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道清水廊道构建和生态保障技术导则DB32/T 4078-2021.pdf

返回 相关 举报
河道清水廊道构建和生态保障技术导则DB32/T 4078-2021.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河道清水廊道构建和生态保障技术导则DB32/T 4078-2021.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河道清水廊道构建和生态保障技术导则DB32/T 4078-2021.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河道清水廊道构建和生态保障技术导则DB32/T 4078-2021.pdf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河道清水廊道构建和生态保障技术导则DB32/T 4078-2021.pdf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ICS 93.160 CCS P 56 32 江苏省地方标准 DB32/T 4078 2021 河道清水 廊道构建 和生态保 障技术导 则 Technical guidelines for construction of clear water corridor and ecological safeguard 报批 2021-09-03 发布 2021-10-03 实施 发 布 DB32/T 4078 2021 I 目 次 前 言.II 1 范围.1 2 规范 性引 用文 件.1 3 术语 和定 义.1 4 总体 要求.2 5 河道 清水 廊道 构建 技术.2 6 河道 生态 保障 技术.4 7 河道 水质 改善 和生 态修 复效果 评估.6 8 长效 管理.6 参考文 献.8 DB32/T 4078 2021 II 前 言 本文件 按照GB/T 1.1 2020 标 准化 工作 导则 第1 部 分:标准 化文件 的结 构和 起草规 则 的规 定起草。请注意 本文 件的 某些 内容 可能涉 及专 利。本文 件的 发布机 构不 承担 识别 专利 的责任。本文件 由 江 苏省 生态 环境 厅 提出 并归 口。本文件 起草 单位:南 京大 学。本文件 主要起 草人:高燕、杨柳 燕、钱 新、花铭、范子武、谢忱、丁 瑞、孔 宇、葛 宇翔、张毅 敏、高月香、徐 可、占艺 轩。DB32/T 4078 2021 1 河 道清水 廊道构建 和生态 保障技术 导则 1 范围 本文件 规定 了 河 道清 水廊 道构建 和生 态保 障技 术 的 总体要求、河道 清水 廊道 构建技术、河道 生 态 保障技术、河 道水 质改 善和 生态修 复效 果评 估 及 长效 管理。本文件 适用 于 江 苏省 行政 区域内 河道 治理 和水 质改 善。2 规范 性引 用文 件 下列文 件中 的内 容通 过文 中的规 范性 引用 而构 成本 文件必 不可 少的 条款。其 中,注日 期的 引用 文件,仅该日 期对 应的 版本 适用 于本文 件;不注 日期 的引 用文件,其 最新 版本(包 括所有 的修 改单)适 用 于 本文件。GB 3838 地表 水环 境质 量 标准 GB 15618 土 壤环 境质 量 农用地 土壤 污染 风险 管控 标准(试行)GB/T 50138 水 位观 察标 准 GB 50139 内河 通航 标准 GB 50179 河流 流量 测验 规范 GB 50707 河道 整治 设计 规范 GJ/T 340 绿化 种植 土壤 HJ/T 245 环境 保护 产品 技术要 求 悬挂 式填 料 HJ 2005 人工 湿地 污水 处 理工程 技术 规范 HJ 2009 生物 接触 氧化 法 污水处 理工 程技 术规 范 SL/T 793 河湖 健康 评估 技术导 则 DB32/T 3258 河湖 生态 疏 浚工程 施工 技术 规范 DB32/T 3405 生态 修复 型 人工湿 地中 植物 配置 技术 规程 DB32/T 3674 生态 河湖 状 况评价 规范 3 术语 和定 义 下列术 语和 定义 适用 于本 文件。3.1 清水廊 道 clear water corridor 满足河 道基 本功 能需 求,水质优 良,坡岸 整洁 且景 观优美 的河 道(河段)。3.2 生态保 障 ecological safeguard 采用生 态学 方法 净化 河道 水体,保障 河道 水环 境质 量,维护 水 体生 物多 样性。3.3 生态护 岸 ecological embankment DB32/T 4078 2021 2 利用植 物或 者植 物土 木工 程相结 合,对 河流、湖泊 等 水体岸 边带 进行 防护 的一 种河道 护坡 形式,具有防止 河岸 塌方、维持 岸 边生物 群落 自然 生长、沟 通地表 地下 水联 系、增 强 河道自 净能 力的 功能 和自 然景观效 果。3.4 生态疏 浚ecological dredging 采用环 保型 的施 工机 械设 备,去除 河湖 底泥 表层 被 污染的 淤泥,并控 制施 工 过程中 污染 物扩 散,以减轻河 湖内 源污 染负 荷的 施工技 术方 法。3.5 先锋物 种 pioneer species 一个生 态群 落的 演替 早期 阶段 或 演替 中期 阶段 的物 种。对 于一 个受 到破 坏、丧 失原有 动植 物群 落 的环境,较早 出现 且相 对容 易生存 的物 种。3.6 生态浮 床 ecological floating bed 利用可 漂浮 材料 为载 体,将大型 水生 植物 或陆 生植 物栽植 到富 营养 化水 域中,利 用生 态学 原理,降解水中COD 和氮 磷的 人工 生 态系统。3.7 生物栅 biological grid 利用支 撑载体 固定 各种不 同形式 填料,浸没 于水体,为水 生植物 固着 和微生 物生长 提供附 着基 质,通过水 生动 植物、微 生物 的化学、物 理和 生物 作用 去除污 染物,实 现 水 体原 位 生态 修复。4 总体 要求 4.1 以 有效 截断 河道 的 外 源污染 为前 提。对于 难以 彻底截 断的 外源 污染,采 取生态 治理 措施 进行强化治理。4.2 根 据河 道污 染和 水生 态系统 受损 程度,在 不同 的阶段,采 用与 水质 和水 生态相 适应 的清水廊道构建技术和 河道 生态 保障 技术,兼顾 河道 水质 改善 和生 物多样 性提 升,助力 河道 生态系 统的 健康 发展。4.3 清 水廊 道构 建和 生态 保障措施 应 满足 河道 防洪、排 涝、引 排水 和通 航等 基 本功能,保障 河道 生态 流量和生 态水 位需求,以水 资源保 障、供水 安全、河 道通畅、水 质提 升、生 境 改善、生物 多样 性保 护 和 景观优美 为目 标。4.4 清 水廊 道构 建和 生态 保障措施 应 遵守 生态 红线 管理、自 然保 护区 管理、河 道岸线 管理、断面 水质 管理和 生 态环 境监 测设 施保 护 的相 关规 定。5 河道 清水 廊道 构建 技术 5.1 河 床形 态塑形 技术 5.1.1 河道 河床 形态 塑形 应优先 考虑 维持 河道 的原 始形态 与中 线,在 平 面及 纵、横 截面 上进 行 生 态 化 设计及改 造,在 不影 响河道 过流行 洪及通 航的 前提下,可设 置 浅滩 和深 潭 等深 浅交替 的区域,产 生急 流、缓流等 多种 水流 条件,形 成多样 化的 生境。5.1.2 在保 障河 道防 洪、排涝、引排 水 及 通航 等基 本功能 的前 提下,浅 滩和 深潭 可 结合 小型 结 构 物、河床抛石 等进 行。小 型结 构 物包括 导流 装置 和生 态丁 坝 等,以 潜流 丁坝 为主;抛 石可根 据河 道形 态呈 斑块状分散,不 宜过 分集 中,抛石区 面积 不超 过河 底面 积的 1%3%。具 体要 求按照 GB 50707 执行。5.1.3 河道 岸线 宜满 足河 道的天 然走 势,平面 及 截 面形态 宜多 样化。DB32/T 4078 2021 3 5.2 生 态护 岸技 术 5.2.1 生态 护岸 应顺 应河 道的自 然岸 坡截 面形 态,满足河 道基 本功 能以 及河 坝防冲 和稳 定安 全 的 要求。通航河 道生 态护 岸工 程的 设计要 求、稳定 计算、结 构形式 等,应满 足GB 50139 的 要求。5.2.2 生态 护岸 宜选 用的 形式有 植物 护岸、植被 加筋 护岸、土 工网 复合 植被 护岸、网笼或 笼石 生态 护 岸、混凝土 砌块 生态 护岸 和铰 接式护 坡 等 形式。5.2.3 生态 护岸 宜选 择的 材料有 块石、生 态混 凝土、植草 砌块、石 笼、土工 合成材 料等。应减少混凝土和浆砌 块石 等硬 质材 料的 使用,新型 及未 列入 上述 护 岸材料 的其 他生 态护 岸材 料,在 满足 相关 规范 要求、保障护 岸安 全稳 定和 维持 河道生 境连 续性 的前 提下,成功 示范 推广 后,方可 规模化 应用。5.2.4 在保 证 生 态护 岸 结 构稳定 的前 提下,长 期处 于 淹水的 坡脚 可设 置人 工 鱼 类巢穴,材 料宜 为棕 榈皮、生麻丝 及聚 酯纤 维等 散开 后面积 大,便于 鱼卵 黏附 的人工 和天 然材 料,或是 铺设人 工鱼 巢砖。5.2.5 直立 式挡 墙护 岸生 态化改 造,可 根据 挡墙 高 度、水位 高低 设置 种植 槽,在 种植 槽内 种植 水生 高等植物、小 灌木 及藤 本类 植被。在不影 响护 岸结 构安 全的 前提下,可在 直立 挡墙 顶悬 挂长条 形生 态 种 植 袋。5.2.6 斜坡 式护 坡生 态化 改造,在原 有基 础上 采用 框格边坡 生 态种 植袋、耕 植土或 草皮 等进 行 护 面 结 构改造。5.3 底 泥生 态疏 浚技 术 5.3.1 对于 内源 污染 负荷 较重的 河道,可 实施 河道 底泥生 态疏 浚,河道 底泥 生态疏 浚的 基本 流 程 包 括 底泥详细 勘察、分 层测 试、科学评 估、泥量 测定、清 淤方式 选择、底 泥出 路确 定和底 泥处 理技 术选 择、堆场余水 处理 等,具体 要求 和规定 可按照 DB32/T 3258 执行。5.3.2 底泥 生 态 疏浚 分干 河疏浚 和带 水疏 浚,对于 长度比 较短 且宽 度比 较窄 的河道,在 有条 件 的 区 域 可采用干 河疏 浚,对于 无法 采用干 河疏 浚的 河道,采 用带水 疏浚。5.3.3 河道 底泥 生态 疏浚 的深度 应根 据底 泥污 染程 度、通 航需 求、引排水 及 水生 高等 植物 恢复 所需 要 的水深等 确定。5.3.4 宜选 择冬 初至 春末 河道水 位较 低时 进行 生态 疏浚。5.3.5 在生 态疏浚 施工 过 程中应 防止 底泥 扰动 和扩 散,减轻 水体 二次 污染,降 低水体 浊度;同时 降低 施工机械 的噪 音,不干 扰居 民 的正常 生产 生 活。5.3.6 疏浚 底泥 回用 农田 应符合 GB 15618 的 规定;疏浚底 泥回 用林 田 应 符合 GJ/T 340 的规 定。5.3.7 疏浚 底泥 经自 然干 化 或原 位压 滤脱 水 后,如 果底泥 中重 金属 污染 较重,可 通过 添加 固化、稳定 化材料对 底泥 进行 改良。若 满足相 关建 材行 业标 准,可用于 道路 填料、建 筑用 材等进 行资 源化 利用。5.4 污 染底 泥原 位处 理技术 5.4.1 原位 掩蔽。对 于急 需治理、人 为扰 动少、浮 泥较少 且水 动力 强度 较弱 的河道,可 采用 覆 盖 物 原 位掩蔽的 方法进 行治 理。根据 底泥 受污染 情况 选择合 适的覆 盖 物,常用 的覆盖 物包括 未污染 的底 泥、沙、砾石、钙质 膨润 土、人工 沸石和 其它 人工 合成 材料。覆盖 层要 求均 匀,对底泥 干扰 小,覆盖 物 材 料 应 不改变水 体的 理化 性质。5.4.2 原位 转化/固化。适 用于难 以进行 生态 疏浚的 污染负 荷较大 且污 染物种 类比较 清楚的 河道 底泥 的应急处 置。河道 底泥 受难 降解有 机物、磷、重 金属 污染 且 氧化 还原 电位 较低 时,可 通过 在已 污 染 底 泥 表面加入 化学 物质,促进 底 泥中污 染物 转化(无 害化)或固 化。常用 的转 化或 固化的 物质 包括 零价铁、生物质炭 和氧 化钙 等。5.4.3 原位 微生 物修 复。适用于 面积 较大、底 泥 有 机污染 物 污 染程 度较 高的 河道。采用 筛选 驯 化、固 定化土著 微生 物 降 低底 泥中 有机污 染物 含量。原 位微 生物修 复分 为工 程修 复和 自然修 复,修复 时 宜 尽量激活土著 微生 物的 活性。DB32/T 4078 2021 4 5.5 河 道基 底适 生性 改良 技术 5.5.1 河道 基底 适生 性改 良技术 包括 结构 适宜 性改 良技术 和生 态适 宜性 改良 技术,适用 于 河 道基 底 硬质或不利 于水 生高 等植 物生 长的 河 道基 底改造。5.5.2 结构 适宜 性改 良技 术 可改善 河道 基底 物 理结 构适宜 性,主要 有翻 耕、疏 浚高污 染底 泥或 添加 土 壤等方法。5.5.3 生态 适宜 性改 良技 术主要 利用 底泥 改良 剂 改 善河道 基底 的生 境条 件,底 泥改良 剂主 要 有 生物 质 炭、膨润土、粘 土和 秸秆 等,使用方 法包 括底 泥覆 盖或 是 与底 泥混 合。5.6 河道 畅 流活 水技 术 5.6.1 畅流 活水 技术 适用 于流动 性缓 慢、换水 周期 长 的河 道。5.6.2 对于 流动 性弱 的水 系,一 般可 通过 闸、泵、堰 等工程 措施 营造 水位 差,精 准控制 河道 水位 和流 量,促进水 体有 序流 动。5.6.3 对于 断头 浜型 河道,以连 通为 主,如 果 没有 条件连 通,可采 用管 道动 力输水 到断 头浜 顶 端,促 进断头浜 水体 流动。5.6.4 对于 水源条 件较 差 的河道,宜采 取人 工湿地、一体 化处理 装置、高压 灭藻设 备等方 法对 高含沙、高藻水 进行 处理 后作 为清 洁水源。5.6.5 对于 缺水 型地 区,宜采用 满足 水质 要求 的城市 再生 水、雨洪 水 等 作为 水源水。5.6.6 对于 强感 潮地 区河 道,宜 充分 利用 潮动 力,采用趁 潮引 水。6 河道 生态 保障 技术 6.1 曝 气增 氧技 术 6.1.1 曝气 增氧 技术 适用 于 溶解 氧不 足、水体 流动 较缓且 水质 较差 的河 道。6.1.2 曝气 增氧 设备 的 选 择应遵 循节 约能 源、组 成 简单、安 装及 运维 便利 等 原则,根 据河 道水 质改 善 的要求、河道 特征、河段 功 能要求 和污 染源 特性 等因 素,选择 喷 水式 曝气、鼓 风曝气、射 流曝 气、推 流 曝气、潜 流曝 气 和 跌水 曝气 等形式。6.1.3 无通 航要 求的 城镇 河道宜 采用 鼓风 曝气、射 流曝气 和推 流曝 气等,有 景观要 求的 河道 宜采用喷水式曝气 和跌 水曝 气,有通 航需求 的河 道不 宜设 置曝 气增氧 设置。6.1.4 不宜 过度 曝气,紧 急情况 下局 部河 段 增 氧宜 采用移 动式 曝气 增氧 设备。6.2 生 态浮 床技 术 6.2.1 生态 浮床 技术 适用 于硬质 驳岸 或无 外源 来水 河道。宜 根 据河 道水 体污 染程度、常 水位 及 河道 截 面状况布 置生 态浮 床,对通 航、行 洪要 求高 的河 道,不 宜设 置生 态浮 床。6.2.2 生态 浮床的 框体 可 采用 HDPE、抗氧 化塑料、竹子和 木头等 材料。浮床 的床体 一般采 用 聚 酯纤维材料或 陶粒、蛭 石、珍珠 岩等无 机材 料,也可 用渔 网。浮 床的 基质 宜为 海绵、椰 壳 纤维 和陶粒等轻质多孔填料。6.2.3 岸边 生态 浮床 宜采用 绳索 牵引 的方 式进 行固 定,浅 水处 生态 浮床 宜用 钢管桩 固定;深水处生态浮床宜采 用重 物抛 锚 方 式固 定。6.2.4 生态 浮床 覆盖 率以 水面 的 20%30%为 宜。6.2.5 宜根 据水 质条 件选 择根系 发达、繁 殖能 力强 且具有 较强 净化 功能 的挺 水植物 作为 浮床 植物,宜 优先选择 土著 种,可根 据 DB32/T 3405 进行 选择。6.3 生 物栅 技术 DB32/T 4078 2021 5 6.3.1 生物 栅技术 适 用于 水质改 善型 河道 污染 物的 削减,可与 曝气 增 氧 技术 联用。6.3.2 生物 栅的 填料 应具 备对微 生物 无毒 害、易挂 膜、质 量轻、强 度高、材 质抗老 化、比表 面 积 大 和 不宜结垢、亲 水性 强等 特性;生物 填料 以固 定式 填料 为 主,符合 HJ/T 245 的 规 定。6.3.3 根据 河道 氮磷、COD 削 减的 容积 负荷 和水 力 负荷等 参数,设 计生 物栅 的填料 填充 率。6.3.4 对无 行洪 和通 航 要 求的河 道,宜 在河 道水 体 中直接 安装 生物 栅;对 有 行洪 和 通航 要求 的河 道,宜设置旁 路生 物栅。6.4 仿生 水 草技 术 6.4.1 仿生 水草 技术 适用 于水质 改善 型河 道污 染物 的削减,宜 与曝 气增 氧技 术联用。6.4.2 仿生 水草 一般 选择 聚乙烯 网等 多孔 高分 子耐 污材料,为藻 类着 生提供 载体,可 采用 HJ 2009 附录A 生物 膜填 料。6.4.3 仿生 水草 的布 置方 式分漂 浮式 和沉 水式。漂 浮式布 置方 式需 在仿生 水 草顶端 安装 浮子,下 部 用 石块等重 物固 定;沉水 式布 置方式 可将 仿生 水草 下部 直接固 定在 河道 水位 以下 的设施 上。6.5 人 工湿 地技 术 6.5.1 人工 湿地 技术 适用 于水质 改善 型河 道的 旁路 净化。6.5.2 河道 水体 旁路 净化 宜选用 设计 简单、投资 少 的表面 流人 工湿 地,也 可 与潜流 人工 湿地 相结 合,提高净化 效果。潜 流人 工湿 地宜用 于人 口密 集的 城市 河道水 体净 化。6.5.3 人工 湿地 的面 积应 按河道 最大 污染 负荷 确定,同时满 足水 力负 荷要 求,按照HJ 2005 的设 计原 则,视具体 情况 进行 设计。6.5.4 人工 湿地 常用 的基 质有细 砂、砾石、灰 渣、火山岩、沸 石、砂石 和褐 铁矿等。6.5.5 对出 水氮 磷浓度 要 求较 高 时,人工 湿地 可使用 高炉 渣、铁镁 改性 生物 质炭、石灰 石、铝 矾 土、页岩、粉 煤灰 和陶 粒等 基质。6.5.6 人工 湿地 植物 应根 据水质 条件 选择 根系 发达、输氧能 力强 且具 有较 强景 观与净 化效 果的 水生 高等植物,宜优 先选 择有 经济 价值的 本土 植物,避 免使 用外来 物种,符合 DB32/T 3405 的规 定。6.6 水 体透 明度 提升 技术 6.6.1 对于 流动 性强、悬 浮物浓 度较 低 的 水质 改善 型河道,可通过 种植 密刺苦草、狐 尾 藻 等沉 水植 物 来提高水 体透 明度,也 可通过 投放 滤食 性浮 游动 物、软体动 物和 鱼类 等方 法来 提高水 体透 明度。6.6.2 对于 流动 性小、水 体 透明度 较差 的河 道可 通过 投加硅 藻土 和改 性粘 土等 应急方 式去 除水 体悬 浮 颗粒物。6.7 水 生高 等植 物 种 植技 术 6.7.1 水生 高等 植物 种植 技术 适 用于 水质 改善 型河 道 水生 态恢 复。6.7.2 水生 高等 植物 种植 时间 应 根据 植物 生长 特点 进行确定,宜在 春末初 夏 种植。6.7.3 宜选择 易 成活、生 长快和 繁殖 能力 强 的 土著 先锋物 种进 行河 道水 生 高 等植物 修复。浮叶植物可选择水鳖、睡 莲和 菱等;沉 水植物 可选 择密 刺 苦 草、狐尾藻 和黑 藻等;挺 水植 物可选 择芦 苇、水葱、千 屈菜等。避免 使用 外来 物种。6.7.4 沉水 植物 的种 植有 扦插法、方格 化种 植法、沉 栽法、移 栽法、播种 法、枝 条沉降 法和 种子 库 法 等。6.7.5 宜采 用方 格网 种植 法来提高 水 位波 动大 的河 道 中水 生高 等植 物种植 的 成活率。河 道底 部的 坡 度 应小于 30。当近 岸坡 度较 大或者 水深 大于 0.5 m 时,将方 格用 地钉 固定,或 与挺 水 植物 组合 固定,也可以根 据具 体情 况固 定在 渔网或 树桩 上。6.7.6 宜在 基底 中添 加 活 性炭固 定的 吲哚 乙酸 等促 根剂 来 提高 水生 高等 植物 的成活 率。DB32/T 4078 2021 6 6.8 水生 高等 植 物群 落构 建技术 6.8.1 水生 高等 植物 群落 构建适 用于 水质 条件 良好 的生态 功能 恢复 型河 道,水 生 高等 植物 的生 长不 能 影响防洪 排涝、通 航安 全 等 河道基 本功 能。6.8.2 根据 河道 不同 深度、长度、宽 度、常水 位 和 先锋物 种的 种植 情况,在 空间上 可以 将挺 水 植 物、沉水植物 和浮 叶植 物进 行有 机结合,发 挥协 同净 化作 用,避 免使 用外 来物 种。6.8.3 河道 浅水 区(水深 1 m)可种 植密 刺苦草、香蒲、再力 花、睡莲 等,中水区(水 深 1 m2 m)可种植 黑藻、马 来眼 子菜、芡实 等,深水 区(水 深 2 m3 m)可 种植 金鱼 藻、狐尾 藻、菹草 和菱 角 等;通航河 道中 植物 选择 应满 足通航 需求,避 免船 舶螺 旋桨铰 到植 物而 产生 安全 隐患。6.8.4 沉水 植物 一般 种植 在滨水 植物 带的 最外 侧,宜选择 水深-透明 度比 值大 于 0.7 的水 域 种 植,种 植密度宜 为 9 株/m216 株/m2。6.8.5 挺水 植物 种植 在滨 水岸带,种 植密 度宜 为 9 株/m212 株/m2;浮叶植 物 种植密 度降 低 为 3 株/m25株/m2。6.9 水 生动 物调 控技术 6.9.1 水生 动物 投放 适用 于水生 植物 群落 基本 稳定 的生态 功能 恢复 型河 道,投 放的水 生动 物一 般以 滤 食性动物 为主,主 要包 括滤 食性鱼 类和 滤食 性软 体动 物。6.9.2 对水 体流 动较 快的 河道,可投 加滤 食性 鱼类;对水 体流 动较 缓的 河道,可投 放滤 食性 软体 动物。6.9.3 所投 放的 水生 动物 应为土 著种 类,不 应投 放 入侵动 物。滤 食性 鱼类 主 要包括 鲢鱼 和鳙 鱼;辅 以 部分的草 食性 鱼类 和杂 食性 鱼类;所投 放的 滤食 性软 体动物 有河 蚬、三角 帆蚌、螺蛳、褶 纹冠 蚌等。6.9.4 在采 用沉 水植 物进 行修复 时,生态 恢复 初期,应尽 量减 少草 食性 鱼类。沉水 植物 恢复 后,应 建 立沉水植 物生 物量 的调 控机 制,投 放一 定量 的草 食性 鱼类和 螺蛳 等底 栖动 物。6.9.5 合理 搭配 草、鱼、螺、蚌等 水生 动物 的种 类和 数量,密度 应严 格控 制(如 鱼密度 宜小于 50 g/m3,螺、蚌 类等 滤食 性软 体动 物的投 放密 度 宜 小于 250 g/m3),构建 一个 动态 平衡 的 河道 生态 系统。7 河道 水质 改善 和生 态修 复效果 评估 7.1 河 道水 质评 价。定 期 监测河 道水 质、水 位和 流 速等指 标。评 估工 程措 施 的效果 以及 水质 长期 变化 趋势。河 道水 质监 测方 法和 评价标 准符合 GB 3838,河道水 位观 测符合 GB/T 50138,流速 测 定 满足 GB 50179 规范。7.2 河 道水 生态 评估。定 期 开展河 道水 生态 系统 结构 和功能 评估,针对 浮 游植 物、浮游 动物、底 栖动 物、水生高 等植 物覆 盖度、生 态系统 结构 稳定 性及 功能 完整性 等 指 标来 评价 河道 水 生态 系统 结构 和 功 能。评估方法 按照 SL/T 793 和DB32/T 3674 执行。8 长效 管理 8.1 河 床形 态、护岸 管理 与维护 8.1.1 对河 道开 展河 道截面 改造、底泥 疏浚、污染 底 泥原位 处理 等修 复措 施 时,应 遵守 国家 及地 方相 关法律、法规 和技 术标 准的 规定。8.1.2 对生 态护 岸、改 造 的硬质 护岸 及其 植物 的生 长情况 应进 行定 期的 观测。根 据观 测结 果,对 确定 需要进行 保养 维修 的岸 段进 行护岸 及植 物维 护,以确 保护岸 满足 安全 和稳 定的 要求,并确 保植 物 生 长 状 况良好。生态 护岸 结构 不安 全时,应按 照相关 规 定进 行改造。8.2 水生 高等 植 物管 理与 维护 DB32/T 4078 2021 7 8.2.1 挺水 植物 地上 部分 宜在枯 萎之 前收 割,留 下 必要的 生存 根茎,保证 翌 年春季 的发 芽,并 根据 密 度及时分 株或 补种。8.2.2 挺水 植物 和浮 叶植 物生长 迅速、繁殖 速率 较 高时,宜 及时 进行 收割 和 清捞,保 持适 宜的 植物 密 度以维持 较好 的净 化效 果。8.2.3 水生 高等 植物 生长 过程宜 采取 绿色 防治 方式 控制病 虫害。病 虫害 绿色 防 治可采 用物 理方 法诱 杀 害虫,如 灯光 诱杀、粘 虫板 诱杀等;亦 可考 虑应 用一 些生物 农药 或植 物性 农药,如微 生物 农药 和 植物提取物等;也可 在病 虫害 发生 初期及 时收 割植 物地 上部 分;水 生高等 植 物根 部发 病时应 及时 拔除。8.2.4 岸坡 带枯 萎的 植物 应及时 收割,防 止大 量的 腐烂植 物残 体对 水体 造成 二次污 染。8.2.5 冬季 应加 强水 生高 等 植物 的防 冻保 温措施,并及时 收割 和处 置。8.3 生 态治 理设 施管 理与 维护 8.3.1 定期 检查 河道 曝气 设备、生态 浮床 和生 物栅 等设施,保 障其 完好 性和 运行的 稳定 性。8.3.2 根据 管理 和养 护实 际需要,适 时对 河道 生态 治理设施 的 数量、位 置、材料等 进行 更新 和 调 整,发现破损 应及 时修 缮或 更换。8.3.3 曝气 设施 养护 应根 据河道 水质 情况,调整 曝 气设施 的运 行时 间和 频次,注 意设 备用 电安 全,定 期检修和 维护 等。8.3.4 设施 产生 的固 体废 弃物应 按照 环保 要求 及时 处理。8.3.5 应做 好水 质异 常时 的应急 处理 措施,如增 加 曝气循 环设 备的 工作 时间,增 加设 备数 量、临 时集 中设置净 水设 备等 措施。8.3.6 台风 和梅 雨时 节应 加强对 设施、设 备的 保护 和加固 措施。汛 期时 生 态 浮床的 固定 绳应 留 有 足 够 的伸缩长 度,并及 时检 查 生 态浮床 的固 定情 况。DB32/T 4078 2021 8 参考文 献 江苏 省防 洪条 例(2018修正 版)江苏 省河 道管 理条 例(2018 版)中华 人民 共和 国河 道管 理条例(2017 修正 版)中华 人民 共和 国防 洪法(2016 修 正版)环境 水质 监测 质量 保证 手册(第 二版,1994 年)地表 水环 境质 量监 测数 据统计 技术 规定(试 行)(环 办监 测函 2020 82 号)关于 进一 步明 确生 态环 境监测 设施 保护 规范 的通 知(苏环 办2020 286 号)“十 四五”国 家地 表水 监测及 评价 方案(试 行)(环 办监 测函 2020 714 号)关于 印发 国 家地 表水 环境质 量监 测网 采测 分离 管理办 法 和 国家 地表 水水质 自动 监测 站 运行管 理办 法 的通 知(环办 监测 函2019 2 号)国家 地表 水环 境质 量监 测 网监 测 任 务作 业指 导书(试行)(环 办监 测函 2017 249号)地表 水环 境质 量评 价办 法(试 行)(环办 201122 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copyright@ 2017-2022 报告吧 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7002310号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宁B2-20200018  | 宁公网安备640106020006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