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铃薯大棚早熟高产栽培技术规程DB4201/T 512-2017.pdf

返回 相关 举报
马铃薯大棚早熟高产栽培技术规程DB4201/T 512-2017.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马铃薯大棚早熟高产栽培技术规程DB4201/T 512-2017.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马铃薯大棚早熟高产栽培技术规程DB4201/T 512-2017.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马铃薯大棚早熟高产栽培技术规程DB4201/T 512-2017.pdf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马铃薯大棚早熟高产栽培技术规程DB4201/T 512-2017.pdf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ICS 65.020.20 B 23 武汉市地方标准 马铃薯大棚早熟高产栽培技术规程 2017-06-20发布 2017-07-20实施 武汉市质量技术监督局 发 布 DB4201 DB4201/T 5122017 DB4201/T 512-2017 I 前 言 本规程 按照GB/T 1.1-2009 给出 的规 则起 草。本规程 由武汉 市农 业委 员会 提出 并 归口。本规程 起 草单 位:武 汉市 农业技 术推 广中 心、武 汉市 江 夏区 农业 技术 推广 中心。本规程 主要 起草 人:朱伯 华、姜 正军、张 凯、刘 启 明、田 仕本、李 桃青、李 洪瑜、王凌 峰、苏斌。DB4201/T 512-2017 1 马铃薯大棚早熟高产栽培技术规程 1 范围 本规程 规定 了马 铃薯(Solanum tuberosum L.)大棚 早熟高 产栽 培的 产地 环境、播种 前准 备、播种、田间管 理、采收 包装 与运 输、田 园清 洁及 生产 档案 管理。本规程 适用 于武 汉地 区大 棚早熟 高产 马铃 薯的 生产,长江 流域 其它 地区 可参 考使用。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 列 文件 对于 本标 准的 应用 是 必不 可少 的。凡是 注日 期 的引 用文 件,仅所 注日 期 的版 本适 用于本标准。凡 是不 注日 期的 引用 文件,其最 新版 本(包括 所有的 修改 单)适用 于本 标准。GB 18133 马 铃薯 种薯 NY/T 391 绿色 食品 产地环 境 质量 NY/T 393 绿色 食品 农药使 用 准则 NY/T 394 绿色 食品 肥料使 用 准则 NY/T 1049 绿色 食品 薯芋 类 蔬菜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 语和 定义 适用 于本 文件。3.1 早熟品种 从出苗 至成 熟70 d以内 的品 种。3.2 出苗期 从种薯 播种 至幼 苗6 片8 片 叶展 开的 时期。3.3 茎叶生长期 幼苗6 片8 片 叶展 开至 主茎的 封顶 叶展 平的 时期。3.4 结薯期 从块茎 膨大 增重 至成 熟的 时期。DB4201/T 512-2017 2 4 产地环境 4.1 选择生 态环 境良 好、无污 染的地 区,应符 合 NY/T 391 的 规 定。4.2 选择耕 作层 深厚、土 质疏 松、排 灌方 便、富含 有机 质、pH 值 5.5 6.5 微酸 性的壤 土。5 播种前准备 5.1 种薯准备 5.1.1 品种选择 宜选用 早熟、优质、高产、抗病,且适 宜于 当地栽 培的品 种,如:早 大白、费乌瑞 它、中 薯5 号、中薯3 号等。5.1.2 种薯选择 种薯质 量应符 合GB 18133 的规定。选择 具有 本品种 特征特 性、健 康无 病、无 破损、均匀一 致、大小适中、色 泽光 鲜、生理 壮龄、贮藏 良好 的脱 毒薯 块。5.1.3 种薯处理 5.1.3.1 打破休眠 5.1.3.1.1 种 薯播 种前 应 完全通 过休 眠。打破 种薯 休眠宜 采用 温度 处理 法或 赤霉素 处 理法。5.1.3.1.2 温 度处 理法:适宜于 早熟品 种或 即将 通 过休眠 的种 薯。一 是将 种 薯贮藏 在黑 暗条件 下,保持在18 25 直至发芽;二是采取变温处理,即先将种薯在4 环境中贮藏14 d,再贮藏在 18 25 直 至发 芽。5.1.3.1.3 赤霉 素处理 法:采用 赤霉素10 mg/L,浸种20 min 30 min,或用 喷雾器 均匀喷 湿种 薯,晾干后保 持在18 25,直 至发 芽。5.1.3.2 切块 5.1.3.2.1 种薯 宜采 用小 整薯播 种,单 薯重 超过50 g以上的,应 在播种 前3 d 5 d切 块种 植。切 块时应纵切,将 顶芽 切分 为2 块,切 块应 为棱 形或 三角 形,每 个切 块重25 g 30 g,带有1个2 个芽 眼。5.1.3.2.2 切块 前后,切刀 应 消毒,可 采用75 酒精 或3 高锰 酸钾 溶液,浸 泡 切刀5 min 10 min。在切块 过程 中准 备两 把以 上的切 刀,交替 消毒 使用。5.1.3.3 种薯消毒 切块后的种薯 应 消毒,可 用滑石粉、农用链霉 素、甲基托布津 混合药剂 拌种。药剂按照 滑石粉:72 农用 链霉 素 可湿 性粉剂:75 甲基 托布津 可湿 性 粉剂100:0.5:3(质 量比)混合 均匀,药剂 重量为种薯 重量 的3。充 分拌 种 后置 于阴 凉通 风处 摊晒3 d 以上,厚 度不 超过10 cm,待 伤口 愈合 后播种。5.2 备耕 5.2.1 选择田块 选择2 a内 未种 植过 番茄、茄子、辣椒 等茄 科类 作物 和根茎 类作 物,且盖 有塑 料大棚 的田 块。5.2.2 精细整地 DB4201/T 512-2017 3 前茬作 物收 获后,深 耕细 耙,精 细培 土。深耕 土壤25 cm30 cm,耕 耙质 量应 达到土 壤疏 松、散碎、细匀。5.2.3 平衡施肥 5.2.3.1 肥 料使 用应 符合NY/T 394 的要求。5.2.3.2 施 肥原 则:应以有 机 肥为 主,占总 施肥 量的60 以上,少 施化 肥,适当补 充微 肥;5.2.3.3 施肥量:应用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确定施肥种类和数量。每667平方米施农家肥 2 000 kg3 000 kg 或商 品有机 肥100 kg 200 kg、复合 肥(N:P:K=17:9:22)100 kg、尿 素15 kg、硫酸钾20 kg。地 膜覆 盖栽 培 应将所 有的 肥料 作为 基肥,一次 施入;5.2.3.4 施 肥方 法:有 机 肥和尿 素结合 耕翻 整地施 用,与 耕层充 分混 匀。其 他肥料做 种 肥,播种 时开沟点施,避 开种 薯。5.2.4 土壤处理 在作垄 前,每667 平方 米用50辛硫 磷乳 油250 g对水稀 释 后,拌土30 kg,均匀 撒施地 面,防治 金针虫、蝼 蛄、地老 虎、蛴螬 等地 下害 虫危 害。5.2.5 开沟起垄 作垄前 补足水 分,开沟起 垄,按110 cm 包沟 开厢,垄面宽80 cm,沟宽30 cm,垄高30 cm,要求达到沟平、沟 直、壁陡。5.3 整(建)棚盖膜 充分利 用已 修建 大棚,在 播种前15 d,整 棚盖 膜。若无现 成大 棚,宜建 成宽8 m、长42 m、高3.1 m、南北向 的钢架 大棚 或竹架 大棚。选用厚0.08 mm的 无 滴膜作 大棚膜,覆 膜后要 达到膜 面平整、清 洁、完好、四 周严 密。6 播种 6.1 播种时间 适宜播 种期 为12 月 中下 旬至 元月上 旬。6.2 播种密度 每667 平 方米 种植4500 株 5000 株。6.3 播种方式 每垄种植 双行,窄 行40 cm,宽行70 cm,株 距23 cm 26 cm。宜 采用 机械 播种,起 垄后 覆膜。6.4 播种深度 播种深 度8 cm 15 cm,视 品种、墒情、土质 等因素 适当调 整。感 光性 强的品 种宜深 播,感 光性 弱的品种 宜浅 播;墒情 差的 田块宜 深播,墒 情好 的田 块宜浅 播;沙质 土壤 宜深 播,粘 质土 壤宜 浅播。6.5 喷施除草剂 应符合NY/T 393 的 要求,播种后 垄面 均匀 喷施 芽前 除草剂。DB4201/T 512-2017 4 6.6 覆盖地膜 喷施除 草剂后,用 宽度为1.2 m的 黑白微 膜或 白色微 膜覆盖 整个垄 面。覆膜时 做到膜 紧膜平,紧 贴垄面,用土 将膜 边压 严,垄面每 隔2 m用土 块压住。6.7 灌水 将水灌 满垄 沟(不淹 没垄 面)后,用 土封 筑沟 两头,待水 自然 滤干。6.8 扣棚 将大棚 膜两 边封 严,两头 扣实,以利 保温。7 田间管理 7.1 破膜放苗 当幼苗6 片 8 片 叶,在出苗 处 将地 膜破 小口,及 时引出 幼 苗,并用 细土 将苗 孔四周 的 膜压 紧压 严。破膜过 晚,容易 烧苗。7.2 间苗定苗 齐 苗 后,及时 查苗 补苗、间苗 定 苗。定苗 时每 穴留1 株 2株壮 苗,疏除 多余 的小苗、弱苗、病 苗等。7.3 温度管理 7.3.1 出苗期 白天温 度宜 控制 在15 18,夜 间温 度控 制在12 以上。7.3.2 茎叶生长期 白天温 度宜 控制17 21,超过23 时 应通风 降温,夜 间温 度控 制在15 以上。7.3.3 结薯期 白天温 度宜 控制16 18,夜间 温度 宜控 制在15 以上。当外 界气 温稳 定通 过15 时,视 天气情况,逐步 揭开 大棚 两侧、四周 的裙 膜,加大 通气 量。7.4 水分管理 7.4.1 灌溉水 质应 符合 NY/T 391 的要求。7.4.2 依据土 壤相 对湿 度进 行水 分管理。苗 期到 茎叶 生长 期宜保 持土 壤持 水 量 70,结薯 期应 保持土 壤 持水量 70 80,成熟 期保 持田 间干 爽。雨天清 沟排 渍,干旱 时沟 灌,沟 内的 水位 应在 沟深的一半 以下,速 灌速 排,忌大水 漫垄。7.5 植株调控 为防止 植株 徒长,视苗 期生 长情况,于现 蕾至 初花 期,每667 平 方米 可用15 多效 唑50 g兑水40 kg,喷施1 次2 次。马铃 薯生 长中 后期,可 叶面喷 施0.1 0.2 磷酸二 氢钾2 次3 次,每次间隔 7 d左右。7.6 病虫害防治 DB4201/T 512-2017 5 7.6.1 防治原则 贯彻“预防 为主,综合 防 治”的 植保 方针,坚持 以 农业防 治、物理 防治、生 物防治 为主,化 学防 治为辅的 原则。7.6.2 主要病虫害 危害马 铃薯 的主 要病 害有 晚疫病、早 疫病 和黑 胫病,主要 虫害 有蚜 虫和 地老 虎。7.6.3 防治方法 7.6.3.1 农业防治 选用抗 病、耐病 品种,使 用脱毒 种薯,轮 作换 茬,深耕炕 地,高畦 栽培,科学 管 理肥 水,合理 密植,清洁田 园,及早 发现 中心 病株,发现 后立 即拔 除并 用塑料 袋装 好带 出,远离 田间深 埋处 理。7.6.3.2 物理防治 使用杀 虫灯 诱杀 地老 虎,宜用防 虫网、银 灰膜 等防 避,黄 色粘 虫板 诱杀,人 工捕捉 害虫。7.6.3.3 生物防治 优先使 用农 用链 霉素、寡雄 腐 霉、橄榄 鲨、阿维 菌素 等 生物 制剂 防治 病虫 害。7.6.3.4 化学防治 农药使 用应符合NY/T 393 的规定。限量 使用 限定化 学农药,不得 使用 国家明 令禁止 使用的 高毒、高残留 的化 学农 药。马铃薯 主 要病 虫害 化学 防治 方法 见附录A。8 采收、包装、运输 8.1 总则 产品质 量、标签、包 装、运输等 均应 符合NY/T 1049 的要求。8.2 采收 根据生 长情 况和 市场 需求,可于4月中、下 旬分 批用挖 薯 机采 收。收获 时需 防止 块 茎损 伤。收获 后,块茎应 避免 暴晒、雨 淋和 长时间 暴露 在阳 光下。产 品装卸 过程 中,应轻拿 轻放,防 止薯 皮损 伤。8.3 包装和标志 产品收 获后,应 迅速 挑选 病薯、破损 薯、虫 蛀薯、畸形薯、青 皮薯 和砂 石土 块等,按大 小分 级,并按产品 的品 种、规格 分别 做好标 签,包装 销售。8.4 运输 工具应 清洁、卫生、无污 染、无 杂物,包装 运输 过程 中应 避 免接 触污 染物,远 途调 运 中应 注意 防水、防晒、通风、降 温、防止 损伤薯 皮。9 田园清洁 DB4201/T 512-2017 6 采收后,整理 好大 棚膜,清除地 膜、马铃 薯残 体及 杂草等,及 时清 洁田 园。10 生产档案 建立生 产档 案,对品 种、肥 料施用、病 虫害 防治、采 收 和其它 田间 管理 措施 及产 品去向 等进 行记 载。生产档 案应 有专 人专 管,保存期 不少 于3 a。DB4201/T 512-2017 7 A A 附 录 A(资料性附录)马铃薯主要病虫害化学防治方法 表 A.1 给出 了马 铃薯 主要 病虫害 的化学 防治 方法。表A.1 马铃薯主要病虫害化学防治方法 防治 对象 发生规律 防控时间 农药名称 使用方法 使用 次数 用药间隔 期(d)备注 晚疫病 病菌主要以菌丝体在块茎中越冬。带菌种薯是病害侵染的主要来源。晚疫病在多雨低温年份易流行成灾。地势低洼排水不良的地块发病重,平地较坡地发病重。马铃薯的不同生育期对晚疫病的抗病力也不一致,一般幼苗抗病力强,而开花期前后最容易感病。叶片着生部位也影响发病,顶叶最抗病,中部次之,底叶最容易感病。过分密植或株型高大可使小气候增加湿度,有利于发病。偏施氮肥引起植株徒长,或者土壤瘠薄缺氧 或粘重土 壤使植 株 生长衰弱,均有利于 病害发生。在发病前或发病初期施第一次药,以后每隔7 d 10 d 喷 1 次。发病前可用保护剂,发病后应用内吸治疗剂,不同药剂轮换使用。70 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 600 倍液预防喷雾 3 7 当气温在 10 25,且空气湿度超过 90 达 8 h 以上的天 数3d4d 后,进行预防。58 甲霜灵锰锌 600 倍液喷雾 3 7 及时拔除病株,轮换喷施 68.75 银法利悬浮剂 600 倍液喷雾 64 噁霜锰锌可湿性粉剂 500 倍液喷雾防治 50 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 800 倍液喷雾 黑胫病 病薯带菌,通过切刀切薯传给种薯,造成母薯腐烂,并从母薯通过维管束和髓部进入植株地上茎。后期病菌又从地上茎通过匍匐茎传入新生的块茎。贮藏期间,病健薯接触,病菌可通过伤口或皮孔传染,传染快。土壤中遗留的病薯和病残体也是初次 侵染的来 源。田 间 病株可以通 过昆虫和 流水传播,从伤口再侵染健株。雨水多、低洼地发病重。播前进行种薯处理。在发病前或发病初期施第一次药,以后每隔 7 d 10 d 喷1 次。72 农用硫酸链霉素可湿性粉剂 4000 倍液喷雾 1 7 及时拔除病株 30 甲霜恶霉灵可溶性液剂 500 倍600 倍液喷雾 DB4201/T 512-2017 8 表 A.1 马铃薯主要病虫害化学防治方法(续)防治 对象 发生规律 防控时间 农药名称 使用方法 使用 次数 用药间隔期(d)备注 早疫病 一般多发生在块茎开始膨大时。为害严重时,叶片病斑相互 连结成片,引起局部或整个叶片枯死。在高温、干旱条件下,特别是干燥 天气和湿润天气交替出现期间,早疫病发生和流行最迅速。病原菌主要在病株残体、土壤、病薯或其它茄科寄主植物上越冬。在马铃薯生长季节,病菌孢子可通过气流、雨水或昆虫传播,病菌孢子可通过表面侵入叶片。在生长早期,初次侵染,发生在较老的叶片上。遇有小到中雨或连续阴雨或湿度高 于70,该病易发生和流行。发病初期或发病前施第一次药,隔 7 d 10 d 防治 1 次,连续防治 2 次3 次。80 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 600 倍液800 倍液喷雾 2 3 7 10 轮换喷施 77 可杀得可湿性微粒粉剂 500 倍液喷雾 70 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 700 倍液喷雾 蚜虫 属于转移寄生性的昆虫,可在冬春、夏秋寄主上相互转移生活,繁殖力极强,可胎生,也可卵生,一年可发生 20 代30 代,最快时 4 d 5 d 即可完成一代,一头蚜虫在条件适宜时,经半个月至 20 d 即可 发展到数千头以上。蚜虫的发生,受气候影响极大,温度、湿度、降雨、风力等对其发生蔓延起着重要作用,温度在 16 27,湿度 70 85 时,最适宜其发生为害,降雨多时可减轻为害,微风有利于有翅蚜的迁飞。在出齐苗后进行第一次喷药,以后每隔 10 d 20 d,根据蚜虫数量喷药一次。10 吡虫啉可湿性粉剂 2 000 倍4 000 倍液喷雾 2 3 7 10 轮换喷施 5 抗蚜威可湿性粉剂 1 000 倍2000 倍液喷雾 20 氰戊菊脂乳油 2 000 倍3 000 倍液喷雾 地老虎、蛴螬 以老熟幼虫在土中越冬。第一代幼虫是危害的严重期,也是防治的重点期。成虫白天栖息在杂草、土堆等荫蔽处,夜间活动,趋化性强,喜食甜酸味汁液,对黑光灯也有明显趋性,在叶背、土块、草棒上产卵,在草类多、温暖、潮湿、杂草丛生的地方。幼虫夜间危害,白天栖在幼苗附近土表下面,有假死性。蛴螬全部历期 在土壤中度过,其中以第三龄幼虫期历期最长,为害最重,可把马铃薯的根部咬食成乱麻状,把幼嫩块茎吃掉大半,在老块茎上咬食成孔洞,严重时造成田间死苗和毁灭性的灾害。土壤处理。50 辛硫磷乳油 1 000 倍2 000 倍液灌根 1 7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copyright@ 2017-2022 报告吧 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7002310号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宁B2-20200018  | 宁公网安备640106020006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