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生体育与健康课运动负荷监测与评价DB11/T 1704-2019.pdf

返回 相关 举报
中小学生体育与健康课运动负荷监测与评价DB11/T 1704-2019.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中小学生体育与健康课运动负荷监测与评价DB11/T 1704-2019.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中小学生体育与健康课运动负荷监测与评价DB11/T 1704-2019.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中小学生体育与健康课运动负荷监测与评价DB11/T 1704-2019.pdf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中小学生体育与健康课运动负荷监测与评价DB11/T 1704-2019.pdf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ICS 97.220 Y 55 DB11 北京市地方标准 DB11/T 1704 2019 中小学生体育与健康课运动负荷 监测与评价 Monitoring and evaluation of physical education and health class sports load of primary and middle school students 2019-12-25发布 2020-04-01实施 北京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布 DB11/T 1704 2019 I 目 次 前言.II 1 范围.1 2 术语和定义.1 3 监测.1 4 评价.2 附录 A(资料性附录)训练冲量.4 附录 B(资料性附录)计算示例.5 DB11/T 1704 2019 II 前 言 本标准按照 GB/T 1.1 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本标准由北京市体育局提出并归口。本标准由北京市体育局、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北京市卫生健康委员会组织实施。本标准起草单位:北京市体育局、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北京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北京工业大学、北京市体育科学研究所、北京迈动健康体医融合服务中心。本标准主要起草人:苏峻、宋玉珍、张 志华、王艳春、段佳丽、安江红、张 松、杨琳、田 中、张 一民。DB11/T 1704 2019 1 中小学生体育与健康课运动负荷监测与评价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 了 中 小 学生体育 与 健康 课(以下简称为 体育 课)运 动 负荷 的监测、计算 与 评价的要 求。本标准 适用于 中 小 学生体育 课运 动 负荷 监测评价工 作。2 术语和定义 下列 术语和定义 适用于 本 文件。2.1 运动负荷 sports load 以身 体练 习为基 本 手段对 中 小 学生 身 体施 加 的 运 动 刺激。2.2 体育课有效运动负荷 effective physical load of physical education class 整堂 体育 课 中心 率为 120次/分钟 200次/分钟时段 的 运 动 负荷,以 训练冲量 反映其运 动 负荷 大 小。2.3 安静心率 rest heart rate 安静时每分钟 的心 跳次数。2.4 最大心率 maximal heart rate 在进行 体育 锻炼时,随着运 动 负荷 的 增加,心 率也增加,在达到最 大 负荷强度时 的心 率为最 大心 率,以 学生的 理论最 大心 率表 示。3 监测 3.1 抽样方式 应以班级为 单位,选取班级全部 学生 为 监测 对象,见习 生 除外。3.2 监测设备 3.2.1 应使用能够 实 时上传数据 的心 率 监测 设备。3.2.2 应 把 学生 相 应 的 身 高、体 重、性 别、年龄等 基 本 信息 录 入 监测 设备,确保 实 时 监测 设备联络通畅。DB11/T 1704 2019 2 3.3 监测方法 3.3.1 安静心率 应 连续记 录学生 安静、坐姿状态 时 5分钟 的心 率,取最 后 1分钟 的心 跳次数为安静 心 率。3.3.2 最大心率 最 大心 率 按照 式(1)计算:HRmax 208 0.7 age.(1)式 中:HRmax 中 小 学生 运 动 能够达到 的 理论最 大心 率数 值,单位 为次/分钟;Age 中 小 学生的 年龄,单位 为 年;208 计算 产 生的 常 数;0.7 计算 产 生的 系 数。3.3.3 有效运动负荷平均心率 应以 心 率 监测 设备 实 时 连续记 录 整堂 体育 课 的心 率,计算心 率在 120次/分钟 200次/分钟 范围 内 的 总 心 跳次数 和 累积 时 间(时 间 单位 为分钟),以 总 心 跳次数除以 累积 时 间,为 有效 运 动 负荷 平均 心 率。3.3.4 体育课有效运动负荷 应 计算 个 体 有效 运 动 负荷 和 班级 平均有效 运 动 负荷,计算 公式 和计算 举 例 见 附录 A、B。3.3.5 体育课运动负荷结构 应以时 间 为 横坐 标,以 体育 课 开始 时 至 体育 课 结束后及 课 后 10分钟 的心 率为 纵坐 标 绘制曲线图。4 评价 4.1 体育课有效运动负荷评价 4.1.1 体育 课 有效 运 动 负荷上下 限 应 符 合 以下 要 求:体育 课 有效 运 动 负荷 平均 心 率 120次/分钟、时 长 20分钟对应 的 运 动 负荷为适 宜 负荷下 限;体育 课 有效 运 动 负荷 平均 心 率 200次/分钟、时 长 30分钟对应 的 运 动 负荷为适 宜 负荷上 限;体育 课适 宜 运 动 负荷应在适 宜 运 动 负荷上 限 和 下 限之间。4.1.2 以下 两种情况 应为 体育 课 有效 运 动 负荷 不 适 宜:体育 课 有效 运 动 负荷 低 于适 宜 运 动 负荷下 限,或者当 体育 课 有效 运 动 负荷 持续 时 间少 于 20分钟时,即 使运 动 负荷 高 于适 宜 负荷下 限,也为运 动 负荷 偏低;体育 课 有效 运 动 负荷 高 于适 宜 运 动 负荷上 限,或者当 体育 课 有效 运 动 负荷 持续 时 间长 于 30分钟时,即 使运 动 负荷 低 于适 宜 负荷上 限,也为运 动 负荷 偏高。4.1.3 体育 课 有效 运 动 负荷 训练冲量 数 值高 的学生 或 班级 的体育 课 有效 运 动 负荷 更高。4.2 体育课运动负荷结构评价 4.2.1 应 根 据 体育 课时 间-体育 课 及 课 后 10分钟 的心 率 曲线图 评价体育 课 的 运 动 负荷 结构。4.2.2 适 宜 运 动 负荷 结构 应 满足 以下 条 件:曲线 应在 开始 部分 逐渐 上 升,体育 课 心 率为 120次/分钟 200次/分钟 的 时段应 主要出 现 在基DB11/T 1704 2019 3 本 部分,最 大心 率 出 现 在基 本 部分 中 间区 段,心 率在 结束 部分应 逐渐降低;曲线坡 度 平缓,不 出 现骤 起 骤落 的 波形;在课 后 10分钟应 恢复 到安静 水 平。4.2.3 当 时 间-心 率 曲线 出 现 以下 情况,为运 动 负荷 结构不 适 宜:体育 课 心 率为 120次/分钟 200次/分钟 的 时段 主要出 现 在 开始 部分、准 备 部分、基 本 部分 即 将 结束 时 或结束 部分;曲线偏高:基 本 部分 平均 心 率 高 于 200次/分;曲线偏低:基 本 部分 平均 心 率 低 于 120次/分钟;曲线坡 度 陡峭,出 现骤 起 骤落 的 波形;课 后 10分钟 的心 率 不 能 恢复 到安静 水 平。DB11/T 1704 2019 4 附 录 A(资料性附录)训练冲量及体育课有效运动负荷计算公式 A.1 男生训练冲量 男 生训练冲量按 式(A.1)计算:1.92HRre 64.0 HRr D TRIMP.(A.1)式 中:TRIMP 训练冲量,是 一 种 表 示 运 动 负荷 的 概念,单位 为 训练单位;D 运 动 持续 的 时 间,单位 为分钟;HRr 心 率 储 备 百 分 比,计算 公式 见(A.2);e 自然底 数,e 2.71828。A.2 心率储备百分比 心 率 储 备 百 分 比 按 式(A.2)计算:安静 最 大 安静 运 动 HR HRHR HRHRr.(A.2)式 中:HR运 动 平均 运 动心 率,单位 为次/分钟;HR安静 安静 心 率,单位 为次/分钟;HR最 大 最 大心 率,单位 为次/分钟。A.3 女生训练冲量 女 生训练冲量按 式(A.3)计算:1.67HRre 86.0 HRr D TRIMP.(A.3)式 中:TRIMP 训练冲量,是 一 种 表 示 运 动 负荷 的 概念,单位 为 训练单位;D 运 动 持续 的 时 间,单位 为分钟;HRr 心 率 储 备 百 分 比,计算 公式 见(A.2);e 自然底 数,e 2.71828。A.4 男生体育课有效运动负荷 男 生体育 课 有效 运 动 负荷 按 式(A.4)计算:DB11/T 1704 2019 5 有效 负荷 有效 负荷 有效 负荷 有效 负荷 1.92HRre 64.0 HRr D TRIMP.(A.4)式 中:TRIMP有效 负荷 体育 课 有效 运 动 负荷 的训练冲量,单位 为 训练单位;D有效 负荷 体育 课 心 率在 120次/分钟 200次/分钟 的 累积 时 间,单位 为分钟;HRr有效 负荷 心 率 储 备 百 分 比,平均 心 率为 有效 负荷 平均 心 率,计算 公式 见(A.2);e 自然底 数,e 2.71828。A.5 女生体育课有效运动负荷 女 生体育 课 有效 运 动 负荷 按 式(A.5)计算:有效 负荷 有效 负荷 有效 负荷 有效 负荷 1.67HRre 86.0 HRr D TRIMP.(A.5)式 中:TRIMP有效 负荷 体育 课 有效 运 动 负荷 的训练冲量,单位 为 训练单位;D有效 负荷 体育 课 心 率在次/分钟 200次/分钟 的 累积 时 间,单位 为分钟;HRr有效 负荷 心 率 储 备 百 分 比,平均 心 率为 有效 负荷 平均 心 率,计算 公式 见(A.2);e 自然底 数,e 2.71828。A.6 男生体育课适宜运动负荷下限 男 生体育 课适 宜 运 动 负荷下 限 按 式(A.6)计算:1.92HRre 64.0 20 HRr TRIMP 下 限.(A.6)式 中:TRIMP下 限 适 宜 运 动 负荷(训练冲量)的 下 限,单位 为 训练单位;HRr 体育 课适 宜 运 动 负荷下 限 心 率 储 备 百 分 比,计算 公式 见(A.7);e 自然底 数,e 2.71828;20 心 率在 120次/分钟 200次/分钟 的 累积 时 间 为 20分钟。A.7 体育课适宜运动负荷下限心率储备百分比 体育 课适 宜 运 动 负荷下 限 心 率 储 备 百 分 比 按 式(A.7)计算:安静 最 大 安静 HR HRHRHRr120.(A.7)式 中:120 体育 课 有效 运 动 负荷 平均 心 率为 120,单位 为次/分钟;HR安静 安静 心 率,单位 为次/分钟;HR最 大 最 大心 率,单位 为次/分钟。A.8 女生体育课适宜运动负荷下限 DB11/T 1704 2019 6 女 生体育 课适 宜 运 动 负荷下 限 按 式(A.8)计算:1.67HRre 86.0 20 HRr TRIMP 下 限.(A.8)式 中:TRIMP下 限 适 宜 运 动 负荷(训练冲量)的 下 限,单位 为 训练单位;HRr 体育 课适 宜 运 动 负荷下 限 心 率 储 备 百 分 比,计算 公式 见(A.7);e 自然底 数,e 2.71828;20 心 率在 120次/分钟 200次/分钟 的 累积 时 间 为 20分钟。A.9 男生体育课适宜运动负荷上限 男 生体育 课适 宜 运 动 负荷上 限 按 式(A.9)计算:1.92HRre 64.0 30 HRr TRIMP 上 限.(A.9)式 中:TRIMP上 限 适 宜 运 动 负荷(训练冲量)的 上 限,单位 为 训练单位;HRr 体育 课适 宜 运 动 负荷上 限 心 率 储 备 百 分 比,计算 公式 见(A.10);e 自然底 数,e 2.71828;30 心 率在 120次/分钟 200次/分钟 的 累积 时 间 为 30分钟。A.10 体育课适宜运动负荷上限心率储备百分比 体育 课适 宜 运 动 负荷上 限 心 率 储 备 百 分 比 按 式(A.10)计算:安静 最 大 安静HR HRHRHRr200.(A.10)式 中:200 体育 课 有效 运 动 负荷 平均 心 率为 200,单位 为次/分钟;HR安静 安静 心 率,单位 为次/分钟;HR最 大 最 大心 率,单位 为次/分钟。A.11 女生体育课适宜运动负荷上限 女 生体育 课适 宜 运 动 负荷上 限 按 式(A.11)计算:1.67HRre 86.0 30 HRr TRIMP 上 限.(A.11)式 中:TRIMP上 限 适 宜 运 动 负荷(训练冲量)的 上 限,单位 为 训练单位;HRr 体育 课适 宜 运 动 负荷上 限 心 率 储 备 百 分 比,计算 公式 见(A.10);e 自然底 数,e 2.71828;30 心 率在 120次/分钟 200次/分钟 的 累积 时 间 为 30分钟。DB11/T 1704 2019 7 附 录 B(资料性附录)体育课有效运动负荷计算举例 B.1 体育课适宜运动负荷下限计算举例 年龄 12岁,安静 心 率 82次/分钟 的 男 生体育 课适 宜 运 动 负荷下 限 计算:按照 式(1)计算 最 大心 率:HR最 大=208-0.7 12 199.6次/分钟 按照 式(A.7)计算体育 课适 宜 运 动 负荷下 限 心 率 储 备 百 分 比:按照 公式(A.6)计算体育 课适 宜 运 动 负荷下 限:B.2 体育课适宜运动负荷上限计算举例 年龄 12岁,安静 心 率 82次/分钟 的 男 生体育 课适 宜 运 动 负荷上 限 计算:按照 式(1)计算 最 大心 率:HR最 大=208-0.7 12 199.6次/分钟 按照 式(A.7)计算体育 课适 宜 运 动 负荷上 限 心 率 储 备 百 分 比:按照 公式(A.9)计算体育 课适 宜 运 动 负荷上 限:B.3 体育课有效运动负荷比较举例 3名 年龄 12岁,体育 课 有效 运 动 负荷 平均 心 率 120次/分钟、有效 运 动 负荷时 间 25分钟,安静 心 率分 别 为 70次/分钟、82次/分钟 和 90次/分钟 的 男 生 有效 运 动 负荷 的 比较 32.082 6.19982 120 HRr69.7 e 64.0 32.0 2032.0 1.92 下 限 TRIMP00.182 6.19982 200 HRrDB11/T 1704 2019 8 指 标 学生 A 学生 B 学生 C 年龄(年)12 12 12 安静 心 率(次/分钟)70 82 90 有效 运 动 负荷 平均 心 率(次/分钟)120 120 120 有效 运 动 负荷时 间(分钟)25 25 25 有效 运 动 负荷 12.95 9.61 7.41 体育 课 有效 运 动 负荷 比较:学生 A 学生 B 学生 C B.4 班级体育课有效运动负荷计算举例 某 班级 有 3名 学生,均 为 男 生,班级 体育 课 有效 运 动 负荷 计算 如 下 指 标 学生 A 学生 B 学生 C 年龄(年)12 13 14 安静 心 率(次/分钟)80 75 70 有效 运 动 负荷 平均 心 率(次/分钟)130 129 145 有效 运 动 负荷时 间(分钟)25 28 21 有效 运 动 负荷 14.93 18.03 24.18 _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copyright@ 2017-2022 报告吧 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7002310号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宁B2-20200018  | 宁公网安备640106020006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