栾树栽培技术规程DB42/T 1756-2021.pdf

返回 相关 举报
栾树栽培技术规程DB42/T 1756-2021.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栾树栽培技术规程DB42/T 1756-2021.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栾树栽培技术规程DB42/T 1756-2021.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栾树栽培技术规程DB42/T 1756-2021.pdf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栾树栽培技术规程DB42/T 1756-2021.pdf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ICS 65.020.40 CCS B 64 DB42 湖北省地方标准 DB42/T 1756 2021 栾 树 栽培技 术规程 Technical code of practice for cultivation of Koelreuteria paniculata 2021-08-30 发布 2021-10-30 实施 湖北省市场监督管理 局 发 布 DB42/T 1756 2021 I 目 次 前言.III 1 范围.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1 3 术语和定义.1 4 适生条件.1 5 苗木培育.1 6 栽培技术.3 7 病虫害防治.5 8 造林技术档案.5 附录 A(资料性)栾树主要病虫害及防治方法.6 DB42/T 1756 2021 II DB42/T 1756 2021 III 前 言 本文件按照GB/T 1.1 2020 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本文件由湖北省林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提出。本文件由湖北省林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本 文件 起草 单位:湖北 省林 业科 技推 广中 心、湖北 省林 业局 林木 种苗 管理 总站、恩施州林业科学研究院。本文件主要起草人:熊冬连、周必 成、曾勇、黎曙光、蒋祥 娥、李双 龙、周伟 国、杨廷 超、吴代 坤、许克敏。本文件实施应用中的疑问,可咨 询湖 北省 林业 标准 化技 术委 员会。联系 电话:027-86952116 邮箱:。对本文件的有关修改意见 请 反馈 至 湖 北 省 林 业 科 技推 广 中 心,联系 电话:027-50658931,邮箱:。DB42/T 1756 2021 1 栾 树 栽 培 技 术规程 1 范围 本文件 规定了栾树栽培的适生条件、苗木培育、栽培技术、病虫害防治 与造林技术档案。本文件适用于湖北省范围内栾树的栽培。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 本文件。GB/T 6000 主要造林树种苗木质量分级 GB/T 15776 造林技术规程 GB/T 23473 林业植物及其产品调运检疫规程 3 术语和定义 本文件没有需要界定的术语和定义。4 适生条件 4.1 立地条件 栾树适宜在 海拔 不高于1500 m,坡度 不高于25的阳坡和半阳坡,土壤pH 5.5 pH 8.0,土层厚度不低于40 的石灰质土壤、微酸性、微碱性土壤 这样的立地条件下 生长。4.2 气候条件 栾树适宜在 年平均气温10 18,最低温度 不低于-25,1 月平均气温0 4,7月平均气温26 29,年平均积温(不低于10)4300 5600,无霜期220 d 270 d,年平均降水量800 mm 1800 mm 的气候条件下生长。5 苗木培育 5.1 苗圃地选择及准备 5.1.1 苗圃地选择 圃地 宜选择在交通方便,地势平缓,土层 深厚、疏松、肥沃、排水 良好、背风 向阳,土壤 弱酸性 或微碱性 的地方。5.1.2 苗圃地准备 DB42/T 1756 2021 2 5.1.2.1 整地 前年秋冬全面深翻25 30,清除 草根、石块,建好 排灌 系统。早春 精细 整地,深翻25 以上,随耕随耙,及时平整。结合土壤深翻施基肥,每h 施加 腐熟 有机肥15000 kg 22500 kg、复合肥600 kg。5.1.2.2 苗圃消毒 结合早春平整圃地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 消毒土壤,或播种育苗前用 吡虫啉3/h4/h混拌适量细土撒入床面,耙入土壤中。5.1.2.3 作床 整地作床分为高床或者平床。水源充足、地下水位高的苗圃,采用高床。作高 床时,应南 北向 作床,床高15 20,床宽130 150,步道宽20 30。水源 不足、灌溉 条件 差的 苗圃 采用 平床,床宽 100 120,长度视 地形 而定。5.2 播种繁殖 5.2.1 种子采集 宜选择 生长 健壮、无病 虫害、树龄 的 树干通直 的栾树植株 采种。采种时间为每 年 月 月,果实颜色 呈红褐色。5.2.2 种子贮藏 采集 后 果实 及时 晾晒,在蒴 果裂 开后,去除 膜质 果壳 与杂 质,并用 水洗 法进 行净 种,去空 粒。在阴凉干燥处摊晾 后,装入布袋或纸袋,0 C 5 C 贮藏。5.2.3 播种 5.2.3.1 种子处理 采用浸 种与沙藏相结合的方法。净种后 将种子放进容器里,倒入 40 温水,边倒边搅拌,直至种子完 全浸 透,取出 种子,与湿 沙按 体积 比 1 3 进行混拌均匀 沙藏,露白种子数量高达 30%后,将其中的细砂筛去,直接播种。5.2.3.2 播种期 宜选择2 月上 旬3月 上旬 播种。5.2.3.3 播种方法 一般宜采用 条播 的播种方式。播种前按照行距20 25 开沟,沟深3 4。播种 量为225 kg/h 300 kg/h。播后覆细土1 2,浇透水1次。5.3 苗期管理 5.3.1 覆盖 DB42/T 1756 2021 3 播种后用稻草或塑料薄膜覆盖保温保湿。待种子30%50%出土时,揭去覆盖 物。5.3.2 肥水管理 苗期保持土壤湿润,如 遇干旱或者雨涝天气,及时灌溉或开沟排渍。幼苗出土至6月上旬,每隔15 d喷洒0.3%的尿素溶液1 次。6月中旬8月下旬,结合浇水,追施0.3%0.5%磷酸 二氢 钾溶 液 和0.2%0.3%硼砂溶液3 次4 次。5.3.3 除草和松土 幼苗期宜浅松土、多松土、勤除草,做到不板结、无草荒。5.3.4 间苗和补苗 苗高5 10 时间苗,宜 遵循 间小 留大、间密 留稀、间弱 留强 的原 则。结合 间苗,在阴 天或 小雨天气进行补苗,按12 株/15 株/定苗。5.4 苗木出圃 5.4.1 起苗 在秋季苗木生长停止后和春季苗木萌动前起苗,随起随栽,起苗 时注意 少伤侧根、须根。5.4.2 苗木质量分级 苗木质量分级按照GB/T 6000 的相关规定 执行。5.4.3 苗木包装、运输和假植 苗木 分级 后,采用 泥浆 沾根 薄膜 包装 打捆,并挂 标签,注明 苗木 数量 和质 量。苗木 包装 后,及时 运输,苗木装车时轻拿轻放,防治苗木及顶芽损伤,长途运输加盖篷布,防止顶芽风干。5.4.4 苗木检疫 苗木检疫按照 GB/T 23473 的相关规定执行。6 栽培技术 6.1 造林地选择 及整地 6.1.1 造林地选择 选择海拔1500 以下的地势平坦、土层深厚、排水良好、背风向阳的地段造林。6.1.2 整地时间 一般 宜在 造林一个月前或上年秋、冬季 整地。6.1.3 整地方式 6.1.3.1 全垦整地 DB42/T 1756 2021 4 坡度小于10 的 低山、缓坡 地 实施 全垦 整地。对林 地全 面深 翻20 以上,按株行距定点挖穴,规格为60 60 60。6.1.3.2 梯级整地 林地坡度10 25 采取梯级 整地。梯间 距离 和穴 间距 离根 据地 形和 栽植 密度 而定。种植 穴规 格同全垦整地。6.1.3.3 鱼鳞坑整地 石质山地 采用 鱼鳞坑 整地。鱼鳞 坑外 高内 低,60 100 长径沿等高线方向展开,短径略小于长径,深度为30 以上。6.2 造林 6.2.1 造林时间 宜选择在 春季发芽前 或秋冬季 落叶后造林。6.2.2 造林密度 造林密度为 株行距2 4 3 5。6.2.3 造林方法 6.2.3.1 苗木处理 选用I、级苗造林,栽植前 浸根、浆根,剪除 过长主根。6.2.3.2 栽植 栽植深度 宜 高于苗木根颈部2 3,有条件的 及时浇 足定根水、培土成龟背形。6.3 抚育管理 6.3.1 补植 造林成活率在85%以下的造林地,宜当年秋冬季或者次年春季 及时补植。6.3.2 灌溉 排水 生长季节遇干旱 应及时灌溉,雨季 应及时排水。6.3.3 松土除草 造林后 及时松土、除草,直到林分郁闭。每年 宜松土 1 次2 次。6.3.4 施肥 每年秋末或早春在树冠投影外缘,挖 20 30 深的环形沟,于沟中施入腐熟的农家肥。幼龄 树每株施10 kg15 kg,中龄 树每 株施 20 kg 30 kg,成龄 树每 株施 30 kg 40 kg。于 5 月、7 月分 2 次追施复合肥于树盘土壤中,幼龄树、中龄树、成龄树分别每株每次 施 0.5 kg、1.0 kg、1.5 kg。DB42/T 1756 2021 5 6.3.5 林下间作 林下间作的农作物以豆科、矮秆 作物为主,也可种植牧草、药材 等。6.4 整形修剪 6.4.1 幼龄树 秋季落叶至春季萌芽前修剪,在主干上选择3个5个分布均匀、长势健壮的枝条做主枝,其余疏除。次 年每个主枝上保留2 个3个长势健壮的侧枝,其余侧枝疏除。6.4.2 成龄树 主 干 骨架形成后,每年对过密枝、干枯枝、病虫枝、下 垂枝进行疏除。7 病虫害防治 7.1 防治原则 贯彻“预 防为 主,科学 防控,依法 监管,强化 责任”的方 针,采用 林业 防治、生物 防治、物理 防 治和化学防治的综合防治技术措施。不 应使用国家禁用、限用的化学农药,药剂交替使用。7.2 主要病虫害及防治方法 主要病虫害及防治方法见附录。8 造林技术档案 栾树 造林技术档案按 照GB/T 15776 的 标准执行。DB42/T 1756 2021 6 A A 附录A(资料性)栾树主要病虫害及防治方法 A.1 表 A.1 给出了栾树主要病害及防治方法。表A.1 栾树主要病害及防治方法 病害名称 危害特点 防治方法 流胶病 主要发生于树干和 主枝,侧枝 上也可发生。发病初期,病部稍肿胀,呈暗褐色,表面湿润,以后病部凹陷裂开,溢出淡黄色半透明的柔软胶块,最后变成琥珀状硬质胶块,表面光滑发亮,树木衰弱,发生严重时可引起部分枝条干枯。1、加强肥水管理,增强树势。2、冬季树干涂白。3、早春萌动前喷石硫合剂,每10d 喷 1 次,连喷 2 次,消灭越冬病菌。4、发病期喷50%多菌灵 800 倍液1000 倍液或70%甲 基 托 布津 1000 倍液1500 倍液。根腐病(Pellicularia rolfsii(Sacc.)West)主要危害幼苗。发病时根皮 变褐,并与木质部分离,最后全株死亡。多在3 月下旬至4 月上旬发病,5 月进入发病盛期。苗床低温高湿和光照不足,是发病 的主要诱因。1、苗圃地 及时 排水。2、播种前 采 用 0.5%高锰酸钾水溶液进行 土壤消毒。3、出苗后用 0.1%0.2%甲基托布津溶液 或 0.5%的波尔多液 根颈部喷3 次。4、病害发生期,每隔7d 用 70%甲基托布津 500倍液1000 倍液喷苗木根颈。5、及时清除病株,集中烧毁。白粉病(Sawadaea koelreuteriae)主要危害栾树叶片和树枝。发病初期在叶片背面长出薄薄的白色菌丝层,随着病情的加重,叶片向上卷曲呈汤匙状,并产生大小不等的暗色污斑,以后病斑逐步扩大并在叶片背面产生 一层 薄霜 似 的 白 色 粉状物,发生严重时多个病斑连接成片,可布满整张叶片。1、及时清除病枝、病叶,集中烧毁。2、化学防治。生长季节用2.5 粉 锈 宁1500 倍液 2000 倍液喷布枝叶。DB42/T 1756 2021 7 A.2 表 A.2 给出了栾树主要虫害及防治方法。表A.2 栾树主要虫害及防治方法 虫害名称 危害特点 防治方法 栾多态毛蚜(Periphyllus koelreuteria Takahaxhi)主要危害嫩梢、嫩芽、嫩叶,造成受害枝条弯曲,叶片卷缩,严重时嫩 枝 布 满 虫体,嫩叶皱缩成团,嫩梢弯曲不长,并有大量分泌物,造成树势衰弱,甚至死亡。以卵在芽苞附近、树皮伤疤、裂缝处越冬。早春芽苞开裂时雌虫为害幼树枝条及 叶背,是全年主要危害期。4 月下旬至 5 月中旬有翅蚜大量发生,10 月雌雄 交尾后产卵。1、发生期可喷施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 2000 倍液 或者1%苦参碱可溶液剂 1000 倍。2、保护以及利用天敌。六星黑点豹蠹蛾(Zeuzera leuconolum Butler)以幼虫在枝干内越冬。4 月上旬越冬幼虫开始危害,5月化蛹,6 月上旬出现成虫,有趋光性,昼伏夜出,卵产在伤口、粗皮裂缝处,卵期约20 天,6 月下旬幼虫开始孵化,幼虫可由叶柄基部、叶片主脉后部直接蛀入枝条内,被蛀枝条先端枯萎。幼虫较活跃,可转移为害,也可在原蛀道内掉头为害,受害植株 8、9 月份 出现大量枯萎。10 月幼虫蛀入 2 年生枝条越冬。1、灯光诱杀成虫。2、化学 防治,幼 虫蛀入 前喷洒 3%高渗苯氧威乳油 3000 倍液 或8%氯氰菊酯微胶囊触剂或 Bt 乳剂 500 倍液。天牛 类 主要有 粒肩天牛(通俗叫做 桑天牛)Apriona germari(Hope)和 桃红颈天牛Aromia bungii Faldermann,以幼虫蛀干危害。成虫发生期5月至9 月。1、人工捕杀,摘除虫卵。2、采用药 签防治。双齿长蠹(Sinoxylon japonicum Lesne)以成虫和幼虫蛀害枝干,幼虫蛀 食木质部直至心材,成虫蛀入枝干后 紧贴韧皮部环食一周形成环形坑道,被害枝易枯死折断。5月至 6 月为幼 虫危害期,6 月下旬至 8月上旬成虫活动期。1、加强苗木检疫,防止该虫扩 散 和 蔓延。2、化学 防治。3 月下旬至 4 月中下旬、6 月下旬至 8 月上旬成虫活动期,喷洒 5氯氰菊酯乳油 2000 倍液或 12烟参碱乳油 1000 倍液等;用 50辛硫磷乳油 600 倍液,采用药签堵塞虫孔。枣龟蜡蚧(Ceroplastes japonicus Green)6 月8 月若虫固贴在叶面上吸 食汁液,排泄物布满枝叶,7 月8 月雨季易引起大量煤污菌寄生,使 叶、枝条、果实布满黑霉,影响叶、果生长。1、保护利用天敌。2、化学 防治。在 6 月末 7 月初,喷洒 速扑杀1000-1500 倍液防治。DB42/T 1756 2021 8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copyright@ 2017-2022 报告吧 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7002310号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宁B2-20200018  | 宁公网安备640106020006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