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巨头布局元宇宙系列报告1:Facebook改名为Meta.pdf

返回 相关 举报
科技巨头布局元宇宙系列报告1:Facebook改名为Meta.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科技巨头布局元宇宙系列报告1:Facebook改名为Meta.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科技巨头布局元宇宙系列报告1:Facebook改名为Meta.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科技巨头布局元宇宙系列报告1:Facebook改名为Meta.pdf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科技巨头布局元宇宙系列报告1:Facebook改名为Meta.pdf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 本报告版权属于安信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各项声明请参见报告尾页。 科技巨头 布局元宇宙 系列报告 1: Facebook, 改名为 Meta 海内外科技公司争先恐后布局元宇宙,意在抢滩下一代超级 计算平 台 。 无论是回溯互联网革命史,在新旧时代代际交替过程中往往也伴 随着新老主导力量交接,还是元宇宙作为互联网的最高级形态,指向 话语权与产业链优势地位的争夺,科技巨头们必有一场终局之战。电 影头号玩家中的一句台词 “ It is a war to control the future”,为 这场终局之战作了很贴合的注解。或主动或被动,在这场未来之战的 终局到来之前,科技公司们不会停下脚步。 元宇宙终将到来, sooner or later,我们关心的是,潜在竞争者胜算几 何? 元宇宙尚处于早期发展阶段,科技公司们的一举一动既是为自身 行业地位添砖加瓦,同时也是在共同塑造着元宇宙的最终形态。因此, 我们通过跟踪海内外科技公司的元宇宙布局动向,一方面能够动态评 估各科技公司的未来潜力,另一方面也能够持续感知元宇宙的成熟程 度。 以体验升级为终倒推必备的要素,分拆出元宇宙 研究框架 的六大组 件。 首先是提供元宇宙体验的 硬件入口 ( VR/AR/MR/脑机接口),其 次是支持元宇宙平稳运行的 基础设施 ( 5G/算力与算法 /云计算 /边缘计 算)与 底层技术 (引擎 /开发工具 /数字孪生 /区块链),再次是元宇宙 中的 人工 智能 ,最终呈现为百花齐放的 内容 ,以及元宇宙生态繁荣过 程中涌现的大量提供技术与服务的 合作 方 。 我们对于海内外科技巨头 的跟踪也将以元宇宙 研究框架 的六大组件为主线,动态比较 各巨头的 优劣势环节。 Facebook: 最激进的元宇宙巨头,正式改名 Meta。 Facebook 目前是 国内外元宇宙布局最为激进的科技巨头,其计划 5 年内转型为一家元 宇宙公司。目前 Facebook 在硬件入口、底层技术、人工智能以及内容 四大组件 方向上 均着力布局。 Facebook 发展方向明确,或许是以最终 的社交为目的。 从对元宇宙的理解以及 Facebook 的状况出发,具体提 出三大发展方向:互联互通、新经济模式、公共空间。 风险提示: 宏观经济波动导致广告主缩减开支的风险。竞品上线导 致平台用户流失的风险。 GDPR、反垄断等监管持续加强的风险。 iOS14 隐私政策变化对广告收入造成负面影响的风险。 Oculus、 Horizon、 Ego4D 等项目进展不及预期的风险。 Table_Tit le 2021 年 10 月 29 日 传媒 Table_BaseI nfo 行业专题报告 证券研究报告 投资 评级 领先大市 -A 首次 评级 Table_Fir st St ock 首选股票 目标价 评级 Table_Char t 行业表现 资料来源: Wind 资讯 % 1M 3M 12M 相对收益 -2.98 0.70 -16.93 绝对收益 -2.36 0.99 -15.02 焦娟 分析师 SAC 执业证书编号: S1450516120001 021-35082012 相关报告 -20% -14% -8% -2% 4% 10% 16% 2020-10 2021-02 2021-06 媒体 (中信 ) 沪深 300 行业专题报告 /传媒 2 本报告版权属于安信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各项声明请参见报告尾页。 内容目录 1. 科技巨头在元宇宙布局方向的研究框架 . 3 2. Facebook:最激进的元宇宙巨头,改名为 Meta . 4 2.1. 硬件入口: Oculus VR 一骑绝尘,发力自研构建闭环生态 . 5 2.2. 内容: VR 游戏先行,社交优势持续放大 . 6 2.3. 底层技术:自研 +收购充实技术储备,积极推广数字货币 . 7 2.4. 人工智能:打造第一视角视频数据集 Ego4D,剑指下一代 AI . 9 3. Facebook 元宇宙发展方向展望 . 9 4. 投资建议 . 10 4.1. 硬件入口 . 10 4.2. 基础设施 .11 4.3. 底层技术 .11 4.4. 人工智能 .11 4.5. 内容 .11 4.6. 合作方 .11 5. 风险提示 .11 图表目录 图 1:从 Web1.0 到 Web3.0 新生力量不断涌现,新一代巨头可能是谁? . 3 图 2:元宇宙研究框架的六大组件 . 4 图 3: Ray-Ban Stories 智能眼镜外观接近常规太阳镜 . 5 图 4: Beat Saber是全球最畅销 VR 游戏之一 . 6 图 5: Population: one是 Oculus 平台表现最好的 VR 游戏之一 . 6 图 6: Facebook 发布的加密货币 Diem(原 Libra) . 9 图 7: Facebook 发布的数字钱包 Novi(原 Calibra) . 9 图 8: Facebook 十年路径图 . 10 表 1: Oculus 历代 VR 设备一览 . 5 行业专题报告 /传媒 3 本报告版权属于安信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各项声明请参见报告尾页。 1. 科技巨头 在 元宇宙布局 方向的研究 框架 海内外科技 公司 ,均 争先恐后 大力 布局元宇宙 , 意在抢滩下一代超级 计算平台 。 回溯 互联网 革命史 , 我们发现在新旧时代代际交替过程中,总会有新生力量不断壮大直至成长为新时代 的主导者,部分旧时代的霸主则慢慢衰落退守一隅甚至消弭于历史。根据触发因素的不同, 互联网 的发展史大致历经三次技术革命: Web1.0 计算机普及带来 PC 互联网。 1971 年 首款个人计算机( PC)诞生,其应用领域从科学研究、政府机构逐步走向家庭。 20 世纪 90 年代互联网大发展,这一时代的科技巨头为 IBM、 微软 、 Google、搜狐、新浪、雅虎等互联 网公司。 Web2.0 4G 加速移动互联网发展。 2000 年左右 , 3G 奠定了移动互联网的基础, 新闻客户端、手机游戏得到发展, 2007 年第一代 iPhone 发布,加速智能手机普及。 2010 年之后, 4G 驱动移动互联网大发展,全面颠覆人们的生活、体验以及价值认知,如手机游 戏、社交、网络购物、线上生活服务等。新一批互联网巨头 Facebook、 Twitter、腾讯、阿 里等接棒新时代的主导权。 Web3.0 5G 孕育下一轮新技术革命。 从国家层面看, 5G 成 为大国科技竞争的制高点。从技术层面看,未来更加先进的 AI、 XR、大数据、云计算等都 将围绕 5G 产生变革,已知或未知的新生力量也正在 不断 壮大。 元宇宙指向互联网 下一代 形态,而成为 元宇宙的 超级 巨头 , 意味着 强有力的 话语权 与 产业链 的优势地位 , 因此 元宇宙时代巨头之争一定会是一场 全世界范围内的 终局之战 。 电影头号 玩家中 的 一句台词 “ It is a war to control the future”,为这场终局之战作了很贴合的 注解。或主动或被动, 在这场未来之战的终局到来之前, 科技公司们不会 停下脚步。 图 1: 从 Web1.0 到 Web3.0 新生力量 不断涌现 ,新一代巨头可能是谁? 资料来源:安信证券研究中心 整理 在不确定性中 尽可能 把握 确定性 ,我们确定元宇宙一定会到来, sooner or later, 我们关心 的是 , 潜在竞争者 胜算几何 ? 元宇宙尚处于早期 发展 阶段, 科技公司们的一举一动既是为自 身行业地位添砖加瓦,同时也是在共同塑造着元宇宙的最终形态。因此,我们通过跟踪海内 外科技公司的元宇宙布局动向,一方面能够动态评估各科技公司的未来潜力,另一方面也能 够持续感知元宇宙的成熟程度。 我们本系列研究以 Facebook 为开篇 Facebook 改名 行业专题报告 /传媒 4 本报告版权属于安信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各项声明请参见报告尾页。 Meta。 元宇宙的构建是一个庞大而复杂的系统化工程, 我们尝试 按照价值传导机制,以体验 的升级 为终点,倒推实现这种体验所必备的要素 ,进而分拆出 元宇宙 研究框架 的六大组件。首先是 提供元宇宙体验的 硬件 入口 ( VR/AR/MR/脑机接口 ) ,其次 是支持元宇宙 平稳 运行的 基础设 施 ( 5G/算力与算法 /云计算 /边缘计算) 与 底层技术 (引擎 /开发工具 /数字孪生 /区块链) ,再 次是元宇宙中的 人工智能 , 最终呈现为百花齐放的 内容 ,以及元宇宙生态繁荣过程中涌现的 大量 提供 技术与服务的 合作方 。 图 2: 元宇宙 研究框架 的六大 组件 资料来源:安信证券研究中心 整理 我们按照元宇宙 研究框架 的六大 组件 ,来 跟踪 当前 海内外科技公司 的 元宇宙布局动向 , 以判 定各巨头的优劣势环节 。硬件 入口 ( VR/AR/MR) 作为 元宇宙的入口直接决定用户规模 ; 内 容 是抢夺用户注意力的关键;基建及底层 技术 影响元宇宙世界的运行稳定性; AI 将成为元宇 宙时代重要的生产要素。综合来看, Facebook、 苹果、 微软具备 硬件、 内容与场景 、 底层架 构等多重 优势;腾讯、字节跳动拥有全球化流量优势 , 并持续补足 相对短板 ;微软、华为、 百度、阿里巴巴基于 技术 积累 不断夯实底层基建;以太坊、 Nvidia 卡位经济体系与开发工具 等关键环节 2. Facebook: 最激进的元宇宙巨头,改名为 Meta 科技巨头布局元宇宙 系列报告 以 Facebook 为第一家,是因为 Facebook 目前是国内外 元宇宙布局最为激进的科技巨头,其计划 5 年内转型为一家元宇宙公司 ;美国时间 10 月 28 日, Facebook 宣布 将公司名称更改为“ META”,公司股票代码将从 12 月 1 日起变更为 “ MVRS”。 Facebook 将更名为 Meta 以专注于转向以虚拟现实为主的新兴计算平台 , 扎克 伯格表示,元宇宙是下一个前沿,从现在开始, 公司 将以元宇宙为先,而不是 Facebook 优 先。 按照我们上文划分的元宇宙 研究框架的 六大组件,目前 Facebook 在硬件入口 、 底层技 术 、 人工智能 以及内容 这 四 大组件 方向上 均着力布局 。 行业专题报告 /传媒 5 本报告版权属于安信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各项声明请参见报告尾页。 2.1. 硬件 入口 : Oculus VR 一骑绝尘 , 发力自研 构建 闭环生态 Facebook 于 2014 年收购 Oculus, 补齐硬件短板 。 Oculus VR 头显按时间顺序 : Oculus DK1/DK2、 PC VR Oculus Rift CV1、 PC VR Oculus Rift S、 Oculus Go VR 一体机、 Oculus Quest VR 一体机 、 Oculus Quest 2 VR 一体机 。 根据 Counterpoint 机构公布 的 2021Q1 全 球 VR 设备品牌的份额排行榜, Facebook 旗下的 Oculus VR 以绝对优 势 排名第一 ( 75%) , 大朋 VR( 6%) 和索尼 VR( 5%) 位居第二和第三名。 Counterpoint 还表示, 2021Q1 VR 设备以 85%的出货量份额领跑全球 XR 市场;其中, Oculus Quest 2 的贡献最大。 表 1: Oculus历代 VR 设备一览 VR 产品 重量 显示屏 分辨率 刷新率 处理器 内存 追踪技 术 声音 头带 Oculus DK2 440g OLED显示屏 单眼 960 1080 60hz/72hz/75hz - - 3 DOM - 软头带 Oculus Rift CV1 380g OLED显示屏 2160 x1200 90hz/120hz - - 6 DOM 自带耳机 橡胶头 带 Oculus Rift S 487g LCD 显示屏 单眼 25601440 80hz - - 6 DOM 内臵定位 音频 环状头 箍 Oculus Go 468g LCD 显示屏 1280 1440 60hz/72hz 高通骁龙 821 32GB/64GB 3 DOM 环绕立体 声 软头带 Oculus Quest 571g OLED显示屏 单眼 14401600 72hz 高通骁龙 835 64GB/128GB 6 DOM 内臵定位 音频 半硬头 带 Oculus Quest 2 503g LCD 显示屏 单眼 18321920 60hz/72hz/90hz 高通骁龙 XR2 128GB/256GB 6 DOM 内臵定位 音频 软头带 资料来源: Oculus 公司官网 ,安信证券研究中心 VR 头显 之外 , Facebook 与雷朋合作推出 的 Ray-Ban Stories 智能眼镜搭载了双 500W 像素 摄像头、采用触控操作,内臵扬声器和麦克风,支持拍照、录像、听音乐、语音通话等功能。 图 3: Ray-Ban Stories智能眼镜外观接近 常规 太阳镜 资料来源: 雷朋官网 与硬件相配套 , Facebook 正在开发自研操作系统,希望用于 打破 Android 垄断 。 Facebook 内部已经开始着手新 OS 研发,以消除对 Android 的依赖。 该项目的负责人之一是曾参与过 Windows NT 开发的 微软 前员工 Mark Lucovsky。 Facebook 希望能打造类似像 苹果 一样的 闭环生态 , 希望能控制包括硬件设计、芯片、操作系统等每个环节 在内的 整个生态 系统 。 行业专题报告 /传媒 6 本报告版权属于安信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各项声明请参见报告尾页。 2.2. 内容 : VR 游戏先行 , 社交优势持续放大 Facebook 通过投资收购 一系列知名 VR 游戏开发商 、 影视内容制作方等以补充内容板块 。 2017 年 9 月, 投资 360 度视频与 VR 内容制作 平台 Blend Media。 Blend Media 团队 建立了全球最大的 360 度视频和 VR 影片库, 并广泛应 用于 多家 社交媒体 ,这次投资带 给 Facebook 的不仅是在其社交平台上更多更丰富的沉浸式视频,更是 Facebook 对于 涉足 VR 产业的一次尝试。 2019 年 11 月, 收购 VR 游戏 Beat Saber开发商 Beat Games。 Beat Saber这 款游戏使得 VR 游戏首次广泛进入公众视野,通过这次收购, Facebook 成功吸引了一 批 VR 开发人员,为后续的 VR 产业发展奠定了基础。 2019 年 12 月, 收购 云游戏公司 Play Giga。 该公司成立于 2013 年,是一家西班牙的 本土游戏公司, Facebook 这次收购扩大了其在全球范围内的 VR 游戏产业影响力,表 明其进一步进军视频游戏市场的意图。 2020 年 2 月, 收购 游戏开发商 Sanzaru Games。 该公司近 100 名员工加入 Facebook 公司虚拟现实( VR)部门,该游戏开发商开发的 VR 游戏 Asgards Wrath曾获得玩 家高度评价,这次收购将使得 Facebook 在构建 VR 游戏生态上获得更大的助力。 2020 年 6 月, 收购 VR 游戏 Lone Echo开发商 Ready At Dawn。 Ready At Dawn 一直是 VR 生态和 Oculus 平台的大力倡导者,在当 Facebook 收购 Oculus 时,该游戏 开发商就已经准备踏足 VR 领域, Facebook 对于 Lone Echo所展现出的虚拟现实叙 事冒险情节也表现了出极大兴趣,认为其将为虚拟现实中冒险类游戏制定标准。 2021 年 5 月,收购 VR 游戏 Onward开发商 Downpour Interactive。 该游戏近年 来一直是比较卖座的 VR 游戏之一,目前已经在 Rift 以及 Quest 平台上线, Facebook 的这次收购是其一直以 VR 游戏为切入点的布局策略的延续。 2021 年 6 月, 收购 VR 游戏 Population: one开发商 BigBox。 Facebook 在一份 官方声明中评价 Population: One一直是 Oculus 平台上表现最好的游戏之一,并称 Facebook 愿意帮助 BigBox VR 发展并加速其对 Population: One 的愿景的实现。 图 4: Beat Saber 是全球最畅销 VR 游戏之一 图 5: Population: one 是 Oculus 平台表现最好的 VR 游戏之一 资料来源: Oculus Quest Store 资料来源: Oculus Quest Store Facebook 自身及旗下 社交平台 持续丰富虚拟体验 , 升级交互形式 , 疫情期间大放异彩 。 Facebook 主站 : 作为对 VR 视频的尝试, 3D 全景视频 针对更丰富更真实的视频互动需 求, 用户可以 Facebook 新闻流中看到 3D 全景视频 ,用户可以在视频中移动鼠标,不 断改变视角。 Facebook 的 3D 全景视频也将在其头戴 VR 设备 Oculus Rift 上呈现 。 Facebook Workplace 是 在疫情大流行背景下, Facebook 尝试为企业和员工提供更多 的居家办公和视频互动的解决方案,允许用户直播以及实现多人聊天功能。 行业专题报告 /传媒 7 本报告版权属于安信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各项声明请参见报告尾页。 Messenger: Facebook 旗下的 Messenger 整合第三方工具,使用户可以通过第三方工 具在 Messenger 平台上进行社交分享,包括对图片进行动画编辑,实现动态图像,让 照片与语音结合等功能。 早在 2020 年 下半年, Oculus 就开始强制要求用户使用 Facebook 账户进行登录,预计在 2023 年用户可在戴着 Quest 头显的情况下,使用内 臵的键盘输入或语音转文本功能,与 Messenger 好友进行聊天互动。 Facebook Horizon: 2021 年 8 月, Facebook 推出远程办公应用程序 Horizon,利用 VR 设备可以实现在虚拟现实中进行会 议, Facebook 副总裁 曾 透露 Facebook 内部已经 率先 使用该程序,并认为推出 Horizon 将会是 Facebook 向元宇宙 迈出的重要一步。 Instagram: Facebook 旗下 社交媒体平台之一的 Instagram,在疫情流行期间利用 VR/AR 技术,与博物馆合作,在社交媒体应用程序中提供虚拟博物馆之旅服务 。参与 Instegram 业务的博物馆包括凡尔赛宫、大皇宫和史密森尼学会,后者有十多家博物馆 与之相关,包括美国国家历史博物馆、史密森尼美国博物馆和史密森尼学会大楼。 2.3. 底层 技术 : 自研 +收购充实技术储备,积极推广数字货币 Facebook Reality lab(前身 Oculus Research) 作为元宇宙 研发部门 ,重要性与地位不断 拔高。 Facebook 在公布 2021 年第三季 度财报时 公布了全新的报告机制:往后季度将 以 Family of Apps 与 Facebook Reality Lab 两项业务的形式报告业绩 ,其中 Family of Apps 包 括 Facebook、 Instagram、 Messenger、 WhatsApp 和其他服务 , Reality Lab 包括 AR/VR 硬件、软件和内容。 同时, Facebook 承诺 2021 年将在 Facebook Reality Lab 投入 100 亿 美元,未来将投入更多。 自研之外, Facebook 通过密集投资进一步充实技术储备,投资方向较为集中,主要包括计 算机视觉、面部视觉、眼动追踪、人工智能、 VR/AR 变焦技术 等。 Facebook 有能力将一系 列前沿科技整合后以极低成本快速注入市场 。 2014 年 6 月, 收购西雅图 Xbox 360 手柄设计团队 Carbon Design。 Carbon Design 团队在设计一流的消费电子产品方面有着丰富经验,其代表性产品是 Xbox 360 的游戏 手柄。 2014 年 12 月, 收购 3D 建模 VR 公司 13th Lab 虚拟现实技术公司 。 13th Lab 的 3D 建 模技术和 Nimble VR 公司的低延迟专人跟踪技术相结合,研发出了一种 3D 建模技术可 用于 AR/VR 平台。 2014 年 8 月, 收购 游戏引擎 开发 商 RakNet。 Oculus 收购了 RakNet 并将其技术转为开 源,这将为 Oculus 及其关键合作伙伴提供更多的工具来为即将到来的虚拟现实平台开 发软件。 2014 年 12 月,收购 计算机视觉公司 Nimble VR。 Nimble VR 公司拥有优秀的手势操控 技术,该技术可以利用 110广角的摄像头跟踪、识别用户的手势。 2015 年 2 月, 收购 计算机视觉团队 Surreal Vision。 Surreal Vision 是一家计算机视觉 公司,利用“ 3D 场景重构算法”重塑基于虚拟现实( VR)的世界,使沉浸于 VR 世界 的用户与周围的现实环境互动。 2015年 7 月, 收购以色列 深度感测技术与计算机视觉团队 Pebbles Interfaces。 Pebbles Interfaces 的技术可用于精准探测和追踪手部运动。在完成收购后, Pebble 将该公司的 技术与 Oculus 的 VR 设备进行了整合,可以通过 VR 头显上的摄像头将手指运动转换成 虚拟运动。 2016 年 5 月, 收购苏格兰 空间音频公司 Two Big Ears。 Two Big Ears 是一家位于苏格 兰的初创型企业,专门为虚拟现实和 360 度全景视频等内容打造空间音效。应用 Two Big Ears 的技术将使得 360 度视频内容配音的音效更加逼真。 2016 年 9 月, 收购 原型制作公司 Nascent Objects。该公司开发的模块化消费电子平 行业专题报告 /传媒 8 本报告版权属于安信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各项声明请参见报告尾页。 台能够利用小型电路板、 3D 打印以及模块化设计迅速制作出产品的原型。这次关于 VR 硬件设备的收购使得 Facebook 可以围绕 Oculus Rift、 Open Compute Project,以及互 联网项目等打造开发者工具。此外, Nascent Objects 的技术还可以用于内部开发,例 如用于制作原型或产品测试。 2016 年 10 月, 收购爱尔兰 Micro-LED 公司 InfiniLED。 InfiniLED 拥有一项能耗减少 技术,该技术可以把 VR 设备的能耗减少 20-40 倍,在 VR 头显中运用这项技术将使得 其能耗大大降低。 2016 年 11 月, 收购 面部识别技术创企 FacioMetircs。该公司主要利用 机器学习算法来 实时分析面部行为以及开发 AR/VR 应用。 2016 年 11 月, 收购瑞士 计算机视觉公司 Zurich Eye。 Zurich Eye 的解决方案可以用于 内臵场景追踪,这对于当前虚拟现实行业来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技术。 Zurich Eye 的这 项技术使得 Oculus 的追踪技术会更加先进。 2016 年 11 月, 收购丹麦 眼动追踪创企 The Eye Tride。 该公司开发了 一 套用于计算机 的眼动追踪设备开发套件,可以为智能手机和潜在的虚拟现实头显带来基于注视追踪界 面的软件。 The Eye Tribe 还开发了视网膜凹 式渲染技术,让 VR 系统通过用户看到的 画面生成完美的图形,节约计算能力。 2017 年 8 月, 收购德国 计算机视觉公司 Fayteq。 Fayteq 的独特技术 , 是在现有视频中 追踪、添加或删除物体。 Facebook 可能希望借助 Fayteq 的技术为其直播应用和增加 实时物体添加功能。 2019 年 2 月, 收购 虚拟购物与人工智能创企 Grostyle。该公司精通于人工智能技术, 通过识别照片就可以实现购物。 2019 年 9 月, 收购 脑计算 (神经接口)创企 CTRL-Lab。该公司专门从事人类使用大 脑控制计算机的工作,其生产的腕带能够将大脑的电信号传输到计算机输入中。 2020 年 2 月, 收购伦敦 计算机视觉创企 Scape Technology。 Scape Technologies 致 力于开发基于计算机视觉的“ Visual Positioning Service(视觉定位服务)”,目标是帮 助开发者构建具备超出 GPS 的定位精度的应用程序。 2020 年 6 月, 收购瑞典 街道地图数据库 Mapillary。 Mapillary 致力于建立一个全球性的 街道级图像平台,目前已有的全球性图像平台精度过于粗 略,该公司的技术可运用在 VR 设备上使得获得的图像更为精确。 2020 年 9 月, 收购新加坡 VR/AR 变焦技术公司 Lemnis。已有的 VR 头显设备都面临 着视觉不适和晕动症等问题,这些问题影响了 VR 技术的广泛采用。而 Lemnis 公司的 技术可以有效解决这些困扰现代 VR 头显已久的问题。 Facebook 积极推广 数字货币 Diem&电子钱包 Novi, 期望建立全新经济秩序 。 Diem(原名 Libra)是 Facebook 开发的数字货币,是一种由美元支撑的稳定货币。 Libra 的使命是建立 一套简单的、无国界的货币和为数十亿人服务的 金融基础设施。 据 Libra 白皮书, Libra 旨在 成为一个新的去中心化区块链,低波动性的加密货币和一个智能合约平台,旨在创造一个新 的机会,负责任的金融服务创新。 根据区块链媒体 THE BLOCK 报道, Libra 计划 建立由 100 个合作联盟节点构成的数字经济体 , 目前 Visa、 Mastercard、 Uber、 Paypal 等公司已 经签约确认成为创始节点。 同时, Facebook 正在打造 NFT 产品和功能,数字钱包 Novi(前身 Calibra) 可用于存放 NFT。 据 区块链媒体 链闻报道 , Facebook 金融部门 Facebook Financial 负责人 David Marcus 发 推称, Facebook 已开始在美国和危地马拉启动 Novi 数字钱包的小型试点,以测试钱包核 心功能以及在客户服务和合规性等方面的运营能力,供用户即时、安全且免费地发送和接收 资金。 行业专题报告 /传媒 9 本报告版权属于安信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各项声明请参见报告尾页。 但值得关注的是 , 截至目前 , Facebook 的 加密货币计划被美国议员紧密监控 ,其 数字货币 Diem&电子钱包 Novi 推进均存在较大阻力。 图 6: Facebook 发布的 加密货币 Diem(原 Libra) 图 7: Facebook 发布的 数字钱包 Novi(原 Calibra) 资料来源: 区块律动 资料来源: 链闻 2.4. 人工智能 : 打造第一视角视频数据集 Ego4D,剑指下一代 AI Facebook 公布的名为 Ego4D 的研究项目,为 Facebook 与全球 13 大学和实验室合作项目, 主要通过收集第一人称镜头以训练下一代人工智能模型。据 InfoQ 报道 , Ego4D 数据集包 含超过 3025 个小时的视频,由来自 9 个国家(美国、英国、印度、日本、意大利、新加坡、 沙特阿拉伯、哥伦比亚和卢旺达) 73 个不同地点录制的视频组成,总录制人数达 855 人。 Ego4D 是 目前最大的第一视角日常活动视频数据集,在此之前的数据集通常由只有几秒钟的 半脚本视频剪辑组成 。 Ego4D 的参与者一次佩戴头戴式摄像头长达 10 小时,并拍摄无脚 本日常活动的第一人称视频,包括沿街散步、阅读、洗衣、购物、与宠物玩耍、玩棋盘游戏 和与其他人互动。一些镜头还包括音频、有关参与者注视焦点位臵的数据以及同一场景的多 个视角。 这些视频能够帮助人工智能理解或识别现实世界或虚拟世界中的某些事物 。 Facebook 首席 研究科学家 Kristen Grauman 在接受 CNBC 采访时表示,“这次发布的是一个开放数据集和 研究挑战,它能促进我们内部和学术界外部进步,其他研究人员可以支持这些新问题,以更 有意义、更大规模的方式共同解决它”。据 Grauman 介绍,该数据集可以部署在 AI 模型 中,用于训练机器人等技术以更快地了解世界。“在过去,机器人通过在自己做事来进行学 习,现在,它们有机会根据人类经验从视频中学习。” Facebook 表示, Ego4D 数据集将在 2021 年 11 月底之前提供下载。 3. Facebook 元宇宙 发展方向展望 从社交媒体转型元宇宙 , Facebook 发展方向 明确,或许是以最终的社交为目的。 Facebook 创始人 Mark Elliot Zuckerberg 对 元宇宙的 理解 是 ,“元宇宙就是更具象的互联网” ,“ 在那里, 你不只是观看内容,而是身在其中。你感觉和其他人待在一起,获得不同的体验。这是你在 2D 平面应用程序或网页上无法体验到的 ” 。 解读“身在其中”, Facebook 元宇宙非常强调沉 浸感,这也能够解释 Facebook 在 VR 设备 上的大力投入 ;解读“ 2D 平面应用程序或网页上 无法体验到的 ”,元宇宙绝不仅仅是游戏体验,而是融合 2D 元素或 3D元素 的娱乐。 Facebook 元宇宙 的综合性体现在, 是将原本人类世界所使用的 2D 平面数字体验,转化成了 3D 数字 行业专题报告 /传媒 10 本报告版权属于安信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各项声明请参见报告尾页。 体验并让人沉浸其中。 以 Facebook 2016 年发布的 十年路径图 作为印证, 人工智能与 AR/VR 是 其远景布局中的两 大支柱。 该 规划展示了工程 +研究的取向,可以预计 Facebook 会通过一些工程类的落地项 目,不断积累数据、资金和用户,催生人工智能和虚拟现实产品,并最终改变人机交互形式。 Facebook 2020 年起密集布局元宇宙 , 实质上也是忠实地遵循了自身的发展路径 。 图 8: Facebook 十年路径图 资料来源: Facebook Connect 8 大会 Mark Elliot Zuckerberg 从对元宇宙的理解以及 Facebook 的状况出发,具体提出三大发展 方向:互联互通、新经济模式、公共空间。 互联互通。 从现阶段布局情况来看, Facebook 面对这类问题采用的是一种建立在非开 放理念上的开放平台策略。以 Oculus 账号与 Facebook 账号合并、 APP LAB 平台为例 强调开放、互联、共生的网络生态发展大趋势,但 同时 Facebook 也在发力自研闭环生 态的构建,对 下一代计算平台 的 掌控权 蠢蠢欲动 。 新 经济 模式。 Zuckerberg 对元宇宙工作的愿景是机会均等 , 人人可参与 ,他希望“最终 会有数百万人参与并创造内容,无论是体验、空间、虚拟商品、虚拟服装,还是帮助策 划、介绍人们进入空间并确保其安全的工作”。目前看来,用来实现这一愿景的最可能 的工具 /平台是 Facebook Horizon。 2019 年上线以来, Facebook 利用 Horizon 已经进 行了大量实践与迭代,包括开源一个 Horizon 的端到端应用强化学习( RL)平台,促使 其从研究论文的实用工具过渡到生产环境必需品。 公共空间。 Zuckerberg 认为 去中心化会是元宇宙诞生之际的基本属性,因此无政府的公 共空间是否存在将影响元宇宙各项基础搭建以及内容填充。并且,公共空间应当由非营 利性组织而非政府运营,以创造健康的社区空间。 4. 投资建议 关注落座于元宇宙 研究框架的 六大组件上的公司及标的 。六大组件分别为: 硬 件入口 ( VR/AR/MR/脑机接口) 、 基础设施( 5G/算力与算法 /云计算 /边缘计算) 、 底层技术(引擎 / 开发工具 /数字孪生 /区块链)、 新生产要素 AI(人工智能) 、内容 以及提供技术与服务的 合作 方。 4.1. 硬件入口 科技巨头 &独角兽 、 芯片 、 光学 、 显示 、 模组 等 。 行业专题报告 /传媒 11 本报告版权属于安信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各项声明请参见报告尾页。 4.2. 基础设施 通讯设备商 、 通讯运营商 、 中心交换机 &物联网模组 &光通信等 ; 算力 、 算法 、 IDC 等。 4.3. 底层技术 引擎 /开发平台 ; 数字孪生 ; 区块链 等。 4.4. 人工智能 视觉识别 、 自然语言处理 、 智能交互 、 AI 开源平台 等。 4.5. 内容 游戏内容 、 视效内容 、 社交 、 To B 应用 。 4.6. 合作 方 更多产业和业态会被复刻至元宇宙中 , 元宇宙大概率会催生新的全球巨头出现,且新巨头的 成长将会带动其上下游的生态合伙伙伴加速成长 。 5. 风险提示 宏观经济波动导致广告主缩减开支的风险 。 竞品上线导致平台用户流失的风险 。 GDPR、 反垄断等监管持续加强的风险 。 iOS14 隐私政 策变化对广告收入造成负面影响的风险。 Oculus、 Horizon、 Ego4D 等项目进展不及预期的风险 。 行业专题报告 /传媒 12 本报告版权属于安信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各项声明请参见报告尾页。 行业 评级体系 收益评级: 领先大市 未来 6 个月的投资收益率领先沪深 300 指数 10%以上; 同步大市 未来 6 个月的投资收益率与沪深 300 指数的变动幅度相差 -10%至 10%; 落后大市 未来 6 个月的投资收益率落后沪深 300 指数 10%以上; 风险评级: A 正常风险,未来 6 个月投资收益率的波动小于等于沪深 300 指数波动; B 较高风险,未来 6 个月投资收益率的波动大于沪深 300 指数波动; Table_Aut hor Statement 分析师声明 本 报告署名分析师 声明,本人具有中国证券业协会授予的证券投资咨询执业资格,勤勉 尽责、诚实守信。本人对本报告的内容和观点负责,保证信息来源合法合规、研究方法 专业审慎、研究观点独立公正、分析结论具有合理依据,特此声明。 本公司具备证券投资咨询业务资格的说明 安信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本公司”)经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核准,取得 证券投资咨询业务许可。本公司及其投资咨询人员可以为证券投资人或客户提供证券投 资分析、预测或者建议等直接或间接的有偿咨询服务。发布证券研究报告,是证券投资 咨询业务的一种基本形式,本公司可以对证券及证券相关产品的价值、市场走势或者相 关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形成证券估值、投资评级等投资分析意见,制作证券研究报告, 并向本公司的客户发布。 行业专题报告 /传媒 13 本报告版权属于安信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各项声明请参见报告尾页。 免责声明 本报告仅供安信 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本公司”)的客户使用。本公司不会因 为任何机构或个人接收到本报告而视其为本公司的当然客户。 本报告基于已公开的资料或信息撰写,但本公司不保证该等信息及资料的完整性、准确 性。本报告所载的信息、资料、建议及推测仅反映本公司于本报告发布当日的判断,本 报告中的证券或投资标的价格、价值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copyright@ 2017-2022 报告吧 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7002310号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宁B2-20200018  | 宁公网安备640106020006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