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点学校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技术规范DB51/T 2773-2021.pdf

返回 相关 举报
考点学校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技术规范DB51/T 2773-2021.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考点学校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技术规范DB51/T 2773-2021.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考点学校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技术规范DB51/T 2773-2021.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考点学校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技术规范DB51/T 2773-2021.pdf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考点学校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技术规范DB51/T 2773-2021.pdf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ICS 11.080 CCS C 59 DB 51 四 川 省 地 方 标 准 DB51/T 27732021 考点学校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技术规范 Technical specifications for th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 COVID-19 at exam schools 2021-05-21发布 2021-06-01实施 四川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 布 DB51/T 27732021 I 目 次 前 言.II 1 范围.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1 3 术语和定义.1 4 总体要求.2 5 考前防控准备.2 6 考试期间防控措施.3 7 异常情况处置.4 8 体育测试防控技术要求.5 9 技能综合测试防控技术要求.5 附录 A(规范性)体育测试防控技术要求.6 附录 B(规范性)技能综合测试防控技术要求.8 参考文献.9 DB51/T 27732021 II 前 言 本文件按照 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本文件由四川省卫生健康委员会提出、归口并解释。本文件起草单位:四川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四川省教育考试院、成都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成都市青羊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成都市教育考试院、成都市树德实验中学。本文件主要起草人:陈剑宇、张丽、师春立、李阳、阮仕娟、任悄悄、孙莉、周亮、秦岭、李帆、杨亮、阳明熹、鹿茸、邱玉蓉、张东、魏东辉、汪良枢、吴小红。本文件及其所代替文件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本次为首次发布。DB51/T 27732021 1 考点学校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技术规范 1 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考点学校高考(中考)期间新冠肺炎防控要求、内容和方法。本文件适用于考点学校开展高考(中考)期间新冠肺炎防控工作,其他重大考试期间防控工作可参照执行。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 5749-2006 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 GB 19193-2015 疫源地消毒总则 GB 37488-2019 公共场所卫生指标及限值要求 GB 50099-2011 中小学校设计规范 GB 50377-2018 城市环境卫生设施规划标准 WS/T 466 消毒专业名词术语 WS 696-2020 新冠肺炎流行期间办公场所和公共场所空调通风系统运行管理卫生规范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 考点学校 examination school 在一定时期内,提供考生进行特定考试的学校。3.2 考场 examination room 在考点学校内设置的,供考生进行考试的特定房间或场所。3.3 临时观察区 temporary observation area 设置在考点学校内,用于临时留置、观察、处理健康状况异常人员的场所。3.4 消毒 disinfection 杀灭或清除传播媒介上病原微生物,使其达到无害化的处理。来源:WS/T 4662014,3.38 DB51/T 27732021 2 4 总体要求 4.1 以考点学校为单位,按照“分区分级、精准防控”的原则开展高考(中考)期间新冠肺炎防控工作。4.2 低风险地区考点学校可正常开展考试工作。4.3 中、高风险地区应暂停考试工作。5 考前防控准备 5.1 制度建立 5.1.1 考点学校应成立高考(中考)期间新冠肺炎防控工作领导小组,明确防控工作主要负责人。5.1.2 考点学校应制定高考(中考)期间新冠肺炎应急处置预案,明确责任人及其职责。5.1.3 考点学校应加强与属地疾控机构和医疗机构的联络与沟通,建立联防联控制度。5.2 普通考场设置要求 5.2.1 通风良好,宜选择双侧通风的教室。5.2.2 考生座位均匀布置,每间考场考生座位总数不宜大于30座。5.2.3 考生座位横向间距不宜低于80 cm,纵向间距宜根据考场实际面积尽量增大。5.3 发热考场设置要求 5.3.1 应使用专用的进出通道,不与普通考场共用通道。5.3.2 宜按照考生数量的1/1000设置,不少于3个。5.3.3 每间发热考场考生座位数量不应超过5 个,采取四角和中间排位的方式。5.4 临时观察区设置要求 5.4.1 应独立设置,位于考点学校内通风良好的区域,预留专用的进出通道。5.4.2 可使用现有房间设置,也可临时搭建。5.4.3 避免设置在人员密集区域,不宜设置在考场、宿舍、餐厅等建筑物中。5.4.4 应有医务人员值守,配备必需的清洁、消毒和防护用品。5.5 入校通道设置要求 5.5.1 在入校处设置多个入校通道,通道末端关口可移向校内,应预留专用的应急处置通道。5.5.2 配备体温检测装置,宜设置红外测温设备。5.5.3 通道旁应预留体温异常人员复检区域。5.5.4 应有专人值守维持入校秩序,并查验健康码。5.6 防控设施和物资储备 5.6.1 考点学校应储备肥皂、洗手液、消毒剂(含手消毒剂)、口罩、防护面屏、手套、体温计(枪)、呕吐包等防控物资。5.6.2 废物箱等环境卫生设施设置应符合GB 50377要求,应设置专用的废弃口罩收集箱。5.6.3 洗手设施功能正常,并配备肥皂(洗手液)。洗手处宜张贴规范洗手流程宣传海报,引导正确洗手。考场入口处宜配备速干手消毒剂。5.6.4 卫生间、宿舍卫生质量应符合GB 50099要求。DB51/T 27732021 3 5.7 健康状况档案 考点学校应至少于考前14 d起连续逐日了解考生和工作人员健康状况,并建立考生和工作人员逐日健康状况档案,档案内容应包括人员基本信息和健康状况。5.8 消毒 考点学校应至少于考前1 d对考场、宿舍、浴室、食堂、办公室、厕所等区域进行清洁消毒,消毒后应保持通风。消毒措施按6.3执行。5.9 培训与演练 考点学校应组织工作人员和考生接受防控知识技术培训,可开展有针对性的防控技术演练。6 考试期间防控措施 6.1 人员管理 6.1.1 考点学校应封闭管理、定时开放,对进出校门和宿舍的考生和考场工作人员应核验身份、测量体温、查验健康码,严禁无关人员进入。6.1.2 考点学校应开展考生及考场工作人员每日“晨午检”和全日健康巡察,执行“日报告”和“零报告”制度。6.1.3 个人防护应按照下列要求:a)考生和工作人员进出校门和考场时应佩戴口罩,但不得因佩戴口罩影响身份识别;排队时宜相互保持 1 m以上距离,避免交谈。b)普通考场考生在考试期间不必佩戴口罩,考场工作人员考试期间应佩戴口罩;发热考场考生考试期间应佩戴口罩;考点学校入口负责体温测量的工作人员、发热考场工作人员应加强个人防护,穿工作服,佩戴口罩、面屏和一次性手套等。c)食堂工作人员等应穿工作服、佩戴口罩和手套。d)消毒工作人员在配制、使用消毒剂时,应穿工作服、防水围裙、防水胶靴,佩戴口罩和手套。e)手部接触可疑污染物后或触摸眼口鼻前,应及时洗手或用手消毒剂消毒双手。6.1.4 减少人群聚集应按照下列要求:a)人员应有序进出校门、考场,应避免在考点内和考场附近逗留、聚集。b)食堂实行错峰、分散就餐,人员就餐时避免面对面就坐。可实行配餐。c)宿舍内应避免人员聚集,严禁容留无关人员住宿或从事其他活动。6.2 环境管理 6.2.1 考点内整体保持清洁,考场、宿舍、餐厅、厕所宜持续开窗通风,宜采用机械方式增加通风。6.2.2 垃圾应分类收集、日产日清。6.2.3 废弃口罩应丢弃于专用收集箱中,清运前应先消毒,再扎紧袋口转运。消毒方法按 6.3.1 中 e执行。6.2.4 考场如使用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参照 WS 696执行。6.2.5 使用冰块对室内进行降温时,制冰用水卫生质量应符合 GB 5749 要求。6.3 消毒措施 6.3.1 环境消毒 DB51/T 27732021 4 应按照下列要求:a)桌椅、门把手、水龙头、楼梯扶手、围栏等高频接触物体表面,可使用含有效氯 250 mg/L500 mg/L的消毒剂进行擦拭消毒,作用 30 min 后,用清水擦洗干净。b)卫生间地面可使用含有效氯 500 mg/L1000 mg/L的消毒剂进行喷洒或擦拭消毒,作用 30 min后,用清水擦洗干净。c)垃圾箱可使用含有效氯 500 mg/L1000 mg/L的消毒剂进行喷洒消毒。d)环境消毒频次不宜低于每日 2 次,可在中午和每日考试结束后各消毒 1 次。消毒后应做好记录。e)生活垃圾和废弃口罩清运前,应使用含有效氯 1000 mg/L的消毒剂进行喷洒消毒。f)发热考场每次使用后,应进行终末消毒。消毒方法按 GB 19193 执行。6.3.2 物品消毒 应按照下列要求:a)工作服可采用流通蒸汽或煮沸消毒 30 min,或先用含有效氯 500 mg/L的消毒剂浸泡 30 min,然后常规清洗。b)餐(饮)具消毒前应先去残渣,后清洗消毒。耐热餐饮具可采用煮沸或流通蒸汽方法消毒,持续 30 min;不耐热餐饮具清洗后可采用含有效氯 250 mg/L500 mg/L的消毒剂浸泡 30 min,再用清水漂洗;有条件的家庭可使用符合国家标准的食具消毒柜进行消毒。c)发热考场使用的口罩、手套等应按医疗废物进行处理,处理要求遵守医疗废物管理条例,考卷应在属地疾控中心指导下,由专人回收,并由专业机构进行消毒处理。d)考点学校应组织消毒操作人员进行专业培训。消毒剂应科学保管和使用,建立管理和使用档案,避免无关人员接触。7 异常情况处置 7.1 考前异常情况处置 7.1.1 考点学校在考前14 d 内如发现考生和工作人员健康状况异常,应立即报告属地卫生健康主管部门和教育行政部门,并协助相关部门开展防控工作。7.1.2 工作人员在考前如诊断为新冠肺炎确诊病例、疑似病例、无症状感染者,或确认为密切接触者、密切接触者的密切接触者,且尚在治疗或隔离观察期间的,考点学校应按照相关规定合理安排备用人员接替其工作。7.1.3 考生在考前如诊断为新冠肺炎确诊病例、疑似病例或无症状感染者且尚在治疗或隔离观察期间的,考点学校应提前联系考生和其监护人,确认考生是否参加考试。考生和其监护人愿意参加考试的,考点学校应报告属地教育行政部门,并配合开展学生身体状况评估。经评估可以参加考试的,经教育行政部门批准后,可以参加考试。考试时应由至少2 名考点学校工作人员,1名疾控中心技术人员,1名医疗机构技术人员组成考试小组,到考生治疗或隔离场所进行监考,考卷回收、消毒按 6.3.2 执行。7.1.4 考生在考前如确认为密切接触者、密切接触者的密切接触者且尚在隔离观察期间的,可以参加考试,考点学校应报告属地教育行政部门,并在考试前 2 d内组织学生进行核酸检测,核酸检测结果为阴性的,考试时应由至少2 名考点学校工作人员,1 名疾控中心技术人员,1 名医疗机构技术人员组成考试小组,到考生隔离场所进行监考,考卷回收、消毒按 6.3.2执行。核酸检测结果为阳性的,按 7.1.3执行。7.2 入考场时异常情况处置 DB51/T 27732021 5 7.2.1 考生和工作人员入校体温检测如37.3,应在工作人员引导下进入体温复检区域,适当休息后,使用水银体温计进行复测。7.2.2 考生和工作人员体温复测正常,可进入考点。7.2.3 考生和工作人员体温复测仍37.3,应在工作人员引导下进入临时观察区,考点学校应上报属地卫生健康主管部门和教育行政部门,教育行政部门依据相关部门专业评估建议,综合研判考生和工作人员能否参加考试或参与考试工作。经研判考生可以参加考试的,考点学校应安排专人引导考生进入发热考场考试。7.3 考试过程中异常情况处置 7.3.1 工作人员在考试过程中出现发热、干咳、乏力、腹泻等可疑症状,考点学校应立即中止其工作,安排进入临时观察区,报告属地疾控中心,并配合相关处理工作。7.3.2 普通考场考生在考试过程中出现发热、干咳、乏力、腹泻等可疑症状时,考点学校应要求考生佩戴口罩,安排专人引导考生进入发热考场考试,并立即报告属地卫生健康主管部门和教育行政部门。考生从普通考场转移至发热考场所耽误的时间,高考经省教育考试院批准予以补齐,中考经属地市(州)教育行政部门批准予以补齐。8 体育测试防控技术要求 按附录A中要求执行。9 技能综合测试防控技术要求 按附录B中要求执行。DB51/T 27732021 6 附 录 A(规范性)体育测试防控技术要求 A.1 考场防控总体要求 A.1.1 考场宜设置独立的入口和出口,引导人员单向流动。共用出入口的考场,应在出入口中间设置警戒线,避免考生和工作人员进出考场时身体接触。A.1.2 除应考生和必要的工作人员外,禁止无关人员进入考场或在考场外逗留、围观,考生考试结束后应立即离场,尽量降低考场人员密度。A.1.3 考生和工作人员应有序进出考场,进出考场时应佩戴口罩,考生在考试过程中不宜佩戴口罩,考场工作人员宜全程佩戴口罩。A.1.4 考点学校应安排专人对考场人员实施动态健康巡查,发现人员健康状况异常时应及时报告。A.2 候考区设置 A.2.1 考场应设置专用候考区,候考区宜设置在室外,候考区待考人数宜限制为保障考试流畅所需最低人数。A.2.2 候考区应安排专人负责候考区秩序维护,考生候考期间应佩戴口罩,工作人员应佩戴口罩和手套。A.3 分专业考试防控要求 A.3.1 投掷类项目 A.3.1.1 投掷类项目包括铅球、铁饼、标枪等。A.3.1.2 每日考试前和考试结束后应采用 75%乙醇消毒剂进行擦拭消毒,作用 5 min 后,再用清水擦拭干净、晾干备用。A.3.1.3 考生每次触摸考试器具前后,应使用手消毒剂消毒双手,待双手干燥后进行投掷考试。考试结束后应立即洗手或使用手消毒剂消毒双手。A.3.2 对抗类项目 A.3.2.1 对抗类项目包括足球、篮球、排球、乒乓球等。A.3.2.2 每轮考试前和考试结束后可采用75%乙醇消毒剂进行擦拭消毒,作用 5 min。可准备多套考试器具轮换使用。A.3.2.3 考生上场考试前或中途下场休息时,均应使用手消毒剂消毒双手,考试结束后应立即洗手或使用手消毒剂消毒双手。A.3.2.4 在满足考试要求和考生能力区分度的情况下,应尽量减少考生之间的直接身体接触。A.3.3 游泳 A.3.3.1 考点学校应安排专人负责游泳池水卫生质量管理,游泳池水卫生质量应符合GB 37488要求。DB51/T 27732021 7 A.3.3.2 考点学校应安排专人负责游泳池水余氯检测,可于每日考试前和考试结束后各检测 1 次,考试间隙应开展动态检测。A.3.3.3 考生游泳考试前应在冲淋区冲淋全身,考试结束后应冲淋干净,尽快离开考场。A.3.4 其他单人项目 A.3.4.1 其他单人项目包括跑步(100 m、200 m、400 m、800 m、1500 m、110 m栏)、跳高、跳远、体操、武术(套路)、艺术体操、健美操等。A.3.4.2 考生上场考试前应使用手消毒剂消毒双手,考试结束后应立即洗手或使用手消毒剂消毒双手。DB51/T 27732021 8 附 录 B(规范性)技能综合测试防控技术要求 B.1 考场防控总体要求按 A.1执行。B.2 考试形式宜以笔试或面试为主。B.3 必须使用器材进行考试时,应安排专人对器材进行清洁消毒。每轮考试前和考试结束后,可采用75%乙醇消毒剂对器材表面进行擦拭消毒,作用5 min。B.4 考生考试前和考试结束后,应使用手消毒剂消毒双手。离开考场后应立即洗手或使用手消毒剂消毒双手。DB51/T 27732021 9 参 考 文 献 1 WS 3942012 公共场所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卫生规范 2 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国务院 3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方案 联防联控机制综发2020229号 4 重点场所重点单位重点人群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相关防控技术指南 联防联控机制综发2020139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copyright@ 2017-2022 报告吧 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7002310号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宁B2-20200018  | 宁公网安备640106020006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