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创新能力评价导则DB34/T 3310-2018.pdf

返回 相关 举报
企业创新能力评价导则DB34/T 3310-2018.pdf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企业创新能力评价导则DB34/T 3310-2018.pdf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企业创新能力评价导则DB34/T 3310-2018.pdf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企业创新能力评价导则DB34/T 3310-2018.pdf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企业创新能力评价导则DB34/T 3310-2018.pdf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ICS 03.080.01 A 01 DB34 安徽省地方标准 DB 34/T 33102018 企业创新能力评价导则 Evaluation of enterprise innovation capability 文稿版次选择 2018-12-29发布 2019-01-29实施安徽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布 DB34/T 33102018 I 前 言 本标准按照 GB/T 1.1-2009 给出的规则起草。本标准由安徽三祥技术咨询有限公司提出。本标准由安徽省质量和标准化研究院归口。本标准起草单位:安徽三祥技术咨询有限公司、安徽省标准技术中心、安徽省质量和标准化研究院、安徽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先进技术研究院、合肥工业大学智能制造技术研究院、安徽省中小企业发展促进中心、合肥市科技创新公共服务中心、合肥中科合聚光化学科技有限公司、安徽中科海奥电气股份有限公司。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杨丽、杨阳、凌俊杰、伍雪洁、刘小成、管磊、贾玉柱、马梅、朱丹丹、潘攀。DB34/T 33102018 1 企业创新能力评价导则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企业创新能力评价的术语和定义、基本原则、指标构成和评价方法。本标准适用于各类企业进行技术创新能力评价。2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2.1 企业创新能力评价 evaluation of enterprise innovation capability 对企业自身的创新能力及其作为技术创新主体所发挥的作用进行分析。3 基本原则 3.1 目的性原则 评价的目的应明确。3.2 科学性原则 应包含以下三个方面:特征性:应符合企业创新活动的基本特征和科研的基本规律;准确一致性:指标体系内部各指标之间应协调统一,指标体系的层次和结构应合理;完备性:应围绕评价目的,全面反映被评价对象。3.3 可操作性原则 应适应于:评价指标易于采集,计算方法易于操作;评价数据标准化、规范化;被评方对评价体系的理解接受能力。4 指标构成 4.1 总则 企业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分为创新平台、创新资源、创新成果、创新保障四个一级指标,九个二级指标。主要为定量指标,可以直接计算和度量。DB34/T 33102018 2 4.2 评价指标 企业创新能力评价指标应符合表 1 的规定。表1 企业创新能力评价指标 一级指标 二级指标 三级指标 创新平台(权重 20)创新平台建设(10 分)国家级、省级、市级设计中心或研发平台 近三年开发的省级及以上新产品累计数 创新合作(10 分)产学研合作 近三年对外合作项目数占所有研发项目的比重 创新资源(权重 35)研发投入(25 分)研发经费占主营业务收入占比 近三年企业技术改造项目投入的平均资金 主要研发设备技术水平,反映企业研发技术装备水平 人力资源(10 分)研发人员占员工总数的比重 企业拥有的副高及以上职称的人数 创新成果(权重 30)创新效率(10 分)近三年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开发项目数 当年新产品销售收入占营业总收入的比重 创新水平(20 分)企业全部I类知识产权数量 当年新申请I类知识产权数量 企业获得品牌情况 最近三年制定的国际、国家、行业、地方标准等情况 创新保障(权重 15)创新制度(5 分)创新制度建立与执行 创新文化(5 分)创新文化建立与完善 创新资金支持 创新战略(5 分)企业创新发展规划制定与实施 5 评价方法 评价方法可采用打分制,参见附录 A。DB34/T 33102018 3 A A 附 录 A(资料性附录)评价方法 评价方法可采用打分制,分值见表 A.1。表A.1 参考分值 一级指标 二级指标 三级指标 备注 分值参考(单选)创新平台(权重20)创新平台建设(10分)国家级、省级、市级设计中心或研发平台 国家级、省级、市级、无 国家级平台(5分)省级平台(3分)市级平台(2分)无(0分)近三年开发的省级及以上新产品累计数 反映企业研发广度与覆盖水平 X10(5分)5 项X10 项(3分)2 项X5 项(1分)X2 项(0分)创新合作(10分)产学研合作 与高校、科研院所有无实质性合作项目 有(5分)无(0分)近三年对外合作项目数占所有研发项目的比重 X10(5分)5X10(3分)X5(0分)创新资源(权重35)研发投入(25分)研发经费占主营业务收入占比 反映企业的研发强度 X5(10分)4X5(7分)3X4(5分)2X3(3分)1X2(2分)X1(0分)近三年企业技术改造项目投入的平均资金 X100 万元(7分)50 万元X100 万元(3分)0X50 万元(0分)主要研发设备技术水平,反映企业研发技术装备水平国际领先、国内领先、国内一般、省内领先 国际领先(8分)国内领先(7分)国内一般(6分)省内领先(5分)省内一般(4分)其他(3分)DB34/T 33102018 4 表 A.1(续)一级指标 二级指标 三级指标 备注 分值参考(单选)创新资源(权重35)人力资源(10分)研发人员占员工总数的比重 反映企业创新水平和创新能力 X10(5分)5X10(3分)X5(0分)企业拥有的副高及以上职称的人数 X5(5分)3X5(3分)1X3(1分)X1(0分)创新成果(权重30)创新效率(10分)近三年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开发项目数 X5(5分)3X5(3分)1X3(1分)X1(0分)当年新产品销售收入占营业总收入的比重 X20(5分)10X20(3分)X10(0分)创新水平(20分)企业全部I类知识产权数量 X3(6分)1个X3(3分)X1(0分)当年新申请I类知识产权数量 X3(3分)1X3(2分)X1(0分)企业获得品牌情况 知名商标、著名商标等称号有(2分)无(0分)名牌 国家名牌产品(4分)省级名牌产品(3分)市级名牌产品数(2分)无(0分)最近三年制定的国际、国家、行业、地方标准等情况 国际标准(5分)国家标准(4分)行业标准(3分)地方标准(2分)无(0分)创新保障(权重15)创新制度(5分)创新制度建立与执行 企业是否建立创新制度并执行 建立并执行(5分)建立(3分)无(0分)创新文化(5分)创新文化建立与完善 企业是否营造浓厚的创新氛围,鼓励和支持员工创新是(3分)否(0分)DB34/T 33102018 5 表 A.1(续)一级指标 二级指标 三级指标 备注 分值参考(单选)创新保障(权重15)创新文化(5分)创新资金支持 企业是否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激发员工主动创新的精神 是(2分)否(0分)创新战略(5分)企业创新发展规划制定与实施 企业是否制定完整、切合实际的创新战略,包括创新发展思路、目标和实施方案制定并实施(5分)制定(3分)无(0分)_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copyright@ 2017-2022 报告吧 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7002310号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宁B2-20200018  | 宁公网安备640106020006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