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块装配式剪力墙结构应用技术规程DB32/T 3968-2021.pdf

返回 相关 举报
模块装配式剪力墙结构应用技术规程DB32/T 3968-2021.pdf_第1页
第1页 / 共76页
模块装配式剪力墙结构应用技术规程DB32/T 3968-2021.pdf_第2页
第2页 / 共76页
模块装配式剪力墙结构应用技术规程DB32/T 3968-2021.pdf_第3页
第3页 / 共76页
模块装配式剪力墙结构应用技术规程DB32/T 3968-2021.pdf_第4页
第4页 / 共76页
模块装配式剪力墙结构应用技术规程DB32/T 3968-2021.pdf_第5页
第5页 / 共76页
亲,该文档总共7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ICS 91.080.01 P 20 DB32 江苏省地方标准 DB32/T 3968-2021 模块装配 式剪力墙 结构应用 技术规程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application of modular assembled shear wall structure 2021-01-08 发布 2021-02-08 实施 江 苏 省 市 场 监 督 管 理 局 发布 DB32/T 3968 2020 1 目 次 前 言.3 1 范围.4 2 规范性引用文件.4 3 术语.5 4 基本规定.6 5 材料.6 5.1 混凝土、钢筋和钢材.6 5.2 连接材料.7 5.3 其他材料.9 6 预制构件.9 7 建筑设计.11 7.1 一般规定.11 7.2 平面设计.11 7.3 立面设计.12 7.4 预制混凝土外墙板.12 8 自保温剪力墙节能设计.13 8.1 一般规定.13 8.2 热工计算基本参数.13 8.3 热工计算基本方法.13 9 结构设计基本规定.14 9.1 一般规定.14 9.2 作用及作用组合.15 9.3 结构分析.16 9.4 预制构件设计.17 9.5 连接设计.19 9.6 楼盖设计.20 10 高层实心墙板剪力墙结构设计.23 10.1 轴压比.23 10.2 预制构件构造.23 10.3 连接设计.25 11 高层自保温墙板剪力墙结构设计.31 11.1 轴压比.31 11.2 预制构件构造.32 11.3 连接设计.34 11.4 实心墙板与自保温墙板组合.41 12 多层自保温墙板剪力墙结构设计.42 12.1 一般规定.42 12.2 连接设计.42 13 构件制作与运输.43 13.1 一般规定.43 DB32/T xxxx-2020 2 13.2 制作准备.43 13.3 构件制作.45 13.4 构件检验.46 13.5 运输与堆放.49 14 结构施工.49 14.1 一般规定.49 14.2 安装准备.50 14.3 构件安装与连接.50 15 装配式结构验收.51 15.1 一般规定.52 15.2 装配式结构验收.52 15.3 后置保温工程验收.54 附 录A 常用材料的导热系数与蓄热系数.55 附录 B 构件生产.56 附录 C 进场及施工、工程验收表.60 附录 D叠合板连接构造.63 附录 E节能计算.64 附录 F 实心自保温墙板.70 条文说明.错误!未定义书签。DB32/T 3968 2020 3 前 言 本文件按照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编制。本文件由中国江苏国际经济技术合作集团有限公司与南通联泷装配式建筑科技有限公司提出。本文件由江苏省政府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归口。本文件起草单位:中国江苏国际经济技术合作集团有限公司、南通联泷装配式建筑科技有限公司、华东建筑设计研究总院、江苏省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南京长江都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东南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南通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同济大学、上海大学、南京江苏龙腾工程设计股份有限公司、南京市江宁区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站、海门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南通聚隆建筑营造有限责任公司。本文件主要起草人:龚祖平、唐来顺、芮明倬、董年才、江晓峰、刘明国、李翔、金如元、夏长春、徐澄、孙逊、包越海、龚徐华、褚国栋、杨远、冯鹏、刘文光、胡宝林、张云康、云正、周嘉磊、佘远逢、杨建平、周澄、黄佳华、何文福、童兴、张强、顾进 DB32/T xxxx-2020 4 模 块装配 式剪力墙 结构应 用技术规 程 1 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模块装配式剪力墙结构的设计、制作、运输、施工及验收。本文件适用于民用建筑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至8度抗震设计的装配式剪力墙结构的设计、制作、运输、施工及验收。2 规范性 引用 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文件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饮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虽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50176 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 GB50204 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GB50210 建筑装饰装修工程质量验收标准 GB50223 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 GB8624 建筑材料及制品燃烧性能分级 GB50666 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规范 GB50009 建筑结构荷载规范 GB50010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 GB50011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 GB50016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GB/T50002 建筑模数协调标准 GB/T 51231 装配式混凝土建筑技术标准 GB/T 1499.2 钢筋混凝土用钢第 2部分:热轧带肋钢筋 GB/T 8077 混凝土外加剂匀质性试验方法 GB/T 50080 普通混凝土拌合物性能试验方法标准 GB/T 50107 混凝土强度检验评定标准 GB/T50448 水泥基灌浆材料应用技术规范 GB/T50502 建筑施工组织设计规范 GB/T 1499.1 钢筋混凝土用钢第 1部分:热轧光圆钢筋 JGJ1 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 JGJ 3 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 JGJ 18 钢筋焊接及验收规程 JGJ 55 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 JGJ107 钢筋机械连接技术规程 JGJ114 钢筋焊接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 JGJ163 滚扎直螺纹钢筋连接规程 JGJ256 钢筋锚固板应用技术规程 JGJ281 高强混凝土应用技术规程 DB32/T 3968 2020 5 JGJ355 钢筋套筒灌浆连接应用技术规程 JC/T 482 聚氨酯建筑密封胶 JC/T881 混凝土接缝用建筑密封胶 JG/T398 钢筋连接用灌浆套筒 JG/T 408 钢筋连接用套筒灌浆料 3 术语 3.1 模块实 心墙 板 modular solid wall board 对剪力墙墙体进行合理拆分,形成具有标准化尺寸、可任意组合并适用于各种建筑形式的实心墙板。3.2 模块自 保温 墙 板modular self-insulating wall board 对自保温剪力墙墙体进行合理拆分,形成具有标准化尺寸、可任意组合并适用于各种建筑形式的自保温墙板。自保温墙板在工厂采用保温芯材填充到墙板空腔内以满足节能设计要求,实现结构承重与保温一体化。3.3 模块装 配式 剪力 墙结 构 modular fabricated shear wall structure 墙板及连梁等模块化预制混凝土构件,通过可靠的连接方式装配而成的剪力墙结构。3.4 锥形套 筒(墩头)灌 浆连 接 connection of conical head sleeve(pier head)grouting 在预制混凝土构件内预埋竖向放置的锥形头套筒,灌注常温型套筒灌浆料后插入墩头钢筋而自动溢满并形成可靠连接的钢筋连接方式,一般用于墙板竖向钢筋连接。3.5 单端冷 轧套 筒灌 浆连 接 connection of single-end cold rolled sleeve grouting 在钢筋网笼自动焊接过程中,将套管单头缩口后经冷轧固定于连接钢筋一端预制于墙板上部,在施工安装时,将套管内灌注常温型套筒灌浆料,再插入上一层对应墙板连接钢筋,固化后形成稳固有效的连接方式,一般应用于竖向钢筋连接。3.6 锥形铆 套筒 机械 连 接 mechanical connection of tapered riveting sleeve 在预制混凝土构件内预埋内螺纹套筒,采用连接钢筋及辅助套筒进行机械连接的钢筋连接方式。一般应用于竖向钢筋连接。3.7 DB32/T xxxx-2020 6 双节套 筒机 械连 接mechanical connection of double sleeve 在预制混凝土构件内预埋镦粗钢筋头,用双节套筒和连杆进行机械连接的钢筋连接方式。3.8 单节套 筒机 械接 头single sleeve mechanical joint 用于预制构件竖向接缝加设钢筋和后浇柱竖向钢筋连接。3.9 实心墙 板体 系solid wall panel system 外墙板、内墙板均为预制实心混凝土构件,采用保温功能的预制混凝土外墙板满足节能和饰面要求。3.10 预制构 件模 块Modularization of prefabricated components 通过对构件进行模块化设计,生产出标准化的预制构件。4 基本规 定 4.1 通过对模块装配式剪力墙结构体系的标准化设计(装配率、结构层数等)、工厂化生产、装配化施工及验收进行技术策划。4.2 模块装配式剪力墙结构体系房屋在装修时,不可随意改变结构形式。4.3 内装修、设备管线设计应按 GB/T 51231的有关规定执行。4.4 模块化装配整体式混凝土剪力墙结构体系宜采用 BIM技术,将设计方案、制造需求、安装需求集成在 BIM模型中,在实际建造前统筹考虑设计、制造、安装的各种要求,把实际制造、安装过程中可能产生的问题提前解决。4.5 深化设计应按各专业施工图纸和生产、施工的预留预埋要求进行设计。5 材料 5.1 混凝土、钢 筋和 钢材 5.1.1 混凝土、钢筋和钢材的力学性能指标和耐久性要求等应符合 GB50010和 GB50017的规定。5.1.2 预制构件混凝土的强度等级应不低于C30,后浇部分应不低于构件混凝土强度等级,接缝处混凝土应高一个强度等级。5.1.3 钢筋的选用应符合GB50010的规定。受力钢筋宜采用 HRB400或 HRB500的热轧带肋钢筋,并应符合 GB/T 1499.2的规定。非受力钢筋宜采用 HPB300或 HRB400的热轧钢筋。5.1.4 钢筋焊接网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 JGJ114的规定。5.1.5 预制构件吊环应采用未经冷加工的 HPB300钢筋或Q235B圆钢制作,并应符合GB50010的规定。吊装用内埋式螺母或吊杆的材料应符合设计要求。DB32/T 3968 2020 7 5.2 连接材 料 5.2.1 钢筋连接接头的性能要求应符合以下规定:a)钢筋接头应满足强度和变形性能的要求;b)钢筋接头的抗拉强度,不应小于被连接钢筋抗拉强度标准值的1.1倍,破坏时应断于接头外钢筋处;c)钢筋接头的屈服强度,不应小于被连接钢筋屈服强度标准值的1.1倍;d)钢筋接头应根据其等级和应用情况,对单向拉伸性能、高应力反复拉压、大变形反复拉压等各项性能确定相应的检验项目;e)钢筋采用套筒灌浆连接时,其性能要求应满足JGJ355的相关规定;f)钢筋采用套筒机械连接时,主筋接头应为I级,箍筋或水平分布筋的接头应不低于II级,有关接头性能要求应满足JGJ107的相关规定。5.2.2 锥形头套筒与单端冷轧套筒灌浆连接应符合下述要求:a)套筒可采用无缝钢管,两头加工成锥形。套筒长度应满足墙体竖向纵筋锚固要求,内径宜不小于1d+12mm以上(d为纵筋直径,下同)并应满足灌浆密实无气泡;锥形头长度为1.5d,管口内径缩小,缩小后的锥形头应不影响灌浆及施工且满足施工安装要求。套筒应采用45号钢或Q355钢。b)连接钢筋宜镦头处理,墩头后为锥形;当有可靠依据时,墩头尺寸可相应调整。墩头钢筋在套筒内的锚固长度应不小于10d。当钢筋锚固长度大于12d以上时钢筋可不镦头、套管不缩管,套筒下端与钢筋冷轧后预埋在墙板构件。(见图1)c)锥形头套筒灌浆连接采用的灌浆料应符合JG/T 408的规定。锥形头套筒的规格详见表1。d)连接钢筋直径大于20mm时应通过试验确定。1-连接钢筋;2-套筒;3-自密实灌浆;4-冷轧(a)锥形套筒(墩头)灌浆连接(b)单端冷轧套筒灌浆连接 图1 套 筒灌 浆连 接的 构造 表1 锥 形头 套筒 与钢 筋的 配套规 格 DB32/T xxxx-2020 8 连接钢筋 锥形头套筒规格 强度 直径 HRB400 8 22x2.0-L200 10 26x2.5-L250 12 28x2.5-L280 14 32x3.0-L320 16 34x3.5-L360 18 38x3.5-L400 20 42x4.0-L450 22 45x5.0-L500 HRB500 8 22x2.0-L200 10 26x3.0-L250 12 30 x2.5-L280 14 34x3.5-L320 16 38x4.0-L360 18 40 x5.0-L400 20 45x5.5-L450 22 48x6.5-L500 5.2.3 锥形头套筒灌浆连接采用的灌浆料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 JG/T 408钢筋连接用套筒灌浆料的规定。5.2.4 双节套筒机械连接应符合下述要求:a)双节套筒为正、反牙内螺纹套筒,套筒长度应满足钢筋等强度连接的要求。套筒外形宜为六角型,套筒宜采用45号钢、Q355钢。(图2)b)钢筋连接用套筒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JG/T163的有关规定;套筒原材料采用45号钢冷拔或冷轧精密无缝钢管时,钢管应进行退火处理,并应满足JG/T163对钢管强度限值和断后伸长率的要求。c)预制构件中的连接钢筋头应预先墩粗一级后滚丝,有效滚丝长度应满足1.5d及安装要求,钢筋头拧入套筒内的丝长应满足设计要求。连接钢筋一端为正丝,另一端为反丝。d)双节套筒之间设连杆钢筋,直径比连接钢筋大一级,且一端正丝另一端反丝。e)接头的性能应符合JGJ 107的要求。1-连接 钢筋;2-套筒;3-连杆 图2 双 节套 筒机 械连 接的 构造 5.2.5 受力预埋件的锚板及锚筋材料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 GB 50010的有关规定。专用预埋件及连接件材料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DB32/T 3968 2020 9 5.2.6 连接用焊接材料,螺栓、锚栓和柳钉等紧固件的材料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 GB 50017、GB 50661和 JGJ 18等规定。5.2.7 预制构件在接缝处的后浇混凝土,宜采用自密实细石混凝土从下向上压浆灌实。5.3 其他材 料 5.3.1 自保温预制构件的保温材料,其导热系数不大于 0.04W/(m.k),燃烧性能不应低于国家标准 GB 8624中的 B1级的要求。5.3.2 装配式建筑采用的室内装修材料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 GB 50325 和GB 50222的有关规定。6 预制构 件 6.1.1 预制墙板分为实心墙板与自保温外墙板两类,其中实心墙板还包括实心自保温墙板,实心自保温墙板是将实心墙板与保温层及外叶板整体预制成型的一种墙板,相关节点做法及要求详见附录F;有关规格墙板及参数见表 2、图 3,有关设计参数的取值算法见本规程第 8.3.3条。表2 预 制剪 力墙 墙板 类型 与参数 类型 规格 尺寸 传热系数(W/(K)热惰性指标(cal/cm2 s)总厚度 mm 模芯尺寸mm 等重墙厚 mm 等效抗压、抗弯墙厚mm 等效抗剪墙厚 mm 实心 墙板 Q200 200 200 200 200/Q250 250 250 250 250/实心自保温墙板 Q300 300 200 200 200 0.53 3.05 Q350 350 250 250 250 0.52 3.54 自保温 外墙板 WQ200 200 17590 115 106 104 0.50 2.17 WQ250 250 165*68 188 179 173 0.53 2.48 注:1、墙板规格表示方法如下:Z 靠边缘构件的墙板,C 靠窗洞侧墙板,M 靠门洞侧墙板,B 中间标准墙板 2、结构施工图深化设计时,墙板规格应增加标识墙板高度、相对位置等信息的后缀标识符:3、本表参数已扣除保温芯全部面积(a)自 保温 外墙 板 位 置 标 识 符(Z、C、M、B)墙板厚度WQ250M墙 板 标 识 符(W Q、Q)DB32/T xxxx-2020 10(b)实 心墙 板(c)实 心自 保温 墙板 图3 预 制剪 力墙 墙板 的截 面形式 示意 6.1.2 预制叠合连梁的宽度及保温方式应与预制墙板配套,自保温墙板的连梁内应设保温芯材,其中实心连梁还包括实心自保温连梁,实心自保温连梁是将实心连梁与保温层及外叶板整体预制成型的一种连梁。有关各规格叠合连梁及参数见表3、图 4。表3 预 制叠 合连 梁规 格与 参数 连梁 类型 规格 梁高 mm 尺寸 热工性能 梁宽 mm 等重宽度 mm 实心率%等效抗弯宽度 mm 等效抗剪梁宽 mm 传热系数(W/(K)实心 连梁 LL200-400 400 200 200 200 200 LL250-400 400 250 250 250 250 实心自保温连梁 JL300-500 500 200 200 200 200 0.97 JL350-500 500 250 250 250 250 0.94 自保温连梁 WL200-500 500 200 153.2 76.6 200 120 1.48 WL250-500 500 250 191.5 76.6 250 150 1.52 注:1、叠合连梁规格表示方法如下:2、如采用非标准规格的叠合连梁,需与厂家协商。叠 合 连 梁 总 高 度连 梁 标 识 符(W L、L L)WL200-430叠 合 连 梁 宽 度DB32/T 3968 2020 11(a)实 心叠 合连 梁(b)实心 自保 温叠 合连 梁(c)自 保温 叠合 连梁 图4 预 制叠 合连 梁的 截面 示意 6.1.3 有关预制叠合板、预制板式楼梯、预制阳台板、空调板、女儿墙和非承重墙板等预制产品的设计,应符合相关技术标准的规定。7 建筑设 计 7.1 一般规 定 7.1.1 建筑设计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 GB50002的规定。建筑设计应采用模块及模块组合的设计方法,遵循少规格、多组合的原则。应考虑其模数尺寸的特点与节点要求。7.1.2 建筑设计应符合建筑功能和性能要求,并宜采用主体结构、外围护、装修和设备管线的装配成品化集成技术。7.1.3 建筑的楼梯、阳台、隔墙、空调板、管道井等配套构件、室内装修材料同时宜采用工业化、标准化产品。7.1.4 建筑的体形系数、窗墙面积比、围护结构的热工性能等应符合第 8章有关节能设计的要求,并应符合现行国家热工性能设计标准。7.1.5 建筑防火设计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 GB 50016的有关规定。7.2 平面设 计 7.2.1 公共建筑应采用楼梯、电梯、公共卫生间、基本单元等模块进行组合设计。住宅建筑应采用楼电梯、公共管井、集成式厨房、集成式卫生间等模块进行组合设计。厨房与卫生间的平面布置应合理,其平面尺寸宜满足标准化整体橱柜及整体卫浴的要求。7.2.2 平面布置应规则,承重墙、柱等竖向构件应上下对齐贯通、连续连接,并应符合本规程 9.1.9条的规定。7.2.3 门窗洞口宜上下对齐、成列布置。其平面位置和尺寸应满足结构受力及预制构件设计要求;不宜采用转角窗。DB32/T xxxx-2020 12 7.2.4 设备、管线、公共管井宜集中设置,并应进行管线综合设计。7.3 立面设 计 7.3.1 外墙设计应满足建筑外立面多样化和经济美观的要求。7.3.2 外墙饰面宜采用耐久性强、不易污染的建筑材料。7.3.3 预制外墙板的接缝及门窗洞口边等应留设防水企口,防水薄弱部位宜采用材料防水和构造防水相结合的做法,或采用嵌入式橡胶止水条防水方法,并应符合下列规定:a)墙板水平接缝宜采用高低缝或企口缝构造;b)墙板竖缝可采用错口或槽口构造;c)当板缝空腔需设置导水管排水时,板缝内侧应增设气密条密封构造。7.3.4 门窗应采用标准化部件,并宜采用凹型缺口,预留附框嵌入式或预埋件等方法与墙体可靠连接。图5 预 制剪 力墙 墙板 窗洞 侧构造 要求 7.3.5 女儿墙板内侧在泛水高度处应设凹槽与压条,接缝宜采用专用水泥基填缝浆压浆填实,挑檐或其他泛水收头等构造应符合相关规定。图6 女 儿墙 处连 接构 造方 式 7.4 预制混 凝土 外墙 板 DB32/T 3968 2020 13 7.4.1 本规程规定的预制外墙板适用于 100m以下高度、二 a类环境类别的外墙工程。7.4.2 本规程规定的预制混凝土外墙板(以下简称预制外墙板),适用于模块化装配整体式混凝土剪力墙结构承重外墙、非承重外墙及装饰板。外墙保温板可作为实心剪力墙的外保温。7.4.3 预制外墙板的接缝应满足保温、防水、防火的要求。外墙保温板应按第 8.2节进行节能保温设计。7.4.4 预制外墙板的饰面可采用面砖、石材、涂料或装饰混凝土等类型,且宜采用反打一次成型的外墙饰面材料,其规格尺寸、材质类别、连接构造等应进行工艺试验验证。涂料饰面应采用装饰性强、耐久性好的涂料,宜优先选用聚氨醋、硅树脂、氟树脂等耐候性好的材料。7.4.5 预制外墙板的板缝应满足以下要求:a)板缝宽度应根据风荷载及地震作用下的层间位移、密封材料最大拉伸一压缩变形量及施工安装误差等因素设计计算,并应满足板缝宽度在1035mm范围。b)板缝防水应采用硅酮类、聚硫类、聚氨酯类、丙烯酸类等建筑密封胶,密封胶的厚度应按缝宽的1/2且不小于8mm设计,其他技术性能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JC/T881的要求。7.4.6 预制外墙板的建筑立面应根据工程设计要求进行深化和优化设计,可按外墙门窗间距按列划分竖向模块,预制外墙板高度应按层高划分模块,并满足构件标准化、模数化的设计要求,便于制作和施工安装。8 自保温 剪力 墙节 能设 计 8.1 一般规 定 8.1.1 本规程节能设计的要求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 GB50176的规定。8.1.2 预制外墙板按保温外墙板设计时,其热工设计应满足墙体保温隔热性能和防结露性能要求,并可采用预制外墙主断面的平均传热阻值或传热系数作为其热工设计值。主要热工参数取值见附录 A。8.2 热工计 算基 本参 数 8.2.1 室外气象参数应按现行国家标准 GB 50176的规定选用。8.2.2 冬季室内外热工计算参数应按现行国家标准 GB 50176的规定取值。8.3 热工计 算基 本方 法 8.3.1 匀质围护结构平壁的热阻应按现行国家标准 GB 50176的规定进行计算。8.3.2 由两种以上材料组成的非匀质围护结构,可按现行国家标准 GB 50176的规定进行计算,或采用本规程附录F进行计算。8.3.3 标准墙板与连梁的传热系数可按表 2与表 3取值。8.3.4 冬季室外计算温度低于 0.9时,应对围护结构进行内表面结露验算;围护结构内表面温度可按现行国家标准GB 50176的规定进行计算,或采用符合本标准规定的软件进行计算;当围护结构内表面温度低于空气露点温度时,应采取保温措施,并应重新复核围护结构内表面温度。DB32/T xxxx-2020 14 9 结构设 计基 本规 定 9.1 一般规 定 9.1.1 模块装配式剪力墙结构的布置应满足下列要求:a)应沿两个方向布置剪力墙;b)剪力墙的截面宜简单、规则;c)剪力墙的门窗洞口宜上下对齐、成列布置。9.1.2 模块装配式自保温剪力墙结构在 8度区 10层(28米)及以上、7度区 18层(60米)及以上时底部加强区及边缘构件应采用现浇混凝土。不满足此要求时,应进行专项论证。9.1.3 模块装配式剪力墙结构的最大适用高度应满足表 4的要求。表4 模 块装 配式 剪力 墙结 构的最 大适 用高 度(m)结构类型 抗震设防烈度 6度 7度 8度(0.2g)8度(0.3g)实心自保温墙板 120 100 80 60 自保温墙板体系 100 80 60 40 9.1.4 抗震设计时,模块装配式的高层剪力墙结构不应全部采用短肢剪力墙;抗震设防烈度为 8度时,不宜采用具有较多短肢剪力墙的剪力墙结构。当采用具有较多短肢剪力墙的剪力墙结构时,应符合下列规定:a)在规定的水平地震作用下,短肢剪力墙承担的底部倾覆力矩不宜大于结构底部总地震倾覆力矩的50%;b)房屋适用高度应比本规程表4规定的模块装配式剪力墙结构的最大适用高度适当降低,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和8度(0.2g和0.3g)时宜分别降低20m。注:1、短肢剪力墙是指截面厚度不大于300mm、各肢截面高度与厚度之比的最大值大于4但不大于8的剪力墙;2、有较多短肢剪力墙结构是指,在规定的水平地震作用下,短肢剪力墙承担的底部倾覆力矩不小于结构底部总地震倾覆力矩的30%的剪力墙结构。9.1.5 模块装配式的高层剪力墙结构,其高宽比不宜超过表 5的规定。表5 模 块装 配式 剪力 墙结 构的最 大适 用高 宽比 结构类型 抗震设防烈度 6度 7度 8度(0.2g)8度(0.3g)实心自保温墙板体系 自保温墙板体系 6 6 5 5 9.1.6 模块装配式剪力墙结构的抗震设计,应根据设防类别、烈度、结构类型和房屋高度采用不同的抗震等级,并应符合相应的计算和构造措施要求。丙类模块化装配整体式剪力墙结构的抗震等级应按表6确定。DB32/T 3968 2020 15 表6 模 块装 配式 剪力 墙结 构的抗 震等 级 结构类型 抗震设防烈度 6度 7度 8度 实心自保温墙板体系 自保温墙板体系 高度(m)70 70 24 24且70 70 24 24且70 70 剪力墙 四 三 四 三 二 三 二 一 9.1.7 乙类模块装配式剪力墙结构应按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提高一度的要求加强其抗震措施;当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为8度且抗震等级为一级时,应采取比一级更高的抗震措施;当建筑场地为 I类时,仍可按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的要求采取抗震构造措施。9.1.8 装配式结构的构件竖向布置应连续、宜边缘集中,应避免抗侧力结构的侧向刚度和承载力沿竖向突变,并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 GB 50011有关规定。9.1.9 抗震设计的装配整体式高层剪力墙结构,当其房屋高度、规则性、结构类型等超过本规程的规定或者抗震设防标准有特殊要求时,可按现行行业标准 JGJ 3的有关规定进行结构抗震性能设计。9.1.10 模块装配式剪力墙结构伸缩缝的最大间距应符合 GB50010的有关规定。当采取有效构造措施和施工措施以减少温度变化和混凝土收缩对结构的影响时,可适当放宽伸缩缝的间距。9.1.11 高层装配式结构应符合下列规定:a)宜设置地下室。地下室宜采用现浇混凝土。b)剪力墙结构底部加强部位的剪力墙宜采用现浇混凝土。当采用预制墙板时,应采取适当措施提高边缘构件的延性性能。9.1.12 装配式结构构件及节点应进行承载能力极限状态及正常使用极限状态设计,并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GB50010、GB50011和GB50666等的有关规定。9.1.13 抗震设计时,构件及节点的承载力抗震调整系数RE应按表7采用;当仅考虑竖向地震作用组合时,承载力抗震调整系数RE应取 1.0。预埋件锚筋截面计算的承载力抗震调整系数RE应取1.0。表7 构 件及 节点 承载 力抗 震调整 系数 RE 结构 构件 类别 正截面承载力计算 斜截面承载力计算 受冲切承载力计算、接缝受剪力承载力计算 受弯 构件 偏心受压柱 偏心受拉构件 剪力墙 各类构件及框架节点 轴压比小于0.15 轴压比不小于 0.15 RE 0.75 0.75 0.80 0.85 0.85 0.85 0.85 9.1.14 预埋件和连接件等外露金属件应按不同环境类别进行封闭或防腐、防锈、防火处理,并应符合耐久性能要求。9.2 作用及 作用 组合 DB32/T xxxx-2020 16 模块装配式剪力墙结构的作用及作用组合应根据现行国家标准GB50009、GB50011、JGJ3及JGJ1等确定。9.3 结构分 析 9.3.1 模块装配式剪力墙结构的承载能力极限状态及正常使用极限状态的作用效应分析可采用弹性方法。9.3.2 在各种设计状况下,按本规程进行构造连接的模块化装配整体式剪力墙结构,可采用与现浇剪力墙结构相同的方法进行结构分析。9.3.3 实心墙板剪力墙结构的建模,按其实际厚度计算。自保温墙板剪力墙结构的建模和计算,其重量、轴压和抗弯性能、抗剪承载力可按截面实心面积进行等代计算。有关各规格墙板的等效截面参数,见表 2。(a)自保温 墙板 的重 量、抗压 与抗弯 的等 效计 算面 积(阴影部 分)(b)自 保温 墙板 的抗 剪等 效 计算面 积(阴影 部分)图7 自 保温 墙板 剪力 墙结 构的等 效截 面计 算方 法 9.3.4 实心连梁的建模,按其实际梁宽计算。自保温叠合连梁的建模和计算,其重量可按截面实心面积进行等代计算,抗弯可按截面外轮廓尺寸进行计算,平面内抗剪承载力可根据连梁的实心腹板进行计算。(a)等 效重 量计 算面 积(b)等 效抗 弯计 算面 积(c)等 效抗 剪计 算面 积 图8 外 墙叠 合连 梁的 等效 截面计 算方 法(阴影 部分)9.3.5 按弹性方法计算的风荷载或多遇地震标准值作用下的楼层层间最大位移u与层高h之比的限值宜按表 8采用。表8 楼 层层 间最 大位 移与 层高之 比的 限值 DB32/T 3968 2020 17 结构类型 u/h限值 实心自保温墙板体系、自保温墙板体系 1/1000 9.3.6 高层装配式剪力墙结构的地震作用效应计算时,可对叠合连梁的刚度予以折减,折减系数可取0.50.7。9.3.7 在结构内力与位移计算时,对现浇楼盖和叠合楼盖,均可根据楼板实际开洞情况,采用刚性楼板、分块刚性楼板或弹性楼板的计算假定。9.4 预制构 件设 计 9.4.1 预制构件的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a)对持久设计状况,应对预制构件进行承载力、变形、裂缝控制验算;b)对地震设计状况,应对预制构件进行承载力验算;c)对制作、运输和堆放、安装等短暂设计状况下的预制构件验算,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GB50666的有关规定。9.4.2 预制剪力墙墙板按楼层进行深化设计,设计起点为门窗洞口边。9.4.3 当预制构件中钢筋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大于 50mm时,宜对混凝土保护层采取有效构造措施。9.4.4 预制板式楼梯的梯段板底应配置通长的纵向钢筋。板面宜配置通长的纵向钢筋;当楼梯两端均不能滑动时,板面应配置通长的纵向钢筋。9.4.5 用于固定连接件的预埋件与预埋吊件、临时支撑用预埋件不宜兼用;当兼用时,应同时满足各种设计工况要求。预制构件中预埋件的验算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GB 50010、GB50017和 GB50666的有关规定。9.4.6 预制构件中外露预埋件凹入构件表面的深度不宜小于 10mm。9.4.7 预制装配式墙板的纵向受力钢筋与灌浆套筒或者机械连接件宜同心。9.4.8 剪力墙开有边长小于 800mm的洞口且在结构整体计算中不考虑其影响时,宜按下列方式处理:a)洞口的水平向尺寸超过550mm时,宜以洞口为界拆分左、右墙板,洞口上下方拆分为上、下墙板;b)洞口的水平向尺寸小于550mm时,可将洞口置于整块墙板内,且水平向居中放置,并沿洞口周边配置补强钢筋。补强钢筋的直径不应小于12mm,截面面积不应小于同方向被洞口截断的钢筋面积;该钢筋自孔洞边角算起伸入墙内的长度,抗震设计时不应小于laE(图9)。DB32/T xxxx-2020 18 图9 预 制剪 力墙 洞口 补强 钢筋配 置示 意 9.4.9 预制叠合连梁内不宜开洞。当需开洞时,洞口宜预埋钢套管,洞口上下截面的有效高度不应小于梁高的 1/3,且不宜小于 100mm,洞口宽度不应大于洞口高度;被洞口削弱的连梁截面应进行承载力验算,洞口处应配置补强纵向钢筋和箍筋,补强纵向钢筋的直径不应小于 12mm。9.4.10 预制非承重墙与房屋结构之间需连接可靠,水平拉结筋直径不宜小于8mm,间距不宜大于800mm;当水平拉结时,预制非承重墙与房屋结构竖向需柔性连接。9.4.11 预制外墙板的混凝土、钢筋及连接件等应符合以下规定:a)混凝土采用普通混凝土或轻骨料混凝土,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宜低于C30或LC30。b)钢筋宜采用HPB300、HRB400级钢筋,主筋直径不宜小于8mm,面网钢筋宜采用5mm的冷轧带肋钢筋或冷拔低碳钢丝焊接网片,网孔尺寸宜为100150mm。c)预制构件吊环应采用未经冷加工的HPB300钢筋制作。吊装用内埋式套筒螺母或吊杆的材料应符合国家现行相关标准的规定,也可采用符合规范或设计要求的专用吊杆或预埋内螺纹类吊装配件。吊装配件的设计应满足相关规范的设计要求,并应确保吊装配件在混凝土中的锚固有效。d)与主体结构连接用的预埋件和连接件应采用碳素结构钢、低合金结构钢或耐候钢等材料制作,也可采用不锈钢材料。连接件设计应根据环境类别影响采取防腐措施,并应考虑在长期使用条件下连接件锈蚀的安全量储备。9.4.12 预制外墙板应进行结构验算,并满足以下规定:a)预制外墙板的构件部分及连接节点,应按现行国家标准的规定进行承载能力和正常使用的极限状态验算,应考虑外墙板自重(含窗重)、风荷载、地震作用及温度应力等荷载作用的不利组合,并应满足在翻转、运输及吊装过程中的最不利工况验算。b)按承载力极限状态设计构件时采用基本组合设计值,结构重要性系数可取1.0,荷载分项和组合系数按现行荷载规范要求取用。c)按正常使用极限状态计算时采用标准组合、准永久组合值,荷载组合系数按现行荷载规范取用,挂板挠度限值取1/200,裂缝控制等级按三级考虑,最大裂缝宽度允许值取0.2mm。d)预制外墙板与主体结构的连接应考虑主体结构与构件的制作及施工误差,具有三维可调节适应能力。e)预制外墙板与主体结构的连接宜采用柔性连接构造,在满足将预制外墙板的荷载有效传递到主体结构的同时,可协调主体结构层间位移及垂直方向变形的随动性。DB32/T 3968 2020 19 f)预制外墙板的连接节点宜在连接螺栓垫板与连接件间设置滑移垫片,滑移垫片宜采用lmm厚的聚四氟乙烯板或不锈钢板制作,也可设置弹性氯丁橡胶垫块。g)采用螺栓连接时,连接件的调节变位长孔应开设在滑移垫板上,长孔尺寸可按下列公式确定:L50+D。9.5 连接设 计 9.5.1 装配整体式结构中,接缝的正截面承载力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 GB 50010的规定。接缝的受剪承载力应符合下列规定:持久设计状况:0VjdVu(1)地震设计状况:VjdEVuE/RE(2)在梁端箍筋加密区及剪力墙底部加强部位,尚应符合下列要求:jVmuaVuE(3)式中:0结构重要性系数,安全等级为一级时不应小于1.1,安全等级为二级时不应小于1.0;Vjd持久设计状况下接缝剪力设计值;VjdE地震设计状况下接缝剪力设计值;Vu 持久设计状况下梁端、剪力墙底部接缝受剪承载力设计值;VuE地震设计状况下梁端、剪力墙底部接缝受剪承载力设计值;Vmua被连接构件端部按实配钢筋面积计算的斜截面受剪承载力设计值;j接缝受剪承载力增大系数,抗震等级为一、二级取1.2,抗震等级为三、四级取1.1。9.5.2 预制构件与后浇混凝土的结合面应设置粗糙面、键槽,并应符合下列规定:a)预制构件后浇混凝土侧的粗糙面面积不宜小于结合面的80%,粗糙面凹凸深度不应小于6mm。b)预制剪力墙墙板的顶部和底部与后浇混凝土的结合面应设置粗糙面,将墙板顶部和底部的填充芯材内缩10-15mm,或将实心墙顶、墙底设置1/2的凹凸键槽,并将墙板底部下置15mm安装,让后浇细石混凝土嵌入墙板芯材填充空腔内。1-后浇 混凝 土叠 合层;2-预制叠 合板;3-预制 墙板;4-保 温芯 材 图10 预制 墙板 顶部、底 部 的粗糙 面 c)预制剪力墙墙板的侧面结合面应设置斜口槽键。斜口深度75mm,斜面倾角45,槽键上下开口高度宜大于墙体厚度,槽键中心间距宜不大于600mm,槽键口累计总高度不宜大于墙板高度的1/2。DB32/T xxxx-2020 20 图11 预制 墙板 侧面 的键 槽 构造 d)预制叠合梁的顶部结合面应设置粗糙面,梁端面应设置键槽(图12),键槽深度不宜小于30mm,自保温连梁的芯材内缩深度不宜小于30mm;键槽端部斜面倾角不大于30。(a)预制实心叠合梁(b)预制自保温叠合梁 图12 梁端 键槽 构造 示意 e)预制板与后浇混凝土叠合层之间的结合面应设置粗糙面,并符合相关规范规定。9.5.3 预制构件纵向钢筋在后浇混凝土内的连接应符合下列要求:a)竖向钢筋连接可采用锥形头套筒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copyright@ 2017-2022 报告吧 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7002310号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宁B2-20200018  | 宁公网安备640106020006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