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聚焦:2022年西安市全景分析报告_110页_9mb.pdf

返回 相关 举报
城市聚焦:2022年西安市全景分析报告_110页_9mb.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07页
城市聚焦:2022年西安市全景分析报告_110页_9mb.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07页
城市聚焦:2022年西安市全景分析报告_110页_9mb.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07页
城市聚焦:2022年西安市全景分析报告_110页_9mb.pdf_第4页
第4页 / 共107页
城市聚焦:2022年西安市全景分析报告_110页_9mb.pdf_第5页
第5页 / 共10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城市聚焦:2022年 西安 市 全景分析报告目录C O N T E N T S聚焦西安:经济 篇01聚焦西安:产业 篇02聚焦西安:民生 篇03聚焦西安:人文 篇0401聚焦西安:经济篇1.1 西安市经济发展总体概况1.2 西安市经济发展全景分析西安是陕西省副省级市,是陆上丝绸之路起点城市。西安作为 西北地区唯一被选入新一线的城市 ,经济发展质量高。西安 GDP全国排名第 22,增速 总体高于全国和新一线城市平均水平 。1.1.1 西安经济发展总体概况:经济发展质量高位列全国第 22, 增速 总体高于全国和新一线城市平均水平地区生产总值增速总体呈现波动下降趋势固定资产投资额呈现逐年上升趋势,但总体仍旧低于新一线城市平均水平。全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呈现波动上升趋势,增速周期性波动明显。货物出口额2020年税收收入超 1200亿元,但远低于新一线城市均值。税收收入资料来源 :各地统计局 前 瞻产业研究院 整理分区域看 ,将 西安 各区的 GDP、全社会消费品零售额、货物出口额进行对比可发现 :雁塔区 GDP、 税收收入规模 和 全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均处于全市较为领先的地位 。 整体来看 , 雁塔区和未央 区 人均 GDP较高且近年 GDP增速较快, 2020年两区的 GDP也 较高 。1.1.2 西安经济 发展总体概况 :雁塔区发展优势明显资料来源 :西安市 统计 公报 前 瞻产业研究院 整理坐标轴中心点为 ( 87493,9.28%)坐标轴中心点为 ( 344.53,17.4)西安各区 GDP、全社会消费品零售额 、税收收入规模对比 西安各 区域经济 矩阵图 (单位:万元 /人, %)从 统计数据来看,西安市年均生产总值在全国范围内排名第 22, 2020年西安市 GDP首次突破万亿,达到 10020亿元,同比增长 6.6%。对比来看,西安市 GDP增速在 2011-2020年基本维持在全国 GDP同比增速和新一线城市平均增速水平之上,发展相对较好。1.2.1 西安 经济 发展 全景: 2020年 GDP居全国第 22名0%2%4%6%8%10%12%14%16%18%20%0500010000150002000025000300002011 2012 2013 2014 2015 2016 2017 2018 2019 2020西安市 GDP(亿元) 西安市 GDP同比增速( %)全国 GDP同比增速( %) 新一线城市平均 GDP增速( %)2011-2020年西安地区 生产总值(单位:亿元, %)重庆苏州成都杭州武汉南京天津宁波青岛长沙郑州佛山西安东莞沈阳2020年中国新一线各城市生产总值分布情况(单位:亿元)一线城市均值13968亿元资料来源 :全国 /各城市统计公报 前 瞻产业研究院 整理西安市下 辖了 2个县和 11个市辖区,并有 43个镇和 129个街道办事处。 2020年西安市各区的平均 GDP为719.62亿元,有 5个 市辖区高于 均值,其余区县 2020年 GDP均低于均值线。其中雁塔区 2020年创造了最高 GDP,为 2510.72亿元,同比增长了 7.3%,长安区是西安市 2020年地区 GDP增速最快地区, 2020年实现地区 GDP1136.25亿元,同比增速 15.3%。1.2.1 西安 经济 发展全景 : 2020年雁塔区 GDP居全市首位-1%1%3%5%7%9%11%13%15%17%050010001500200025003000雁塔区 未央区 长安区 碑林区 莲湖区 新城区 灞桥区 高陵区 临潼区 阎良区 鄠邑区地区生产总值(亿元) 地区生产总值平均值(亿元) 比上年增长( %)资料来源 :西安市统计公报 前 瞻产业研究院 整理2020年西安分区 地区生产总值(单位:亿元, %)2011-2020年全国总体固定资产投资呈现下降趋势,新一线城市在的固定资产投资额也整体呈现下降趋势, 2011-2014年西安市固定资产投资增速总体大于新一线城市平均水平和全国平均增速, 2015年出现大幅下滑,之后其固定资产增速变动则围绕新一线城市平均水平上下波动,总体来看西安市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变动趋势与新一线城市增速均值变动趋势基本相符。1.2.2 西安 经济 发展全景 :固定资产投资额 呈现波动下降趋势-15%-10%-5%0%5%10%15%20%25%30%35%资料来源 :全国 /各城市统计公报 前 瞻产业研究院 整理西安同比 增速:9.23%鄠邑区周至县长安区未央区新城区灞桥区阎良区雁塔区碑林区莲湖区临潼区高陵区蓝田县2011-2020年西安固定资产投资 额(单位:亿元, %) 2020年西安市各区、县地区固定资产投资变动情况(单位: %)西安市全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在 2011-2019年呈现逐年上升趋势, 2020年受疫情影响有所下降。从全社会消费品零收额变动速度来看, 2011-2020年西安市全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变动趋势和全国同比增速、新一线城市平均增速变动趋势基本保持一致。1.2.3 西安 经济 发展 全景: 2020年 全社会消费品 零售额 下滑-10.0%-5.0%0.0%5.0%10.0%15.0%20.0%25.0%-5005001500250035004500550065007500850095002011 2012 2013 2014 2015 2016 2017 2018 2019 2020西安市全社会消费品零售额(亿元) 西安市同比增速( %)全国同比增速( %) 新一线城市平均增速( %)2011-2020年西安全社会 消费品零售额(单位:亿元, %)重庆成都苏州南京武汉杭州新一线城市均值青岛郑州西安长沙宁波东莞沈阳天津佛山2020年西安 V.S.其它新一线 城市的全社会消费品 零售额( 单位:亿元)资料来源 :全国 /各城市统计公报 前 瞻产业研究院 整理从陕西省统计年鉴来看 , 2020年西安市各区中,雁塔区消费品零售额规模最大, 2020年达到 1100亿元以上, 2020年西安市各区县中高陵区和灞桥区全社会消费品增速最快, 2019-2020年这两区同比增速分别为 25.15%和 15.16%。1.2.3 西安 经济 发展全景 : 2020年各区 全社会消费品 零售额 普降资料来源 :西安市统计公报 前 瞻产业研究院 整理2020年西安市各区、县地区消费凭零售额变动情况(单位:亿元, %)344.53-20%-15%-10%-5%0%5%10%15%20%25%30%0200400600800100012001400雁塔区 未央区 碑林区 灞桥区 莲湖区 新城区 长安区 高陵区 临潼区 鄠邑区 蓝田县 阎良区 周至县2020年全社会消费品零售额(亿元) 全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平均值(亿元) 比上年增长( %)总体来看, 2011-2020年西安市货物出口额呈现波动上升趋势, 2020年西安市总体出口规模超 1700亿元,同比上升 2.6%。对比全国货物出口增速和新一线城市平均增速来看, 2011-2020年西安市出口增速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和新一线城市平均水平的年数多达六年,其货物出口额增速周期性变动趋势明显。1.2.4 西安 经济 发展 全景: 货物 出口总额呈现波动上升 趋势-20.0%-10.0%0.0%10.0%20.0%30.0%40.0%50.0%60.0%70.0%050010001500200025002011 2012 2013 2014 2015 2016 2017 2018 2019 2020西安市货物出口总额(亿元) 西安市同比增速( %)全国同比增速( %) 新一线城市平均增速( %)2016-2020年西安货物 出口总额(单位:亿元)苏州东莞宁波重庆新一线城市均值佛山成都青岛杭州南京天津郑州西安长沙武汉沈阳2020年西安市和其他新一线城市货物出口额对比 情况( 单位:亿元)资料来源 :全国 /各城市统计公报 前 瞻产业研究院 整理西安市各区县出口情况统计并未按照其行政区划进行统计,而是分为西安出口加工区、西安航天经济技术开发区、西安综合保税区、西安高新区和西安其他进出口贸易五大类进行统计分析。从西安海关公布数据来看, 2020年西安市各外贸区出口规模均值为 355亿元,西安出口加工区和西安综合保税区的出口规模总体高于均值,其中西安出口加工区 2020年货物出口额规模最大,综合保税区增速最快。1.2.4 西安 经济 发展全景 :西安市出口加工区 出口规模 最大资料来源 :西安市统计公报 前 瞻产业研究院 整理2020年西安市各外贸区货物出口额规模情况(单位:亿元, %)692.82571.32288.83177.1045.82355-2.55%5.74%16.80%-2.86%-7.09%-10%-5%0%5%10%15%20%0100200300400500600700800西安出口加工区 西安综合保税区 西安其他进出口贸易 西安高新区 航天经济技术开发区货物出口额(亿元) 货物出口额均值(亿元) 比上年增长( %)根据陕西省税务局网站中西安市税务局公开的税收统计数据, 2020年西安市税收收入规模达到 1202亿元,在新一线城市中排名倒数第三,远低于新一线城市的平均水平。1.2.5 西安 经济 发展全景 : 2020年 西安市 税收 收入超 12003675.1 3600.8 3189.5 2925.9 2634.8 2586.3 2576.4 2197.0 2174.8 1977.0 1783.0 1708.7 1450.0 1201.6 870.1 601.1 2020年西安市 V.S.其他新一线城市税收收入(单位:亿元)资料来源 :各城市税务局 前瞻产业研究院整理从 2020年各区县统计公报来看, 2020年西安市各区的税收收入均值为 20.92亿元,各区县中有 4大区的税收收入高于均值,其中莲湖区的税收收入规模最大, 2020年达到近 82.99亿元,其次为莲雁塔区,其 2020年税收规模近 35亿元。西安市下属开发区中,高新区的税收规模最大, 2019年高新区税收收入高达 97.02亿元,在开发区中成绩亮眼。除此,西咸新区的税收收入也有较好表现, 2019年其税收收入超过 60亿元。1.2.5 西安 经济 发展全景 : 雁塔 区 税收收入 规模最大资料来源 :西安市统计公报 前 瞻产业研究院 整理2020年西安市各区、县地区税收收入对比情况(单位:亿元)82.9934.61 30.2426.5820.21 17.43 16.79 16.309.97 7.10 5.892.30 1.5220.920102030405060708090莲湖区 雁塔区 碑林区 未央区 长安区 灞桥区 新城区 临潼区 高陵区 阎良区 鄠邑区 蓝田县 周至县税收收入(亿元) 各区税收收入平均值(亿元)02聚焦西安:产业篇2.1 西安市产业结构总体概况2.2 西安市产业结构全景 分析2.3 西安市 特色 产业总体概况2.4 西安市特色产业全景分析在产业布局体系层面,根据西安市西安市现代产业布局规划,其提出了“ 6+5+6+1”的布局体系,其中 “6” 指 6项支柱产业和 6项生产性服务业,支柱产业以制造业为主,兼顾生物医药新材料等行业,生产性服务业则主要指研发创新、金融物流等产业。 “5” 则指西安市在新兴产业领域的规划布局,主要包括人工智能、 5G等高新科技产业。 “1” 则特指西安市本地的文化旅游发展产业 。2.1.1 西安产业布局体系:“ 6+5+6+1” 布局体系资料来源 :前 瞻产业研究院 整理2.1.2 西安产业空间布局: “ 一核三带一通道多板块 ” 空间布局在西安市产业空间布局规划领域,西安市政府按照“地域相邻、产业相近、属性相融、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做大做强”的原则,在空间上逐步形成“一核三带一通道多板块”的产业空间布局。“一核”指位于城市空间中心的文旅商贸核心, “ 三带 ” 指高新技术产业带、先进制造产业带和文化旅游产业带, “ 一通道 ” 指从空港新城连接高铁新城到国际港务区的国际物流大通道,“多板块”指各区县、开发区形成各具特色的产业板块。资料来源 :前 瞻产业研究院 整理注:蓝色双箭头为先进制造产业带,黄色箭头为物流大通道,紫色箭头为文旅产业带,绿色箭头为高新技术产业带。2.1.3 西安各开发区分布和重点产业布局资料来源 :前 瞻产业研究院 整理为更好促进西安市经济发展,西安市在发展过程中建设了六大开发区和两大基地,六大开发区即为高新区、经开区、曲江新区、浐灞生态区、国际港务区和西咸新区(按成立时间),两大基地即为长安区的航天基地和阎良区的航空基地。详细分布情如下:2.1.3 西安各行政区和开发区产业全景资料来源 :前 瞻产业研究院 整理各区重点产业布局来看,西安市文旅商贸等第三产业布局主要集中于以行政区新城区、碑林区、莲湖区为代表的中心城区,以及以曲江新区为代表的城中开发区。围绕中心城区,西安市主要布局了汽车制造、航空航天等高端制造产业,助推西安市第二产业转型升级发展,高端制造业主要分布在经开区、高新区、西咸新区和航空航天基地周围,以开发区为依托,带动各行政区整体制造业发展。根据西安市政府 2020年印发的西安市现代产业布局规划来看,西安市在支柱产业领域主要布局行业为电子信息制造、汽车制造、航空航天、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新能源和生物医药 。从 产业布局重点分布来看,支柱产业主要集中在以新城区、莲湖区和碑林区为中心的城市周围,产业重点的布局仍旧以西安市的各大开发区为主,基于不同开发区发展优势,发展不同类型支柱产业。2.2.1 西安产业结构 全景 -六 大 支柱 产业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新能源电子信息制造汽车制造航空航天 生物医药2.2.1 西安产业结构全景 -六 大 支柱产业 :各区域布局和企业布局资料来源 :前瞻产业研究院整理从产业布局重点分布来看,支柱产业主要集中在以新城区、莲湖区和碑林区为中心的城市周围,产业重点的布局仍旧以西安市的各大开发区为主,基于不同开发区发展优势,发展不同类型支柱产业。从支柱产业布局来看,电子信息制造产业发展以西安市高新区发展为主,航空和航天基地、经开区、西咸新区、长安区协同发展的总体格局。具体来看,高新区发展以构建全产业链为主,西咸新区主要集中于电子信息产业硬件产业领域,经开区则以军工、制造业领域为主,航空基地一如既往地坚持航空领域发展。航天基地、长安区和高新区联动主要承接龙头的转移产业。2.2.1 西安产业结构全景 -六 大 支柱 产业 :电子信息制造产业布局2015-2020年 西安市电子信息制造业 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变动 情况( 单位:亿元, %)资料来源 :西安市统计公报 前瞻产业研究院整理453.95675.43756.14930.601173.671587.3648.8%11.9%23.1%26.1%42.0%0%10%20%30%40%50%60%0.00200.00400.00600.00800.001000.001200.001400.001600.001800.002015 2016 2017 2018 2019 2020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 同比增速西安市电子信息制造产业发展格局从支柱产业布局来看,汽车制造产业发展形成了 “ 三开发区 +三行政区 +一产业合作园区 ” 总体布局。具体来看,高新区发展以形成高新汽车产业为主,西咸新区以新能源汽车和其配套零件生产为主,经开区则以卡车为主,三大行政区生产均以汽车零部件供应为主。富阎产业合作园区则以新能源汽车配套措施为主。2.2.1 西安产业结构 全景 -六 大 支柱产业 : 汽车制造 产业 发展格局资料来源 :西安市统计公报 前瞻产业研究院整理2015-2020年西安市汽车制造业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变动 情况( 单位:亿元, %)西安市汽车制造产业发展格局846.86 822.831037.261374.881161.191266.11-2.8%26.1%32.5%-15.5%9.5%-20%-10%0%10%20%30%40%0.00200.00400.00600.00800.001000.001200.001400.001600.002015 2016 2017 2018 2019 2020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 同比增速从支柱产业布局来看,汽车制造产业发展形成了 “ 两大基地主导,两开发区、三行政区和一个产业合作园支撑 ” 的总体布局。具体来看,阎良区的航空基地以飞机制造和航空发动机制造为主,长安区的航天基地则以北斗导航、动力设计为主。其余各行政区和开发区均以生产航空航天配套设施和零部件为主,为西安市航空航天产业发展提供支撑作用。2.2.1 西安产业结构全景 -六 大支柱产业 :航空航天 产业 发展格局资料来源 :前瞻产业研究院整理总体来看,西安市高端装备制造产业以 “ 两基地 +三大开发区 +三大行政区 +一大产业合作园 ” 的总体格局为主,以阎良区为发展核心区域,发展省内高端装备制造行业,详细发展空间布局如图:2.2.1 西安产业结构全景 -六 大支柱产业 : 高端装备 制造 发展格局资料来源 :前瞻产业研究院整理在新材料新能源制造领域,西安市基本确立了 “ 以经开区和高新区为主,两基地为辅 ” 的总体发展格局。经开区和高新区依靠自身技术积累和技术优势,大力发展新材料和清洁型新能源,两大基地则主要依靠于自身在航空航天领域技术积累,大力发展航空航天领域新材料。2.2.1 西安产业结构全景 -六 大支柱产业 : 新材料新能源 发展格局资料来源 :前瞻产业研究院整理从支柱产业布局来看,生物医药制造产业发展基本形成了“三大开发区 +三大行政区”发展布局,其中“ 三大开发区 ” 主要指高新区、西咸新区和国际港务区三大主要开发区, “ 三大行政区 ” 主要指西安市新城区、高陵区和鄠邑区。各开发区和行政区依托于区域发展优势和发展资源,布局西安市不同层面生物医药制造产业领域。2.2.1 西安产业结构全景 -六 大支柱产业 : 生物医药 发展格局资料来源 :前瞻产业研究院整理2015-2020年西安市医药制造业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变动 情况( 单位:亿元, %)西安市生物医药产业 发展格局195.90 206.16237.90 243.90261.86215.155.24%15.40%2.52%7.36%-13.40%-15%-10%-5%0%5%10%15%20%0.0050.00100.00150.00200.00250.00300.002015 2016 2017 2018 2019 2020医药制造业 同比增速根据西安市政府 2020年印发的西安市现代产业布局规划来看,西安市在新兴产业领域主要布局行业为 5G产业、增材制造产业、大数据和云计算产业、人工智能产业和机器人产业 。 详细 布局情况如下:2.2.2 西安产业结构 全景 -五大新兴产业资料来源 :前瞻产业研究院整理五大新兴产业5G产业增材制造大数据和云计算人工智能机器人产业5G企业在西安市规划中主要作为服务于支柱产业的基础性产业存在,根据西安市加快 5G系统建设与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披露数据, 2022年末西安市 5G基站数量累计将会达到 25000个, 2022年底 5G产业规模超过 300亿元。2.2.2 西安产业结构 全景 -五大新兴 产业 : 5G产业 布局2020-2021年西安市 5G基站建设现状和规划建设数量(单位:个)资料来源 :西安市政府 前瞻产业研究院整理9000700050001300020000250000500010000150002000025000300002020 2021 2022新建 5G基站数量 累计 5G基站数量西安市 5G典型场景解决方案实例5G解决方案实例5G-V2X智能车载终端解决方案移动 执法可视化 管控解决方案基于 5G的城市管网 快速仿真建模解决方案镐京 直播5G融媒体中心5G智能车位管理 系统解决方案基于 5G的智慧考古 解决方案在 增材制造领域,依托于西安交通大学和西北工业大学等高校的技术人才优势,以及国家增材制造创新中心技术积累优势,以及中国增材制造行业龙头铂力特的“加持”,西安市在增材制造领域具有相对优势。2.2.2 西安产业结构 全景 -五大新兴 产业 :增材制造产业分析条目 分析层面 竞争力评价学校资源西安交通大学 :先进制造技术研究所 -由中国工程院院士、我国增材制造( 3D打印)领域的 领军人物 卢秉恒教授于 1994年领衔创立,现有正教授 25人,副教授 26人。在 985学科建设中累计投入 2亿多元 用于制造创新平台的建设,是国内一流的制造装备系统和前沿制造技术研发基地。西安工业大学 :增材制造属于西工大材料学院,西工大的材料学科 ESI学科排名进入 全球前 1 ,其在全国竞争力十分明显。在航天增材制造领域有张立同院士支持,加之西工大完备的 科研成果转化 工业生产模式加持,西安市增材制造竞争力较强。研究院西安增材制造国家研究院 有限公司 : 由 西安交通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西北工业大学、清华大学和华中科技大学 5所大学 发起 ,由 增材制造装备、材料、软件生产及研发等领域的 13家重点企业 共同 组建。以 西安铂力特 为首的 13家企业为股东,产业相关性较高,研究成果工业转化成本相对较低。企业资源根据企查猫对企业统计数据显示,全国增材制造在业和存续企业共计 3500多家,陕西省有 250多家,其中西安市增材制造企业数量为160多家,其中最著名的即为中国增材建造 龙头企业铂力特 。资料来源 :前瞻产业研究院整理根据西安市产业规划情况来看,在大数据领域,西安市提出以政务数据为突破口、以企业为主体和各项数据融合创新发展的重点规划;在云计算领域,西安市则提出推动云计算创新应用和加强云计算开发平台建设的发展重点规划。从空间布局来看,西安市大数据和云计算布局主要集中于西安市各开发区层面,针对西安市 8大开发区西安市均针对其提出了相应的大数据和云计算产业规划。2.2.2 西安产业结构 全景 -五大新兴 产业 : 大数据和云计算资料来源 :前瞻产业研究院整理2.2.2 西安产业结构 全景 -五大新兴 产业 : 人工智能 产业布局资料来源 :前瞻产业研究院整理在人工智能发展领域,西安市提出了五大发展重点,即智能软件产业、智能硬件产业、智能运载工具产业、智能终端产业和智能安防产业。在产业空间布局层面,西安市针对不同开发区发展现状和发展优势,提出了不同的发展空间规划,详细解读和分布如下图:西安市人工智能发展空间布局西安市人工智能发展重点人工智能发展重点智能软件产业智能硬件产业智能运载工具产业智能终端产业智能安防产业2.2.2 西安产业结构 全景 -五大新兴 产业 : 机器人 产业 布局资料来源 :前瞻产业研究院整理在机器人产业领域,西安市发展重点为工业机器人、智能机器人、服务机器人、特种机器人、关键零部件、控制系统和集成系统。在各细分产品领域,西安市在产业发展规划中均做了细致规定。从空间布局来看,西安市机器人制造主要立足于航空基地、航天基地、经开区和长安区这四大开发区和一大行政区。西安市机器人发展 空间布局西安市机器人发展 重点机器人发展重点智能机器人服务机器人工业机器人特种机器人关键零部件、控制系统和集成系统根据西安市政府 2020年印发的西安市现代产业布局规划来看,西安市在生产性服务产业领域主要布局行业为现代金融、现代物流、研发设计、软件和信息服务、检验检测认证和会议会展行业 。从 产业布局空间分布来看,西安市的生产性服务产业布局仍旧以西安市各大开发区为主,针对不同开发区的发展特点、区域优势和产业定位,分别发展不同类型生产性服务产业。2.2.3 西安产业结构 全景 -六大生产性服务产业资料来源 :前瞻产业研究院整理六大生产性服务业现代金融现代物流检验检测认证研发设计软件和信息服务会议会展2.2.3 西安产业结构 全景 -六大生产性服务 产业 : 现代 金融 布局资料来源 :前瞻产业研究院整理西安市在现代金融领域布局中总体以莲湖区、新城区、碑林区、雁塔区中中心城区部分为主,建设中心城区聚集区创新活力。针对不同区域的发展特性特征,建设不同类型的金融业态,如高新区发展科技金融、国际港务区发展供应链金融、航空基地发展航空金融等。2.2.3 西安产业结构 全景 -六大生产性服务 产业 : 现代 物流 布局资料来源 :前瞻产业研究院整理在现代物流领域,西安市提出了“两港五园十一中心”的骨干物流节点体系建设 。从 空间布局来看,西安市“两港五园十一中心”布局主要集中在北部物流产业带上,正好组成了西安市的物流大通道。2.2.3 西安产业结构 全景 -六大生产性服务 产业 : 检验检测 认证资料来源 :前瞻产业研究院整理从检验检测认证产业空间布局来看,西安市检验检测认证产业分布总体分布以“三大开发区 +一个基地+一个行政区”为主, “ 三大开发区 ” 即为经开区、高新区和西咸新区, “ 一个基地 ” 则为航空基地,“ 一个行政区 ” 则特指长安区。2.2.3 西安产业 发展现状 -六大生产性服务 产业 : 研发 设计 布局资料来源 :前瞻产业研究院整理在研发设计领域,西安市总体形成了 “ 四开发区 +五行政区 +一基地 ” 的发展模式,针对不同区域发展优势和依托资源,发展不同类型的研发设计产业,如碑林区依托于丰富的高等院校资源,培育壮大研发设计服务企业;高新区依托于区域内高技术龙头企业,发展研发设计企业聚集等。详细布局情况如下:2.2.3 西安产业 发展现状 -六大生产性服务 产业 : 软件和信息服务资料来源 :前瞻产业研究院整理从西安市产业规划来看,西安市软件和信息服务主要集中在高新区、西咸新区和经开区三大开发区,其中高新区是西安市软件和信息服务发展核心区域。在西安市产业发展规划中,高新区被定位为构建全市软件和信息服务产业创新高地和核心区域,其发展地位十分重要。2.2.3 西安产业 发展现状 -六大生产性服务 产业 :会议会展布局资料来源 :前瞻产业研究院整理从西安市规划来看,在会议会展产业领域,曲江新区和浐灞生态区为发展核心区域,浐灞生态园主要以国际会展中心为主体,推动会展 +融合发展。曲江新区作为在原来国际会展中心发展地,积累了长期会议会展发展经验,未来在会议会展产业领域布局则面向全产业链发展,推动区域内产业集群发展。从西安市“十四五”规划和重点产业布局体系整理来看,前瞻认为文化旅游、物流产业、会议会展产业、航空产业和航天产业为西安市发展特色产业。详细界定评分如下:2.3.1 西安 市 特色产业总体 概览 : 特色产业共建 “ 古都长安 ”特色产业 政策支持力度 产业竞争力 产业发展前景文化旅游 物流产业 会议会展产业 航空产业 航天产业 西安市 特色产业的界定评定依据:【政策支持力度】根据该市政府发文、省政府发文及国家层面政策对该产业的支持力度评判 ; 【产业竞争力】:该产业占全国市场份额;产业发展前景:该产业在该城市及全国的发展前景。资料来源 :前瞻产业研究院整理在特色产业空间布局领域,西安市文化旅游业和物流产业布局范围最广,会议会展产业主要集中在雁塔区和灞桥区,航空产业主要集中于阎良区,航天产业主要集中于长安区,碑林区则主要为航空航天产业提供科研人才支撑。2.3.1 西安 市 特色产业总体概览 : 特色产业行政区布局一览资料来源 :前瞻产业研究院整理从产业发展来看,西安市特色产业发展范围分布最广的是文化旅游产业,物流产业发展主要集中于国际港务区和西咸新区,航空航天产业发展主要集中于航空和航天基地,会议会展产业发展则主要集中在曲江新区和浐灞生态区。2.3.1 西安 市 特色产业总体概览 : 特色产业开发区空间布局资料来源 :前瞻产业研究院整理从西安市各大特色产业总量衡量指标来看,西安市文化旅游产业和物流产业整体行业规模均超千亿,是西安市发展的重点产业。航空航天产业是西安市传统硬科技产业,其在西安市的发展受到国家扶持,西安市的航空航天发展在全国范围内地位重要。会议会展产业目前在西安市产业发展中相对规模较小,但因为受到政策支持, “ 十四五 ” 期间,西安市会议会展产业成为了西安市重点发展产业。2.3.2 西安 市 特色产业发展 现状 : 特色产业发展主要量化指标资料来源 :前瞻产业研究院整理2.3.2 西安 市 特色产业发展现状 : 特色产业重点企业空间布局资料来源 :前瞻产业研究院整理总体来看,西安市各大特色产业发展较大规模企业布局主要集中于西安市各大开发区,现阶段西安市物流企业和文化旅游产业全产业布局的龙头企业相对较少,航空航天产业和会议会展产业发展龙头区域布局明显,会议会展产业龙头企业布局主要集中在曲江新区和浐灞生态区,航空航天产业“国家队”主要集中于西安市航空和航天基地。根据西安市产业规划政策,西安市各级政府均对西安市特色产业提出了相关产业规划,详细量化指标汇总如下:2.3.3 西安市 特色产业发展 目标解读文化旅游产业 到 2025年,西安市旅游接待总人数达 4亿人 次,旅游总收入达 5000亿元 。航空产业 到 2025年年旅客吞吐量达到 7100万人次 ,中转比例达到 15%。航天产业 到 2025年,西安市航天产业产值力争 达 600亿元 。物流产业 空港新城:到 2025年,临空主导产业产值(营收)达 1000亿元 ;国际港务区:到 2025年,地区生产总值达 236亿 元。会议会展产业 到 2023年,全年全市举办规模以上展会活动达到 580场 以上,会展业综合经济效益达到700亿元 。资料来源 :西安市政府等 前瞻产业研究院整理西安市航空产业总体分为机场建设和飞机相关机械设计布局两大部分。机场建设中,咸阳国际机场为西安市最重要的国际运输机场,除此,西安在长安区和蓝田县均建立了通用机场,助推西安市航空运输业发展。航空基地为西安市航空领域主要研发生产基地,承载着西安航空产业研发设计的重要角色。西咸新区依托于咸阳国际机场,其业务设置主要为飞机后勤保障领域和航空培训等航空产业下游领域。2.4.1 西安 市 特色 产业 全景 -航空产业:空间布局一览资料来源 :西安市政府等 前瞻产业研究院整理西安市航空领域相关企业大多分布于西安市航空基地。从航空基地网站披露来看,目前航空基地拥有航空领域相关企业共计 66家,其中龙头企业主要有嘉业航空科技有限公司、西安航空城建设发展(集团)有限公司、西安三角防务股份有限公司等本地龙头企业。2.4.1 西安 市 特色产业 全景 -航空产业:重点企业空间布局一览资料来源 :前瞻产业研究院整理在航空制造领域,西安市依托于航空基地建设,已经在西安市建设形成了全产业链布局的基本局势。从上游来看,在飞机设计研发领域,西安拥有西工大为 代表的国家重点高校做支撑 ,上游 研发优势明显。中游航空器制造领域,西安市拥有以 千山电子、 帕里 特等 为 代表的航空器制造企业,生产制造优势明显。总体来看,航空产业拥有自然垄断的特性,西安市航空产业链布局主要以央国企为主。2.4.1 西安 市特色产业 全景 -航空产业: 以央国企为主资料来源 :前瞻产业研究院整理我国航空装备制造业已经初步显现集聚特征,聚群化分布、区域分工日趋显现。目前已基本形成六大聚集区,包括环渤海、长三角、珠三角、中部地区、西部地区和东北地区。具体形成以长三角及中部的西安为核心,以珠三角、东北地区为两翼,以北京、天津、四川等研发、制造为支撑的航空产业格局。在热力图中可以清晰的看到,以西安市为代表的陕西省是中国最重要的航空产业生产基地之一。2.4.1 西安 市 特色产业 全景 -航空产业:地位仅次于大湾区资料来源 :企查猫 前瞻产业研究院整理2021年 7月,西安市航空基地出台了西安航空基地招商引资优惠政策十二条 (试行),从 12个方面给予落户西安市航空基地产业提出了相关奖励补贴,奖励金额最高达到 6000万元,对开发区内产业落户具有较大吸引力。2.4.1 西安 市 特色产业 全景 -航空产业 :航空基地 落户 政策优渥政策奖励0102030401020304新落户的重大项目,最高奖励 5000万元。此外,还可享受城建配套费补贴、经济贡献奖励等“一事一议”的特殊优惠政策。重大项目落户奖励新落户的航空、无人机与先进制造类内资购地项目,最高奖励3000万元。航空、无人机与先进制造类项目落户奖励新落户的总部企业,最高奖励 3500万元。新落户的金融业总部企业,最高奖励 6000万元。总部企业落户奖励新落户的外资项目,最高奖励 4000万元。外资项目落户奖励资料来源 :西安 市 航空基地委员会 前瞻产业研究院整理航空制造产业不仅具有自然垄断的行业特征,行业本身也是典型的国防硬科技产业,行业发展程度极大依赖于当地科研力量。西安市是我国航空教育领域发展较成熟城市,建国初期建设的航空高校资源和研究院资源在经过长期发展后,日趋成熟,为西安市航空产业发展提供了卓越的科研资源。2.4.1 西安 市 特色产业 全景 -航空产业 : 科研资源卓越资料来源 :前瞻产业研究院整理成立方 资源项目 资源优势高校资源西北工业大学航空学院航空宇航科学与 技术 : 第四 轮学科评估 A+学科, 2020软科世界 一流学科排名 第二 ;拥有 国家级航空实验教学示范 中心 等 3个国家级科研平台。西交大航天航空学院学院 在重型燃气轮机关键核心技术、卫星通信精指向方面的两项研究成果入选 2020年国资委评选的十大“国之重器” 。研究所资源中国航空研究院 631所是我国机、弹载计算机和航空软件研制的 专业研究所 。现已发展成为中国航空工业的 机、弹载计算机发展中心 、航空软件开发中心、计算机软件西安测评中心和航空专用集成电路设计中心。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第一飞机设计研究院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第一飞机设计研究院是我国集歼击轰炸机、轰炸机、民用飞机、运输机和特种飞机等设计研究于一体的 大中型军民用飞机设计研究院 。西安市发展航空产业科研资源优势2020年陕西省印发了西安国际航空枢纽战略规划,规划期长达 15年,其对西安市国际航空枢纽建设提出了详细规划。规划提出,到 2025年年旅客吞吐量达到 7100万人次,中转比例达到 15%,其中国际及地区航线旅客吞吐量达到 800万人次;年货邮吞吐量力争达到 80万吨。到 2035年,年旅客吞吐量 1亿人次以上,中转比例超过 20%,其中国际及地区航线旅客吞吐量达到 1600万人次,年货邮吞吐量达到 150万吨。2.4.1 西安 市 特色产业 全景 -航空产业: 发展目标解读年旅客 吞吐量: 2025年达 7100万 人次国际及地区航线旅客 吞吐量: 2025年 达 800万 人次临空主导产业 产值: 2025年 高于 1000亿元国际及地区通航 城市: 2025年达 80个资料来源 :西安 市政府 前瞻产业研究院整理西安航天基地因航天事业而生,具有坚实的航天产业基底。这里聚集了航天六院、九院、五院西安分院等 10个“国家队”,汇聚了 40多家商业航天企业,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 2020年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发展质量评价结果通报,西安航天基地作为“高技术转化应用(航天)陕西西安市”产业示范基地,成为西北地区唯一一家获得五星级评价的产业基地,西安市也被称为 “ 中国航天动力之乡 ” 。2.4.2 西安 市 特色产业 全景 -航天产业: 空间布局 一览资料来源 :前瞻产业研究院整理经合组织提出,航空航天器及相关器械研发强度在各大硬科技中排名第一,是典型的高研发领域。西安拥有国内 1/3以上的航天科研单位,也是国内唯一拥有航天系统完整产业链的城市,其航天事业在全国范围内举重若轻。西安市内研究院主要集中于航天基地,航天而学校资源则主要集中于碑林区,新城区则为西安卫星测控中心所在地。中国西安卫星测控中心是中国组建最早、规模最大、功能最全的航天器测控与管理中心。2.4.2 西安 市 特色产业 全景 -航天产业: 重点企业空间布局一览资料来源 :前瞻产业研究院整理总体来说,航天产业上游主要为航天人才输送,中游主要为航天装备制造、航天技术研发设计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copyright@ 2017-2022 报告吧 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7002310号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宁B2-20200018  | 宁公网安备640106020006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