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ICS 65.020.20 CCS B 05 34 安徽省地方标准 DB34/T 39772021 露地乌菜清洁生产技术规程 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cleaner production of wucai on on the bare ground 2021-09-03 发布 2021-10-03 实施安徽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布DB34/T 39772021 I 前言 本文件按照 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本文件由安徽省农业科学院土壤肥料研究所提出。本文件由安徽省农业农村厅归口。本文件起草单位:安徽省农业科学院土壤肥料研究所、和县土壤肥料工作站、安徽省六安市裕安区农村能源站、东至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博望区农业农村水利局、颍上县王岗镇农业综合服务站、和县土壤肥料工作站、和县农技推广中心、宿松县农业农村局、颍上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本文件主要起草人:叶寅、刘龙、胡化如、吴传胜、陈财宗、王峰、葛承文、戴旭东、尹春淼、陈晓芳、袁自然、杨欣、孙本德、王树文。DB34/T 39772021 1 露地乌菜清洁生产技术规程 1 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露地乌菜清洁生产的产地环境、生产技术、病虫害防治、采收和废弃物处理。本文件适用于露地乌菜清洁生产。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T 8321(所有部分)农药合理使用准则 GB 16715.2 瓜菜作物种子 第2部分:白菜类 GB/T 23416.5 蔬菜病虫害安全防治技术规范 第5部分:白菜类 NY/T 496 肥料合理使用准则 通则 NY/T 1276 农药安全使用规范总则 NY/T 2118 蔬菜育苗基质 NY/T 5010 无公害农产品 种植业产地环境条件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 露地乌菜清洁生产 Cleaner production of Anhui Wucai in the open field 对乌菜生产要素、生产过程和收获产品采取全方位预防控制措施,通过采用安全的生产资料、先进的栽培管理技术,有效预防有害物质在乌菜产品中积累超标,阻止并切断乌菜生产中的有害物或废弃物进入周围环境,从源头减轻或者消除对人类健康和环境有害影响的综合措施。4 产地环境 应符合 NY/T 5010 的相关规定。以排水良好、保水保肥力强、疏松透气、富含有机质、前茬为非十字花科蔬菜,pH 值为 6.57.0 的粘壤土地块为宜。土壤碱解氮含量150 mg/kg、速效磷量40 mg/kg的农业生产区域也可栽植。5 生产技术 5.1 品种选择 DB34/T 39772021 2 5.1.1 宜选择抗病虫、优质、高产、商品性好、适合目标市场需求的品种。5.1.2 种子质量应符合 GB 16715.2 的大田用种规定。5.2 播种育苗 5.2.1 播种时期 皖南地区 9月10月上旬播种,皖北地区 8月下旬9月上旬播种。5.2.2 播种量 每 667m2 用种量 0.15 kg0.20 kg。播前浇透底水,播后覆 1.00 cm 细土,然后覆盖遮阳网保湿降温、防雷雨。5.2.3 育苗 5.2.3.1 营养土配制 因地制宜地选用清洁的菜园土、水稻田土等,与经无害化处理的农家肥、复合肥等按 6:4 或 7:3的比例配制。肥料的使用按照 NY/T 496 的规定执行。也可选用不结球白菜育苗专用基质。育苗基质的质量应符合 NY/T 2118 的规定。5.2.3.2 播种及移苗 将晾晒去劣的种子均匀播于苗床,2 片3 片真叶时移苗或间苗,保持苗距 6 cm8 cm。若种子播在营养钵或穴盘中,则不需要移苗或间苗。5.2.3.3 苗期管理 小水勤浇,保持苗床湿润。在幼苗 3 片4 片真叶时,视苗情于晴天每 667m2 追施 0.1的尿素水 800 kg9000 kg,并及时防治病、虫、草害。5.3 整地施肥 5.3.1 整地 深翻 15 cm20 cm,整地作畦,皖南地区及江淮之间采用深沟高畦,淮北地区可采用平畦。畦宽1.5 m2.0 m,沟宽 0.4 m,高畦的畦高 15 cm20 cm。5.3.2 施肥 定植前 5 天7 天,每 667m2 施经无害化处理的有机堆肥 3000 kg4000 kg 或商品有机肥 200 kg300 kg、45的三元复合肥 20 kg30 kg,生物蛋白控缓释肥(15-17-13S)40 kg 做底肥。肥料的使用按照 NY/T 496 的规定执行。5.4 定植 苗龄 25 天30 天,株高 12 cm15 cm,6 叶 1 心时即可移栽。根据株型大小和收获时期,合理密植,定植密度为株行距 20 cm25 cm25 cm30 cm,每 667m2 定植 7400 株11000 株。5.5 田间管理 DB34/T 39772021 3 5.5.1 浇水 定植时浇透底水,次日再浇一次水,促进缓苗。缓苗后,根据气温变化情况,及时调节浇水时间和数量,保持土壤湿润。多雨天气,及时排水,避免田间积水。5.5.2 追肥 一般追肥 2 次3 次。第一次,在缓苗后,每 667m2 追施 0.1的尿素水 1000 kg1200 kg;第二次,在定植后 15 天20 天,每 667m2 追施根力多生物蛋白控释肥(25-5-15S)24 kg;第二次,在定植后 30 天35 天,每 667m2 追施根力多生物蛋白控释肥(25-5-15S)16 kg。在乌菜生长中后期,可视植株生长情况,叶面喷施有机态水溶肥或流体硼水溶液。5.5.3 中耕除草 活棵后要适时中耕除草,或秸秆覆盖控制杂草,禁止使用化学除草剂。6 病虫害防治 6.1 主要病虫害 6.1.1 主要病害有病毒病、霜霉病、软腐病等。6.1.2 主要虫害有菜青虫、菜螟、黄条跳甲等。6.2 防治原则 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优先采用“农业防治、物理防治和生物防治”措施,配合使用化学防治措施。6.3 防治方法 6.3.1 农业防治 实行 2 年3 年轮作;选用抗病品种;创造适宜的生育环境条件;培育适龄壮苗;应用测土平衡施肥技术,增施经无害化处理的有机肥,适量使用化肥;深沟高畦,严防积水;及时清洁田园,并集中进行无害化处理。6.3.2 物理防治 利用阳光晒种、温汤浸种;采用黄板诱杀蚜虫、粉虱等小飞虫;覆盖银灰色地膜驱避蚜虫;应用防虫网阻隔害虫;应用杀虫灯诱杀害虫。6.3.3 生物防治 积极保护利用天敌;使用苦参碱、印楝素等植物源农药和康壮素、Bt等生物源农药防治病虫害。6.3.4 化学防治 农药使用应符合 GB/T 8321(所有部分)的规定,禁止使用违禁农药;防治方法应按照 GB/T 23416.5的规定执行;使用农药人员操作要符合 NY/T 1276 的规定。DB34/T 39772021 4 7 采收 定植后 60 天,可根据市场行情灵活掌握采收期。可按拔大留小,先密后稀的原则分期分批采收上市。8 废弃物处理 8.1 收集 废弃物从源头收集,按照农作物残体、包装袋和塑料瓶等分别放置。8.2 尾菜处理 8.2.1 畜禽饲料化 收获后,可将无病腐的乌菜外叶用作畜禽饲料。8.2.2 肥料化 乌菜收获后,及时将地里所剩的尾菜叶及残留的菜根粉碎为长度为不大于 5 cm 的小段,均匀抛撒在地里,同时,每 667m2 面积再撒入尿素 5 kg8 kg、有机物料腐熟剂 1 kg2 kg,然后深耕 15 cm20 cm,应将尾菜全都埋到土中,并用耙子耙平地表。土壤持水量不足 25时,宜适时补足。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