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材山绿茶生产技术规程DB45/T 2042-2019.pdf

返回 相关 举报
中药材山绿茶生产技术规程DB45/T 2042-2019.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中药材山绿茶生产技术规程DB45/T 2042-2019.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中药材山绿茶生产技术规程DB45/T 2042-2019.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中药材山绿茶生产技术规程DB45/T 2042-2019.pdf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中药材山绿茶生产技术规程DB45/T 2042-2019.pdf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ICS 65.0 20.20 B 38 DB45 广西壮族自治区地方标准 DB 45/T 20422019 中药材山绿茶生产技术规程 Standard operation procedure of Ilex hainanensis Merr production.2019-12-05 发布 2019-12-30 实施广西壮族自治区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布 DB 45/T 2 04 2 20 19 I 目 次 前 言.II 1 范围.1 2 规范性引 用文件.1 3 术语和定 义.1 4 产地环境 条件.1 5 栽培技术.2 6 采收与初 加工.4 7 质量要求.4 8 包装、贮 存与运输.4 9 生产档案.4 DB 45/T 2 04 2 20 19 III 前 言 本标准按照G B/T 1.12 0 09 给出的规 则起草。本标准由广西壮族自治区卫生健康委员会提出。本标准由广西卫生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本标准起草单位:广西壮族自治区药用植物园、广西万寿堂药业有限公司。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姚绍嫦、蓝祖栽、刘丽辉、谭文明、利荣欢、凌征柱。DB 45/T 2 04 2 20 19 1 中药材山绿茶生产技术规程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中药材山绿茶(I le x h ai na ne ns is M er r.)生 产技术的术语和定义、产地环境条件、栽培技术、采收与初加工、质量要求、包装、贮存与运输、生产档案。本标准适用于广西境内中药材山绿茶的生产。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 4 80 6.7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 品接触用塑料材料及制品 GB/T 8 32 1(所有部分)农药合理使 用准则 NY/T 3 94 绿色食品 肥料使用准则 WM/T 2 药 用植物及制剂外经贸绿色行业标准 DB 45/T 5 32 无公害中药 材 产地环 境条件 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令(20 02 年)第32 号 中 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试行)广西中药材标准(19 90)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3.1 山绿茶 I lex h ai na ne nsi s Me rr.为冬青科冬青属植物海南冬青(I lex h ai na ne nsi s M er r.),其鲜叶经加工而成。4 产地环境条件 4.1 空气、土壤与灌溉水 应符合DB 45/T 53 2的规定。4.2 温度 年平均温度为2 0 23。4.3 园地选择 选择坡度1 5 缓坡的稀 疏林林地为种植地,土壤以土层深厚、疏松的沙质壤土为宜。种植地5 km 范围内无废气、废水、废渣排放企业及垃圾填埋场。DB 45/T 2 04 2 20 19 2 5 栽培技术 5.1 种苗繁殖 5.1.1 种子采集与处理 每年101 2 月,当 果实变红时将果实 采 回,集 中 堆沤 3 d 5 d,搓去果皮 与 果肉,水 洗 出种 子。将 种 子摊 平 晾干,置 于4 条件下 保 存不少于3 个 月。5.1.2 播种育苗 5.1.2.1 时间 宜 在 2月 底至 3月中 旬播 种。5.1.2.2 方 法 种 子浸 种2 4 h后 撒播 于沙 床或 土壤 苗床 上,用 粗河 沙 或细 土壤 覆盖 0.3 c m 0.5 c m 厚。每 6 6 7 m 2 播 种量0.5 k g 1.0 k g。5.1.3 苗期管理 5.1.3.1 排灌水 保持苗床湿润,雨季 及 时 排 除积 水。5.1.3.2 遮荫 前期 荫蔽 度为80;苗 高 10 c m 后,荫蔽 度为50;苗高 15 c m 后,揭去遮 荫 物。5.1.3.3 除草施肥 施 肥 结 合 除 草 进 行,以 薄施氮 肥为主。苗高 2 c m3 c m 时,每 667 m 2 用 尿素 3 k g 5 k g兑 水 2 00 0 k g浇 施。以 后 每3 0 d施 1 次,随着幼苗 生 长,肥料 浓 度可 逐渐 加 大。肥料使用应符合 NY/T 39 4 的规定。5.1.3.4 打顶 幼苗长至 25 c m 高时,摘去 顶芽。5.1.4 出圃 苗高 40 c m以 上 可出 圃;苗高超过 50 c m应适当 剪短 后 出 圃。5.2 定植 5.2.1 整地 沿 山坡水平 线 修 筑梯级畦,畦间距离 1.5 m。在畦 上 按 株距 1 m 挖穴,穴宽 0.5 m,穴 深0.3 m。每 穴 施腐熟堆 肥 或厩 肥 3 k g 5 k g,覆 土 回穴时 与土壤 拌匀。肥料使用应符合NY/T 3 9 4的规定。5.2.2 定植时间 春 植宜 在 3 5月;秋 植宜 在 91 0月。DB 45/T 2 04 2 20 19 3 5.2.3 定植方法 每穴定植种苗1株。以覆 土埋没根茎处为宜,覆土后压实,浇足定根水。5.3 田间管理 5.3.1 中耕除草 每年4次。第 1次在春季未 长春梢前,最后1次在冬 季进行。5.3.2 灌排水 定植初期遇旱及时浇水,雨季防止积水。5.3.3 施肥 每年3次,2 3月、5 7 月与11 12 月 各1次。第 1年幼苗生长 期每株施复合肥(15:15:1 5)1 00 g,第2年后每株施 复 合肥(1 5:15:15)200 g,开环形 沟施入,施肥后培土。肥料使用应符合NY/T 3 94 的 规 定。5.3.4 整形修剪 每年修枝整型2次,将枝 条剪去顶芽。5.4 病虫害防治 5.4.1 防治原则 按照“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遵照“以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为主,化学防 治为辅”的防治原则。农药使用应符合GB/T 8 3 21(所有部 分)的规定。5.4.2 防治方法 5.4.2.1 农业防治 深翻土地后对土壤进行曝晒;加强田间管理,保持适当的荫蔽度和湿度;及时清除病虫危害的枝叶,集中烧毁或掩埋。5.4.2.2 化学防治 5.4.2.2.1 根腐病 在发病初 期 宜以7 5百 菌清可 湿 性 粉 剂,或 25 甲霜恶霉灵水剂,或 70 甲基硫菌灵可 湿 性 粉 剂 50 08 00 倍,灌根防治,连续23 次,间隔7 d 10 d。5.4.2.2.2 白绢病 发病初期宜以50多菌 灵可湿性粉剂,或29苯 醚甲环唑嘧菌酯微乳剂,或50退 菌特可湿性粉 剂50 08 00 倍,灌根或喷雾防治,连续23次,间隔7 d10 d。5.4.2.2.3 红蜘蛛 宜用2阿维 螺螨酯悬浮剂或11 乙螨唑悬浮剂1 5 00 2 00 0 倍,喷雾 防治,重点喷雾叶片背面,连续23次,间隔7 d10 d。DB 45/T 2 04 2 20 19 4 6 采收与初加工 6.1 采收 种植23年 后 可分期采收 幼嫩枝 叶。6.2 初加工 将幼嫩枝 叶 置 于 室 内 摊 平,阴干。7 质量要求 应符 合 广西 中 药材 标 准(1990)的要求。重金 属、农药 残留 及其 它 有害物质 等 的质量要求 参 照 WM/T 2 的 有 关 规定 执 行。8 包装、贮存与运输 8.1 包装 使用 双 层 聚乙烯 塑料 薄膜 的 编织袋 装,密封,每 件 净重 25 k g。标明品 名、规 格、产 地、包装日期、生产单位,并附 有质量合 格 标 志。包装 袋 应符合GB 4 806.7 的规定。8.2 贮存 应贮存于 清洁、阴凉、干燥处,温度 30,相 对 湿 度65 75。8.3 运输 运输工 具 应 具备防潮、防雨 和 防晒设施,同时 不 能 与其 他 有 毒、有害、易串味 物质 混 装。9 生产档案 按照 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试行)中第 九章 的 相关 规定,对中药材山绿茶的栽培技术、病 虫 害 防 治和采收加工 等各个 环 节 所采 取 的 措施进 行 详细记录,建立 生产档案。中华人民共和国广西地方标准 中药材山绿茶生产技术规程 DB 45/T 2042 2019 广西壮族自治区市场监督管理局统一印刷 版权专有 侵权必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copyright@ 2017-2022 报告吧 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7002310号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宁B2-20200018  | 宁公网安备640106020006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