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叶一枝花种子生产技术规程DB35/T 2035-2021.pdf

返回 相关 举报
七叶一枝花种子生产技术规程DB35/T 2035-2021.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七叶一枝花种子生产技术规程DB35/T 2035-2021.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七叶一枝花种子生产技术规程DB35/T 2035-2021.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七叶一枝花种子生产技术规程DB35/T 2035-2021.pdf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七叶一枝花种子生产技术规程DB35/T 2035-2021.pdf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ICS 65.020.20 CCS B 21 35 福建省地方标准 DB35/T 20352021 七叶一枝花种子生产技术规程 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seed of Paris polyphylla var.chinensis 2021-12-29发布 2022-03-29实施福建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布DB35/T 20352021 I 目次 前言.II 1 范围.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1 3 术语和定义.1 4 产地环境.2 5 母株选择与根茎处理.2 6 母株种植管理.2 7 种子采收和加工.4 8 种子质量及检验.4 9 标识、包装、贮藏和运输.5 10 生产档案管理.5 附录 A(资料性)七叶一枝花种子生产模式图.6 附录 B(资料性)种子检验结果报告单.7 附录 C(资料性)采种母株生产管理记录表.8 DB35/T 20352021 II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本文件由福建省农业农村厅提出并归口。本文件起草单位:福建省农业科学院农业生物资源研究所、福建省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所、福建承天农林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用植物研究所、福建省标准化研究院、福建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本文件主要起草人:苏海兰、方少忠、李先恩、程晓明、王长方、郑梅霞、陈宏、林智敏、朱育菁、单寄坪、肖凤友。DB35/T 20352021 1 七叶一枝花种子生产技术规程 1 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七叶一枝花种子生产的产地环境、母株选择与根茎处理、母株种植管理、种子采收和加工、种子质量及检验、标识、包装、贮藏和运输、生产档案管理等要求。本文件适用于七叶一枝花的种子生产。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T 3543.2 农作物种子检验规程 扦样 GB/T 3543.3 农作物种子检验规程 净度分析 GB/T 3543.4 农作物种子检验规程 发芽试验 GB/T 3543.6 农作物种子检验规程 水分测定 GB/T 3543.7 农作物种子检验规程 其他项目检验 NY/T 496 肥料合理使用准则 通则 DB35/T 17692018 华重楼栽培技术规范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 七叶一枝花 Paris polyphylla Smith var.chinensis(Franch.)Hara 华重楼 百合科重楼属多年生草本植物。3.2 母株 maternal plant 用于生产种子的七叶一枝花植株。3.3 根茎 rhizome 前端有顶芽,有明显的节和节间的根状地下茎。3.4 刻痕 indentation 七叶一枝花植株茎杆枯萎后,在根茎上留下一个茎的痕迹。3.5 净度 Purity 完整的、发育正常的种子重量占测定样品各成分的总重量的百分率。DB35/T 20352021 2 4 产地环境 4.1 立地条件 选择海拔300 m1 200 m,坡度15,土壤pH值5.56.9,土壤肥沃的林地或山垄田,栽培地10 m范围内宜有天然流动水源。同时,应与七叶一枝花栽培地块有效隔离。4.2 环境质量 应符合DB35/T 17692018第3章的规定。5 母株选择与根茎处理 5.1 母株选择 选取生长7年以上,生长健壮、无病虫害的七叶一枝花植株。5.2 采挖 11月至12月倒苗后,宜选择晴朗天气,采挖时用洁净的锄头先在畦旁开挖25 cm深的沟,然后顺序向前刨挖。采挖时尽量避免损伤根茎,保证七叶一枝花根茎及根系完整。5.3 根茎选择 选择根茎,刻痕6个、直径4 cm、长度8 cm,无损伤、带顶芽。5.4 根茎浸种 将选择好的根茎用50%多菌灵1 000倍液浸种10 min15 min,同一批次药液可重复浸根茎6批次,浸泡后捞出晾干水分。晾干后将根茎及须根蘸草木灰,备种。6 母株种植管理 6.1 种植前准备 6.1.1 整地 10月份前将土壤深翻30 cm40 cm晒土,剔除畦内杂质。6.1.2 底肥 根据土壤养分丰缺情况,施用腐熟的有机肥1 500 kg/667m22 000 kg/667m2作为底肥,在起垄作畦前均匀撒施,有机肥需应符合NY/T 496的规定。6.1.3 作畦 依立地条件,整平作畦,畦宽1.0 m1.2 m,畦高35 cm40 cm,沟宽30 cm,同时做好排水沟。DB35/T 20352021 3 6.1.4 遮荫 遮荫度控制在60%70%,如需采用搭棚遮荫,遮荫棚离地面高2.5 m;林下套种的林分郁闭度控制在0.50.6。6.2 种植 11月份,母株定植,株行距25 cm30 cm,挖穴种植,每穴种1株,根茎平放、芽头向上,覆土厚度芽头上3 cm4 cm。浇足定根水,用松针或稻草覆盖畦面,厚度2 cm3 cm。6.3 田间管理 6.3.1 水分管理 雨季,种植园应及时清沟排水;夏秋季视旱情浇水,旱季应每周浇水12次,时间在早晨或傍晚。6.3.2 光照调控 出苗后,遮荫度控制在60%70%,种子采收后可揭开遮阳网。6.3.3 中耕追肥 4月份盛花期喷施硼肥2次,每次25 g/667 m2,间隔7 d。11月份中旬后,采完果,剪去地上部,施入腐熟的有机肥1 500 kg/667 m2,均匀撒施在畦面上,结合中耕培土。6.3.4 杂草控制 出苗后及时进行人工除草。6.3.5 授粉 3月至4月,七叶一枝花开花时,在晴天的9:30至16:00,寻找花药开裂散发花粉的七叶一枝花植株,收集新鲜花粉,用毛笔沾上收集的花粉,轻轻抖落在柱头上。反复授粉23次以提高结籽率。6.3.6 护果 5月至6月,七叶一枝花果实膨大时,在每棵植株旁边插上直径1.5 cm左右小竹子或钢管等支撑材料,长度根据植株的高度而定,高出固定植株顶端。用玻璃绳等绑定材料在叶子生长点下10 cm处与小竹子或钢管等支撑材料固定,第二个固定点在果实着生点下2 cm处。6.3.7 病虫害防控 应按DB35/T 17692018中第6章的规定执行,部分病虫害防控见附录A。6.4 野生动物危害防护 于种植园四周设置围网,防止野猪等野生动物侵害。对于鼠害,可采用器械捕鼠进行防控。DB35/T 20352021 4 7 种子采收和加工 7.1 采收 10月至11月,七叶一枝花蒴果开裂,露出深红色种子,花萼呈青黄色时,即可采收。7.2 加工 采集后果实去壳,细沙与种子质量比例3:1进行脱粒,搓去外种皮后以清水漂洗,剔除瘪粒和杂质,去除种子表面水分。8 种子质量及检验 8.1 种子质量 颗粒饱满,淡黄色。千粒重35 g,发芽率60%,净度98%,含水量25%30%。8.2 种子质量检验 8.2.1 抽样 每批种子随机抽取1 kg,抽样方法按GB/T 3543.2的规定执行。8.2.2 千粒重测定 按GB/T 3543.7的规定执行。8.2.3 发芽试验 按GB/T 3543.4的规定执行,种子发芽温度控制在18 22。8.2.4 净度 按GB/T 3543.3的规定执行。8.2.5 水分测定 按GB/T 3543.6的规定执行。8.2.6 结果判定 各项指标均达到8.1要求的判定为合格种子。8.2.7 结果报告 种子质量检验结果应填写结果报告单,结果报告单格式见附录B。DB35/T 20352021 5 9 标识、包装、贮藏和运输 9.1 标识 产品应附标签,标明品名、产地、采收时间、种子经营许可证编号、净含量、净度、发芽率、含水率。9.2 包装 用泡沫箱包装,规格根据市场需求而定。9.3 贮藏 符合8.1要求的种子,细沙与种子按体积比例3:1层积,层积高度45 cm,细沙含水量保持在25%30%,同时2 4 冷藏保存,贮存容器和环境应清洁卫生、无异味、无污染,每个月翻动一次,保存期不超过24个月。9.4 运输 运输工具应清洁卫生、干燥、无异味、无污染。严禁与有毒、有异味、有污染的物品混装混运,运输途中应防雨、防冻、防晒,防污染、保持通风散热。10 生产档案管理 10.1 生产单位应建立生产全过程的文件档案,包括品种(品系)、产地、种植时间、投入品、农事操作、操作人员、采收、加工、贮藏、销售等记录,纸质文档保存期限为 8 年,并保存为电子版。10.2 采种母株生产管理记录表格式见附录 C。DB35/T 20352021 6 附录A(资料性)七叶一枝花种子生产模式图 七叶一枝花种子生产模式图见图A.1。图A.1 七叶一枝花种子生产模式图 种苗选择与处理 种植管理 田间管理 种子采收 名称 指标及方法 名称 指标及方法 名称 指标及方法 名称 指标及方法 种源 福建省当地七叶一枝花 选地 海拔 300 m1 200 m,疏松、腐殖质层深厚,林下或山垄田 水分调控雨季及时排水,旱季应每周浇水12次 采 收时间 10月至11月 母株选择 生长健壮、根茎刻痕6个、带顶芽 底肥 腐熟有机肥 1 500 kg/667m2 2 000 kg/667m2作为底肥 中耕追肥4月初追肥2次,间隔7天,硼肥 25 g/667m2 采 收标准 蒴果开裂,露出深红色种子,果实自然成熟 浸种 用 50%多灵菌 1 000倍液浸种 10 min15 min 遮荫 遮荫度控制在 60%70%授粉 3月至4月,晴天反复授粉23次 采 收方法 在果梗处用剪刀去带果壳全果 种植 11月,株行距 25 cm30 cm,覆盖畦面 护果 5月至6月份,果实膨大时,护果 采 后处理 可直接冷藏保存,或去壳、脱粒 月份 一月 二月 三月 四月 五月 六月 七月 八月 九月 十月 十一月 十二月节气 小寒 大寒 立春 雨水 惊蛰春分 清明 谷雨 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 霜降 立冬 小雪 大雪冬至物候期 整地 整 地 定植 定 植 遮荫 遮 荫 水分 排水 灌溉 肥料 追肥(叶面肥)有机肥(基肥)授粉 授 粉 护果 护 果 种子 采 种 主要病虫害及防控方法 防控原则 绿色防控措施 茎腐病 灰霉病 枯萎病 豆芫菁 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控的原则。选择无病虫种苗,清洁田园,去除病株(叶),科学施肥,培育健壮植株,优先采用物理和生物防控措施,辅以使用高效、低毒农药的化学防控措施。3 月发生,植株变黄、茎裂、萎蔫、或枯萎。做好排水。病害始发时,用 30%精甲噁霉灵可溶液剂 1 500 倍液或 32.5%苯甲 嘧菌酯悬浮剂 1 500倍液防控。4 月发生,叶片染病后,病斑呈“V”字形向内扩展,为浅褐色,边缘逐渐变为黄色、干枯,病部布满灰色霉状物。下雨前后,用43%氟菌肟菌酯悬浮剂或 20%嘧霉胺悬浮剂 1 500倍防控。6 月发生,叶片失绿发黄,且无光泽;植株萎蔫下垂,最终全株枯萎;发病区,用40%异菌氟啶胺悬浮剂或 70%噁霉灵 1 000倍灌根。5 月至 6月发生,以成虫为害叶片,将叶片咬成孔洞或缺刻。少量可人工捕捉,也可用25%氯氟噻虫胺微囊悬浮剂1 0001 500倍防控。七叶一枝花 优质种苗 整畦 授粉 护果 优果 种子生产基地 DB35/T 20352021 7 附录B(资料性)种子检验结果报告单 种子检验结果报告单见表B.1。表B.1 种子检验结果报告单 送检单位 产地 品种名称 代表数量 净度分析 净种子%其他植物种子%杂质%其他植物种子的种类及数目:杂质的种类:完全/有限/简化检验 发芽试验 正常幼苗%不正常幼苗%新鲜不发芽种子%硬实%死种子%发芽率%;温度;试验时间;发芽前处理和方法 含水量(%)其他测定项目 生活力%;重量(千粒)g;健康状况:DB35/T 20352021 8 附录C(资料性)采种母株生产管理记录表 采种母株生产管理记录表见表C.1。表C.1 七叶一枝花采种母株生产管理记录表 生产单位 品种或品系名称 产地 土壤类型 面积 种植日期 种植密度 施肥 基肥种类、数量 光照调控 追肥日期、肥料种类、数量 水分管理 浇水日期、浇水方法 清沟排水日期 病虫害防控 病害种类与防控方法 虫害种类与防控方法 采收日期 采收量 销售日期 销售数量 购买单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copyright@ 2017-2022 报告吧 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7002310号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宁B2-20200018  | 宁公网安备640106020006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