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笑属栽培技术规程 黄心夜合DB52/T 1517-2020.pdf

返回 相关 举报
含笑属栽培技术规程 黄心夜合DB52/T 1517-2020.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含笑属栽培技术规程 黄心夜合DB52/T 1517-2020.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含笑属栽培技术规程 黄心夜合DB52/T 1517-2020.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含笑属栽培技术规程 黄心夜合DB52/T 1517-2020.pdf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含笑属栽培技术规程 黄心夜合DB52/T 1517-2020.pdf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ICS 65.020.20 CCS B 62 DB52 贵州省地方标准 DB52/T 15172020 含笑属栽培技术规程 黄心夜合 Serial 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cultivation of Michelia L.Michelia martinii(H.Lv.)H.Lv.2020-11-13发布 2021-03-01实施贵州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布 DB52/T 15172020 I 目 次 前言.II 1 范围.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1 3 栽培区条件.1 4 采种.1 5 苗木培育.2 6 苗木质量与出圃.3 7 造林.4 8 病虫害防治.5 9 技术档案.5 附录 A(资料性)黄心夜合主要病虫害及防治方法.6 DB52/T 15172020 II 前 言 本文件按照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内容,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这些专利的责任。本文件由贵州省林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提出并归口。本文件起草单位:贵州省林业科学研究院。本文件主要起草人:邓伦秀、龙海燕、李鹤、陈菊艳、陈锐、陈志萍、徐超然、梁康、张廷忠、李君一。DB52/T 15172020 1 含笑属栽培技术规程 黄心夜合 1 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黄心夜合(Michelia martinii(H.L v.)H.Lv.)的栽培区条件、采种、苗木培育、栽培、病虫害防治、技术档案等。本文件适用于黄心夜合适宜区域内的栽培。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订单)适用于本文件。GB 2772 林木种子检验规程 GB 6001 育苗技术规程 GB 10016 林木种子贮藏 GB/T 15776 造林技术规程 LY/T 1000 容器育苗技术 LY/T 2290 林木种苗标签 3 术语和定义 本文件没有需要界定的术语和定义。4 栽培区条件 宜在黄心夜合自然分布区,年均气温14 15.3,极端最低温-7.3,无霜期270 d290 d,年均降雨量为800 mm1500 mm。5 采种 5.1 母树选择 选择20 a以上,生长健壮,无病虫害,冠型良好的植株。5.2 果实采收 9月下旬10月下旬,果皮由青绿色转变为黄褐色,聚合蓇葖果有5%10%果皮裂开露出鲜红色时即可采收。DB52/T 15172020 2 5.3 种子处理 果实采回后薄摊在阴凉通风处阴干5 d7 d,待80%果皮裂开后,将带假种皮的种子放入容器中,用水浸泡1 d2 d捞出,搓去假种皮,反复淘洗去杂质与漂浮的种子后,将沉水的种子捞出摊于阴凉处晾干。5.4 种子贮藏 按照GB 10016执行。混沙湿藏,湿沙与种子按3:1的比例分层摊放贮藏。5.5 种子质量 种子品质检验按照GB 2772执行。种子饱满、无损伤、千粒重为55 g65 g,净度为 95%,发芽率70%。6 苗木培育 6.1 大田育苗 6.1.1 苗圃地选择 选择土壤疏松、肥沃,排水良好,微酸性的壤土或沙壤土。6.1.2 苗圃地整理 按照GB 6001执行。6.1.3 播种量 播种量为7 kg8 kg/667 m2。6.1.4 播种时间 2月3月播种,种子有约10%露白即可播种。6.1.5 播种方法 条播:间距15 cm20 cm,播种沟深1.0 cm2.0 cm,播种后覆土0.5 cm1 cm厚以不见种子为度,浇透水后及时覆盖。6.1.6 苗期管理 5.1.6.1 覆膜与遮荫 子叶出土10%15%时,及时除去覆盖物,在苗床上搭设50 cm80 cm高的拱棚并覆膜;4月6月,视天气情况适时将拱棚两端的塑料膜卷起;6月7月,视天气情况揭除塑料膜,换用50%透光度的遮阳网遮荫;10月摘遮阳网。5.1.6.2 间苗 在幼苗生长至2对4对真叶时,间苗2次3次,间补结合,留床40株/m250株/m2。DB52/T 15172020 3 5.1.6.3 水肥管理 适时浇水;待幼苗长出2片真叶时,用1 g/L2 g/L尿素溶液喷施2次3次,间隔15 d20 d;6月7月,每月1次,撒施尿素3 kg/667 m25 kg/667 m2;8月9月,每月1次,撒施复合肥5 kg/667 m2 10 kg/667m2;10月,用3 g/L5 g/L KH2PO4溶液叶面喷施1次。5.1.6.4 除草 幼苗出齐后,及时除草。6.2 容器苗培育 6.2.1 容器选择 采用直径6cm13cm,高10cm20cm的塑料袋、无纺布袋、纸袋等营养袋。6.2.2 芽苗培育 5.2.2.1 催芽床准备 1月2月,在整理好的苗床上,铺一层5 cm10 cm厚的沙壤土、腐殖土、珍珠岩、腐熟树皮等单一基质或混合基质;催芽前3天5天,用1 g/L多菌灵、百菌清、代森锰锌等溶液对催芽床进行喷撒消毒。5.2.2.2 催芽 2月初,沙藏的种子用1 g/L的高锰酸钾或多菌灵溶液浸种10 min30 min,然后用清水清洗滤干水分,撒播在催芽床上,种子不重叠为宜;撒播后覆1 cm2 cm厚的基质,浇透水;床上搭50 cm高的拱棚,覆盖塑料薄膜。6.2.3 基质及处理 用黄心土:腐殖=1:2、腐殖土:珍珠岩7:3、以及疏松的森林土或苗圃土等微酸性土壤等作为基质。装袋前,基质加入25 kg/m3复合肥和1000 mg/L浓度的多菌灵,与基质搅拌均匀,用塑料薄膜覆盖7 d10d使其自然发酵待用。6.2.4 上袋 经催芽露白的种子上袋,1粒/袋2粒/袋;用“2叶1心”、子叶张开转青后的芽苗上袋,1株/袋。在每个营养袋内插2 cm左右深的孔,将种子或芽苗植入孔内,压实种子或芽苗。6.2.5 苗期管理 按照5.1.6执行。7 苗木质量与出圃 7.1 苗木质量 植株健壮、根系发达、苗木长势好;苗干直、色泽正常、无机械损伤、无病虫害,苗木质量见表1。DB52/T 15172020 4 表1 黄心夜合 1年生播种苗苗木质量表 苗龄(年)苗高(cm)地径(mm)主根长(cm)根幅(cm)5 cm级侧根数量(根)1 1520 36 1520 510 510 7.2 苗木出圃 2年生的播种苗、容器苗可出圃。7.3 起苗 起苗在秋季苗木生长停止和春季苗木萌动前进行。起苗时,少伤侧根、须根,不折断苗干。7.4 包装与运输 播种苗按GB 6001执行、容器苗按LY/T 1000执行。7.5 标签 按照LY/T 2290执行。8 造林 8.1 林地选择 选择海拔1500 m以下,土壤厚度50 cm以上,山中下部较肥沃的地块。8.2 造林密度 初植密度2 m3 m2 m3 m,即74株/667 m2166株/667 m2。8.3 林地清理 清除杂灌、杂草、杂木等杂物,清理方式有全面清理、带状清理和块状清理,一般采用割除清理后集中堆积处理。8.4 整地与基肥 造林前1个月2个月进行穴状整地,穴规格40 cm40 cm40 cm;将0.5 kg/穴1.0 kg/穴磷肥与表土混合后回填入穴,再回填心土高于地面成馒头形。8.5 栽植时间 12月翌年3月,雨后或阴天栽植。8.6 栽植方法 人工植苗。苗正、根舒、压实,深栽至苗木原土痕以上1 cm2 cm,覆土略高于地面成馒头形。8.7 苗木规格 采用苗高40 cm、地径0.5 cm、根系发达、无病虫害的2年3年生苗造林。DB52/T 15172020 5 8.8 补植 造林成活率低于90%的林地,于造林当年冬天或次年春天及时补植。8.9 抚育管理 造林后第1年3年,抚育2次/年。6月8月,穴抚,结合中耕除草用锄头铲除离根茎50 cm范围的杂草,并环状沟埋施复合肥25 g/株50 g/株;11月12月,全林割抚,割除杂灌、杂草。9 病虫害防治 9.1 防治原则 严格执行“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原则,以农业、生物、物理防治为基础,按照病虫害发生规律和危害程度,合理应用化学防治技术,制定科学,有效的综合防控技术措施。9.2 主要病害及防治 主要病害有:立枯病、根腐病,防治方法见资料性附录A。9.3 主要虫害及防治 主要虫害有:小地老虎、潜叶蛾,防治方法见资料性附录A。10 技术档案 10.1 育苗技术档案 按照GB 6001执行。10.2 造林技术档案 按照GB/T 15776执行。DB52/T 15172020 6 A A 附 录 A(资料性)黄心夜合主要病虫害及防治方法 病虫害名称 主要症状 防治方法 立枯病 感病植物根、茎基部甚至与地面接触的幼叶遭受病菌侵染引起病部腐烂,从而表现为立枯或猝倒症状,造成严重缺苗。1、疏松土壤并用土壤消毒剂。2、保持圃地通风排水好,忌播种过密,加强苗期管理。3、及时挖除病株及其根系土壤,并用0.5%1%波尔多液或0.3%福尔马林溶液喷雾防治,一般每隔10天15天喷1次。根腐病 该病的病原菌主要侵染为害木兰科植物幼苗、大苗的根及根颈部,受害部位变黑腐烂,稍凹陷,最终导致全株干枯死亡;空气潮湿条件下病部可见生长出大量白色、黄色至粉红色肉质粒状物。1、选择排水良好的地块育苗;播种前用70%甲基托布津1000倍液或15%可湿粉剂粉锈宁1000倍液等进行土壤消毒。2、在病害发生初期用杀菌剂进行灌根处理,每隔 4 天5 天一次,连续 2 次3 次,药剂选用欣美 600 倍800 倍液或 20%噻菌铜 SC(龙克菌)300倍500倍液。3、在发病后期树苗已出现枯死症状的情况下,及时将其清除并销毁,同时用上述杀菌剂对根部土壤进行消毒处理,最大程度消除病菌传染源。小地老虎 小地老虎为多食性害虫,主要以幼虫危害幼苗。幼虫将幼苗近地面的茎部咬断,使整株死亡,造成缺苗断垄。1、小面积可以用人工捕捉的方法防治,面积较大时,可以采用毒土方法防治;2、一般小地老虎的防治时期在3月下旬至5月下旬,可用敌杀死1500倍2000倍液进行苗床喷雾,每隔7天10天喷施1次。潜叶蛾 危害嫩叶和嫩梢,严重时可引起顶梢枯死。用40%乐果乳剂1000倍或马拉硫磷乳油1000倍喷施叶面,效果较好,也可在成虫羽化期用灯光诱杀。_ DB52/T 1517-202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copyright@ 2017-2022 报告吧 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7002310号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宁B2-20200018  | 宁公网安备640106020006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