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ICS 93.080.30 P 66 江 苏 省 地 方 标 准 DB32 DB32/T 3960-2020 抗水性自 修复稳定 土基层施 工技术规 范 Technical Specifications for Construction of Water-resistant and Self-healing Stabilized Soil 2020-12-15 发布 2021-01-15 实施 江 苏 省 市 场 监 督 管 理 局 发布 DB32/T 3960-2020 I 目 次 1 范围.1 2 规范 性引 用文 件.1 3 术语 和定 义.1 4 符号 和缩 略语.2 5 总则.3 6 原材 料要 求.3 7 材料 组成 设计.5 8 施工 工艺.6 9 施工 质量 管理 与检 查验 收.11 附录 A 高 分子 有效 成分 含 量试验.13 附录 B 无 侧限 抗压 强度 试 验.14 附录 C 劈 裂强 度试 验.15 附录 D 抗水 性能 试验.16 附录 E 自 修复 性能 试验.17 DB32/T 3960-2020 II 前 言 本文件 按GB/T 1.1-2020 标准化 工作 导则 第1 部 分:标 准 化 文件 的结 构和 起草 规则 的规 定起草。本文件 由江 苏省 交通 运输 厅 提出 并归 口。本文件 起草 单位:南 通市 公路 事 业发 展中心、苏交 科集团 股份 有限 公司、河 海大学、江 苏路 业新 材料有限 公司 本文件 主要 起草 人:何 启 军、仇小 东、姚 蕾、吴春 颖、李锋、刘伟、张 可强、卢勇、黄 建华、韩鹏、胡洋、蔡莉 莉、陈永 辉、陈庚、汤浦、林 子熙、任 华。DB32/T 3960-2020 1 1 范围 本文件 规定 了 抗 水性 自修 复稳定 土基 层施 工技 术规 范 的术 语和 定义、符号 和 缩略语、总则、原材 料要求、材料 组成 设计、施 工 工艺 和施 工质 量管理 与 检查 验 收。本文件 适用 于公 路、城市 道路、厂矿 道路、林区 道 路的新 建、改扩 建及 养护 工程的 基层、底 基 层 修筑。本文件 适用 的公 路等 级为 二级及 二级 以下,适用 的 交通荷载 等 级为 重交 通、中等交 通和 轻交通。特重和极 重交 通等 级公 路以及 高速 公路 和一 级公 路应 进行充 分论证 后 采用。2 规范 性引 用文 件 下列文 件中 的内 容通 过文 中的规 范性 引用 而构 成本 文件必 不可 少的 条款。其 中,注日 期的 引用 文件,仅该日 期对 应的 版本 适用 于本文 件;不注 日期 的引 用文件,其 最新 版本(包 括所有 的修 改单)适 用 于 本文件。JTG E40 公 路土 工试 验规 程 JTG E51 公 路工 程无 机结 合料稳 定材 料试 验规 程 JTG/T F20-2015 公路 路面 基层施 工技 术细 则 GB 5749 生 活饮 用水 卫生 标准 GB/T 25499 城 市污 水再 生 利用 绿地 灌溉 水质 JGJ 63 混 凝土 用水 标准 3 术语 和定 义 以下术 语和 定义 适用 于 本 文件。3.1 细粒土 fine-grained soil 颗粒 最 大粒 径不 大于 4.75mm,公称最大 粒径 不大 于 2.36mm 的土,包括 各 种黏质 土、粉质 土、砂和石屑 等。3.2 无机 结 合料 inorganic binders 主要 指 水泥、石 灰、粉煤 灰 及其 他 工 业废 渣。3.3 SRR 型 土壤 固化 剂 soil stabilizing admixtures 采用 高 分子 聚合 物 微 粒技 术制备 的液 体外 加剂,通 过与无 机结 合料、土 壤和 水的物 理 和(或)化学反应,以改 善和 提高 土壤 的工程 性能 以及 抗水 性能 和自修 复性 能。3.4 抗水性 自修 复 稳 定土 water-resistant and self-healing stabilized soil DB32/T 3960-2020 2 采用 SRR 型土 壤固 化剂 和 水泥(必要 时 添 加石 灰)按一定 比例 掺入 土中 而形 成的 具 有良 好的抗水性能和 自修 复性 能,且满足 路面 基层 使用 技术 指标 要求的 混合 料。3.5 含 固量 solid content 土壤 固 化剂 液体 中所 含固 形物的 总量,包 括液 体中 的 可溶物 经干 燥后 可以 形成 固体的 所有 化学 物 质和不可 避免 的杂 质。3.6 抗水性能 water resistance 稳定土 材料 抵抗 水损坏 的 能力,采用 水稳 定性 系数 和水稳 定性 系数 比两 个指 标表征。3.7 水稳定 性系数 water sability coefficient 采用标准 养生 龄期 7d 最 后 一天浸水 的 稳定 土试 件 无 侧限 抗 压强 度与 不经 过水 中浸泡 的同 龄期 试 件的无侧 限抗 压强 度的 比值,以%计。3.8 水稳定 性系数 比 water sability coefficient ratio 检测试件 与 基准 试件(不 添加土壤 固 化剂)水 稳定 性系数 的比值。3.9 自修复 性能 self-healing performance 稳定土 材料 在产 生微 裂纹 条件下 能够 自动 愈合 的 能 力,采 用 自 修复 系数 和自修复 系数 比两 个指 标 表征。3.10 自修复 系数 self-healing coefficient 标准养 生 7d 后 对检 测试 件 施加 80%的 最大 破坏 荷载,然后进行 15d 标 准养 生 后 测试 的劈裂 强度 与7d 劈裂 强 度的 比值,以%计。3.11 自修复 系数 比 self-healing coefficient ratio 检测 试 件与 基准 试件(不 添加土壤 固 化剂)自 修复 系数 的 比值。4 符号 和缩 略语 下列符 号和 缩略 语适 用于 本文件。DB32/T 3960-2020 3 表 1 符号 和缩 略语 符号 和缩略 语 意义 英文 名 SC 含固量 solid content WSC 水稳定性系数 water sability coefficient WSCR 水稳定性系数比 coefficient of water sability ratio SHC 自修复系数 self-healing coefficient SHCR 自修复系数比 self-healing coefficient ratio 5 总则 5.1 为 规范 抗水 性自 修复 稳定土 施工 技术,指 导基 层施工、质量 管理 与 检查 验收,保证 基层 工程 质 量,制定本 文件。5.2 抗 水性 自修 复稳 定土 基层施 工 除 应符 合本 标准 的规定 外,尚应 符合 国家、行业颁 布的 现行 有关 标准、规范的 规定。6 原材 料要 求 6.1 一 般规 定 6.1.1 原材 料 应 进行 质量 检 验,经 评定 合格 后方 可使 用。6.1.2 在 原 材料 试验 评定 中,应随 机选 取具 有足 够数 量的样 本进 行材 料试 验。6.1.3 水泥、石 灰 材 料必 须 注意 防 水,避免 受潮。6.2 土 6.2.1 可用 于被 稳定 的材料 类型包 括黏 质土、砂 质土、粉质 土、碱渣 等,并宜 以细粒 土为 主。6.2.2 用于被 稳定 的 材料 应 开展 颗 粒分析、液 限和塑 性指数、有机 质含 量、硫 酸盐含 量 等试 验检 测,并满足 表 2 中 的技 术要 求。表 2 土的 技术 要求 序号 检测 项目 技术标准 试验 方法 试验规范 1 颗粒分析 最大 粒径(mm)15 T 0115 公路土工试验规程(JTG E40)2 粒径 大于 10mm 的质量占总质量的 比例(%)5 3 液限(%)40 T 0118 4 塑性指数 17 5 有机质含量(%)2 T 0151 6 硫酸盐含量(%)0.25 T 0158 注 1:用于 被稳定的材料塑性 指数 大于 17 时,宜采用水泥和 石灰综合稳定,石灰应与土一起 闷料后再用水泥稳定。注 2:有机质含量超过 2%的土,应先用石灰进行处理,闷料 后再用水泥复合稳定。有机质含量超过 10%的土,不得用于被稳定材料。6.3 SRR 型土 壤固 化剂 SRR 型 土壤 固化 剂 的 技术 指标宜 满足 表 3 的要 求。DB32/T 3960-2020 4 表 3 SRR 型 土壤 质固 化剂 的技术 要求 序号 检测 项目 技术标准 1 外观 呈均匀状态,不应有沉淀 或絮状现象 2 含固量(%)40 3 密度(g/cm3)满足生产厂控制值的 0.03 以内 4 PH 值 6.58.5 5 溶解性 完全溶解 6 稳定性 28d 上下层含固量差值 不大于 3%7 改性水分散环氧基齐聚物 含量(%)5 8 可溶性金属 离子含量 水溶液中重金属含量最大限值 应符合 GB/T 25499 的规定 注:改性 水分散环氧基齐聚物 含量检测方法见附录 A。6.4 水 泥 6.4.1 强度 等级 为 32.5 或 42.5,且 满足 本 文件 要求 的 普通硅 酸盐 水泥 等均可 使用。6.4.2 水泥 初凝 时间 应大 于 3h,终 凝时 间应 在 6h 以上且 小 于 10h。6.4.3 水泥 的安 定性 应合 格。严禁 使用 已受 潮变 质的 水泥。6.5 石 灰 石灰技 术要 求应 符合 表 4 和表 5 的规 定。表 4 生石 灰技 术要 求 序号 检测项目 钙质消石灰 镁质消石灰 试验方法 1 有效氧化钙 加氧化镁含量(%)70 65 T 0813 2 未消化 残渣含量(%)17 20 T 0815 3 钙镁石灰的分类界限,氧化镁含量(%)5 5 T 0812 表 5 消石 灰技 术要 求 序号 检测项目 钙质消石灰 镁质消石灰 试验方法 1 有效氧化钙 加氧化镁含量(%)55 50 T 0813 2 含水率(%)4 4 T 0801 3 细度 0.60mm 方孔筛的筛余(%)1 1 T 0814 4 0.15mm 方孔筛的筛余(%)T 0814 5 钙镁石灰 的分类界限,氧化镁含量(%)4 4 T 0812 6.6 水 6.6.1 符合 现行 生 活饮 用 水卫生 标准(GB 5749)的饮用 水可 直接 作为 基层、底 基层 材料 拌和 与养 生用水。6.6.2 拌和 和养 生使用 的 非 饮用水 应进 行水 质检 验,技术要 求应 符合 表 6 的规 定。DB32/T 3960-2020 5 表 6 非饮 用水 技术 要求 序号 检测项目 技术要求 试验方法 1 PH 值 4.5 混凝土用水标准(JGJ 63)2 Cl含量(mg/L)3500 3 24SO含量(mg/L)2700 4 碱含量(mg/L)1500 5 可溶物含量(mg/L)10000 6 不溶物含量(mg/L)5000 7 其它杂质 不应有漂浮的油脂和 泡沫及明显的颜色和异味 7 材料 组成 设计 7.1 一 般规 定 7.1.1 稳定 土材料 组 成设 计 应按设 计要 求,选择 技术 经济合理 材料 类 型和 配合 比。7.1.2 应根 据公路 等级、交 通荷载 等级 和应 用层 位等 因素确定 稳 定土 材料 技术 要求。7.2 材料 性能 要求 7.2.1 应采 用 7d 龄期 无侧 限抗压 强度(试验 方 法见 附录 B)作为 稳定 土施 工 质量控 制的 主要 指标,其强度应满足表 7 规定 的 要求。表 7 稳定 土材料 的 7d 龄 期无侧 限抗 压强 度标 准 Rd 单位 为 MPa 结构层 重交通 中、轻交通 基层 3.05.0 2.04.0 底基层 2.04.0 1.03.0 注 1:表中强度标准指的是 7d 龄期无侧限抗压强度的代表值。本节以下各表同;注 2:公路等级高或交通荷载 等级高或结构安全性要求高时,推荐取上限强度标准。7.2.2 强度 满足 要求 时 应 开展 稳定 土材料 的 抗水 性能(试验 方法 见附录 D)和 自修复 性能(试验 方 法见附录 E)检验,其 性能 指 标应满足表 8 中 规定 的要 求。表 8 抗水 性能 和自 修复 性 能 技术 标准 使用性能 技术 指标 技术标准 抗水性能 水稳定性系数 WSC(%)85 水稳定性系数比 WSCR.2 自修复 性能 自修复系数 SHC(%)120 自修复系数比 SHCR 1.3 7.3 配 合比 设计 7.3.1 应 根据 当地 材料的 特 点,通 过原材 料性 能的试 验评定,选择 适宜 的 无机 结合料 类型,确定 稳定 土DB32/T 3960-2020 6 材料配 合比 设计 的技 术标 准。配 合比 设计 宜按照图 1 的步 骤进 行。材料 选择与 试验击实 试验完 成 配 合 比 设 计7d 无 侧 限 抗 压 强 度 试 验稳 定 土 性 能 验 证合格不合 格确定 最佳含 水率确 定 最 佳 水 泥(石灰)用量 和固化 剂用量抗水 性能自修 复性能 图 1 配合 比设 计流 程图 7.3.2 针对 土、无机 结合 料、固化 剂 等 原 材料 开展试 验 检验,选择 合适 的 无机 结合料 类型,所有 检测 指标均应 满 足 相关 设计 标准 或技术 文件 的要 求。7.3.3 配合 比设 计中,应 选 择不少 于 5 个 无机 结合 料 剂量 和 3 个固 化剂 掺量。配合比 试验 推荐 剂量 可参照表 9 中的 范围 进行 取值。表 9 材料 配合 比试 验推 荐 剂量 层位 无机结合料剂量(%)固化剂掺量(ml/m3)基层 510 200400 底基层 48 100300 注 1:无机 结合料剂量为无机 结合料干质量(包括水泥和石灰)占被稳定材料干质量的百分率,即:无机结合料剂量无机 结合料干质量/被稳定材料 干质量;注 2:无机 结合料为水泥和石 灰综合稳定 时,水泥用量占无机 结合料总量的比例应不小于 30%;注 3:固化剂 掺量为固化剂原 液 体积占被稳定材料体积的比例,即:固化剂掺量固化剂原液 体积/被稳定材料体积。7.3.4 参照 公 路工 程 无 机 结合料 稳定 材料 试验 规程(JTG E51)中 T 0804 击实试 验确定 最 大、中间和最 小 3 个 无机 结合 料 剂 量条件 下稳 定土 材料 的最 佳含水 率和 最大 干密 度,其 它 两种 无机 结合 料剂 量 的最佳含 水率 根据 内插 法确 定。7.3.5 应 根据 试验 确定的 最 佳含水 率、最 大干 密度及 压实度 要求成 型标 准试件,验证 不同无机 结 合料 剂量和固化 剂 掺量 条件 下稳 定土材料的 7d 无侧 限抗 压 强度,确定 满足 设计 要求 的 无机 结合 料剂 量和 固化剂掺量。7.3.6 针对 满 足要 求的稳 定 土材料 分别开 展抗水 性能 和自修 复性能 验证 试验,对于不 满足设 计要 求的 需调整配 合比,重 新开 展试 验。7.3.7 工地 实际 采用 的水泥 剂量应 比室 内试 验确 定的 剂量增加 0.5%1.0%。采用 集中 厂拌 法施 工时 宜增加 0.5%,采用 路 拌法 施工 时宜增 加 1.0%。7.3.8 天气 炎热 或运 距较 远 时,含 水率 可 比 室内 试验 确定的 最佳 含水 率增 加 1.0%2.0%。8 施工 工艺 8.1 一 般规 定 DB32/T 3960-2020 7 8.1.1 对于二级 公路 施工 时 推荐采用 专用 拌和 设备拌 制、摊 铺机摊 铺 的 施工工 艺,对于 二级 以下 公路 基层或 底 基层 施工 时也 可选 择人工 路拌、推 土机 摊铺、平地 机整 平的 施工 工艺。8.1.2 稳定 土 施 工时 宜在 2h 之内 完成 碾压 成型。8.1.3 稳定土 施工 宜选择 气 温较高 的季节 进行,施工 期的日 最低气 温应 在 5 以上,避免在 雨季 施工,且不应 在雨 天施 工。8.2 路 拌法 施工 8.2.1 工艺 说明 8.2.1.1 路拌法 施工宜采用层铺路 拌法,其方法是在准备施 工的路段上,将土、固化 剂和 无机 结合料 就地逐层 摊铺,用 路拌 机以 及其他 机械 或人 工就 地拌 和,形 成混 合料 结构 层。8.2.1.2 路 拌法 施工 的工 艺 流程宜 按 图 2 的 顺序 进行。现场 准备摊铺 土准备 下承层施工 放样洒水、闷料摊铺 石灰拌和撒布 水泥喷洒 固化剂 稀释液初步 拌和二次 拌和整形碾压 图 2 路拌 法 施 工工 艺流 程 8.2.2 现场 准备 8.2.2.1 下承层 存在低洼 和坑洞时,应填补及压实,对搓板 和槽辙应刮 除,对松散应 耙松洒水并重新 碾压,达 到平 整密 实。8.2.2.2 下 承层 表面 应平 整、坚实,具 有规 定的 路拱,按相 关标 准的 规定 验收 合格后 方可 铺筑 稳定 土。8.2.2.3 施工 放 样。应在 下 承层上 恢复 中线,直 线段 应每 15m20m 设一桩,平 曲线段 应 10m15m 设一桩,并 应在 两侧 路肩 边缘 外设 指 示桩,且 用明 显标 记标出 稳定 土层 边缘 的设 计高程。8.2.3 摊铺 土 8.2.3.1 应 在摊 铺 前 事先 通 过试验 确定 土的 松铺 系数,可 按 1.531.58 进行 选用。DB32/T 3960-2020 8 8.2.3.2 将检验 合格 的土在 摊铺无机 结合料的前一天运 至施 工路段进行摊铺,摊铺过 程中,应将土块、超尺寸 颗粒 及其 它杂 物拣 除。当 土中 有较 多土 块时,应采用 专 用机 械进 行粉 碎,无 专用 机械 时,也 可 用旋转耕 作机、圆 盘耙 等设 备进行 粉碎。8.2.3.3 摊铺 后的 土 层应 平 整,并 有一 定的 路拱,并 应检验 松铺 土层 的厚 度。8.2.3.4 当稳定 土 中需要添加 石灰 时,应按照配合比 设计结 果计算 每平方米所需石灰 质量,并根据每 运料车摊 铺 面 积在 已摊 铺完 成的土 层上 划出 段落 或格 线卸料,人 工定 量、均匀 地撒布、摊 铺。摊 铺 时,应随时检 查并 与设 计用 量核 对,如 用量 不足,则 立即 加 以补充。石 灰必 须是 经过 消 解并检 验合 格的 消石 灰,粒径不 大 于 10mm。8.2.4 洒水、闷 料 8.2.4.1 土的 含 水率 过小 时,应 在土层 上 洒水 闷料 一 夜,洒水 应均 匀,洒 水量 宜 较最佳 含水 率 低 3%5%。8.2.4.2 对于 需 要添 加石 灰 的综合 稳定 土,应先 将石 灰和 土 拌和 均匀 后一 起闷 料。8.2.5 喷洒 固化 剂稀 释液 8.2.5.1 固 化剂 使用 前要 充 分摇匀,使 沉淀 充分 溶解。8.2.5.2 配制固 化剂稀释液时,应 根据混 合料的实际含水率 和最佳含水率以及设计的 固化剂剂量来确 定稀释比 例。8.2.5.3 喷洒固 化剂稀释液。通过 试喷,检查压力洒水车液 流的压力,并根据用量调 整车速和流量。为了保证 均匀 性,固化 剂稀 释液喷洒 宜 分两 次进 行,每 次喷 洒量 为 50%。8.2.6 初步 拌和 8.2.6.1 可 采用 路拌 机或 其 它拌和 机械 沿路 拌和,使 固化剂 稀释 液 和 土充 分混 合。8.2.6.2 采用专 用稳定 土拌和设备 拌和时,拌和次数不少于 两遍,且应设专人随 时检 查拌和深度,并 配合拌和 设备 操作 员调 整拌 和深度,拌 和深 度应 达稳 定层底 并宜 侵入 下承 层 不 小于 5mm10mm。严禁 在拌和层 底部 留有 素土 夹层。8.2.6.3 二级以 下公路在没有专用 拌和设备 时,可采用农用 旋转耕作机与多铧犁或平 地机相配合拌和,拌和时 间不 可过 长,拌和 次数不 少于 四 遍。8.2.7 撒布 水泥 8.2.7.1 按计算 的 每袋无机 结合料 摆放的纵横间距,在 土层 上做标记,并将当日施工 用的 无机 结合料 卸在做标 记的 地点,并 检查 有误遗 漏和 多余。8.2.7.2 用 刮板 将无机 结 合 料均匀 摊开,路段 表面应 没有空 白位 置,也 没有无机 结合 料过 分集中 的 区域,每袋无机 结 合料 的摊 铺面 积应相 等。8.2.8 二次 拌和 8.2.8.1 采 用初 步 拌 和设 备 对 摊铺 水泥 后的 土进 行二 次拌和,拌 和次 数 为 2 遍3 遍。8.2.8.2 拌和过 程 结束时,应及时 检测含水率,含水率宜略 大于最佳值。含水率 不足 时,宜用喷管式 洒水车补 充洒 水。8.2.8.3 拌和 后 的稳 定土 应 色泽一 致,没有 灰条、灰 团和花 面现象。8.2.9 整形 8.2.9.1 稳定土 拌和均匀后,应及 时采用平地机进行初步整 形。在初平的路段上,应 用拖拉机、平地 机或轮胎 压路 机快 速碾 压一遍。8.2.9.2 整形 前,对 局部 低 洼处应 用齿 耙将 其表 层 50mm 以上的材料 耙松,并 用新拌 的混 合料 找平,再DB32/T 3960-2020 9 碾压一遍。8.2.9.3 应用 平 地机 再整 形 一次,应将 高出 料直 接刮 出路外,严禁 形 成薄 层贴 补 现象。8.2.9.4 反复 整 形,直至 满 足技术 要求,每 次整 形都 应达到 规定 的坡 度和 路拱。8.2.9.5 人工 整 形时,应用 锹和耙 先将 混合 料摊平,用路拱 板整 形。用 拖 拉机 初压 1 遍2 遍 后,应根 据实测松 铺系 数,确定 纵横 断面高 程,并设置 标 记和 挂线。8.2.10 碾压 8.2.10.1 应 根据 路宽、压 路机的 轮 宽 和轮 距 的 不同,制定 碾压 方案,使 各部 分碾压 到的 次数 尽量 相 同,路面的 两侧 多 压 2 遍3 遍。8.2.10.2 整形 后 对结 构层 进行全 宽碾 压。在 直 线段 和 不设超高 的 平曲 线段,宜 从 两侧路 肩向 路中 心碾 压,且轮迹 应重 叠 1/2 轮宽,后轮应 超过 两段 的接 缝处。碾压 次数 宜为 6 遍8 遍。8.2.10.3 压 路机 前两 遍的 碾压速 度宜 为 1.5 km/h 1.7km/h,以后宜 为 2.0 km/h 2.5km/h。8.2.10.4 采用 人 工摊 铺和 整形的 稳定 土,宜先 用拖 拉机或 轮胎 压路 机碾 压 1 遍2 遍,再用 重型 压 路 机 碾压。8.2.10.5 严 禁压 路机 在已 完成的 或正 在碾 压的 路段 上掉头 或紧 急制 动。8.2.10.6 碾压 过 程中,稳 定土的 表面 应始 终保 持湿 润,水 分蒸发 过快 时,宜 及时补 洒少 量的 水,严 禁 大量洒水。8.2.10.7 碾压 过 程中,有 弹簧、松 散、起皮 等现 象 时,应 及时 翻开 重新 拌和 或用其 它方 法处 理。8.2.10.8 在 碾压 结束 前,应用平 地机 终平 一次,纵 坡、路 拱和 超高 应符 合设 计要求。终 平 时,应将 局 部高出部 分刮 除并 扫出 路外,对局 部低 洼 之 处,不再 找补。8.2.10.9 碾压 应 达到 要求 的压实 度,碾压 成型 后的 表面应 平整、无 轮迹。8.3 厂拌 法 施工 8.3.1 工艺 说明 8.3.1.1 厂拌法 施工 指在固定的拌 和工厂或移动式拌和站,采用 专用拌和设备将土、固化剂和 无机结合料集中 拌 制 成混 合料,通 过运输 车运 送至 现场 摊铺 的施工 方法。8.3.1.2 厂 拌法 施工 的工 艺 流程宜 按 图 3 的 顺序 进行。原材 料准 备土 破 碎 过 筛石灰 闷料拌和 固化 剂稀 释碾压运输摊铺水泥 图 3 厂拌 法 施 工工 艺流 程 8.3.2 原材 料准 备 DB32/T 3960-2020 10 8.3.2.1 厂拌法 拌和设备宜采用强 制式 搅拌机,并配备水泥 料仓、储水罐、固化剂存 储罐等,拌和机 的拌和能 力应 与现 场摊 铺能 力相匹 配。各类 原材 料存储 设备 应具有 独立 的 计量 系统,确保 稳定 土 配 合 比 满足设计 要求。8.3.2.2 土块应粉碎,最大尺寸应不大 于 15mm,且 宜采取覆盖措施,防止雨淋。固化剂应按照 设计 剂量预先 加入 到水 中进行 稀释,具 体要 求和 方法 见 8.2.5。8.3.2.3 对于 需 要添 加石 灰 的稳定 土,需要 提 前 3d7d 将石 灰与 土拌 和后 一起 闷料。8.3.3 拌和 8.3.3.1 在 正式 拌制 稳定 土 之前,应通过 设备 调试 使 稳定土 的 含 水率 等满 足配 合比 设 计要 求。8.3.3.2 应 保证 稳定 土在 拌 缸中 具 有足 够的 拌和 时间,保证 稳定 土 材 料的 均匀 性。8.3.3.3 天气 炎 热或 运距 较 远时,稳定 土 拌 和时 宜适 当增 加 1%2%的 含水 率。8.3.4 运输 8.3.4.1 应 根据 工程 量的 大 小和运 距的 长短,配 备足 够 数量 的稳 定土 运输 车。8.3.4.2 稳定土 运输车装好料后应 尽快运送到铺筑现场,并 采用 篷布进行覆盖,减少 路途或现场排队 等候造成 的水 分散 失。8.3.5 摊铺 8.3.5.1 稳 定土 摊铺 应保 证 足够的 厚度,碾 压成型 后 每层的 摊铺 厚度 不小 于 160mm,最大厚度 宜不 大于200mm。8.3.5.2 应 在下 承层 施工 质 量检测 合格 后,开始 摊铺 上面 结 构层。8.3.5.3 对 无法 使用 机械 摊 铺的超 宽路 段,应采 用人 工同 步 摊铺、修 正,并同 时碾压 成型。8.3.6 碾压 8.3.6.1 应 根据 施工 情况 配 备足够 的碾 压设 备,并安 排专人 负责 指挥 碾压,严 禁漏压 和产 生轮迹。8.3.6.2 采用 钢 轮压 路机 初 压时,宜采用 双 钢轮 压路 机稳 压 2 遍3 遍,再 用 重 型振动 压路 机、三轮 压路机或轮 胎压 路机 继续 碾压 密实,最后 采用 双钢 轮压 路机碾 压消 除轮 迹 或 采用 凸块式 压路 机碾 压收 面。8.3.6.3 采 用轮 胎 压 路机 初 压时,应 采用 25t 以上 的 重胶轮 压路 机稳压 1 遍2 遍,错 轮不 超过 1/3 的 轮迹带宽 带,再采用 重 型振 动压路 机碾 压密 实,最后 采用双 钢轮 压路 机碾 压,消除轮 迹。8.3.6.4 碾压 过 程中若 出现 软 弹簧、松散、起 皮 现象 时,应 及时将 该路 段 稳定 土 挖出,重新 换填 新料碾压。8.3.6.5 碾压 应 达到 要求 的 压实度,碾 压成 型后的 表 面应平整、无轮 迹。8.4 接缝 处理 8.4.1 同日 施工 的两 个工 作 段,前 一段 拌和 整形 后,留 5m8m 不碾压,后 一 段 施工 时,在前 一段 的未压部分 再加 部分 水泥 重新 拌和,并与 后一 段一 起碾压。8.4.2 每天 最后 一段 施工 缝 的做法 应符 合下 列规 定:a)在 已碾 压完 成的 稳定 材料 层 的末 端挖 出一 条横 贯路宽、宽约 300mm 的槽,直至 下承 层顶面。在槽内 放置 两根 与压 实厚 度等 厚、长 为全 宽一 半的 方木紧 贴 已 碾压 完成 的端面;b)用 原挖 出 的 材料 回填 槽内 其余 部分;c)第 二天 邻接 作业 段 拌 和 后除去 方木,用 稳定 土材 料 回填;d)靠近 方 木未 能拌 和的 一 小段,应人 工补充 拌和;e)整 平时,接 缝处 的 稳 定 材料 应 较已 完成 断面 高出 约 50mm;f)新稳定 材料 碾 压过 程中,应将 接缝 处修 整平 顺。DB32/T 3960-2020 11 8.4.3 应 避 免出 现纵 向接 缝。分两 幅施 工时,纵 缝应 垂直相 接,并应 符合 下列 规定:a)前 一 幅 施工 时,在靠 中 央一 侧 应用 与稳 定材 料层 的压实 厚度 相同 的方 木或 钢模板 作支撑;b)混 合料 拌和 结束 后,靠 近支撑 的部 分,应人 工补 充拌和,再 整形 和碾 压;c)应 在铺 筑后 一幅 之前 拆 除支撑;d)后 一幅 稳定 材料 拌和 结 束后,靠近 前一 幅的 部分,宜人 工补 充拌 和,再整 形和碾 压。8.5 养生 8.5.1 碾压 完成 后,经压 实 度检查 合格 后应 立即 开始 养生,养生 期不 得少 于 7d。8.5.2 养生可 采取 洒水养 生、薄膜 覆盖养 生、土工布 覆盖养 生、草 帘覆 盖养生 等方式,宜结 合工 程实 际情况选 择适 宜的 养生 方式,始终 保持 稳定 土层 表面 湿润。8.5.3 养生 期间 应封 闭交 通,除洒 水车 和小 型通 勤车 辆外严 禁其 他车 辆通 行。9 施工 质量 管理 与检 查验收 9.1 一般 规定 9.1.1 基层、底基 层的质 量 标准与 控制 应 包括 原材料 检验、施工参 数确 定、施 工过程 中的质 量检 查验 收等方面。9.1.2 施工 过程 中发 现质 量 缺陷时,应 加大 检测 频率;必要 时应 停 工 整顿,查 找原因 并进 行处 理。9.1.3 施工结 束 后,应 开 展 质量 检 查和验 收,合格后 方可进 行下一 个工 序。凡 经检验 不合格 的部 分,必须进行 整改 重做。9.1.4 施工 结束 后,应清 理 杂物、整理 现场,按 规定 复耕或 绿化。9.2 铺 筑试 验 段 9.2.1 基层、底 基层 正式 施工 前,应铺 筑试 验段,长 度宜 为 200m300m。9.2.2 通过 试 验段 铺筑 验 证 混合 料 配合比 设计 结果,确定 稳 定土 拌 和、摊铺及 碾压等 施工关键 参数,并根据需 要进行 调 整。9.2.3 应 对 试验 段施 工过 程 中的 稳 定土 含水 率、7d 无 侧限抗 压强 度 及 施工 后的 压实度、弯沉、取 芯结 果等进行 检测,并 开展 试验 段总结,编 制试 验段 检测 报告。9.2.4 将试验 段确 定的配合比、含 水率、松铺 系数、碾压工 艺等施工 关键 参数 作为施 工过程 中质 量要 求和控制 的标 准。9.2.5 试验 段 不 满足 技术 要 求时,应重 新铺 筑试 验段。试验 段各项 指 标合 格后,方可 正式 施工。9.3 施工 过程 质量 控制 9.3.1 施工 过程 中的 质量 控制 包括 材料 质量 检查 和 工 程质量 检查 两部 分。9.3.2 开工 前及 施工 过程 中,应对 拟采 用的 材料 质量 按照 表 10 要求 的检查 项目、频度 和技 术标 准进行 检测评定。表 10 施工 过程 中的 材料 质量检 查项目、频度 和技 术标准 序号 检查项目 频度 技术标准 1 原材料抽检 无机结合料质量 每批次 满足本文件要求 2 固化剂质量 每批次 3 土 每批次 4 混合料抽检 无机结合料剂量 每 2000m21 次 不小于设计值-1.0%5 固化剂掺量 随时检查 不小于设计值 DB32/T 3960-2020 12 表 10 施工 过程 中的 材料 质量检 查项目、频度 和技 术标准(续)6 混合料抽检 最大干密度 随时检查/7 含水率 每 2000m21 次 与最佳含水率绝对误差不大于 2%8 7d 无侧限抗压强度 每一作业段不少于 9 个 不小于设计值 9 抗水性能 随时检查 满足本文件要求 10 自修复性能 随时检查 注:7d 无侧限抗压强度检测采用 施工前场取回的样本进行室内 成型。9.3.3 施工 过 程中 应通过 目 测方式 随时 检 查现 场摊铺 和碾压 的质量,包 括摊铺 是否出 现离析、压 实机 械是否满 足要 求、碾压 组合 和碾压 次数 是否 合理 等。9.3.4 施工 结束 后应 对评定 单元的 工程 质量 进行 检查 评定,包括 外形 检查 和质 量检查 两方 面,检查 项目、频度和 技术 标准 应满 足 表 11 中 的要 求。9.3.5 现场 碾 压结 束后应 及时 检测 压实度,压 实度 检 测应以 每天现 场取 样的击 实结果 确定的 最大 干密 度为标准,采用 灌 砂试 验方 法或 环 刀法 测试,灌 砂深 度 应与 现场 摊铺 厚度 一致。9.3.6 养生 期达到 7d 后应 通过 钻 取芯 样 的 方式 检查 稳定土 材料 的整 体成 型情 况,并对 芯 样的 高度 进行测量,取 出完 整芯 样时 方 为 合格,取芯 频率 为 每 一作 业段不 少 于 9 个。当 取出 的芯样 不完 整时,应 找 出 实际路段 相应 的范 围,返工 处理。9.3.7 施工 结束 后 7d10d 内对弯 沉值 进行 检测,不 满足要 求的 需找 出原 因并 返工处 理。表 11 施工 过程 中的 工程 质量检查 项目、频度 和技术 标准 序号 检查项目 频度 技术标准 1 压实度(%)610 处 基层 96 底基层 95 2 弯沉值 每一 评定段(不超过 1km)4050个 测点 满足 公路 路面基层施工技术细则(JTG/T F20-2015)附录 C 所得 的弯沉标准值 3 基层 纵断高程(mm)每 20m 1 点+5-15 4 厚度(mm)均值 每 15002000 m2 6 点-10 单个值-20 5 宽度(mm)每 40m 1 处 0 6 横坡 度(%)每 100m 3 处 0.5 7 平整度(mm)每 200m 2 处,每处连续 10 尺(3m直尺)12 8 底基层 纵断高程(mm)每 20m 1 点+5-15 9 厚度(mm)均值 每 15002000 m2 6 点-10 单个值-20 10 宽度(mm)每 40m 1 处 0 11 横坡 度(%)每 100m 3 处 0.5 12 平整度(mm)每 200m 2 处,每处连续 10 尺(3m直尺)12 DB32/T 3960-2020 13 附录 A 高 分子 活性 成分 含 量 试验(规范 性)A.1 高分 子活性 成 分提 取 精确称 取 10.0000g(精确 到 0.0001)固化 剂材料 于 100ml 烧杯内(记录 质量 为 m,单位:g),加入 25ml 甲苯 溶 剂,用保 鲜膜 封口,并 用 针扎几 个小 孔,然 后再 50 水浴 条件 下,用超声 波振 荡器 提取 30min,静 置分 层后,收 集 下 层 清液,再次 加入 25ml 去离 子水,超声波震荡 提 取 10min,重 复两 次。将提 取的 高分 子-甲苯溶液 80,0.098MPa 条 件 下除去 甲苯,得到高 分子 总成 分。重复 提取三 份。A.2 高分 子活 性成分 基 团 含量测 定 A.2.1 配 制盐 酸-丙酮溶 液,用移 液管 移 取 150mL 丙酮溶液,放 入塞 磨口 锥形 瓶中,用新 的移液管 移 取 1.2mL 盐酸倒入,均 匀混 合,现配 现用。A.2.2 在 提取 到的 高分 子 成分中,用 移液 管准 确加 入盐酸-丙酮 20mL,塞紧 瓶口,摇匀 后,放在 45 水浴 中恒 温静 置 1 小时,使 其充 分反 应。A.2.3 至 少加 3 滴 混合 指 示剂在 已经 溶解 的试 样中。在自 动电 位滴 定仪 中加 入 已准 确标 定浓度的氢氧化钠 乙醇-水溶液(浓度为 C,单位:mol/L),在不断搅拌 的状态在 滴 定碱液,直至刚好 显现 紫蓝 色 并 保持 颜色至 少稳 定 10s,滴定结 束,记 录数 据(V1,单 位:L)。A.2.4 用 20mL 溶剂以相同 方法进 行空 白测 定。记录 所滴定 氢氧 化钠 乙醇-水溶 液体积(V0,单位:L)。A.3 计算 方法 高分子 活性 成分 含 量 W 按 式 A.1 计算。1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