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路泥岩路基施工及质量检验评定规范DB34/T 3264-2018.pdf

返回 相关 举报
公路泥岩路基施工及质量检验评定规范DB34/T 3264-2018.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公路泥岩路基施工及质量检验评定规范DB34/T 3264-2018.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公路泥岩路基施工及质量检验评定规范DB34/T 3264-2018.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公路泥岩路基施工及质量检验评定规范DB34/T 3264-2018.pdf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公路泥岩路基施工及质量检验评定规范DB34/T 3264-2018.pdf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ICS 93.080 P 66 DB34 安徽省地方标准 DB 34/T 32642018 公路泥岩路基施工及质量检验评定规范 Construction and quality inspection code for mudstone subgrade of highway 文稿版次选择 2018-12-29发布 2019-01-29实施安徽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布 DB34/T 32642018 I 前 言 本标准按照 GB/T 1.1-2009 给出的规则起草。本标准由安徽省交通运输厅提出并归口。本标准起草单位:安徽省交通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合肥工业大学。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陈发根、刘凯、张国栋、王宏祥、李润清、姚春江、段海澎、陈自福、杨帆、马天、徐良、阮仁华、程忠玉、刁凯、袁文彬。DB34/T 32642018 1 公路泥岩路基施工及质量检验评定规范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公路泥岩路基的术语和定义、泥岩分类及适用范围、泥岩路基修筑、质量控制与检验、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本标准适用于高速公路非膨胀泥岩路基施工,其他各等级公路非膨胀泥岩路基施工可参照执行。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JTG F80/1 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 第一册 土建工程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 泥岩 mudstone 一种由泥巴及黏土固化而成的沉积岩。泥岩层理不明显,或呈块状,局部失去可塑性,遇水不立即膨胀。3.2 粉砂质泥岩 silty mudstone 泥岩的一种,其主要成分为黏土矿物并含有少量粉砂质,具有页状或薄片状层理,用硬物击打易裂成碎片,透水性很差。3.3 砂质泥岩 sandy mudstone 泥岩的一种,其主要矿物为伊利石蒙脱石混层,并含有少量砂质。3.4 风化系数 weathering coefficient 风化岩石与新鲜岩石单轴饱和抗压强度之比。3.5 DB34/T 32642018 2 封水过渡层 sealing water and transition layer 在泥岩路基修筑过程中,地基与路堤间、挖方段、路堤与路床间、路堤表层铺筑低液限黏土或石灰土以达到封水和过渡的作用。4 泥岩分类及适用范围 4.1 泥岩分类 4.1.1 按风化程度分类 见表1。表1 泥岩按风化程度分类 风化程度 风化系数 Kf 野外特征 未风化 0.91.0 岩质新鲜,偶见风化痕迹 微风化 0.80.9 结构基本未变,仅节理面有渲染或略有变色,有少量风化裂隙 中等风化 0.40.8 结构部分破坏,沿节理面有次生矿物,风化裂隙发育,岩体被切割成岩块。用镐难挖,岩心钻方可钻进 强风化 0.20.4 结构大部分破坏,矿物成分显著变化,风化裂隙很发育,岩体破碎,用镐可挖,干钻不易钻进 全风化 结构基本破坏,但尚可辨认,有残余结构强度,可用镐挖,干钻可钻进 4.1.2 泥岩性能分级 见表2。表2 泥岩性能分级 分级符号 单轴饱和抗压强度 MPa 16 胶结程度 弱胶结 较弱胶结 中等胶结 强胶结 水稳定性 很差 差 较差 一般 工程分类 极软泥岩 较软泥岩 中等泥岩 稍硬、坚硬泥岩 4.2 泥岩适用范围 4.2.1 不同风化程度泥岩的适用范围 见表3。表3 不同风化程度泥岩适用范围 路基层位 风化程度 强风化 中等风化 微风化 上路床 030 cm 不适用 不适用 不适用 下路床 3080 cm 不宜用 不宜用 不宜用 DB34/T 32642018 3 上路堤 80150 cm 适用 改良后可用 改良后可用 下路堤150 cm 适用 适用 适用 注:全风化泥岩和未风化泥岩可分别按土质路基和填石路基的相关规范要求处理。4.2.2 不同分级泥岩的适用范围 见表4。表4 不同分级泥岩适用范围 路基层位 上路床 030 cm 不适用 不适用 不适用 不适用 下路床 3080 cm 不适用 不宜用 不宜用 不宜用 上路堤 80150 cm 不适用 适用 改良后可用 改良后可用 下路堤150 cm 不适用 适用 适用 适用 5 泥岩路基修筑 5.1 基本要求 5.1.1 路基施工前,应根据工程地质勘查报告,对泥岩进行天然含水量、液限、塑限、标准击实、加州承载比试验,必要时应做颗粒分析、比重、有机质含量、易溶盐含量、冻胀和膨胀量等试验。5.1.2 路基每个标段应根据需求配备相应的推土机、羊足碾、平地机、压路机、冲击压路机等机械设备。5.1.3 路基应进行试验路段施工。试验路段应选择在地质条件、断面形式等工程特点具有代表性的地段,路段长度不宜小于 100 m。5.1.4 路基施工应做好防排水设施的设计与施工,将地面水和地下水排除路基以外。5.1.5 边坡应做好测量放样工作,边坡防护应根据实际情况采用合适的防护措施,并满足相关边坡规范的要求。5.2 路堤施工 应符合下列规定:a)填方前应将地面积水、积雪(冰)、生活垃圾等清除干净,且压路机复压下承层。b)分类取土,分类使用,不同类别、不同风化程度的泥岩不得混填。c)严禁使用含草皮土、生活垃圾、树根和腐朽物质的泥岩填料。d)泥岩填料宜将最大粒径控制在 150 mm 以内,极限最大粒径不能超过 250 mm。e)超粒径泥岩填料应提前予以机械破碎,并在过程中使用洒水车补充其含水量,对未压碎的大块泥岩由人工配合装载机清理出场地。f)施工中严格控制每层松铺厚度,每层松铺厚度应控制在 400 mm 以内,检测频率为每 50 m 不少于 2 点,填料应全厚控制,上下层均匀分布。g)振动压路机碾压时,压路机的行驶速度控制在合理的范围以内,压路机碾压轮重叠500 mm,碾压终了测定沉降差,若沉降差大于 2 mm,必须增加碾压遍数,直至沉降差小于 2 mm 为止。h)各施工作业层面应设 24的排水横坡,层面上不得有积水。i)边坡施工时应及时对边坡进行夯实,并进行有组织排水,避免雨水冲刷边坡。j)在地下水丰富地区,应在填筑泥岩路堤前先采用低液限黏土铺筑一层封水过渡层。DB34/T 32642018 4 k)通过天气预报得知有雨水来临,应及时将成型并检测合格的泥岩路堤段表面进行黏土封水,并采用振动压路机碾压。l)泥岩路堤施工应进行沉降和稳定的动态观测,观测项目、内容和频率应符合相关规范和标准要求。5.3 路堑施工 应符合下列规定:a)泥岩开挖应自上而下进行,不得乱挖超挖,严禁掏底开挖。b)开挖过程中,应采取相应措施保证边坡稳定。开挖至边坡线前,应预留一定宽度,预留的宽度应保证刷坡过程中设计边坡线外的泥岩不受到扰动。c)开挖至零填、路堑路床部分后,应尽快进行路床施工,不能及时进行的宜在设计路床顶标高以上预留至少 300 mm 厚的泥岩保护层。d)应采取排水措施及时将地表水排走以确保施工作业面不积水。e)挖方路基路床顶面终止标高,应考虑泥岩因压实而产生的下沉量,其值通过实验确定。f)边沟与截水沟应从下游向上游开挖,开挖后应及时进行防渗处理,不得渗漏、积水和冲刷边坡及路基。g)泥岩路基开挖应根据地面坡度、开挖断面、纵向长度及出土方向等因素,结合土方调配,选用安全、经济的开挖方案。h)挖方路基的废弃泥岩应满足相关规范中有关弃土的规定与要求。i)挖方路基施工遇到地下水时应采取排导、设置渗沟、换填、改良土质、土工织物等处理措施。5.4 半填半挖路基施工 应符合下列规定:a)应从填方坡脚起向上设置向内侧倾斜的台阶,台阶宽度不小于 2 m,在挖方一侧,台阶应与每个行车道宽度一致、位置重合。b)清除原地面松散的泥岩风化层,按设计开凿台阶,纵向填挖结合段,应合理设置台阶。c)填筑时,应严格处理横向、纵向、原地面等结合界面,确保路基的整体性。5.5 路基施工方案 方案如下:a)粉砂质泥岩和砂质泥岩的施工方案见表 5。表5 粉砂质泥岩和砂质泥岩的施工方案 泥岩性质 特性 崩解处理 一般施工处理方法 备 注 粉砂质泥岩 较为松散,具有页状或薄片状层理,主要成分为黏土矿物,含少量粉砂质。进行预崩解处理时,一般为35 天,经过预崩解处理的泥岩填料运到填方段。卸料后采用马力不小于 220 的推土机耙压,耙压 13 遍。推土机耙压后,利用破碎机将大块泥岩进行破碎处理,之后采用 20 t 以上的羊足碾振压,一般振压 34 遍,行驶速度控制在23 km/h。平地机精平后,首先用振动压路机静压一考虑到工程经济性问题,可采用土石混填的方法进行处理,先用推土机整平,然后用羊足碾、20 t以上振动压路机碾压 56 遍。DB34/T 32642018 5 遍,之后弱振一遍,速度控制在 56 km/h之间。振动压路机强振 45 遍,速度控制在45 km/h 之间。砂质泥岩 较为紧密,主要成分为黏土矿物,含少量砂质。进行预崩解处理时,一般为715 天,经过预崩解处理的泥岩填料运到填方段。卸料后采用马力不小于 220 的推土机耙压,耙压 24 遍。推土机耙压后,利用破碎机将大块泥岩进行破碎处理,之后采用 20 t 以上的羊足碾振压,一般振压 35 遍,行驶速度控制在 23 km/h。平地机精平后,首先用振动压路机静压一遍,之后再弱振一遍,速度控制在 45 km/h之间。振动压路机强振 45 遍,速度控制在34 km/h 之间。一般根据风化程度的不同以及颗粒大小采用采用击碎的方法进行处理,之后进行耙压、精平和压路机的碾压。b)不同级别泥岩的施工方案见表 6。表6 不同级别泥岩的施工方案 级别 II III IV 崩解处理 预崩解处理时间一般为 714天,经过预崩解处理的泥岩填料运到填方段进行填筑。预崩解处理时间一般为 715天,经过预崩解处理的泥岩填料运到填方段进行填筑。预崩解处理时间一般为 1020天,经过预崩解处理的泥岩填料运到填方段进行填筑。一般 施工 处理 方法 卸料后采用马力不小于 220的推土机耙压,耙压遍数建议 13 遍。推土机耙压后,利用破碎机将大块泥岩进行破碎处理,之后采用 20 t 以上羊足碾振压,一般碾压 24 遍,行驶速度控制在23 km/h 之间。平地机精平后,用振动压路机静压一遍,速度控制在 56 km/h之间。振动压路机弱振一遍,速度控制在 45 km/h 之间。振动压路机强振 34 遍,速度控制在 45 km/h 之间。卸料后采用马力不小于 220的推土机耙压,耙压遍数建议 24遍。推土机耙压后,利用破碎机将大块泥岩进行破碎,之后采用 20 t 以上羊足碾振压,一般碾压 34 遍,行驶速度控制在 23 km/h之间。平地机精平后,用振动压路机静压一遍,速度控制在 56 km/h之间。振动压路机弱振 12 遍,速度控制在 45 km/h 之间。振动压路机强振 34 遍,速度控制在 34 km/h 之间。卸料后采用 220 马力以上的推土机耙压,耙压遍数建议 24遍。推土机耙压后,利用破碎机将大块泥岩进行破碎,之后采用 20 t 以上羊足碾振压,一般碾压 35 遍,行驶速度控制在 23 km/h 之间。平地机精平后,用振动压路机静压一遍,速度控制在 56 km/h之间。振动压路机弱振 12 遍,速度控制在 45 km/h 之间。振动压路机强振 34 遍,速度控制在 23 km/h 之间。备注 易压实,参考上述施工方案。较易压实,参考上述施工方案。较难压实,可采用强夯法加固施工,一般每夯点强夯 812 击,夯击完成后,用推土机整平后再用压路机强振 56 遍压实。DB34/T 32642018 6 注:级泥岩不适用于路基填筑。5.6 冲击补压 5.6.1 泥岩路基的冲击碾压采用三边形冲击压路机,冲击碾压宽度不宜小于 6 m,自行式冲击压路机单块最小冲压施工面积不宜小于 1000 m2,牵引式冲击压路机单块施工面积不宜小于 1500 m2,工作面较窄时需设置转弯车道,冲击最短直线距离不宜少于 100 m。5.6.2 新路冲击碾压施工时,施工场地宽度大于冲击压路机转弯半径的四倍时,以道路中心线对称地将场地分为两半,压实行驶路线按图 1 所示;施工场地的宽度小于四倍转弯半径时,可按图2 的冲压方式进行,根据实际情况在施工场地的两端设置所需的转弯场地;压实行驶路线应设置易于机手辨识的临时标记物,便于按相应的标线冲击碾压。中心线 图1 冲击碾压路线示意图 A 12341234长度方向 图2 冲击碾压路线示意图 B 5.6.3 冲击碾压距路肩外边缘宜保持 1 m 的安全间距,行驶速度应在 1012 km/h。若工作面起伏过大,应停止冲压,用平地机刮平后再继续施工。扬尘情况严重时应洒水,当土的含水量较低时,宜于前一天洒水湿润。冲压时应注意冲击波峰,错峰压实,冲压 5 遍应改变冲压方向,一共冲击碾压 1520遍。5.7 构造物保护 规定如下:a)使用前应查明冲压范围内的地下管线及附近各种构造物,应根据构造物的类型采取相应的保护措施,一般情况下可按表 7 确定水平安全距离,对于河沟等有明显隔震效果的情况,经确认不DB34/T 32642018 7 会造成影响时可适当减少安全距离,施工前对于拟保护的构造物,在保护范围的外围应设置明显的标记物。表7 冲击碾压水平安全距离 构造物类型 冲压水平安全距离 构造物类型 冲压水平安全距离 U 形桥台和涵洞通道 距桥台翼墙端或涵洞通道 5 m 导线点、水准点、电线杆 10 m 其余类型桥台 10 m 地下管线 5 m 重力式挡墙 距墙背内侧 2 m 互通式立交桥梁 10 m 扶壁(悬壁)式挡墙 距扶(立)壁内侧 2.5 m 建筑物 30 m b)正常使用的构造物顶部以上填土高度大于 2.5 m 或填石高度大于 3.0 m,土工格栅等合成材料竖向填土厚度大于 1.5 m,可直接进行冲击压实。c)对于不符合上述安全距离但又需施工的可采取以下两种措施:1)开挖宽 0.5 m 深1.5 m 左右的隔震沟进行隔震,2)降低冲击压路机的行驶速度,增加冲压遍数。d)冲压施工场地附近有构造物时,应注意观察,发现异常情况时,立即中断以避免构造物损伤。e)施工单位加强对员工的安全生产教育,树立安全第一的观念,操作机手在上机前必须经严格的培训,合格后方能上机,每台至少应配备 2 名操作机手,轮流进行作业,每名机手每次冲压时间不宜超过 2 h。冲击碾压范围内的出入口应有醒目的安全标记,禁止无关车辆与人员出入。在不断绝交通的情况下应采取交通安全措施,设置交通指示标志。夜间施工时,现场必须设置符合操作要求的照明设备与夜间警示标志。f)冲击压路机以自行式方式调迁时,每 20 km 应停驶休息,或洒水对胶轮进行降温,以防爆胎。5.8 封水过渡层 5.8.1 地基泥岩路堤封水过渡层 要求如下:a)地基表层处理应满足相关规范的要求。b)在陡、斜坡地段,泥岩路堤靠山一侧应按设计要求,做好排水和防渗处理。c)在地下水丰富地区,应在铺筑泥岩路堤前做一层封水过渡层。d)泥岩在填筑施工前,应在地基整平的基础上选用低液限黏土做一层封水过渡层,低液限黏土层的厚度不应少于 0.3 m,以 0.4 m0.7 m 为宜。e)封水过渡层的层位见图 3。DB34/T 32642018 8 1500 751725半幅用地宽度用地碑界隔离栅路堤边沟护坡道拱形护坡+草灌混植土路肩修圆处理路面80cm路床20cm粘土过渡层路堤4070cm粘土封水层经过修整的原地面黏土层护坡典型泥岩填方路段半幅路横断面图150 图3 典型泥岩填方路段半幅路横断面图 5.8.2 泥岩挖方段封水过渡层 要求如下:a)在泥岩挖方地段,若地下水、毛细水比较丰富,或所处泥岩段属于 I、II 级泥岩,则应反挖一层0.8 m 深的封水过渡层,用石灰土分 34 层予以填实,每层松铺厚度为 0.250.30 m,控制松铺系数为 1.1,采用路拌法将石灰土拌合均匀(24 遍),平地机精平后,直接上振动压路机,结合具体情况,压实 46 遍,直到检测压实度96为止。b)若地基基础稳定性比较好,或地基是岩石、或属于 III、级泥岩,则无需反挖封水过渡层,可清除表面植被,人工处理平整坑、洞、穴以及突出物,将其表面做成大于 3的横坡,以利于排水。c)挖方段封水过渡层的层位见图 4。8001000种植槽200截水沟100 2%4%225 7514251725半幅用地范围锚杆渗沟混凝土框架植生袋用地碑界隔离栅100500植生袋锚杆混凝土框架 反挖厚度不小于80cm,并用石灰土分层填平压实典型泥岩路基挖方段半幅路横断面 图4 典型泥岩路基挖方段半幅路风断面图 DB34/T 32642018 9 5.8.3 泥岩路堤路床封水过渡层 上路堤填筑完成后,泥岩路堤路床封水过渡层参照如下方案进行路基的过渡施工:a)方案:下路床和上路床分别采用两层石灰土(67石灰)作为封水层完成路床施工,上路堤顶层铺筑一层低液限黏土作为过渡层。b)泥岩路堤路床过渡层方案与质量控制具体见表 8。表8 泥岩路堤路床过渡层方案与质量控制 分区 方案 上路床(00.30 m)石灰土 下路床(0.300.80 m)石灰土 上路堤(0.801.50 m)过渡层(0.801.00 m)低液限黏土 上路堤(1.001.50 m)泥岩 下路堤(1.50 m)泥岩 5.8.4 路堤修筑过程中的封水过渡层 要求如下:a)泥岩路堤修筑过程中,在梅雨季节或长期降雨来临前,宜在泥岩路堤表层铺设低液限黏土层作为封水过渡层,保护泥岩路堤。封水过渡层的铺设厚度控制在 1520 cm 为宜,封水过渡层的压实度控制在 9092。b)降雨过后铲除封水过渡层,将低液限黏土集中晾晒以便重复利用。铲除封水过渡层的泥岩路堤,经晾晒土体含水率达到要求时,压路机复压 12 遍,进行下一阶段的路堤修筑。6 质量控制与检验 6.1 基本要求 6.1.1 泥岩路基修筑应做好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和完工后的质量检验。6.1.2 泥岩路基修筑完工后,应进行路基、边坡、排水等工程的质量检验与评定,其基本要求、实测项目、外观质量应满足 JTG F80/1 的相关要求。6.2 泥岩压实质量控制 6.2.1 基本要求 要求如下:a)在路基用地和取土坑范围内,应清除地表植被,杂物、积水、淤泥和表土,处理坑塘,并按施工技术规范和设计要求对基底进行压实。表土应充分利用。b)填方路基应分层填筑压实,每层表面平整,路拱合适,排水良好,不得有明显碾压轮迹,不得亏坡。c)应设置施工临时排水系统,避免冲刷边坡,路床顶面不得积水。d)在设定取土区内合理取土,不得滥开滥挖。完工后应按要求对取土坑和弃土场进行修整。6.2.2 实测项目 见表911。DB34/T 32642018 10 表9 微风化泥岩压实质量控制指标 分区 路面底面以下深度 m 摊铺层厚 mm 最大粒径 mm 孔隙率 沉降率 上路堤 0.81.5 400 小于层厚 2/3 22 3 下路堤 1.5 400 小于层厚 2/3 24 35 表10 中等风化泥岩压实质量控制指标 分区 路面底面以下深度 m 摊铺层厚 mm 最大粒径 mm 孔隙率 沉降率 上路堤 0.81.5 350 小于层厚 2/3 21 3 下路堤 1.5 400 小于层厚 2/3 22 35 表11 强风化泥岩压实质量控制指标 分区 路面底面以下深度 m 摊铺层厚 mm 最大粒径 mm 孔隙率 沉降率 上路堤 0.81.5 300 小于层厚 18 3 下路堤 1.5 350 小于层厚 19 3 6.2.3 外观质量 规定如下:a)路基边线与边坡不应出现单项累计长度超过 50 m 的弯折。b)路基边坡、护坡道、碎落台不得有滑坡、塌方或深度超过 100 mm 的冲沟。c)路基表面无明显孔洞,大粒径填石无松动,铁锹挖动困难。7 工程质量检验与评定 7.1 一般规定 7.1.1 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应按分项工程、分部工程、单位工程逐级进行。7.1.2 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应符合下列规定:a)分项工程完工后,应根据本标准进行检验,对工程质量进行评定。隐蔽工程在隐蔽前应检查合格。b)分部工程、单位工程完工后,应汇总评定所属分项工程、分部工程质量资料,检查外观质量,对工程质量进行评定。7.2 工程质量检验 7.2.1 分项工程应按基本要求、实测项目、外观质量和质量保证资料等检验项目分别检查,检查项目应满足 JTG F80/1 的相关要求。7.2.2 分项工程质量应在所使用的原材料、半成品、成品及施工控制要点等符合基本要求的规定,无外观质量限制缺陷且质量保证资料真实齐全时,方可进行检验评定。7.2.3 检查项目合格判定应符合下列规定:a)关键项目的合格率应不低于 95,否则该检查项目为不合格。DB34/T 32642018 11 b)一般项目的合格率应不低于 80,否则该检查项目为不合格。c)有规定极值的检查项目,任一单个检测值不应突破规定极值,否则该检查项目为不合格。d)采用 JTG F80/1 所列的相关方法进行检验评定的检查项目不满足要求时,该检查项目为不合格。7.2.4 检验项目评为不合格的,应进行整修或返工处理直至合格。7.3 工程质量评定 7.3.1 工程质量等级应分为合格与不合格。7.3.2 分项工程、分部工程、单位工程质量评定应满足 JTG F80/1 的相关规定。7.3.3 评定为不合格的分项工程、分部工程,经返工、加固、补强或调测,满足设计要求后,可重新进行检验评定。7.3.4 所含单位工程合格,该合同段评定为合格;所含合同段合格,该建设项目评定为合格。_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copyright@ 2017-2022 报告吧 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7002310号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宁B2-20200018  | 宁公网安备640106020006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