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ICS 65.020.40 CCS B 61 DB42 湖北省地方标准 DB42/T 1808 2022 美洲黑杨 立木杂交 育种与采 穗圃营建 技术规程 Code of practice for controlled cross breeding and cutting orchard of Populus deltoides Marshall 2022-03-03 发布 2022-05-03 实施 湖 北 省 市 场 监 督 管 理 局 发 布 DB42/T 18082022 I 目 次 前言.1 范围.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1 3 术语和定义.1 4 立木杂交育种.1 4.1 亲本选择.1 4.2 杂交架搭建.1 4.3 花枝采集与培养.2 4.4 花粉收集与保存.2 4.5 人工授粉.2 4.6 种子采集.2 4.7 杂交苗培育.3 5 采穗圃营建.3 5.1 良种选择.3 5.2 圃地选择与准备.3 5.3 扦插定植.4 5.4 抚育管理.5 5.5 穗条包装与分级.6 6 建档.6 6.1 档案内容.6 6.2 档案管理.6 附录A(资料性)美洲黑杨采穂圃主要病虫害防治方法.7 DB42/T 18082022 III 前 言 本文件按照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本文件由湖北省林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提出并归口。本文件起草单位:湖北省林业科学研究院、湖北省林科院石首杨树研究所、湖北省潜江市林业科学研究所、黄冈市黄州区李家洲林场。本文件主要起草人:张新叶、樊孝萍、黄国伟、张兴虎、陈慧玲、叶中亚、李振芳、彭婵、荣新军、王德胜、马林江、龙开莲、童帆。本文件实施应用中的疑问,可咨询湖北省林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联系电话:027-86952116,邮箱:;对本文件的有关修改意见,请反馈至湖北省林业科学研究院,电话:027-86952109,邮箱:。DB42/T 18082022 1 美 洲黑杨 立 木杂交 育种与 采穗圃营 建技术 规程 1 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南方型美洲黑杨立木杂交育种过程中亲本选择、杂交架搭建、花枝采集与培养、花粉收集与保存、人工授粉、种子采集、杂交苗培育等要求以及采穗圃营建过程中良种选择、圃地选择与准备、扦插定植、抚育管理、穗条包装与分级、建档等要求。本文件适用于湖北省及长江流域南方型美洲黑杨立木杂交育种及采穗圃营建生产技术。2 规范性 引用 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T 6001 育苗技术规程 DB42/T 603-2010 杨树 扦插育苗技术规程 3 术语和 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 美洲黑 杨 Populus deltoides Marshall 杨柳科(Salicaceae)杨属(Populus)植物,因原产于美洲而得名。其优良无性系具有生长快、材质好、抗性强以及适应性广等特点,是当今世界中纬度地区最适合的短轮伐期工业用材集约经营树种之一,也是杂交育种的优良亲本。3.2 南方型 美洲 黑杨 southern type of Populus deltoides Marshall 南方型美洲黑杨是指美国南方起源的美洲黑杨无性系。4 立木杂 交育 种 4.1 亲本选 择 杂交亲本与组合的选择,主要根据育种目标而定。根据长江流域杨树综合遗传改良目标,选择速生、优质、抗病、抗虫的南方型美洲黑杨系列品种或优良无性系作亲本进行杂交。4.2 杂交架 搭建 DB42/T 18082022 2 选择生长健壮、花芽较多且符合育种目标的南方型美洲黑杨雌株作为杂交母本,利用毛竹或工程脚手架人工搭建杂交操作架。可以根据杂交组合数量的多少确定杂交架的复杂程度。4.3 花枝采 集与 培养 1月中下旬,在花芽完成低温发育阶段后,采集粗壮而且发育良好的符合育种目标的美洲黑杨品种或优良无性系雄花枝。不同品种或无性系的花枝需互相隔离,避免花粉污染。花枝放置温室内水培,可保留全部花芽,花枝下端剪成斜口,放入盛有清水的容器中,每3天换一次水,并清洗枝条基部粘液。温室温度白天控制在15 25,夜间不低于5,等花盛开时即可收集花粉。4.4 花粉收 集与 保存 4.4.1 花粉收 集 待雄花盛开时,用毛笔将花粉刷入培养皿中,或在花枝附近将硫酸纸铺在地上让花粉自然落下后收集。4.4.2 花粉保 存 收集好的花粉装入10 ml或50 ml的塑料离心管中。当年杂交的花粉可于冰箱冷藏室保存,用于次年杂交的花粉可于室内自然阴干1d后装于离心管,花粉体积不超过离心管容积的1/5。管口用蜡封严,或者用脱脂棉塞住管口后置于小型干燥器中,然后于-20保存。4.5 人工授 粉 4.5.1 套袋 2月3月,根据气温变化,观察杂交母本雌花的开放程度,待雌花的鳞片开始脱落时进行人工套袋,避免花粉污染。选择向阳、健壮的花枝,剪掉花枝的顶芽,避免戳破杂交袋。每个杂交袋中保留3个5个花芽,确定套袋数量,一个杂交组合宜套3个5个袋,以确保每个杂交组合收获3000粒左右的种子。杂交袋采用羊皮纸材料,长度40 cm50 cm,宽度20 cm30 cm。套袋宜选择晴天进行。4.5.2 授粉 观察裸露在外的雌花开放情况,待鳞片完全脱落,花序伸长至1 cm2 cm 时可开始人工授粉,此时柱头明亮而且有透明汁液。打开杂交袋,用毛笔轻沾欲授的花粉,轻弹笔杆,使花粉撒落在雌花柱头上。授粉时间尽量选在晴朗无风的早晨上午8点10点,连续三天每天授粉一次。授粉后及时将杂交袋套好,下端口封好。在授粉的花枝下部须挂标签标注组合类型、授粉时间及授粉次数。4.5.3 去袋 完成授粉一周左右,柱头干枯,子房明显膨大后去掉杂交袋,确保杂交果实正常生长。4.6 种子采 集 4.6.1 套网袋 4月底至5月初开始注意观察果实成熟情况,待杂交果实变黄或蒴果即将干裂飞絮前,将杂交果实套上网眼较密的网袋,以免种子飞落。天气晴好时,待所有蒴果全部开裂飞絮落入网袋中后,将网袋及标签取下拿回室内处理。如遇连续阴雨,可将杂交花枝连同网袋标签等一起采下,放入盛有清水的水桶DB42/T 18082022 3 中置于温室培养几天再收集种子,也可将泛黄的果序摘下放置空调房内,日光灯光管下照射1 d2 d即可全部裂开飞絮。4.6.2 种子去 絮 带絮的种子收集好之后,不可久放,在简易的带孔塑料框或筛子内用手反复轻搓带絮种子,致使种絮分离,获得无絮、无杂物的纯净种子。4.7 杂交苗 培育 4.7.1 播种 杨树杂交种子要随采随播。对于成熟不一致的杂交组合种子,收集好的种子可用培养皿盛着置于冰箱冷藏保存,等该组合全部收集完毕后一起播种。将草炭土、砂壤土、泥炭土等按一定比例混合,消毒后装入育苗盘,适当喷水保持土壤湿润,用摄子将杂交种子点播于育苗盘上,种植株距为1 cm2 cm。将筛过的细土轻轻撒一层,盖住种子为宜。然后雾状喷水,使育苗盘表土保持湿润。播种后将育苗盘置于温室大棚中,第二天种子即发芽,保持土壤湿润,待长出5片9片真叶后,移入大田培养。4.7.2 大田育 苗 4.7.2.1 育苗圃 准备 育苗圃地准备按照GB/T 6001的规定执行。4.7.2.2 杂交苗 移栽 移栽前搭好1.5 m2.0 m高的75%遮光率的遮阳网,按20 cm30 cm 株行距进行栽植。栽植完毕后及时用小水沿基部浇透水,忌大水浇灌,避免叶片与土壤粘在一起。及时绘制纸质版和电子版定植图。移栽7d10d后拆除遮阳网。4.7.2.3 栽后管 理 杂交苗生长期间,及时进行灌溉、除草、追肥、防倒伏等工作。追肥以磷钾肥为主,薄肥勤施,8月中旬后停止施肥。当杂交苗出现病虫害时,不建议进行防治。5 采穗圃 营建 5.1 良种选 择 符合生产发展区域特点,通过国家或省级林木品种审定委员会审(认)定的美洲黑杨良种。5.2 圃地 选 择与 准备 5.2.1 圃地选 择 交通便利,地势平坦,靠近水源,土层深厚,土壤pH 6.57.2的沙壤土或壤土为采穗圃用地。5.2.2 小区面 积 DB42/T 18082022 4 设多个小区,同一品种为1个小区,依据品种需求量确定小区面积,小区面积在667 m2以上,小区间留2 m宽步道。5.2.3 整地 在建圃前一年冬季整地做到三犁三耙,耕地深度为30 cm以上。5.2.4 施肥 结合秋冬季整地混合施用15000 kg/hm222500 kg/hm2有机肥及复合肥750 kg/hm2或磷肥1500 kg/hm2为底肥。5.2.5 消毒 结合春季整地,用70%代森锰锌500倍液喷湿土壤消毒。5.2.6 做床 床宽100 cm120 cm,高20 cm30 cm,长度依自然地形而定,要求床面平整,土壤细碎;厢沟宽30 cm,四周开设排水沟,围沟深50 cm60 cm。5.2.7 覆膜 苗床耕整后铺设黑色地膜,铺膜前喷施芽前除草剂,膜两边用细土压实。5.3 扦插定 植 5.3.1 种条选 择 选取生长健壮、无病虫害、木质化程度高的一年生良种苗。5.3.2 采条时 间及 处理 采条时间为 2月中旬至3月上旬,扦插前将捆好的穗条置于清水中浸泡5 d7 d,再置于3 5 的50%多菌灵或70%甲基托布津水溶液浸泡 1 d2 d。5.3.3 插穗规 格 长18 cm20 cm,粗 1.5 cm3 cm,保证三个以上饱满叶芽,插穗上切口剪成平口,距上芽 1.0cm1.5cm;下切口剪成斜面。50 根100根捆成 1 捆,分品种挂牌标记。5.3.4 扦插时 间及 方法 2 月下旬至 3月上旬。采用引锥打孔直插法。即先将地膜打孔,孔深 15 cm18cm,以插穗下部正好能接触孔的底部土壤为宜,插穗上部芽露出床面不超过 2 cm,扦插后紧土并浇透水一次。5.3.5 扦插密 度 DB42/T 18082022 5 株距20 cm,行距60 cm,苗床留边20 cm30cm。5.3.6 挂牌标 记 扦插后按小区挂牌并制作纸质及电子版定植图。5.4 抚育管 理 5.4.1 除萌 苗高10 cm20 cm时及时抹芽留条。5.4.2 留条管 理 第一年留1根萌条;第二年密度调整为40cm60cm,第三年密度调整为80cm60cm,第二年、第三年留2根3根萌条。萌条均匀分布在根桩上,保留长势相近萌条。5.4.3 追肥 在5月8月上旬按照薄肥勤施的原则,结合除草松土和抗旱灌溉追施肥料3次4次,雨前或灌溉前穴施或撒施:5月中旬6月中旬施尿素每次150 kg/hm2(2 次);7月上旬8月上旬施复合肥每次300 kg/hm2400 kg/hm2(1 次2 次)。速生期叶面喷施磷酸二氢钾及锌肥等微量元素和0.1 0.2 的尿素溶液2 次3 次。5.4.4 除草松 土 除草以除早、除小、除了为原则,一年2 次3 次。5.4.5 水分管 理 结合中耕和根据旱情及时浇水,在秋冬季修整步道,疏通排水沟。10月以后停止浇水。5.4.6 病虫害 防治 5.4.6.1 防治原 则 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选用无公害防治技术措施,严格苗木检疫。5.4.6.2 主要病 虫害 种类 美洲黑杨苗圃主要病害有杨树叶锈病、溃疡病、黑斑病等;主要食叶害虫有叶甲、杨扇舟蛾、杨小舟蛾、刺蛾等,蛀干害虫有桑天牛,地下害虫有地老虎、蛴螬等。5.4.6.3 防治方 法 具体防治方法见附录A。5.4.7 复壮更 新 4 a5 a后分年度分批次轮换,有条件的地方选择新的地块重新建立采穗圃。DB42/T 18082022 6 5.5 穗条包 装与 分级 5.5.1 穗条包 装 分品种按20根为一捆包扎,挂牌标记,做好保湿措施。5.5.2 穗条分 级 穗条分级标准见表1。表1 穗条分 级标 准 等级 粗度(cm)长度(cm)芽量(个)综合控制指标 级 2.54 250 30 无病虫害,色泽正常,充分木质化,无机械损伤。6 建档 6.1 档案内 容 按GB/T 6001 和 DB42/T 603-2010规定执行。6.2 档案管 理 指定专人管理,并及时归档、整理、装订。技术档案永久保存。DB42/T 18082022 7 A A 附录A(资料 性)B 表A.1 给出了美洲黑杨采穗圃主要病虫害防治方法。表A.1 美 洲黑 杨采 穗圃 主 要病虫 害防 治方 法 类型 名称 防治方法 病害 杨叶锈病(Melampsora laricipopulina)物理防治:早春清除病芽,操作时避免孢子扩散。化学防治:发病初期喷洒多菌灵800倍液防治。在发病期间隔7d16d连续23次喷洒50%的代森氨100倍液或50%退菌特500倍1 000倍液等。杨树溃疡病(Dothiorella gregaria)物理防治:加强苗圃管理,8月初施肥以钾肥为主,增强苗木木质化程度,提高苗木抗病能力。化学防治:发病初期间隔 7d10d,连续 2 次3 次喷施50%退菌特 100 倍液或 70%甲基托布津100 倍液或50%多菌灵200 倍液等。杨树黑斑病(Marssonina brunnea)物理防治:增施有机肥、土杂肥,改善通风透光条件,增强树势,提高树木的抗病性。化学防治:发病初期喷施 70%代森锰锌 600 倍液或50%多菌灵 700 倍液或70%甲基托布津1 000 倍液等,每间隔7d10 d喷 1 次,连喷 4 次5 次。食叶害虫 叶甲类(Chrysomela populi linnaeus)物理防治:利用成虫假死性,震落捕杀。化学防治:苗木萌芽前,喷施苯氧威、溴氰菊酯等杀虫剂灭杀越冬成虫;苗木生长期,喷3%高渗苯氧威乳油2 000倍液或1.8%阿维菌素乳油1 000倍3 000倍液杀灭幼虫。刺蛾类(Thosea sinensis)物理防治:采用黑光灯诱杀成虫。化学防治:虫口密度较低时喷施 BT 可湿性粉剂或乳剂 500 倍1 000 倍液防治;大发生期间喷施 3%高渗苯氧威乳油 2 000 倍液或1.8%阿维菌素乳油 1 0003 000 倍液。杨小舟蛾(Micromelalopha troglodyta)杨扇舟蛾(Clostera anachoreta)物理防治:成虫期利用黑光灯诱杀。生物防治:采用BT乳剂500倍1000倍液防治。化学防治:发生期采用 10%氯氰菊酯乳油 2 000 倍3 000 倍液或 2.5%的溴氰菊酯乳油 3 000 倍4 000 倍液喷雾防治。蛀干害虫 桑天牛(Apriona germari)物理防治:剪除虫枝,集中销毁;成虫期人工捕杀成虫。化学防治:成虫发生高峰期喷洒绿色威雷200倍400倍液防治。地下害虫 地老虎(EuxoasegetumSchiffer-muller)蛴螬(Rutelidae)结合苗圃整地采用10%吡虫啉1500倍液均匀拌土或在1龄3龄幼虫期,采用48%乐斯本乳油进行地表喷雾。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