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保育技术规范DB4403/T 57-2020.pdf

返回 相关 举报
植物保育技术规范DB4403/T 57-2020.pdf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植物保育技术规范DB4403/T 57-2020.pdf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植物保育技术规范DB4403/T 57-2020.pdf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植物保育技术规范DB4403/T 57-2020.pdf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植物保育技术规范DB4403/T 57-2020.pdf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亲,该文档总共2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ICS 65.020.99 B 15 DB4403 深 圳 市 地 方 标 准 DB4403/T 57 2020 植物保育 技术规范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plant conservation 2020-04-10 发布 2020-05-01 实施 深 圳 市 市 场 监 督 管 理 局 发布 DB4403/T 57 2020 I 目 次 前言.II 1 范围.1 2 规 范性 引用 文件.1 3 术 语和 定义.2 4 植 物保 育原 则.3 5 植 物检 疫.4 6 保 育措 施.4 7 植 物繁 殖.5 8 植 物管 护.5 9 监 测评 价.7 10 植 物回 归.8 11 技 术档 案.9 附录A(资料 性 附录)植物检 疫记 录表.10 附录B(资料 性 附录)活植物 收集 记录 表.11 附录C(资料 性 附录)植物繁 殖记 录表.12 附录D(资料 性 附录)植物种 群监 测表.13 附录E(资料 性 附录)植物生 长状 况监 测记 录表.15 附录F(资料 性 附录)植物物 候监 测记 录表.16 附录G(资料 性 附录)病虫害 监测 与防 治记 录表.18 附录H(资料 性 附录)植物就 地保 护评 价标 准.19 附录I(资料 性 附录)植物迁 地保 护评 价标 准.20 参考文 献.22 DB4403/T 57 2020 II 前 言 本规范 按照GB/T 1.1-2009 给出的 规则 起草。本规范 由深 圳市 城市 管理 和综合 执法 局提 出并 归口。本规范 起草 单位:深 圳市 中国科 学院 仙湖 植物 园、深圳园 林股 份有 限公 司。本规范 主要 起草 人:金红、王晖、王 茜茜、孙 延军、叶自 慧、陈朋、刘 仪烨、陈征 东、王辉、陈 晓熹。DB4403/T 57 2020 1 植 物保育 技术规范 1 范围 本规范 规定了 深 圳市 开展 植物保 育工 作的 原则、植 物检疫、保 育措 施、植物 繁殖、植物 管护、监 测评价、植物 回归 等内 容。本规范 适用 于深 圳市 涉及 植物保 育 工 作内 容的 机构,针对 有科 学研 究价 值、生态价 值、经济 价值、观赏价 值的 植物 和各 类珍 稀濒危、重 点保 护植 物(包括 国家 重点 保护 野生 植物名录(第一 批)中国植物 红皮 书-稀有濒 危植 物(第 一册)濒 危野 生 动植物 种国 际贸 易公 约 附录、附录 和 附录 世界 自然保 护联 盟濒危 物种红 色名录 广东省 珍稀濒 危植物 和国 家重点 保护野 生植物 表1 中的 植物)开 展保 育工 作。2 规范性 引用 文件 下列文 件对 于本 文件 的应 用是必 不可 少的。凡 是注 日 期的引 用文 件,仅注 日期 的 版本适 用于 本文 件。凡是不 注日 期的 引用 文件,其最 新版 本(包括 所有 的修改 单)适用 于本 文件。GB 6001-1985 育苗 技术 规程 GB 7908-1999 林木 种子 质量分 级 GB/T 8321 农 药合 理使 用 准则 GB/T 14072-1993 林木 种 质资源 保存 原则 与方 法 GB/T 15163-2018 封山(沙)育 林技 术规 程 GB/T 15803-2007 东亚 飞 蝗测报 技术 规范 GB/T 20399-2006 自然 保 护区总 体规 划技 术规 程 GB/T 23478-2009 松材 线 虫普查 监测 技术 规程 GB/T 23619-2009 柑桔 小 实蝇疫 情监 测规 程 GB/T 23625-2009 郁金 香 种球疫 情监 测规 程 GB/T 23626-2009 红火 蚁 疫情监 测规 程 LY/T 1663-2006 油 松毛 虫、赤 松毛 虫和 落叶 松毛 虫监测 与防 治技 术规 程 LY/T 1675-2006 马 尾松 毛虫监 测与 防治 技术 规程 LY/T 1819-2009 珍 稀濒 危野生 植物 保护 小区 技术 规程 LY/T 1882-2010 林 木组 织培养 育苗 技术 规程 LY/T 2589-2016 珍 稀濒 危植物 回归 指南 LY/T 2938-2018 极 小种 群野生 植物 保护 原则 与方 法 NY/T 615-2002 麦 蜘蛛 测 报调查 规范 NY/T 1276-2007 农 药安 全使用 规范 总则 NY/T 1610-2008 桃 小食 心虫测 报技 术规 范 NY/T 2629-2014 扶 桑绵 粉蚧监 测规 范 NY/T 2818-2015 热 带作 物病虫 害监 测技 术规 程-红 棕象甲 DB440300/T 6-2019 园 林 绿化管 养规 范 DB4403/T 57 2020 2 DB44/T 1791-2015 自然 保护区 主要 生态 因子 监测 技术规 范 SZDB/Z 81-2013 综 合公 园管养 维护 要求 SZDB/Z 130-2015 植物 种 质资源 离体 保存 库建 设规 范 SZDB/Z 195-2016 园林 绿 地病虫 害防 治技 术规 范 3 术语和 定义 3.1 遗传多 样性 genetic diversity 种内不 同群 体之 间或 同一 群体内 不同 个体 之间 遗传 变异的 总和。3.2 迁地保 护 ex situ conservation 在自然 栖息 地以 外保 护植 物,按 照科 学的 采样 标准 收集、保存 和繁 殖植 株及 植物材 料。3.3 植物检 疫 plant quarantine 为了防 止危 险性 病虫 害及 杂草 随 植物 传播 蔓延,并 予以彻 底消 灭以 保证 农业、林业、园 林生 产、环境、景 观的 安全 和对 外贸 易的发 展,根据 国家 颁布 的法令 和条 例,对植 物及 其产品 在调 拨、运输 及 贸 易时,采 取的 一整 套检 疫、检查措 施。3.4 就地保 护 in situ conservation 在原生 的生 态系 统中 对自 然种群 的个 体和 群体 实施 保护。3.5 离体保 存 in vitro conservation 对离体 培养 的植 物花 粉、根、芽、穗 条、愈伤 组织和DNA 等材 料,采用一 定 方 法延缓 或停 止其 生长,需要时 可恢 复其 活力 的方 法。3.6 植物组 织培 养 plant tissue culture 在无菌 条件 下,将 离体 的 植物器 官、组 织、细胞 以 及原生 质体 培养 在人 工培 养基和 人工 控制 的环 境中,使 其再 生新 植株 的过 程和技 术。3.7 物理防 治 physical control 采用物 理或 人工 的方 法控 制病虫 草害,或改 变物 理 环境,创 造对 病原 生物、害虫及 杂草 不利 或阻 隔其侵入 的防 治措 施。3.8 化学防 治 chemical control DB4403/T 57 2020 3 采用各 种化 学物 质及 其加 工产品 来控 制病 虫草 害的 防治措 施。3.9 生物防 治 biological control 利用生 物及 其代 谢物 质来 控制病 虫草 害的 防治 措施。3.10 种群 species population 在一定 时间 内占 据一 定空 间的同 种生 物的 所有 个体。3.11 生境 habitat 生物的 个体、种 群或 群落 生活地 域的 环境,包 括必 需的生 存条 件和 其他 对生 物起作 用的 生态 因 素。3.12 植物物 候 plant phenology 植物受 生物 因子 和非 生物 因子如 气候、水文、土 壤 等影响 而出 现的 以年 为周 期的自 然现 象,它 包括各种植 物的 发芽、展 叶、开花、结果、叶 变色、落 叶等现 象。3.13 植物回 归 plant reintroduction 在迁地 保护 的基 础上,通 过人工 繁殖 把植 物引 入其 原来分 布的 自然 或半 自然 的生境 中,以建 立具 有足够的 遗传 资源 来适 应进 化改变、可 自然 维持 和更 新的新 种群。4 植物保 育原 则 4.1 优先保 育原 则 应优先 对深 圳市 辖区 范围 内特有 植物、各类 珍稀 濒 危植物、各级 重点 保护 植 物和有 科研 价值、生态价值、经济 价值、观 赏价 值的植 物实 施保 育工 作。4.2 区域生 态安 全原 则 开展植 物保 育工 作 应 结合 保育场 所的 环境 特点 及植 物生物 学特 性,科学 实施 保育措 施,不能 对保 育区域的 生态 安全 造成 负面 影响。4.3 保护植 物遗 传多 样性 原则 遗传多 样性 是生 物多 样性 的核心,保 护生 物多 样性 最终是 要保 护其 遗传 多样 性,一 个物 种的 稳定 性和进化 潜力 依赖 其遗 传多 样性,而物 种的 经济 和生 态价值 也依 赖其 特有 的基 因组成。对 于不 同种 群 间 遗传多样 性差 别较 大的 物种,应尽 可能 多的 保育 其不 同自然 分布 地的 个体,保 证涵盖 物种 更多 的遗 传 多 样性。4.4 持续动 态监 测原 则 DB4403/T 57 2020 4 实施保 育的 植物 应对 其生 长状况、健 康状 况、繁殖 状况、种群 更新 情况 等进 行持续 的监 测。4.5 就地保 护优 先原 则 就地 保 护是 保 护植 物多 样 性 最为 直 接和 有效 的方 法,应 优 先 选择 就 地保护。迁 地保 护 是就 地 保护 的补充 措施。5 植物检 疫 迁地保 护植 物材 料(包括 种子、幼苗 及其 他繁 殖材 料)参 照 广东 省植 物检 疫实施 办法 的 相关 规定进行 植物检 疫,严防生 态入侵 和病虫 害传 播,经 检疫需 进行隔 离试 种的,试种时 间1年 生植物 不得 少于一个 生育周 期,多年生 植物不 得少于2年。在隔 离 试种期 间,应 由专 人定期 观察,发现病、虫、杂草等疫情 应立 即采 取措 施予 以消灭。植 物检 疫记 录表 参见附录A。6 保育措 施 6.1 就地保 护 通过建 立保 护区 或保 护小 区对目 标植 物实 施就 地保 护是植 物保 育的 首选 措施。6.1.1 保护区 保护区 的规划、建设、管 理和监 测参照GB/T 20399-2006 的 相关规 定执 行。保 护区规 划应最 大限 度地减少 人为 或 其 他自 然因 素 对保 护对 象的 干扰,对 一切不 利于 保护 管理 的因 素应积 极消 除。确属 不 能 避免和消 除的,应 提出 具 体 对策和 防治 措施。6.1.2 保护小 区 在建立 保护 区存 在困 难时,可 建立 保护 小区,保 护 小区位 置通 常由 被保 护对 象所在 位置 来确 定。保护小区 的规 划、建设、管 理和监 测参 照LY/T 1819-2009 的 相关 规定 执行。6.2 迁地保 护 迁地保 护是 就地 保护 的补 充措施。活 植物 收集、种 子贮存 及离 体保 存 是 迁地 保护 的 有效 途径。6.2.1 活植物 收集 活植物 收集 应按 下列 规定 执行:a)活植 物的 收集 应 严格 遵守 植物 采集地 的相关 规定,经当 地有审 批权 的管理 部门同 意并获 得采 集许可后,方 可进 行采 集;b)活植 物收 集前应 明确 目 标物种 的所属 类群、生长 环境、分布范 围、生长 习 性、栽 培历史、收 集价值等 信息;c)应详细 记录 活植 物的 收 集信息,并采 集凭 证标本,拍摄 清晰的 植物 照片与 生境照 片。活 植物 收集 记录 表 见 附录B;d)对 收集 来的 活植 物暂 时 无法鉴 定名 称的 应做 好记 录陆续 进行 鉴定 并完 善相 关信息;e)将 收集 的活 植物 信息 应 及时录 入活 植物 数据 库进 行统筹 管理;f)应 由专 业的 植物 保育 人 员对收 集的 活植 物进 行管 理及信 息记 录。6.2.2 种子贮 存 DB4403/T 57 2020 5 种子贮 存的 流程、保 存数 量 应按 下列 规定 执行:a)采 集的 成熟 种子,经 清 选、干燥 和脱 水、萌 发检 测后,密 封包 装放 入温 度-20、相 对湿 度50%的冷库 中保 存。对于 顽拗 性种子 的保 存 应 根据 具体 文献分 别处 理。b)种 子 保 存 数 量 应 符 合GB/T 14072-1993 中 的 规 定,种 子 千 粒 重 为100g 以 上,保 存 数 量 不 少 于1000g;千粒 重 为50 100g,保存 数量不 少于500g;千粒重 为550g,保 存数 量不少 于250g;千 粒重为5g 以下,保 存数 量不 少于50g。6.2.3 离体保 存 植物器官、愈伤 组织、DNA 的离体 保存 应按 下列 规定 执行:a)植 物花 粉、根、穗条、芽等的 离体 保存 技术 标准 参照GB/T 14072-1993 的 相 关规定;花粉 不少 于50g装 入小 玻璃 瓶内,置 于-20 的 干燥 容 器 中保 存;在植 物休 眠期 收集 健壮 无病虫 害的 根、穗条、芽等繁殖 材料 不少 于50 条,置于黑 暗条 件下 保存;b)愈 伤组 织可用 常 温保 存、低温 保存 的方法 保存,保存数 量和 保存 条件 参照SZDB/Z 130-2015 的相关规定 执行;也可 置于冷 冻保护 剂(甘 油、乙二醇、二甲 基亚 砜、蔗 糖)中 于-196 液氮 冷冻 或-80 进行超 低温 保存,具 体要 求参照LY/T 2938-2018 的 相关规 定执行;c)DNA 的离 体保 存技 术标准 参照LY/T 2938-2018 的 相关规 定执行;取 植物DNA 不少于100 份,置 于DNA保存溶 剂(无水 乙醇 或TE 缓冲液)中,-80 超低 温 保存。7 植物繁 殖 7.1 场地选 择 应 选择 无病 虫草 害、交 通 便利、给 排水 条件 良好 的 区域,且 与植 物迁 出地 生 境相似 的环 境 作 为植 物繁殖场 所。7.2 繁殖方 式 7.2.1 有性繁 殖 种子繁 殖应精 选饱满、成 熟、无 病虫害、种源 清晰 的种子,且种 子质量 达到GB 7908-1999 规定 的I级以上 要求。播 种育 苗的 具体规 范 可 参照GB 6001-1985 中 第6章 的规 定。7.2.2 无性繁 殖 无性繁 殖的 方法 有扦 插繁 殖、嫁 接繁 殖、植物 组织 培养等,应 按下 列要 求进 行繁殖:a)应 选择 无病 虫 草 害、生 长健康、繁 殖力 强、表型 特征优 秀 的 植株 进行 无性 繁殖;b)扦 插繁 殖、嫁接 繁殖 的 技术标 准参 照GB 6001-1985 中第7 章的 相关 规定 执行;b)植物 组织 培养过 程中的 培养基 制备、外植体 处理 方法、组织培 养程序 等应 符合LY/T 1882-2010的 相关 规定。7.3 繁殖记 录 根据不 同植 物的 繁殖 特点,及时 记录 植物 的繁 殖情 况。植 物繁 殖记 录表 见附 录C。8 植物管 护 DB4403/T 57 2020 6 8.1 就地管 护 就地管 护 应 定期 开展,按 需 调整 管护 措施,具 体要 求如下:a)对保 护区(小区)内 目 标植物 的生存 状况 定期进 行调查 监测,记录 其种群 生长状 况,对 生长 状况不佳 的保 护植 物,应查 明原因 并采 取有 效 的 管护 措施,按需 采取 浇水、施 肥、松 土、除 草、防 治病 虫害、林 分补 植、抚育 间伐、增加 隔离 栏等 措施;b)若保 护区(小区)内 的 目标植物 种群 及生 境破坏 严重,可以考 虑通 过限制 区域内 封山育 林的 方式恢复,封 育方 式、年限、措施 等要 求 可 参考 GB/T 15163-2018 中 的相 关规 定。8.2 迁地管 护 8.2.1 隔离 观察 迁地保 护的 目标 植物,应 先隔离 种植,并定 期进 行 生物学 跟踪 监测,观察 植 株的生 长发 育及 病虫 草害等 情 况。隔离 观察 时间 可参考 第5 章中 的规 定。确 保无病 虫草 害危 险时,可 移入迁 地保 护区 种植。8.2.2 土壤 迁地保 护植 物前应 根 据目 标 植物 的生长 习 性在 迁入 地选择 合适 的土 壤环境,不 合适的 土壤 需根 据土层有效 厚度、土 壤质 地、酸碱度 等进行 相 应的 施肥、改换 土壤 等措 施进 行改 良。在 栽种 植物 前还 应 提前15 天对 土壤 进行 消毒,可 选用药 剂喷 雾法、太 阳能 消毒法、蒸 汽消 毒法、热 水消毒 法、火焰 消毒 法、射频消毒 法、拌土 法、生物 熏蒸法 等方 法消毒。8.2.3 水肥 灌溉和 施肥 应注 意植 物不 同生长 时期 的需 求 并 按下 列要求 执行:a)灌溉 要适 时适量,移 植 后需立 即浇透 水,在幼苗 生长期 浇水应 适量 多次,速生期 应少次 多量,生长后 期应 根据 植物 生长 特点适 量浇 水;b)施肥 应根 据植物 生物 学 特性和 土壤肥 力 来 确定施 肥时间、次数、肥 料种类、施肥 量,并 结合 植物各个 生长 时期 的需 求,调整肥 料的 比例 和施 用量。具体 要求 可参 照 SZDB/Z 81-2013 中第 5 章的 相关规定执 行。8.2.4 修剪 根据植 物生 长特 点,按需 修剪有 病腐、衰 老干 枯的 枝条,以达 到提 高植 株体 内营养 循环 的目 的。具体要求 可参 照 SZDB/Z 81-2013 中第5 章 的相 关规 定 执行。8.2.5 除杂 草 按照“除早、除小、除净”的原 则,除 杂草 和松 土 时 应 注 意保 护植 株根 系,不能伤 根及 造成 根系 裸露,除 草应 连根 拔除。具 体要求 可参 照 SZDB/Z 81-2013 中 第5 章 的相 关规 定 执行。8.2.6 病虫 害防 治 病虫害 防治 以“预防 为主、综合 防治、动 态监 测”为原则,尽 可能 降低 对环 境的污 染 坚 持因 地制 宜的选用 物理防 治、生物防 治、化 学防治 等措 施。病 虫害防 治措施 参考 森林 病虫害 防治条 例、SZDB/Z 195-2016 和GB 6001-1985 中第 10.1 条的 相关 规定 执 行;农 药使 用应 符合GB/T 8321 和 NY/T 1276-2007的 规定。8.2.7 防台 风 DB4403/T 57 2020 7 应在台 风前、台 风发 生时、台风 后 等 三个 时期 按下 列要求 做好 植物 防护 工作:a)种 植树 木时 应选 择疏 松、透气 的土 壤,确保 苗木 能形成 强有 力的 根系 支撑;b)台风 到来 前及时 收集 天 气信息,做好 植株 的支撑 工作和 修剪工 作以 增强抵 御台风 的能力,检 修排水设 施防 止植 物受 淹;c)对于 速生 植株修 剪时 要 注意保 持树冠 透风,培养 抗风型 树干骨 架、树枝结 构;对 于树冠 浓密、根系浅 的植 株要 剪除 树冠 内过多 分枝,同 时设 立支 柱或搭 护树 架,提高 植株 抗风性;d)台 风后 应及 时将 倒伏 植 株扶正,清 理断 枝落 叶,避免可 能出 现的 病虫 害。8.2.8 创伤 修复 创伤修 复 应 及时,树 体腐 烂部位 应剔 除并 做好 消毒 和防腐 处理,具 体修 复措 施参照 SZDB/Z 81-2013中 第5.8.3 条以及 DB440300/T 6-2019 中 第5 章的 相关规 定执 行。8.2.9 种子 收集 和贮 藏 植物保 育管 理员负 责 其所在 区域植 物种 子的收 集和信 息记录 工作,采集 种子时 应记录 好 采 种母 株名称、采种 地点、采 种时 间、种 子数 量等 信息。采 集后的 种子 应交 由专 业人 员进一 步完 成种 子鉴 定、采后处理 等工 作,并将 符合 条件的 种子 分类 贮藏 于不 同的容 器中,置 于适 宜条 件下进 行保 存。9 监测评 价 9.1 植物生 长状 况监 测 9.1.1 就地 保护 植物 种群 生长状 况的 监测 参照LY/T 2938-2018 中第12.1.1 条 的 监测要 求进 行。种群 监测记录表 见附 录D。9.1.2 迁地 保护 植物 应按 下列要求 监测 生 长状 况:a)迁 地保 护的 草本 植物 应 按月监 测其 生长 状况;b)迁地 保护 的乔、灌木 一 般 栽培 一年后 开始 进行生 长量观 测,每 年一 次,连 续5年,后续 每5年一次;c)植 物生长 情 况监 测内 容 包括植 株 高 度、胸径(地 径)、冠幅(盖 度)等性 状特征,浇水、施肥、松土等 养护 措施 也需 同时 记录。植物 生长 状况 监测 记录表 见附录E。9.2 物候监 测 9.2.1 监测对 象 物候监 测 应 选择 生长 发育 健壮、无病 虫害、生 长地 较为集 中的 植株。9.2.2 监测内 容 物候监 测 的 目标 植物 应 进 行登记,悬 挂物 候标记 牌,监测并 记录 植物 生命 周期 中物候 期及 其持 续时间或特 定的 物候 事件 发生 的时间,如 观测 植物 的萌 芽、展 叶、现 蕾、开 花、果实发 育、种子 成熟、落叶等。物 候监 测记 录表 参见 附录F。9.2.3 监测时 间 一年生 植物 应监 测整 个生 命周期,一 般每 周记 录一 次。多 年生 植物 可 根 据研 究需要 设定 监测 年限,一般每 周记 录 一 次,连续 监测5 年。DB4403/T 57 2020 8 9.3 病虫害 监测 病虫害 监测 应按 下列 已发 布的病 虫害 监测 技术 规范 执行:a)病 虫害 监测 参照SZDB/Z 195-2016 和SZDB/Z 104-2014中的 相 关规 定执 行;b)有 害生 物监 测应 符合GB/T 15803-2007、GB/T 23478-2009、GB/T 23619-2009、GB/T 23625-2009、GB/T 23626-2009、LY/T 1663-2006、LY/T 1675-2006、NY/T 1610-2008、NY/T 2629-2014、NY/T 2818-2015和NY/T 615-2002 中 的相 关 检测标 准。病虫 害监 测和 防治记 录表 见附 录G。9.4 生境监 测 生境监 测主 要针 对就 地保 护植物 进行,包 括对 气候 因子、水文 因子、土 壤因 子、污 染物 因子 等的 监测,具 体监测 方 法及 要求 参照DB44/T 1791-2015中的 相关 规定 执行。9.5 效果评 价 9.5.1 就 地保 护评 价 就地保 护评 价按 下列 要求 执行:a)就地 保护 评价主 要包 括:目标 物种或 种群 面临的 人为或 自然干 扰因 素是否 已解除,目标 物种 的现存数 量、生长 发育 状况、繁殖 状况,目标 种群 的 变化趋 势、更新 能力、分 布范围,保 护对 象的 科学 研究。评价 等 级与 指标 参见 附录H;b)植物 保护 机构应 定期 对 就地保 护植物 进行 保护评 价,根 据评价 结果 不断优 化 现有 保护措 施,保障植物 就地 保护 的有 效性。9.5.2 迁地保 护评 价 植物迁 地保 护 评 价应 从 科 学性、管理 性、适应 性、应 用性 四 个方 面 进 行评 价,评 价标 准参见 附录I;应定期 由专 业人 员 进 行,根据评 价结 果 调 整植 物收 集策略,以 提升 植物 保护 工作成效。10 植物回 归 植物回 归是 迁地 保护 植物 的目标,是 实现 野外 种群 延续的 有效 途径。植 物回 归的原 则、必要 条件、流程和 技术 要求、回 归后 的管理 和监 测等 内容 可参照LY/T 2589-2016中的 相 关规定 执行。11 技术档 案 11.1 技术档 案的 建立 各植物 保育 相关 单位 应及 时记录、收 集、整理 和分 析当年 的各 项技 术资 料,建立系 统的 技术 档 案。11.2 技术档 案的 内容 11.2.1 植物检 疫记 录档 案(附 录A)。11.2.2 植物引 种记 录档 案(附 录B)。11.2.3 植物繁 殖记 录档 案(附 录C)。11.2.4 植物 种 群监测 档 案(附 录D)。11.2.5 植物生 长状 况监 测记 录档 案(附 录 E)。11.2.6 植物物 候监 测档 案(附 录F)。DB4403/T 57 2020 9 11.2.7 植物病 虫害 监测 档案(附 录 G)。11.2.8 植物就 地保 护评 价标 准(附录 H)。11.2.9 植物迁 地保 护评 价标 准(附录 I)。11.3 技术档 案资 料保 存 所有档 案资料 应同 时保存 纸质文 档和电 子文 档,纸 质文档 内容应 清晰 明确,记 录时应 选择可 长期 保存笔迹 的文 具,电子 文档 应有备 份。11.4 技术档 案资 料归 档 每年分 类整 理,编号 目录,装订 成册,归 档保 存。DB4403/T 57 2020 10 附 录 A(资料 性附 录)植物检 疫记 录表 表A.1 给出 了植 物检 疫记 录的内 容。表A.1 植 物检 疫记 录表 检疫编号 植物中文名 科名 属名 种名 植物拉丁名 材料类型 来源地 种源地 采集号 采集日期 送检人 送检日期 送检 数量 检疫结果 检疫者 检疫后种植地 处理意见 处理结果 备注 注:对有专用植物检疫记录表 的单位可用已有检疫表格,对未有专用检疫记录表的单位可参考表 A.1。DB4403/T 57 2020 11 附 录 B(资料 性附 录)活植物 收集 记录 表 表B.1 给出 了活 植物 采集 时记录 的要 素。表 B.1 活 植物 收集 记录 表 收集 号 收集 人 植物中文名 拉丁名 收集 日期 收集 地点 植物原生地 经度、纬度 海拔 生境情况 收集方式 采集 交换 捐赠 收集 材料类型 成株 枝条 小苗 种子 材料状况 良好 中等 差 收集 数量 收集材料 同一植株的枝条 多于一株植物的枝条 同一种群的幼苗 同一种群的 成年植株 种源 野外采集 已知野生来源的栽培植株 未知野生来源的栽培植株 凭证标本 植物照片 采集 地照片 DB4403/T 57 2020 12 附 录 C(资料 性附 录)植物繁 殖记 录表 表C.1 给出 了植 物繁 殖记 录的内 容。表C.1 植 物繁 殖记 录表 植物名称 登记号 亲本信息/营养繁殖体信息 繁殖方式 繁殖材料 繁殖数量 繁殖地点 繁殖日期 场地情况 成活率 生长情况 移栽时间 记录人 备注 注:第三列若是种子繁殖,则 需填写亲本信息;若不是,则需填写营养繁殖体信息。DB4403/T 57 2020 13 附 录 D(资料 性附 录)植物种 群监 测表 表D.1 给出 了乔 木、灌木 种群的 监测 内容。表D.1 乔、灌 木植 物种 群 监测表 植物中文名 监测地点 地形 监测日期 植物拉丁名 天气状况 监测人 编号 主干/分枝/萌枝 胸径(地径)cm 株高 m 枝下高 m 冠幅 备注 X/m Y/m DB4403/T 57 2020 14 表D.2 给 出了 草本 植物 种 群的监 测内 容。表D.2 草 本植 物种 群监 测表 植物中文名 监测地点 地形 监测日期 植物拉丁名 天气状况 监测人 编号 株高 cm 盖度%备注 DB4403/T 57 2020 15 附 录 E(资料 性附 录)植物生 长状 况监 测记 录表 表E.1 给出 了植 物生 长状 况的监 测内 容。表E.1 植 物生 长状 况监 测记录 表 植物中文名 植物拉丁名 气温情况 监测日期 编号 种植日期 种植 地点 监测人 植株高度 m 胸径(地径)cm 平均 冠幅 m 盖度%养护措施(记录浇水、施肥、松土、除草等)观测照片/图片 DB4403/T 57 2020 16 附 录 F(资料 性附 录)植物物 候监 测记 录表 表F.1 给出 了乔 木、灌 木 物候监 测 记 录的 内容。表F.1 乔 木、灌 木 物候 监测记 录表 植物中文名 编号 监测人 天气状况 植物拉丁名 监测地点 土壤 地形 物候期 芽 膨 大 变 色 期 芽 开 放 期 展 叶 期 花 蕾 出 现 起 始 期 始 花 期 盛 花 期 末 花 期 果 实 成 熟 期 果 实 脱 落 期 春 梢 生 长 期 春 梢 停 止 生 长 期 夏 梢 生 长 期 夏 梢 停 止 生 长 期 秋 梢 生 长 期 秋 梢 停 止 生 长 期 秋 叶 开 始 变 色 期 开 始 落 叶 期 落 叶 末 期 休 眠 期 备 注 日期 注:表F.1 为通用型表格,根 据实际情况自行调整表格内容。DB4403/T 57 2020 17 表F.2 给出 了草 本植 物物 候监测 记录 的内 容。表F.2 草 本植 物物 候监 测记录 表 植物中文名 编号 监测人 天气状况 植物 拉丁名 监测地点 土壤 地形 物候期 地 下 芽 出 土 期 地 面 芽 变 绿 色 期 开 始 展 叶 期 展 叶 盛 期 花 蕾 或 花 序 出 现 期 开 花 始 期 开 花 盛 期 开 花 末 期 种 实 始 熟 期 种 实 全 熟 期 种 实 脱 落 期 种 子 散 布 期 开 始 黄 枯 期 普 遍 黄 枯 期 全 部 黄 枯 期 备 注 日期 注:表F.2 为通用型表格,根 据实际情况自行调整表格内容。DB4403/T 57 2020 18 附 录 G(资料 性附 录)病虫害 监 测 与防 治记 录表 表G.1 给出 了病 虫害 监测 与防治 应记 录的 内容。表G.1 病 虫害 监测 与防 治记录 表 植物名称 病虫害种类 发生时间 危害程度 发病率/发病面积 防治日期 防治措施 施药方法 施药用量(克/亩)防治效果 负责人 备注 DB4403/T 57 2020 19 附 录 H(资料 性附 录)植物就 地保 护评 价标 准 表H.1 给出 了植 物就 地保 护的评 价指 标和 标准。表H.1 植 物就 地保 护评 价 标准 评价指标 评价标准 有效保护 较好保护 一般保护 较少保护 保护状况差 面临的人为或自然干扰因素是否已解除 是 是 否 否 否 目标物种的生长发育状况 长势优良 长势良好 长势一般 长势差 死亡 目标物种的繁殖状况 可繁衍后代 种子不发育 结果但无种子 开花但不结果 不开花 目标种群的变化趋势 变大 变大 不变 变小 消失 目标种群的更新能力 可自然更新 可自然更新 无法自然更新 无法自然更新 无法自然更新 目标种群的分布范围 增加 增加 不变 减少 减少 保护对象的科学研究 研究全面 研究较全面 研究一般 研究少 未研究 DB4403/T 57 2020 20 附 录 I(资料 性附 录)植物迁 地保 护评 价标 准 表I.1 给出 了植 物迁 地保 护的评 价指 标和 标准。表I.1 植 物迁 地保 护评 价标准 评价指标 评价 标准 有效保护 较好保护 一般保护 较少保护 保护状况差 科 学 性 保护价值 国际自然保护联盟(IUCN)濒危 等级为 NT、VU、ER、CR、EW、EX,有国家重点 保护 等级,中国特有,濒危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CITES)记录,中国植物红皮书记录 满足前述其中 4 项 满足前述其中 3 项 满足前述其中 2 项 满足前述其中 1 项或均不满足 种源 野外采集 已知野生来源的栽培植株 未知野生来源的栽培植株 其他机构赠送/交换 商业渠道 材料类型 种子 整个植株 营养繁殖材料 管 理 性 引种信息 引种人,植物名称,植物原生地,引种日期,引种地点,引种地生境状况,引种方式,引种数量,引种材料,引种材料类型及状况,种源,凭证标本/野外照片 满足前述其中10 项 满足前述其中 8 项 满足前述其中 6 项 满足前述其中 4 项或更少 管护工作 管护工作质量高 管护工作质量较高 管护工作质量一般 管护工作质量较差 管护工作质量差 物候监测 全面监测且记录完整 全面监测但记录不完整 某一时期监测且记录完整 某一时期监测但记录不完整 未监测 DB4403/T 57 2020 21 表I.1 植 物迁 地保 护评 价标准(续)评价指标 评价 标准 有效保护 较好保护 一般保护 较少保护 保护状况差 管 理 性 繁殖状况 成功繁殖且掌握关键繁殖技术 成功繁殖但尚未完全掌握关键繁殖技术 成功繁殖但尚未掌握关键繁殖技术 未成功繁殖 未繁殖 适 应 性 抗逆性 耐热、耐旱、耐涝、耐贫瘠、耐盐碱、抗病虫害 满足前述其中 5 项 满足前述其中 4 项 满足前述其中 3 项 满足前述其中1 项或均不满足 生长状况 长势优良 长势良好 长势一般 长势较差 长势差或死亡 发育状况 种子可繁衍后代 种子不发育 结果但无种子 开花但不结果 不开花 应 用 性 科学研究 研究全面 研究较全面 研究一般 研究少 未研究 观赏利用 开发利用广泛 开发利用较多 开发利用一般 开发利用较少 未开发利用 经济利用 开发利用广泛 开发利用较多 开发利用一般 开发利用较少 未开发利用 公众教育 活植物展示、标识解说、媒体宣传、教育活动、标本展示 满足前述其中 4 项 满足前述其中 3 项 满足前述其中 2 项 满足前述其中 1 项 注 1:国际自然保护联盟(IUCN)濒危等级 NT(Near Threatened,近危),VU(Vulnerable,易危),EN(Endangered,濒危),CR(Critically Endangered,极危),EW(Extinct in the wild,野外灭绝),EX(Extinction,灭绝)。注 2:表 I.1 为通用型表格,根据实际情况自行调整表格内容。DB4403/T 57 2020 22 参 考 文 献 1 国家林业局,农 业 部.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第一批)M.北京:国家林业局办公室,1999.2 傅 立国.中 国植 物红 皮书-稀有濒 危植 物(第一 册)M.北京:科 学出 版 社,1991.3 中华 人 民共 和 国濒 危物 种 进 出口 管理 办 公室,中 华 人 民共 和国 濒 危物 种科 学 委 员会.濒 危 野生 动植物 种 国际 贸易 公约 附录、附 录 和附 录,2019.4 世 界自 然保 护联 盟.世界自 然保 护联 盟濒 危物 种红色 名录,2019.5 冯 志坚,李 镇魁,李 秉滔等.广 东省 珍稀 濒危 植物和 国家 重点 保护 野生 植物J.华南 农业 大学 学 报,2002,23(3):24-27.6 李 俊清,李 景文.保 护生物 学(第2 版)M.北京:中国 林业 出版 社,2006.7 Heywood V H,Iriondo J M.Plant conservation:old problems,new perspectivesJ.Biological Conservation,2003,113(3):321-335.8 Given D R.Principles and practice of plant conservationM.Portland:Timber Press,1994.9 UNCED.Convention on Biological Diversity.United Nations Conference on Environment and Development,Geneva,1990.10 李俊 清.森林 生态 学(第3 版)M.北京:高 等教育 出版 社,2017.11 陆佩 玲,于强,贺庆棠.植 物物 候对 气候 变化 的响应J.生 态学 报,2006,26(3):923-929.12 黄宏 文.植物 迁地 保 育原理 与实 践M.北京:科学出 版社,2018.13 森 林病 虫害 防治 条 例.1989 年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copyright@ 2017-2022 报告吧 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7002310号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宁B2-20200018  | 宁公网安备640106020006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