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ICS 65.020.20 CCS B 39 35 福建省地方标准 DB35/T 19822021 山药浅槽栽培技术规程 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shallow slot directional cultivation of yam 2021-06-21发布 2021-09-21实施福建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布DB35/T 19822021 I 目次 前言.II 1 范围.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1 3 术语和定义.1 4 产地环境.2 5 种源、种薯选择与种薯处理.2 6 种植.3 7 田间管理.4 8 采收.5 9 分级、包装、贮藏和运输.6 10 生产记录档案.6 附录 A(规范性)山药主要病虫害防治方法.7 附录 B(规范性)生产记录表.8 DB35/T 19822021 II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本文件由福建省农业农村厅提出并归口。本文件起草单位:福建省农业科学院农业生物资源研究所、漳州何氏农业开发有限公司、福建省食用菌技术推广总站、福建省农业农村厅、福建省绿色食品发展中心、云霄县矾山果蔬专业合作社。本文件主要起草人:陈菁瑛、刘保财、张武君、赵云青、黄颖桢、何银河、陈天佑、李昕霖、王家琪、陈濠、何冬吟、何坤华。DB35/T 19822021 1 山药浅槽栽培技术规程 1 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山药浅槽栽培的产地环境、种源选择与种薯处理、种植、田间管理、采收、分级、包装、贮藏和运输、生产记录档案。本文件适用于山药浅槽栽培。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 2763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农药最大残留限量 GB 3095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GB 5084 农田灌溉水质标准 GB/T 8321(所有部分)农药合理使用准则 GB 156182018 土壤环境质量 农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试行)NY/T 496 肥料合理使用准则 通则 NY/T 1065 山药等级规格 NY/T 1276 农药安全使用规范 总则 NY/T 35692020 山药、芋头储藏保鲜技术规程 NY/T 50102016 无公害农产品 种植业产地环境条件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 山药 yam 薯蓣科(Dioscoreaceae)薯蓣属(Dioscorea)多个种的统称,为一年或多年生缠绕性藤本植物。注:山药又称淮山药、薯药、薯蓣、土薯等。3.2 种薯 yam seed 用作繁殖材料的山药块茎、零余子。3.3 山药栽子 yam plant 山药块茎近藤蔓端(块茎颈部)具潜伏芽的一段繁殖材料。注:山药栽子又称龙头。3.4 山药段子 yam piece 山药块茎中上部分按一定长度或重量分切成段的繁殖材料。DB35/T 19822021 2 3.5 零余子 yam bulbil 山药茎蔓叶腋间着生的珠芽。注:零余子又称为地上块茎。3.6 浅槽 shallow trough 横切面为 U 形或半圆形,长 80 cm100 cm、宽 6 cm8 cm、深 4 cm,槽底部带孔、底端封闭,防山药先端向下生长的槽型聚丙烯制品。注:浅槽又名定向槽、U形槽。3.7 浅槽栽培 shallow trough cultivation 利用浅槽、塑料片、编织物等安全的硬质材料,引导山药块茎改变垂直向下生长为靠近垄面土层按一定斜度定向生长的种植方法。4 产地环境 产地选择 4.1 应符合NY/T 50102016的规定。产地条件 4.2 排水良好、地下水位低(60 cm以下)、砾石含量少的旱地、坡地、丘陵山地。空气、土壤和灌溉水应分别符合GB 3095、GB 156182018、GB 5084的规定。5 种源、种薯选择与种薯处理 种源选择 5.1 选用长柱型、适应性强、优质、高产、高抗的优良品种,或地方特色品种。种薯选择 5.2 5.2.1 种薯种类 山药栽子、山药段子和零余子均可作为种薯。5.2.2 山药栽子的选择 选择颈短、粗壮、无分枝、无病虫、无损伤的山药栽子。5.2.3 山药段子的选择 选择挺直、须根多、无病虫、无损伤、发芽势旺的中上部山药块茎。5.2.4 零余子的选择 选择粒大饱满、颜色较深、外表无伤、无病虫害、粒径大于2.5 cm、单体质量大于3 g的零余子。DB35/T 19822021 3 种薯处理 5.3 5.3.1 分切 晴天用刀片或竹片将山药块茎分截成山药栽子和山药段子,山药栽子长度为7 cm12 cm,山药段子4 cm6 cm,直径超过5 cm的山药段子可从中心平均纵剖成带表皮的24小块。山药栽子、山药段子和小块以不小于65 g为宜,每分切一条块茎后,竹片或刀片应用75%乙醇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800倍液等药剂浸泡3 min5 min,避免交叉感染。5.3.2 消毒 将整根种薯用48 50 的温水浸种30 min,进行热处理消毒。切好的种薯用40%咪鲜胺水乳剂1 000倍液浸种5 min10 min,每浸250 kg种薯后,更换一次药剂,浸泡后捞出晾干,并在切口处沾满草木灰或生石灰。气温较低时应及时收藏。5.3.3 晒种 种植前将消毒好的薯块均匀摊开置于太阳下晾晒1 h2 h。5.3.4 拌种 每50 kg种薯用钙镁磷肥15 kg20 kg拌种。5.3.5 催芽 3月中下旬气温较低的地区,将消毒处理过的种薯平铺于小拱棚内,盖上3 cm5 cm细沙或细土进行催芽。零余子应用湿润细沙于25 催芽10 d15 d。约75%种薯、零余子露出芽眼时即可播种。6 种植 整地埋槽 6.1 6.1.1 整地起垄 冬至前后深耕晒土。用拖拉机或旋耕起垄机起垄开沟,垄高30 cm50 cm。依地形安排单行或双行种植,单行种植的垄宽约1.3 m,双行种植垄宽约2.5 m。同时做好田间排水沟。6.1.2 挖沟埋槽 根据山药物种类型的块茎长短特性选择浅槽的长度和粗细,按株距20 cm30 cm斜向下挖槽沟,沟长约100 cm,沟顶部深约5 cm,沟底部深约20 cm40 cm,槽沟宽约15 cm,槽沟面与垄底水平面成1020夹角,顺着槽沟方向放置浅槽。填充槽料 6.2 顺槽在其底部撒施5 cm10 cm厚的填充料。填充料选用腐熟的木糠、菌渣、蔗渣或谷壳糠等松软物一种或几种充分混合。基肥和种肥施用 6.3 按照NY/T 496施用肥料。DB35/T 19822021 4 在埋放的浅槽槽顶周围约10 cm半径范围内撒施基肥,以腐熟农家肥、有机肥为主,混合磷肥和复合肥。根据土壤养分丰缺情况,无害化处理的农家肥或商品有机肥3 000 kg/hm23 750 kg/hm2、尿素100 kg/hm2150 kg/hm2、硫酸钾型复合肥350 kg/hm2450 kg/hm2(N:P2O5:K2O为15:15:15)和过磷酸钙350 kg/hm2450 kg/hm2。在槽顶内侧撒施复混肥作种肥,再覆盖2 cm3 cm细土。种肥可以是腐熟农家肥或商品有机肥6 000 kg/hm27 500 kg/hm2,磷酸二铵300 kg/hm2450 kg/hm2(P2O5含量为53.75%,N含量21.71%),45%复合肥300 kg/hm2450 kg/hm2(N:P2O5K2O为15:15:15)。施放基肥、种肥和填充料后,顺势将槽底及其周围多余碎土拨向槽面覆盖,使垄面与垄底水平面形成1020夹角坡度。播栽 6.4 6.4.1 适时播栽 春季日平均气温稳定达10 及以上时,选择晴天或阴天播栽。6.4.2 播栽种薯 将经过消毒或催芽等处理的山药种薯播于盖好细土的槽内,离槽顶5 cm7 cm,种薯块与浅槽平行摆放,然后在种薯上覆盖细土10 cm20 cm。6.4.3 垄面覆盖 种薯播栽后及时在垄面上覆盖地膜或干燥的芒萁、芦苇等无草籽的杂草,再用土块压紧。7 田间管理 定苗引蔓 7.1 7.1.1 定苗补苗 出苗后定期检查,发现缺蔸及时补种。7.1.2 整枝引蔓 根据当地气候条件和地形地貌选择是否搭架。受台风影响较大的沿海地区不搭或搭低于100 cm的架子;内陆地区搭“人”字形架或篱笆架,高约200 cm。当苗高20 cm30 cm时进行整枝,及时从基部摘除弱小蔓,单株选留壮蔓12条,并将藤蔓牵引上架;没有搭架的引蔓沿垄面生长,减少互相缠绕。水分管理 7.2 种植前浇一次底墒水,种植后视墒情浇水,全生育期保持土壤湿润而不积水,收获前10 d停止浇水。追肥 7.3 薯块伸长生长期追肥一次,撒施复合肥150 kg/hm2225 kg/hm2。块茎膨大期根据植株长势适时追肥一次,用量为复合肥300 kg/hm2375 kg/hm2,撒施后及时覆土。苗势弱的可叶面喷施0.2%0.5%磷酸二氢钾。DB35/T 19822021 5 病虫害防治 7.4 7.4.1 主要病虫害 7.4.1.1 主要病害 根腐病、炭疽病、根结线虫病。7.4.1.2 主要虫害 蛞蝓、金龟子幼虫、蝼蛄、斜纹夜蛾等。7.4.2 防治原则 遵循“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坚持“以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为主,化学防治为辅”的治理原则,将各类病虫害控制在经济阈值以下。7.4.3 防治方法 7.4.3.1 农业防治 选用抗病品种和无病种薯;采用水旱轮作;做好种薯消毒;及时清除病株及采后病残体;实施田间防疫、控制大田发病中心;注意清沟排涝,防止田间积水;均衡施肥、不偏施氮肥。7.4.3.2 物理防治 人工捕杀,杀虫灯、黄板、蓝板等诱杀。7.4.3.3 化学防治 按照GB/T 8321(所有部分)、NY/T 1276的规定施用农药。禁限用农药按农业农村部相关公告规定执行,其它农药限量按照GB 2763的规定执行。化学防治方法按照附录A。8 采收 采收期 8.1 山药植株地上部茎叶老化变黄、块茎膨大充实后即可陆续采挖。采收方法 8.2 宜在晴天采收。采挖时切忌站在垄面上,割断茎蔓,顺着浅生槽斜面方向小心扒开垄面土层露出薯块,握住薯块上端轻轻拉出山药,就地晾晒至表皮干爽。浅槽回收 8.3 山药块茎采收后,顺势拉出浅槽,同方向摆放于畦面,待浅槽表面泥土发白时轻松抖落泥土,集中收拢浅槽运回仓库存放。DB35/T 19822021 6 9 分级、包装、贮藏和运输 分级和包装 9.1 按照NY/T 1065的规定实施。贮藏 9.2 9.2.1 室内贮藏 按照NY/T 35692020的规定实施。9.2.2 大田就地贮藏 初霜前晴好天气,割断藤蔓晾晒至干枯覆盖于垄面,或者选用地膜覆盖垄面,并在地膜边缘盖土保持地膜四周严实,保持垄沟排水通畅。运输 9.3 运输工具应清洁卫生、干燥、无异味、无污染。不应与有毒、有异味、有污染的物品混装混运,运输途中应防雨、防冻、防晒,保持通风散热。10 生产记录档案 生产档案 10.1 生产单位应完整、真实、全程记录栽培管理,包括栽培地位置、面积、种薯来源、种植、采收、贮藏、销售等各项作业的过程,档案保存至销售后2年。生产记录表 10.2 生产记录表格式按照附录B。DB35/T 19822021 7 附录A(规范性)山药主要病虫害防治方法 山药主要病虫害防治方法按照表A.1。表A.1 山药主要病虫害防治方法 防治对象 农药名称及含量 稀释倍数和使用方法 安全间隔期(d)根腐病 枯草芽孢杆菌(10亿芽孢/克)灌根:300400倍液;穴施:2克/株3克/株,2 g/m23 g/m2浇灌 7 炭疽病 咪鲜胺(45%、40%)45%的35毫升/亩50毫升/亩,喷雾 40%的40毫升/亩60毫升/亩,喷雾 7 16%二氰吡唑酯 133克/亩167克/亩,喷雾 35 根结线虫病 阿维菌素(1%、2.5%、5%)1%的2 250克/亩2 500克/亩,穴施 2.5%的500克/亩700克/亩,穴施 5%的350克/亩450克/亩,灌根 7 DB35/T 19822021 8 附录B(规范性)生产记录表 山药生产记录表按照表B.1。表B.1 生产记录表 企业名称 基地位置 起始时间 种植规模 施肥 肥料名称 施肥数量 施肥方式 施肥日期 农药 农药名称 用药数量 用药方式 用药日期 其他农事活动 农事活动 活动内容 活动日期 收货 收货数量 收货日期 包装 工序名称 包装用材料 数量 草籽日期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