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ICS 65.020.01 B 30 DB36 江西省地方标准 DB36/T 5462018 代替 DB36/T 546-2008 广昌泽泻 生产技术 规程 Technical regulations of Guangchang alisma production 2018-09-07 发布 2019-02-01 实施 江西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发布 DB36/T 5462018 I 目 次 前言.II 1 范围.1 2 规 范性 引用 文件.1 3 栽 培环境.1 4 生产 技 术措施.1 5 采 收与 采后 处理 及贮存.4 DB36/T 5462018 II 前 言 本标准 按照GB/T 1.1-2009 给出的 规 则起 草。本标准 代替 了DB36/T 546-2008 广昌 泽泻 生产 技术规 程,本标 准与DB36/T 546-2008相比 主要 变化如下:删 除“NY 5010 无公害 食 品、蔬菜 产地 环境 条件”引用 标准;修改 第3章 气候 条件,增加温 度、降雨量、无 霜期;在第4 章生 产技 术措 施 中增加“种 子要 求”和“留种”章节;将第4 章 生产 技术 措施进 行 重新 排序 将第4 章中4.7 病虫 害防 止 按防 止方 法重 新排 序;将第5 章“采收 与加 工”改为“采 后处 理与 贮存”;本标准 由抚 州市 市场 和质 量监督 管理 局提 出并 归口。本标准 主要 起草 单位:广 昌县市 场和 质量 监督 管理 局。本 标 准主 要起 草人:谢建平、胥 木林、徐金 星、廖妍 玲、王金 凤、游 义堂、李 国 庆、赖 葵生、张厚祯。本标准 历次 发布 版本 为:DB36/T 546-2008。DB36/T 5462018 1 广 昌泽泻 生产技术 规程 1 范围 本标准 规定 了广 昌泽 泻的 栽培环 境、生产 技术 措施、采收 与采 后处 理与 贮存。本标准 适用 于广 昌泽 泻大 田生产 栽培。2 规范性 引用 文件 下列文 件对 于本 文件 的应 用是必 不可 少的。凡 是注 日期的 引用 文件,仅 所注 日期的 版本 适用 于本 文件。凡 是不 注日 期的 引用 文件,其最 新版 本(包括 所有的 修改 单)适用 于本 文件。GB 3095 环 境空 气质 量标准 GB 5084 农 田灌 溉水 质标准 GB/T 8321 农药 合理 使用 准则(所 有部 分)GB 15618 土 壤环 境质 量标准 3 栽培环 境 3.1 产地环 境 空气质 量要求 达到GB 3095 的二级 标准以 上、土 壤环 境质量 要求达 到GB 15618 的二级 标准、灌溉 用水质量 要求 达到GB 5084 中二 类(水 田)的标 准。3.2 气候条 件 年平均 气温18C以上,年均 降 雨量1000mm 以上,平 均无霜 期260d以上。3.3 土壤条 件 适宜pH 值5.5 7.5,耕作 层在20cm50cm 的水 田中 种植。4 生产技 术措 施 4.1 种子要 求 4.1.1 种子选 择 应选择 黄 褐色,子粒 饱满 的种子。种子 纯度 95%,净度90%,千 粒重 0.35g,发芽 率80%。4.1.2 种子处 理 播种前 将种 子经 风选,用清 水 浸泡12h 24h,捞起稍 沥干水 分,再 用40%消毒液浸种 消毒5min 取出,马上用 清水 洗去 药液 沥干水,并用10 倍15倍的 草木 灰 与种 子拌 匀。DB36/T 5462018 2 4.2 苗床准 备 苗 床 应选 择光 照充 足,排灌 方 便,土地 肥沃 的 田块。播种前 整平土 地,排 干水,起畦宽70cm 80cm,高15cm左右,沟宽40cm 左右的苗 床,苗床成龟背 形(两二 边低中间高),每667m2施入农家 肥1000kg左右,草 木灰200kg 或菜 枯饼75kg左右。反 复耙 匀后,待畦土 表面 皱皮后 灌满 水,2d3d后 开 始播 种。4.3 播种 4.3.1 播种时 间 为每年的“大暑”后至“立秋”(7月下旬8月上旬)前进行播种。播种时,应选择阴天、或晴天 下午4:00 以 后进 行。4.3.2 播种前 应先排 干水,再 将苗 床表 面反复 耙匀,遮 盖上 垅沟 土(1cm 左右),再耙 平苗床。4.3.3 播种方 法 采用撒 播。将种 子撒播在 苗床上,然后 进行 压种,将种子 压实在 泥土 表层中,畦沟 内保持5cm以上的浅水。每667m2苗床用 种0.8kg 左 右。4.4 苗床期 管理 播种后 应搭架 用遮荫 网或 盖稻草 遮荫,并保 持通风,在泽 泻出苗25d左右,苗高 达10cm时,拆 除荫棚。播种3d 5d 后,傍晚 时分灌“跑马 水”,水 淹苗床,第二 天清 晨将 水排 干,保 持畦 沟内 一定 的水 量,利于种 子发 芽、长根。当幼 苗 出土 至长 出三 片以 上叶 片时(包括 子叶),苗 床始 终 要保 持一 层浅 水,但水位不超 苗心,下雨 天应特 别注意 排水。结合 除草,视苗期 长势,适时 进行追 肥。当播 种10d 左 右,幼苗开始生 长,适 时进 行除 草间 苗,拔 除过 密的 弱苗,保 持 株距2cm 3cm。4.5 移栽前 的准 备 4.5.1 基肥 移栽 前,每667m2施 腐熟厩 肥150kg 加复 合肥20kg 左右 做 基 肥。再进 行翻 耕、犁耙,耙平 即可 移栽;移栽时,田 块保 持浅 水即 可。4.5.2 种苗的 选择 选择生 长健 壮,叶片 无病 害的矮 壮种苗。种 苗 要求 外 形 完整,根 部新 鲜、不萎缩,叶绿 色、有光 泽。4.5.3 移栽 4.5.3.1 移栽时 间 一般在“白 露”至“秋分”(8月下 旬9 月上 中旬)之间,移栽 应选 阴天 或下 午天气 阴凉 时进 行。4.5.3.2 起苗 栽植时,将 幼苗 连根 拔起,注意 从苗 蔸处 起苗,防止 苗裂 蔸。起苗 时拔 大留 小,分 期移 栽,随 起随栽,不 可久 置。4.5.3.3 移栽规 格 DB36/T 5462018 3 每667m2栽苗4000株,栽植时要浅 栽,以苗根入 泥土不倒为 宜,避免心叶 沉入淤泥中。株行距35cm50cm。每 穴栽 植1 株。4.6 田间管 理 4.6.1 扶苗、补苗 移栽3d 后进 行田 间检 查,发现有 倒苗 应及时 扶正,缺 株 应立 即补 苗。4.6.2 中耕除 草 生长期 间至少 要进 行中耕 除草2次 以上,第一 次在移 栽后15d 左右,第二 次在 第 一次除 草后的25d左右进行。除草 之前 先放 干水,再进 行耘 田中 耕,中耕 时 残叶 杂草 可踏 入泥 中,病 叶应 及时 移出 田外集中处理。4.6.3 追肥 追肥以 施用速 效化 肥为主,通常 在其生 长期 内追施3 4次。一般移栽 后15d,每667施 农家 户150或 尿素2.5kg;9 月底,每667施 尿素 或复合 肥5kg;10月中 旬,每667 施 尿 素或复 合肥8kg;11 月上旬,每667 施 尿素8kg。追肥时 应注 意选 择阴 凉天 下午、降温 天下 午或 傍晚 时分。每 一次 施肥 前,都应先进行 耘田、除 草。4.6.4 摘苔除 芽 泽泻田管 时应 及时 将侧 芽和 抽 苔摘 除,防止 消耗 大量 养 分,影响 块根 生长。4.6.5 排灌水 管理 不同生 长阶 段对 灌水 深度 有不同 的要 求。移栽 后7d 内要求 灌浅 水;第一 次中 耕后要 求水 深3cm5cm;第二次 中耕 后,约在10 月 中旬,此阶 段为 根茎 膨大 期,应 减少 田中 水量,保 持浅水;12 月中 旬后,应 逐渐排水 晒田;采 挖前,可提 前3d 天 灌水,使 泥土 松软,方便 采挖。4.7 病虫害 防治 4.7.1 防治原 则 坚持“预防 为主,综合 防 治”的 植保 方针。优先 采 用农业 防治,尽 量利 用物 理防治 和生 物防 治,必要时合 理使 用低 毒高 效低 残留的 化学 农药 防治。4.7.2 主要病 虫害 主要病 害:白斑 病;主要 虫害:斜纹 夜蛾、缢 管蚜。4.7.3 防治方 法 4.7.3.1 农业防 治 合理布 局,实行 莲田 套种 或与烟田、水 稻田 轮作;播种前 进 行种 子消 毒,施肥 以 农家 户为 主,合理密植;清除 田间 病残 残留 苗体枯 叶及 杂草,冬 季将 田中水 排干 晒田,减轻 病源;选择 无病 害田 作为种子田,以减 少病 虫源 基数。4.7.3.2 物理防 治 DB36/T 5462018 4 清除田 间杂 草,人工 捕捉、粘虫板 捕杀 斜纹 夜蛾 等幼虫,在田 间安 装黑 光灯、太阳 能灯 诱 杀斜 纹夜蛾成虫。4.7.3.3 生物防 治 保护利 用天 敌,如蚂 蚁、寄蝇、草蛉、蝙 蝠等;提 倡使用 生物 农药 防治 病虫 害,如 苏云 金杆 菌。4.7.3.4 化学防 治 发 病 期可 选用 高效 低毒、低残 留农 药和 杀虫 剂进 行防 治,严格 控制 农药 的使用,严格 执行GB/T 8321(所有 部分)的规 定。4.8 留种 4.8.1 留种要求 留种田6月上 旬播 种,7 月上 旬 移栽,当种 苗移 栽后45d60d开始 抽苔,开花 后25d35d后 成熟,“寒露”后(10 月中 旬)开始 分批采 收种 子至“霜 降”前,按 植株 抽薹 开花、结 籽先后 分批 进行 采 收,一般分三批 收完 种子。4.8.2 留种采 收方 法及储 藏 4.8.2.1 留种采 收方 法 种子采 收时 将果 枝剪 下,扎成小 把,置于 通风 干燥 处阴干,然 后脱 粒净 选。去除过 老或 太嫩、不 饱满的种 子,至 播种 时脱粒 播种。4.8.2.2 储藏 将干燥 脱粒,净 选后 的种 子分装 成小 袋,分别 放置 在阴凉 处,防高 温、防潮、避光 储藏。5 采收与 采后 处理 及 贮存 5.1 采收 5.1.1 采收时 间 12月下 旬至 次年1月下 旬在地 上 茎叶 枯黄 后采 收。5.1.2 采收方 法 采收时 先用 刀具 割去 基部 的枯叶,切去 四 周的 根须,挖出 球茎,洗 去泥 土,剪去须 根,避免 损伤 球茎。5.2 采后处 理及贮 存 5.2.1 采后处理(干燥)块茎运 回后,除去 叶片抱 茎的叶 柄和须 根粗 毛,分 四段进 行干燥,(1)晾晒 或冷风 干燥1d 2d,注意防 止霉变;(2)采用木 柴 烘焙,温度 保持 在50左右,要经 常翻 动,使 上下受 热一致;(3)2d左右,待泽 泻的 须根 粗毛 有松动 感觉,就 用麻 袋和 竹席覆 盖再 烘焙4h左 右,温度保 持在60左 右,然后DB36/T 5462018 5 装入撞 笼中 撞去 须根;(4)分级 烘焙,在 选好 等级 后用木 炭烘 焙,温度 降至45 左右,但 要勤 翻动,防止烧 焦,烘干 后趁 热装 入撞笼 内撞 净须 根,即成 光滑黄 白色 或黄 棕色 的成 品。5.2.2 贮存 成品应 放在 干燥、清 洁,无阳光 直射 和密 封条 件较 好的仓 库中 贮存,仓 库内 应无异 味、无异 物、无污染。_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