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ICS 65.020.20 CCS B 39 3713 临沂市 地 方 标 准 DB 3713/T 304 2023 板栗林下 黑木耳栽 培技术规 程 Code of practice for cultivation of Auricularia auricula under Castanea mollissima Blume plantation 文稿版次选择 2023-10-13 发布 2023-11-13 实施 临 沂 市 市 场 监 督 管 理 局 发布 DB3713/T 304 2023 I 前 言 本文件 按照GB/T 1.1 2020 标准 化工 作导则 第1 部分:标准化 文件 的结构 和起草 规则 的规 定起草。请注意 本文 件的 某些 内容 可能涉 及专 利。本文 件的 发布机 构不 承担 识别 专利 的责任。本文件 由 临 沂市 林业 局 提 出、归 口并 组织 实施。DB3713/T 304 2023 1 板栗林下 黑木耳 栽培技术 规程 1 范围 本文件 规定 了 板 栗林 下黑 木耳栽 培的 品种 选择、菌 袋制作、栽 培、病虫 害防 治、采 收 等 要求。本文件 适用 于板 栗林 下黑 木耳露 地栽 培。2 规范性 引用 文件 下列文 件中 的内 容 通 过文 中的规 范性 引用 而构 成本 文件必 不可 少的 条款。其 中,注日 期的 引用 文件,仅该日 期对 应的 版本 适用 于本文 件;不注 日期 的引 用文件,其 最新 版本(包 括所有 的修 改单)适 用 于 本文件。GB 3095 环境 空气 质量 标 准 3 术语和 定义 本文件 没有 需要 界定 的术 语和定 义。4 品种选 择 选 用适 于当 地 气 候及 原料 特点的 优质、高 产、抗逆 性强、商品 性状 好的 黑木 耳品种。如:冬 梅3 号、费引一 号、陕耳3号、皖 黑 木耳1 号、黑威 等。5 菌袋制 作 5.1 制作时 间 菌袋制 作时 间应 在12 月份 至翌年2月 上旬,时 间为50 d 60 d。5.2 拌料 5.2.1 培养料 配方:板 栗(枝 条、树干、栗蓬、果壳)粉 碎木 屑 77%,麸皮(米 糠)20%,糖 1%,石膏粉1%,石灰1%;或 板栗(枝条、树干、栗蓬、果壳)粉碎木 屑 42.5%,棉籽 壳 42.5%,麸皮(米糠)12%,糖1%,石 膏粉 1%,石灰1%。5.2.2 按配方 用干 料加 水拌 料,拌匀,料 pH 值7.0 7.5,含水 量60%,手 握紧 料,指 缝间有 水滴 以不滴下为 宜。5.3 装袋 选用15 cm 37 cm 聚 丙烯 或 高压聚 乙烯 折角 塑料 袋,用黑木 耳装 袋窝 口插 棒一 体机进 行装 袋,袋 料应紧实。装 袋后 料柱 高约22 cm,重1.3 kg 1.4 kg(折合 干料600 g 650 g)。DB3713/T 304 2023 2 5.4 灭菌 装袋后 立即 装锅 灭菌,采 用常压 蒸汽 灭菌。装 锅时 使用钢 筋周 转筐,筐 内铺 设编织 袋,菌袋 直立排放,每 筐装15 袋20 袋。升温 开始 后4 h 5 h 排 空冷气,待 料内 温度 达100 时 维持10 h 12 h。5.5 接种 灭菌后 将培养 基移 到经严 格消毒 灭菌的 接 种 室或接 种箱,待温度 降至30 以 下时接 种,接 种的 菌袋应完 整无 破损。接 种应 迅速拔 棒、插 种、封 口。5.6 培养 接 种 后 菌袋 移 入黑 暗 无菌培 养 室 层架 上 培养,菌袋堆 垛 或 紧密 排 放不 超 过3 层。前 期温 度 控制 在25 28,后 期控 制 在20 25 培 养,菌 袋内温 度大于25 时,及 时进行 降温。空气 相对 湿度控制 在40%以下。保持 通 风良好,每天 通风2 次3 次,每 次0.5 h 1 h。经40 d50 d 培 养,待菌丝长至 料底 时即 可开 口催 芽。菌 袋培 养过 程中 应严 格杀菌、杀 虫。6 栽培 6.1 栽培时 间 气温稳 定在15 以 上时 栽 培,春 末夏 初出 耳,出耳 期一般 为50 d 70 d,时 间在5 月初 至6月 底。6.2 栽培场 地 选择相 对平 坦,坡度 小于15,行距3 m 4 m,树 冠3.5 m 以 上,郁闭 度0.6 0.8 的成 龄板 栗园。周围无 污染,近 水源,管 理方便。环 境空 气质 量 应 符合GB 3095 要 求。6.3 作畦 畦面采 用南 北方 向或 顺坡 方向,畦宽1.7 m,长度 随 林地而 定,作业 道0.5 m,畦面夯 实夯 平,四周挖好排 水沟,清 除地 面杂 草和污 物。畦面 上方 覆盖 地膜,地膜 平整 无损 伤。每个畦 面中 间位 置 铺 设 喷 淋管道,距畦 面0.5 m,设 高度2.0 m 2.0 m 的旋 转微 喷头。6.4 排袋催 耳 6.4.1 在早晚 或雨 后晴 天,将 菌袋 运至 耳床 边开 口催 芽。采用斜“一”字形 开口,长 度 5 mm,深度5 mm,每个菌 袋开 口数 量230 个,开口 应划 透菌 袋及 菌膜。不宜 在强 光、大风、阴 雨天开 口,不宜 在菌 袋分离处、皱折 处开 口。菌袋 开口后,应 集中 催耳。6.4.2 排袋前,畦 床浇 灌一 遍透 水,菌袋 间距为 20 cm,即 1.7 m 的 畦面 上排 放 8 个菌袋。排 袋后,上覆塑 料薄 膜,再 盖草 苫,保持床 内温 度10 23,空气 相对 湿度80%90%,昼夜 温差 控制 在10 以内,每 隔2 d 3 d,在 无风的 早晨 或晚 间掀 起草 苫,通 风 20 min 30 min。一般 经10 d 15 d,耳基黑线 形成。6.5 耳期管 理 6.5.1 从耳基 形成 到长 出锯 齿状 曲线至 长出 小耳 片,温度 保持 在 10 23。若 床温小 于10,应盖膜 保温,温 度大 于25,应 加盖 遮阳 网降 温。保持床 内相 对湿 度80%90%,按 照“保 湿为 主、通风为辅、湿 长干 短”的原 则,进 行适 当通 风,可每 天在无 风的 早晨 或傍 晚结 合透光 掀起 草苫 通 风 1 h 2 h。DB3713/T 304 2023 3 6.5.2 从耳芽 开片 到成 熟期,温 度保持 10 23,每 天早晚 浇水,床 内相 对湿 度保 持90%95%。随着耳 片的 长大,应适 当 加大通 风量 和喷 水量,宜 采用大 通风、大湿 度的 管 理办法 并结 合干 湿交 替促 进耳片迅 速生 长。每天 傍晚 掀开草 苫大 通 风 1 h 2 h,早晚 各喷 水1 次,可晴 天多喷,阴 雨天 少喷 或不喷,经 过30 d 即可 采收。7 病虫害 防治 参见附 录A。8 采收 8.1 当耳片 颜色 由深 褐色 变为 浅褐色,耳 片直 径 为 2.5 cm 3 cm,并充 分展 开,边 缘有明 显的 起皱 且变软,部分 耳片 腹面 见到 白色孢 子粉 时即 可采 收。采收 前 1 d 2 d 停 止喷 水,可掀 起草 苫,让耳 片稍干。应 晴天 上午 采收,以 利于晒 耳。采收 应采 大留 小,分 批采 收。采收 时用 手握住 耳片 基部 轻 轻 拉 下 或用利刀 沿袋 壁削 下,不留 耳根和 残片。8.2 采收后 应及 时晒 干,采用 上下通 气的 纱网 晾晒 架进 行自然 晾晒。当 木耳 含水 量低 于13%时,即可分级装 袋,注意 防虫,避 免回潮。DB3713/T 304 2023 4 附 录 A(资料 性)黑木耳 主要 病虫 害防 治方法 表A.1 给出 了 黑 木耳 主要 病虫害 防治 方法。表A.1 黑木耳 主要 病虫 害防 治方法 防治对象 防治时期 防治方法(以物理防治为主)物理防治 化学防治 螨类、菌蛆等 出耳期 注意通风降温。选用生物农药苏芸金杆菌(Bt 杀虫剂)、苦 参 碱、印 楝 素 等 生 物 制 剂喷雾防治。蚜虫、斑潜蝇 幼虫期、成虫期 利用粘虫板、杀虫灯、糖醋液等 诱杀;清除田间杂草,保护和释放天敌。用 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 1000 倍液、2.5%溴氰菊酯乳油 2000-3000倍液或 40%斑潜灵乳油 2000-2500倍液叶面喷雾。绿霉病 出耳期 加大通风,轻微感染绿霉的菌袋降低湿度,晾晒处理;感染较严重的菌袋应集中于日光下晒袋。每 3 d 使用1%石灰水喷洒一次。白粉病 出耳期 如遇高温雨季,应降低浇水频率,加大通风降温。用40%氟硅唑乳油7500 倍液或10%苯醚甲环唑 1500 倍液进行喷施。_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