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空气颗粒物网格化监测评价技术规范DB11/T 1819-2021.pdf

返回 相关 举报
环境空气颗粒物网格化监测评价技术规范DB11/T 1819-2021.pdf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环境空气颗粒物网格化监测评价技术规范DB11/T 1819-2021.pdf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环境空气颗粒物网格化监测评价技术规范DB11/T 1819-2021.pdf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环境空气颗粒物网格化监测评价技术规范DB11/T 1819-2021.pdf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环境空气颗粒物网格化监测评价技术规范DB11/T 1819-2021.pdf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ICS 13.040.20 CCS Z 10 DB 11 北京市地方标准 DB11/T 1819 2021 环境空气颗粒物网格化监测评价技术规范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grid monitored ambient air particulate matter assessment 2021-03-29发布 2021-07-01实施 北京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布 DB11/T 1819 2021 I 目次 前言.II 1 范围.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1 3 术语和定义.1 4 评价对象和评价项目.1 5 评价方法.2 6 数据统计要求.2 附录 A(规范性)颗粒物浓度和排名统计方法.4 参考文献.6 DB11/T 1819 2021 II 前言 本文件按照 GB/T 1.1 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 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本文件由北京市生态环境局提出并归口。本文件由北京市生态环境局组织实施。本文件起草单位:北京市生态环境监测中心。本文件主要起草人:王欣、刘保 献、安 欣欣、李云婷、孙峰、景宽、孙瑞雯、孙乃迪、张章、王 莉华、姜南、金萌。DB11/T 1819 2021 1 环境空气颗粒物网格化监测评价技术规范 1 范围 本文件规定 了基于网格 化监测的环境 空气 颗粒物评价的评价对象和评价项目、评价方法、数据统计要求 等内容。本文件 适 用 于网格 化监测 网络覆盖 的 各行政属地 的环境 空气 颗粒物评价 与管理。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 文件中的 内容通过 文中的规范性引用 而 构 成 本文件 必不可少 的 条款。其 中,注日期 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 对 应 的 版 本 适 用 于 本文件;不注日期 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 本(包括所有 的 修改 单)适 用 于 本文件。GB 3095 环境 空气质量 标准 GB/T 8170 数 值修约 规则 与极限 数 值 的 表示 和 判断 HJ 663-2013 环境 空气质量 评价 技 术规范(试行)3 术语和定义 GB 3095和 HJ 663界 定的 以及下列 术语和定义 适 用 于 本文件。3.1 网格化监测 grid monitoring 为达到大气污染 防治精细 化 管理 的目的,根 据 不 同 监 控需 求 及 环境 特征,将 目标 区域 分 为不 同 的 网 格 进 行 点 位 布设,对 各网格 中 相关 污染 物浓度 进 行 实 时 监测。3.2 环境空气颗粒物网格化监测 ambient air particulate matter grid monitoring 对环境 空气 颗粒物 进 行网格 化监测(见 3.1),多采 用 基于 光散射检 测方法的 小型 监测 设备。3.3 网格评价点 grid assessing nodes 网格 化监测 网络 中 以 评价 所 在 网格内 的 空气 整体状况 和 变 化 趋势 为 目的 而 设置 的监测 点。3.4 属地 subdistrict 网格 化监测 网络所覆盖 的 乡镇(街道)、村(社区)等。4 评价对象和评价项目 4.1 评价对象 评价对象 包括 单 点 和 属地,按照评价对象的 不 同 分 为 环境 空气 颗粒物的单 点 评价和 属地 评价。4.2 评价项目 DB11/T 1819 2021 2 评价项目 包括 环境 空气 颗粒物 网格 化监测 网络 中 连续 监测的 总悬浮 颗粒物(TSP)、可 吸入 颗粒物(PM 10)和 细 颗粒物(PM 2.5)三 项。各 评价项目 独立 评价。5 评价方法 5.1 浓度评价 5.1.1 浓度评价 适 用 于 对单 点 和 属地各 评价项目的浓度 水平进 行 评价。5.1.2 单 点 浓度评价 是 按照 HJ 663中对单 点 环境 空气质量 评价的规定和数据统计方法,对 各 评价项目的 日 平均、年平均 和 日 平均 第 95百 分位 等 评价 指 标 进 行 评价。5.1.3 属地 浓度评价 是针 对 属地 范围的评价,评价方法 同 5.1.2,但需使 用 属地 尺 度的监测数据 进 行 评价。5.1.4 单 点 和 属地 浓度评价的数据统计方法按照附录 A执 行。5.2 排名评价 5.2.1 排名评价 适 用 于 对单 点 和 属地各 评价项目 污染 浓度 在 所 处 地 区 的 相 对 水平 及其 变 化 趋势进 行 评 价,包括 排名名 次、排名 变 化和 累 计 关 注 次 数 等。5.2.2 单 一时段 的排名评价统计排名名 次。排名方法 包括 一般 排名、序 数排名和 百 分位排名。排名 周期包括 小时、日、月、季、年 和 多 日 累 计 等。5.2.3 排名 变 化 适 用 于 对单 点或 属地 在两个 排名 周 期 间 排名的 变 化 趋势 和 变 化 程 度 进 行 评价。5.2.4 累 计 关 注 次 数统计排名名 次处在 所 关 注 的排名 区间 的 次 数,适 用 于 对单 点或 属地 在多个 排名 周期内 的 总体 排名 情况进 行 评价。5.2.5 对 产业园区 等 重点 地 区 的环境 空气 颗粒物排名 可 参照 属地 排名的评价方法。5.2.6 排名评价的数据统计方法按照附录 A执 行。6 数据统计要求 6.1 数据统计的有效性规定 6.1.1 网格 化监测的颗粒物 每小时至 少有 45分 钟代 表 性的 采样时间,每 日 至 少有 20个小时平均 浓度 值。6.1.2 每月至 少有 27个 日 平均 浓度 值(二月至 少有 25个 日 平均 浓度 值);每季 度 至 少有 81个 日 平均 浓度 值;日 历年 内 至 少有 324个 日 平均 浓度 值。多 日 累 计统计中 日 平均 浓度 值 的 个 数 应不 低 于 总 天 数的 85%。6.1.3 进 行属地 评价 时,属地内所有有 效 监测的 网格 评价 点 应 全 部参 加 统计和评价,且 有 效 监测 点 位 的数 量不 低 于属地内网格 评价 点总 数 量 的 75%(总 数 量 小 于 4个时,有 效 监测 点 位 不 低 于 50%)。6.1.4 不 满足 数据统计 有 效 性规定的,监测数据统计结 果无效。6.2 数据修约要求 DB11/T 1819 2021 3 进 行 环境 空气 颗粒物 网格 化监测评价前,各污染 物项目的数据统计结 果 按照 GB/T 8170中的规定 进 行修约,浓度单位 及保 留 小 数位数要求 见 表 1。环境 空气 颗粒物的 小时 浓度 值 作 为基 础 数据单 元,使 用前 也 应 进 行修约。表 1 污染物的浓度单位和保留小数位要求 污染 物 单位 保 留 小 数位 TSP、PM10和 PM2.5 微克/立 方 米 0 排名、排名 变 化 位 0 累 计 关 注 次 数 次 0 DB11/T 1819 2021 4 A A 附录 A(规范性)颗粒物浓度和排名统计方法 A.1 颗粒物浓度统计方法 在 浓度评价和排名评价中,各 评价 时段 和排名 周 期 的颗粒物浓度 值 统计方法 符合 表 A.1的规定。表 A.1 单点和属地颗粒物浓度数据统计方法 评价时段/排名周期 单点颗粒物浓度数据统计方法 属地颗粒物浓度数据统计方法 1小时 按照 HJ 663-2013中附录 A中的 有 关 规定 执 行 各 点 位 1小时平均 浓度 值 的 平均 值 日 各 点 位 日 平均 浓度 值 的 算 术 平均 值 年 1个 日 历年 内属地日 平均 浓度的 算 术 平均 值;按照 HJ 663-2013计 算 一个 日 历年 内属地各 评价项 目的第 95百 分位数浓度 月 1个 日 历月 内各日 平均 浓度的 算 术 平均 值 1个 日 历月 内属地日 平均 浓度的 算 术 平均 值 季 1个 日 历季 内各日 平均 浓度的 算 术 平均 值 1个 日 历季 内属地日 平均 浓度的 算 术 平均 值 多 日 累 计 连续时段 内各日 平均 浓度的 算 术 平均 值 连续时段 内属地日 平均 浓度的 算 术 平均 值 注 1:属地污染 物浓度数据统计方法中的 点 位 指 网格 评价 点。注 2:北京市 已认 定的 沙尘影响 日,各 项颗粒物浓度 不 参 加 统计。注 3:进 行 7日以 上 排名 周 期 的 属地 排名 时,当某 评价项目 有 效 监测 点 位数 量不 满足 有 效 性统计要求 时,该 评价项目 的 属地日 均 值 浓度按照 所有 待 排名 属地 的 当 日最 高 值 计 算。A.2 一般排名统计方法 一般 排名的统计 步骤如 下:a)按照附录 A.1的方法统计 所属 区域 各 单 点或 属地 目标评价项目 在 排名 周 期内 的浓度 值 并 进 行 排 序。正 序 排名中浓度 值 由 低 到 高 排 序,倒 序 排名中浓度 值 由 高 到 低 排 序。b)排 序 第 一 位的 点 位 或 属地 的 一般 排名结 果 为 1,以 此类推。浓度 值 相同 的 点 位 或 属地 的 一般 排名 相同,并 列 排名 占 用名 次。A.3 序数排名统计方法 在一般 排名统计结 果 的 基 础上,通过 比较 以下 项目 进一 步 区 分 一般 排名中的并 列 排名 得 到 序 数排名:a)颗粒物浓度 值 统计 最 后得 到 的 修约 前的 算 术 平均 值。b)上述 条 件 仍 不 能 区 分 时,从 排名 周 期最 后 时 刻 起由 后 至 前 依 次 比较 各 时次 的颗粒物浓度 值。A.4 百分位排名统计方法 序 数排名 为 i的 点 位 或 属地,其 百 分位排名按 式(A.1)计 算:11199+-=niPi(A.1)式 中:iP 序 数排名 为 i的 点 位 或 属地 的 百 分位排名;DB11/T 1819 2021 5 n 参 与 排名的 点 位 或 属地 的 总 数 量(1 n)。A.5 排名变化统计方法 一个点 位 或 属地 在相同 所属 区域 的 两个 排名 周 期 的排名结 果差 值为其 排名 变 化。排名 变 化按 式(A.2)计 算:1 2)2,1(t t t tR R D-=(A.2)式 中:)2,1(t tD 表示 由 1 t 时段 到 2 t 时段 的排名 变 化;2 1 t tR R,分 别 表示 在 1 t 和 2 t 时段 的 序 数排名 或百 分位排名名 次。注:排名 变 化 为 正 值 时 表示 排名 下 降,排名 变 化 为 负 值 时 表示 排名 上升,排名 变 化 等于 0时 为 排名 无 变 化。正 序 排名 时,排名 下 降 代 表 在 所属 区域 内 颗粒物 污染 水平相 对 变 差,排名 上升 代 表 相 对 改 善,倒 序 排名 时相 反。A.6 累计关注次数统计方法 累 计 关 注 次 数统计的 步骤如 下:a)设 定 序 数排名 或百 分位排名的 关 注 区间,如:序 数排名 倒 序 前 3位,百 分 比 排名 正 序 前 15位。b)累 计 关 注 次 数 为 点 位 或 属地 在相同 所属 区域多个 排名 周 期内 排名 处在关 注 范围的 总次 数。DB11/T 1819 2021 6 参考文献 1 环 办 监测 2017 2027号 关 于 印发 大气 PM 2.5网格 化监测 点 位 布设 技 术 指 南(试行)等四 项 技 术 指 南 的 通 知 _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copyright@ 2017-2022 报告吧 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7002310号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宁B2-20200018  | 宁公网安备640106020006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