辣椒生产全产业链管控技术规范DB 3307/T 113-2020.pdf

返回 相关 举报
辣椒生产全产业链管控技术规范DB 3307/T 113-2020.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辣椒生产全产业链管控技术规范DB 3307/T 113-2020.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辣椒生产全产业链管控技术规范DB 3307/T 113-2020.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辣椒生产全产业链管控技术规范DB 3307/T 113-2020.pdf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辣椒生产全产业链管控技术规范DB 3307/T 113-2020.pdf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ICS 65 020 01 CCS B 05 3307 浙江省金华市地方标准 DB 3307/T 113 2020 辣椒生产 全产业链 管控技术 规范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the whole industrial chain management and control of pepper 2020-12-25 发布 2021-01-25 实施 金华市市 场监督 管 理局 发 布 DB 3307/T 113 2020 I 目 次 前言.III 1 范围.1 2 规 范性 引用 文件.1 3 术 语和 定义.1 4 产 地选 择.1 5 大 田准 备.1 施足 基肥.2 翻耕 定畦.2 覆膜.2 6 育 苗定 植.2 品种 选择.2 播种 育苗.2 定植 时间.2 定植 密度.3 定植 方法.3 查苗 补缺.3 7 田 间管 理.3 温湿 度管 理.3 肥水 管理.3 整枝、防 倒伏.3 草害 管理.3 8 病 虫害 防治.3 主要 病虫 害.4 防治 原则.4 农业 防治.4 物理 防治.4 生物 防治.4 化学 防治.4 9 采 收分 级包 装.4 10 质 量安 全管 控.4 产品 质量 安全 检测.4 追溯 体系.4 生产 记录.4 农田 废弃 物管 理.5 11 贮 藏、运输.5 贮藏.5 运输.5 DB 3307/T 113 2020 II 附录A(资 料性)辣椒 主要病 虫害 化学 防治 推荐 用药.6 A.1 辣椒 主要 病虫 害化 学 防治推 荐用 药表.6 DB 3307/T 113 2020 III 前 言 本文件 按照GB/T 1.1 2020 标 准化 工作 导则 第1 部分:标准 化文 件的 结构 和起草 规则 的 规 定起草。请注意 本文 件的 某些 内容 可能涉 及专 利。本文 件的 发布机 构不 承担 识别 专利 的责任。本文件 由金 华市 农业 农村 局提出 并归 口。本文件 起草 单位:金华 市 农业科 学研 究院、金华 市 婺城区 椒椒 农业 有限 公司、金 华市 经济 特产 技术推广站、金 华市 农业 农村 大数据 发展 中心、浙 江农 林大学、金 华市 农产 品质 量安全 中心、兰 溪市 农 业 技术推广 中心。本文件 主要 起草 人:曹 春 信、刘新 华、吴瑛 莉、张旭 升、杨德 毅、吕尊 富、黄洪 明、张雷、鄢 继琼、朱浩、马婧 妤、严志 萱、刘双日、张 伟春、朱 璞、周秦、郭子 卿。DB 3307/T 113 2020 1 辣椒生产 全产业 链管控技 术规范 1 范围 本文件 规定 了辣 椒生 产全 产业链 管控 技术 的要 点,包括术 语和 定义、产 地选 择、大 田准 备、育苗 定植、田 间管 理、病虫 害防 治、采 收分 级包 装、质量 安全管 控、贮藏 运输 等内容。本文件 适用 于金 华地 区辣 椒生产。2 规范性 引用 文件 下列文 件中 的内 容通 过文 中的规 范性 引用 而构 成本 文件必 不可 少的 条款。其 中,注日 期的 引用 文件,仅该日 期对 应的 版本 适用 于本文 件;不注 日期 的引 用文件,其 最新 版本(包 括所有 的修 改单)适 用 于 本文件。GB 15618 土壤 环境 质 量 农 用地 土壤 污染 风险 管 控标准(试 行)GB/T 23349 肥料 中砷、镉、铬、铅、汞 含量 的测 定 NY/T 496 肥料 合理 使 用准则 通则 NY/T 944 辣椒 等级 规 格 NY/T 1276 农药 安全 使 用规范 总则 NY/T 1655 蔬菜 包装 标 识通用 准则 NY/T 5010 无公 害农 产 品 种 植业 产地 环境 条件 3 术语和 定义 下列术 语和 定义 适用 于本 文件。门 椒 主茎上 第一 朵花 坐果 发育 形成的 辣椒 果实。对 椒 一级侧 枝上 花朵 发育 形成 的 辣椒 果实。4 产地选 择 选择地 势较 高、排灌 方便、土壤 肥沃、通 风良 好,2 年以 上 未 种过 茄科 作物 的 田块,前茬 作物 以豆类或粮 食作 物为 宜。产地 环境应 符合GB 15618 和NY/T 5010 的规 定。5 大田准 备 DB 3307/T 113 2020 2 施足基 肥 定植前25 d 30 d 配 合深 耕施商 品有 机肥200 kg/667m2300 kg/667m2,充 分腐熟 的菜 籽饼肥50 kg/667m2,翻耕 深度20 cm 以上为 宜;定植 前7 d 10 d 结合整 地作 畦亩 施硫 酸 钾复合 肥20 kg/667m230 kg/667m2(N:P2O5:K2O=15:15:15),过磷 酸钙20 kg/667m2。肥料 的重 金属 含量 应 符合GB/T 23349 的规 定。翻耕定 畦 定植前7 d10 d 将土 壤翻 耕耙匀、作 畦,畦宽 连沟1.3 m 1.6 m,畦 高25 cm 30 cm。开 好排 水沟,保 持排 水通 畅。覆膜 春季栽 培选 用银 灰双 色地 膜或透 明地 膜,覆膜 前7 d,畦面 铺设 滴灌 带并 试滴,每畦2 条;秋季 栽培不覆 地膜,畦 面铺 设滴 灌带,每畦2 条,定 植前3 d 大棚 顶部 覆盖 遮阳 网。6 育苗定 植 品种选 择 选用抗 性强、商 品性 好、产量高、熟 期适 中,适 应 当地栽 培,符合 目标 市场 需求,并经 国家 登记 的品种。春 季栽培 可选 用“金椒2 号”、“衢 椒1 号”、“早 帅”等;秋 季栽 培可 选 用“浙椒3 号”、“湘辛28号”等。播种育 苗 6.2.1 苗床选择 选择排 水良 好、背风 向阳 的地块 做苗 床,苗床 宜建 在大棚 等设 施内。6.2.2 种子消 毒 55 60 温 水浸 种15min 20min,期 间不 断搅 拌 并保持 水温,待 降至 室温 再浸种4 h 6 h,晾干待播。6.2.3 播种育苗 春季大 棚栽培10月 上旬至11 月中旬 播种,秋季 大棚 栽 培6月底 至7月 中旬 播种;露地栽 培2月 上旬至3月中 旬播 种;采用 穴盘 育 苗,根 据苗 龄,选用50 孔、72 孔或128 孔 穴盘。播 种以晴 天为 宜,每穴 播1 粒、覆 盖1.0 cm 1.5 cm 厚的 商品 基质,浇 透水,贴面 覆盖 透明 地膜,春 季育苗 搭建 小拱 棚保 温 保湿、秋 季覆 盖2 层3 层 黑色遮 阳网。6.2.4 苗期管 理 出苗前 闭棚 保温,当30%种 子顶土 后揭 除贴 面覆 盖物,逐 步降 低苗 床温 度,白 天 温度保 持在22 28,最 高温 度不 超过30;夜间 温度 保持 在10 15,最 低温 度不 低 于8。子 叶展 开后 适当提高温 度。定 植前5 d 7 d 进行 炼苗,逐渐 通风 降温,白天 温度保 持在20 25,夜间 温度 保持 在10 12。当秧 苗轻 度萎蔫 时适 时浇 水,不应 在 傍晚 或雨 天浇 水。定植时 间 DB 3307/T 113 2020 3 春季大 棚栽 培在2月 中下 旬 至3月 上旬,选择 晴天 及时 定植;露 地栽 培清 明后 选 择晴天 定植。秋季 大棚栽培 在7 月底 至8月 中旬,选择 晴天 傍晚 或阴 天及 时定植。定植密 度 双行定 植,每穴1 株,株 距40 cm 60 cm,密度2000 株/667m22500 株/667m2,晚 熟、长势 强的品种适 当稀 植,早熟、长 势弱的 品种 适当 密植。定植方 法 定植前1 d 苗床 浇水、防 病1 次。用 打孔 器在 地膜上 打直径 为4 cm 5 cm 的 定 植孔,小心 取出 穴盘苗放入 定植 孔,并使 营养 土与土 壤紧 密结 合,营养 土面与 畦面 相平,并 调整 滴灌管 位置,使 其距 秧 苗 基部5 cm 8 cm;定植 后浇 透定根 水,定植 孔边 用土 封严。查苗补 缺 定植后7 d 内发 现死 苗,及 时补种。7 田间管 理 温湿度 管理 7.1.1 春季缓 苗前 密闭 大 棚 2 d 4 d,白天 温度 保持 在 25 30,最 高温 度不 超 过 35;夜间温度保 持 在12 20,最低 温度 不低 于 10。缓苗后 至坐 果前,晴 天注 意通风 降温,阴 天和 夜间仍以覆 盖保 温为 主。坐果 后,控 制棚 内白 天最 高温 度不超 过 35,夜 间最 低温度 不低 于 15。7.1.2 秋季定 植后 遮阳 网覆 盖 4 d 6 d,每 天早 晚滴 水 1 次,每 次10min 15min。10 月 下旬 以后 注意保温。肥水管 理 7.2.1 在施足 基肥的 基础 上,追 肥掌握“轻施 苗肥,稳施 花 蕾肥,重 施花 果肥”的原 则。肥料 使用应 符合NY/T 496 的 规定。7.2.2 定植后 根据 辣椒 苗长 势确 定追肥。果 实采 收期 间每 隔 7 d 15 d,根 据植 株 长势,用滴 灌追 施3 kg/667m25 kg/667m2硫酸钾 复合 肥(N:P2O5:K2O=15:10:30)或2 kg/667m23 kg/667m2腐殖酸 水 溶肥(腐 殖酸 3.0%,N+P2O5+K2O20%)。必要 时叶 面 喷施 0.2%0.3%磷 酸二 氢 钾。7.2.3 定植缓 苗后 保持 土壤 湿润,浇水时 间选 择晴 天早 晨或 傍晚进 行。及时 清沟 排水,防止沟 内积 水。整枝、防倒 伏 门椒以 下的 侧枝(芽)长5 cm以 上时 及时 抹除,插 小 竹竿或 在畦 四周 打桩 拉绳,并 及时 调整 绳子 高度,预 防植 株倒 伏。草害管 理 清除种 植地 块周 边的 杂草。秋季 栽培 应加 强田 间草 害管理,定 期除 草。8 病虫害 防治 DB 3307/T 113 2020 4 主要病 虫害 主要病 害有 枯萎 病、炭疽 病、白 粉病、疫 病、病毒 病等,主要 虫害 有蚜 虫、烟粉虱、红 蜘蛛 等。防治原 则 按照“预防 为主,综合 防 治”的 植保 方针,优先 采 用农业 防治、物 理防 治和 生物防 治等 技术,合 理使用高 效低 毒低 残留 的化 学农药,遵守 农 药安 全间 隔期 的 规定。农业防 治 选用抗 病品 种,注重 种子 消毒和 土壤 消毒;清 洁田 园,减 少病 原物;培育 壮 苗,增 强植 株抗 性;通过农艺 措施,加强 栽培 管 理,创造 不利 于病 虫害 发 生的环 境条 件;农 事操 作 应防止 人为 交叉 感染 和传 播病毒。物理防 治 在害虫 发生 初期 可采 用人 工捕杀、捏 杀等 措施,或 采 用银灰 色地 膜、防虫 网驱 避 害虫。采用 杀虫 灯、昆虫性 诱剂、色 板诱 杀害 虫。大 棚通 风用20 目25 目 的 防虫 网密 封,阻止 蚜 虫迁入。生物防 治 保护与 利用 寄生 蜂、七星 瓢虫、蜘蛛 等天 敌,采用 昆虫病 原微 生物、白 僵菌 等微生 物制 剂、芽孢 杆菌等拮 抗微 生物 及其 制剂 进行防 治,或种 植诱 集植 物进行 防治。化学防 治 8.6.1 化学农 药选 用原 则 对症选 用高 效、低毒、低 残留的 选择 性农 药;农药 使用按NY/T 1276 的 规定 执 行。8.6.2 主要病 虫害 防治 用药 方案 主要病 虫害 防治 用药 方案 见附录A。9 采收分 级包 装 根据市 场行 情和 果实 商品 成熟度 分批 及时 采收。采 收的果 实剔 除病、虫、畸 形果后,根 据大 小、形状、色 泽分 级、包装。10 质量安 全管 控 产品质 量安 全检 测 产品上 市前 进行 质量 安全 检测,检测 不合 格的 产品 及时销 毁。追溯体 系 上市辣 椒产 品均 应加 贴二 维码追 溯标 识。无法 粘贴 标识的,应 根据 市场 销售 的相关 要求 提供 主体 身份证明 等。生产记 录 DB 3307/T 113 2020 5 建立 独 立完 整的 生产 记录 档案,如实 记载 种植 的辣 椒 品种、数 量;使用 的农 药化肥 名称、地 块、规格、来源(保留 购买 凭证,如发 票或 收据)、用法、用量、以 及日 期;产品 的 采收 日期、采 收产量、去向;并 与追 溯体 系衔 接。档案保 留时 间不 应少于2 年。农田废 弃物 管理 使用过 的 地 膜、棚膜、喷 管、秧 盘、遮 阳网、肥 料 袋、农 药瓶(袋)、农用 塑 料包装 物 和 辣椒 残体 等农田废 弃物 应及 时清 理出 田园,并做 好垃 圾的 分类 投放与 管理。11 贮藏、运输 贮藏 11.1.1 采收后 的辣 椒,应 根据 果实 的成熟 度和 品质 情况,迅速 组织调 运和 贮存,按等 级品 质分别 存放,按NY/T 944 的 规定 执行。11.1.2 若临时 贮藏,应在 阴凉、通 风、干净 的地 方进 行,堆码 整齐,防 止挤 压损 伤,严防 日晒、雨 淋。较长时 间贮 藏时,应 放入 冷库,存入 前应 逐步 降温 预冷,贮藏 温度 不低 于8。运输 运输工 具 应 清洁、干 燥,不应 与 有毒、有 害、有 异 味、易 污染 的物 品混 装、混运,装卸 时应 轻装 轻放,防 止碰 撞,按NY/T 1655 的规 定执 行。DB 3307/T 113 2020 6 A A 附录A(资料 性)辣椒主 要病 虫害 化学 防治 推荐用 药 A.1 辣椒主 要病 虫害 化学 防治 推荐用 药表 辣椒主 要病 虫害 化学 防治 推荐用 药 见 表A.1。表A.1 辣椒主 要病 虫害 化学 防治 推荐用 药表 防治对象 农药种类 每667m2使用量 防治方法 安全间隔期/d 每季最多使用次数/次 枯萎病 10亿个/g 枯草芽孢杆菌WP 200 g 300 g 根茎部喷雾 3 3 25%咪鲜胺EC 50 g 62.5 g 6 8 2 炭疽病 325 g/L 苯甲嘧菌酯SC 20 mL 50 mL 喷雾 7 3 10%苯醚甲环唑WDG 50 g 83 g 3 3 250 g/L 吡唑醚菌脂EC 30 mL 40 mL 10 3 白粉病 12%苯甲氟酰胺SC 40 mL 67 mL 喷雾 5 2 25%咪鲜胺EC 50 g 62.5 g 12 2 疫病 发病前 68%精甲霜锰锌WDG 100 g 120 g 喷雾 5 4 80%代森锰锌WP 150 g 210 g 15 3 发病初期 23.4%双炔酰菌胺SC 30 mL 40 mL 3 3 500 g/L 氟啶胺SC 25 mL 33 mL 5 3 病毒病 5%氨基寡糖素AS 35 mL 50 mL 喷雾 7 10 2 3 0.5%香菇多糖AS 200 mL 300 mL 10 3 24%混脂硫酸铜EW 78 mL 117 mL 7 10 3 4 蚜虫 14%氯虫高氯氟SC 15 mL 20 mL 喷雾 5 2 1.5%苦参碱SL 30 mL 40 mL 10 1 10%溴氰虫酰胺SC 30 mL 40 mL 3 3 烟粉虱 10%溴氰虫酰胺SC 40 mL 50 mL 喷雾 3 3 22%螺虫噻虫啉SC 30 mL 40 mL 3 2 50 g/L 双丙环虫酯DC 55 mL65 mL 3 2 红蜘蛛 0.5%藜芦碱SL 120 g 140 g 喷雾 10 注:EC代表乳油,WP代表可湿 性粉剂,AS 代表水剂,SC代表 悬浮剂,WDG 代表水分散粒剂,EW 代表水乳剂,SP代表可溶性粉剂,SL代表可溶液剂,DC代表可分散液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copyright@ 2017-2022 报告吧 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7002310号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宁B2-20200018  | 宁公网安备640106020006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