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大建设项目雷电灾害风险评估技术规范DB45/T 1830-2018.pdf

返回 相关 举报
重大建设项目雷电灾害风险评估技术规范DB45/T 1830-2018.pdf_第1页
第1页 / 共40页
重大建设项目雷电灾害风险评估技术规范DB45/T 1830-2018.pdf_第2页
第2页 / 共40页
重大建设项目雷电灾害风险评估技术规范DB45/T 1830-2018.pdf_第3页
第3页 / 共40页
重大建设项目雷电灾害风险评估技术规范DB45/T 1830-2018.pdf_第4页
第4页 / 共40页
重大建设项目雷电灾害风险评估技术规范DB45/T 1830-2018.pdf_第5页
第5页 / 共40页
亲,该文档总共4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ICS 13.2 60 A 47 DB45 广西壮族自治区地方标准 DB 45/T 18302018 重大建设项目雷电灾害风险评估技术规范 Technology specification s of lightning disaste r risk evaluation for major construc tion projects 2018-08-30 发布 2018-09-30 实施广西壮族自治区质量技术监督局 发布 DB 45/T 1 83 0 20 18 I 目 次 前言.II 1 范围.1 2 规范性引 用文件.1 3 术语和定 义.1 4 评估流程.3 5 评估方案.4 6 资料收集.6 7 现场勘测.7 8 资料处理.8 9 评估方法.9 10 评估报 告编制.13 附录 A(资料性附录)委托方提供资料 清单.14 附录 B(资料性附录)土壤电阻率测量方法.15 附录 C(资料性附录)区域评估因子.18 附录 D(资料性附录)损失类型的估算.22 附录 E(资料性附录)年预计危险事件次数 N x 的估算.24 附录 F(资料性附录)损害概率 P x 的估算.26 附录 G(资料性附录)雷电灾害损失 L x 的估算.30 附录 H(资料性附录)重大建设项目雷电灾害风险评估报告概要.32 DB 45/T 1 83 0 20 18 II DB 45/T 1 83 0 20 18 III 前 言 本标准按照G B/T 1.1 2 0 09 给出的规 则起草。本标准由广西壮族自治区气象局提出并归口。本标准起草单位:广西壮族自治区防雷中心、广西华茂雷电灾害防御有限公司、广西防雷工程有限 责任公司。本标准起草人:何宽、郭媛、罗伟、植耀玲、朱辛华、吴浙、徐源徽、康强、杨召绪、劳炜、阳宏声、韦卓运、杨柏荣、龙振兴、许东莹、陈丹、莫妘捷、唐延丰、周扬天、李姜宏、朱彦。DB 45/T 1 83 0 20 18 1 重大建设项目雷电灾害风险评估技术规范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重大建设项目雷电灾害风险评估的术语和定义、评估流程、评估方案、资料收集、现 场勘测、资料处理、评估方法、评估报告的编制等。本标准适用于重大建设项目的雷电灾害风险评估。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T 2 17 14.2 2 01 5 雷 电防护 第 2 部分:风险管理 GB 5 00 57 2 01 0 建筑物 防雷设计规范 GB 5 03 43 2 01 2 建筑物 电子信息系统防雷技术规范 QX/T 8 5-20 0 7 雷电 灾害 风险评估 技术 规范 3 术语和定义 GB/T 21 71 4.22015、QX/T 85-2 007、GB 5 00 57 201 0 和 G B 5 03 43 20 12 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 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 雷电灾害风险评估 e val ua ti on o f l ig ht ni ng di sa st er r isk 根据雷电及其灾害特征进行分析,对 可 能导致的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程度与危害范围等方面的综合 风险计算,为建设工程项目选址和功能分区布局、防雷类别与防雷措施确定等提出建设性意见的一种评 价方法。QX/T 8 5-2 00 7,定义 3.1 3.2 重大建设项目 g re at co ns tr uc ti on pr oj ec ts 通常指事关国计民生的大型建设项目,一般具有投资规模大、技术复合度高等特点,分 国家级重大 建设项目和地方重大建设项目。3.3 区域雷电灾害风险评估 ev al ua ti on of l ig ht nin g di sa st er ri sk f or di st ri ct 由多个建筑组成建筑群,根 据 功能、属性、使用性质等要素划分为不同的子区域,建立区域评估指 标体系,分别对各子区域进行雷电灾害风险评估,分析计算得到雷击危险度、雷 击损失后果指标,按照 风险区划分级标准划分各子区域的风险等级。DB 45/T 1 83 0 20 18 2 3.4 建筑单体雷电灾害风险评估 e va lua ti on o f lig ht ni ng d isa st er r is k f or s in gl e b ui ld in g 对建筑物单 体 的雷电灾害风险评估。3.5 信息系统雷电灾害风险评估 e va lua ti on o f l ig ht ni ng d isa st er r is k f or i nf or mat io n sy st em 综合考虑 信息系统所处的 环境 因 素、信息系统设 备 的重要性和 发生 雷 击 的 后果严 重程 度 等因 素,分析 评估信息系统的雷电灾害风险。3.6 土壤电阻率 ea rt h re si s tivity 表 征土壤 导 电性 能 的 参 数,为 单位 体积 土壤的阻 抗。QX/T 8 5-2 00 7,定义 3.5 3.7 雷电防护装置(L PS)l i g ht ning pr ot ec tion sy st em 用于 减小 雷 击 建筑物 造成 物理损害的 整个 系统。GB/T 2 17 1 4.2-20 15,定义 3.1.4 0 3.8 雷击建筑物危险事件次数(N D)num be r of d ang er ou s ev ent s du e to fl as he s to a st ru ct ur e 雷 击 建筑物危险事件的预计年 平均 次数。GB/T 2 17 1 4.2-20 15,定义 3.1.1 9 3.9 损害概率(P X)p ro ba bil it y of d ama ge 一 次危险事件 导致需保 护建筑物 受 损的概率。GB/T 2 17 1 4.2-20 15,定义 3.1.2 9 3.10 损失率(L X)l os s 一 次危险事件引起的 指 定类型损害所 产生 的 平均 损失量(人和物)与需保 护对象(人和 物)的 价值 的 比值。GB/T 2 17 1 4.2-20 15,定义 3.1.3 0 3.11 风险(R)r is k 因雷 击造成 的年 平均 可 能 损失量(人和物)与需保 护建筑物(人和物)的 总价值之比值。GB/T 2 17 1 4.2-20 15,定义 3.1.3 1 DB 45/T 1 83 0 20 18 3 3.12 风险分量(R X)ri sk co mp on en t 按损害成因和损害类型细分的部分风险。GB/T 2 17 1 4.2-20 15,定义 3.1.3 2 3.13 风险容许值(R T)to ler ab le r is k 需保护建筑物所能容许的最大风险值。GB/T 2 17 1 4.2-20 15,定义 3.1.3 3 3.14 雷电防护等级(L PL)l ig ht ni ng pr ot ec ti on le ve l 与一组雷电流参数值有关的序数,该组参数值与在自然界发生雷电时最大和最小设计值不被超出的 概率有关。GB/T 2 17 1 4.2-20 15,定义 3.1.3 7 4 评估流程 4.1 重大建设项目雷电灾害风险评估业务流程见图 1。图1 重大建设项目雷电灾害风险评估业务流程图 DB 45/T 1 83 0 20 18 4 4.2 重大建设项目雷电灾害风险评估技术流程 见图 2。图2 重大建设项目雷电灾害风险评估技术流程图 5 评估方案 5.1 一般要求 5.1.1 雷电灾害风险评估 机构接受 委托 后,成立 重大建设项目雷电灾害风险评估 组,明确 委托 需求,进行 初步 勘 查 工 作,依 据项目规 划、项目建 议书或 可行性 研究 报告等项目 相关 资料编制评估方案。DB 45/T 1 83 0 20 18 5 5.1.2 评估方案一般由前引部分、正文部分和可选的补充部分组成:a)前引部分包括以下内容:1)封面;2)目录。b)正文部分按下列顺序和内容编写:1)项目概述;2)评估依据;3)评估目的;4)评估内容;5)技术方案;6)实施计划;7)人力与设备资源配置。c)补充部分主要包括相关附件,如评估机构介绍等。5.2 主要内容 5.2.1 前引部分 5.2.1.1 封面内容包括项目名称、编订单位和编订日期,并加盖编订单位印章。5.2.1.2 编订人员:编写人、批准人。5.2.2 正文部分 5.2.2.1 项目概述:评估项目名称;委托方;地理位置;工程规模、工程特点等。5.2.2.2 评估依据:雷电的危害:雷电知识、雷电天气、雷电灾害;法律法规;技术规范:选择与评估项目相关的现行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国际标准等。5.2.2.3 评估目的和内容:项目的建设规划、功能布局、生产工艺流程、线路及管道等;明确委托方的防雷需求;按照项目特点和防雷需求划分评估区域;根据项目信息确定评估目的和内容。5.2.2.4 技术方案:选择相适应的评估方法,并详细说明;按照评估方法收集项目相对应的基本资料,确定相对应的现场勘测内容和勘测方法;确定相关资料和土壤电阻率的处理方法。5.2.2.5 工作实施计划:按照评估方法收集基本资料,确定现场勘测内容和勘测方法;收集资料时间、勘测时间、评估报告编写时间、评审时间,并列出相关工作量。DB 45/T 1 83 0 20 18 6 5.2.2.6 人 力与 设 备 资源 配置:工 作 人 员:勘测人 员、评估人 员、评估报告编 写 人 员;现场勘测设 备:多功能 土壤电阻率测 试仪、便携式 风 向 风 速 计、地温仪、数 字 气 压 计、电子 经 纬仪、GP S全 球 定位 仪、便携式激光 测 距仪、卷尺 等。6 资料收集 6.1 委托方基本情况 分 析 委托方项目的行 业 类 别、建设规 模、建设规 划、功能 分区、生产 工 艺 流程、线路 及管 道、雷 电危害性、项目所 在 区域的雷电风险区 划 等 级 等。委托方应提供的 相关 资料 参见 附录A。6.2 防雷装置设计内容 主 要包括提 取 设计文件 中评估项目 防雷类 别、接闪器、引 下 线、接地 装置、电 涌保 护 器(S PD)、等电位 连接、屏蔽 等 相关 资料。6.3 评估项目相关信息 评估项目建筑物单 体 和 相邻 建筑物信息;主 要 户外 设 施 分 布情况 信息;电 力 系统特性及分 布情况 信 息;弱 电系统分 布情况 及其 参 数信息;各 种 管 道 的特性及分 布情况 信息;建筑物 内存 物;建筑物 经济价 值;项目 投入使 用 后 建筑物 内外 人 员 数量、建筑物 内外 人 员驻留时间、建筑物 疏散 出口 情况;存在生产 过 程的,了 解产品 类 别、生产 工 艺、工 艺 流程。6.4 地理环境 评估项目所 在地地 理 经纬度、地形地貌、土 壤 情况、周 边地 理 环境。从当地相关 部 门或从地质 勘 查 报告 获取地 理 地质 信息。6.5 气候资料 评估项目区域所 属 气 候带、平均温度、最 低温度、最 高温度、平均降雨 量、平均相 对 湿度 等。6.6 雷暴资料 项目所 在 区域年 平均 雷 暴 日、历史 最 高值、历史 最 低值、初 雷日、终 雷日、月平均 雷 暴 日分 布;雷 暴高发 期、区域雷 暴 日 变化;雷 暴 区等 级;雷电危害等 级;分 析 雷 暴活动 规 律 和雷 暴产生 的危害。6.7 闪电监测资料 项目所 在地半径 3 km 15 km 范围 内闪 电 空间 分 布、闪 电 密度 分 布、闪 电 时间 分 布、闪 电电流分 布 等。6.8 雷灾个例 分 析 项目所 在地 及附 近 区域,或者 类 似 行 业 雷电灾害 典 型 个例。DB 45/T 1 83 0 20 18 7 7 现场勘测 7.1 现场勘测内容 重大建设项目雷电灾害风险评估现场勘测内容包括:评估项目所在地经纬度;评估项目周边环境;评估项目线路管道情况;评估项目经济价值及人员密度;评估项目所在区域地理地质环境;评估项目现场气象数据;评估项目所在区域土壤电阻率。7.2 现场勘测方法 7.2.1 评估项目经纬度 7.2.1.1 项目经纬度采用卫星定位仪测量。7.2.1.2 评估项目为单体时,在评估项目中心点及四角处测量;评估项目为区域时,按 9.2.1 分区,在每个子区域中心点及四角处测量。7.2.1.3 将卫星定位仪水平放置于测量点地面上,测量各测点的经纬度和海拔高度。7.2.2 评估项目周边环境 用地质罗盘仪确定评估项目的东南西北四个方向;用激光测距仪或者卷尺测量邻近建筑物至评估项 目边界的距离、建筑物长宽高、树木的高度等;绘制出评估单体及周边环境位置图。记录周边环境(高 层建筑、易燃易爆、危害公共安全、提供公共服务、有文物价值的建筑等),并拍照留档。7.2.3 评估项目线路管道 确定评估项目线路管道类型,确定线路管道节点、节点到建(构)筑物的长度、架设方式等。7.2.4 评估项目经济价值及人员密度 7.2.4.1 评估项目投入使用后内部及外部人员密度和人流量,建筑物及内部设施的经济价值。7.2.4.2 对易燃易爆场所还需了解周边住宅区、商业 区、医院、学校等人员密集场所及其人流量等情 况。7.2.5 现场气象数据 用风向风速计测量风速风向;用温湿度表测量空气温度和空气湿度;用地温表测量地面表层温度;用气压表测量气压。7.2.6 土壤电阻率 7.2.6.1 按 7.2.1.2 的 规 定 选择测量点。7.2.6.2 每个测量点,应采用互为垂直的东西向、南北向分别测量。7.2.6.3 测量桩距视土层结构及项目情况而定,采用 3 m、5 m 或 1 0 m 桩距。占地面积大于 1 0 亩或土 层结构复杂的项目,宜采用大的桩距。DB 45/T 1 83 0 20 18 8 7.2.6.4 土壤电阻率测量方法 参见 附录 B。8 资料处理 8.1 项目资料处理 8.1.1 分析项目所在区域气候及气象条件 分 析 项目所 在 区域气象资料,评 价 气 候 及气象 条 件对评估项目预计 会 造成 的 影响。8.1.2 分析项目所在地雷电资料 统计雷 暴 和 闪 电 监 测资料,形成相关图表,分 析 项目所 在地 雷电灾害风险等 级、雷 电 活动 规 律 和雷 电对项目的 影响。8.1.3 分析项目所在区域雷灾资料 统计分 析 项目所 在地 及附 近 区域,或者 类 似 行 业 雷电灾害 典 型 个例。提 取致 灾因子,历史受 灾建筑 与 本次评估项目的 异 同,预估可 能 遭 受 雷电灾害的 途 径 及 受 损程 度。8.1.4 分析项目的相关信息与防雷装置设计内容 分 析 项目的行 业 类 别、建设规 模、建设规 划、功能 分区、生产 工 艺 流程、线路 及管 道、雷电危害性、项目所 在 区 域的雷电风 险区 划 等 级与 防雷 装置 设计 内容 等,确 定 P A、P B、P C、P M、P U、P V、P W、P Z 的计算方 式。8.1.5 分析项目周边及地理环境 分 析 项目周 边环境 及 地 理 环境,确 定 环境 因子C E 和位 置 因子C D 的 取值。8.1.6 分析项目线路管道资料 分 析 项目 线路 及管 道 长 度、线路环 境、接入点、布 设方 式 等,确 定评 估因子 L L、C E、C T、C I 的 取值。8.1.7 分析项目内存物经济价值及人员密度资料 分 析 项目 内 部设 施、内存 物 品、日 常 人 员密度 及可 能 遭 受 的雷 击 损害等,确 定损失率 L T、L F、L O 的 取值。8.2 土壤电阻率分析处理 8.2.1 土壤电阻率数据的处理 检 查 测量数据的有 效 性,剔除 测量 过 程中 产生 的 无效 数据。根据 各个 方 向、各个 深 度 的测量数据 求 平均值,再 依 据气 候 因 素 对土壤的特性进行修 正。8.2.2 土壤电阻率的修正 分 析 土壤 水 含 量、地面温度、土壤 致密 性对土壤电阻率的 影响,对土壤电阻率进行 季节 因 素 修 订,具体 方法 参见 附录 B。DB 45/T 1 83 0 20 18 9 9 评估方法 9.1 评估类型 分为区域雷电灾害风险评估、单体雷电灾害风险评估、信息系统雷电灾害风险评估三种。根据重大 建设项目的具体情况进行组合选择。9.2 区域雷电灾害风险评估 9.2.1 评估区域的划分 分析项目的建筑类型、使用性质和危险性,将建筑群划分为多个子区域,每个子区域具有一致的特 性。从以下几个方面划分:气象指标(地闪密度);地理环境指标(周边环境影响、建筑密度、土壤电阻率、建筑高度);线路管道指标(线路敷设);承灾体风险指标(人员活动影响、建构筑物类型、经济密度);指标修正系数(建构筑物的雷电防护特性、火灾防护);带状的建筑群(例如地铁、铁路、输气管网线路)可 按 段落划分区域。片状的建筑群(例如大 型工厂、机场、火车站、会展及体育场馆)可按使用功能或地理位置划分区域。9.2.2 区域评估的方法 9.2.2.1 对子区域的风险进行识别,从各种风险类型中划分出主要风险类型。分别计算出各主要风险 类型 R(包括 人员伤亡和社会经济的影响)的气象指标 G1、地理环境指标 G2、承灾 体的风险指标 G3。9.2.2.2 根据 G1、G2、G3 三项指 标的数值差异,进行处理、赋值,各指标参见附录 C。9.2.2.3 计算综合雷电灾害风险值 R,按 10.2.3 及 10.2.4 方法对子区 域的风险等 级进行划分。9.2.3 综合雷电灾害风险值 R 的计算 综合雷电灾害风险值R按 式(1)计算:R=R 1 Q 1+R 2 Q 2.(1)式中:R 1、R 2 主 要风险类型值(人员伤亡 损失风险和经济损失风险);Q 1、Q 2 主 要风险类型的权重,Q1+Q2=1,权重 相同时,各取值0.5。R 1、R 2 按公式(2)计算:R 1,2=k 1*k 2*=3 1 j Q j*G j.(2)式中:Q j 第j个指 标的作用权重;G j 第j个指 标取值,见附录 C;K 1、K 2 修 正系数,见附录 C。9.2.4 区域风险等级划分 9.2.4.1 区域风险等级分为四个等级:低风险区、中等风险区、高风险区和极高风险区。区域风险等 级划分见表 1。DB 45/T 1 83 0 20 18 10 表1 区域风险等级划分表 区域风险等级 低风险区 中等风险区 高风险区 极高风险区 风险值 R0.08 0.08R0.12 0.12R0.15 0.15R 9.2.4.2 各 子区域根据人 员伤亡 损失 R 1、经济 损失风险 R 2、综合 雷电灾害风险 R 值确 定风险等 级。9.2.4.3 根据区域风险等 级划 分 结 果 进行风险管理,对子区域的雷电防护提出 合 理、经济、有 效 的 指 导意见。9.3 单体雷电灾害风险评估 9.3.1 雷击损害和损失 9.3.1.1 雷 击 损害 原 因:S 1 雷 击 建筑物;S 2 雷 击 建筑物附 近;S 3 雷 击线路;S 4 雷 击 线路 附 近。9.3.1.2 雷 击 损害类型:D1 电 击 引起的人和 动 物 伤 害;D2 物理损害;D3 电气和 电子系统 失 效。9.3.1.3 雷 击 损失类型:L1 人 身 伤亡 损失;L2 公 众服 务 损失;L3 文 化 遗 产 损失;L4 经济价值 损失。9.3.2 风险分量分析 根据建筑物和 线路 管 道 的 结 构、类型、用 途、内 部物 品,以及所 采取 的防雷 措施,分 析 所 存在 的 各 类风险。分 析 的风险分量有 R A、R B、R C、R M、R U、R V、R W、R Z。9.3.3 风险分量计算 年 平均 损失量 L X 随 损失 类型(L1、L 2、L3和 L4)而异,每一个 损失类型 又 依 损害类型(D1、D2和 D3)有不 同 的损失率,宜 对建筑物(或 建筑物的 各个 分区)确 定 L X。见 附 表 D。各 雷 击 风险分量计算按公 式(3)计 算:R X=N X P X L X.(3)式 中:N X 每 年危 险事件次数;P X 损害概 率;L X 每一 损害 产生 的损失率。注:N X 的计算见附录 E,P X 的计算 见附录 F,L X 的 计算见附录 G。9.3.4 各种风险组成 包括以下 内容:a)R 1 人 身 伤亡 损失的风险,见 公 式(4):R 1=R A1+R B1+R C1+R M1+R U1+R V1+R W1+R Z1.(4)b)R 2 公 共服 务 损失的风险,见 公 式(5):R 2=R B2+R C2+R M2+R V2+R W2+R Z2.(5)c)R 3 文 化 遗 产 损失的风险,见 公 式(6):R 3=R B3+R V3.(6)d)R 4 经济价 值 损失的风险,见 公 式(7):DB 45/T 1 83 0 20 18 11 R 4=R A4+R B4+R C4+R M4+R U4+R V4+R W4+R Z4.(7)注1:仅对具有爆炸危险的建筑物或因内部系统失效马上会危及人命的医院或其他建筑物。注2:仅对于可能出现动物损失的建筑物。e)雷电灾害总风险 R 计算 见公式(8):R=R 1+R 2+R 3+R 4.(8)9.3.5 雷击损害风险分量 每类损失风险对应的风险分量在表2 中给出。表2 雷击损害风险分量 各类损失的风险 风险分量 雷击建筑物(S1)雷击建筑物 附近(S2)雷击连接到建筑物的线路(S3)雷击连接到建筑物的 线路附近(S4)人身伤亡损失风险 R 1 R A R B R C1 R M1 R U R V R W1 R Z1 公众服务损失风险 R 2-R B R C R M-R V R W R Z 文化遗产损失风险 R 3-R B-R V-经济损失风险 R 4 R A2 R B R C R M R U2 R V R W R Z 总风险 R=R D+R I 直接风险 R D=R A+R B+R C 间接风险:R I=R M+R U+R V+R W+R Z 注1:仅指具有爆炸危险的建筑物及因内部系统故障立即危及性命的医院或其他建筑物。注2:仅指可能出现畜牧损失的建筑物。9.3.6 风险评估 建筑物风险容许值 R T 见表 3。表3 风险容许值 R T 的典型值 损失类型 R T 年 L1 人身伤亡损失 10 5 L2 公众服务损失 10 3 L3 文化遗产损失 10 4 L4 经济价值损失 10 3 注1:当 RR T 或R X R T 时,应分析每 一个风险分量所占比重及风险来源。注2:当 RR T,应采 用防护措施减小建筑物的所有风险,使 R 小于 R T。注3:经济损失按照成本效益比较法计算,无相关数据时可以取典型值。9.4 信息系统雷电灾害风险评估 9.4.1 信息系统雷电防护等级计算 9.4.1.1 信息系统所处建筑物年预计雷击次数(N 1),按 公式(9)计 算:DB 45/T 1 83 0 20 18 12 N 1=k Ng Ae(单位:次/年).(9)9.4.1.2 信息系统 入户 设 施 年预计雷 击 次数(2),按公 式(10)计算:N 2 N g A e(0.1 T d)(A e1 A e2)(次/年).(10)式 中:A e 赋 值见表 4。表4 入户设施的截收面积 线路类型 有效截收面积 A e(km 2)低压架空电源电缆 2 000 L 10-6 高压架空电源电缆(至现场变电所)500 L 10-6 低压埋地电源电缆 2 ds L 10-6 高压埋地电源电缆(至现场变电所)0.1 ds L 10-6 架空信号线 2 000 L 10-6 埋地信号线 2 ds L 10-6 无金属铠装和金属芯线的光纤电缆 0 9.4.1.3 信息系统 总 年预计雷 击 次数(),按公 式(1 1)计算:N 1+N 2(次/年).(11)9.4.1.4 可 接受 的最大年 平均 雷 击 次数 N C 的 计算,按公 式(12)计 算:N C=5.8 10-1/C(次/年).(12)式 中:C C 1+C 2+C 3+C 4+C 5+C 6,各 类因子 之 和;C 1 信息系 统所 在 建筑物 材 料 结 构 因子;C 2 信息系 统的重要程 度 因子;C 3 信息系 统设 备 耐冲 击 类型和 抗 冲 击过 电 压能力 因子;C 4 信息系 统设 备 所 在 的雷电防护区的因子;C 5 信息系 统 发生 雷 击 事 故 的 后果 因子;C 6 信息系 统所 在 区域雷 暴 等 级 因子。9.4.1.5 当 N N c 时,可不 安 装 雷电防护 装置;当 N N c 时,应 安 装 雷电防护 装置。9.4.1.6 通过 防雷 装置 拦截效 率 E,可以 确 定信息系统的雷电防护等 级。E 的 值 按公 式(13)计算:E=1-(N C/N).(13)9.4.1.7 确 定等 级之后,按照不 同 分类,根据 需 要 保 护设 备 重要性、类型、数量、耐冲 击 电 压 额 定 值 及电 磁 场 环境 等 情况 来 选择 符 合 规范的 浪 涌保 护 器 和不 同 结 构 的等电位 连接 和 接地 系统。9.4.2 雷击损害风险 R 计算 雷 击 损害风险 R 按公 式(14)计算:R=Rx.(14)式 中:Rx 雷 击 损害风险 涉 及的风险分量 R A R Z,按 表 2的规定 确 定。注:因雷电导致建筑物的各种损失对应的风险分量Rx可按公式(3)计算。DB 45/T 1 83 0 20 18 13 9.4.3 信息系统雷电灾害评估两种方法的选取 根据项目的具体情况,现场数据的 分析,选取 计算方式。当条件满足 防护等级计 算,可进行 防护 等级计算。当条件满足雷电灾害风险评估时,进行雷电灾害风险评估。9.5 评估结果 按照风险管理的要求,将雷电灾害风险值R X 与对应的风险容许值比较。当所有R X 均小于或等 于对应的风险容许值时,可 不 增加防雷措施;当R X 大于 风险容许值,应 增加防雷措施减小该风险,使其小于或 等于风险容许值,并宜评估雷电防护措施的经济合理性。1 0 评估报告编制 10.1 根据评估结果,编制评估报告。10.2 重大建设项目雷电灾害风险评估报告概要参见附录 H。10.3 评估报告应有勘查人员、评估人员、校核人、批准人签字,并加盖评估机构印章。DB 45/T 1 83 0 20 18 14 A A 附 录 A(资料性附录)委托方提供资料清单 委托方提供资料清单 如 下:a)经 规 划 部 门批 准的规 划图、总平面图;b)岩 土工程勘 察 报告 一 份;c)设计文件(设计 说明、立面图、电气 图、弱 电 图、防雷 图);d)预计工程 投入 额(价值)说明书一 份(包括:建(构)筑物的 价值、建(构)筑物中系统设 备 的 价值、建(构)筑物 内存放 物的 价值);e)项目可行性 研究 报告;f)生产 工 艺 流程、物料 存 储 方 式、危 险 品 场所分 布 及 储罐材 质、壁厚、储 存 物 形 态、储 存 工 作压 力 数据等资料 各一 份;g)重要、贵 重、关 键 的 生产、检验、控 制、安 防等电子设 备 列 表 及其 参 数 一 份(包括 接 口类型、信 号 电 平、工 作 电 压、耐 压水平 等);h)消 防设 施情况。DB 45/T 1 83 0 20 18 15 B B 附 录 B(资料性附录)土壤电阻率测量方法 B.1 等距法或温纳(W en ne r)法 将小电极埋入被测土壤呈一字排列的四个小洞中,埋入深度均为,直线间隔均为。测 试电流 流入外侧两 电极,而内 侧两电极间 的电位差 可用电位差 计或高阻电 压表测量。如图B.1所示。设为 两邻近电极间距,则以,的单位表示的电阻率按式B.1计算:图B.1 电极均匀布置.(B.1)式中:土壤 电阻率;所测 电阻;电极 间距;电极深 度。测试电极入地深度不超过 0.1,可假定0,按 B.2 式计算:2aR.(B.2)B.2 非等距法或施伦贝格巴莫(S ch lum be rg er Pal me r)法 B.2.1 主 要用于当 电 极 间距增 大 到 40 以 上,采 用 非 等 距 法,其 布置方 式见 图B.2。此 时 电位极 布置 在相应的电流极附近,如此可升高所测的电位差值。B.2.2 当电极的埋地深度与其距离和相比较甚小时,则所测得电阻率可按(B.3)式计算:DB 45/T 1 83 0 20 18 16 图B.2 电极非均匀布置 c(c+d)R/d.(B.3)式 中:土壤 电阻率;所测 电阻;电流 极 与 电位 极 间距;电位 极 距。B.3 土壤电阻率的修正 B.3.1 水含量的影响 土壤中所 含 导 电 离 子 浓 度 越 高,土壤的 导 电性 就越好,就越 小;反 之 就越 大。土壤 越 湿,含 水 量 越 多,导 电性 能 就越好,就越 小;反 之 就越 大。B.3.2 地面温度的影响 地面温度 对土壤电阻率的 影响也较 大。一般 来 说,土壤电阻率 随 温度 的 升 高 而 下 降。B.3.3 土壤致密性的影响 土壤的 致密与 否 对土壤电阻率 也 有 一 定的 影响。试 验 表明,当 粘 土的 含 水 量 为 10,温度 不 变,单位 压力 由1 961 P a增 大1 0 倍 到 19 61 0 P a 时,可下 降到 原来 的65。B.3.4 季节因素的修正 土壤电阻率应 在 干燥季节 或 天气 晴朗 多 日 后 进行,此 时 土壤电阻率应是所测的土壤电阻率数据中最 大的 值,为 此 应按公 式(B.4)进行 季节 修 正:=0.(B.4)式 中:0 所测 土壤电阻率;季节 修 正 系数,见表 B.1。DB 45/T 1 83 0 20 18 17 表B.1 根据土壤性质决定的季节修正系数表 土壤性质 深度(m)1 2 3 粘土 0.50.8 3 2 1.5 粘土 0.83 2 1.5 1.4 陶土 02 2.4 1.36 1.2 砂砾盖以陶土 02 1.8 1.2 1.1 园地 03 1.7 1.32 1.2 黄沙 02 2.4 1.56 1.2 杂以黄沙的砂砾 02 1.5 1.3 1.2 泥炭 02 1.4 1.1 1.0 石灰石 02 2.5 1.51 1.2 注1:1 在测量 前数天下过较长时间的雨时选用;注2:2 在测量 时土壤具有中等含水量时选用;注3:3 在测量 时,可能为全年最高电阻,即土壤干燥或测量前降雨不大时选用。DB 45/T 1 83 0 20 18 18 C C 附 录 C(资料性附录)区域评估因子 C.1 区域评估的指标 区域评估的 指 标包括气象 指 标 G 1、地 理 环境指 标 G 2、承 灾 体 的风险 指 标 G 3 和修 正 系数 K,各 因子的计 算公 式 和 取值见 C.2 C.5。C.2 气象指标 G 1 C.2.1 气象 指 标 G 1 的 赋 值参考表 C.1。表C.1 气象指标 G 1 地闪密度(N g)N g 9.0 8.99 N g 8.0 7.99 N g 7.6 7.59 N g 6.7 N g 6.7 G 1 1 0.8 0.6 0.4 0.2 注1:表C.1中G 1 赋值 参照广西20062014年闪电数据地闪密度资料。各地市可根据当地的防雷区划数据进行调整。注2:G 1 赋 值分为 两 种方法,第一 种为区划 法,根据当地 防雷 区划的具 体数 值进行划 分。第二种为 归一 化法,根据各区域N g 值进行归一化 处理,赋值。C.2.2 地闪密度 Ng 计算按 式(C.1)计算:Ng=(S N a 1+d 1.0 T a 2)/(a 1+a 2).(C.1)式 中:N 雷电 监 测 网监 测 到 的 a 1 年区域年 平均地闪 次数;S 区域 面积,单位:km2;T d 人工 观 测的 地 区雷 暴 日;a 1 使 用的 雷电 监 测资料的年限;a 2 使 用的 人工 观 测资料的年限。C.3 地理环境指标G 2 C.3.1 地 理 环境指 标按 式(C.2)计算:G 2=(e 1+e 2)/2.(C.2)注:因 e 1、e 2 重 要 性一 样,权 重一致。C.3.2 环境指 标 e 1 按 式(C.3)计算:e 1=k 0(D b+h)/2).(C.3)式 中:k 0 子区域 周 边环境 影响 因子,见表 C.2;DB 45/T 1 83 0 20 18 19 D b 区域内 建筑密度因子,为各子区域内建筑物规划用地面积占所在子区域总面积的百分比,见 表 C.3;h 区域 内建筑高度因子,见表C.4。表C.2 区域周边环境影响因子 k 0 区域外周边环境 被较高建筑物包围 被等高或较低建筑包围 周边空旷没其他对象 校正系数 k 0 值 0.8 1 2 表C.3 区域内建筑密度因子 D b 建筑密度 D b P60%6 0%P40%P=100 100h=40 40h=24 24h=12 h12 赋值 2 1.5 1 0.8 0.6 C.3.3 土壤电阻率指标 e 2 按式(C.4)计算:e 2=min/.(C.4)式中:min 各子 区域中平均土壤电阻率最小值;区域 平均土壤电阻率值。C.4 承灾体的风险指标G 3 C.4.1 计算R 1 的G 3 时 按式(C.5)计算:G 3=0.4V 1+0.3 V 2+0.3V 3.(C.5)C.4.2 计算R 2 的G 3 时 按式(C.6)计算:G 3=0.3V 2+0.3 V 3+0.4V 4.(C.6)C.4.3 人员活动影响因子V 1 按式(C.7)计算:V 1=0.1 D 1+0.9 D 2.(C.7)C.4.4 人员活动影响因子V 1 的 赋值参考表 C.5。DB 45/T 1 83 0 20 18 20 表C.5 人员活动影响因子 V 1 区域人 员 密度 V 1 拥挤 密 集 适 中 稀疏 建 构 筑物内 V 1 的值 D 1 1 0.8 0.6 0.4 区域人 员 密度 V 1 拥挤 密 集 适 中 稀疏 建 构 筑物 外 V 1 的值 D 2 1 0.8 0.6 0.4 注:当区域内能 预 测具体的人 流 量数值时,这里 指 标 等级取其为参 考依 据。C.4.5 建 构 筑物类型因子 V 2 的 赋 值参考表 C.6。表C.6 建构筑物类型因子 V 2 建 构 筑物类型 居住、教育、办 公建 筑 商业 建筑 客流集散 地 工业生 产建筑及爆炸 性建筑 V 2 0.4 0.6 0.8 1 C.4.6 线 缆敷 设因子 V 3 的 赋 值 参考表 C.7。表C.7 线缆敷设因子 V 3 线缆 敷设 方式 架空 埋地 V 3 1 0.1 C.4.7 经济密度 因子 V 4 的 赋 值参 考表 C.8。表C.8 经济密度因子 V 4 各 子 区域内所有建筑物的总价值 极高 高 中 低 极低 V 4 1 0.8 0.6 0.4 0.2 注:当区域内能 预 测建筑物的具体价值时,这里 指 标 等级取其为参 考依 据。C.5 修正指标 C.5.1 建构筑物的雷电防护特性 K 1 建 构 筑物的雷电防护特性 K 1 的 赋 值参 考表 C.9。表C.9 建构筑物的雷电防护特性 K 1 建 构 筑物的雷电防护 状况 防雷类 别 K 1 没 有防雷装 置-1 保 护不全-0.8 雷电防护等级 三 类 0.2-二类 0.1-一类 0.05 注:区域内的 K 1 值 由该 区域内的建 构 筑物 共同确定,保 护不全指现有或 设 计的防雷装 置 不能 满足标准 的 要求。DB 45/T 1 83 0 20 18 21 C.5.2 火灾防护因子 K 2 火灾防护因子K 2 的赋值参 考表C.10。表C.1 0 火灾防护 K 2 火灾防护状况 无 灭火措施,爆炸环境 配置固定灭火装置 配置自动灭火装置 k 2 赋值 1 0.5 0.2 C.6 第j个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copyright@ 2017-2022 报告吧 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7002310号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宁B2-20200018  | 宁公网安备640106020006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