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ICS 67.100.01 X 16 DB50 重 庆 市 地 方 标 准 DB50/T 9292019 冷藏乳制品冷链物流作业规范 Specification for cold chain logistics of dairy products 2019-08-01发布 2019-11-01实施 重庆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 布 DB50/T 9292019 I 前 言 本标准按照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本标准由重庆市商务委员会提出。本标准由重庆市商务委员会归口。本标准起草单位:重庆光大集团乳业股份有限公司、重庆市天友乳业股份有限公司、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中电科大数据研究院有限公司、重庆市质量和标准化研究院、重庆市冷藏冷链行业协会、厦门市标准化研究院。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别应堂、黄国旭、陈擎、张婧慧、王松柏、毛弋、刘彬、李勇、陈震宇、韩锋、欧徵全、杨品章、吴鑫鑫、王莉、蒲霜、陈晓荣、罗雪娟、张志远、张艳。本标准为首次发布。DB50/T 9292019 1 冷藏乳制品冷链物流作业规范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冷藏乳制品冷链物流作业的术语和定义、冷藏库技术及管理要求、仓储、运输、装卸与配送、交接、温度监控系统等。本标准适用于冷藏乳制品贮存、装卸、运输等环节的冷链物流作业过程。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 12693 乳制品良好生产规范 GB 14881 食品生产通用卫生规范 GB/T 18354 物流术语 GB/T 22918 易腐食品控温运输技术要求 GB/T 24616 冷藏食品物流包装、标志、运输和储存 GB/T 27342 危害分析与关键控制点(HACCP)体系 乳制品生产企业要求 GB/T 28577 冷链物流分类与基本要求 GB/T 28843 食品冷链物流追溯管理要求 GB 50072 冷库设计规范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 冷链 cold chain 根据物品特性,为保持其品质而采用的从生产到消费的过程中始终处于低温状态的物流网络。GB/T 18354-2006,定义4.20 3.2 物流 logistics 物品从供应地向接收地的实体流动过程。根据实际需要,将运输、储存、装卸、搬运、包装、流通加工、配送、信息处理等基本功能实施有机结合。GB/T 18354-2006,定义2.2 DB50/T 9292019 2 3.3 冷链物流 cold chain logistics 以冷冻工艺为基础、制冷技术为手段,使物品在生产、流通、销售等各个环节始终处于规定的温度环境下,以保证冷链物品质量,减少冷链物品损耗的物流活动。3.4 冷藏乳制品 cold dairy products 需要在冷藏条件下保存的乳制品,包括巴氏杀菌乳、调制乳、发酵乳、干酪、再制干酪、奶油、稀奶油、无水奶油等。3.5 冷藏库 cold storage 用于贮存冷藏物品的场所,包括库房、制冷设备及辅助设备。4 冷藏库技术及管理要求 4.1 冷藏库设计应符合GB 50072的有关规定。4.2 冷藏库应由无毒、坚固的材料建成,地面平整,易于清洁,便于通风换气,并应有防止动物侵入的装置(如仓库门口应设防鼠板或防鼠沟)。4.3 乳制品冷藏库房应配套建设封闭式装卸货月台,月台温度控制在 8 以内;装卸货口应安装隔热门封。4.4 冷藏库温度应满足冷藏乳制品的贮藏要求并保持稳定,库房温度波动不应超过2。4.5 应定期对冷藏库设备设施和系统进行检查、维护、发现异常应及时修理。4.6 应定期对冷藏库、作业工具、周围环境等进行清洁、消毒,并保持记录。5 仓储 5.1 生乳在挤奶后 120 min 内应降温至1 4,运输过程温度控制在 1 6,冷藏罐温度控制在 2 6。5.2 冷藏乳制品冷藏库温度控制在2 6。5.3 贮存过程中应避免剧烈的温度变化和撞击等。5.4 冷藏乳制品装箱后应放置在防腐、防霉变的塑料托盘上;乳制品的包装箱及堆码方式应适宜冷气流通,托盘上冷藏乳制品堆码的高度不宜超过 1500 mm;放置冷藏乳制品的托盘应离墙 100 mm 以上。5.5 冷藏乳制品应按品种、生产批次、产品状态分类存放,并有明显标识。库中不得贮存有毒、有害、易腐、易燃物品以及可能引起串味的物品,不得使用产生污染的作业工具。5.6 冷藏库应装设可正确指示库内温度的监测装置,对温度进行实时监控并记录;冷藏库内的温度监测装置应定期检定或校准,并记录。5.7 应建立冷藏乳制品出入库记录,相关记录应保留 2年以上。DB50/T 9292019 3 6 运输、装卸与配送 6.1 冷藏乳制品运输工具应符合以下要求:a)应使用食品专用设备,包括但不限于以下设备:冷藏车、冷藏集装箱、冷藏船、冷藏火车(专列)、保温车或附带冷藏箱、保温箱的运输设备;b)冷藏车厢体材质要求无毒无害、保温性能好,厢体底板、内墙使用材料的选型宜利于冷气流通,厢门处宜安装隔热门帘;c)冷藏车制冷系统的技术参数配置应满足产品特性要求,冷藏车应安装能正确显示、记录货箱温度的温度测量装置,温感器不应安装于制冷机的出风口位置,设定的温度记录点时间间隔不应超过 10 min;d)冷藏车(包括制冷系统、温度测量装置等)应定期检查,保养和校正,并保持记录;e)冷藏车厢体应定期清洗、消毒,保持厢体内外清洁、卫生、无异味,并保持记录。6.2 装车前,应确保冷藏车车况、货箱清洁卫生、货箱内部温度满足冷藏乳制品装车条件;在货箱温度高于或低于产品温区范围时,应对冷藏车货箱进行预冷或预热,使货箱内温度与冷藏乳制品标识温度偏差不大于 3。6.3 装卸过程应轻拿轻放,不应损坏其外包装,防止产品倒置、挤压等影响产品质量的行为发生。6.4 装车过程宜使用物流工具,确保在较短时间内装车完毕;当有带板运输时,使用 1200 mm1000 mm标准托盘,并使用与标准托盘相匹配的标准化周转筐(箱)。冷藏乳制品与常温乳制品同车配送时,应做好分区隔离防护措施。6.5 冷藏乳制品出库和装车、卸车过程应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产品温度上升不宜超过 3,且产品暴露在常温环境的时间应不大于30 min。6.6 产品在货箱内的堆码应稳固,必要时宜使用防止产品移动或垮塌的防护措施;货箱内产品堆码高度与厢体顶部的距离应不少于200 mm。6.7 冷藏车运输设备在载重运输的途中,宜保持平稳,避免剧烈起伏和震动;运输过程制冷系统应保持正常运转状态,全程温度应控制在指定的温度范围内,货厢内部温度应控制在 2 6 或产品标示的冷藏温度。6.8 冷藏车运输途中货厢温度偏离冷藏乳制品温度范围值时,应立即采取纠正措施。6.9 完成冷藏运输作业后,应立即对冷藏车运输设备及厢体进行清洗、消毒和晾干。6.10 不应将冷藏乳制品与有异味、有毒、有害物品一同运输。7 交接 7.1 应根据合同或标准要求在规定时间、规定地点进行交接,交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以下项目:冷藏乳制品出库时间、品类、数量、温度、生产批次、包装完好程度等关键信息,并经双方签字确认。7.2 装卸货作业中断时,应将冷藏车货厢门及时关闭。7.3 卸货时,冷藏乳制品温度超过标识范围,产品卫生、品质状况不良,包装受损,有异味、受到污染时,应及时通知管理人员和货主,协商采取措施,并应保持异常信息处置记录。7.4 交接发生异议时,应在保证冷藏乳制品质量安全的条件下,按照合同规定及时妥善处理。7.5 应保留交接过程中所有涉及到可追溯的记录单据,追溯信息应符合 GB/T 28843 的规定。8 温度监控系统 8.1 鼓励企业采用先进技术手段,进行温度监控及追溯。DB50/T 9292019 4 8.2 监控及系统的功能宜符合下列要求:a)系统应完整连续、真实有效地记录冷藏乳制品储运销售整个过程的温度、时间及位置等信息;b)当监测的温度参数偏离规定值的,系统能够自动发出提示信息(如报警提示、短信或电话通知等);c)系统能够自动保存采集的数据信息,并记录温度异常发生的原因、时间、地点以及采取的相应纠正措施;d)系统采集的温度、时间及位置等信息记录保存期不少于 2年,且记录信息应便于与外界进行数据交换,可根据需要,随时向管理部门、客户提供相关信息;e)系统自动采集、存储冷藏乳制品贮运至销售环节的温度、时间、位置、车辆运行轨迹等信息,形成完整的信息链,有助于形成问题批次产品的信息溯源,支持溯源信息的导出与查询功能。8.3 冷链储运销售过程中各环节采集信息,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a)冷库储存:产品的进入和离开冷库的时间,冷库装卸口配有视频装置,产品进入和离开冷库过程,冷库的温度信息;b)车体运输:记录产品装车时间、运输轨迹、产品卸车时间、货箱门开关时间及运输过程中的温度信息;c)产品销售:记录低温陈列设备的温度信息。8.4 温度采集设备应符合以下要求:a)用于温度采集的装置应确保其精度,温度测量装置应通过计量检定并定期校准;用于产品信息、地理位置信息等采集的设备应定期维护,确保其使用正常;所有数据采集设备支持长时间连续、稳定的工作;b)温度测量装置应避免安装在出风口处,安装位置应能够反映产品所处环境温度,必要时可采用间接的产品温度测量方法如红外温度测量等,调整温度测量装置安放位置,以确保产品冷藏温度符合要求;c)温度采集设备支持本地显示时间、温度信息,并可以对温度信息进行本地记录,支持记录信息导出功能;d)设备应有工作状态指示功能,如正常工作、温度异常、网络异常等状态信息。_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