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一轮百万亩造林行动计划--平原造林建设”政策绩效评价报告.pdf

返回 相关 举报
“新一轮百万亩造林行动计划--平原造林建设”政策绩效评价报告.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新一轮百万亩造林行动计划--平原造林建设”政策绩效评价报告.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新一轮百万亩造林行动计划--平原造林建设”政策绩效评价报告.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新一轮百万亩造林行动计划--平原造林建设”政策绩效评价报告.pdf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新一轮百万亩造林行动计划--平原造林建设”政策绩效评价报告.pdf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 “新一轮百万亩造林行动计划-平原造林建设” 政策绩效评价报告 为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合理配置公共财政资源,根 据预算法、北京市预算审查监督条例、北京市财 政支出绩效评价管理暂行办法,北京市财政局成立了工作 组,对 2018 年度新一轮百万亩造林行动计划-平原造林建 设(以下简称“平原造林建设”)进行了绩效评价,有关情 况如下: 一、政策基本情况 (一)立项背景 党的十九大对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进行了全面部署。 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6 年-2035 年)明确提出“重点 实施平原地区植树造林,在生态廊道和重要生态节点集中布 局,增加平原地区大型绿色斑块,让森林进入城市”的发展 布局。北京市第十二次党代会明确要求“持续加大植树造林 力度、扩大绿色生态空间”。市委、市政府领导也明确提出 了绿化造林工作的具体指示 1 。 按照市委市政府要求,为解决当前北京市绿色空间布局 存在的问题,市园林绿化局编制了北京市新一轮百万亩造 1 蔡奇书记要求进一步聚焦百万亩造林行动计划,尽早研究部署;陈吉宁代市长就扩大绿色生态 空间、推进浅山区绿化建设等多次作出重要批示并明确要求。 152 林绿化建设工程总体规划,将平原造林建设纳入到新一轮 百万亩造林绿化行动计划 2 中,申请设立“新一轮百万亩造林 绿化行动计划平原造林建设”政策,旨在通过平原地区造 林建设,进一步开拓城市绿色空间、优化城市生态格局、促 进平原区生活空间与生态空间的融合分布。 (二)预算安排与执行 2018 年,平原造林建设原计划投资 106.6 亿元,其中市 级财政资金 32.6 亿元,市固定资产投资 57 亿元,区级配套 资金 17亿元。 2018 年7 月,对平原造林工程进行了调整, 将留白增绿、美丽乡村、废弃矿山生态修复专项和小微绿地 项目统一纳入新一轮造林资金统计范围,计划投资调整为 135.91 亿元,其中市级财政资金 57.6 亿元,市固定资产投 资 38.5 亿元,区级配套资金 39.81 亿元。 截止 2019 年 6 月,根据各区上报数据,目前市级资金实 际支出 57.47 亿元,占已下达资金 96.18 亿元的 59.7%;占 已下达专项建设任务资金 73.65 亿元(不含美丽乡村、留白 增绿、废弃矿山生态修复等一般转移支付项目)的 78%。 (三)任务完成情况 2018 年,平原造林建设实际完成各类乔木 734 万株,新 增造林 23.5 万亩,改造提升约 6 万亩,全市森林覆盖率达 到 43.5%,增加了 0.5 个百分点,吸收农民就业 2.2 万人、 2 还包括绿隔、公园、浅山区造林、美丽乡村建设等内容。 163 其中本地农民约6600余人, 造林季人均月收入达5000余元, 绿色生态空间进一步增加,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 二、绩效评价情况 (一)评价目的 通过对平原造林建设2018年的实施情况进行全面评价, 反映该政策的相关性、效率性、效益性、公平性及效果可持 续性等方面情况,并针对评价过程发现问题,提出合理化建 议,进一步提升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 (二)评价内容 主要包含三个层次: 一是政策决策层面, 从目标明确性、 需求充分性对政策决策进行评价;二是政策任务分解对接层 面,从政策分解任务系统性、政策及政策分解任务规划落实 的科学性进行分析,关注是否建立科学的预算分配机制;三 是政策任务落实层面,评价具体任务的过程控制及目标达 成,反映政策落实有效程度,重点关注目标实现程度与预算 执行进度的“双监控”是否吻合。在以上三个层面评价的基 础上,最后回归政策评价,以政策分解任务产出归纳政策的 总体产出,并总体评价政策的效益性、公平性以及效果可持 续性。 (三)评价方法 评价工作本着科学规范、公开公正、绩效相关的原则, 采用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的方式,运用案卷研究法、 174 公众评判法等方法对政策目标进行定性评价,运用数据统计 分析等方法,对政策分解任务与执行效果进行定量评价。 (四)评价结果 2018 年度平原造林建设综合绩效评分为 86.87 分, 绩效 总体结论为“良好”。各项指标得分情况如下: 政策目标相关性方面。政策目标设置较为明确、合理, 与国家发展战略、北京市级相关政策规划及主管部门职责高 度相关,政策目标现实可行性较好;政策实施能够满足新一 轮平原造林工程建设“提质增效”的现实需求,但政策内容 在促进质量管控能力、政策协调效力等功能导向体现不够突 出。该指标分值 20 分,评价得分 18.15 分。 政策执行效率性方面。政策及政策分解任务落实的保障 性较高;过程控制比较有效,政策分解任务按阶段实施,但 各阶段进度任务落实程度及效果存在差异,出现多个区县调 整政策任务落实地块调整范围偏大现象;市级财政资金下达 的及时性、到位率较高,但相对差异化的补贴标准测算的科 学性未给予充分说明;政策分解任务产出及时性较好,达标 程度较高,但资金执行进度缓慢,存在资金统计数据分析口 径不够一致现象。该指标分值 20 分,评价得分 16.75 分。 政策实施有效性方面。政策执行效果明显,通过造林增 绿提高城市及平原地区森林覆盖率程度、吸纳农林就业人数 及收入改善程度均达到预期目标;政策实施得到受益对象包 185 括北京市城市居民、北京周边区域(京津冀地区)及农地流 转三大群体普遍认可,但周边区域居民政策感知程度分析不 够突出。该指标分值 35 分,评价得分 30.43 分。 政策公平性方面。政策效益具有普惠性;政策资金分配 考虑因素较全面,但在不同作业区域、不同作业内容之间补 助标准差异程度的合理性说明不够充分,尚未形成科学的预 算资金分配机制,专项资金管理不够成熟,成本质量控制措 施待进一步说明。该指标分值 15 分,评价得分 13.21 分。 政策效果可持续性方面。政策实施在人员、资金、技术 保障方面具有较强的可持续性;但现行政策实施内容、任务 分解与其他相关政策(如永定河补助政策、疏解整治促提升 政策)的协调性待进一步明确,政策目标对北京城市功能定 位及产业发展贡献程度,以及如何提升该项政策与其他政策 间(如京津冀协调发展、人口管控政策)的政策协同效力需 进一步加强调研论证。 该指标分值 10分, 评价得分 8.33 分。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1政策决策层面 (1)政策目标和年度目标定位时效性不足。作为专项转 移支付资金政策,政策目标在突出“新政”时效性、针对性 以及专项转移资金的属性等方面体现的不够充分。政策目标 定位层次性、效果的相关性、差异性方面描述不够突出;作 为延续性增资项目,新增规划任务的功能导向性对政策性资 196 金在呈现增绿、改造和种植空间布局创新性的论证不够充 分;城市副中心、平原新区、城区留白增绿、造林模式创新 等 “新” 举措对政策总体目标实现的贡献程度描述不够明确。 年度政策目标仅以工作任务为基本内容稍显狭隘,未体现新 旧政策任务转换关系。 (2)产出与效果指标设置不够精准。产出与效果指标的 定量与定性分析不够深入全面。过于偏重单项产出数量或效 果的描述,对城市空间发展、生态建设和多方受益群体获得 感的效果呈现分析不到位;产出质量与效果的可持续性、稳 定性的动态统计分析较欠缺;提升后的测评标准及效果验收 标准不明确,如增绿、增收和就业影响力等质量判断标准不 够明确。特别是满意度指标采用“周边区域居民的满意度” 太过于笼统,没有考虑政策参与各方(如政策涉及的土地流 转农民、村集体组织等)对政策实施的反映。 2政策实施层面 (1)政策实施过程中管理及跟踪质量有待提高。过程跟 踪反馈信息对目标、指标的实现程度贡献度、过程产出质量 控制标准及措施呈现不够完整;跟踪审计留痕不完整,监管 与风险控制机制(如对已发现问题的解决程度和作弊纠错程 度)呈现不充分。相关参与机构责任界定及监管机制不够严 谨。专项资金管理办法与要求等制度建设有待加强。 (2)资金执行进度缓慢,存在资金统计数据分析口径不 207 够一致现象。预算归集、口径变动合理性欠说明、资金拨付 与使用进度相对缓慢。如年度政策任务口径与预算资金口径 归集匹配度不够清晰,市级资金分配机制待进一步明确。转 移支付项目的资金的使用的安全性、可控性和规范性要求体 现不够到位;对区级配套资金的落实情况未见明确说明。 3政策绩效层面 年度绩效目标定位在项目内容设计、布局和树种遴选要 求等体现的不够充分;效果评定缺少专项资金政策张力分 析,如示范、拓展、引领 、培育等效应、带动多方力量参 与等可持续性判断; 16 个区及首农集团等 3家政策实施单位 对专项资金绩效目标贡献呈现不显著,社会效果指标对资金 的政策属性体现不到位。 四、相关建议 1决策层面:根据扩充后的政策内容,完善政策目标及 相关指标的研究和设置,特别是质量指标、满意度指标的设 置;在政策目标设计及功能定位方面待进一步突出层次性、 协同性和区域性特征,进一步理顺和提升新一轮政策目标定 位与专项内容的对接关系, 提高政策目标的前瞻性、 时效性。 2管理层面:明确政策主体责任定位及管理主责,建立 科学的市区两级预算资金分配机制,强调政策执行合规控制 与绩效控制的有机结合,实现从机制、制度上达到提升有限 资源使用效益和减少绩效管理中不必要的协商成本,以成本 218 质量控制带动提高部门政策绩效管理水平。如通过建立明确 的责任分工机制、资金分配与管理机制、过程控制与跟踪机 制,提升政策管理制度落实程度和制度效力。 3绩效层面:突出政策目标功能定位的层次性、协同性 和时效性特征,进一步理顺和提升新一轮政策目标定位与年 度专项建设任务的对应关系,提高年度政策“投入产出 效果”对总体规划贡献的可评价性。 229 北京市“新一轮百万亩造林行动计划平原造林建设”政策 绩效评价评分表 一级指标 二级指标 三级指标 分值 得分 政策目标 相关性(20 分) 目标与需 求相符性 (6 分) 政策目标与建设总体方案的一致性(2 分) 2 1.96 政策目标与京津冀生态格局建设需求的一致 性(2 分) 2 1.84 政策目标满足需求 的程度(2 分) 2 1.96 政策任务 分解的合 理性(4 分) 任务分解合理性 (2 分) 2 1.7 预期分解结果与实际结果一致性(1分) 1 0.83 分解结果的量化程度 (1 分) 1 0.96 政策目 标与效果 相关性 (10 分) 目标规划效果与实际效果的一致性(5 分) 5 4.5 目标规划效果与实际效果实现程度(5 分) 5 4.4 政策执行 效率性(20 分) 政策规划 科学性(6 分) 政策规划的覆盖程度 (3 分) 3 2.9 政策规划覆盖占比 (3 分) 3 2.9 政策过程 控制有效 性(7 分) 预算控制程度(3 分) 3 2.94 政策实施规范性 (3 分) 3 2.34 政策调整合规性 (1 分) 1 0.81 政策执行 的及时性 (7 分) 预算执行及时性(3 分) 3 1.69 政策落实及时性(3 分) 3 2.42 业务进度及时性(1 分) 1 0.75 2310 政策实施 有效性(35 分) 政策实施 效果(25 分) 政策产出情况(10) 10 8.5 社会效益情况(10 分) 10 8.92 其他影响情况(5 分) 5 4.2 政策执行 满意度 (10 分) 部门对政策效果满意度(5 分) 5 4.36 受益对象对效果满意度(5 分) 5 4.45 政策公平 性(15 分) 政策资金 分配公平 性(7 分) 资金分配在不同辖区之间的公平性(3 分) 3 2.74 资金分配与任务分解间的公平性(4分) 4 3.3 政策效果 普惠性(8 分) 政策受益群体的普惠性(2 分) 2 1.72 政策实施过程的普惠性(2 分) 2 1.92 政策实施普惠性程度 (2 分) 2 1.75 政策受益群体效益的 差异性(1 分) 1 0.82 政策的实施的非排他性(1 分) 1 0.96 政策效果 可持续性 (10 分) 政策效果 的积极因 素(5 分) 政策积极因素(2 分) 2 1.84 政策积极因素效果 (3 分) 3 2.29 政策示范 性及可持 续性( 5 分) 政策示范效应(2 分) 2 1.72 政策可持续影响(3 分) 3 2.48 合计 100 86.87 2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copyright@ 2017-2022 报告吧 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7002310号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宁B2-20200018  | 宁公网安备640106020006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