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云英-水稻秸秆协同还田技术规程DB34/T 3640-2020.pdf

返回 相关 举报
紫云英-水稻秸秆协同还田技术规程DB34/T 3640-2020.pdf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紫云英-水稻秸秆协同还田技术规程DB34/T 3640-2020.pdf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紫云英-水稻秸秆协同还田技术规程DB34/T 3640-2020.pdf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紫云英-水稻秸秆协同还田技术规程DB34/T 3640-2020.pdf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紫云英-水稻秸秆协同还田技术规程DB34/T 3640-2020.pdf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ICS 65.020 B 05 DB34 安徽省地方标准 DB 34/T 36402020 紫云英-水稻秸秆协同还田技术规程 Technical regulation for milk vetch and rice straw cooperative returning 文稿版次选择 2020-06-22发布 2020-07-22实施安徽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布 DB34/T 36402020 I 前 言 本标准按照 GB/T 1.12009 给出的规则起草。本标准由安徽省农业科学院土壤肥料研究所提出。本标准由安徽省农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本标准起草单位:安徽省农业科学院土壤肥料研究所、繁昌县繁华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芜湖青弋江种业有限公司、池州市农业科学研究所。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武际、韩上、王慧、唐杉、胡润、王允青、汪根火、李敏、桂召贵、朱勤、胡现荣、高松林、胡凤桂、王辉。DB34/T 36402020 1 紫云英-水稻秸秆协同还田技术规程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紫云英-水稻秸秆协同还田的术语和定义、紫云英种植、紫云英-水稻秸秆协同还田和稻田养分管理。本标准适用于单季及双季稻区的紫云英-水稻秸秆协同还田。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 8080 绿肥种子 DB34/T 1785 紫云英、苕子与油菜混播绿肥高产栽培技术规程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 紫云英-水稻秸秆协同还田 Milk vetch and rice straw cooperative returning 水稻采用留高茬收获,利用高茬秸秆为紫云英越冬提供掩蔽,同时为紫云英生长提供支撑。次年翻压还田时,紫云英和水稻秸秆碳氮互济,调控稻田有机投入物碳氮比,促进紫云英、水稻秸秆腐解和养分释放,实现水稻季化肥减量。4 紫云英种植 4.1 品种选择 4.1.1 双季稻区选择早熟紫云英品种,单季稻区选择中晚熟紫云英品种。4.1.2 紫云英种子质量应符合 GB 8080 中规定的要求。4.2 播种 4.2.1 时间 双季稻区及迟于 10 月中旬收割的单季稻区,紫云英在 9 月底至 10 月上中旬水稻勾头灌浆期稻底套播,稻底套播共生时间不超过 25 d;单季稻区也可在收割后直播紫云英,但播种时间一般不迟于10 月中旬。4.2.2 播种方式 DB34/T 36402020 2 紫云英播种采用水稻收获前稻底套播或水稻收获后直播的方式,具体播种方法按照 DB34/T 1785的规定执行。4.2.3 播种量 4.2.3.1 稻底套播 4.2.3.1.1 水稻采用留高茬收获,留稻茬 30 cm40 cm,收获前稻底套播紫云英。4.2.3.1.2 当田间覆盖秸秆总量350 kg/667m2 时,秸秆切碎长度25 cm 均匀抛洒,紫云英播种量 2.0 kg/667m22.5 kg/667m2;当田间覆盖秸秆总量350 kg/667m2 时,秸秆粉碎长度10 cm 均匀抛洒,紫云英播种量 1.5 kg/667m22.0 kg/667m2。4.2.3.2 直播 4.2.3.2.1 水稻采用留高茬收获,留稻茬 35 cm45 cm,收获后直播紫云英。4.2.3.2.2 秸秆粉碎长度10 cm 均匀抛洒,紫云英播种量 2.0 kg/667m22.5 kg/667m2。4.3 施肥 未种植过紫云英田块,水稻收割后基施化肥(折纯):N 1.5 kg/667m2、P2O5 3 kg/667m2、K2O 2 kg/667m22.5 kg/667m2,B肥(折纯)45 g/667m250g/667m2、Mo肥(折纯)7.5 g/667m210 g/667m2;或紫云英专用肥(N-P2O5-K2O:10-19-16,B 0.3,Mo 0.05)15 kg/667m2。4.4 开沟 4.4.1 在田块内开间距 3 m4 m 的横沟,横沟沟宽 20 cm,沟深 10 cm15 cm;开设边沟和腰沟,边沟和腰沟比横沟深 3 cm5 cm,做到沟沟相通。4.4.2 稻底套播紫云英在水稻收获后开沟;直播紫云英在播种前开沟。4.5 田间管理 4.5.1 紫云英生长期,注意及时清沟排渍。4.5.2 水分、病虫草害防治参照 DB34/T 1785 的规定执行。5 紫云英-水稻秸秆协同还田 5.1 还田时间 直播稻田在水稻播种前 7 d10 d,移栽稻田在水稻移栽前 10 d15 d,将紫云英与上季存留的水稻秸秆一起翻压还田。翻压深度 10 cm15 cm。5.2 还田量 紫云英翻压量 1000 kg/667m22000 kg/667m2。5.3 还田方式 按照 DB34/T 1785 的规定执行。6 稻田养分管理 DB34/T 36402020 3 在多年进行紫云英-水稻秸秆协同还田条件下,在常规化肥用量基础上,双季稻全生育期减施化肥 N 1520、K2O 2030;单季稻全生育期减施化肥 N 2030、K2O 2030。_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copyright@ 2017-2022 报告吧 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7002310号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宁B2-20200018  | 宁公网安备64010602000642