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龙病发生区芦柑栽培技术规程DB35/T 1768-2018.pdf

返回 相关 举报
黄龙病发生区芦柑栽培技术规程DB35/T 1768-2018.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黄龙病发生区芦柑栽培技术规程DB35/T 1768-2018.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黄龙病发生区芦柑栽培技术规程DB35/T 1768-2018.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黄龙病发生区芦柑栽培技术规程DB35/T 1768-2018.pdf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黄龙病发生区芦柑栽培技术规程DB35/T 1768-2018.pdf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ICS 65.020.20 B 05 DB35 福建省地方标准 DB35/T 17682018 黄龙病发生区芦柑栽培技术规程 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Lugan cultivation in huanglongbing epidemic area 2018-05-22发布 2018-08-22实施福建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发布 DB35/T 17682018 I 目 次 前言.II 1 范围.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1 3 术语和定义.1 4 建园.1 5 栽植.2 6 果园管理.2 7 整形修剪.2 8 花果管理.3 9 柑橘木虱防治.3 10 病株动态清除与补植.3 附录 A(资料性附录)柑橘木虱化学防治时间表.4 DB35/T 17682018 II 前 言 本标准按照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本标准由福建省农业厅提出并归口。本标准起草单位:福建省永春县农业局、华中农业大学、福建省农业科学院果树研究所、福建省植保植检总站、福建省种植业技术推广总站。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彭抒昂、张生才、范国成、刘永忠、陈军、施清、尤有利、潘建铮、林雄杰、胡菡青、王贤达、张宇平、郑凌臻、林锌。DB35/T 17682018 1 黄龙病发生区芦柑栽培技术规程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黄龙病发生区芦柑栽培建园、栽植、果园管理、整形修剪、花果管理、柑橘木虱防治、病株动态清除与补植等的技术和要求。本标准适用于福建省黄龙病发生区的芦柑生产。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 5040 柑桔苗木产地检疫规程 GB 15569 农业植物调运检疫规程 NY/T 973 柑橘无病毒毒苗木繁育规程 NY/T 975 柑橘栽培技术规程 DB35/T 950 柑橘黄龙病诊断与鉴定技术规程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 黄龙病发生区 发现黄龙病感染植株、柑橘产业因其出现一定程度损失的区域。3.2 无病毒大苗 根据NY/T 973进行繁育,并经过GB 5040和GB 15569检疫合格的,嫁接口上3 cm5 cm处干径1 cm以上、高度1.2 m以上的容器健壮苗。3.3 生态隔离 果园环境相对独立,有山地隔离或有1000 m以上的生态林带隔离,隔离区域内无其它木虱寄主植物。3.4 统防统治 同一区域内统一技术、统一措施来防治柑橘木虱的协作机制。4 建园 4.1 园地选择与清园 选择具有良好生态隔离、园地相对平整或缓坡地、土层大于1 m、交通相对方便的区域建园。DB35/T 17682018 2 老果园再植时,全园清除前喷施灭杀柑橘木虱的药剂,药剂种类和浓度参见附录A,然后连根全株挖除,或者先去除地上部分(残留树桩高度不超过10 cm),再在残留树桩切面涂上草甘膦或煤油(沥青、柴油),并盖黑膜。砍伐、挖除的病树枝叶、树桩和根系等在果园内集中烧毁。老果园植株清除后,休耕或种植其它大田作物或绿肥半年以上。4.2 生态防护林建设 根据地形地貌,在园区周边空缺位置、园内小区(3000 m2左右)周边种植生态防护林。生态防护林树种以杉木等非木虱寄主植物为宜,采用三角形方式种植24行。4.3 种植规模 单个柑橘园面积1 hm2以上,以两个工作日内能够完成全园喷药为度。5 栽植 5.1 土壤改良 定植前3个月完成土壤改良,改土方式见NY/T 975柑橘栽培技术规程。5.2 苗木要求 采用无病毒大苗,苗木数量按120%准备。5.3 栽植密度 提倡适度密植、每666.7 m2种植80株以上,采用宽行密株小冠栽培模式。5.4 栽植技术 栽容器苗时,先剪开容器袋,适度短截土球外围的老根、底部较长的主根,然后将带土球的苗木直接放入挖好的穴内。容器苗的土面与地面齐平。最后用周边的土填实其它空隙。其它栽植要求可按NY/T 975规定执行。6 果园管理 6.1 种植绿肥 幼树期,在行间种植圆叶决明、百喜草等绿肥,或进行自然生草。6.2 施肥 按NY/T 975规定执行。7 整形修剪 无病毒大苗种植后,树冠生长至1.8 m以上时,对主要直立骨干枝实施拉枝处理,以矮化树冠、促进成花。拉枝角度以6575、树高控制在2.5 m3.0 m为宜。盛果树采果后至春季萌芽前进行修剪。主要采用大枝修剪技术(回缩和疏除),疏除50 cm以下的裙枝及树冠内的过密枝、交叉枝、以及晚秋梢或冬梢。DB35/T 17682018 3 8 花果管理 种植当年和第2年,彻底疏除树上的花、果;对于树冠较大(树高大于1.8 m)的树体,定植第2年可以根据情况保留一定产量。盛果树在花期和幼果期及早进行疏花疏果操作,疏除畸形果、过密果、病虫果和小果等,同时配合增施壮果肥等技术达到生产大果的目标。9 柑橘木虱防治 每年在冬季清园时和生长季节树体抽梢老熟阶段防治柑橘木虱。注意选择对柑橘木虱防治效果好的农药进行防治,要求兼治成虫、若虫和卵的农药组合交替使用。具体药剂及其组合参见附录A。闽东南和闽西北地区,根据不同时期,选择不同药剂组合,同时结合其它病虫害防治开展统防统治。防治的关键时期是冬季清园和春梢、夏梢、秋梢萌芽至梢上叶片成熟前。10 病株动态清除与补植 10.1 病树确诊 田间诊断与检测按DB35/T 950规定执行。10.2 病树清除 清除前全园喷施防治柑橘木虱的药剂,药剂种类和浓度参见附录A;然后连根挖除病树植株。挖除的病树枝叶、树桩和根系等集中销毁。10.3 大苗补植 在果园周边相对隔离区域采用防虫网建一个简易隔离室,集中存放20%果园总种植株数的大容器无病毒大苗。一旦新/重建园中确诊的病株挖除后,立即用网室内贮备的无病毒大苗进行补植。补植技术按NY/T 975规定执行。DB35/T 17682018 4 A A 附 录 A(资料性附录)柑橘木虱化学防治时间表 闽东南地区、闽西北地区柑橘木虱化学防治时间表分别见表A.1和表A.2。表A.1 闽东南地区柑橘木虱化学防治时间 项目 时间 次数 药剂 备注 冬季清园 12 月底至翌年 1月下旬 12次 增加喷一次松脂合剂或石硫合剂。春梢期第一次 2月底至3月初 1次 春梢期第二次 3月 1次 可加入苯醚甲环唑防治柑橘疮痂病、炭疽病。夏梢抹梢前 5月中旬 1次 夏梢抹梢后第一次 6月中旬 1次 夏梢抹梢后第二次 7月中旬 1次 加入螺虫乙酯或螺虫乙酯与阿维菌素复配剂防治蚧类,加入螺螨酯防治柑橘害螨。秋梢期第一次 8月初至中旬 1次 秋梢期第二次 8月下旬至9月上旬 1次 秋梢期第三次 10月上旬 1次 可选择 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 1000 倍、21%噻虫嗪悬浮剂30004000 倍、99%矿物油 200 倍,20%丁硫克百威、25%灭幼脲、20%除虫脲、10%吡丙醚。并与拟除虫菊酯类、阿维菌素等轮换交替使用;加入螺虫乙酯或螺虫乙酯与阿维菌素复配剂防治蚧类,加入螺螨酯防治柑橘害螨类,加入苯醚甲环唑防治柑橘疮痂病、炭疽病,加入代森锰锌防治沙皮病。表A.2 闽西北地区柑橘木虱化学防治时间 项目 时间 次数 药剂 备注 冬季清园 12 月底至翌年 1月下旬 12次 增加喷一次松脂合剂或石硫合剂。春梢期第一次 3月上中旬 1次 春梢期第二次 3月中下旬 1次 可加入苯醚甲环唑防治柑橘疮痂病、炭疽病。夏梢抹梢前 5月中下旬 1次 夏梢抹梢后第一次 6月下旬 1次 夏梢抹梢后第二次 7月下旬 1次 加入螺虫乙酯或螺虫乙酯与阿维菌素复配剂防治蚧类,加入螺螨酯防治柑橘害螨。秋梢期第一次 8月上中下旬 1次 可选择 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 1000 倍、21%噻虫嗪悬浮剂30004000 倍、99%矿物油 200 倍,20%丁硫克百威、25%灭幼脲、20%除虫脲、10%吡丙醚。并与拟除虫菊酯类、阿维菌素等轮换交替使用。加入螺虫乙酯或螺虫乙酯与阿维菌素复配剂防治蚧类,加入螺螨酯防治柑橘害螨类,加入苯醚甲环唑防治柑橘疮痂病、炭疽病,加入代森锰锌防治沙皮病。_ DB35/T 17682018 福建省地方标准 黄龙病发生区芦柑栽培技术规程 DB35/T 17682018*2018年 6月第一版 2018年 6月第一次印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copyright@ 2017-2022 报告吧 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7002310号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宁B2-20200018  | 宁公网安备640106020006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