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ICS 65S B 9安2021-0060.40 91 徽棉花Specifica01-25 发布 徽花生产tion for in布 安省产监测nformation安徽省市场地 测信息n collectio 场监督管理方息采集on of cotto理局 发方DB集技术on product发 布34标B34/T 386术规范tion monit2021-4 准662021 范 toring-02-25 实准 实施DB34/T 38662021 I 前言 本文件按照 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本文件由安徽省农业技术推广总站提出。本文件由安徽省农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本文件起草单位:安徽省农业技术推广总站、安徽省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无为市姚沟镇农业服务中心、全椒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枞阳县种植业服务中心、怀宁县种植业技术推广中心、巢湖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贵池区秋江农技推广区域站、望江县华阳镇农业技术推广站、宿松县农业综合技术推广服务中心农业站、阜阳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东至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太湖县新仓镇农业农村综合服务中心。本文件主要起草人:朱烨倩、郑曙峰、方士武、袁发华、周利平、王业胜、周晏、何援华、姚大勇、朱全保、赵丽、郑玉华、周旺根。DB34/T 38662021 1 棉花生产监测信息采集技术规范 1 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棉花生产监测信息采集的监测点和监测区、基本情况监测、种植意向监测、苗情监测、生育进程监测、产量预测、效益监测、气候和灾害监测等技术。本文件适用于棉花生产监测信息采集。2 规范性引用文件 本文件没有规范性引用文件。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 棉花苗情监测 information collection of cotton production monitoring 在棉花关键生育期,对有代表性的棉田进行定期定点定株(特殊自然灾害除外)取样调查,并进行系统分析,用于分类指导当前棉花生产。4 监测点和监测区 4.1 监测点 选择当地主要品种、主要茬口类型、主要种植区域、主要生产水平等有代表性的好、中、差田各 1块田作为监测点,每个点种植面积不少于 3667m2。4.2 监测区 每个监测点采用对角线法,确定 3 个样点作监测区,在每个监测区内连续标注 10 株,作为棉花株高、果枝数、蕾数、单株成铃数等项目的固定监测区。在固定监测区周围设置 60 cm 以上的走道。5 基本情况监测 5.1 监测内容 监测点调查地理位置、土壤类型、肥力水平、棉田地形地貌等,监测点所在县调查耕地面积、上年棉花面积、种植方式、茬口类型、主要品种等项目,监测结果记录在表A.1、表A.2。5.2 监测时间 3月25日。5.3 监测方法 DB34/T 38662021 2 实地跟踪调查。6 种植意向监测 6.1 监测内容 监测点农户种植意向和全县棉花生产意向,监测结果记录在表A.3、表A.4。6.2 监测时间 3月25日。6.3 监测方法 选取有代表性的植棉户 50 户调查植棉意向。7 苗情监测 7.1 监测内容 7.1.1 播栽期 7.1.1.1 直播棉:品种、播种方式、播种时间、播种量、出苗率等。7.1.1.2 移栽棉:品种、播种时间、移栽时间、育苗方法(基质育苗、水浮育苗、营养钵育苗等)、出苗率、棉苗素质等。7.1.1.3 监测结果记录在表 A.5。7.1.2 现蕾期 定苗后密度、现蕾期、株高、真叶数等,监测结果记录在表A.6。7.1.3 花期 密度、盛蕾期、花期、株高、蕾数等,监测结果记录在表A.7。7.1.4 结铃期 株高、果枝数、幼铃数等,监测结果记录在表A.8。7.1.5 吐絮期 收获密度、吐絮期、吐絮比例、单株成铃数、烂铃数,监测结果记录在表A.9。7.1.6 收获期 吐絮比例、收获密度、单株成铃数、烂铃数,监测结果记录在表A.10。7.2 监测时间 4月25日、5月20日、6月20日、7月20日、8月15日、8月30日、9月30日。7.3 监测方法 7.3.1 密度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