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ICS 93.060 P 25 江 苏 省 地 方 标 准 DB32 DB32/T 3947-2020 明 挖 现浇隧 道 混凝土 收 缩裂缝 控 制 技 术 规程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shrinkage crack control of cut and cover tunnel concrete 2020-12-15 发布 城市轨道交通运营 服务江苏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布 江 苏 省 质 量 技 术 监 督 局发布 2021-01-15 实施 XXXX-XX-XX 实施 DB32/T 3947-2020 I 目 次 前 言.II 1 范围.1 2 规 范性 引用 文件.1 3 术 语和 符号.1 3.1 术语.2 3.2 符号.2 4 设计.3 4.1 一 般要 求.3 4.2 抗 裂性 设计.3 5 材料.3 5.1 原 材料.3 5.2 配 合比.4 5.3 生 产与 运输.5 6 施工.6 6.1 一 般规 定.6 6.2 模 板工 程.6 6.3 混 凝土 浇筑.6 6.4 混 凝土 养护.7 6.5 工 程监 测.7 7 检 验与 验收.7 附录 A(规 范性 附录)混凝土 收缩 裂缝 开裂 风险 控制设 计方 法.8 附录 B(规范 性附 录)混凝 土 1 d 绝热 温升 与 7 d 绝 热温 升比 值测 试方 法.16 附录 C(规范 性附 录)混凝 土 28 d 变 形测 试方 法.17 附录 D(规 范性 附录)粉煤灰 流动 度比 测试 方法.18 附录 E(规范 性附 录)水化热 降低 率测 试方 法.19 本规程 用词 说明.21 条文说 明.22 DB32/T XXXX XXXX II 前 言 本规程 按照 GB/T 1.1-2009 给出的 规则 起草。本规程 由江 苏省 交通 运输 厅提出 并归 口。本规程 起草 单位:江苏 省 交通工 程 建 设局、江苏 省 建筑科 学研 究院 有限 公司、中 设设 计集 团股 份有限公司、中 交第 三航 务工 程局有 限公 司、中国 中铁 四局集 团有 限公 司、江苏 东南工 程咨 询有 限公 司。本规程 主要 起草 人:蒋振 雄、缪 玉玲、夏 文俊、王 峻、刘 加平、周 欣、田倩、唐风 华、王 海 啸、李明、王 育江、徐 文、姚婷、王帅、万 秀贵、卞 桂荣、廉云 亮、胡怀 秋、刘毅、董樑。DB32/T 3947-2020 1 明 挖现浇 隧道混凝 土收缩 裂缝控制 技术规程 1 范围 1.1 本规程 适 用于 明挖 现 浇隧道 混凝 土 的 收缩 裂缝 控制 设 计、材料、施 工、检验与 验收。1.2 本规程 适 用于 江苏 省 境内明 挖 现 浇隧 道 混 凝土 收缩裂 缝的 控制。2 规 范性 引用 文件 下列 文 件对 于 本文 件的 应 用 是必 不 可少 的。凡是 注 日 期的 引 用文 件,仅注 日 期 的版 本 适用 于 本文件。凡 是不 注日 期引 用的 文件,其最 新版 本(包括 所有的 修改 单)适用 于本 文件。GB 175 通 用硅 酸盐 水泥 GB/T 1596 用 于水 泥和 混 凝土中 的粉 煤灰 GB 8076 混凝 土外 加剂 GB/T 8077 混凝 土外 加剂 匀质性 试验 方法 GB/T 12959 水 泥水 化热 测 定方法 GB/T 14684 建设 用砂 GB/T 14685 建设 用卵 石、碎石 GB/T 14902 预拌 混凝 土 GB/T 18046 用于 水泥、砂浆和 混凝 土中 的粒 化高 炉矿渣 粉 GB/T 21120 水泥 混凝 土 和砂浆 用合 成纤 维 GB/T 50080 普通 混凝 土 拌合物 性能 试验 方法 标准 GB/T 50082 普通 混凝 土 长期性 能和 耐久 性能 试验 方法标 准 GB 50164 混凝 土质 量控 制标准 GB 50204 混凝 土结 构工 程施工 质量 验收 规范 GB 50496 大体 积混 凝土 施工标 准 GB 50666 混凝 土结 构工 程施工 规范 JG/T 477 混 凝土 塑性 阶 段水分 蒸发 抑制 剂 JG/T 568 高性 能混 凝土 用骨料 JGJ 52 普 通混 凝土 用砂、石质 量及 检验 方法 标准 JGJ 55 普 通混 凝土 配合 比设计 规程 JGJ 63 混 凝土 用水 标准 JGJ/T 104 建 筑工 程冬 期 施工规 程 JGJ/T 328 预拌 混凝 土绿 色生产 及管 理技 术规 程 JTG/T F 50 公 路桥 涵施 工 技术规 范 T/CECS 10082 混凝 土 用 钙镁复 合膨 胀剂 3 术 语和 符号 DB32/T XXXX XXXX 2 3.1 术语 3.1.1 收 缩应 力 shrinkage stress 混凝土 收缩 变形 受到 约束 时,在 混凝 土内 部 产 生的 应力。3.1.2 开 裂风 险系 数 cracking risk coefficient 由混凝 土收 缩引 起的 拉应 力和混 凝土 抗拉 强度 的比 值。3.1.3 入模 温度 temperature of mixture placing to mold 混凝土 拌合 物浇 筑入 模时 的温度。3.1.4 里 表温 差 temperature difference of core and surface 混 凝土 浇筑 体内 最高 温 度与外 表面 内 50 mm 处的温度之 差。3.1.5 断 面加 权平 均温 度 thickness weighted mean temperature 根 据测 试点 位各 温度 测点代 表区 段长 度占 厚度 权值,对各 测点 温度 进行 加权平 均得 到的 值。3.1.6 降 温速 率 descending speed of temperature 散热条 件下,混 凝土 浇筑 体内部 温度 达到 温升 峰值 后,24 h 内断 面 加权 平均 温度下 降值。3.1.7 绝 热温 升 adiabatic temperature rise 混凝土 浇筑 体处 于绝 热状 态条件 下,其内 部某 一时 刻温升 值。3.1.8 混 凝土28 d 变形 deformation at 28 days of concrete 以混凝 土 初 凝为 基准 值恒 温恒湿 密封 养 护 7 d 后转 入恒温 恒湿(箱)室 养护 至 28 d 总 的变 形值。3.1.9 温 控膨 胀抗 裂剂 temperature controlling and shrinkage-compensating crack-resistance agent 兼有降 低混 凝土 温升、补 偿混凝 土收 缩功能 的 外加 剂。3.1.10 粉 煤灰 流动 度比 fluidity ratio of fly ash 相同减 水剂 掺量 下,受检 浆体 与 基准 浆体 流动 度的 比值,以百 分率 表示。3.1.11 水 化热 降低 率 reduction ratio of heat of hydration 规定龄 期内,基 准砂 浆和 受检砂 浆水 化热 之差 与基 准砂浆 水化 热的 比值,以 百分率 表示。3.1.12 水 分蒸 发抑 制剂 evaporation retardants 一种喷 洒于 已成 型尚 处于 塑性阶 段 的 水泥 净浆、水 泥砂浆 或混 凝土 表面,形 成单分 子膜,能有 效抑制其表 面水 分蒸 发的 材料。3.2 符号 开 裂风 险系 数;Td 连续5 d室外 日 平均 气 温;L 分 段浇 筑长 度;T0 混 凝土 入模 温度;T 混 凝土 温升 峰值;T 里 表温 差;RT 降 温速 率;混 凝土 绝热 温升;混 凝土1 d 绝热 温升 与7 d绝 热温 升比 值;As,7 混 凝土7 d 自生 体积 变 形;DB32/T 3947-2020 3 28 混 凝土28 d 变形。4 设计 4.1 一般 要求 4.1.1 应 根据 结构 所处 的 环境类 别、作用 等级 和结 构设计 使用 年限,选 用适 当的水 泥品 种、矿物 掺合料及水 胶比,并 采用 适当 的化学 外加 剂制备 混 凝土。4.1.2 应 在满 足工 程建 设 需要的 工作 性能、力 学性 能、耐 久性 能基 础上 对混 凝土 进 行抗 裂性 设计。4.1.3 应 根据 底板、侧 墙 和顶板 等具 体结 构形 式分 别进行 抗裂 性设 计,控制 混 凝土 开裂 风险 系数 不大 于0.70。4.1.4 应从 温 度与 收缩 变形 两方 面共 同控 制混 凝土 的收缩 裂缝。4.2 抗裂 性设 计 4.2.1 混凝土凝结 硬化之后的 抗裂性能指标 应按附录A 计算 得出,当 不具 备试验 参数 且符 合下 列要求时,抗 裂性 能 指 标可 按表4.2.1选取。a)厚度 不超 过 2.0 m、混凝土 强度 等级 不超 过 C45;b)结构 基础 置于 非岩 石 类地基 上;c)相邻 结构 如侧 墙与 底 板、顶 板与 侧墙 之间 的浇 筑龄期 差超 过 10 d。表4.2.1 混凝 土抗 裂性 能指标 结构 部位 Td/(C)L/(m)T0/(C)T/(C)/(C)RT/(C/d)/(C)/(%)As,7/(10-6)28/(10-6)底板 515 50/-100-250 5 d+10,且 30 侧墙/顶板 515 5 d+10,且 注1:混凝土 1 d 绝热温升与 7 d 绝热 温升比值计算按附录 B 执行;注2:7 d 自生体积变形 和 28 d 变形 测试按附录 C 执行;注3:变形 表示膨胀,-表示 收 缩;注4:表示可以不作技术要求。4.2.2 在 使用 温控 膨胀 抗 裂剂、纤维 等抗 裂性 提升 功能材 料或 冷却 水管 的措 施时宜 满足 表 4.2.2 的要求。表4.2.2 抗裂 性提 升功 能材料 或措 施 结构部位 温控膨胀抗裂剂 纤维 冷却水管 底板 侧墙 顶板 注:宜采用;可采用;一般不采用。5 材料 5.1 原材 料 5.1.1 水泥 水泥 选 择及 其性 能 应 符合 下列规定:a)宜采 用硅 酸 盐 水泥 或 普通硅 酸盐 水泥,其性 能 应 符合 通用 硅酸 盐水 泥 GB 175 的有关 规定,DB32/T XXXX XXXX 4 比表面 积不 宜大 于 350 m2/kg,碱 含量 不宜 超 过 0.60%,C3A 含 量不 宜超 过 8%。当采 用其 他 品种时,其 性能 应符 合国 家 现行 有关 标 准 的规 定;b)水泥 进场 温度 不宜 高 于 60 C;c)不同 强度 等级、品 种 的水泥 严禁 混合 存放、使 用。当 对水 泥质 量有 怀疑(如受 潮等)或 存放 时间超 过 3 个月,应 重新 取样检 验,合格 后方 可使 用。5.1.2 粉 煤灰 应采用II 级及以上 粉煤 灰,其性能 应符 合 用 于水 泥和 混凝土 中 的 粉煤 灰 GB/T 1596 的 有关 规定,粉煤灰 流动 度比 不宜 小于95%,其 测试 方法 按附 录D 执行。5.1.3 矿 渣粉 应采用S95 级及 以上 矿渣 粉,其性 能应 符合 用 于水 泥、砂 浆 和 混凝 土中 的粒 化高炉 矿渣 粉 GB/T 18046 的有关 规 定,比表 面 积不宜 超过450 m2/kg。5.1.4 细 骨料 宜优先 选用 洁净 的天然II 区 中砂,不得 使用 海砂、山 砂及风 化严 重的 多孔 砂,其性能 应符 合 建 设用砂GB/T 14684、普 通混凝 土用 砂、石质 量及 检验方 法标 准JGJ 52 的 有关 规定,含 泥量 不宜 超过2.0%,泥块 含量 不宜 超过1.0%。当 使用 机制 砂时,其 性能 应 符合 高 性能 混凝 土用骨 料 JG/T 568 的 有关 规定。5.1.5 粗 骨料 应选用 洁净 的碎 石,其性 能应符 合 建 设用 卵石、碎石 GB/T 14685、普 通混凝 土用 砂、石质 量及检验 方法 标准 JGJ 52 的有关 规定,松 散堆 积空 隙率不 宜超 过45%。5.1.6 减 水剂 宜优 先 选用 聚羧 酸高 性能 减水剂,其 性能 应符 合 混凝土 外加 剂GB 8076 的有关 规定,收 缩率 比不宜大 于 100%。5.1.7 纤维 纤维性 能 应 符合 水 泥混 凝土和 砂浆 用合 成纤 维GB/T 21120 的 有关 规定。5.1.8 温 控膨 胀抗 裂剂 温控膨 胀抗 裂剂 性能 应符 合下列 规定:a)20 C 水中 7 d 限 制膨 胀率应 不小 于 0.035%,转 空气 中 21 d 限 制膨 胀率 应 不小于-0.010%,在60 C 水中 28 d 与 3 d 限 制 膨胀率 之差 应不 小 于 0.015%,且 不大 于 0.060%。限 制膨胀 率测试按混 凝土 用钙 镁复 合膨 胀剂 T/CECS 10082 执行;b)24 h 水 化热 降低 率应 不小 于 30%,7 d 水 化热 降低率 应不 大 于 15%,水 化热降 低率 测试 按 附录 E 执行。5.1.9 水 混凝土 用水 应符 合 混凝 土用水 标准 JGJ 63 的有 关规定。5.2 配合 比 5.2.1 混 凝土 配合 比设 计 应符合 普 通混 凝土 配合 比设计 规程 JGJ 55 的规 定。5.2.2 混凝 土配 合比设 计 宜遵循 低用水 量、低 水泥 用量、适当水 胶比、最大 堆积密 度的原 则,应满 足混凝土 工作 性能、力 学性 能、耐 久性 能和 抗裂 性能 要求。5.2.3 用于 底板 和顶 板 结构 的混 凝土 拌合 物坍 落度宜 为(200 20)mm,用于侧墙 结构 的混 凝土 拌合物坍落 度宜 为(180 20)mm。5.2.4 混 凝土 的最 大水 胶 比、胶 凝材 料用 量宜 符合 表 5.2.1 的 规定。DB32/T 3947-2020 5 表5.2.1 不同 强度 等级 混 凝土最 大水 胶比、胶 凝材 料用量 范围 限值 混凝土强度等级 最大水胶比 胶凝材料用量范围(kg/m3)C30 0.45 320380 C35 0.45 350400 C40 0.43 380440 C45 0.40 400450 C50 0.36 420480 5.2.5 侧 墙结 构混 凝土 宜 单掺 20%35%粉 煤灰;其 余部位 可双 掺粉 煤灰 和 矿 渣粉,掺量 宜为30%50%。5.2.6 砂 率宜 为 38%45%。5.2.7 混 凝土 碱含 量不 应 超过 3.0 kg/m3。5.3 生产 与运输 5.3.1 混 凝土 生产 与运 输 能力应 满足 混凝 土浇 筑工 艺要求,预 拌混 凝土 质量 应符合 预 拌混 凝土 GB/T 14902、混凝 土质量 控制 标准 GB 50164 和 预 拌混 凝土 绿色 生产 及 管理技 术规 程 JGJ/T 328的规定。5.3.2 对 同时 供应 同一 工 程分项 的预 拌混 凝土,胶 凝材料 和外 加剂、配 合比 应 一致,生产 工 艺和 质量控制水 平应 基本 相同。5.3.3 对 于原 材料 计量,应根据 粗、细骨 料含 水率 的变化,及 时调 整粗、细 骨料和 拌合 用水 的称 量,严禁估 算骨 料含 水率,应 按料线 上料。5.3.4 开 机后 应测试 初 始 拌合的 前 23 盘混 凝土 拌 合物的 坍落 度、温度 等参 数,如 不符 合要 求,应立即分析 情况 处理,直 至拌 合物性 能符 合要 求方 能持 续生产。5.3.5 炎 热气 候施 工时,为满足 混凝 土入 模温 度控 制要求:a)应 采取:1)骨 料提 前进 场,堆场 采取 遮阳 等 措 施;2)在 当日 18:00 至次 日 06:00 的低 温 时 段 施工;3)对 混凝 土运 输 设备进 行遮 阳、隔热、降 温;4)混 凝土 从运 输 到输送 入模 的延 续时 间不 超过 60 min。b)宜 采取:1)对 粗骨 料进 行喷 淋降 温处理;2)使用 地 下水、制 冷水 或冰水 等低 温水 拌 制 混凝 土。c)可采 取:1)片 冰替 代部 分拌 合用 水;2)风 冷骨 料、液氮 冷却 混凝土 拌合 物。5.3.6 冬 期施 工时,混 凝 土入模 温度 控 制 措施 按 建筑工 程冬 期施 工规 程JGJ/T 104 执行。5.3.7 掺 矿物 掺合 料、温 控膨胀 抗裂 剂、纤维 的混 凝土及 采取 片冰 替代 部分 拌合 用 水时,宜 适当 延长搅拌时 间。5.3.8 运 输过 程中 当坍 落 度损失 或离 析严 重,经采 取措施 无法 恢复 混凝 土拌 合物 工 作性 能 时,不 得浇筑入模。5.3.9 采 用混 凝土 搅拌 运 输车运 输混 凝土 时,应符 合下列 规定:a)接料 前,搅拌 运输 车 应排净 罐内 积水;b)在运 输途 中及 等候 卸 料时,应保 持搅 拌运 输车 罐体正 常转 速,不得 停转;c)卸料 前,搅拌 运输 车 罐体宜 快速 旋转 搅 拌 20 s 以上后 再卸 料。DB32/T XXXX XXXX 6 6 施工 6.1 一般 规定 6.1.1 应 在施 工前 进行 抗 裂性验 算后 再制 定专 项施 工方案,做 好技 术交 底。6.2 模板 工程 6.2.1 新 浇筑 的混 凝土 作 用于模 板的 最大 侧压 力标 准值应 采用 混凝 土实 测凝 结时间 进行 计算 选取。6.2.2 对 后浇 带或 跳仓 法 留置的 竖向 施工 缝,宜采 用钢板 网、铁丝 网或 快易 收口网 等材 料支 挡;后浇带竖向 支架 系统 宜与 其他 部位分 开。6.2.3 侧 墙结 构厚 度不 超 过 1.5 m 时宜 采用 钢模 板。6.2.4 混 凝土 浇筑 前应 检 查模板 支撑 的稳 定性 和接 缝的密 合情 况,保证 模板 在混凝 土浇 筑过 程中 不失稳、不 跑模 和不 漏浆。6.3 混凝 土浇 筑 6.3.1 混 凝土 结构 工程 施 工应符 合 混凝 土结 构工 程施工 规范 GB 50666、混凝 土质 量控 制标 准 GB 50164 和 公 路桥 涵施 工技术 规范 JTG/T F 50 有关规定。6.3.2 浇 筑混 凝土 前,应 清除模 板内 以及 垫层 上的 杂物、积水,表 面干 燥的 地基土、垫 层、木模 板应浇水湿 润。6.3.3 为 防止 混凝 土离 析,自高 处向 模板 内倾 卸混 凝土时,应 符合 下列 规定:a)从高 处直 接倾 卸时,在不发 生离 析的 情况 下,其自由 倾落 高度 不宜 超 过 2 m;b)当不 满足 上述 要求 时,应采 用串 筒、溜管 或振 动溜管 等辅 助设 备;c)在串 筒出 料口 下面,混凝土 堆积 高度 不宜 超 过 1 m,并严禁 用振 动棒 分摊 混凝土。6.3.4 混 凝土 浇筑 过程 应 分层进 行,每层 浇筑 厚度 不宜超 过 300 mm,上层混 凝土应 在下 层混 凝土 初凝之前 浇筑 完毕。6.3.5 运输 和 浇筑 过程 中,严禁 通过 向拌 合物 中加 水方式 调整 其性 能。6.3.6 振 动棒 振捣 混凝 土 应符合 下列 规定:a)应按 分层 浇筑 厚度 分 别进行 振捣,振 动棒 的前 端应插 入前 一层 混凝 土中,插入 深度 不应 小 于50 mm;b)振动 棒应 垂直 于混 凝 土表面 并快 插慢 拔均 匀振 捣,当混 凝土 表面 无明 显 塌陷、有 水泥 浆出 现、不再冒 气泡 时,可结 束该 部位振 捣;c)振动 棒与 模板 的距 离 不应大 于振 动棒 作用 半径 的 0.5 倍,振捣 插点 间距 不应大 于振 动棒 的 作用半径 的 1.4 倍。6.3.7 混 凝土 浇筑 应保 证 混凝土 的均 匀性 和密 实性。混凝 土宜 一次 性连 续浇 筑,当 不能 一次 连续 浇筑时,可 留设 施工 缝或 后浇 带分块 浇筑。6.3.8 底 板、顶板 混凝 土 应在 终 凝前 对浇 筑面 进行 二次抹面,消除 终凝 前失 水引起 的表 面裂 缝。6.3.9 混 凝土 入模 温度 不 满足抗 裂性 能指 标要 求时,不应 浇筑 入模。6.3.10 大 体积 混凝 土结 构工程 施工 应满 足 大体 积混凝 土施 工标准 GB 50496 的 有关 规定。6.3.11 跳 仓法 施工 时,跳仓的 最大 分块 尺寸 应根 据抗裂 性计 算后 确定,跳 仓间隔 施工 的时 间 不 宜 小 于7 d。6.3.12 当 埋设 冷却 水管 时,符 合下 列规 定:a)宜采用 内 径为 25 mm50 mm 的金属或 塑料 管,单根水 管累 计长 度不 应超 过 200 m,水 管间 DB32/T 3947-2020 7 距 0.5 m1.5 m;b)当采 用铁 管时 宜采 取 套丝连 接的 水管 接头 工艺;c)进出 水口 宜集 中布 置,宜对 每个 管 路 进行 单独 编号,并设 置独 立控 制系 统;d)宜采 用措 施稳 固冷 却 水管,混凝 土浇 筑时,确保 冷却 水管 不发 生移 位;e)混凝 土浇 筑前 冷 却 水 管应进 行压 水试 验,管道 系统不 得漏 水;f)混凝 土覆 盖冷 却水 管 后开始 通水 冷却,冷却 水 的温度 与混 凝土 内部 温度 之差不 超 过 25 C,根 据混凝 土温 度调 整通 水速 率与时 间,温升 阶段 冷却 水流速 不小 于 0.6 m/s;g)通水 结束 后,冷却 水 管应及 时进 行压 浆封 堵,压浆材 料应 采用 不低 于混 凝土强 度等 级的 微膨 胀砂浆 或净 浆。6.4 混凝 土养 护 6.4.1 高 温、干燥、大 风 天气浇 筑混 凝土 时,宜在 作业面 采取 遮阳、挡 风、喷雾措 施。底板 和顶 板结构在混 凝土 浇筑 完毕 初凝 前,宜 喷雾 或喷 水分 蒸发 抑制剂 养护,不 应 进 行洒 水、蓄 水、覆盖 等 养 护,水分蒸发 抑制 剂性能 应 符合 混凝 土塑 性阶 段水 分蒸 发抑制 剂JG/T 477 的有 关规定。混 凝土 终 凝 后,可采取蓄 水、覆盖 等养 护措 施。6.4.2 混 凝土 拆模 时间 应 根据混 凝土 的强 度 和 温度 进行确 定。墙体 结构 宜在 混凝土 达到 温峰 后 的 1 d内拆模,随 后立 即采 取外 保温措 施,拆除 外保 温措 施时混 凝土 中心 温度 与环境 温度 之差 不宜 超 过 15 C。6.4.3 混 凝土 养护 水的 温 度与混 凝土 表面 温度 之差 不宜超 过 15 C,混 凝土 里 表温差 及降温 速率 按表4.2.1 或计 算结 果执 行。6.4.4 混 凝土 保温 保湿 养 护 不宜 少 于 14 d。6.4.5 气 温骤 降时,龄 期 低于 28 d 的混 凝土 应进 行 表面保 温。6.4.6 当 日最 低气 温低 于 5 C 时,不 应采 用洒 水 养护。6.5 工程 监测 6.5.1 混 凝土 浇筑 体内 监 测点的 布置,应 反映 出混 凝土浇 注体 内最 高温 升、里表温 差、降温 速率 及环境温度,布 置方 式 宜 符合 大体 积混 凝土 施工 标准 GB 50496 的有 关规 定。6.5.2 底 板、侧 墙、顶 板 等主体 结构 混凝 土的 工程 监测,每 100 m 宜不 少 于 1 次。当 材料、施工 季节、结构尺 寸等 发生 变化 时,应 重新 监测。7 检 验与 验收 7.1 混凝 土原 材料、拌 合 物性能 及硬 化混 凝土 性能 的检验 与验 收应 符合 混 凝土结 构工 程施 工质 量验收规范 GB 50204 的 有关 规定。7.2 温控 膨胀 抗裂 剂 的 验 收应符 合下 列规 定:a)同一 生产 厂家、同 一 类型、同一 编号 且连 续进 场的温 控膨 胀抗 裂剂,以 不超 过 200 t 为一 批;b)检查 产品 合格 证、有 效的型 式检 验报 告、出厂 检验报 告;c)每一 检验 批取 样量 不 应少 于 10 kg,检测 20 C 水中 7 d 限 制膨 胀率、24 h 水化 热降 低率。7.3 侧墙、顶 板混 凝土 应 在浇筑 地点 分别 抽样 检测 混凝 土 7 d 自生 体积 变形,每 100 m 宜 不少 于 1 次,当材料、施 工季 节等 发生 变化时,应 重新 抽样。7.4 宜采 用插 入式 测温 元 件测试 每辆 搅拌 车 混 凝土 入模温 度,并做 好记 录。DB/T XXXX XXXX 8 附录 A(规范 性附 录)混凝土 收缩 裂缝 开裂 风险 控制设 计方 法 A.1 总 体设 计原 则 A.1.1 明挖 现浇 隧道混 凝 土收缩 裂缝 开裂 风险 控制 设计计 算所 用参 数宜 通过 试验确 定,无试 验数 据时,可按推 荐参 数取 值。A.1.2 混 凝土收缩裂缝 设计应 包括混凝土收 缩控制、温 度控制、施工 措施。收缩 变形宜以自生 体积变形、干 燥收 缩等 参数 明确;温度 控制 指标 宜以 入模 温度、里表 温差、混 凝土 温升等 参数 明确;施 工 措 施宜通过 计算 确定 分段 浇筑 长度。A.1.3 计算 出的 开裂系 数 超过 0.70 时,宜 采取 调整 混凝土 绝热 温升 值、混凝 土产生 膨胀 变形 减少 甚 至抑制收 缩、降低 入模 温度、保温 养护、减 少 分 段浇 筑长度 等措 施。A.2 混 凝土 水化 放热 混凝土 水化 历程 及绝 热温 升宜根 据混 凝土 实际 配合 比通过 试验 确定,无 试验 数据时,混 凝土 绝 热 温升可按 下式 计算:,max max()(1)(1)aamt mta a acWQT t T e eC(A.1)()()QttQ(A.2)式中:Ta(ta)混 凝土 龄 期 ta时 的绝 热温升,单 位为 摄氏 度(C);ta 绝 热温 升测 试龄 期,单位为 日(d);Ta,max 最 大绝 热温 升值,单 位为摄 氏度(C);m 与 水泥 品种、浇 筑温 度等有 关的 经验 系数,单 位为每 日(d-1),C30C40 混凝土 可取0.8 d-11.0 d-1,C50C60 混凝土 可 取 1.0 d-11.5 d-1;max 胶 凝材 料的 最大 水化 程度;W 每 立方 米混 凝土 胶凝 材料用 量,单位 为千 克每 立方米(kg/m3);Q 胶 凝材 料放 热总 量,单位为 千焦 每千 克(kJ/kg);Cc 混 凝土 的比 热 容,单 位为千 焦每 千克 摄氏 度(kJ/(),无 试验 数据 时,可 取 0.92 kJ/()1.0 kJ/(kg C);混 凝土 密度,单 位为 千克每 立方 米(kg/m3);t 时 刻胶 凝材 料的 水化 程度;t 时间,单位 为日(d);Q(t)t 时 刻胶 凝材 料放 热量,单位 为千 焦 每 千克(kJ/kg)。当已知 混凝 土组 成时,胶 凝材料 放热 总量 可按 下式 计算:12461 210C C SL FAQ Q P k P k P(A.3)式中:QC 水 泥放 热总 量,单位 为千焦 每千 克(kJ/kg),无试验 数据 时,可按 表 A.1 选DB/T XXXX XXXX 9 取;Pc、PSL、PFA 水 泥、矿渣 粉、粉煤 灰的掺 量,%;k1、k2 水 化放 热相 关系 数,可按 表 A.2 选 取。表 A.1 水泥水化放热总量(kJ/kg)水泥品种 水泥强度等级 42.5 52.5 硅酸盐水泥 430 465 普通硅酸盐水泥 365 420 表 A.2 不同掺量掺合料调整 系数 掺量 0 10%20%30%40%50%矿渣粉(k1)0 0.9 0.7 0.6 0.5 0.5 粉煤灰(k2)0 0.5 0.45 0.42 0.4 0.35 当未知 混凝 土组 成时,Ta,max可按表 A.3 选取:表 A.3 不同强度等级混凝土 的 Ta,max取值 混凝土强度等级 C30C40 C50C60 Ta,max(C)4050 55 max 可按 下式 计算,当 计 算结果 大 于 1 时取 1:max1.031/0.50 0.30 10.194/FA SLwbPPwb(A.4)式中:w/b 混 凝土 水胶 比。A.3 混 凝土 温度 场计 算 温度对 水化 放热 速率 影响 较大,结构 温度 场计 算过 程中应 考虑 温度 对水 化放 热的影 响。对于 各 向 同性的具 有内 部热 源的 固体 的瞬态 温度 场 T(x,y,z,t)需满足下 列热 传导 方程 和边 界条件。222,0,2 2 20,()()exp()273()273a a eq aac a a eqa a a eqT t T T tE T T T TC q ttR x y z T T t T t(A.5),a eqa a a eq m t tdQq T t Cdt(A.6),max1()=-ln 1a eqattra(A.7),1a Ea FA Ea SL CE k k E(A.8)式中:DB/T XXXX XXXX 10 混凝土 导热系数,单 位为瓦每米 开 尔文(w/(m K),无试验数据时,简化计算时 可 取 2.5 w/(m K);qa 水 化放 热速 率,单位 为瓦每 立方 米(w/m3);ta,eq 实 际工 程中 时 间 t 相 对于绝 热温 升测 试过 程中 的等效 龄期,单 位为 日(d);E 混 凝土 中胶 凝材 料水 化反应 活化 能,单 位为 焦 耳每摩 尔(J/mol),无试验 数据时可 取 30000 J/mol40000 J/mol,有配合 比参 数时,可按式(A.8)计算;Ta0 绝 热温 升测 试时 的入 模温度,单 位为 摄氏 度(C);R 普 适气 体常 数,单 位 为焦耳 每摩 尔开 尔文(J/(mol K),取 8.315 J/(mol K);Cm 单 位体 积胶 凝材 料用 量,单 位千 克每 立方 米(kg/m3);kEa,F A、kEa,SL 粉 煤灰、矿 渣粉 对活 化能的 影响 系数,可 按表 A.4 选取,必 要时 进行 插值 计算;EC 水 泥水 化活 化能,单 位为焦 耳每 摩 尔(J/mol),无试验 数据 时可按表 A.5 选取。表 A.4 粉煤灰及矿渣粉掺量 对活化能影响系数 掺量 0 10%20%30%40%50%矿渣粉 1 1.04 1.08 1.12 1.16 1.2 粉煤灰 1 0.951.0 表 A.5 水泥水化反应活化能 EC(J/mol)水泥品种 水泥强度等级 42.5 52.5 硅酸盐水泥 42000 43000 普通硅酸盐水泥 38000 40000 在混凝 土浇 筑块 温度 计算 过程中,初 始温 度即 为浇 筑温度。边 界条 件可 通过 以下四 种方 式给 出:第一类 边界 条 件 C1:混 凝 土表面 温度 是时 间的 已知 函数,即 T(t)=f(t)(A.9)第二类 边界 条 件 C2:混 凝 土表面 的热 流量 是时 间的 已知函 数,即 Tftn(A.10)式中:n 表 面法 线方 向。若表面 是绝 热的,则 有:0Tn(A.11)第三类 边界 条 件 C3:当混 凝土与 空气 接触 时,表 面 热流量 与混 凝土 表面 温 度 T 和气 温 Ta之 差成 正DB/T XXXX XXXX 11 比,即 aTq T Tn(A.12)式中:放 热系 数,单位 为千 焦每平 方米 小时 摄氏 度(kJ/(m2 h C)。当放热 系 数 趋于 无限 时,T=Ta,即 转化 为第 一类 边界条 件。当放 热系 数=0 时,=0,转 化为绝热 条件。第四类 边界 条 件 C4:当 两 种不同 的固 体接 触时,如 接触良 好,则在 接触 面上 温度和 热流 量都 是 连续的,即 121212TTTTnn(A.13)混凝土表面覆盖模板或采取保温措施时,表面放热系数可按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标准GB50496进行选 取。A.4 混 凝土 强度、弹 性模 量 水化程 度 为(t)的混 凝土 力学性 能 fM(t)(强 度或 弹性模 量)以下 式表 示:0MM0()1af t f(A.14)式中:f 强 度或 弹性 模量 平均 值,单 位为 兆帕(MPa),无试 验数 据时,可按 A.15A.17 计算;指 数常 数,无试 验测 试值时,弹 性模 量可 取 0.5,抗拉 强度 可 取 1.0;0 初 始水 化程 度,无 试验 数据 时,C30C40 可取 0.150.20,C50C60 可取 0.100.15,C60以上可 取 0.050.10。cm ckf f f(A.15)2/30.3 50MPa2.12ln(1 0.1)50MPactm ck ckctm ck ckf f ff f f f(A.16)0.54734cm cmEf(A.17)式中:fcm 抗 压强 度平 均值,单 位为兆 帕(MPa);fck 抗 压强 度设 计值,单 位为兆 帕(MPa);fctm 抗 拉强 度平 均值,单 位为兆 帕(MPa);DB/T XXXX XXXX 12 Ecm 弹 性模 量平 均值,单 位为兆 帕(MPa)。A.5 混 凝土 温度 变形 温度变 形以 下式 表示:TTT(A.18)式中:T 温 度变 形;T 线 膨胀 系数,单 位为 每摄氏 度(C-1),无试 验 数据时,简 化计 算时 可 取 1.0 10-5 C-1;T 温差,单位 为摄 氏度(C)。A.6 混 凝土 收缩 变形 相对湿 度变 化引 起的 变形 包括密 封条 件下 自收 缩、水分蒸 发引 起的 干燥 收缩 变形。对于 早期 带 模 及需要养 护的 混凝 土结 构计 算过程 中宜 在早 期采 取自 收缩变 形进 行计 算。混凝土 的自 收缩 可按 如下 经验公 式计 算:as 28=()()as asf t f t(A.19)式中:as 自 收缩 变形;f(t)时 间相 关函 数,无试 验 数据 时,可 取 f(t)=1-exp(-0.2t0.5);f(t)水 化程 度相 关函 数;as28 28 d 自 收缩 变形,无 试验数据 时,可 取(10fck-200)10-6。结构混 凝土 表面 覆盖 模板 或早期 需要 进行 养护,暴 露于环 境中 时性 能相 对稳 定,计 算干 燥收 缩 时,可不考 虑温 度影 响,计算 方法如 下:(,)()sh d sh ht t k S t(A.20)31 0.98=0.2 1 0.98 1hhhkhh线 性 内 插(A.21)2 0()tanh,()sh t sshttS t k k D(A.22)0.08 0.0252,8.5dt cmvD k t fs(A.23)0(607)=()sh sshEEt(A.24)0.5()=(28)4 0.85tE t Et(A.25)2 2.1 0.2812=1.9 10 270sca a w f(A.26)DB/T XXXX XXXX 13 120.75 10.85 1.21.1 1.0%aa 蒸 汽 养 护 普 通 水 泥中、低 热 水 泥 密 封 或 防 干 燥 的 自 然 养 护早 强 水 泥 水 中 或 者 相 对 湿 度100(A.27)式中:sh 混 凝土 干燥 收缩 终值;kh 湿 度影 响系 数;h 相 对湿 度;S(t)时 间函 数;sh 尺 寸影 响系 数;kt 系 数;ks 截 面形 状因 子,板取 为 1.0,圆 柱取 为 1.15,正 方形棱 柱体 取 为 1.25,球 体取 为 1.3,立方体 取 为 1.55;D 有 效厚 度,单位 为厘 米(cm),对应 板即 为实 际厚度;td 开 始干 燥时 间,单位 为日(d);E(28)混凝土 28 d 的弹 性模 量,单 位为 兆帕(MPa),以 28 d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