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ICS 65.020.20 B 05 DB63 青海省地方标准 DB63/T 9252019 代替 DB63/T 925-2019绿色食品 油菜生产技术规程 2019-06-19发布 2019-09-01实施青海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布 DB63/9252019 I 前 言 本标准按照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本标准代替DB63/T 925-2010绿色食品 油菜生产技术规程。与DB63/T 925-2010相比,除编辑性修改主要技术变化如下:更新替代引用标准 3 个;增加了对生产环境调查、监测与评价的要求;增加了对产品质量检验标准规定。本标准由青海省农牧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提出并归口。本标准起草单位:青海省绿色食品办公室,互助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本标准主要起草人:王宗昌、刘永忠、王贵全、王发忠、张宪、高青明、何冰、黄江武、张秉奎、许小宁、张晓东、史炳玲、邢成德、邓锋震、旺索多杰、陈建宁、刘丽。本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DB63/T 9252010 DB63/9252019 1 绿色食品 油菜生产技术规程 1 范围 本规程规定了绿色甘蓝型油菜生产的产地环境、产量指标、生产技术、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收获和贮藏。本规程适用于低位水旱地、中位水旱地、高位水旱地甘蓝型油菜能够正常成熟的地区。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 4407.2 经济作物种子 油料类 NY/T 391 绿色食品 产地环境技术条件 NY/T 393 绿色食品 农药使用准则 NY/T 394 绿色食品 肥料使用准则 NY/T 1055 绿色食品 产品检验准则 NY/T 1056 绿色食品 贮藏运输准则 3 产地环境 产地环境条件应符合 NY/T 391产地环境技术条件的规定。4 产量指标 4.1 中晚熟油菜品种在海拔 2750 米以下地区产量指标:3.75t/hm24.5 t/hm2(每亩 250 千克每亩300 千克)。4.2 早熟油菜品种在海拔 2750 米3000米地区产量指标:3.0 t/hm23.75 t/hm2(每亩 200 千克每亩 250 千克)。4.3 特早熟油菜品种在海拔 2950 米3100 米地区产量指标:2.25 t/hm23.0 t/hm2(每亩150 千克每亩 200 千克)。5 生产技术 5.1 品种选择 品种经国家和省级审定通过的杂交油菜和常规油菜品种。种子质量符合GB 4407.2。5.2 选地 选择地势平坦、灌排方便的地块。禁止油菜连作。DB63/9252019 2 5.3 播前准备 5.3.1 拌种 严格按照NY/T 393执行。播种前种子用低毒、低残留、高效药剂拌种处理,防治病虫害。使用的药剂及使用方法见附录A。5.3.2 播前整地 早春土壤解冻时进行浅耕翻,土壤达到耕层要深、土壤要碎、地表要平、土细、墒足、上虚下实的待播状态。5.4 施肥 5.4.1 基肥 施肥严格按照NY/T 394执行。根据当地土壤肥力和测土配方施肥推荐的施肥方案,确定相应的施肥量和施肥方法。每公顷施充分腐熟的农家肥2.0吨2.5吨,纯氮5.2千克7.8千克,纯五氧化二磷6.2千克6.5千克。5.4.2 追肥 5.4.2.1 根外追肥油菜幼苗长到 2 片3 片真叶时,结合中耕除草、苗情追施尿素 0.0375 t/hm20.075 t/hm2(每亩 2.5 千克每亩 5千克)。5.4.2.2 叶面追肥用磷酸二氢钾 2.25 kg/hm2(每亩 0.15 千克)、尿素 7.5 kg/hm2(每亩 0.5 千克)兑水750 kg/hm2(每亩 50 千克)进行油菜叶面喷施,喷施要均匀,不出现重喷、漏喷现象。5.5 药剂灭草 严格按照NY/T 393执行。结合翻地在播种前用低毒、低残留、高效除草剂处理土壤。使用的药剂及使用方法见资料性附录A。5.6 播种技术 5.6.1 播种期 以当地日平均温度稳定在12,土层消冻10厘米时播种。即:低位水旱地于三月中旬、中位水旱地于三月下旬、高位水旱地于四月上旬播种完。5.6.2 播种量 用种量为种子0.006 t/hm20.009 t/hm2(每亩0.4千克每亩0.6千克)。5.6.3 播种方式 采用播种机条播,播种行距28厘米,播种深度2厘米3厘米。6 田间管理 6.1 除草 DB63/9252019 3 油菜幼苗长到2片3片真叶时,结合中耕第一次除草;油菜幼苗长到3片4片真叶时,结合中耕第二次除草。6.2 田间定苗 油菜幼苗长到3片4片真叶时结合中耕除草进行田间定苗。海拔2000米2780米地区保苗每公顷15万株每公顷30万株(每亩1万株每亩2万株);海拔2780米2900米地区保苗每公顷37.5万株每公顷45万株(每亩2.5万株每亩3万株);海拔2900米3100米的地区保苗每公顷45万株每公顷52.5万株(每亩3万株每亩3.5万株)。6.3 灌溉 有灌溉条件的地区要尽可能在定苗后、蕾苔期、角果期各灌一次水。7 病虫害防治 7.1 主要病虫害 油菜的主要病虫害有油菜茎象甲、黄条跳甲、露尾甲、蚜虫、小菜蛾、菜青虫、甘蓝夜蛾菌核病和霜霉病。7.2 农业防治 及时清除田间地头杂草,残枝枯叶,尽早秋深翻,消灭虫源。7.3 物理防治 黄(蓝)板诱杀,不同规格的黄蓝板使用量不同,如 40 cm25,每亩用 20 张左右;25 cm20,每亩用 30 张左右;15 cm25,每亩用 40 张左右,分布均匀。放置采用“Z”字型分布活鱼行向平行均匀分布,方向东西向放置。7.4 化学防治 严格按照NY/T 393执行。发现病害、虫害及时用高效、低毒、无残留农药进行喷雾防治,控制病虫危害,施药要尽可能在早晨10时前或下午5时后施药,施药过程要注意个人防护。使用的药剂及使用方法见附录A。8 收获和贮藏 8.1 适时收获 在全田油菜角果80%左右呈现黄色时,及时收割。8.2 贮藏 收获的油籽必须晒千或烘干,水分含量低于9%时贮藏。产品贮藏运输执行NY/T 1056的规定。DB63/9252019 4 A A 附 录 A(资料性附录)油菜常见病虫害防治 油菜常见病虫害防治见表A.1。表A.1 油菜常见病虫害防治 防止对象 防治方法 禾本科杂草 苗后茎叶处理:每公顷用高效盖草能300升450升喷雾防除。阔叶杂草 土壤处理:播前3天7天施药,亩用48%氟乐灵乳油100毫开150毫开(有效成分48克72克)喷雾防除。苗后茎叶处理,油菜6叶期,每亩用50%高特克叔浮剂17毫升20毫升,加5%米上星可湿性粉剂(胺苯磺隆)20克喷雾防除。在野燕麦等禾本科杂草较多的田块,可再加入6.9%威霸水乳剂年亩610毫升,在阔叶杂草与看麦娘等禾本科杂草混生田,用50%高特克悬浮剂30毫升/亩10毫刀/亩加6.9%威莉水剂40毫开/亩60m1/亩,加水30升喷雾防除。霜霉病 当田间病株率达20以上,喷洒40%米疫灵口湿作粉剂150倍液200倍液,或75%百菌清可湿性紛剂500倍液,72.2%普力克水剂600倍液800倍液,58%甲霜灵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40%百菌清悬乳剂600倍液,每亩喷兑好的药液60公斤70公斤,隔7天10天次,连续防治2次3次。菌核病 幼苗期及开花期可用40%纹枯利可湿性粉剂800倍液1000 倍液,50%多菌灵可混性粉剂500倍液,30%菌核利每亩50 克加水200公斤,喷雾防治,均有较好的防效,喷药间歸10天15天,连续喷2次3次,每亩每次用药液7公斤5125公斤。蚜虫 油菜苗期有蚜株率达 10%,或抽苔期有蚜蕾率达 10%时喷药,消灭蚜虫于点片发生阶段。常用药剂,40%乐果乳油 50 毫升/亩,40%氧化乐果乳油 50 毫升/亩,50%故敌畏乳油 50皂升/亩,兑水30公斤喷雾防治。尽量避开花期喷药,以免发生药害。甘蓝夜蛾 掌握在幼虫3 龄前喷药。可用80%敌敌畏乳油50毫开兑水 30公斤,或48%乐斯本乳油20毫升兑水30公斤,或10%高效氯氰菊酯乳油30毫升兑水30 公斤喷雾防治。用药时为防治药液流失,可加0,25中性洗衣粉提高粘着力。小菜蛾 掌握在孵卵盛期或二龄幼虫期喷药。可用的药剂有48%乐斯本20毫米兑水30公斤或10%高效氯氰菊酯乳油30毫升或 2.5%敌杀死乳油20毫升兑水 30公斤,喷雾防治。用药时为防治药液流失,可加0.2%中性洗衣粉,提高粘着力。菜青虫 掌握在幼虫3 龄以前施药。常用药剂有:48%乐斯本20毫开兑水30公斤或4.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25毫升兑水15公斤或15%保丰乳油7.5毫升10毫升兑水15公斤或克螨灵10克兑水15公斤喷雾防治。用药时为防治药液流失,可加0.2%中性洗衣粉,提高粘着力。露尾甲 在油菜开花前,成虫集中在杂草上为害时,或大量成虫侵入油菜田而未产卵时,用80敌敌提乳油50 毫升或48%乐斯本乳油20毫升,兑水30公斤,进行喷雾防治。DB63/9252019 5 表 A.1 油菜常见病虫害防治(续)防止对象 防治方法 茎象甲、黄条跳甲 1、拌种:70%可散性种衣剂锐胜加2.5%悬浮种衣剂适乐时混合后拌种(1袋10克装的锐胜加2袋10毫升装的适乐时可拌4袋即1.6公斤杂交油菜种了)。2、喷粉:用5%敌百虫粉剂每亩2公斤直接喷撒。3、喷雾:每亩用10%高效氯氰菊酯乳油30 毫升40毫升或2.5%敌杀死乳油12毫升24毫儿或40%乐果乳油50毫升,兑水60公斤喷雾。4、幼虫期补治:早春防治一旦失误,应积极开展幼山期补治。幼虫蛀入茎叶后,为害性和防治难度均显著增大,用药宜选用内吸作用强的杀虫剂。如40%氧化乐果乳油50毫升或48%乐斯本乳油20毫开,兑水30公斤,集中于油菜植株中、下部喷雾防治。严重发生的田块可间隔7天10天再防治一次。_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