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ICS 65.020.40 B 61 DB23 黑龙江省地方标准 DB23/T 24322019 黑皮油松育苗技术规程 2019-07-23 发布 2019-08-22 实施 黑龙江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 布 DB23/T24322019I前 言 本标准依据GB/T 1.1-2009 的编写规则起草。本标准由黑龙江省林业和草原局提出并归口。本标准起草单位:哈尔滨市林业科学研究院、哈尔滨市林业和草原局、阿城区林业和草原局、龙江县林业和草原局、黑龙江省第二林业调查规划设计院、五常市林业和草原局、东宁市林业和草原局、哈尔滨市呼兰区林业和草原局。本标准主要起草人:董希文、潘杰、郭忠军、张松林、齐贺、石宝英、孙夏、吕丹丹、张晨晨、肖振光、段宏伟、李福民、孙红江、张丕德、张海宁、邵继彬、杨宏伟、葛郁、石丹、周丽娜、赵威。DB23/T243220191黑皮油松育苗技术规程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黑皮油松(Pinus tabuliformis var.Mukdensis Uyeki)育苗过程中的苗圃建立、种子选择与处理、播种、幼苗管理、容器苗培育、苗木调查与出圃以及生产档案。本标准适用于黑皮油松的育苗。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 6000-1999 主要造林树种苗木质量分级 GB 6001-1985 育苗技术规程 GB/T 7908-1999 林木种子质量分级 GB/T 8321(所有部分)农药合理使用准则 LY/T 1000-2013 容器育苗技术 NY/T 496 肥料合理使用准则 通则 NY/T 1276 农药安全使用规范 总则 3 苗圃建立 3.1 圃地选择 应选择在交通方便、地势平坦、有水源、排水条件良好的地块,山地应选择背风向阳地块。土壤应为壤土,土层厚应50 cm,土壤微酸性至中性(pH6.57.0)。3.2 整地作床 3.2.1 整地 整地前,可用氰氨化钙、恶霉灵和硫酸亚铁等药剂对土壤进行消毒和灭虫处理,药剂使用应符合GB/T 8321和NY/T 1276的规定。以秋季整地为宜,整地深度20 cm30 cm。第二年春季土壤解冻后按(4050)t/hm2的比例施入腐熟有机肥及过磷酸钙(300375)kg/hm2,浅耕一次,深度 15 cm20 cm,耕后耙平,肥料使用应符合NY/T 496的规定。3.2.2 作床 3.2.2.1 方向 平地可依地块的形状,任意选向作床;山地应沿等高线方向作床。3.2.2.2 规格 DB23/T 243220192床高10 cm15 cm,床宽110 cm,床长依方便管理而定,一般长10 m30 m,床间步道宽 40 cm。4 种子选择与处理 4.1 种子选择 选用符合GB 7908-1999中规定的、级种子。4.2 种子处理 4.2.1 消毒 可用高锰酸钾、福尔马林和硫酸铜等消毒剂进行消毒处理,消毒剂使用应符合 GB/T 8321 和 NY/T 1276的规定。4.2.2 催芽 种子消毒、洗净、阴干后用40 50 温水浸泡,边泡边搅拌,至室温后,放置24 h,去除漂浮的空瘪粒及杂物,将纯净种子捞出后称重,然后与洗净的含水率为60 的河沙(手捏成团,松开后又散开)按1:1的比例混合均匀,置于容器中,上盖一层湿沙或湿布,放在20 25 的环境中催芽。待有30 的种子露芽时,即可播种。5 播种 5.1 播种时间 距地表 5 cm处地温稳定通过8 时。5.2 播种方法 开沟条播。沟深1 cm1.5 cm,沟宽5 cm7 cm,沟间距15 cm20 cm,将搅拌均匀的沙种混合物均匀播于沟内,播种量25 g/m230 g/m2,播种后覆土1.0 cm1.5 cm,压实。6 幼苗管理 6.1 1年生苗 6.1.1 遮阴 播种后,用苇帘或遮阴网覆盖床面,当大部分种子顶壳出土后,于阴天或晴天傍晚撤除覆盖物。6.1.2 水分管理 播种后至幼苗期,保持苗床湿润,但不应存水;苗木出土50 d后,应视天气情况及苗床墒情于早晨或傍晚及时浇透水;8月中旬后停止浇水。6.1.3 肥力管理 DB23/T2432201936月中旬到7月上旬,视苗木生长情况及时追施尿素等速效氮肥,不超过2次,每次宜施尿素20 g/m230 g/m2(或等氮量其它肥料),宜将肥料溶解后喷施,施后用清水洗净苗木。8月中旬至9月上旬,可喷施 1次磷酸二氢钾,肥料使用应符合NY/T 496的规定。6.1.4 松土 土壤板结时,及时松土,松土深度依苗木大小而定,幼苗期2 cm4 cm,苗木出土50 d后 5 cm6 cm,松土时不应伤苗和压苗。6.1.5 除草 可随时人工拔除杂草,亦可根据杂草种类使用除草醚、拿扑净和果尔等除草剂除草,除草剂使用应符合GB/T 8321和NY/T 1276的规定。6.1.6 间苗 间苗可结合松土、除草同时进行。间除弱苗、病苗、小苗,苗木密度保持200 株/m2240 株/m2。6.1.7 病虫害防治 6.1.7.1 防治原则 遵循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原则,优先使用生物和物理防治,必须使用化学防治时,药剂使用应符合GB/T 8321和NY/T 1276中的规定。6.1.7.2 化学防治 主要病虫害及防治药剂如下:a)立枯病可采用恶霉灵五氯硝基苯防治;b)叶锈病可采用烯唑醇防治;c)落针病可采用退菌特、代森锌和多菌灵等防治;d)地下害虫可采用吡虫啉等防治。6.1.8 越冬防寒 土壤即将结冻前苗床灌一次透水,可用无纺布等透气材料将苗木沿同一方向压倒覆盖,在其上均匀覆盖一层土,覆土厚度1 cm3 cm。6.2 2年生苗 6.2.1 撤除防寒物 春季土壤解冻7 cm10 cm时,应将苗床上的土及覆盖物撤除。春风大的地区可适当晚撤,撤除时间应视当地气候情况而定,以不捂苗又不会出现生理干旱为准。6.2.2 切根 春季土壤解冻12 cm15 cm时,用切根机在苗床上对苗木切根,切根深度10 cm12 cm,切根后应灌足水。6.2.3 换床 6.2.3.1 时间 DB23/T 243220194春季土壤解冻深度15 cm以上至苗木萌动前。6.2.3.2 密度 150 株/m2160 株/m2。6.2.3.3 水肥管理 换床后,苗床应立即喷灌一次透水,以后遇旱则浇。施肥时间、种类及用量同6.1.3。6.2.3.4 松土、除草 土壤板结时,应松土,深度依苗木大小而定,一般5 cm7 cm。除草同6.1.5。6.2.3.5 病虫害防治 同6.1.7。6.2.3.6 越冬防寒 同6.1.8。7 容器苗培育 7.1 整地作床 平整土地,作畦床,床宽110 cm120 cm,床长依方便管理而定,育苗容器装满育苗基质后与床面持平为准,步道宽40 cm。7.2 容器类型及规格 可选用塑料袋、塑料杯、无纺布袋等容器。容器规格应根据培育年限而定,具体按照LY/T 1000-2013中附录 A的规定执行。7.3 育苗基质 采用未施用过除草剂的壤土等作为基质,具体按照LY/T 1000-2013执行。7.4 基质消毒 按照LY/T 1000-2013中的4.2执行。7.5 基质填充 向容器内装填基质时,应边装边压实,装满容器。7.6 移栽 7.6.1 苗木质量 选用GB 6000-1999附录A中规定的级、级苗木。7.6.2 移栽方法 DB23/T243220195选用适宜规格的容器,装入一半基质,放倒放入1株苗木,将容器直立,填满、压实基质,苗木应位于容器中央。然后将容器苗整齐摆放到苗床内,上口与床面平齐,装满床后用基质弥补容器间的空隙、浇水、再次用基质弥补容器间的空隙。7.7 管理措施 按照LY/T 1000-2013中5.5执行。8 苗木调查与出圃 按照GB 6001-1985中的第11章执行。9 生产档案 按照GB 6001-1985中的第13章执行。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