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ICS 93.040 CCS P 82 DB42 湖北省地方标准 DB42/T 1715 2021 桥梁多点 同步顶升 施工技术 规范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multi-point synchronous jacking of bridge 2021-07-20 发布 2021-10-01 实施 湖 北 省 市 场 监 督 管 理 局 发 布 DB42/T 1715 2021 I 目 次 前言.III 引言.IV 1 范围.1 2 规 范性 引用 文件.1 3 术 语和 定义.1 4 基 本规 定.2 5 设计.3 5.1 一般 规定.3 5.2 反力 体系 设计.3 5.3 临时 支撑 体系 设计.3 5.4 限位 装置 设计.4 5.5 同步 顶升 方案 设计.4 6 施工.4 6.1 一般 规定.5 6.2 反力 体系 施工.5 6.3 临时 支撑 体系 施工.5 6.4 限位 装置 施工.5 6.5 顶升 施工.6 6.6 支座 更换.7 6.7 梁体 落位.8 6.8 安全 施工.8 7 施 工监 测.8 7.1 一般 规定.8 7.2 监测 内容.8 8 质 量验 收.9 附录A(资 料性)局部 承压验 算方 法.12 附录B(资 料性)墩顶 抗劈裂 验算.13 附录C(规 范性)断柱 同步顶 升体 系设 计方 法.14 条 文 说 明.16 DB42/T 1715 2021 II DB42/T 1715 2021 III 前 言 本文件 按照GB/T 1.1 2020 标准 化工 作导则 第1 部分:标准化 文件 的结构 和起草 规则 的规 定起草。请注意 本文件 的 某些 内容 可能涉 及专 利。本文件 的 发布机 构不 承担 识别 这些 专利的 责任。本文件 由湖 北省 交通 运输 厅归口 管理。本文件 主要 起草 单位:湖 北楚天 联发 路桥 养护 有限 公司、湖 北省 交通 运输 厅 工程质 量监 督局、武汉交通职 业学 院 本文件 参编 单位:深圳 市 市政设 计研 究院 有限 公司、湖 北中 资路 桥加 固有 限 公司、中 国葛 洲坝 集团路桥工 程有 限公 司、湖北 楚天联 发工 程试 验检 测有 限公司、衡 水鑫 归机 械加 工厂 本文件 主要 起草 人:宋 振 辉、胡欣、邵 红勇、吴 美红、洪 德红、宋 振浩、王 先前、邓 惠斌、马 振忠、宋振旺、周威、罗 露露、刘峰、熊志刚、鞠 鹏飞、石恒、李全林、连 井龙、沈小霞、候红 泉、骆名建、余鹏、王鑫、邹 生法。本文件实施应用中的疑问,可咨询湖北省交通运输厅,联系电话:027-83460670,邮箱:。对 本文件 的 修改意见请反馈至湖北楚天联发路桥养护有限公司,联 系 电 话:027-83838889,邮箱:。DB42/T 1715 2021 IV 引 言 近年来,我省 桥梁 同步 顶升 工程的 数量 呈上 升趋 势,但 因桥梁 同步 顶升 工程 较为 复杂、技 术难 度大、施工风 险高 等特 点,容易 引发安 全问 题,迫切 需要 相关的 桥梁 同步 顶升 技术 标准予 以规 范。本规范 是根据 鄂 质 监标 函2018243 号 文省 质监 局 关于下 达2018 年度 湖北省 地方标 准制修 订项 目计划(第二 批)的通知,在国 家、行业 相关 技术 规范的 基础 上,结合 我省 实际情 况编 制而 成。本规范 包括8章 和3个 附录,主 要内 容包 括:范围、规 范性引 用文 件、术 语和 定 义、基本 规定、设 计、施工、施工 监测、质 量验 收、附 录及 条文 说明。DB42/T 1715 2021 1 桥 梁多点 同步顶升 施工技 术规范 1 范围 本文件 界定 了桥 梁 多 点同 步顶升 系统 的构 成,规定 了桥梁 多点 同步 顶升 施工 的步骤、方 法 及 施工 监测和质 量验 收 等 要求。本文件 适用 于公 路与 城市 道路的 简支 梁桥 及连 续梁 桥的多 点同 步顶 升改 造工 程。2 规范性 引用 文件 下列文 件中 的内 容通 过文 中的规 范性 引用 而构 成本 文件必 不可 少的 条款。其 中,注日 期的 引用 文件,仅该日 期对 应的 版本 适用 于本文 件;不注 日期 的引 用文件,其 最新 版本(包 括所有 的修 改单)适 用 于 本文件。GB 50010 混凝 土结 构设 计规范 GB 50017 钢结 构设 计标 准 GB 50204 混凝 土结 构工 程施工 质量 验收 规范 GB 50367 混凝 土结 构加 固设计 规范 GB/T 51256 桥 梁顶 升移 位改造 技 术 规范 CJJ 2 城 市桥 梁工 程施 工 与质量 验收 规范 JGJ 107 钢筋 机械 连接 技 术规程 JTG D60 公路 桥涵 设计 通用 规范 JTG 3362 公路 钢筋 混凝 土及预 应力 混凝 土桥 涵设 计规范 JTG 5150 公路 养护 工程 质量检 验评 定标 准(第一 册 土 建工 程)JTG F80/1 公 路工 程质 量 检验评 定标 准(第一 册 土 建工程)JTG H30 公路 养护 安全 作 业规程 JTG H11 公路 桥涵 养护 规范 JTS 205-1 水 运工 程施 工 安全防 护技 术规 范 JTG/T 3650 公 路桥 涵施 工技术 规范 JTG/T J22 公 路桥 梁加 固 设计规 范 JTG/T J23 公 路桥 梁加 固 施工技 术规 范 3 术语和 定义 下列术 语和 定义 适用 于本 文件。3.1 顶升 jack-up 将桥梁 从原 位置 升高 或降 低到新 位置 的工 程,包括 整体顶 升、分段 顶升、调 坡顶升 等。3.2 顶升改 造 jack-up modification 改造桥 梁结 构时,需 要采 用顶升 施工 工艺 的工 程项 目。3.3 桥梁多 点同 步 顶 升 multi-point synchronous jacking of bridge DB42/T 1715 2021 2 采用多个 多 个千 斤顶 与梁 体接触,将桥 梁上 部结 构 同步、稳 定的 升高 或降 低 至设计 位置,包括 横向单排同 步和 整跨、单 联或 多联同 步。3.4 顶升系 统 jack-up structure 顶升系 统是 由反 力体 系、临时支 撑体 系、限位 装置 组成的 顶升 施工 系统。3.5 反力体 系 reaction system for jacking engineering 由 顶 升 系 统 上 部 托 承 结 构 和 顶 升 下 部 支 承 结 构 组 成 的 力 传 导 结 构 体 系,包 含 顶 升 底 盘 结 构 体 系 和 顶升 托 盘 结 构 体 系。3.6 顶升底 盘结 构体 系 basement structure system for jack-up 顶升施 工过 程中,用 于承 受 桥梁顶 升时 的荷 载,并将 该 荷载传 递到 桥梁 下部 构造 及基础 的结 构体 系。3.7 顶升托 盘结 构体 系 pallet structure system for jack-up 顶 升 施 工 过 程 中,用 于 将 顶 升 荷 载 传 递 到 上 部 被 顶 升 结 构,并 与 其 一 同 升 高 的 结 构 体 系。3.8 临时支 撑体 系 temporary supporting system 用于联 系顶 升托 盘结 构体 系和顶 升底 盘结 构体 系的 所有临 时施 工构 件的 总称,包括钢 垫块、钢 牛腿、钢管柱 等。3.9 钢抱箍 hold hoop 顶升移 位施 工过 程中,为 对墩柱 施加 一定 环向 预压 力,沿 原墩 柱外 壁布 置的 钢构件。3.10 抱柱梁 steel girdling of column/pier 采用包 围桥 墩墩 柱并 与墩 柱有效 连接,将 千斤 顶的 顶升力 传递 到上 部或 下部 结构的 梁式 结构。3.11 限位装 置 displacement-restriction device of jacking construction 限制桥 梁在 顶升 过程 中发 生偏移 的结 构装 置。3.12 控制系 统 control system of jacking construction 控制顶 升及 回落 的力、位 移、速 度及 其同 步性 的软 硬件设 备系 统。3.13 同步精 度 synchronization precision 同一顶 升行 程中,各 顶升 控制点 之间 顶升 位移 偏差 的最大 允许 值。4 基本规定 4.1 应根据 桥梁的 施工 竣工图 纸、桥 梁缺陷 养护 档案、维修施 工设计 图纸、检测 评价报 告等资 料对 拟顶升桥 梁进 行现 状调 查和 评估。4.2 根据桥 梁结 构顶 升设 计内 容,改 变桥 梁主 体结 构 受 力条件 时,应对 结构 安全 进行验 算。4.3 桥梁顶 升施 工过 程应 实时 监测。4.4 顶升施 工应注 重施 工安全 和环境 保护,各项 施工安 全和环 境保护 措施 应与顶 升工程 同时设 计和 实施。DB42/T 1715 2021 3 5 设计 5.1 一般规定 5.1.1 顶升设 计包 括顶 升系 统设 计和顶 升方 案设 计。5.1.2 顶升系 统设计 不宜 改变原 有结构 受力体 系,不宜损 伤原桥 受力结 构;如需改 变结构 受力体 系 或对结构 有所 损伤 时,应对 相应结 构进 行验 算和 加固 设计。同时 应对 临时 支撑 体系进 行强 度、刚度、稳 定性验算。5.1.3 顶升方 案设 计,应考 虑结 构特点、工 程条 件、改造 目的、技术 要求 及检 测评 价指标。5.1.4 顶升设 计应考 虑施 工过程 中各顶 升点的 不均 匀位移 和相邻 墩台顶 升位 移差对 桥梁结 构的影 响,并对应 给出 各项 控制 指标。5.2 反力 体 系设 计 5.2.1 反力体 系包 括顶 升底 盘结 构和顶 升托 盘结 构,顶升 底盘结 构主 要有 盖梁、桥 墩、桥 台、钢抱箍、牛腿和 抱柱 梁等,顶 升托 盘结构 主要 有分 配梁、盖 梁等。5.2.2 根据拟 顶升 桥梁 结构、顶 升 施工条 件及 设计 要求,选 择 顶升底 盘结 构体 系和 顶升 托盘结 构体 系。5.2.3 已有桥 梁基础 的承 载力、尺寸不 满足顶 升底 盘结构 要求时,可采 用扩 大基础 面积、增加桩 基 础或者增 设支 撑梁 等方 法进 行加固 改造 设计,并 按最 不利施 工工 况进 行验 算。5.2.4 反力体 系设 计应 考虑 顶升 过程中 上部 结构 荷载 分布 和传递 的特 性,反力 体系 结 构的强 度、刚度、稳定性 及局 部承 压应 满足 要求,局部 承压 验算 参考 附录A 进行,墩 顶 抗 劈裂 验算参 考附 录 B 进行。5.2.5 采用混 凝土 抱柱 梁作 为顶 升反力 体 系 时,应 按GB 50010 进行 抗 剪承 载力 验算。设计时 可采 用 公式(1)计 算:(1)式中:体型 系数,一 般取 1.1 2.0;剪力 荷载 设计 值(kN);新旧 混凝 土结 合面 抗剪承 载力(kN);取抱 柱梁、既 有柱 或 墩的混 凝土 抗压 强度 设计 值中的 较低 值(kPa);新旧 混凝 土结 合面 的面积(m2);结合 面 配 置的 植筋 抗拉强 度设 计值(kPa),不采用 植筋 工艺 时,该项 取为 0;结合 面上 同一 水平 截 面植筋 总截 面面 积(m2);植筋 的竖 向间 距(m);抱柱 梁高 度(m),宜大 于0.5 m。5.3 临时 支 撑体 系设 计 5.3.1 临时支 撑体 系应 满足 强度、刚度 及稳 定性 要求,采 用混凝 土结 构的 应符 合 GB 50010 规 范要 求,采用钢 结构 的应 符 合GB 50017 规范 要求。5.3.2 临时支 撑体 系宜 采用 便于 安装与 拆除 的钢 管支 撑墩 和混凝 土支 撑墩。5.3.3 临时支 撑构件 之间 应连接 可靠。钢管支 撑墩 之间应 设置水 平撑与 斜撑,水平 撑、斜 撑与钢 管 支撑墩间 应采 用法 兰盘 连接 或焊接,连 接法 兰盘 的表 面平整 度误 差应 不大 于 0.5 mm,连接 螺栓 等级 应不 小于8.8 级,连接 螺栓 直径 应不小 于 16 mm。DB42/T 1715 2021 4 5.3.4 临时支 撑体 系专 用的 钢垫 块宜标 准化,每 节支 撑高 度 宜与千 斤顶 行程 相适 应,以 提高顶 升效 率。5.4 限位 装 置设 计 5.4.1 整联或 多联 顶升 时应 设置 梁体限 位装 置,包括 横桥 向限位 与纵 桥向 限位。5.4.2 横桥向 限位结 构可 分为钢 牛腿、格构支 架、悬臂桁 架、斜 撑支架、混 凝土挡 块等。纵桥向 限 位结构可 分为 钢牛 腿、悬臂 桁架、桥面 顶撑、挡 块、斜撑支 架、拉索 限位 结构 等。5.4.3 限位装 置荷载 设计 值可根 据横桥 向失稳 破坏 的临界 值确定,应根 据千 斤顶与 梁体的 摩阻、最 大转角、梁 体重量 及可 能位 移进行 取值。当 采用 简化 计算时,可按原 桥上 部结 构倾斜 角 度 5 的作 用 力 进行设计 和验 算。5.4.4 当桥梁纵坡大于 1%时,应 对 限 位 装 置 进 行 抗 下 滑 力 验 算。5.5 同步顶 升 方 案设 计 5.5.1 千斤顶 的选 型应 符合 下列 要求:a)顶 升 系统 应 采用 自动 液 压千 斤 顶,在 多联 多跨 桥 梁的 多 点同 步 顶升 系统 中,千 斤 顶应 配 有 保压自锁 功能,满 足结 构构 件在空 中安 全停 留及 微调 的要求;b)顶升设 备使 用前,应 进行 相应的 标定;c)全部千 斤顶 最大 的顶 升能 力需大 于 2 倍的 最大 顶升 重量。千斤 顶数 量按 公式(2)估算:(2)式中:千斤 顶数 量;安 全系 数,取2.0;顶升 时桥 梁总 荷载 标 准值,单位 为 kN;单个 千斤 顶额 定承 载 力,单 位为 kN。5.5.2 千斤顶 的布 置应 满足 桥梁 结构安 全的 要求。5.5.3 为避免 局部 应力 集中,千 斤顶与 上部 结构 接触 面应 设置垫 块。5.5.4 控制系 统位 移同 步精 度应 满足以 下要 求:a)桥 梁 多点 同 步顶 升工 程 控制 系 统应 采 用由 液压 系 统(含 检测 传 感器)、计 算机 自 动控 制 系 统组成 的PLC 控制 液压 同步 系统;b)控 制 系统 同 步精 度应 高 于设 计 允许 值,为 便于 控 制桥 梁 的顶 升 位移 及顶 升 过程 的 同步 性,千斤顶的 同步 差应 满足 表 1 要求:表1 千斤顶 同步 差要 求 序号 千斤顶位置 桥型 要求 简支梁 连续梁 1 顶升点在不同桥墩(相邻墩)跨径 20 m 20 m 20 m 20 m 同步差 5 mm 10 mm 5 mm 10 mm 2 顶升点在同一桥墩 顶升点间距 2 m 2 m 2 m 2 m 同步差 1 mm 2 mm 0.5 mm 1 mm 6 施工 DB42/T 1715 2021 5 6.1 一般规 定 6.1.1 应根据 顶升 设计 及GB/T 51256、JTG/T J23 的要求 编 制 实施性 施工 组织 设计 和安 全专项 实施 方案。6.1.2 顶升前,应 对影 响顶 升施 工的构 造物 进行 处治。6.1.3 顶升施 工中的 各道 工序,应按专 项施工 方案 或施工 组织设 计进行 控制。各道 工序完 成后应 对 隐蔽工程 进行 检查 验收,满 足相应 要求 后,方能 进行 下一道 工序 的施 工。6.1.4 顶升前 应由具 有相 应认证 资质的 计量机 构对 千斤顶、百分 表等各 类试 验与检 测仪器、顶升 设 备进行标 定或 检查。6.1.5 顶升设 备应 有备 用。6.2 反力 体 系施 工 6.2.1 托盘结 构 体 系施 工应 符合 下列要 求:a)直 接 采用 梁 体结 构作 为 托盘 体 系时,应满 足千 斤 顶安 装 空间 的 要求;梁 体 结构 应 形成 水 平 支撑面确 保施 加作 用力 时体 系稳固;b)采 用 分配 梁 作为 托盘 体 系时,钢分 配 梁应 水平 安 装,钢 分配 梁 与被 顶升 梁 体之 间 应有 可 靠 找平支垫;c)采 用 盖梁 作 为托 盘体 系 时,应 对破 损、病 害部 位 进行 修 补和 加 固处 理,将 其底 面 找平 并 增 设钢垫板;d)采 用 抱柱 梁 结构 作为 托 盘体 系 的,抱 柱梁 施工 时,应 对 结合 面 的原 结构 凿 毛处 理;采 用 植 筋连接时,应 查明 主筋 位置,不得 损伤 主筋;e)对梁体 实施 变坡 顶升 时,应在伸 缩缝 处安 装横 纵向 限位装 置。6.2.2 底盘结 构体 系施 工应 符合 下列要 求:a)采 用 桥台 或 者盖 梁作 为 底盘 体 系时,应凿 除布 置 千斤 顶 位置 表 面的 浮浆,表面 打 磨平 整,并对 结 构缺 陷 进行 修补;当桥 台 或者 盖 梁的 承载 力 不足,应采 取 加固 措施;当桥 台 或者 盖 梁 面积不够 时,应采 取扩 大措 施;b)采 用 抱箍 作 为底 盘体 系 时,应 在抱 箍 与墩 柱之 间 设置 橡 胶垫 并 采用 高强 螺 栓连 接,加 压 后 不应有滑 移现 象;抱箍 在安 装完成 后,应按 照 2 倍 安 全系数 进行 钢抱 箍承 载力 试验,并应 进 行缺陷性 检查,有 缺陷 应进 行处理,符 合要 求后 方可 进行试 顶升 作业;c)采用牛 腿结 构 作 为底 盘体 系时,植筋 工艺 应符 合 GB 50367 的 规定;d)底盘体 系采 用的 螺栓 连接,构造 应符 合 JTG/T 3650、JGJ 107 等规 范的 相关 规定。6.3 临时 支 撑体 系施 工 6.3.1 临时支 撑体系 中心 线应准 确定位。支撑 体系 上端安 装千斤 顶,下 端应 与顶升 底盘结 构体可 靠 连接。6.3.2 临时支 撑采 用螺 栓连 接时,应保 证位 置准 确;若采 用植入 螺栓,还 应避 让支 撑结构 中的 主筋。6.3.3 采用钢 支撑时,钢 支撑之 间应连 接可靠。不 同直径 的钢支 撑之间 应采 用相应 的转换 接头进 行 连接。6.3.4 在顶升 施工停 止时,临时 支撑应 采用垫 块及 楔形块 保持与 顶升反 力结 构体系 间处于 稳定的 受 力状态,千斤 顶与 托盘 结构 体系间 保持 保压 状态。6.3.5 临时结 构拆 除后,应 进行 修复和 补强 处理。6.4 限位 装 置施 工 6.4.1 限位结 构与 被限 位结 构的 间隙应 顺直,间 隙宽 度应 满足被 限位 结构 的验 收要 求。6.4.2 限位装 置与 被限 位结 构表 面分别 设镜 面不 锈钢 板与 聚乙烯 四氟 板。DB42/T 1715 2021 6 6.4.3 限位装 置拆除 不应 对桥梁 结构造 成安全 性的 损伤,对因安 装限位 结构 而在原 桥结构 上形成 的 孔洞应进 行修 补。6.5 顶升施工 6.5.1 顶升系 统的 安装 及调 试应 符合下 列要求:a)试顶升 前,应对 整个 顶升 系统进 行检 查;b)千斤顶 安装 应垂 直牢 固,可采用 正置 或倒 置两 种方 式;c)影响顶 升的 设施 应全 部处 治;d)泵站与 油缸 之间 的油 管连 接正确、可 靠;油缸 液面 达到规 定高 度;e)液压系 统运 行正 常,油路 无堵塞 或泄 漏;f)各路电 源,其接 线、容量 和安全 性符 合规 定;g)控制装 置接 线、安装 正确 无误;h)控制系 统运 行正 常,液压 系统对 控制 指令 反应 灵敏;i)各种阀 表的 工作 状况 正常;j)千分表、传 感器 安装 牢固、正确,没 有遗 漏等,发 现异常 情况 及时 调整;k)检查限 位装 置安 装牢 固。6.5.2 施工体 系设 计参 考附录 C,墩柱 截断 施工 应符 合 下 列要求:a)主 梁 顶升 设 计高 程变 化 较小 时,可 通 过处 理盖 梁 或支 座 垫石 调 整桥 梁高 程;主 梁 顶升 设 计 高程变化 较大 或无 法通 过处 理盖梁 及支 座垫 石增 高时,可采 用截 断墩 柱顶 升后 调整高 程的 方法。b)墩柱截 断施 工应 进行 专项 设计;c)对顶升 系统 逐级 加载,截 断前加 载应 达到 墩柱 设计 承载力 的 90%;d)顶升系 统在 整个 截断 过程 中,系 统处 于保 压状 态;e)在 保 压平 衡 状态 下,桥 梁墩 柱 截断 宜 采用 无震 动 或震 动 较小 设 备,以减 少 切割 对 桥梁 结 构 和顶 升 设施 的 影响,墩 柱 切割 宜 采用 水 冷却,减 少 粉尘、噪音、泥浆 污染。采用 高 压水 射 流 法清除墩 柱混 凝土,以 避免 对原结 构钢 筋造 成损 伤;f)截断 施工 前,相 关监 控 设备 应 安装 完 毕;施工 过 程中 应 密切 监 控桥 墩、临 时支 撑 体系 的 受 力及变形。6.5.3 试顶升 施工 应符 合下 列要 求:a)试 顶 升前,应解 除全 部 顶升 结 构与 其 它结 构的 连 接,结 构顶 升 空间 内严 禁 有障 碍 物,所 有 限位装置 应安 装到 位;b)顶 升 设备 和 安全 监测 系 统安 装 调试 正 常后,方 可 进行 试 顶升,同时 检查 计 算机 控 制器 单 点 顶升量;c)试顶升期间,应实 施顶升力和顶升位移“双 控”,试顶升高度不宜大 于 5 mm。计算机自动锁定液控 阀,保 持油 缸压 力 不变,并 持荷 观察 不应 少 于 10 min,检 查油 路安 装 是否正 确、传 感 器是否正 常工 作、数据 传送 是否稳 定、施力 系 统、临 时支撑 体系 是否 安全 可靠;d)系统在 使用 前应 进行 不少 于 1 小 时的 保压 试验;e)达 到 试顶 升 高度 后,检 查每 个 支座 与 梁体 间空 隙,记 录 不脱 空 支座 的位 置 并分 析 原因,以 便正式顶 升时 对顶 升力 及千 斤顶位 置加 以调 整;f)施 工 单位 应 做好 试顶 升 相关 记 录,并 提供 桥梁 试 顶升 期 间所 有 的监 测资 料,为 正 式顶 升 提 供依据。6.5.4 正式顶升 施工 应 符合 下列 要求:a)正 式 顶升 施 工前,应 认 真阅 读 试顶 升 全部 资料,并再 次 检查 所 有顶 升设 备,应 分 级、分 次 持续顶升 上部 结构 至预 定高 程;DB42/T 1715 2021 7 b)各千斤 顶应 按设 置的 行程 同步顶 升,各次 各点 的同 步位移 和位 移总 量应 符合 设计要 求;c)同一横 断面 上的 梁应 同步 顶升,顶 升过 程中 以梁 体 上升 2 mm 作为 一个 行程,并持 载 60 s 120 s,检 查每 个千 斤顶 受力 情 况,并做 好记 录。若各 顶 升点上 升高 度存 在偏 差,应 立即 停止 并 查明原因,调 整后 再进 行下 一步的 顶升 工作,依 次循 环直至 达到 预定 高程;d)顶升的 最大 速度 应控 制 在3 mm/min 内;e)调坡顶 升时,应 保证 千斤 顶在允 许偏 斜角 范围 内工 作;f)根据使 用的 顶升 设备、实 际支撑 条件、设 计文 件及 相关规 范确 定顶 升高 度的 最大值。6.5.5 墩(柱)高 程调 整施工 应 符合 下 列要 求:a)墩(柱)高程 调整,宜采 用高压 水射 流法 清除 截断 面上下 各 30 cm 左右 的混 凝土,断面 凿毛 处理并涂 抹界 面处 理剂,以 利于新 老混 凝土 的有 效连 接;b)墩(柱)接 高程 调整 施工 应确保 质量,必 要时 应加 固、补 强;c)墩(柱)高 程调 整到 位 后,断 面处 主 筋应 焊接 牢 固、混 凝土 灌 注密 实、强 度符 合 设计 规 范 要求;d)墩(柱)接 高部 分应 采用 不低于 原墩(柱)规 格和 数量的 主筋;e)支 座 位 置 移 动 后,墩(柱)的 抗 偏 压 承 载 力 应 大 于 结 构 荷 载 效 应,否 则 应 增 加 墩(柱)截面;6.6 支座更换 6.6.1 当同步 顶升 施工 完成 后,桥梁有 支座 更换 的需 求时,应符 合下 列要 求:a)梁体顶 升到 位,取出 原支 座并进 行编 号,便于 后期 分析病 害原 因;b)新支座 安装 前,应仔 细检 查支座 垫石 和梁 体底 面是 否有混 凝土 破损、脱 落情 况。病 害修 复后,方可进 行支 座更 换;c)支座的 规格、型 号、质量 及安装 位置 应满 足设 计和 有关规 范要 求,验收 合格 后方可 安装;d)支 座 上下 各 部件 的纵 轴 线应 对 正。当 安装 温度 与 设计 要 求不 同 时,应通 过 计算 设 置支 座 顺 桥向预偏 量;e)新支座 安装 时,支座 位置 按十字 中心 线对 中,纵横 向偏差 应符 合设 计要 求;f)特殊类 型支 座的 安装 和质 量控制 应满 足 JTG/T 3650 的规定。6.6.2 板式橡 胶支 座的 拆除 和安 装按以 下步 骤进 行:a)取出原 支座 并清 除支 座周 围的垃 圾杂 物;b)检 查 支座 垫 石、梁体 底 面是 否 有缺 陷。必 要时 进 行修 复,在 支 座垫 石上 和 梁体 底 面标 记 支 座中心线;c)核对新 支座 规格 型号,标 记支座 中心 线并 与垫 石中 心线相 吻合;d)按 设 计要 求 安放 橡胶 支 座,四 氟滑 板 支座 应涂 抹 硅脂 至 饱满,四氟 滑板 与 梁底 的 不锈 钢 板 应位置对 应;e)确保更 换后 的支 座无 脱空、变形、开 裂等 情况;f)支座安 装完 成后,宜 安装 防尘罩。6.6.3 盆式橡 胶支 座 的 拆除 和 安 装按以 下步 骤进 行:a)取出原 支座 并清 除支 座周 围的垃 圾杂 物;b)检 查 支座 垫 石、梁体 底 面是 否 有缺 陷。必 要时 进 行修 复,在 支 座垫 石上 和 梁体 底 面标 记 支 座中心线;c)支座安 装前,按 照设 计要 求调整 支座 预偏 量并 固定;d)支座安 装采 用整 体安 装,不得随 意拆 卸;DB42/T 1715 2021 8 e)支 座 中心 线 与主 梁中 心 线应 重 合或 平 行,单向 活 动支 座 安装 时,顶 板导 向 块和 导 向滑 条 应 保持平行,交 叉角 不得 大 于5;f)检查支 座型 号及 安装 方向 与设计 要求 一致;g)支座安 装完 成后,需 拆除 支座的 临时 连接 件,并安 装支座 防尘 罩;h)确保更 换后 的支 座无 脱空、变形、开 裂等 情况。6.6.4 阻尼支 座、隔震 支座 的 拆 除和安装 参 考盆 式橡 胶支 座施工。6.7 梁体落位 6.7.1 顶升改 造完 成后,应 按设 计要求 分次 分级 进行 落梁 复位。6.7.2 千斤顶 应按 同步 分级 回落,同一 桥墩 相邻 顶升 点的 位移同 步精 度 应 符合 表1 要求。6.7.3 观测和 控制梁 体分 级回落 高度,同一桥 墩相 邻顶升 点的总 回落量 与设 计顶升 高度偏 差应符 合 设计要求。6.7.4 梁体回 落按 先拆 后降 的原 则逐节 拆除 临时 支撑。在 回落的 过程 中避 免碰 撞支 座。6.7.5 梁体就 位应准 确,并与支 座贴合 严密,如有 支座出 现偏压、悬空 的应 查明原 因,采 取有效 措 施进行调 整。6.7.6 梁体复 位后 应不 少 于24 h 监测,检 查支座 和垫 石没 有异常 情况 后,确认 压紧 密贴,方 可拆除 顶升设备。6.8 安全施 工 6.8.1 安全施 工应 满 足JTG H30、JTS 205-1 的 要求。6.8.2 顶升施 工宜 在良 好天 气情 况下进 行。6.8.3 应按规 范设 置施 工安 全标 志、交 通安 全标 志,并采 取其它 安全 措施。6.8.4 按照规 定要求 配备 安全管 理人员,应对 每个 参加顶 升的施 工人员 进行 安全教 育,操 作人员 应 培训合格 后上 岗。6.8.5 顶升前,应 检查 限位 装置,保证 其有 足够 强度、刚 度和稳 定性。6.8.6 顶升控 制系 统和 千斤 顶应 有足够 的可 靠性,千 斤顶 应不超 过设 计荷 载 的80%工作。6.8.7 施工范 围内 不得 有障 碍物。顶升 施工 时,安全 阀前 严禁站 人。桥跨 上不 应有 临时设 施和 机械。7 施工监测 7.1 一般规 定 7.1.1 桥梁顶 升施 工应 进行 施工 监测,并制 定顶 升施 工监 测实施 方案。7.1.2 顶升过 程中 的各 项控 制指 标不应 超过 设计 允许 值。7.1.3 施工监 测所 用设 备应 经过 检定合 格或 校准 确认 其精 度符合 监测 要求,方 可使 用。7.1.4 采用实 时监测 的方 式采集 各类参 数,数 据超 过预警 值或监 测结果 出现 异常时,应立 即停工,排查原因。7.1.5 顶升施 工过程 中,应提交 阶段性 监测成 果,顶升完 成后提 供监测 报告。所有 监测记 录必须 注 明人员、设备、监 控依 据、工序、日期、时 间、环境 和其它 因素。7.2 监测内容 7.2.1 顶升监 测内 容应 包括 桥梁 线型和 结构 受力 状况。7.2.2 墩台监 测主要 包括 沉降和 墩顶的 空间位 移监 控。顶 升施工 过程中,应 对墩台 沉降进 行观测,单墩测点 布置 不宜 少 于 4 个;且应 对墩 顶的 空间 绝对 位移进 行监 测。DB42/T 1715 2021 9 7.2.3 顶升施 工临 时 支 撑结 构体 系监测 应以 应力、倾 斜及 沉降为 主。7.2.4 顶升前 应对结 构的 裂缝长 度、宽 度及走 向进 行全面 检测;顶升过 程中 应对结 构性裂 缝的长 度 和宽度进 行实 时监 测;顶升 施工完 成后 应对 梁体 再次 进行全 面检 查。7.2.5 梁体监 测测 点应 按以 下要 求布置:a)梁体截 面应 力测 点应 布置 在梁体 关键 断面,顶 升测 点数量 应满 足梁 体顶 升安 全的要 求;b)桥面高 程的 监测 控制 断面 应设在 支点、1/4 跨、跨 中、3/4 跨,每个 断面 根 据实际 情况 布置 测点数量,一 般不 宜少 于 3 个;c)每个墩 台宜 布 置2 个 水平 位移测 点 及2 个 竖向 位移 测点测 试墩 台与 梁底 间相 对位移。8 质量 验 收 8.1 桥梁顶升工程的质 量验收除应符合本规范的相应要求外,尚应符合设计要求及 JTG F80/1、GB 50204、CJJ 2、JTG 5150、JTG H11 等相 关规 范的 要求。8.2 顶升工 程的 分项、分 部、单位工 程的 划分 应符 合下 列原则:a)桥梁顶 升过 程质 量验 收的 划分、组合 和程 序 应 执行 现行的 相关 工程 质量 检验 评定标 准;b)主要工 序(工种)划 分分 项工程;c)按顶升 的主 要部 位或 施工 特点 划 分分 部工 程;d)按工程 的结 构形 式、使 用 功能、施 工和 交(竣)工验 收的独 立性 将顶 升工 程划 分为单 位工 程;e)顶升工 程的 分项、分 部、单位工 程的 划分 及名 称见 表 2。表2 顶升工 程的 分项、分 部、单位工 程的 划分 单 位 工 程 分部工程 分项工程 顶升作业(每联为一单元)基坑开挖,钢筋加工及安装,钢筋的机械连接,水泥混凝土构件,整体同步顶升控制 盖梁垫高或混凝土墩(柱)接长 盖梁垫高、墩柱断开与连接,钢筋挤压套筒机械连接,模板,连接墩(柱)混凝土浇筑(按每墩台)桥面和附属工程 桥面铺装,桥梁总体,栏杆、灯柱、人行道板、支座安装 桥梁接长 按照JTGF 80/1 和CJJ 2 的单元 划分 8.3 工 程验 收应 提交 下列 资料:a)原材料、构 配件 的出 厂合 格证书、检 测报 告、现场 见证检 测和 抽样 检验 记录;b)水 泥 土、砂 浆、混凝 土 等试 块 的强 度 检测 报告,钢筋、型钢、钢管 连接 接 头的 外 观检 查 记 录和试验 报告;c)分部工 程外 观验 收记 录;d)分部工 程实 体抽 样验 收记 录报告;e)隐蔽工 程施 工记 录和 验收 记录报 告;f)施工阶 段性 检测 报告;g)工程重 大问 题处 理记 录。8.4 工程交 竣工 验收,除 应提 供分项、分 部验 收资 料外,还应 提供 下列 资料:a)工程竣 工图 纸、会审 记录 和设计 变更 文件;b)工程施 工组 织设 计或 施工 方案;c)交竣工 验收 报告;d)施工监 测报告;e)执行国 家或 地方 工程 建设 有关标 准的 情况 报告。DB42/T 1715 2021 10 8.5 桥梁各 检验 批、分项 和分 部检测 的主 控项 目的 质量 检测基 本要 求应 包括:a)对 于 实施 顶 升移 位改 造 的主 梁、墩 柱 及盖 梁等 混 凝土 结 构,应 检测 其裂 缝 宽度 是 否超 过 设 计允许值;b)在顶升 移位 改造 过程 中,变形及 应力 监控 结果 应满 足设计 要求;c)除 顶 升更 换 支座 工程 外,宜 开 展相 应 的荷 载试 验。试 验 孔跨 的 选取 除应 符 合相 关 规定 外,还应选择 可能 在顶 升移 位过 程中造 成以 外损 伤的 跨孔 及断面。8.6 评定项 目 8.6.1 连接墩(柱)混 凝土 结构 的评定 项目 可参 照 表3。表3 连接墩(柱)混 凝土 结构 评定项 目 序号 检查项目 规定值或允许偏差(mm)检查方法和频率 1 混凝土强度 在合格标准内 按 JTG F80/1 规定的“水泥混 凝土 抗压强度评定”检查 2 断面尺寸 20 用尺量:每墩(柱)测量 2 处 3 连接处错台 5 用尺量:每墩(柱)测量 2 处 4 平整度 8 2m 直尺:每墩(柱)测量 2 处 5 钢筋保护层厚度+10,-7 电磁感应法:每墩(柱)测 10 点 6 平面 位置 H2 m 20 用全站仪测量:每墩(柱)纵、横向各测量 2处 2 mH3 m 30 7 接墩(柱)榫口 尺寸 榫口高度 0.3%xH,且不大于 20 用尺量:每墩(柱)测量 2 处 榫口平面尺寸 10 8 钢筋 在合格标准内 按 JTG F80/1 规定的钢筋和预 应力筋 加工、安装及张拉要求检查 9 垂直度 H5 m 时,竖直度小于等于 5 mm;H在(5 m,60 m 区 间,竖 直 度 不 大 于0.1%H,且不大于 20 mm 用垂线或全站仪测量:每墩(柱纵、横向各测量 2 处 10 墩、柱顶高程 10 用水准仪测量:每墩(柱)纵、横向测量 3 处 注:表中H 为墩、柱高度(m)。8.6.2 顶升同 步控 制评 定项 目参 照表 4。表4 顶升同 步控 制评 定项 目 序号 检查项目 规定值或允许偏差 检验范围 检验频率 1 支撑墩(柱)竖直度或斜度 0.3%xH,且不大于 5(mm)每个构件 用垂线法或全站仪测量,纵横向各测量 2 处 2 墩、柱顶面高程 2(mm)每个构件 用光栅尺测量立柱截面上下距离,或用精密水准仪测量墩顶,测量 2 处 3 梁体 纵向偏位(墩与墩之间)3(mm)每个构件 桥梁纵向测量 2 处 4 梁体 横向偏位(墩与墩之间)1(mm)每个构件 桥梁横向测量 2 处 注:表中xH 为支撑墩(柱)高度(m)。8.6.3 支座更 换工 程评 定项 目参 照表 5。表5 支座更 换工 程评 定项 目 DB42/T 1715 2021 11 序号 检查项目 规定值或允许偏差 检验方法和频率 1 支座中心横桥向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