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业有害生物调查技术规程DB22/T 1098-2018.pdf

返回 相关 举报
林业有害生物调查技术规程DB22/T 1098-2018.pdf_第1页
第1页 / 共36页
林业有害生物调查技术规程DB22/T 1098-2018.pdf_第2页
第2页 / 共36页
林业有害生物调查技术规程DB22/T 1098-2018.pdf_第3页
第3页 / 共36页
林业有害生物调查技术规程DB22/T 1098-2018.pdf_第4页
第4页 / 共36页
林业有害生物调查技术规程DB22/T 1098-2018.pdf_第5页
第5页 / 共36页
亲,该文档总共3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ICS 65.020.20 B 05 备案号:60784-2018 DB22 吉林省地方标准 DB22/T 10982018 代替 DB22/T 1098-2006林业有害生物调查技术规程 The regulation of investigation technology for forest pests 2018-07-30发布 2018-08-30实施吉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发布 DB22/T 10982018 I 目 次 前言.II1 范围.12 术语和定义.13 调查主体和种类.14 应施调查林分确定.15 线路踏查方法.16 标准地调查.27 主要林业有害生物调查技术.38 其他情况.17附录 A(资料性附录)林业有害生物应施调查寄主林分划分.18附录 B(资料性附录)优势树种龄级组划分指标.20附录 C(规范性附录)林业有害生物调查统计用表.21附录 D(规范性附录)主要林业有害生物发生统计指标.30附录 E(规范性附录)主要林业有害生物成灾指标.32 DB22/T 10982018 II 前 言 本标准按照 GB/T 1.12009 给出的规则起草。本标准代替 DB22/T 1098-2006林业有害生物调查技术规程。本标准与 DB22/T 1098-2006 相比,除编辑性修改外,主要技术变化如下:将原文中“林业有害生物调查应以林场、林业站等为单位进行”修改为中“林场、林业工作站、保(管)护站和其他森林经营者”(见 3.1);调整了林业有害生物类别排列顺序(见 7);增加了林业有害生物种类学名(见 7);将原文中关于落叶松毛虫标准地调查时间表述“或于 10 月上旬幼虫下树后”修改为“或于10 月中下旬幼虫下树后”(见 7.7.3);增加了松落针病调查技术(见 7.4);将文中关于树木直径的表述修改为树木胸径;统一了文中关于“发病株率的表述”;将文中“十六星直脊天牛”修改为“梣直脊天牛”;将文中“二针松”、“五针松”统一具体到种;将文中“柞树”统一修改为“蒙古栎”;增加了中葡萄长须小卷蛾的发生统计指标(见附录 D);增加了中枝梢病虫害的成灾指标(见附录 E)。本标准由吉林省林业厅提出并归口。本标准起草单位:吉林省森林病虫防治检疫总站。本标准主要起草人:皮忠庆、乔磊、许冰、高立军、方海涛、艾海涛、于腾达、王丹、闫玲娜、李朋举、刘音、刘玥、陈田。本标准历次发布情况为:DB22/T 1098-2006。DB22/T 10982018 1 林业有害生物调查技术规程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林业有害生物调查主体和种类、应施调查林分确定、线路踏查方法、标准地调查方法、主要林业有害生物调查技术和其他情况。本标准适用于林业有害生物调查。2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2.1 林业有害生物 forest pest 危害森林、林木和林木种苗正常生长并造成经济损失的病、虫、鼠和植物等。2.2 应施调查林分 forest stand applied 对某种林业有害生物应该实施调查的林分。3 调查主体和种类 3.1 主体 林场、林业工作站、保(管)护站和其他森林经营者。3.2 种类 常发或偶发的林业有害生物种类。4 应施调查林分确定 4.1 应施调查林分及面积确定 每年 3 月 25 日前,调查主体应按照附录 A 的规定,确定应施调查寄主树种林分和面积。4.2 踏查块划定原则 根据森林资源档案和林相图,结合应施调查林分的分布情况,按照树种和林龄组相同的原则,将相邻的小班合并为一个踏查块,踏查块的面积不超过 200 hm,优势树种龄级组划分指标见附录 B。将应施调查寄主林分划为若干个踏查块,进行统一编号,登记每个踏查块所包括的林班和小班,填入表C.1。5 线路踏查方法 DB22/T 10982018 2 5.1 样株调查法 按照机械取样法选取 100 株样株,逐株调查样株上目标有害生物种类或其危害状,填写表 C.2,计算被害株率。被害株率按公式(1)计算。%100 NMP.(1)式中:P 被害株率;M 有虫(病害、鼠害)株数;N 调查株数。5.2 样方调查法 在确定的踏查线上按照机械取样法选取 20 株样株,以样株为中心、树冠正投影范围为调查样方,记录枯落层或土壤中是否有目标有害生物种类,填写表 C.2。6 标准地调查 6.1 应施标准地调查林分确定 踏查中叶部害虫有虫株率在20%(1 年多代10)以上、叶部病害发病株率在20%以上、枝梢病虫害发病或有虫株率在10%以上、干部病虫和鼠危害株率在3%以上的林分。6.2 标准地选设 在应施标准地调查的林分中,应对踏查块内的各小班进行全面踏查,对于有可能达到发生统计起点的小班均要进行标准地调查。标准地面积为 0.2 hm 左右,其内树木不少于 100 株。6.3 样株数量 样枝调查法、树干样方调查法 20 株,地面样方调查法 60 株,样株调查法、叶部危害程度调查法、鼠危害株率调查法不少于 100 株。6.4 标准地调查方法 6.4.1 样株调查法 6.4.1.1 直接调查法 直接调查样株的发病情况或直接查数样株上目标害虫数量,填写表 C.3 或表 C.4。6.4.1.2 间接调查法 6.4.1.2.1 振落法 对于具有假死习性的种类,林木胸径 6 cm10 cm 的林分,在样株树冠正投影范围内铺上接虫单,振击树干,记录接虫单上的目标害虫数量,填写表 C.4。6.4.1.2.2 阻隔法 DB22/T 10982018 3 对于具有经过主干上树习性的种类,林木胸径大于 10 cm 的林分,害虫上树之前,在样株胸高处扎塑料环或用毒笔涂抹闭合环,环的宽度应大于 10 cm。记录阻隔阻杀的目标害虫数量,填写表 C.4。6.4.2 地面样方调查法 以样株为中心、树冠正投影范围为调查样方,记录枯落层或土壤中目标有害生物数量,填写表 C.5。6.4.3 样枝调查法 将样株树冠分上下两层、阴阳两面,逐个样株依次轮换取 1 个样枝,记录样枝上目标害虫数量或发病情况,填写表 C.5。6.4.4 树干样方调查法 在选设的样株上,选取一定面积的干部表皮作为调查样方,记录样方样方表面积和样方内目标害虫数量,填写表 C.5。6.4.5 叶部危害程度调查法 对于叶部害虫其虫口密度或有虫株率达到发生面积统计指标的林分,在其危害显露期末要进行叶部危害程度调查。按上述要求设立标准地、选取调查样株,对树木的失叶程度进行调查,填写表 C.6。6.4.6 鼠被害株率调查法 调查当年样株枝干部是否被鼠危害,填写表 C.7。6.4.7 铗日法 在选设的调查标准地内采用铗行距 5 m、铗间距 5 m,连续 2 日各布铗 100 个,在布铗的次日分别调查一次捕获害鼠的种类和数量,填写表 C.7。6.5 林业有害生物发生和成灾指标 发生指标见附录 D,成灾指标见附录 E。7 主要林业有害生物调查技术 7.1 落叶松落叶病 Mycosphaerella larici-leptolepis Ito et al.7.1.1 应施调查的寄主林分 落叶松人工中、幼龄林。7.1.2 病情线路踏查 在 8 月下旬采用样株调查法,记录样株上的针叶病斑及变色现象,填写表 C.2。分级指标见表 1。表1 落叶松落叶病分级指标表 发病等级 代表数值 分级指标 0 针叶变色10%以下 1 针叶变色10%25%DB22/T 10982018 4 表 1(续)发病等级 代表数值 分级指标 2 针叶变色26%50%3 针叶变色51%75%4 针叶变色75%以上 7.1.3 标准地病害等级调查 在 8 月下旬采用样株调查法,记录样株发病等级,填写表 C.3。7.2 落叶松枯梢病 Botryosphaeria laricina(Sawada)Shang 7.2.1 应施调查的寄主林分 落叶松人工中、幼龄林及未成林造林地。7.2.2 病情线路踏查 在 8 月下旬采用样株调查法,记录样株当年新梢有无发病症状,填写表 C.2。7.2.3 标准地新梢发病率调查 在 8 月下旬采用样枝调查法,记录样枝新梢数和发病新梢数,填写表 C.5。7.3 五针松疱锈病 Cronartium ribicola J.C.Fischer ex Rab.7.3.1 应施调查的寄主林分 红松人工中幼龄林。7.3.2 病情线路踏查 在 5 月中、下旬采用样株调查法,记录样株主干上有无桔黄色锈孢子器,填写表 C.2。7.3.3 标准地发病株率调查 在 5 月中、下旬采用样株调查法,记录样株主干、侧枝上有无桔黄色锈孢子器,填写表 C.3。7.4 松落针病 Lophodermium pinastri(Schrad.)Chev 7.4.1 应施调查的寄主林分 樟子松、油松、赤松、红松人工中、幼龄林及未成林造林地。7.4.2 病情线路踏查 在 8 月上旬采用样株调查法,记录样株上的针叶有无病斑,填写表 C.2。7.4.3 标准地病害等级调查 在 8 月上旬采用样枝调查法,记录样株上的针叶病斑及变色现象,填写表 C.3。分级指标见表2。DB22/T 10982018 5 表2 松落针病分级指标表 发病等级 代表数值 分级指标 0 针叶变色10%以下 1 针叶变色10%25%2 针叶变色26%50%3 针叶变色51%75%4 针叶变色75%以上 7.5 杨树烂皮病 Valsa sordida Nit.Cytospora chrysosperma(Pers.)Fr.7.5.1 应施调查的寄主林分 杨树人工中、幼龄林及未成林造林地。7.5.2 病情线路踏查 在 5 月中、下旬采用样株调查法,记录样株主干上有无病斑,填写表 C.2。7.5.3 标准地发病株率调查 在 5 月中、下旬采用样株调查法,记录样株主干上有无病斑,填写表 C.3。7.6 杨树溃疡病 Dothiorella gregaria Sacc.;Botryosphaeria ribis(Tode)Gross.et Dugg.7.6.1 应施调查的寄主林分 杨树人工中幼龄林及未成林造林地。7.6.2 病情线路踏查 在 5 月下旬至 6 月上旬采用样株调查法,记录样株主干上有无溃疡斑,填写表 C.2。7.6.3 标准地发病株率调查 在 5 月下旬至 6 月上旬采用样株调查法,记录样株主干上有无溃疡斑,填写表 C.3。7.7 落叶松毛虫 Dendrolimus superans(Butler)7.7.1 应施调查的寄主林分 落叶松、樟子松、油松、赤松、红松中、幼龄林及未成林造林地。7.7.2 虫情线路踏查 在 9 月中旬采用样株调查法调查样株上有无幼虫,对不适宜样株调查法的林分可在 10 月中旬采用样方调查法,记录样方内枯枝落叶层有无越冬幼虫,填写表 C.2。7.7.3 标准地虫口密度调查 DB22/T 10982018 6 在 9 月中旬幼虫下树前,采用直接观察法或振落法调查样株上的幼虫数,填写表 C.4。或于10月中、下旬采用地面样方调查法,记录样方内枯枝落叶层、石块下等处的幼虫数,填写表 C.5。统计发生情况,将发生面积作为下一年的发生面积。7.7.4 危害程度调查 在 6 月中、下旬,采用叶部危害程度调查法,记录叶部危害程度,填写表 C.6。7.8 兴安落叶松鞘蛾 Coleophora dahurica Falkovish 7.8.1 应施调查的寄主林分 落叶松人工中、幼龄林。7.8.2 虫情线路踏查 在 10 月上旬采用样株调查法,记录样株上有无幼虫,填写表 C.2。7.8.3 标准地虫口密度调查 在 10 月上旬采用样枝调查法,取一主枝长 50 cm 以上,其延长枝条长 100 cm 以上的样枝,测量枝条的延长长度,记录幼虫数量,计算每 10 cm 延长枝条的幼虫数量,填写表 C.5。统计发生情况,将发生面积作为下一年的发生面积。7.8.4 危害程度调查 在 5 月下旬,采用叶部危害程度调查法,记录叶部危害程度,填写表 C.6。7.9 葡萄长须卷蛾 Sparganothis pilleriana Denis et Schiffermller 7.9.1 应施调查的寄主林分:落叶松人工幼龄林、未成林造林地。7.9.2 虫情线路踏查 在 5 月中旬采用样株调查法,记录样株新梢有无幼虫和被害状,填写表 C.2。7.9.3 标准地虫口密度调查 在 5 月中旬采用样枝调查法,记录样枝的新梢数和被害新梢数,填写表 C.5。7.10 松皮小卷蛾 Laspeyresia grunertiana(Ratzeburg)7.10.1 应施调查的寄主林分 落叶松人工中龄林。7.10.2 虫情线路踏查 在 10 月中旬采用样株调查法,记录样株主干有无排出木屑的孔道或有无流脂现象,填写表 C.2。7.10.3 标准地虫口密度调查 DB22/T 10982018 7 在 10 月中旬采用样株调查法,记录解剖样株主干上带有木屑的孔道和流脂处有无幼虫,填写表C.4。统计发生情况,将发生面积作为下一年的发生面积。7.11 松瘿小卷蛾 Cydia zebeana(Ratzeburg)7.11.1 应施调查的寄主林分 落叶松人工幼龄林、未成林造林地。7.11.2 虫情线路踏查 在 10 月中旬采用样株调查法,记录样株的主梢和侧枝有无带蛀屑的虫瘿,填写表 C.2。7.11.3 虫口密度调查 在 10 月中旬采用样枝调查法,记录样枝枝梢数和被害枝梢数,填写表 C.5。统计发生情况,将发生面积作为下一年的发生面积。7.12 落叶松球蚜 Adelges laricis laricis Vallot 7.12.1 应施调查的寄主林分 云杉人工幼龄林及未成林造林地。7.12.2 虫情线路踏查 在 6 月中旬采用样株调查法,记录云杉上有无新虫瘿,填写表 C.2。7.12.3 标准地虫口密度调查 在 6 月中旬采用样枝调查法,记录样枝的新梢数和有虫瘿新梢数,填写表 C.5。7.13 梣直脊天牛 Eutetrapha sedecimpunctata(Motschulsky)7.13.1 应施调查的寄主林分 椴树占树种组成30以上天然中龄级及以上林分。7.13.2 虫情线路踏查 在 6 月下旬采用样株调查法,记录树干及树干基部有无红褐色粉状害虫排泄物,填写表 C.2。7.13.3 标准地虫口密度调查 在 6 月下旬采用样株调查法,记录树干上有无红褐色粉状排泄物,填写表 C.4。7.14 黄二星舟蛾 Euhampsonia cristata(Butler)7.14.1 应施调查的寄主林分 蒙古栎天然林。7.14.2 虫情线路踏查 在 5 月上中旬采用地面样方调查法,记录枯枝落叶层下土表层中有无茧蛹,填写表 C.2。DB22/T 10982018 8 7.14.3 标准地虫口密度调查 在 5 月上中旬采用地面样方调查法,记录枯枝落叶层下土表层中茧蛹的数量,填写表 C.5。7.14.4 危害程度调查 在 9 月中旬采用叶部危害程度调查法,记录叶部危害程度,填写表 C.6。7.15 杨扇舟蛾 Clostera anachoreta(Fabricius)7.15.1 应施调查的寄主林分 杨树人工中龄级及以下林分。7.15.2 虫情线路踏查 分别在 5 月下旬、7 月中旬和 8 月下旬采用样株调查法,记录样株有无幼虫形成的虫苞或分散幼虫,填写表 C.2。7.15.3 标准地虫口密度调查 分别在 5 月下旬、7 月中旬和 8 月下旬采用样枝调查法,取一主枝长 50 cm 以上的样枝,记录幼虫数,测量枝条的延长长度。计算 50 cm 长枝条的平均幼虫数,填写表 C.5。7.15.4 危害程度调查 分别在 6 月上旬、7 月下旬和 9 月上旬采用叶部危害程度调查法,记录叶部危害程度,填写表 C.6。7.16 杨二尾舟蛾 Cerura menciana Moore 7.16.1 应施调查的寄主林分 杨树人工中龄级及以上林分。7.16.2 虫情线路踏查 分别在 7 月上旬和 10 月上旬采用样株调查法,记录样株主干基部树皮裂缝、树杈处有无茧蛹,填写表 C.2。7.16.3 标准地虫口密度调查 分别在 7 月上旬和 10 月上旬采用样株调查法,记录样株树干基部皮缝、树杈处的结茧蛹加上未化蛹的幼虫数量,填写表 C.4。10 月上旬调查的发生面积作为下一年春季的发生面积。7.16.4 危害程度调查 分别在 6 月下旬和 8 月中旬采用叶部危害程度调查法,记录叶部危害程度,填写表 C.6。7.17 黑带二尾舟蛾 Cerura vinula felina(Butler)7.17.1 应施调查的寄主林分 杨树人工中龄级及以上林分。DB22/T 10982018 9 7.17.2 虫情线路踏查 分别在 7 月上旬和 10 月上旬采用样株调查法,记录样株树干基部皮裂缝处及周围枯枝上有无茧蛹,填写表 C.2。7.17.3 标准地虫口密度调查 分别在 7 月上旬和 10 月上旬采用样株调查法,记录样株树干基部皮裂缝处及周围枯枝上的茧蛹数,填写表 C.4。10 月中旬调查的发生面积作为下一年春季的发生面积。7.17.4 危害程度调查 分别在 6 月下旬和 8 月中旬,采用叶部危害程度调查法,记录叶部危害程度,填写表 C.6。7.18 杨小舟蛾 Micromelalopha sieversi(Staudinger)7.18.1 应施调查的寄主林分 杨树人工中幼龄林。7.18.2 虫情线路踏查 分别在 6 月下旬和 10 月上旬采用地面样方调查法,记录样方内有无茧蛹,填写表 C.2。7.18.3 标准地虫口密度调查 分别在 6 月下旬和 10 月上旬采用地面样方调查法,记录样方内枯枝落叶层和表土层茧蛹的数量,填写表 C.5。10 月上旬调查的发生面积作为下一年春季的发生面积。7.18.4 危害程度调查 分别在 6 月中旬和 8 月上旬采用叶部危害程度调查法,记录叶部危害程度,填写表 C.6。7.19 分月扇舟蛾 Clostera anastomosis(Linnaeus)7.19.1 应施调查的寄主林分 杨树人工中龄级及以下林分。7.19.2 虫情线路踏查 分别在 6 月中旬、7 月中旬和 9 月上旬采用样株调查法,记录样株上有无幼虫或初孵幼虫的为害状,填写表 C.2。7.19.3 标准地虫口密度调查 分别在 6 月中旬、7 月中旬和 9 月上旬采用样枝调查法,将样株树冠分上下两层、阴阳两面依次轮换取一主枝 50 cm长以上的样枝,查数幼虫数量,测量枝条的延长长度,计算 50 cm长枝条的平均幼虫数,填写表 C.5。9 月上旬调查的发生面积作为下一年春季的发生面积。7.19.4 危害程度调查 分别在 5 月下旬、7 月上旬和 8 月中旬采用叶部危害程度调查法,记录叶部危害程度,填写表 C.6。DB22/T 10982018 10 7.20 黄刺蛾 Monema flavescens Walker 7.20.1 应施调查的寄主林分 杨树人工中龄级及以下的林分。7.20.2 虫情线路踏查 在 10 月上旬采用样株调查法,记录样株上有无结雀卵形茧的老熟幼虫,填写表 C.2。7.20.3 标准地虫口密度调查 在 10 月上旬采用样株调查法,记录样株上结茧的老熟幼虫数,填写表 C.4。统计发生情况,将发生面积作为下一年的发生面积。7.20.4 危害程度调查 在 7 月下旬采用叶部危害程度调查法,记录叶部危害程度,填写表 C.6。7.21 褐边绿刺蛾 Latoia consocia Walker 7.21.1 应施调查的寄主林分 杨树人工中龄级及以下的林分。7.21.2 虫情线路踏查 在 7 月中旬采用样株调查法,记录样株上有无幼虫,填写表 C.2。7.21.3 标准地虫口密度调查 在 10 月中旬采用地面样方调查法,记录枯枝落叶层和 10 cm 深表土层结茧的老熟幼虫数,填写表 C.5,统计发生情况,将发生面积作为下一年的发生面积。7.21.4 危害程度调查 在 8 月上旬,采用叶部危害程度调查法,记录叶部危害程度,填写表 C.6。7.22 杨毒蛾 Leucoma candida(Staudinger)7.22.1 应施调查的寄主林分 杨树人工中龄级及以下林分。7.22.2 虫情线路踏查 在 10 月中旬采用样方调查法,记录枯枝落叶层有无幼虫,填写表 C.2。7.22.3 标准地虫口密度调查 在 10 月中旬采用地面样方调查法,记录枯枝落叶层、树皮缝处的幼虫数量,填写表 C.5,统计发生情况,将发生面积作为下一年的发生面积。7.22.4 危害程度调查 在 6 月上旬采用叶部危害程度调查法,记录叶部危害程度,填写表 C.6。DB22/T 10982018 11 7.23 柳毒蛾 Leucoma salicis(Linnaeus)7.23.1 应施调查的寄主林分 杨树人工中龄级及以下林分。7.23.2 虫情线路踏查 分别在 7 月中旬和 9 月上旬采用样株调查法,记录样株上有无幼虫,填写表 C.2。7.23.3 标准地虫口密度调查 分别在 7 月中旬和 9 月上旬采用样枝调查法,取一主梢 50 cm 长以上的样枝,记录幼虫数,测量枝条延长长度,计算 50 cm 长枝条的平均幼虫数。填写表 C.5。将 9 月上旬调查的发生面积作为下一年的发生面积。7.23.4 危害程度调查 分别在 5 月下旬和 8 月中旬,采用叶部危害程度调查法,记录叶部危害程度,填写表 C.6。7.24 白杨透翅蛾 Paranthrene tabaniformis Rottemburg 7.24.1 应施调查的寄主林分 杨树人工幼龄林及未成林造林地。7.24.2 虫情线路踏查 在 10 月中旬采用样株调查法,记录样株上有无带木屑的虫瘿,将填写表 C.2。7.24.3 标准地虫口密度调查 在 10 月中旬采用样株调查法,记录样株上有无有虫虫瘿,计算有虫株率,填写表 C.4。统计发生情况,将发生面积作为下一年的发生面积。7.25 杨锦纹吉丁虫 Poecilonota variolosa Park 7.25.1 应施调查的寄主林分 杨树人工中龄级及以上林分。7.25.2 虫情线路踏查 在9月下旬采用样株调查法,记录树干表皮有无褐色坏死斑、水浸状死斑及虫体,填写表C.2。7.25.3 标准地虫口密度调查 在 9 月下旬采用样株调查法,用刀解剖干部表皮褐色斑和水浸状斑处,记录样株上的有无幼虫和蛹,计算有虫株率,将填写表 C.4。统计发生情况,将发生面积作为下一年的发生面积。7.26 青杨天牛 Saperda populnea(linnaeus)7.26.1 应施调查的寄主林分 杨树人工中、幼龄林及未成林造林地。DB22/T 10982018 12 7.26.2 虫情线路踏查 在 10 月中旬采用样株调查法,记录样株上有无幼虫形成的虫瘿,填写表 C.2。7.26.3 标准地虫口密度调查 在10月中旬采用样枝调查法,取一主枝长 50 cm 以上的样枝,测量枝条的延长长度,记录有虫虫瘿数量,并计算 100 cm 长枝条的平均幼虫数,填写表C.5,统计发生情况,将发生面积作为下一年的发生面积。7.27 杨干象 Cryptorhynchus lapathi(Linnaeus)7.27.1 应施调查的寄主林分 杨树人工中幼龄林。7.27.2 虫情线路踏查 在 6 月下旬采用样株调查法,记录样株树干表皮颜色是否变深和有无刀砍状裂口,填写表 C.2。7.27.3 标准地虫口密度调查 在 6 月下旬采用样株调查法,解剖主干上带黑色分泌物的虫孔、表皮颜色变深处和刀砍状裂口处,记录有无幼虫,计算有虫株率,填写表 C.4。7.28 柳蛎盾蚧 Lepidosaphes salicina Borchaeniua 7.28.1 应施调查的寄主林分 杨树人工中幼龄林。7.28.2 虫情线路踏查 在 10 月上旬采用样株调查法,记录主干中下部有无蚧壳,填写表 C.2。7.28.3 标准地虫口密度调查 在 10 月上旬采用树干样方调查法,在样株主干阴阳两面各取一个 10 cm10 cm 的样方,记录样方内有卵的蚧壳数,并计算出每 10 cm 平均有卵蚧壳数,填写表 C.5。统计发生情况,将发生面积作为下一年的发生面积。7.29 杨圆蚧 Diaspidiotus gigas(Thiem et Gerneck)7.29.1 应施调查的寄主林分 杨树人工中幼龄林。7.29.2 虫情线路踏查 在 10 月中旬采用样株调查法,记录样株主干中下部有无蚧壳,填写表 C.2。7.29.3 标准地虫口密度调查 DB22/T 10982018 13 在 10 月中旬采用树干样方调查法,在样株主干的阴阳两面各取一个10 cm10 cm 的样方,记录有若虫的蚧壳数,并计算出每平方厘米上的有若虫蚧壳数,填写表 C.5。统计发生情况,将发生面积作为下一年的发生面积。7.30 黄褐天幕毛虫 Malacosoma neustria testacea(Motschulsky)7.30.1 应施调查的寄主林分 杨树人工、果树经济林中龄级及以下林分。7.30.2 虫情线路踏查 在 10 月中旬采用样株调查法,记录样株枝上有无未孵化的“顶针”状卵块,填写表 C.2。7.30.3 标准地虫口密度调查 在10月中旬采用样株调查法,记录样株总卵粒数,填写表C.4。统计发生情况,将发生面积作为下一年的发生面积。样株总卵粒数计算见公式(2)。N M A.(2)式中:A 样株总卵粒数;M 样株上的卵块数;N 卵块平均含卵量。7.30.4 危害程度调查 在 6 月上中旬采用叶部危害程度调查法,记录叶部危害程度,填写表 C.6。7.31 黑绒金龟子 Serica orientalis Motscchulsky 7.31.1 应施调查的寄主林分 杨树人工幼龄林及未成林造林地。7.31.2 虫情线路踏查 在 4 月下旬或 5 月上旬采用样株调查法,记录样株上有无成虫,填写表 C.2。7.31.3 标准地虫口密度调查 在4月下旬或5月上旬采用样株调查法,记录样株上的成虫数量,填写表C.4。7.31.4 危害程度调查 在 5 月中旬采用叶部危害程度调查法,记录叶部危害程度,填写表 C.6。7.32 白杨叶甲 Chrysomela populi Linnaeus 7.32.1 应施调查的寄主林分 杨树人工幼龄林及未成林造林地。7.32.2 虫情线路踏查 DB22/T 10982018 14 在 5 月中、下旬采用样株调查法,记录样株上有无成虫,填写表 C.2。7.32.3 标准地虫口密度调查 在 5 月中、下旬采用样株调查法,记录样株上的成虫数量,填写表 C.4。7.32.4 危害程度调查 在 7 月上旬采用叶部危害程度调查法,记录叶部危害程度,填写表 C.6。7.33 榆紫叶甲 Ambrostoma quadriimpressum(Motschulsky)7.33.1 应施调查的寄主林分 榆树中龄级及以下林分。7.33.2 虫情线路踏查 在 5 月上、中旬采用样株调查法,记录样株上有无成虫,填写表 C.2。7.33.3 标准地虫口密度调查 在 5 月上、中旬采用样株调查法,记录样株上成虫数量,填写表 C.4。7.33.4 危害程度调查 在 6 月中、下旬采用叶部危害程度调查法,记录叶部危害程度,填写表 C.6。7.34 核桃扁叶甲 Gastrolina depressa Baly 7.34.1 应施调查的寄主林分 核桃楸占 3 成以上的中幼龄林。7.34.2 虫情线路踏查 在 10 月上旬采用样方调查法,记录样方有无成虫,填写表 C.2。7.34.3 标准地虫口密度调查 在 10 月上旬采取地面样方调查法,记录枯枝落叶层中成虫数量,填写表 C.5。统计发生情况,将发生面积作为下一年的发生面积。7.34.4 危害程度调查 在 6 月中旬采用叶部危害程度调查法,记录叶部危害程度,填写表 C.6。7.35 栗山天牛 Massicus raddei Blessig 7.35.1 应施调查的寄主林分 蒙古栎天然 25 a以上林分。7.35.2 虫情线路踏查 DB22/T 10982018 15 在 10 月上旬采用样株调查法,记录样株树干基部周围有无蛀屑或树干上有无幼虫排出的粪便和蛀屑,填写表 C.2。7.35.3 标准地虫口密度调查 在 10 月上中旬采用样株调查法,记录样株上或树干基部周围有无新的蛀屑,填写表 C.4。统计发生情况,将发生面积作为下一年的发生面积。7.36 花布灯蛾 Camptoloma interiorata(Walker)7.36.1 应施调查的寄主林分 蒙古栎天然林。7.36.2 虫情线路踏查 在 10 月上旬采用地面样方调查法,记录树冠正投影范围内树干、土层、石块下有无越冬幼虫虫苞,填写表 C.2。7.36.3 标准地虫口密度调查 在 10 月上旬采用地面样方调查法,记录样株树冠正投影范围内越冬幼虫的虫苞数,填写表 C.5。统计发生情况,将发生面积作为下一年的发生面积。7.36.4 危害程度调查 在 6 月上旬采用叶部危害程度调查法,记录叶部程度调查,填写表 C.6。7.37 银杏大蚕蛾 Dictyoploca japonica Moore 7.37.1 应施调查的寄主林分 核桃楸中、幼龄林。7.37.2 虫情线路踏查 在 10 月中旬采用样株调查法,记录样株主干下部和周围灌丛、杂草上有无卵粒,填写表 C.2。7.37.3 标准地虫口密度调查 在 10 月上旬采用样株调查法,记录样株树干下部和周围灌丛、杂草上卵的数量,填写表 C.4。统计发生情况,将发生面积作为下一年的发生面积。7.37.4 危害程度调查 在 7 月上旬采用叶部危害程度调查法,记录树冠叶部危害程度,填写表 C.6。7.38 纵坑切梢小蠹 Tomicus piniperda(Linnaeus)7.38.1 应施调查的寄主林分 樟子松、油松、赤松人工幼龄级及以上林分。7.38.2 虫情线路踏查 DB22/T 10982018 16 在 9 月下旬采用样株调查法,记录样株新梢是否被害,填写表 C.2。7.38.3 标准地虫口密度调查 在 9 月下旬采用样枝调查法,将样株树冠分上下两层、阴阳两面,依次轮换取一样枝,记录新梢数和新梢受害数,计算新梢受害率,填写表 C.5。统计发生情况,将发生面积作为下一年的发生面积。7.39 微红梢斑螟 Dioryctria rubella Hampson 7.39.1 应施调查的寄主林分 樟子松、油松、赤松、红松人工中幼龄林。7.39.2 虫情线路踏查 在 5 月上、中旬采用样株调查法,记录样株有无枯死的新梢,填写表 C.2。7.39.3 标准地虫口密度调查 在 5 月上、中旬采用样枝调查法,记录新梢数和新梢受害数,计算新梢受害率,填写表 C.5。统计发生情况,将发生面积作为下一年的发生面积。7.40 舞毒蛾 Lymantria dispar(Linnaeus)7.40.1 应施调查的寄主林分 杨树、落叶松人工中龄级及以下林分。7.40.2 虫情线路踏查 在 10 月上旬采用样株调查法,记录样株及附近石块上有无卵块,填写表 C.2。7.40.3 标准地虫口密度调查 在 10 月上旬采用样株调查法,记录样株上及附近石块上的卵块数 N 和卵块平均含卵粒数 M,计算样株上的卵粒数 A,计算方法见公式(2),填写表 C.4。统计发生情况,将发生面积作为下一年的发生面积。7.40.4 危害程度调查 在 7 月上旬采用叶部危害程度调查法,记录样株叶部危害程度,填写表 C.6。7.41 日本松干蚧 Matsucoccus matsumurae(Kuwana)7.41.1 应施调查的寄主林分 油松、赤松中幼龄林。7.41.2 虫情线路踏查 分别在 5 月和 8 月采用样株调查法,记录寄主枝、干有无固定若虫,填写表 C.2。7.41.3 标准地虫口密度调查 DB22/T 10982018 17 分别在 5 月和 8 月采用样方调查法,在树冠中层选两根 3 a5 a 枝条,量取 10 cm20 cm 长环状样方,计算出表面积,进行镜检,查数活虫数量,最后换算成平均 10 cm 的虫口密度,填写表 C.5。7.42 伊藤厚丝叶蜂 Pachynematus itoi Okutani 7.42.1 应施调查的寄主林分 落叶松人工中幼龄林。7.42.2 虫情线路踏查 分别在 5 月上旬、7 月中旬和 8 月上旬采用样株调查法,记录样株有无幼虫及为害状,填写表 C.2。7.42.3 标准地虫口密度调查 分别在 5 月下旬、7 月上旬和 8 月上旬采用样枝调查法,将树冠分上下两层、阴阳两面,依次轮换取一主梢 50 cm 长以上的样枝,记录幼虫数,测量枝条延长长度,计算 50 cm长枝条的平均幼虫数。填写表 C.5。7.42.4 危害程度调查 分别在 6 月下旬、7 月下旬和 9 月上旬采用叶部危害程度调查法,记录树冠叶部危害程度,填写表 C.6。7.43 森林害鼠 7.43.1 应施调查寄主林分 樟子松、油松、赤松、红松、水曲柳、黄波萝、云杉、杨树和落叶松幼龄林及未成林造林地。7.43.2 鼠情线路踏查 在 4 月中下旬采用样株调查法,记录样株有无当年被害状,填写表 C.2。7.43.3 标准地危害程度调查 在 4 月中旬采用鼠被害株率调查法,记录枝干部是否被鼠危害,填写表 C.7。7.43.4 标准地鼠种类和密度调查 在 10 月上旬,采用铗日法调查,记录捕获害鼠的种类和数量,填写表 C.7。8 其他情况 8.1 对于一年发生多代的调查种类,如上年秋季或本年春季所有应施调查林分的有害生物踏查记录为零,在未接到上级业务部门有关通知的情况下,其夏季有害生物踏查可不进行,但越冬代的调查不可省略。8.2 当年新登记的应施调查林分,秋季调查的种类应在当年春季进行踏查和标准地调查。8.3 对于本标准未明确的林业有害生物种类,本着不漏查、不漏报林业有害生物实情的原则,视本地实际情况进行增补。DB22/T 10982018 18 8.4 对于历史上未发生的新发林业有害生物种类,在未掌握其生活习性或发生规律之前,要在为害期进行危害程度调查,在掌握其具体发生规律后,将其列入应施调查种类。DB22/T 10982018 19 A A 附 录 A(资料性附录)林业有害生物应施调查寄主林分划分 林业有害生物应施调查寄主林分划分表 A.1。表A.1 林业有害生物应施调查寄主林分划分 林业有害生物种类 应施调查的寄主林分范围 备 注 落叶松落叶病 落叶松人工中幼龄林。落叶松枯梢病 落叶松人工中幼龄林及未成林造林地。五针松疱锈病 红松人工中幼龄林。有调查记载确无此虫分布地域可除外。松落针病 樟子松、油松、赤松、红松人工中幼龄林及未成林造林地。有调查记载确无此虫分布地域可除外。杨树烂皮病、杨树溃疡病 杨树人工中幼龄林及未成林造林地。落叶松毛虫 落叶松、樟子松、油松、赤松、红松中幼龄林及未成林造林地。上述树种中龄林以上林分由县级森防检疫机构视情况自定。兴安落叶松鞘蛾、伊藤厚丝叶蜂 落叶松人工中幼龄林。上一年有调查记载确无此虫分布地域可除外。落叶松球蚜 云杉人工幼龄林及未成林造林地。同上。松瘿小卷蛾、葡萄长须卷蛾 落叶松人工幼龄林及未成林造林地。同上。松皮小卷蛾 落叶松人工中龄林。同上。梣直脊天牛 椴树占树种组成 30以上天然中龄级及以上林分。同上。黄二星舟蛾 蒙古栎天然林。分月扇舟蛾、杨扇舟蛾、黄刺蛾、褐边绿刺蛾、杨毒蛾、柳毒蛾 杨树人工中龄级及以下林分。杨二尾舟蛾、黑带二尾舟蛾 杨树人工中龄级及以上林分。杨小舟蛾 杨树人工中幼龄林。白杨透翅蛾 杨树人工幼龄林及未成林造林地。上一年有调查记载确无此虫分布地域可除外。杨锦文吉丁虫 杨树人工中龄级及以上林分。上一年有调查记载确无此虫分布地域可除外。青杨天牛 杨树人工中幼龄林及未成林造林地。杨干象、柳蛎盾蚧、杨圆蚧 杨树人工中幼龄林。上一年有调查记载确无此虫分布地域可除外。天幕毛虫、舞毒蛾 杨树、落叶松人工林和次生林中龄级及以下林分。黑绒金龟子、白杨叶甲 杨树人工幼龄林及未成林造林地。上一年有调查记载确无此虫分布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copyright@ 2017-2022 报告吧 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7002310号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宁B2-20200018  | 宁公网安备640106020006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