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路精表处设计、施工及验收规程DB36/T 1472-2021.pdf

返回 相关 举报
公路精表处设计、施工及验收规程DB36/T 1472-2021.pdf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公路精表处设计、施工及验收规程DB36/T 1472-2021.pdf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公路精表处设计、施工及验收规程DB36/T 1472-2021.pdf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公路精表处设计、施工及验收规程DB36/T 1472-2021.pdf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公路精表处设计、施工及验收规程DB36/T 1472-2021.pdf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亲,该文档总共2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ICS 93.080.20 R 18 DB36 江 西 省 地 方 标 准 DB36/T 14722021 公路精表处设计、施工及验收规程 Rules for design,construction and acceptance of fine surfacing of highway 2021-09-03发布 2022-03-01实施 江西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 布 DB36/T 14722021 I 目 次 前言.II 引言.III 1 范围.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1 3 术语和定义.1 4 基本规定.2 5 精表处设计.2 6 精表处施工.8 7 施工质量控制及验收.9 附录 A(规范性)材料用量确定方法.11 附录 B(规范性)精表处专用车标定方法.14 附录 C(规范性)剥落率试验方法.16 附录 D(规范性)现场黏结强度试验方法.18 DB36/T 14722021 II 前 言 本文件按照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本文件由江西省交通运输厅提出并归口。本文件主要起草单位:江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南方高科工程技术有限公司、重庆诚邦路面材料有限公司、交通运输部科学研究院、昆明理工大学、江西省交通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管理局、景德镇市交通工程质量监督站、抚州市道路交通运输行政执法支队、南昌市交通运输局、江西交苑公路工程试验检测中心。本文件主要起草人员:温永华、孙斌、邓超、李仙仙、刘帮银、吴祥燕、郁江雷、王新武、郑贵华、林波、乐高强、黄攀宇、莫海云、涂昳颖、裴丽娜、宋喻、刘令令、谢德龙、罗代松、田苗苗、李亚非、潘鹏、彭志云、胡胜荣。DB36/T 14722021 III 引 言 精表处经过多年的研究和实践,在抗滑、耐久、舒适等方面有较好效果,已在江西、重庆等 20余省市进行了成功应用,是目前道路预防养护最有效的道路产品之一。本文件结合江西的气候地理特点及精表处在江西的工程应用情况,总结借鉴国内其他省市相关标准和编制组研究成果,经广泛征求意见后编写而成。DB36/T 14722021 1 公路精表处设计、施工及验收规程 1 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公路精表处技术的术语和定义、基本规定、精表处设计、精表处施工、质量控制及验收要求。本文件适用于高速公路、一级公路、二级及以下公路沥青路面精表处预防养护工程及沥青路面抗滑性能恢复、提升的设计、施工及验收。其他道路可参照执行。本文件不适用于开级配沥青路面的预防养护。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T 2794 胶黏剂黏度的测定 单圆筒旋转黏度计法 GB/T 5210 色漆和清漆 拉开法附着力试验 GB/T 16777 建筑防水涂料试验方法 GB/T 27806 环氧沥青防腐涂料 JTG E20 公路工程沥青及沥青混合料试验规程 JTG E42 公路工程集料试验规程 JTG H30 公路养护安全作业规程 JTG 3450 公路路基路面现场测试规程 JTG 5142 公路沥青路面养护技术规范 JTG 5210 公路技术状况评定标准 JT/T 712 路面防滑涂料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 精表处 Fine-surfacing 采用专用设备将胶结料、集料等以层铺方式同步洒(撒)布到原沥青路面,在碾压作用下快速成型并开放交通的一种功能层。3.2 DB36/T 14722021 2 单层精表处 Single Fine-surfacing 采用专用设备将底层胶结料、集料、表层胶结料以层铺方式洒(撒)布到原沥青路面,经碾压后养护成型的功能层。3.3 双层精表处 Double Fine-surfacing 采用专用设备将底层胶结料、下层集料、中层胶结料、上层集料、表层胶结料以层铺方式洒(撒)布到原沥青路面,经碾压后养护成型的功能层。3.4 环氧复合改性沥青 Epoxy asphalt 由环氧复合改性剂、固化剂等与沥青经化学改性所得到的常温反应型胶结料。3.5 改性乳化沥青 Modified emulsified asphalt 由SBS、高粘改性剂、乳化剂、水制备而成的特种乳化沥青。4 基本规定 4.1 精表处分为JBC-1E、JBC-2E、JBC-3E、JBC-1F、JBC-2F和JBC-3F六种型号。4.2 精表处型号应根据路面技术状况、道路等级、交通荷载进行选择。4.3 精表处技术的设计、施工和验收除应符合本文件外,还应符合国家、行业现行有关标准、规范的要求以及国家环境和生态保护的相关规定。5 精表处设计 5.1 材料 5.1.1 一般规定 5.1.1.1 精表处使用的材料必须检验合格后方可使用。5.1.1.2 所有材料应按相关要求进行包装和储存,防止污染。5.1.2 胶结料 5.1.2.1 环氧复合改性沥青技术要求应符合表 1 的规定。表1 环氧复合改性沥青技术要求 试验项目 单位 技 术 要 求 试验方法 黏度(23)a Pas 3 GB/T 2794 固体含量b%80 GB/T 16777 DB36/T 14722021 3 表1 环氧复合改性沥青技术要求(续)试验项目 单位 技 术 要 求 试验方法 黏结强度(23)c MPa 1.0 或内聚破坏 GB/T 5210 黏结强度(60)c MPa 0.5 或内聚破坏 GB/T 5210 凝胶时间(23)min 10 JT/T 712 干燥时间(23)h 12 GB/T 16777 耐水性(浸入蒸馏水中 24h)-无龟裂、脱落现象 耐盐水性(浸入 10%NaCl 溶液中 24h)-无龟裂、脱落现象 耐酸性(浸入 10%HCl 溶液中 24h)-无龟裂、脱落现象 耐碱性(浸入 10%NaOH 溶液中 24h)-无龟裂、脱落现象 冷热交替试验(5 次循环)-无异常 GB/T 27806 注:工地检验无特别约定,只需检测固体含量、凝胶时间、干燥时间等项目。a 黏度检测时,应在规定的温度条件下,将环氧复合改性沥青各组分按比例混合,混合均匀后立即按 GB/T 2794规定的方法检测混合液的黏度。b 固体含量测试中,培养皿直径为60mm。c 黏结强度检测时,应选择AC-10 型沥青混合料车辙板,其构造深度不大于 1.0mm。5.1.2.2 改性乳化沥青的技术要求应符合表 2的规定。表2 改性乳化沥青技术要求 试验项目 单位 技 术 要 求 试验方法 破乳速度-快裂或中裂 JTG E20 T 0658 离子电荷-阳离子(+)JTG E20 T 0653 筛上剩余量(1.18mm)%0.1 JTG E20 T 0652 含量%60 JTG E20 T 0651 针入度(100g,25,5s)0.1mm 40100 JTG E20 T 0604 软化点 60 JTG E20 T 0606 延度(5)cm 30 JTG E20 T 0605 弹性恢复(25)%75 JTG E20 T 0662 蒸发残留物 60动力黏度 Pas 4000 JTG E20 T 0620 DB36/T 14722021 4 表2改性乳化沥青技术要求(续)试验项目 单位 技 术 要 求 试验方法 与矿料的粘附性(裹覆面积)-2/3 JTG E20 T 0654 常温贮存稳定性,1d,不大于 5d,不大于%1 5 JTG E20 T 0655 低温抗裂性(五次循环)-无裂纹 JT/T 712 注:工地检验无特别约定,只需检测筛上剩余量(1.18mm)、蒸发残留物含量等项目,有条件的工地可检测60 动力黏度。5.1.3 集料 5.1.3.1 集料宜选用表面清洁、干燥、无风化、无杂质、富有棱角、质地坚硬的碱性或中性碎石。5.1.3.2 集料的技术要求应符合表3的规定。表3 集料技术要求 技术要求 试验项目 单位 高速公路及一级公路 其他等级公路 试验方法 压碎值%18 20 JTG E42 T 0316 洛杉矶磨耗损失%20 22 JTG E42 T 0317 磨光值 PSV 42 JTG E42 T 0321 表观相对密度 2.6 2.5 JTG E42 T 0328 水洗法0.075mm颗粒含量%0.5 0.5 JTG E42 T 0327 含水率%3.0 3.0 JTG E42 T 0332 砂当量%75 75 JTG E42 T 0334 坚固性(0.3mm部分)%5 8 JTG E42 T 0340 棱角性(流动时间)s 30 30 JTG E42 T 0345 注1:工地现场当无具体约定时,可只测试水洗法0.075mm颗粒含量。注2:压碎值、洛杉矶磨耗损失、磨光值等试验项目是采用同种材质的粗集料进行试验。5.1.3.3 集料的规格及级配选择应符合表 4的规定。DB36/T 14722021 5 表4 集料规格及级配技术要求 通过下列筛孔(mm)的质量百分率(%)规格(mm)9.5 4.75 2.36 1.18 0.3 0.075 02 100 80100 05 00.5 03 100 80100 010 00.5 04 100 020 00.5 05 100 80100 010 00.5 5.2 结构铺装设计 5.2.1 原路面调查 5.2.1.1 采用精表处进行路面处治前,应按现行JTG 5210对原路面进行调查,其技术状况应符合表5的规定。表5 原路面技术状况要求 评价指标 公路等级 PCI RQI RDI PSSI 高速公路、一级公路 85 85 80 80 其它等级公路 80 80 80 80 5.2.1.2 原路面技术状况不符合表5的规定时,应按JTG 5142的要求进行处治,符合表 5的要求后方可实施精表处。5.2.2 精表处铺装结构 精表处铺装结构分单层精表处和双层精表处。5.2.3 精表处型号及理论厚度 精表处型号及理论厚度见表 6。表6 精表处型号及理论厚度 名称 型号 理论厚度(mm)单层细粒式精表处 JBC-1E 1.5 0.5 单层中粒式精表处 JBC-2E 3 1.0 DB36/T 14722021 6 表6精表处型号及理论厚度(续)名称 型号 理论厚度(mm)单层粗粒式精表处 JBC-3E 4 1.0 双层细粒式精表处 JBC-1F 4 1.0 双层中粒式精表处 JBC-2F 5.5 1.5 双层粗粒式精表处 JBC-3F 7 2.0 5.2.4 单层精表处铺装结构设计 5.2.4.1 单层精表处分为3层,由下而上的材料分别为底层胶结料、集料和表层胶结料。5.2.4.2 不同型号的单层精表处,各层胶结料类型及集料规格应符合表 7 的规定。表7 单层精表处胶结料类型及集料规格 型号 底层 胶结料类型 集料规格 表层 胶结料类型 JBC-1E 0 mm2mm JBC-2E 0 mm3mm JBC-3E 环氧复合改性沥青 0 mm4mm 改性乳化沥青 5.2.5 双层精表处铺装结构设计 5.2.5.1 双层精表处分为5层,由下而上的材料分别为底层胶结料、下层集料、中层胶结料、上层集料和表层胶结料。5.2.5.2 不同型号的双层精表处,各层胶结料类型及集料规格应符合表 8 的规定。表8 双层精表处胶结料类型及集料规格 型号 底层 胶结料类型 下层 集料规格 中层 胶结料类型 上层 集料规格 表层 胶结料类型 JBC-1F 0 mm3mm 0 mm2mm JBC-2F 0 mm4mm 0 mm3mm JBC-3F 环氧复合改性沥青 0 mm5mm 改性乳化沥青 0 mm4mm 改性乳化沥青 5.3 选择原则 5.3.1 各种型号的精表处选择原则及应用条件可按表9 的规定进行选择。DB36/T 14722021 7 表9 各种型号精表处选择原则及应用条件 路面技术状况 公路等级及使用范围 交通荷载等级 精表处型号 PCI90,PWI80,其他满足表5 要求 桥梁 JBC-1E PCI85,其他满足表5 要求 各等级公路、桥梁 轻、中 JBC-2E PCI80,其他满足表5 要求 各等级公路、桥梁 重、特重 JBC-3E PCI90,其他满足表5 要求 二级及以下公路 轻、中 JBC-1F PCI85,其他满足表5 要求 各等级公路 轻、中、重 JBC-2F PCI80,其他满足表5 要求 各等级公路 重、特重、极重 JBC-3F 5.3.2 重载交通、坡度大于5%的路段,宜选择JBC-3F。改性乳化沥青的蒸发残留物软化点宜提高 35。5.4 材料用量设计 5.4.1 单层精表处材料用量设计 5.4.1.1 单层精表处各层材料用量设计应按附录A中的材料用量确定方法确定。5.4.1.2 单层精表处技术指标应满足表10 的规定。表10 单层精表处技术要求 试验项目 技术要求 试验方法 剥落率 5%附录 C 摩擦摆值(BPN)60 JTG 3450 T 0964 JBC-1E 0.40 JBC-2E 0.65 抗滑性能 构造深度 TD(mm)JBC-3E 0.85 JTG 3450 T 0961 5.4.2 双层精表处材料用量设计 5.4.2.1 双层精表处各层材料用量设计应按附录A中的材料用量确定方法确定。5.4.2.2 双层精表处技术指标应满足表11 的规定。DB36/T 14722021 8 表11 双层精表处技术要求 试验项目 技术要求 试验方法 剥落率 5%附录 C 摩擦摆值(BPN)58 JTG 3450 T 0961 JBC-1F 0.50 JBC-2F 0.60 抗滑性能 构造深度 TD(mm)JBC-3F 0.80 JTG 3450 T 0971 6 精表处施工 6.1 一般规定 6.1.1 施工前应按 JTG 5142的要求处治原路面病害,清除标线,并对原路面进行清扫,以达到平整、清洁、干燥、无油污或其它杂质的要求。6.1.2 精表处施工、养护期内宜在气温不低于 15,天气晴朗的条件下进行。不得在下雨天气施工。6.1.3 交通标志标线应符合现行GB 5768 的相关规定。6.1.4 交通控制应遵守现行JTG H30的相关规定。6.2 施工机械 6.2.1 一般规定 6.2.1.1 精表处施工应配备精表处专用车、压路机等设备。6.2.1.2 小规模或局部施工可采用小型专用洒布器喷洒胶结料,人工撒布集料,均匀布料。6.2.2 精表处专用车 6.2.2.1 精表处专用车中应配备油罐、石料仓、计量系统、胶结料喷洒系统、集料撒布装置、在线混合器及操作台等主要部件。6.2.2.2 精表处专用车施工作业时,应能保持时速和洒布量的稳定,在整个洒布宽度范围内均匀布料,且胶结料喷洒量和集料撒布量可调节。6.2.3 压路机 宜选择前钢轮后胶轮的轻型组合式压路机,工作质量 3t5t。在工地现场无合适压路机的情况下,也可选用 9t16t胶轮压路机。6.3 施工要求 6.3.1 大面积施工时,应按单车道进行施工,并以试验路确定的材料用量和工艺参数为依据进行。精表处施工工序如下:施工准备路面清扫精表处施工养护开放交通。6.3.2 施工准备工作包括:a)施工前,应对原材料进行质量检查,合格后方可按要求装入精表处专用车内,待用;DB36/T 14722021 9 b)施工前,应准备好相关施工机具,确认工作状态良好,并对精表处专用车进行计量标定;c)施工前,应对路面车道标线进行铣刨或保护,施划施工导线;d)施工路段应设明显标志控制交通,施工现场应设专人管理交通。6.3.3 单层精表处施工步骤如下:a)第一道:同步喷洒底层胶结料与集料,洒布均匀,无漏洒、缺料现象。在底层胶结料凝胶前,宜采用压路机缓慢、匀速碾压1遍2 遍,碾压速度宜为 2 km/h3km/h;b)第二道:待底层胶结料凝胶后,均匀喷洒表层胶结料。6.3.4 双层精表处施工步骤如下:a)第一道:同步喷洒底层胶结料与下层集料,洒布均匀,无漏洒、缺料现象;b)第二道:待底层胶结料凝胶后,均匀喷洒中层胶结料和上层集料。待中层胶结料破乳后,采用压路机缓慢、匀速碾压2遍4遍,碾压速度宜为2 km/h3km/h;c)第三道:再喷洒表层胶结料。待表层胶结料破乳后,采用压路机碾压 2遍3 遍。6.3.5 根据路幅宽度,调整施工宽度,宽度宜控制在 0.6m4m;应尽量减少纵向接缝数量,搭接宽度不大于 10cm;纵向接缝不宜位于轮迹带区域。6.3.6 精表处碾压结束后,应清除多余的浮动集料。6.3.7 在路面基本成型后,方可开放交通。开放交通前,严禁车辆在已施工好精表处上掉头和急刹车。6.4 铺筑试验段 6.4.1 精表处正式施工前,应按照本规范 5.4的相关要求,确定试验段的材料设计用量及初步的施工工艺。6.4.2 精表处正式施工前应以试验段的材料设计用量及初步施工工艺为基础,选择合适路段铺筑试验段,单车道试验路长度不小于200m。6.4.3 通过试验段的实施,确定材料最佳用量、机械配置及施工工艺参数。7 施工质量控制及验收 7.1 施工前质量控制 7.1.1 各种材料均应在施工前以“批”为单位进行检查。对集料是以同一料源、同时进场的相同规格材料为一批次;对胶结料是指从同一来源、同一出厂批次并运至生产现场的相同规格品种的材料为一批次。7.1.2 胶结料及集料质量检查的项目与频度应符合表12的规定。表12 胶结料及集料质量检查的项目与频度 材料 检查项目 检查频度 一次试验的试样数 环氧复合改性沥青 固体含量、凝胶时间、干燥时间 1 次/批 2 改性乳化沥青 蒸发残留物含量、筛上剩余量(1.18mm)1 次/批 2 集料 水洗法小于0.075mm 颗粒含量、级配 1 次/批 2 DB36/T 14722021 10 7.2 施工过程质量控制 7.2.1 施工过程中材料用量的检测要求应符合表 13的规定。表13 施工过程中材料用量的检测要求 检测项目 质量要求或允许偏差 检查频度 检测方法 胶结料用量/(kg/)最佳值-0.05、+0.1 每日一次总量评定 集料用量/(kg/)最佳值 0.5 每日一次总量评定 每日总用量/施工面积 7.3 质量验收与评定 7.3.1 精表处的交工验收应符合以下规定:a)精表处施工完成后,应及时进行路面质量检查和验收。以每车道公里作为一个检测单元。b)精表处的质量验收标准及允许偏差应符合表 14 的规定。表14 交工验收检验要求 检测项目 质量要求或允许偏差 检查频度 检测方法 外观 表面均匀、平整 随时 目测 横向力系数 SFC60 54 必要时a JTG 3450 T 0965 摩擦摆值,BPN JTG 3450 T 0964 抗滑性能 构造深度 TD,mm 符合表10、表11 要求 JTG 3450 T 0961 渗水系数,mL/min 10 JTG 3450 T 0971 宽度,mm 不小于设计值 3 处/km车道 尺量 黏结强度b,MPa 0.5 或内聚破坏 3 处/试验段 附录 D 注:a业主需要或合同约定现场测试该项目时。注:b本项目为现场测试精表处对原路面的黏结强度指标。双层铺装结构黏结强度测试值低于0.5 MPa,其破坏面位于第一层以上时,应在原位置按附录D的检测方法重复检测一次;检测时,路面温度不宜超过60。DB36/T 14722021 11 A A 附 录 A(规范性)材料用量确定方法 A.1 仪具与材料技术要求 A.1.1 仪器:抗剥落扫刷试验仪、摆式摩擦仪、构造深度仪、渗水试验仪。A.1.2 台秤:量程不大于6 kg,精度10 g。A.1.3 天平:精度1g。A.1.4 试模:如图A.1,钢制,内部尺寸(450 mm1 mm)(100 mm1 mm),外部尺寸(500 mm1 mm)(100 mm1 mm),厚度3 mm0.1 mm。图 A.1 试模示意图 A.2.5 底板:三合板,尺寸(500 mm1 mm)(100 mm1 mm),厚度3mm5mm。A.2.6 其他:烘箱、喷壶、胶轮等。A.2 方法与步骤 A.2.1 单层精表处材料用量确定步骤 A.2.1.1 确定各层材料试验用量的中值 按表A.1分别确定底层胶结料、集料和表层胶结料的中值用量P1、P2和P3。表A.1 单层精表处材料用量范围 项目 JBC-1E JBC-2E JBC-3E 底层胶结料(kg/m2)0.350.5 0.450.65 0.61.0 集料(kg/m2)1.02.0 2.54.0 5.08.0 表层胶结料(kg/m2)0.10.3 0.20.4 0.30.5 A.2.1.2 试验材料用量 取P10.05、P1、P1+0.05作为底层胶结料的三个试验用量,P2作为集料试验用量,P3作为表层胶结料试验用量。A.2.1.3 试件制作 450 500 100 3 俯视图 正视图 DB36/T 14722021 12 A.2.1.3.1 将三合板放在操作平台上,再将试模放在三合板上。A.2.1.3.2 将底层胶结料均匀洒布在三合板上。A.2.1.3.3 即撒布集料,并采用胶轮压实,确保无浮石。A.2.1.3.4 待底层胶结料凝胶后,洒布表层胶结料。A.2.1.3.5 取走模板,将试件放入60 3 的烘箱中烘干至恒重,一般不少于 16 h。A.2.1.3.6 从烘箱中取出试件,冷却至室温。A.2.1.4 进行剥落率、摩擦摆值和构造深度试验。A.2.1.5 材料用量确定 以满足本指南表10要求的最小底层胶结料用量为底层胶结料设计用量,集料用量和表层胶结料用量取试验值作为设计用量。不满足本指南表10要求时,应调整各层材料用量,按A.2.1.3重新试验。A.2.2 双层表处材料用量确定步骤 A.2.2.1 确定各层材料试验用量的中值 按表A.2分别确定底层胶结料、下层集料、中层胶结料、上层集料和表层胶结料的中值用量Q1、Q2、Q3、Q4和Q5。表A.2 双层表处材料用量范围 项目 JBC-1F JBC-2F JBC-3F 底层胶结料(kg/m2)0.30.5 0.350.55 0.40.6 下层集料(kg/m2)2.53.5 3.54.5 4.06.0 中层胶结料(kg/m2)0.20.4 0.250.45 0.30.5 上层集料(kg/m2)2.03.0 2.53.5 3.04.0 表层胶结料(kg/m2)0.10.3 0.20.4 0.30.5 A.2.2.2 试验材料用量 取Q10.05、Q1、Q10.05作为底层胶结料的三个试验用量,Q2作为下层集料试验用量,Q3作为中层胶结料试验用量,Q4作为上层集料试验用量,Q5作为表层胶结料试验用量。A.2.2.3 试件制作 A.2.2.3.1 将三合板放在操作平台上,再将试模放在三合板上。A.2.2.3.2 将底层胶结料均匀洒布在三合板上。A.2.2.3.3 立即撒布下层集料,并采用胶轮压实,确保无浮石。A.2.2.3.4 待底层胶结料凝胶后,洒布中层胶结料、上层集料。中层胶结料破乳后采用胶轮碾压,确保上、下两层集料相互嵌挤,无浮动。A.2.2.3.5 洒布表层胶结料。破乳后采用胶轮碾压3遍以上,确保密实。A.2.2.3.6 取走模板,将试件放入60 3 的烘箱中烘干至恒重,一般不少于16 h。A.2.2.3.7 从烘箱中取出试件,冷却至室温。A.2.2.4 进行剥落率、摩擦摆值和构造深度试验。A.2.2.5 材料用量确定 以满足本指南表11要求的最小底层胶结料用量为底层胶结料设计用量,下层集料用量、中层胶结料用量、上层集料用量、表层胶结料用量取试验值作为设计用量。不满足本指南表11要求时,应调整各层材料用量,按A.2.2.3重新试验。DB36/T 14722021 13 A.2.3 每组试样进行两次平行试验,取其平均值作为试验结果。A.3 试验报告 试验报告至少应包括以下信息:a)识别受试产品所必要的全部细节;b)注明采用本方法;c)测试数据;d)与规定的试验方法的任何差异;e)试验日期。DB36/T 14722021 14 B B 附 录 B(规范性)精表处专用车标定方法 B.1 器具与材料 B.1.1 托盘:长45cm、宽35cm,高 1cm3cm金属托盘。B.1.2 天平或台秤:感量不大于称量的 0.1%。B.1.3 直尺精度 1mm。B.1.4 试验筛、盘子、铲子、毛刷等。B.1.5 其他仪器和材料:满足公路工程沥青及沥青混合料试验规程(JTG E20)中 T 0722的相关要求。B.2 试验方法 B.2.1 测量托盘的面积(A)和质量(m1)。B.2.2 胶结料洒布量测定:将托盘平行于精表处作业方向放置于旧路面上,开启胶结料洒布装置,关闭集料撒布装置,待精表处专用车通过后立即小心取出托盘,称量托盘和胶结料总质量(m2)。B.2.3 集料洒布量测定:将托盘平行于精表处作业方向放置于旧路面上,开启集料撒布装置,关闭胶结料洒布装置,待精表处专用车通过后立即小心取出托盘,称量托盘和集料总质量(m3)。B.2.4 一组试样个数一般不少于3个。当一组测定值中某个测定值与平均值之差大于标准差的k倍时,该测定值应予舍弃,并以其余测定值的平均值作为试验结果。当试验数目为3、4、5、6个时,k值分别为1.15、1.46、1.67、1.82。B.3 计算 B.3.1 胶结料洒布量 按式(B.1)计算:Am mPa1 2(B.1)式中:Pa胶结料洒布量,单位为千克每平方米(kg/);m1托盘质量,单位为千克(kg);m2托盘和胶结料质量,单位为千克(kg);A托盘面积,单位为平方米();注:计算结果保留到小数点后两位。B.3.2 集料撒布量 按式(B.2)计算:Am mP1 3b(B.2)DB36/T 14722021 15 式中:Pb集料撒布量,单位为千克每平方米(kg/);m1托盘质量,单位为千克(kg);m3托盘和集料质量,单位为千克(kg);A托盘面积,单位为平方米()。注:计算结果保留到小数点后一位。B.4 试验报告 试验报告至少应包括以下信息:a)识别受试产品所必要的全部细节;b)注明采用本方法;c)测试数据;d)与规定的试验方法的任何差异;e)试验日期。DB36/T 14722021 16 C C 附 录 C(规范性)剥落率试验方法 C.1 仪具与材料技术要求 C.1.1 仪器:抗剥落扫刷试验仪、摆式摩擦仪、构造深度仪、渗水试验仪。C.1.2 台秤:量程不大于6 kg,精度10 g。C.1.3 天平:精度1g。C.1.4 试模:如图A.1,钢制,内部尺寸(450 mm1 mm)(100 mm1 mm),外部尺寸(500 mm1 mm)(100 mm1 mm),厚度3 mm0.1 mm。C.1.5 底板:三合板,尺寸(500 mm1 mm)(100 mm1 mm),厚度35mm。C.1.6 其他:烘箱、喷壶、胶轮等。C.2 方法与步骤 C.2.1 按照附录A.2.1和A.2.2的方法制作好试件,冷却至室温,进行抗剥落扫刷试验。C.2.2 扫刷前称取精表处与模板试件的总质量(ma),扫刷试验后称取精表处与模板试件的总质量(mb)。C.2.3 一组试样个数一般不少于3个。当一组测定值中某个测定值与平均值之差大于标准差的k倍时,该测定值应予舍弃,并以其余测定值的平均值作为试验结果。当试验数目为3、4、5、6个时,k值分别为1.15、1.46、1.67、1.82。C.3 计算 精表处的剥落率按式(C.1)计算:abmm mPa(C.1)式中:P精表处的剥落率(%);ma扫刷前的试件质量(kg);mb扫刷后的试件质量(kg)。注:计算结果保留到小数点后两位。C.4 试验报告 试验报告至少应包括以下信息:a)识别受试产品所必要的全部细节;b)注明采用本方法;c)测试数据;d)与规定的试验方法的任何差异;DB36/T 14722021 17 e)试验日期。DB36/T 14722021 18 附 录 D(规范性)现场黏结强度试验方法 D.1 仪具与材料技术要求 D.1.1 拉拔仪:能按照规定拉伸速度拉伸试件,且拉伸时无明显振动和偏心的拉拔仪均可使用。D.1.2 拉头:采用不锈钢或黄铜制作,能直接连接拉拔仪,其尺寸可根据设备要求或测试要求选择。可采用50mm或100mm的拉头,并在报告中注明。D.1.3 其他仪器和材料:硬毛刷、切割机、环氧胶等。D.2 试验方法与步骤 D.2.1 路面试验时,宜选择施工超过3d的精表处路段进行测试。测试位置宜选择在离路边缘500mm1500mm范围内;用硬毛刷将精表处表面清扫干净,即可进行试验。D.1.2 按图D.1的要求,将拉头底部涂布一层环氧胶,并粘附在需测试的精表处顶面,待环氧胶完全固化后,用切割机沿拉头边沿小心切割,深度控制在10mm20mm。标引序号说明:1原沥青路面 2精表处 3环氧胶 4拉头 5拉拔仪施加的拉拔力 图 D.1 黏结强度测试示意图 D.1.3 测试现场路面试验温度,并记录。D.1.4 开动拉拔仪进行拉拔试验,黏结强度的拉伸速率采用10 mm/min。D.1.5 试件拉断时,读取拉拔力数值,并注意观察断裂面情况。D.1.6 现场试验不得少于3个。当同一批试件中某个测定值超过平均值的20%时,该测定值应予以舍弃,并以其余测定值的平均值作为试验结果。试验后应仔细观察断裂面产生的位置,并详细记录,在报告中注明。注:断裂面产生的位置即为破坏界面的结构层位及其所处的位置,通常包含以下几个方面:破坏面可能出现在拉头与环氧胶层间、环氧胶与精表处层间、精表处与原路面层间、原路面沥青混合料内部等DB36/T 14722021 19 部位。拉头与环氧胶层间、环氧胶与精表处层间、原路面沥青混合料内部断裂,为内聚破坏,应视为黏结强度大于测试值。若破坏面出现在精表处与原路面层间,应描述精表处被拉脱的面积占整个试验面积的百分比。D.3 计算 按式(D.1)计算黏结强度。SF(D.1)式中:试件的黏结强度,单位为兆帕(MPa);F试件破坏时的最大荷载,单位为牛(N);S拉头底面面积,单位为平方毫米(mm2)。注:计算结果保留到小数点后一位。D.4 试验报告 试验报告至少应包括以下信息:a)识别受试产品所必要的全部细节;b)注明采用本方法;c)试验位置;d)采用拉拔仪的拉头规格;e)黏结强度测试数据;f)断面产生的位置;g)与规定的试验方法的任何差异;h)试验日期。_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copyright@ 2017-2022 报告吧 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7002310号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宁B2-20200018  | 宁公网安备640106020006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