%,为第二名美国的 1.6 倍。 图表 1: 我国制造业增加值已达到 31.3 万亿元 图表 2: 2019 年我国制造业增加值占全球的 28% 资料来源: wind、 粤开证券研究院 资料来源: wind、 粤开证券研究院 我国 各类工业品产量大幅增长, 220 多种工业产品产量位居世界首位。 原材料类工 业品产量增长 对 工业化建设 形成保障,如我国粗钢产量已达到 100 万吨量级,占全球粗 钢产量比重达 53%,铝冶炼产量占全球的 57%,水泥、平板玻璃等产品产量大幅提升。 消费类工业品产量增长积极满足国内外市场需求,如我国乘用车产量已达到全球的 36%, 计算机、手机等产品产量大幅上升。 图表 3: 我国粗钢产量占全球的 53% 图表 4: 我国铝冶炼产量占全球的 57% 资料来源: wind、国际钢铁协会 、粤开证券研究院 资料来源: wind、美国地质调查局、 粤开证券研究院 0 5 10 15 20 25 30 制造业增加值(亿元) 17% 28% 17% 38% 欧盟 中国 美国 其他 0% 1 0 % 2 0 % 3 0 % 4 0 % 5 0 % 6 0 % 0 20 40 60 80 1 0 0 1 2 0 1 9 4 9 1 9 5 2 1 9 5 5 1 9 5 8 1 9 6 1 1 9 6 4 1 9 6 7 1 9 7 0 1 9 7 3 1 9 7 6 1 9 7 9 1 9 8 2 1 9 8 5 1 9 8 8 1 9 9 1 1 9 9 4 1 9 9 7 2 0 0 0 2 0 0 3 2 0 0 6 2 0 0 9 2 0 1 2 2 0 1 5 2 0 1 8 我国粗钢产量(亿吨) 占全球比重(右轴) 0% 1 0 % 2 0 % 3 0 % 4 0 % 5 0 % 6 0 % 0 5 0 0 1 0 0 0 1 5 0 0 2 0 0 0 2 5 0 0 3 0 0 0 3 5 0 0 4 0 0 0 1 9 9 6 1 9 9 7 1 9 9 8 1 9 9 9 2 0 0 0 2 0 0 1 2 0 0 2 2 0 0 3 2 0 0 4 2 0 0 5 2 0 0 6 2 0 0 7 2 0 0 8 2 0 0 9 2 0 1 0 2 0 1 1 2 0 1 2 2 0 1 3 2 0 1 4 2 0 1 5 2 0 1 6 2 0 1 7 2 0 1 8 2 0 1 9 2 0 2 0 我国铝冶炼产量(万吨) 占全球比重(右轴) 宏观研究 请务必阅读最后特别声明与免责条款 7 / 23 图表 5: 我国乘用车产量占全球的 36% 图表 6: 我国啤酒产量占全球的 20% 资料来源: wind、国际汽车制造商协会、 粤开证券研究院 资料来源: wind、巴特哈斯集团、 粤开证券研究院 图表 7: 我国水泥、平板玻璃产量变化 图表 8: 我国微型计算机、手机产量变化 资料来源: wind、国家统计局、 粤开证券研究院 资料来源: wind、国家统计局、 粤开证券研究院 我国 货物 出口总额连续 14 年位居世界第一,纺织、通讯、服装出口额占全球的 30% 以上。 2007 年,我国货物出口总额首次超越美国,自此之后一直保持在世界第一的位置。 2020 年,我国货物出口总额达到 2.59 万亿美元,占全球出口比重达到 14.7%。从制造 业看, 2019年我国制造业出口总额达到 2.32万亿美元,占全球制造业出口比重为 18.2%, 高于全部货物出口比重,显示我国制造业的贸易属性较强。我国纺织品、 办公及通讯设 备 、服装企业大量供应海外市场,出口规模占全球出口比重分别为 39.2%、 31.7%、 30.7%。 此外,我国钢铁出口规模占全球钢铁出口比重也达到 13.2%。 0% 5% 1 0 % 1 5 % 2 0 % 2 5 % 3 0 % 3 5 % 4 0 % 0 5 0 0 1 0 0 0 1 5 0 0 2 0 0 0 2 5 0 0 3 0 0 0 1 9 9 7 1 9 9 8 1 9 9 9 2 0 0 0 2 0 0 1 2 0 0 2 2 0 0 3 2 0 0 4 2 0 0 5 2 0 0 6 2 0 0 7 2 0 0 8 2 0 0 9 2 0 1 0 2 0 1 1 2 0 1 2 2 0 1 3 2 0 1 4 2 0 1 5 2 0 1 6 2 0 1 7 2 0 1 8 2 0 1 9 2 0 2 0 我国乘用车产量(万辆) 占全球比重(右轴) 0% 5% 1 0 % 1 5 % 2 0 % 2 5 % 3 0 % 0 . 0 1 0 0 . 0 2 0 0 . 0 3 0 0 . 0 4 0 0 . 0 5 0 0 . 0 6 0 0 . 0 1 9 7 7 1 9 7 9 1 9 8 1 1 9 8 3 1 9 8 5 1 9 8 7 1 9 8 9 1 9 9 1 1 9 9 3 1 9 9 5 1 9 9 7 1 9 9 9 2 0 0 1 2 0 0 3 2 0 0 5 2 0 0 7 2 0 0 9 2 0 1 1 2 0 1 3 2 0 1 5 2 0 1 7 2 0 1 9 我国啤酒产量(亿升) 占全球比重(右轴) -5 0 % -4 0 % -3 0 % -2 0 % -1 0 % 0% 1 0 % 2 0 % 3 0 % 4 0 % 5 0 % 0 5 10 15 20 25 30 35 40 45 50 1 9 7 8 1 9 8 0 1 9 8 2 1 9 8 4 1 9 8 6 1 9 8 8 1 9 9 0 1 9 9 2 1 9 9 4 1 9 9 6 1 9 9 8 2 0 0 0 2 0 0 2 2 0 0 4 2 0 0 6 2 0 0 8 2 0 1 0 2 0 1 2 2 0 1 4 2 0 1 6 2 0 1 8 2 0 2 0 我国水泥产量(亿吨) 我国平板玻璃产量(亿重量箱) 水泥产量同比(右轴) 平板玻璃产量同比(右轴) -1 5 0 % -1 0 0 % -5 0 % 0% 5 0 % 1 0 0 % 1 5 0 % 0 5 10 15 20 25 30 2 0 0 0 2 0 0 1 2 0 0 2 2 0 0 3 2 0 0 4 2 0 0 5 2 0 0 6 2 0 0 7 2 0 0 8 2 0 0 9 2 0 1 0 2 0 1 1 2 0 1 2 2 0 1 3 2 0 1 4 2 0 1 5 2 0 1 6 2 0 1 7 2 0 1 8 2 0 1 9 2 0 2 0 我国微型电子计算机产量(亿台) 我国手机产量(亿台) 微机产量同比(右轴) 手机产量同比(右轴) 宏观研究 请务必阅读最后特别声明与免责条款 8 / 23 图表 9: 我国货物出口总额占全球出口比重达到 14.7% 资料来源: wind、 WTO、 粤开证券研究院 图表 10: 我国制造业出口额变化情况 资料来源: wind、 WTO、 粤开证券研究院 0% 2% 4% 6% 8% 1 0 % 1 2 % 1 4 % 1 6 % 0 5 0 0 0 1 0 0 0 0 1 5 0 0 0 2 0 0 0 0 2 5 0 0 0 3 0 0 0 0 3 5 0 0 0 4 0 0 0 0 1 9 7 7 1 9 7 9 1 9 8 1 1 9 8 3 1 9 8 5 1 9 8 7 1 9 8 9 1 9 9 1 1 9 9 3 1 9 9 5 1 9 9 7 1 9 9 9 2 0 0 1 2 0 0 3 2 0 0 5 2 0 0 7 2 0 0 9 2 0 1 1 2 0 1 3 2 0 1 5 2 0 1 7 2 0 1 9 中国货物出口金额(亿美元) 美国货物出口金额(亿美元) 中国出口占全球出口比重(右轴) 美国出口占全球出口比重(右轴) -2 0 % 0% 2 0 % 4 0 % 6 0 % 8 0 % 0 0 . 5 1 1 . 5 2 2 . 5 中国制造业出口金额(万亿美元) 同比 宏观研究 请务必阅读最后特别声明与免责条款 9 / 23 图表 11: 我国制造业出口额在全球的比重 资料来源: wind、 WTO、 粤开证券研究院 我国制造业建立了独立自主、门类齐全的产业体系,已成为全球制造业产业门类最 齐全的经济体。 20 世纪 50 至 60 年代,我国 布局了一批 煤炭、石油、化 工 、 汽车等工业 项目,培育了 我国现代工业体系的基础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工业化进程飞速前进,从 承接劳动、资源密集型产业,到发展资本、技术密集型产业,再到传统产业和新兴产业 并重,产业升级持续推进,产业体系不断完善。近年来,我国积极融入全球产业链,通 过国际市场竞争提升企业实力,在机械、电子、冶金、轻工等领域竞争力不断增强,电 力设备、通信设备、工程机械、家电等一批产品制造能力已进入世界前列。目前,我国 拥有联合国产业分类中全部 41 个工业大类、 207 个工业中类、 666 个工业小类,是唯一 拥有全部联合国产业分类的经济体。 制造业保持较快增速, 为我国经济增长做出了重要贡献, 制造业提供就业岗位数量 居国内各行业首位 。 2015 年以来,制造业对 GDP 增长的贡献率保持在 25%左右, 2020 年贡献率为 26.2%,居全部行业门类之首。从投资看,制造业投资总体增长较快,占全 部投资比重保持在 20%至 25%之间(按 2018 年后的新统计口径计算),对稳投资发挥 关键作用。从城镇非私营单位从业人员来看, 2019 年制造业从业人员达到 3832 万人, 占全部行业从业人员的 22.3%,较第二名的建筑业高出 9 个百分点,其中电子、机械等 行业从业人员较多。从劳动生产率看,我国制造业劳动生产率逐年提升,据测算, 2019 年达到 26.7 万元 /人,相当于全员劳动生产率的 232%。 0% 5% 1 0 % 1 5 % 2 0 % 2 5 % 3 0 % 3 5 % 4 0 % 1 9 9 0 1 9 9 1 1 9 9 2 1 9 9 3 1 9 9 4 1 9 9 5 1 9 9 6 1 9 9 7 1 9 9 8 1 9 9 9 2 0 0 0 2 0 0 1 2 0 0 2 2 0 0 3 2 0 0 4 2 0 0 5 2 0 0 6 2 0 0 7 2 0 0 8 2 0 0 9 2 0 1 0 2 0 1 1 2 0 1 2 2 0 1 3 2 0 1 4 2 0 1 5 2 0 1 6 2 0 1 7 2 0 1 8 2 0 1 9 中国在全球制造业出口的占比 中国在全球钢铁出口的占比 中国在全球化学制品出口的占比 中国在全球办公及通讯设备出口的占比 中国在全球自动化产品出口的占比 中国在全球纺织品出口的占比 中国在全球服装出口的占比 宏观研究 请务必阅读最后特别声明与免责条款 10 / 23 图表 12: 2020 年 制造业 对 GDP 增长的贡献率 在全部行业门类中排在首位 资料来源: wind、粤开证券研究院 图表 13: 制造业投资增速走势与全部投资增速较接近 图表 14: 分行业城镇非私营单位就业占比变化情况 资料来源: wind、 粤开证券研究院 资料来源: wind、 粤开证券研究院 图表 15: 2019 年分行业规模以上制造业企业从业人数 图表 16: 2004 年以来我国制造业劳动生产率变化情况 资料来源: wind、 粤开证券研究院 资料来源: wind、 粤开证券研究院 -1 5 % -1 0 % -5 % 0% 5% 1 0 % 1 5 % 2 0 % 2 5 % 3 0 % 2 0 2 0 年贡献率 2 0 1 9 年贡献率 0% 5% 1 0 % 1 5 % 2 0 % 2 5 % 3 0 % 3 5 % 农林牧渔 制造业 建筑业 教育 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 0 1 0 0 2 0 0 3 0 0 4 0 0 5 0 0 6 0 0 7 0 0 8 0 0 9 0 0 1 0 0 0 电子 电气机械 非金属矿物制品 通用设备 金属制品 化工 纺织 专用设备 纺织服装鞋帽 农副食品加工 钢铁 皮毛羽及其制品 医药 文教体育用品 食品制造 有色金属 饮料制造 造纸及纸制品 家具 2019 年规模以上企业从业人数(万人) 0 5 10 15 20 25 30 制造业劳动生产率(万元) 全员劳动生产率(万元) 宏观研究 请务必阅读最后特别声明与免责条款 11 / 23 我国制造业产业结 构不断优化,装备制造业比重稳居高位 。 我国产业结构由消费品 制造业、原材料制造业逐渐向中高端的装备制造业转型。 2018 年,装备制造业占全部制 造业主营业务收入比重达到 40.7%,比 2000 年提高 5.8 个百分点。 2020 年,装备制造 业占全部制造业资产总额比重达到 43%,比 2012 年提高 6.6 个百分点。根据联合国工 业发展组织数据, 2005 年以来我国制造业产量增长最快的五个行业是医药、汽车、木材 加工、电气机械、电子,集中在高技术和装备领域,其中医药制造业产量复合年均增速 达到 53.1%;我国制造业产量增长最慢的五个行业是燃料加工、烟草、皮革、纺织、纺 织服装服饰,集中在低技术的消费品领域。 图表 17: 2000 至 2018 年制造业三大领域主营业务收入 占比变化 图表 18: 2012 至 2020 年制造业三大领域 资产总额 占比 变化 资料来源: wind、 粤开证券研究院 资料来源: wind、 粤开证券研究院 图表 19: 近 15年我国制造业产品生产增速较快的 5个行 业 图表 20: 近 15年我国制造业产品生产增速较慢的 5个行 业 资料来源: 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 IIP 数据、 粤开证券研究院 资料来源: 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 IIP 数据、 粤开证券研究院 我国 东中西部制造业各具 特色。 东部地区制造业发展基础较好,战略性新兴产业和 传统产业均占据较大份额,广东、江苏的电子、电气机械行业占制造业营业收入比重达 10%以上,对制造业引领作用较强,河北、山东在冶金领域基础雄厚,钢铁和有色金属 产量全国领先。中部地区制造业总体增长较快,产业结构以食品、建材、有色等传统行 业为主,新兴领域虽然加速增长,但占比仍然较低。西部地区依托自然资源优势,实现 产业差异化发展,四川的酒饮料精制茶制造业占比达到 7.9%,陕西等省份化工、冶金产 能和技术水平达到全国前列。 2 0 % 2 2 % 2 4 % 2 6 % 2 8 % 3 0 % 3 2 % 3 4 % 3 6 % 3 8 % 4 0 % 消费品制造业 原材料制造业 装备制造业 2 0 % 2 5 % 3 0 % 3 5 % 4 0 % 4 5 % 2 0 1 2 2 0 1 3 2 0 1 4 2 0 1 5 2 0 1 6 2 0 1 7 2 0 1 8 2 0 1 9 2 0 2 0 消费品制造业 原材料制造业 装备制造业 1 0 0 1 5 0 2 0 0 2 5 0 3 0 0 3 5 0 4 0 0 4 5 0 5 0 0 5 5 0 6 0 0 6 5 0 7 0 0 我国制造业产量定基指数( 2005=100 ) 医药制造产量定基指数( 2005=100 ) 汽车制造产量定基指数( 2005=100 ) 木材加工产量定基指数( 2005=100 ) 电气机械产量定基指数( 2005=100 ) 电子制造产量定基指数( 2005=100 ) 1 0 0 1 5 0 2 0 0 2 5 0 3 0 0 3 5 0 4 0 0 4 5 0 5 0 0 5 5 0 6 0 0 6 5 0 7 0 0 我国制造业产量定基指数( 2005=100 ) 石油煤炭燃料加工产量定基指数( 2005=100 ) 烟草制造产量定基指数( 2005=100 ) 皮革加工产量定基指数( 2005=100 ) 纺织产量定基指数( 2005=100 ) 纺织服装服饰产量定基指数( 2005=100 ) 宏观研究 请务必阅读最后特别声明与免责条款 12 / 23 图表 21: 主要省份的制造业行业结构 地区 所在区域 制造业第一大行业 占制造业营收比重 制造业第二大产业 占制造业营收比重 制造业第三大产业 占制造业营收比重 制造业第四大产业 占制造业营收比重 制造业第五大产业 占制造业营收比重 全国 全国 电子 10.9% 汽车 8.3% 化工 7.1% 电气机械 6.8% 黑色金属冶炼加工 6.6% 广东 东部 电子 28.8% 电气机械 10.9% 汽车 5.9% 金属制品 5.5% 橡胶塑料制品 4.4% 江苏 东部 电子 12.4% 电气机械 10.5% 化工 8.3% 通用设备 7.6% 黑色金属冶炼加工 6.6% 山东 东部 石油煤炭燃料加工 11.8% 化工 11.2% 有色金属冶炼加工 8.0% 农副食品加工 7.9% 黑色金属冶炼加工 6.1% 浙江 东部 电气机械 10.8% 化工 8.7% 通用设备 8.2% 汽车 7.5% 纺织 6.9% 河南 中部 建材 10.6% 有色金属冶炼加工 8.8% 农副食品加工 8.0% 电子 7.7% 化工 6.6% 福建 东部 皮毛羽和制鞋 8.3% 建材 8.1% 电子 8.0% 纺织 6.3% 农副食品加工 6.1% 上海 东部 汽车 21.9% 电子 13.9% 通用设备 8.9% 化工 8.4% 电气机械 6.5% 湖北 中部 汽车 16.7% 农副食品加工 8.8% 石油煤炭燃料加工 7.8% 建材 7.5% 电子 5.7% 河北 东部 黑色金属冶炼加工 32.0% 金属制品 7.2% 汽车 6.9% 石油煤炭燃料加工 6.1% 化工 5.3% 四川 西部 电子 12.3% 建材 10.1% 酒饮茶制造 7.9% 汽车 7.5% 农副食品加工 6.5% 安徽 中部 电气机械 10.5% 有色金属冶炼加工 8.6% 建材 8.2% 电子 7.2% 汽车 6.8% 湖南 中部 农副食品加工 9.5% 建材 9.1% 化工 7.7% 专用设备 7.1% 电子 7.7% 江西 中部 有色金属冶炼加工 17.6% 建材 8.8% 电子 8.8% 电气机械 8.1% 农副食品加工 5.8% 辽宁 东部 石油煤炭燃料加工 19.6% 黑色金属冶炼加工 14.5% 汽车 11.6% 化工 7.1% 农副食品加工 6.6% 陕西 西部 石油煤炭燃料加工 11.2% 汽车 9.0% 建材 8.2% 化工 7.5% 有色金属冶炼加工 7.1% 资料来源: 全国和各省四经普 公报 、 wind、国家统计局、粤开证券研究院,其中湖北 数据为主营业务收入占比 二、中国制造业在全球:前有标兵,后有追兵 (一)整体评价:中国制造业处于世界第三梯队 从工业竞争绩效指数看,我国制造业 总规模领先,但中高端制造业落后 。 联合国工 业发展组织 2020 年工业竞争绩效指数报告显示, 2020 年中国的工业竞争绩效指数 ( CIP)为 0.37,处于全球第二位,德国、韩国、美国分别为第一、三、四位。从具体 指标看,中国在反映制造业规模和制造业份额的 4 个指标上名列前茅,但在 “中高技术 制造业增加值占制造业增加值比重”、“中高技术制造业出口额占制造业出口额比重、人均 制造业增加值”、“人均制造业出口额”等 4 个指标仅位于 G20 中游水平,反映了我国在中高 宏观研究 请务必阅读最后特别声明与免责条款 13 / 23 技术制造业实力不强、制造业人均规模不高的特征。 从 制造强国发展指数 看, 我国 制造业发展水平仅位于 世界第三 梯队 , 效益、结构等 方面的 竞争力落后于美、德、日。 中国工程院 2020 年制造强国发展指数报告显示, 2019 年中国制造强国发展指数为 110.84,处于 7 个国家的第 4 位,低于美、德、日。 报告将美国列为第一梯队,将德国、日本列为第二梯队,我国位列第三梯队。中国虽然 制造业规模巨大,但与先进国家之间仍有劳动生产率较低、制造业知名品牌数较少、基 础产业(零部件、机床、仪器仪表等)增加值占全球比重低等差距。按“质量效益”“结构优 化”“持续发展”三项分数 合计值 排序, 中国 仅 位列第六 。 图表 22: 中国的 工业竞争绩效 总分和分项情况( 2020) 指标名称 中国数值 中国在 G20 (不含欧盟) 的排名 G20(不含欧 盟)最高数值 的国家 G20(不含欧 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copyright@ 2017-2022 报告吧 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7002310号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宁B2-20200018  | 宁公网安备640106020006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