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铃薯主要土传病害防控技术规程DB52/T 1587-2021.pdf

返回 相关 举报
马铃薯主要土传病害防控技术规程DB52/T 1587-2021.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马铃薯主要土传病害防控技术规程DB52/T 1587-2021.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马铃薯主要土传病害防控技术规程DB52/T 1587-2021.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马铃薯主要土传病害防控技术规程DB52/T 1587-2021.pdf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马铃薯主要土传病害防控技术规程DB52/T 1587-2021.pdf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I C S 6 5.0 2 0.0 1C C S B 0 1DB52贵 州 省 地 方 标 准D B 5 2/T 1 5 8 7 2 0 2 1马 铃 薯 主 要 土 传 病 害 防 控 技 术 规 程T e c h n i c a l s p e c i f i c a t i o n f o r c o n t r o l o f p o t a t o s o i l-b o r n e d i s e a s e s2 0 2 1-0 3-2 3 发 布 2 0 2 1-0 7-0 1 实 施贵 州 省 市 场 监 督 管 理 局发 布D B 5 2/T 1 5 8 7 2 0 2 1I目 次前 言.I I1 范 围.12 规 范 性 引 用 文 件.13 术 语 和 定 义.14 防 控 原 则.25 防 控 措 施.2附 录 A(资 料 性)马 铃 薯 主 要 土 传 病 害 的 病 原 菌 及 危 害 症 状.4附 录 B(资 料 性)马 铃 薯 主 要 土 传 病 害 防 控 推 荐 使 用 药 剂 及 使 用 方 法.7 D B 5 2/T 15 8720 21II前 言本文件 按照GB/T 1.1-2 0 2 0 标准 化工作导 则 第1部分:标准化文 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本文件由贵州省生物技术研究所提出。本文件由贵州省农业农村厅归口。本文件起草单位:贵州省生物技术研究所、贵州省农业农村厅、贵州省马铃薯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马铃薯改良中心贵州分中心、安顺市农业科学院。本文件主要起 草人:陈恩发、夏忠敏、李飞、雷尊国、尹旺、曹贞菊、唐健波、黄轶、李恩宏、乐俊明、唐虹、谭体琼、顾昌萍、蔡甫格。D B 5 2/T 1 5 8 7 2 0 2 11马 铃 薯 主 要 土 传 病 害 防 控 技 术 规 程1 范 围本 文 件 规 定 了 马 铃 薯 主 要 土 传 病 害 黑 痣 病、疮 痂 病、粉 痂 病、黑 胫 病 的 主 要 防 控 措 施。本 文 件 适 用 于 贵 州 马 铃 薯 主 要 土 传 病 害 的 防 控。2 规 范 性 引 用 文 件下 列 文 件 中 的 内 容 通 过 文 中 的 规 范 性 引 用 而 构 成 本 文 件 必 不 可 少 的 条 款。其 中,注 日 期 的 引 用 文 件,仅 该 日 期 对 应 的 版 本 适 用 于 本 文 件;不 注 日 期 的 引 用 文 件,其 最 新 版 本(包 括 所 有 的 修 改 单)适 用 于 本文 件。G B/T 8 3 2 1.1 0 农 药 合 理 使 用 准 则(十)G B 1 8 1 3 3 马 铃 薯 种 薯N Y/T 4 9 6 肥 料 合 理 使 用 准 则 通 则N Y/T 1 2 7 6 农 药 安 全 使 用 规 范 总 则3 术 语 和 定 义下 列 术 语 和 定 义 适 用 于 本 文 件。3.1马 铃 薯 土 传 病 害 p o t a t o s o i l-b o r n e d i s e a s e s在 马 铃 薯 生 长 过 程 中 发 生,病 原 菌 主 要 通 过 土 壤 传 播,造 成 马 铃 薯 产 量 损 失、块 茎 质 量 和 品 质 下 降的 主 要 病 害 的 总 称,包 括 黑 痣 病、疮 痂 病、粉 痂 病、黑 胫 病 等 病 害。3.2马 铃 薯 黑 痣 病 p o t a t o b l a c k s c u r f由 立 枯 丝 核 菌 R h i z o c t o n i a s o l a n i K h n 侵 染 引 起 的 一 种 土 传 性 病 害,主 要 为 害 马 铃 薯 植 株 的 幼 芽、茎 基 部 及 块 茎,造 成 缺 苗,植 株 下 部 叶 片 发 黄 和 形 成 气 生 薯 等。识 别 与 危 害 详 见 附 录 A。3.3马 铃 薯 疮 痂 病 p o t a t o c o m m o n s c a b由 放 线 菌 属 疮 痂 链 霉 菌 S.a c i d i s c a b i e s,S.s c a b i e s 和 S.t u r g i d i s c a b i e s 等 侵 染 引 起 的 马 铃 薯 病 害,主要 为 害 马 铃 薯 块 茎,在 块 茎 表 面 形 成 近 圆 形 至 不 定 形 木 栓 化 疮 痂 状 淡 褐 色 病 斑 或 斑 块。识 别 与 危 害 详 见附 录 A。D B 5 2/T 1 5 8 7 2 0 2 123.4马 铃 薯 粉 痂 病 p o t a t o p o w d e r y s c a b由 马 铃 薯 粉 痂 菌 S p o n g o s p o r a s u b t e r r a n e a(W a l l r.)L a g e r h.侵 染 引 起,主 要 为 害 块 茎 及 根 部。识别 与 危 害 详 见 附 录 A。3.5马 铃 薯 黑 胫 病 p o t a t o b l a c k l e g又 称 黑 脚 病,主 要 由 胡 萝 卜 软 腐 欧 文 氏 菌 马 铃 薯 黑 胫 亚 种 E r w i n i a c a r o t o v o r a s u b s p.a t r o s e p t i c a(V a n H a l l)D y e 侵 染 引 起 的,导 致 马 铃 薯 植 株 茎 基 部 变 黑 的 一 种 细 菌 性 病 害。识 别 与 危 害 详 见 附 录 A。4 防 控 原 则4.1 遵 循“预 防 为 主,综 合 防 控”的 方 针,重 点 预 防 前 期,控 制 中 后 期。4.2 选 用 优 质 抗、耐 病 品 种,综 合 运 用 农 业、物 理 和 生 物 防 控 措 施,优 先 采 用 生 物 农 药,适 时 进 行 化学 防 治。5 防 控 措 施5.1 农 业 防 控5.1.1 选 用 抗(耐)病 品 种因 地 制 宜 选 择 种 植 适 宜 当 地 的 抗、耐 病 马 铃 薯 品 种,根 据 不 同 地 区 发 生 主 要 病 害 的 差 异,选 择 适 宜的 抗、耐 品 种。如 中 薯 3 号、云 薯 3 0 4 等 抗 马 铃 薯 疮 痂 病,抗 疫 1 号、胜 利 1 号 等 抗 马 铃 薯 黑 胫 病,青 薯 9号、底 西 芮 等 抗 马 铃 薯 黑 痣 病。5.1.2 种 薯 选 择按 照 G B/T 1 8 1 3 3 执 行。剔 除 病 薯、烂 薯、杂 薯 和 缺 陷 薯,宜 选 用 小 整 薯 播 种。5.1.3 土 壤 调 理播 种 前,亩 用 1 0 亿/g 枯 草 芽 孢 杆 菌 可 湿 性 粉 剂 5 0 0 g 与 底 肥 混 合 均 匀 撒 施。酸 化 土 壤 增 施 糖 醇 钙 镁土 壤 调 节 剂 2 0 k g/亩 或 生 石 灰 2 5 0 k g/亩。5.1.4 合 理 轮 作宜 与 禾 谷 类、豆 类 等 作 物 实 行 2 年 以 上 轮 作,重 发 病 区 实 行 5 年 以 上 轮 作,冬 作 马 铃 薯 宜 实 行 水 旱 轮作。5.1.5 健 身 栽 培推 广 聚 垄 栽 培 方 式;根 据 品 种 特 性 合 理 选 择 密 度;合 理 施 肥 参 照 N Y/T 4 9 6 执 行,增 施 有 机 肥 改 良 土壤,增 施 磷、钾、钙 肥 提 高 作 物 抗 性;合 理 控 水,排 水 通 畅;中 耕 培 土 2 3 次,及 时 除 草;及 时 拔 除 病株,集 中 处 理 病 残 体。D B 5 2/T 1 5 8 7 2 0 2 135.1.6 适 时 收 获马 铃 薯 植 株 6 0%的 叶 片 变 黄 时 晴 天 收 获。收 获 前1 2 周 进 行 杀 青 处 理,晾 晒 地 块,收 获 时 注 意 减 少机 械 损 伤,薯 块 晾 晒 2 h 3 h 后 装 袋。5.1.7 贮 藏 期 预 防贮 藏 前 应 清 库 消 毒,入 库 前 剔 除 病 烂 薯 和 有 缺 陷 的 薯 块,阴 凉 通 风 处 堆 放 3 d,入 库 后 缓 慢 降 温 至 4 左 右,贮 存 量 控 制 在 贮 库 容 量 的 2/3 以 内,贮 藏 期 间 注 意 通 风 和 加 湿,湿 度 不 高 于 7 5%。种 薯 储 藏 可 喷 施种 子 处 理 剂 等。5.2 消 毒 处 理5.2.1 切 刀 消 毒5 0 g 以 上 的 种 薯 宜 进 行 切 种,准 备 2 把 以 上 切 刀,用 0.5%高 锰 酸 钾 溶 液 浸 泡 消 毒,一 刀 一 种 薯 交 替进 行。5.2.2 种 薯 消 毒种 薯 播 种 前 需 进 行 拌 种 或 包 衣 处 理,具 体 药 剂 及 使 用 方 法 见 附 录 B。5.2.3 土 壤 处 理针 对 不 同 区 域 主 要 土 传 病 害 的 差 异 选 择 药 剂 进 行 处 理,具 体 药 剂、防 治 对 象 及 使 用 方 法 见 附 录 B。5.3 药 剂 防 控5.3.1 防 治 适 期马 铃 薯 田 间 始 见 病 株 开 始 防 治。5.3.2 药 剂 选 择具 体 药 剂、防 治 对 象 及 使 用 方 法 详 见 附 录 B,农 药 安 全 使 用 按 照 G B/T 8 3 2 1.1 0、N Y/T 1 2 7 6 执 行。D B 5 2/T 1 5 8 7 2 0 2 14A A附 录 A(资 料 性)马 铃 薯 主 要 土 传 病 害 的 病 原 菌 及 危 害 症 状A.1 马 铃 薯 黑 痣 病A.1.1 病 原 菌立 枯 丝 核 菌 R h i z o c t o n i a s o l a n i K h n,菌 丝 无 色,直 径 大 于 5 m,远 基 的 细 胞 隔 膜 附 近 分 枝,老熟 分 枝 与 再 分 枝 一 般 呈 直 角,分 枝 发 生 点 附 近 缢 缩 并 形 成 一 个 隔 膜,新 分 枝 菌 丝 逐 渐 变 褐 变 粗 短 后 就 结成 菌 核,菌 核 初 为 白 色 后 变 为 淡 褐 或 深 褐 色,大 小 0.5 m m 5 m m。A.1.2 危 害 症 状主 要 为 害 幼 芽、茎 基 部 及 块 茎。幼 芽 侵 染 出 现 茎 溃 疡,使 生 长 点 坏 死,不 再 继 续 生 长,往 往 造 成 不出 苗 或 晚 出 苗、细 弱 等 现 象,从 而 影 响 马 铃 薯 的 产 量。茎 秆 上 发 病 往 往 造 成 植 株 下 部 叶 片 发 黄,茎 基 形成 褐 色 凹 陷 斑,根 量 减 少,先 在 近 地 面 处 产 生 褐 色 长 形 病 斑,后 逐 渐 扩 大,茎 基 全 周 变 黑 表 皮 腐 烂。因输 导 组 织 受 阻,其 叶 片 则 逐 渐 枯 黄 卷 曲,植 株 容 易 斜 倒 死 亡,此 时 常 在 土 表 部 位 出 现 再 生 气 根 和 黄 豆 大气 生 块 茎。遇 低 温 阴 雨,病 株 近 地 表 面 常 覆 有 白 色 粉 末。匍 匐 茎 的 侵 染 能 够 影 响 收 获 的 马 铃 薯 的 数 量 和大 小 分 布,在 严 重 的 情 况 下 能 够 降 低 总 产 量。块 茎 发 病 多 以 芽 眼 为 中 心,生 成 褐 色 病 斑,在 块 茎 表 面 上形 成 各 种 大 小 和 形 状 不 规 则 的、坚 硬 的、深 褐 色 菌 核(真 菌 休 眠 体),见 图 A.1。图 A.1 马 铃 薯 黑 痣 病 在 幼 芽、茎 基 部 及 块 茎 危 害 症 状D B 5 2/T 1 5 8 7 2 0 2 15A.2 马 铃 薯 疮 痂 病A.2.1 病 原 菌疮 痂 链 霉 菌 S.a c i d i s c a b i e s,S.s c a b i e s 和 S.t u r g i d i s c a b i e s 等,在 平 板 培 养 基 上 菌 落 呈 辐 射 状,菌 体丝 状,有 分 枝,极 细,尖 端 常 呈 螺 旋 状,连 续 分 割 生 成 大 量 孢 子,孢 子 白 色、灰 色 或 橙 红 色,呈 圆 筒 形,大 小 为(1.2 1.5)m(0.8 1.0)m。A.2.2 危 害 症 状主 要 发 病 部 位 在 块 茎。病 菌 侵 染 后 马 铃 薯 块 茎 表 面 先 产 生 浅 褐 色 小 点,逐 渐 扩 大 后 形 成 褐 色 圆 形 或不 规 则 形 大 斑 块,之 后 病 部 细 胞 组 织 木 栓 化。因 产 生 大 量 木 栓 化 细 胞 致 表 面 粗 糙。后 期 中 央 稍 凹 陷 或 凸起 虽 疮 痂 状 硬 斑 块。通 常 病 斑 仅 限 于 皮 层,不 深 入 薯 内。但 被 害 薯 块 质 量 和 产 量 仍 可 降 低,不 耐 贮 藏,且 病 薯 外 观 不 雅,商 品 品 级 大 为 下 降。匍 匐 茎 受 害,多 呈 近 圆 形 或 圆 形 的 病 斑,见 图 A.2。图 A.2 马 铃 薯 疮 痂 病 危 害 症 状A.3 马 铃 薯 粉 痂 病A.3.1 病 原 菌马 铃 薯 粉 痂 菌 S p o n g o s p o r a s u b t e r r a n e a(W a l l r.)L a g e r h.,病 部 疱 斑 散 出 的 褐 色 粉 状 物 为 休 眠 孢子 囊 团,由 黄 褐 色 休 眠 孢 子 囊 集 结 而 成,如 海 绵 状 球 体,直 径 1 0 m 3 3 m。休 眠 孢 子 囊 球 形 至 多 角形,直 径 3.5 m 4.5 m,萌 发 时 产 生 游 动 孢 子,具 双 鞭 毛,静 止 后 形 成 变 形 体 为 本 病 初 侵 染 源。A.3.2 危 害 症 状主 要 为 害 块 茎 及 根 部,有 时 地 上 茎 也 可 染 病。块 茎 染 病,初 在 表 皮 上 现 针 头 大 的 褐 色 小 斑,外 围 有半 透 明 的 晕 环,后 小 斑 逐 渐 隆 起、膨 大,成 为 直 径3 m m 5 m m 不 等 的“疱 斑”,其 表 皮 尚 未 破 裂,为 粉痂 的“封 闭 疱”阶 段。后 随 病 情 的 发 展,疱 斑 表 皮 破 裂、反 卷,皮 下 组 织 现 桔 红 色,散 出 大 量 深 褐 色 粉状 物(孢 子 囊 球),“疱 斑”下 陷 呈 火 山 口 状,外 围 有 木 栓 质 晕 环,为 粉 痂 的“开 放 疱”阶 段。根 部 染病,于 根 的 一 侧 长 出 豆 粒 大 小 单 生 或 聚 生 的 瘤 状 物,见 图 A.3。D B 5 2/T 1 5 8 7 2 0 2 16图 A.3 马 铃 薯 粉 痂 病 危 害 块 茎 及 根 部 症 状A.4 马 铃 薯 黑 胫 病A.4.1 病 原 菌胡 萝 卜 软 腐 欧 文 氏 菌 马 铃 薯 黑 胫 亚 种 E r w i n i a c a r o t o v o r a s u b s p.a t r o s e p t i c a(V a n H a l l)D y e,菌 体短 秆 状,单 细 胞,有 鞭 毛,具 荚 膜,大 小(1.3 1.9)m(0.5 3 0.6)m,革 兰 氏 染 色 阴 性,菌落 微 凸 乳 白 色,边 缘 齐 整 圆 形,半 透 明 反 光,质 粘 稠。适 宜 温 度 1 0 3 8,最 适 为 2 5 2 7,高 于 4 5 即 失 去 活 力。A.4.2 危 害 症 状主 要 侵 染 根 茎 部 和 薯 块,从 苗 期 到 生 育 期 均 可 发 病。受 侵 植 株 的 茎 呈 现 一 种 典 型 的 黑 褐 色 腐 烂。播种 发 病 的 种 薯,腐 烂 成 团 状,不 发 芽 或 刚 发 芽 即 烂 在 土 中,不 能 出 苗。幼 苗 发 病,株 高 1 5 c m 1 8 c m 出现 症 状,植 株 矮 小,节 间 缩 短,叶 片 上 卷,叶 色 褪 绿,茎 基 部 组 织 变 黑 腐 烂。早 期 病 株 萎 蔫 枯 死,不 结薯。发 病 晚 和 轻 的 植 株,只 有 部 分 枝 叶 发 病,病 症 不 明 显。块 茎 发 病 始 于 脐 部,可 以 向 茎 上 方 扩 展 几 厘米 或 扩 展 至 全 茎,病 部 黑 褐 色,横 切 可 见 维 管 束 呈 黑 褐 色。用 手 压 挤 皮 肉 不 分 离,湿 度 大 时,薯 块 黑 褐色 腐 烂 发 臭,见 图 A.4。图 A.4 马 铃 薯 黑 胫 病 在 幼 苗 及 薯 块 危 害 症 状D B 5 2/T 1 5 8 7 2 0 2 17B B附 录 B(资 料 性)马 铃 薯 主 要 土 传 病 害 防 控 推 荐 使 用 药 剂 及 使 用 方 法表 B.1 种 薯 消 毒 推 荐 使 用 的 药 剂 及 使 用 方 法类别 防控对象 农药名称 施用剂量 施用方法安全间隔期(d)抗生素类细菌杀菌剂马铃薯黑胫病6%春雷霉素可湿性粉剂1 5 g/1 0 0 k g 2 5 g/1 0 0 k g 种子每1 0 0 k g 种子加滑石粉2.5 k g 混合均匀,与准备好的种薯混合翻拌均匀(种药比约为4 0:1)细菌杀菌剂马铃薯黑胫病、疮痂病3%噻霉酮可湿性粉剂3 0 g/1 0 0 k g 4 5 g/1 0 0 k g 种子3真菌杀菌剂真菌8 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 0 0 g/1 0 0 k g 种子 3 05 8%甲霜锰锌1 0 0 g/1 0 0 k g 1 5 0 g/1 0 0 k g 种子2 1马铃薯黑痣病2 5 克/升咯菌腈悬浮种衣剂1 0 0 m l/1 0 0 k g 2 0 0 m l/1 0 0 k g 种子每1 0 0 k g 种子加水约0.8 L 2 L 稀释后,与种子充分搅拌,直到药液均匀分布到种子表面,于通风阴凉处晾干8%氟环咯菌腈种子处理悬浮剂3 0 m l/1 0 0 k g 7 0 m l/1 0 0 k g 种薯药剂稀释后喷雾到种薯上并充分搅拌,直到药液均匀分布到种薯表面。用水量须控制在3 0 0 m l/1 0 0 k g 种薯以下。2 2.4%氟唑菌苯胺种子处理悬浮剂8 m l/1 0 0 k g 1 2 m l/1 0 0 k g 种薯播种前,药液量为0.5 L/1 0 0 k g 1 L/1 0 0 k g 种薯,种子均匀着药后,摊开于通风阴凉处晾干喹啉类有机铜杀菌剂马铃薯疮痂病3 3.5%喹啉铜悬浮剂2 0 0 倍液2 0 0 倍液浸种1 5 m i n 捞出后晾干播种3D B 5 2/T 1 5 8 7 2 0 2 18表 B.2 土 壤 处 理 推 荐 使 用 药 剂 及 使 用 方 法类别 防控对象 农药名称 施用剂量 施用方法安全间隔期(d)生物药剂马铃薯黑痣病1 0 0 0 亿孢子/g 枯草芽孢杆菌可湿性粉剂6 0 0 倍液8 0 0 倍液开沟下种后,向种薯和种薯两侧沟面喷药,喷后覆土合垄马铃薯粉痂病1 0 0 万孢子/g 寡雄腐霉菌可湿性粉剂6 0 0 倍液8 0 0 倍液化学药剂马铃薯黑痣病6 0%氟胺 嘧菌酯水分散粒剂4 5 g/亩6 0 g/亩3 04 2.4%唑醚 氟酰胺悬浮剂3 0 m l/亩4 0 m l/亩32 5 0 g/L 嘧菌酯悬浮剂3 6 m l/亩6 0 m l/亩1 0马铃薯黑胫病、疮痂病2 0%噻唑锌悬浮剂8 0 m l/亩1 2 0 m l/亩7马铃薯粉痂病5 0 0 g/L 氟啶胺悬浮剂2 0 0 m l/亩 7表 B.3 大 田 防 治 推 荐 使 用 药 剂 及 使 用 方 法类别 防控对象 农药名称 施用剂量 施用方法安全间隔期(d)生物农药马铃薯黑痣病3 亿C F U/克哈茨木霉菌可湿性粉剂4 g/m26 g/m2于苗期发病前使用兑水灌根 化学药剂马铃薯疮痂病3%噻霉酮水分散粒剂7 0 g/亩9 0 g/亩苗期发病前或发病初期进行全株喷雾,连续用药2 次34 7%春雷 王铜可湿性粉剂9 5 g/亩1 0 0 g/亩发病初期喷第一次药,以后视病情发展和天气情况,隔7 d 1 0 d 再喷1 至2 次4马铃薯粉痂病5 0 0 克/升氟啶胺悬浮剂2 5 m l/亩3 5 m l/亩苗期发病前或发病初期进行全株喷雾,连续用药2 次7D B 5 2/T 1 5 8 7 2 0 2 19表 B.3(续)化学药剂马铃薯粉痂病8 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1 5 0 g/亩2 0 0 g/亩首次用药宜始于病害发生之前,苗期可使用1 2 次以减少病原发病前或初见病株时用药1 2 次。一季作物最多施用次数3 次1 5马铃薯黑胫病6%春雷霉素可湿性粉剂3 0 g/亩5 0 g/亩幼苗发病初期进行全株喷雾。1 42 0%噻唑锌悬浮剂8 0 m l/亩1 2 0 m l/亩幼苗发病初期进行全株喷雾。7马铃薯黑胫病、疮痂病2 0%噻菌铜悬浮剂1 0 0 m l/亩1 2 5 m l/亩幼苗发病前或初期进行全株喷雾。1 4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DB52/T 1587-202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copyright@ 2017-2022 报告吧 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7002310号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宁B2-20200018  | 宁公网安备640106020006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