烤烟-籼粳杂交晚稻栽培技术规程DB36/T 1431-2021.pdf

返回 相关 举报
烤烟-籼粳杂交晚稻栽培技术规程DB36/T 1431-2021.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烤烟-籼粳杂交晚稻栽培技术规程DB36/T 1431-2021.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烤烟-籼粳杂交晚稻栽培技术规程DB36/T 1431-2021.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烤烟-籼粳杂交晚稻栽培技术规程DB36/T 1431-2021.pdf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烤烟-籼粳杂交晚稻栽培技术规程DB36/T 1431-2021.pdf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ICS 65.020.20 B 05 DB36 江 西 省 地 方 标 准 DB36/T 14312021 烤烟-籼粳杂交晚稻栽培技术规程 Technical regulation for flue-cured tobacco and japonica-Indica hybrid late-season rice 2021-06-30发布 2022-01-01实施 江西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 布 DB36/T 14312021 I 目 次 前言.II 1 范围.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1 3 术语与定义.1 4 地块选择.1 5 烤烟.2 6 秸秆处理.5 7 籼粳杂交晚稻.5 DB36/T 14312021 II 前 言 本文件按照 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 1 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本文件由江西省农业农村厅提出并归口。本文件起草单位:江西省农业技术推广总站、江西省烟草专卖局烟叶管理处。本文件主要起草人:文喜贤、刘凯丽、胡毅翀、彭耀东、胡翊炜、陈忠平、乐丽红、孙明珠、张正杨、程小强、曹开蔚、武志峰、张福群、张春华、黄锡春、朱智亮、应国勇、吴建华、邓达孙、李雄、周文新、龙珑、黄梅梅、朱宁、丁主权、刘典三、肖先仪、胡蓉花、石锐。DB36/T 14312021 1 烤烟-籼粳杂交晚稻栽培技术规程 1 范围 本文件确立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及其起草的总体原则和要求,并规定了烤烟-籼粳杂交晚稻栽培技术,包括地块选择、烤烟、秸秆处理、籼粳杂交晚稻等技术要求。本文件适用于省内烤烟-籼粳杂交晚稻栽培。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 5084 农田灌溉水质标准 GB/T 8321 农药合理使用标准(十)GB/T 23221 烤烟栽培技术规程 NY/T 496 肥料合理使用准则通则 YC/T 371 烟草田间农药合理使用规程 YC/Z 459 烤烟肥料使用指南 DB36/T 1173 双季籼粳杂交晚稻栽培技术规程 3 术语与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 籼粳杂交稻 Japonica-Indica hybrid rice 粳型(含偏粳型)不育系与偏籼型恢复系或籼型不育系和偏粳型恢复系配组而成的杂交稻组合。3.2 烤烟-籼粳杂交晚稻 Cultivation mode of flue-cured tobacco and Japonica-Indica hybrid late-season rice 烤烟头年 12 月中下旬日播种,次年 2 月下旬末至 3 月中旬移栽,5 月中下旬至 7 月中旬收获;籼粳杂交晚稻 6 月下旬播种,7月中下旬移栽,10月下旬11月上旬收获的一种栽培模式。3.3 培土 loose and hill up soil DB36/T 14312021 2 在烟株伸长期至团棵期,采用机械或人工操作的方式,将外来疏松土壤培至烟株行间或沟底的土壤壅培至烟株基部和垄体表面的农事操作。4 地块选择 宜选择向阳的平地、梯田地块,土壤肥力中等,土壤质地轻壤土、中壤土或含砂砾的重壤土,轻质粘土,土壤 pH5.56.5,土壤含盐量0.1%,土壤含氯量30mg/kg。土壤耕层深厚、排灌方便、无除草剂药害的非烤烟连作田块进行种植。5 烤烟 5.1 品种选择 根据当地种植规划,宜选用云烟87或K326 等烤烟品种。5.2 培育壮苗 采取塑盘湿润保温育苗技术,在育苗棚内培育壮苗,播种时间为 12 月中下旬,从出苗至移栽苗龄控制 55d70d,5片7片真叶。茎秆柔韧性好,根系发达,根白色,叶色浅绿,烟苗群体整齐、无病虫害。烟苗离盘,基质不脱落。5.3 整地与施基肥 5.3.1 翻耕 晚稻灌浆后期及时开沟排水晒田,晚稻收获后,及时清除田间、田埂病株残体和杂草,排出田间积水,确保植烟田块干爽。选用大马力拖拉机,配套圆盘犁或三铧犁进行翻耕,深度不低于 18cm,之后晒垡,晒垡时间应不少于20d。5.3.2 土壤改良 对酸性土壤田块,要结合翻耕进行土壤改良,在第一次翻耕后,每 667m2 均匀撒施生石灰 50kg75kg或白云石粉100kg200kg,再进行第二次耕作(耙平)。5.3.3 施基肥 应坚持有机、无机配施,适量供应氮肥、控硫稳磷提钾,合理补充中微量元素肥料,看天、看烟、看水、看田施肥,水肥耦合等施肥原则。严禁使用氯化钾等含氯的肥料。一般每 667m2大田施纯氮 8.5kg9.5kg,氮磷钾肥按N:P2O5:K2O=1:0.81.2:2.53比例折纯计算,施充分腐熟的枯饼 40kg,纯镁 3kg5kg,纯硫 6kg,硼砂0.5kg0.75kg,钼酸铵50g。移栽前 10d开深沟条施基肥,每 667m2施纯氮 4.25kg5.7kg(占总供氮量 50%60%),纯钾 6.3kg8.55kg(占总供钾量 30%),有机肥、硼砂及全部磷肥。沟深 15cm20cm、宽度20cm,保障复垄盖膜后肥料层距垄顶20cm。肥料使用符合 YC/Z 459。5.3.4 起垄 施基肥后抓住有利天气及时起垄,起垄高度不低于 35cm,垄面宽度不低于 80cm,垄距 120cm,垄面龟背形,行距均衡,做到高垄单行、垄直沟平、土粒细碎、垄面平整,垄体饱满。5.3.5 开沟 DB36/T 14312021 3 起垄后初步开好腰沟、围沟、垄沟,做到“三沟”配套。一般腰沟比垄沟深 15cm 以上,围沟低于垄底 20cm 以上。田间生产期间应及时清理沟渠,确保整个区域排水通畅,达到旱能灌、涝能排、雨停不积水的效果。5.3.6 盖膜 根据当地土壤、气候和栽培条件,及时覆盖地膜,地膜绷紧拉直并紧贴垄表。垄体两边垄脚及破损处用泥土封严压紧地膜,确保膜面清洁、密闭,提高土壤地温。盖膜前垄体土壤含水量为 60%70%。5.4 移栽 5.4.1 移栽期 应在 2月下旬至3 月中旬移栽,日最低气温应高于 5,且安全保证系数为 100%。日平均气温稳定通过 10,地温应达到10以上,并不再有晚霜危害。5.4.2 移栽密度 采取单行种植方式,垄距 120cm125cm,株距 45cm50cm,每 667m2 大田移栽密度 10501150株。5.4.3 移栽方式 采用井窖式方式移栽,移栽前在盖好膜的垄面上用移栽器按照井窖式标准(井窖口呈圆形,井口直径 9cm以上、深度15cm以上呈圆锥形)打穴。移栽前 3d5d,每 667m2用 25g钼酸铵 1000倍液叶面喷施一次。移栽时将带营养土的壮苗垂直插入井窖内深栽,并施入适量营养土,然后及时顺井壁淋施定根肥(药)水,使土壤与根系紧密接触,移栽后烟苗顶部距井口3cm4cm。5.5 大田管理 5.5.1 补苗 移栽后 3d5d 开始检查烟田,发现漏栽、死苗、病弱苗现象,应补齐苗数,并对补栽烟株增施少量速效氮肥。烟苗返苗期(栽后 10d 以内),分次浇施提苗肥(含定根水),以氮、钾为主,每 667m2大田施纯氮 1.0kg1.5kg(铵态氮比例约 60%),并加入安全杀虫剂,提苗防地老虎。5.5.2 大田施肥 追肥以速效氮、钾肥料为主,配施中微量元素。应看天气情况、看烟叶长势及时进行,防止出现贪青晚熟。含氮肥料于移栽后40d内全部追施完毕,不含氮元素的钾肥追肥结束时间可延迟至现蕾前后。追肥时期自移栽后10d 以内(烟苗活棵后)开始,共分24次完成,最后一次追肥结合培土操作进行。一般每 667m2施纯氮 3.4kg4.75kg(占总供氮量 40%50%),纯钾 6.3kg8.55kg(占总供钾量 70%)。追肥以兑水浇施为主,干湿结合,减少养分流失。移栽后 20d 左右,每 667m2用 25g 钼酸铵 1000 倍液叶面喷施一次。5.5.3 培土 移栽后 10d15d 结合中耕松土进行初次培土,填满移栽烟穴至与垄面平齐。小培土后进行第二次根际土壤追肥,以氮肥和钾肥为主,配施中微量元素肥料。团棵前后,揭开地膜,摘除近地的 1 片2片老脚叶,在垄体表面进行浅中耕除草,然后将烟株行间和垄沟底的土壤壅培到烟株基部和垄顶上(重DB36/T 14312021 4 点培高茎基部),形成垄高不小于45cm、垄肩宽不小于 50cm的拱型垄体。严禁削垄大培土,减少根系损伤和病害传染。大培土后进行第三次根际土壤追肥,以氮肥和钾肥为主,配施中微量元素肥料。5.5.4 揭膜 培土后可重新覆盖地膜,但不再压紧盖实。旺长初期至现蕾前,根据土壤水分、天气状况和烟株长势揭膜。若培土时节气温较高,可在培土前揭除地膜。揭除的地膜应及时回收,避免污染。5.5.5 打顶 严格把控打顶时机和打顶方式。应在田间 30%50%的烟株中心花露白时打顶,根据长势单株留叶18 片20 片。水肥条件差,烟株长势偏弱的烟田提早打顶、少留叶。长势偏旺上部叶颜色明显偏深的烟田,推迟打顶、多留叶。严禁抠心打顶。打顶时,在预留顶叶 3cm之上将茎杆斜切,确保断面光滑倾斜。打顶要尽量避开雨天进行,宜选择在晴天上午露水干后进行,并坚持先健株后病株的操作原则,打下的花芽集中销毁。5.5.6 抑芽 抑芽强调早、勤,采用化学抑芽结合人工抹杈进行。打顶当天先人工抹除2cm以上的腋芽,24h内施用化学抑芽剂,化学抑芽剂应符合烟草行业相关规定。5.5.7 不适用下部烟处理 采收前 3d5d,打除底脚叶外3片5片不适用下部叶。优化结构后保持可采叶 14片16片。清除不适用烟叶应按照“先健株、后病株”的原则,应适时消毒,避免打叶过程中交叉传染病害。打除的下部鲜烟应选择适宜位置集中消毒处理。5.5.8 水分管理 烟稻轮作田块于晚稻成熟后期及时沥水,收获后对整个区域排灌沟渠及时进行疏通、清理,并对所有规划烟田田埂开口排水晒田,在水分适宜、土壤松软但不粘重、达到宜耕期时及时翻耕。翻耕或整地后对烟田围沟进行清理,降低水位,便于晒土。盖膜前垄体土壤相对持水量保持在 60%,即达手握成团、松手即散状态,防止过干过湿,促进水肥耦合。盖膜前如果垄体土壤水分不足,应待下雨后及时盖膜保墒,或灌跑马水增加垄体墒情。移栽期土壤相对持水量保持在60%,避免土壤湿度过大时打穴,防止穴壁土壤板结。移栽烟苗后,浇足定根肥水;伸根期垄体土壤相对持水量 60%(以垄体深层为准),以排水为主,必要时灌溉。旺长期垄体土壤相对持水量 70%80%为宜,排灌结合,以排为主。成熟期垄体土壤相对持水量 70%为宜,前期排灌结合,后期保证墒情。6 月下旬后,天气干旱和土壤墒情不足,特别是在上部叶采烤之前2d3d,应灌跑马水改善墒情。灌溉水质符合 GB 5084 标准要求。5.5.9 病虫害防治 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采取农业防治、生态调控、生物防治、理化诱控和科学用药等环境友型措施控制烟草病虫害发生。烟叶整个生育期病虫害种类较多,应重点抓好蚜虫、烟青虫、斜纹夜蛾、地下害虫等虫害及炭疽病、猝倒病、根腐病、黑胫病、病毒病、青枯病、野火病、赤星病等病害防治。农药使用要符合GB/T 8321及YC/T 371的规定。5.5.10 适时采收 采收时间应在上午 10 点前或下午 4 点后,多云阴天可全天采收,晴天宜在早上阳光直射前采收,雨天不宜采收。中下部烟叶每次每株采摘2 片3片,上部叶4 片6片(最上部 12片青黄各半)集DB36/T 14312021 5 中一次性采收。第一次采收应在烟株打顶、打除下部不适用烟叶后 2d3 d,当下部叶达适熟标准时进行;第二次采收应在停烤待中部叶达成熟标准时进行,此后依次组织采收直至中部叶采完;最后一次采收应停烤直至上部4片6片叶充分成熟后集中一次性采收。全部采收工作应在 7月 20日之前结束。6 秸秆处理 烤烟种植收获后,烟秆及根茎残留物要移出田块,集中堆沤有机肥或晒干做烘烤燃料。7 籼粳杂交晚稻 7.1 品种选择 宜选用通过审定和引种的生育期在 120d 以内、适应性广、品质优、产量潜力高、抗逆性强的杂交粳稻组合。7.2 培育壮秧 7.2.1 种子处理 具体参照 DB 36/T 1173。7.2.2 播种 7.2.2.1 播种期 根据烤烟的收获期、粳稻安全齐穗期和秧龄期适时播种,宜为 6月底至 7月初播种,培育带蘖壮秧,插足基本苗,增加大田有效穗。7.2.2.2 播种量及播种方式 具体参照 DB 36/T 1173。7.2.3 秧田管理、移栽 具体参照 DB 36/T 1173。7.3 大田管理 7.3.1 大田施肥 因前茬种植烟草,晚稻追肥应减少化肥用量 15%20%。基肥于移栽前随耕耙田时施用,分蘖肥于移(抛)栽后7d左右施用,穗肥于倒3叶或倒 2叶抽出时施用。中等肥力田块,施纯氮 12kg14.4kg,施肥比例为基肥:分蘖肥:穗肥=4:3:3。磷、钾肥用量按N:P2O5:K2O=1:0.30.5:0.71折纯量确定,有机肥、磷肥作基肥一次施用,钾肥分基肥和穗肥2次施用,各占 50%。严禁使用含氯的肥料。肥料应用符合 NY/T 496 的规定。7.3.2 水分管理 籼粳杂交晚稻返青后及时排水露田,减轻田间高温对籼粳杂交稻根系生长发育的影响,促进新根和分蘖早发。成熟前 5d7d 断水,勿断水过早,确保穗基部籽粒充分完熟。其他水分管理要点具体参照DB36/T 1173。DB36/T 14312021 6 7.3.3 病虫害防控 籼粳杂交晚稻抽穗扬花期易遭遇低温阴雨天气,要重视稻曲病防控,重点把握全田主茎剑叶与倒二叶叶枕齐平 10%左右(即破口抽穗前7d10d)及破口 5%左右两次施药关键期,具体参照 DB36/T 1077执行。其他病虫草害防控具体参照DB36/T 1173。农药使用要符合 GB/T 8321.10的规定。7.4 收获 在田间稻穗成熟度 95%以上时收获。选择带有秸秆切碎与抛洒装置的水稻联合收割机,收获的同时进行秸秆切碎,并均匀抛洒,水稻茎秆切碎长度 5cm10cm,割茬高度 20cm 左右。水稻联合收割机作业质量应符合 NY/T 498的规定。_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copyright@ 2017-2022 报告吧 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7002310号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宁B2-20200018  | 宁公网安备640106020006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