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底电力电缆线路安全管理规范DB3309/T 83—2021.pdf

返回 相关 举报
海底电力电缆线路安全管理规范DB3309/T 83—2021.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海底电力电缆线路安全管理规范DB3309/T 83—2021.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海底电力电缆线路安全管理规范DB3309/T 83—2021.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海底电力电缆线路安全管理规范DB3309/T 83—2021.pdf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海底电力电缆线路安全管理规范DB3309/T 83—2021.pdf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ICS 29.060.01 CCS K 13 DB 3309 浙 江 省 舟 山 市 地 方 标 准 DB3309/T 83-2021 海底电力电缆线路安全管理规范 2021-10-18发布 2021-11-18实施 舟山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发 布 DB3309/T 83-2021目 次 前言.1 范围.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1 3 术语和定义.1 4 基本要求.1 5 海底电缆线路施工安全管理.1 6 海底电缆线路运维安全管理.3 7 海底电缆线路检修安全管理.5 8 海底电缆线路应急抢修安全管理.6 附录A(规范性)海底电缆线路检修分类和检修项目.7 附录B(规范性)海底电缆线路检修内容及安全管控措施.8 DB3309/T 83-2021 前 言 本文件按照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 的规定起草。本文件由浙江舟山海洋输电研究院有限公司提出。本文件由舟山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归口。本文件起草单位:浙江舟山海洋输电研究院有限公司、宁波东方电缆股份有限公司、浙江大学、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舟山供电公司、舟山市质量技术监督检测研究院、浙江省海洋开发研究院。本文件主要起草人:葛军凯、卢正通、王广、贺伟军、李世强、李存军、陈家旺、林晓波、陈国东、卢志飞、潘巍巍、王海荣、厉梁、顾胜蓝、何旭涛、郑新龙、柴晓峰、彭维龙、吴颖君、沈清野、陶诗洁、曹晨、梁旭、陈磊、季建、蔡雄。DB3309/T 83-2021 1 海底电力电缆线路安全管理规范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海底电力电缆线路施工、运维、检修和应急抢修等作业现场应遵守的安全管理要求。本文件适用于舟山海域内电压等级500千伏及以下的交、直流海底电力电缆(以下简称“海底电缆”)线路作业的安全管理。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T 17502-2009 海底电缆管道路由勘察规范 GB 50150-2016 电气装置安装工程电气设备交接试验标准 GB 50168-2018 电气装置安装工程电缆线路施工及验收规范 GB 50169-2016 电气装置安装工程接地装置施工及验收规范 GB/T 51191-2016 海底电力电缆输电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DL/T 393-2010 输变电设备状态检修试验规程 DL/T 1253-2013 电力电缆线路运行规程 DL/T 1278-2013 海底电力电缆运行规程 DL/T 1279-2013 110kV及以下海底电力电缆线路验收规范 T/CSEE 0118-2019 大长度海底电缆施工技术导则 3术语和定义 GB 50168-2018、DL/T 1253-2013、DL/T 1279-2013界定的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4基本要求 4.1各类作业单位应做好危险源辨识及预控措施,编制有针对性的作业方案和安全技术措施。4.2各类作业单位应定期进行安全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实行安全隐患闭环管理。4.3各类作业人员应按规定取得相应资格,配备数量齐全且合格的劳动防护用品。4.4各类出海作业人员应熟悉海上作业情况、危险点和安全注意事项。4.5各类作业场所、施工车辆及施工船只上应配备急救箱、存放急救用品,施工船只还需配备海上救生设备和用品,并定期进行检查、补充或更换。5海底电缆线路施工安全管理 5.1一般规定 DB3309/T 83-2021 25.1.1海底电缆线路敷设施工单位应根据海底电缆敷设路由环境、施工船功能配置、海底电缆技术特性、水文气象等条件,确定施工作业期限,具体方法遵照GB/T 51191-2016、T/CESS 0118-2019执行。5.1.2海底电缆敷设施工前,施工单位应对海底电缆设计路由和登陆段地形地貌进行路由复勘,具体方法遵照GB/T 17502-2009执行。5.1.3海底电缆敷设施工前,施工单位应及时清除复勘时在设计路由上发现的障碍物。5.1.4施工单位应根据法律法规设置相关安全管理机构并配备安全管理人员。5.2施工管理制度 施工单位应建立海底电缆敷设施工管理制度,应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a)各岗位安全职责;b)操作规程;c)安全检查制度;d)施工作业指导书;e)专项应急预案。注:安全管理制度应根据国家法律法规、安全技术规范、技术标准的变化和管理工作需要以及人员变更等情况,及时修订,确保管理制度的合法性、有效性。本文件所有安全管理制度一并遵照执行。5.3施工现场安全管理 5.3.1准备阶段 5.3.1.1天气要求 敷设施工应选择在小潮汛期间进行,施工区域风力不宜大于8级,水流速度不宜大于3m/s,海浪不宜大于4级,能见度不宜小于1海里。5.3.1.2施工船及机具要求 施工船、埋设机、绞磨机、电测系统、对讲机、钢丝绳、切割及封头等机具设备数量、性能均需满足敷设施工要求。5.3.1.3现场布置要求 施工船舶布置合理到位,牵引绞磨机等机具摆放位置合理、固定牢靠;登陆段电缆沟道畅通、排水良好、整洁无杂物,满足施工条件;登陆点冷光源警示装置应安装调试完毕,并已正常投入使用。5.3.1.4技术准备要求 施工图纸需完成会审和技术交底,施工方案需完成编制并经审核通过。5.3.2运输安全管理 5.3.2.1海底电缆及附属器材在驳运船只航行时应确保固定牢靠,对于易碎、怕压部件或材料应有相应的防压、防撞击等技术措施,并在其外部包装设置明显的警示字样或标记。5.3.2.2电缆过驳时,应有专人监护电缆仓并控制好牵引速度,以防牵引速度过快造成电缆打扭。电缆过驳通道转弯半径应满足海底电缆最小弯曲半径要求,避免海底电缆过度弯曲引发绝缘、金属套和铠DB3309/T 83-2021 3装(尤其是金属混合铠装焊接点)损失。电缆过弯道时,施工人员应站在电缆外角侧,防止钢丝绳扯绊作业人员。5.3.2.3海底电缆牵引网罩规格应与电缆型号相匹配,并绑扎牢固。海底电缆被牵引至离地约 1 米时,应停止牵引并经检查确认牵引网罩绑扎可靠后方可继续进行牵引作业。5.3.3登陆作业安全管理 5.3.3.1海底电缆敷设现场应由警戒船进行警戒,过往船只应在施工船前方 500 米或后方 300 米以外慢速通过,施工船只应挂水上施工信号旗。调整埋设犁时,应有专人指挥,保证指挥信号统一。5.3.3.2海底电缆登陆时,应提前确定施工船只锚位点,避开已有海底电缆,对新敷设的海底电缆做好浮体标志。同时巡逻船只加强海上警戒。5.3.3.3海底电缆登陆时,应使施工船只靠近登陆点,并沿海底电缆登陆路由设置滚轮或采取其他措施减少海底电缆与通道的摩擦力,满足电缆所受拉力要求。5.3.3.4海底电缆登陆时,应根据海底电缆入水角及受力情况调整放缆和牵引速度,防止电缆损伤。5.3.3.5海底电缆登陆完成后,应在终端附近和登陆点保留适当电缆裕量。5.3.4敷设作业安全管理 5.3.4.1海底电缆敷设作业时,主牵引绳应从绞磨机卷筒下方卷入,排列整齐,并与卷筒保持垂直,且不少于5 圈。5.3.4.2用布缆机敷设电缆时,应由专人统一指挥;海底电缆移动时,严禁人员用手搬动滑轮。5.3.4.3电动机引出线以及外露的转动部分均应装设牢固的遮拦和防护罩,不得打开或将手伸进遮栏和防护罩内。5.3.4.4牵引作业时,转弯处作业人员应站在牵引钢绳受力的外角侧,防止钢绳断裂伤人。5.3.4.5施工船只应正确积载,确保船舶初稳性高度(GM)大于临界稳性高度并有足够的安全裕度,海底电缆及其散装附属物品应做好固定措施。5.3.4.6作业人员应始终穿戴救生衣、安全帽。6海底电缆线路运维安全管理 6.1一般规定 6.1.1海底电缆线路运维管理应严格执行国家法律法规,做好线路保护及群众护缆等宣传工作。6.1.2海底电缆线路运维管理应明确划分海底电缆与陆缆、海底电缆与架空线等运维分界点。6.1.3海底电缆线路运维管理应做好海底电缆巡视、检测、试验、附属设备维护、故障处理等工作,具体要求应符合DL/T 1278-2013、GB 50169-2016的相关规定。6.1.4海底电缆运维人员应掌握海底电缆线路各部件及沿线运维情况,能够判断设备缺陷和威胁海底电缆安全运维的各类风险,加强现场安全管理,具体应符合本文件及DL/T 1278-2013、DL/T 1253-2013的相关规定。6.2运维管理制度 海底电缆运维安全管理制度,应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a)各岗位安全职责;b)操作规程;DB3309/T 83-2021 4c)巡视检查制度;d)运维作业指导书;e)专项应急预案。6.3运维现场安全管理 6.3.1巡视安全管理 6.3.1.1海底电缆海中段巡视要求 海底电缆海中段巡视应满足以下安全管理要求:a)海底电缆保护警戒区应按表1进行设置;b)海底电缆保护警戒区应加强监控、监视,海底电缆重要线路宜每天利用巡视船只巡航 1 次。风力小于 8 级时巡视船只正常巡航或海上驻守警戒,风力大于 8 级时巡视船只回港驻守警戒,并与海底电缆运维管理单位保持实时联动;c)运维管理单位宜采用视频、雷达等对海底电缆保护区及本体进行实时监控,发现异常及时处理,并宜与海事、海洋渔业、海警等部门建立应急响应机制,确保海底电缆安全运维;d)夜间巡视时,巡视船只应配备探照灯、警戒灯、高音喇叭、安全警示灯、风速仪、高光源射灯,巡视人员应配备手持式的应急灯,并保持通讯畅通。同时,巡视船只航速宜控制在 5 节以下,巡视过程中安全警示灯保持长亮,巡视船只与往来船只应保持足够的安全距离。表1海底电缆保护警戒区设置 警戒区划分 覆盖范围 预警条件 锚泊报警警戒区 海底电缆路由两侧500米 航速1.2节,持续停留35秒以上 一级预警警戒区 海底电缆路由两侧500米 1.2节航速5节 二级预警警戒区 海底电缆路由两侧500米至1000米 航速5节 三级预警警戒区 海底电缆路由两侧1000米至3255米 2.5节航速6节,持续2分钟 6.3.1.2终端、附属设备及通道巡视要求 终端、附属设备及通道巡视应满足以下安全管理要求:a)夜间、恶劣天气和偏僻区域巡视应至少由两人进行;b)巡视时应注意防滑等现场环境安全风险,做好个人防护措施;c)巡视位于孤岛的海底电缆终端及通道时,应携带防蛇、防中暑药品;d)巡视位于陡峭悬崖的登陆点时,巡视人员应穿好救生衣、防滑鞋,带好救生绳索等救援设备,避免人员发生意外坠崖或溺水伤亡。6.3.1.3中间接头及海陆过渡接头巡视要求 中间接头及海陆过渡接头巡视应满足以下安全管理要求:a)当巡视人员需进入电缆沟或电缆井内巡视时,禁止只打开一只井盖(单眼井除外);b)电缆沟或电缆井的盖板开启后,应自然通风一段时间,经气体测试合格后方可下井工作;c)开启电缆井井盖、电缆沟盖板及电缆隧道人孔盖时应使用专用工具,同时注意所立位置,以免滑脱后伤人。开启后应设置遮栏,并有人看守;DB3309/T 83-2021 5d)巡视人员撤离电缆井后,应立即盖好井盖。6.3.1.4海底电缆故障巡视要求 海底电缆故障巡视应满足以下安全管理要求:a)故障巡视时,应始终认为海底电缆及所有附件带电;b)若发现架空线路与海底电缆终端连接导线断落地面或悬吊空中,应采取措施防止行人靠近断线点8米以内范围;c)若发现裸露海底电缆外铠装及内部金属护套开裂、不同金属混合铠装海底电缆焊接处脱焊断裂,巡视人员应与海底电缆裸露处保持足够安全距离,按要求报告海底电缆运维单位等候处理。6.3.2检测、试验安全管理 检测、试验是监测海底电缆线路风险、发现线路问题的有效手段,运维人员应在保障安全的前提下开展海底电缆线路检测、试验工作,防范各类安全风险,具体安全管理应符合本文件及 DL/T 1278-2013、DL/T 1253-2013、DL/T 393-2010、GB/T 50150-2016的相关规定。7海底电缆线路检修安全管理 7.1一般规定 7.1.1海底电缆线路检修包含电缆本体、附件、附属设备设施及通道检修等内容,根据检修工作性质及工作内容,将检修工作分为 A、B、C、D 四类,其中 A、B、C 类是停电检修,D 类是不停电检修,具体见附录A。7.1.2年度检修计划应根据最近一次设备状态评价结果安排检修。7.1.3对于海底电缆本体、附件、附属设备设施等缺陷,应根据缺陷性质,按照缺陷管理相关规定处理。同一设备存在多种缺陷时,宜安排在同一次检修中处理,必要时,可调整检修类别。7.1.4海底电缆线路检修内容及安全管控措施见附录B。7.2检修管理制度 海底电缆检修管理制度,应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a)各岗位安全职责;b)操作规程;c)检修作业指导书;d)突发事件应急处置预案。7.3检修现场安全管理 7.3.1检修作业应在海况良好的条件下进行。遇有 8 级及以上大风、浓雾或大雨等恶劣天气时,应停止作业并落实船舶安全避风、防雾等措施,同时向海底电缆运维管理单位及当地海事局指挥中心报告。7.3.2登陆段检修工作区域应架设安全围栏、设置警示标识,电缆终端检修工作应有专职安全人员进行现场监护。7.3.3检修人员不得擅自改变或拆除船舶甲板及其他施工场所的安全措施,如确需变更或拆除的,应获得批准并做好相关记录。7.3.4检修船只夜间锚泊作业的,所有锚应设置锚标并装设夜间自亮信号灯,同时开启夜间射灯或探DB3309/T 83-2021 6照灯监控锚位,提醒过往船舶绕行通航,作业船舶应安排值班人员24小时值守。8海底电缆线路应急抢修安全管理 8.1应急抢修管理制度 海底电缆线路应急抢修安全管理制度,应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a)各岗位安全职责;b)操作规程;c)应急抢修作业指导书;d)应急抢修方案;e)应急抢修管理办法。8.2应急抢修现场安全管理 8.2.1航告申请 8.2.1.1抢修前应经地方行政管理部门许可审批通过,并取得水上水下作业施工许可证。8.2.1.2抢修前应由海事部门确定警戒范围、向社会发布航行公告,并由海上执法部门安排警戒船只进行现场警戒、巡逻,确保抢修期间各类船只安全。8.2.2抢修日选择 抢修日应在潮水较小时进行,确保船舶出行安全。8.2.3故障处理 8.2.3.1故障抢修过程中,应关注风、浪、雾等情况,如遇恶劣气候应停止抢修作业,并采取可靠措施避免抢修人员落水。抢修人员应与带电设备保持足够安全距离。8.2.3.2故障海底电缆打捞前,应对电缆所在路由海域进行探测,避开非故障海底电缆和其他管线。8.2.3.3故障海底电缆修复后,敷设施工应控制电缆下水速度,避免电缆下水速度过快对电缆造成损伤。8.2.3.4故障海底电缆修复后试验,应注意以下事项:a)故障海底电缆修复后试验时,应在试验现场设置安全围栏,围栏与试验设备高压部分应有足够的安全距离,向外悬挂“止步,高压危险”标示牌,海底电缆线路两端应有人监护。b)海底电缆线路高压试验工作不得少于二人,试验负责人应由取得相应资质且经验丰富的人员担任。试验前,试验负责人应向全体工作人员详细布置试验中的安全注意事项,交待邻近间隔或线路的带电部位以及其他安全注意事项。c)高压试验设备的接地端和被试海底电缆线路接地端应分别设置可靠的接地点。接地线应采用多股编织裸铜线或外覆透明绝缘层的铜质软绞线或铜带,接地线的截面积应能满足试验要求。d)试验过程中高压引线的接线应牢固可靠、尽量缩短,并做好防风措施。DB3309/T 83-2021 7A 附 录 A(规范性)海底电缆线路检修分类和检修项目 海底电缆线路检修分类和检修项目如表A.1所示。表A.1 海底电缆线路检修分类和检修项目 检修分类 检修项目 A类检修 A.1 海底电缆整条更换 A.2 海底电缆附件整批更换 B类检修 B.1 主要部件更换及加装 B.1.1海底电缆少量更换 B.1.2海底电缆附件部分更换 B.2 其它部件批量更换及加装 B.2.1接地箱修复或更换 B.2.2交叉互联箱修复或更换 B.2.3接地电缆修复 B.3 主要部件处理 B.3.1更换或修复海底电缆线路附属设备 B.3.2修复海底电缆线路附属设施 B.4 诊断性试验 C类检修 C.1 海底电缆陆上段、登陆段、潮间带等外观检查 C.2 周期性维护 C.3 例行试验 C.4 其它需要线路停电配合的检修项目 D类检修 D.1 专业巡检 D.2 不需要停电的海底电缆及通道缺陷处理 D.3 在线监测装置、综合监控装置检查维修 D.4 带电检测 D.5 其它不需要线路停电配合的检修项目 DB3309/T 83-2021 8A B 附 录 B(规范性)海底电缆线路检修内容及安全管控措施 海底电缆线路检修内容及安全管控措施如表B.1所示。表B.1 海底电缆线路检修内容及安全管控措施 安全风险 原因 判断方法 检修内容及安全管控措施 检修分类 外力破坏 有明显的外力破坏痕迹(如锚损、钻头等)更换部分海底电缆或修复故障点位置,加强海底电缆的巡视和监护 A类 质量问题 投产时间较短(一般在5年以内),海底电缆表面无外力损伤痕迹 更换部分海底电缆,持续监测海底电缆金属护套接地电流,有条件的进行周期性局放检测或介损检测,如有异常需进行进一步试验,必要时全部更换 A类 绝缘老化 投产时间较长(一般在15年以上),局放或介损检测异常,海底电缆表面无外力损伤痕迹 更换部分海底电缆,持续监测海底电缆金属护套接地电流,有条件的进行周期性局放检测或介损检测,如确定整条线路普遍存在绝缘老化情况,宜更换整条海底电缆线路 A类 海底电缆本体绝缘受损 海洋环境力学破坏 海底电缆路由变化、涡激振动、蠕变等力学方面的安全风险 加强海底电缆路由监测,加强海底电缆线路巡视,及时预警 A类 接地电缆被盗 现场查看 停电消缺,修复。加强海底电缆的巡视与监护 B类 海底电缆护层过电压限制器击穿 1)测量海底电缆护层过电压限制器上下端之间感应电压及接地电流;2)停电后测量海底电缆护层过电压限制器绝缘电阻 停电消缺,更换。加强海底电缆的巡视,多手段开展常规检测 B类 接地装置接地电阻偏大 停电后测量接地电阻 增设接地桩,确保接地电阻不大于10 B类 接地系统接线错误 根据资料图纸核对接地系统接线方式 按照正确的接地系统恢复接线。开展接线工作制定接线方案,现场加强监护 B类 海底电缆金属护层接地电流、感应电压异常 绝缘接头安装错误,做成直通接头 停电后用万用表确认接头两侧海底电缆金属屏蔽层是否联通 停电消缺,将直通接头更换为绝缘接头 B类 DB3309/T 83-2021 9表B.1 海底电缆线路检修内容及安全管控措施(续)安全风险 原因 判断方法 检修内容及安全管控措施 检修分类 终端外绝缘破损 目测、登塔检查 更换外绝缘绝缘套管 B类 接地线/封铅虚焊 停电检查 1)检查海底电缆主绝缘表面,无明显变化的,重新进行接地线焊接/封铅;2)若放电现象严重,海底电缆主绝缘出现变色、碳化等情况,切除海底电缆终端及受损海底电缆,重新安装海底电缆终端 B类 海底电缆终端局部发热 安装尺寸错误 停电检查 切除后重新安装 B类 海底电缆终端支柱绝缘子开裂 1)4个支柱绝缘子不在同一水平面上,导致受力不均匀 2)支柱绝缘子质量问题 高倍望远镜观察 停电更换,处理方法如下:1)将海底电缆终端瓷瓶按起吊方法拴好;2)拧松支柱绝缘子的固定螺拴;3)适度的往开裂小瓷瓶反方向上提瓷瓶;4)检查4个支柱绝缘子水平情况;5)卸下开裂的支撑小瓷瓶,换上新的支柱绝缘子;6)用水平尺测量,根据测量情况增减垫片,保证四只支柱绝缘子在一个水平面上;7)紧固螺栓,并松开吊绳,恢复电气连接;8)将更换下来的支柱绝缘子送检,如确定质量有问题,对同批次产品进行排查并加强观察,有必要的话全部更换 B类 螺栓型设备线夹长时间运维后连接处不紧密 C类 压接型设备线夹压接不规范 B类 设备线夹发热,或相间温差差异较大 螺栓松动 停电检查 应使用压接型设备线夹,导体与设备线夹端子配合尺寸参照有关标准 B类 DB3309/T 83-2021 10表B.1 海底电缆线路检修内容及安全管控措施(续)安全风险 原因 判断方法 检修内容及安全管控措施 检修分类 接地线/封铅虚焊 停电检查 1)检查海底电缆主绝缘表面,无明显变化的,重新进行接地线焊接/封铅;2)若放电现象严重,海底电缆主绝缘出现变色、碳化等情况,切除海底电缆接头及受损海底电缆,重新安装海底电缆中间接头 B类 海底电缆通道(非开挖顶管、排管、海底电缆沟等)沉降、塌方或水平位移导致海底电缆接头受力 检查海底电缆通道,观察中间接头两侧海底电缆是否被拉直,海底电缆固定夹具是否有移位痕迹 1)查明移位的海底电缆通道,对其进行加固保护;2)检查海底电缆中间接头受损情况及受力情况,情况严重的建议切除中间接头,更换一段海底电缆并安装新的中间接头,中间接头两侧海底电缆应做伸缩节;3)海底电缆通道的沉降、塌方或水平位移有进一步恶化趋势并无法实施加固的,建议重新选择稳定的海底电缆通道,更换整段海底电缆 A类 海底电缆中间接头发热 安装工艺问题或附件质量问题 排除其他原因后停电更换并进行解体检查 1)停电更换;2)解体检查后若确定是安装工艺问题的,对安装该中间接头的安装人员在同时期安装的其他中间接头进行排查和观察,检查是否存在同样问题;3)解体检查后若确定是附件质量问题的,对同批次产品进行排查和观察,检查是否存在同样问题;4)必要时对同批次产品进行全部更换 A类 连接线外皮破损接地 登塔检查 停电更换连接线 B类 电流表故障 带电检查 带电更换,用个人保安线将电流表两端短接,更换电流表 D类 避雷器计数器电流表指数为零 避雷器绝缘底座击穿 停电检测 停电更换避雷器 B类 海底电缆锚损 船只违章锚泊 保护区出现船只锚泊等违章情况,并有机械破坏痕迹 更换锚损段电缆,制作电缆中间接头 A类 海底电缆磨损 电缆随洋流移动过程中与水底基岩等摩擦造成 电缆有明显的磨损痕迹(如铠装钢丝磨断、金属护套出现裂纹等)1)查明磨损电缆的通道,对其进行加固保护(如套管、抛石、深埋等),并跟踪观察其保护措施实施效果;2)海底电缆通道无法实施有效保护的,建议重新选择稳定的电缆通道 A类 DB3309/T 83-2021 11表B.1 海底电缆线路检修内容及安全管控措施(续)安全风险 原因 判断方法 检修内容及安全管控措施 检修分类 海底电缆腐蚀 水质、电化学、水中生物等造成电缆腐蚀造成 水底检查 1)跟踪检查,掌握电缆腐蚀状况,采取必要的防腐措施;2)若腐蚀现象严重,电缆金属护套、铠装金属丝层出现严重锈蚀、断股等情况,建议更换电缆,并采取可靠的防腐措施,或重新选择稳定的电缆通道 B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copyright@ 2017-2022 报告吧 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7002310号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宁B2-20200018  | 宁公网安备640106020006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